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遗传两大定律2
- 格式:ppt
- 大小:1.46 MB
- 文档页数:75
热点5 孟德尔遗传规律一、选择题1.孟德尔在探索遗传定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发现问题的过程采用了杂交、自交两种方式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的检测C.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D.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答案C解析孟德尔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发现了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进而提出相应问题,A正确;为了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检测,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B正确;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不成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分离并自由组合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C错误;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D 正确。
2.(2019·广东省茂名市高三大联考)某果蝇的长翅、小翅和残翅分别受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的基因E、E1、E2控制,且具有完全显性关系。
小翅雌蝇和纯合残翅雄蝇交配,子一代表现为小翅和长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E对E1为显性,E1对E2为显性B.E、E1、E2在遗传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E1E、E2E2D.果蝇关于翅形的基因型有5种答案C解析亲本是小翅(E1_)和残翅(E2E2),子一代没有残翅,有小翅和长翅,可推知亲本小翅雌蝇的基因型是E1E,子一代小翅的基因型是E1E2、长翅的基因型是EE2,因此E1对E为显性,E 对E2为显性,A错误,C正确;E、E1、E2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属于复等位基因,在遗传中遵循分离定律,B错误;果蝇关于翅形的基因型有E1E1、EE、E2E2、E1E、E1E2、EE2,共6种,D错误。
3.(2019·内蒙古包头一中模拟)在豚鼠中,黑色(C)对白色(c)、毛皮粗糙(R)对毛皮光滑(r)是显性。
第5课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与证据课标要求 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依据。
2.掌握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过程。
1.萨顿的假说(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2)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
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4)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的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的“假说—演绎”分析(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①实验过程实验一(杂交实验)P红眼(♀)×白眼(♂)↓F1红眼(♀、♂)↓F1雌雄交配F2红眼(♀、♂)白眼(♂)3 41 4实验二(回交实验)F1红眼(♀)×白眼(♂)↓红眼(♀)白眼(♀)红眼(♂)白眼(♂) 1∶1∶1∶ 1②现象分析实验一中⎩⎪⎨⎪⎧ F 1全为红眼⇒红眼为显性性状F 2中红眼∶白眼=3∶1⇒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白眼性状都是雄性 ③提出问题:为什么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2)提出假说,解释现象 假说 假说1: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X 染色体上有,而Y 染色体上没有 假说2: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 、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X 染色体和Y 染色体上都有实验一图解实验二图解疑惑上述两种假说都能够解释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实验现象(3)演绎推理 为了验证假说,摩尔根设计了多个新的实验,其中有一组实验最为关键,即白眼雌果蝇与野生型红眼雄果蝇交配,最后实验的真实结果和预期完全符合,假说1得到了证实。
利用上述的假说1和假说2,绘出“白眼雌果蝇与亲本红眼雄果蝇交配”实验的遗传图解如下表所示。
假说 假说1: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X 染色体上假说2: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 、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X 染色体和Y 染有,而Y染色体上没有色体上都有图解(4)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控制果蝇红眼、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孟德尔遗传定律高中
孟德尔遗传定律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分离定律是指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独立地遗传给后代。
简单来说,就是每一对遗传因子会分别遗传给下一代,独立地传递遗传信息。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则是指决定不同遗传性状的遗传因子间可以自由组合。
也就是说,当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同时存在于一个生物个体时,这些基因可以在遗传给下一代时进行组合,形成不同的基因型组合,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性状。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这两个定律,他利用数学和逻辑推理,将生物学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更加精确地描述了生物体的遗传规律。
这些定律为现代遗传学和育种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农业、医学和生物技术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4课时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及应用课标要求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种可能,并可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
考点一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分析(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①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过程②对杂交实验结果的分析③提出问题F2中为什么会出现新的性状组合呢?F2中不同性状的比(9∶3∶3∶1)与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2的3∶1的数量比有联系吗?(2)提出假说,解释问题①假说内容a.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
b.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c.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YR、Yr、yR、yr,且数量比为1∶1∶1∶1。
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基因型有9种,表型有4种,且比例为9∶3∶3∶1。
②遗传图解③结果分析(3)演绎推理,验证假说①演绎推理图解—测交②实验验证: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无论是以F1作母本还是作父本,结果(如下表)都符合预期的设想。
性状组合黄圆黄皱绿圆绿皱实际籽粒数F1作母本31 27 26 26 F1作父本24 22 25 26(4)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实验结果与演绎结果相符,假说成立,得出自由组合定律。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分析(1)内容解读研究对象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时间减数分裂Ⅰ后期而非配子结合时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适用生物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遗传适用遗传方式适用于细胞核遗传,不适用于细胞质遗传特别提醒非等位基因不一定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①非等位基因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也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
②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2)细胞学基础(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与比例的关系1.下图中哪些过程可以体现分离定律的实质?哪些过程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提示①②④⑤过程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可以体现分离定律的实质。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随堂真题演练17 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2017·高考全国卷Ⅰ)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BbX R X rB.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16C.雌、雄亲本产生含X r配子的比例相同D.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bX r的极体解析:选B。
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bbX r Y),1/8=1/4×1/2,可推出亲本的基因型为BbX R X r、BbX r Y,A正确;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4(长翅)×1/2(雄性)=3/8,B错误;亲本雌蝇产生X R和X r两种配子,亲本雄蝇产生X r和Y两种配子,在雌、雄亲本产生的配子中X r均占1/2,C正确;白眼残翅雌蝇的基因型为bbX r X r,减数分裂形成的极体的基因型可为bX r,D正确。
(2016·高考全国卷Ⅱ)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
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
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
据此可推测:雌蝇中( )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解析:选D。
因为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可推测该性状可能为伴X遗传。
又据题干可知,亲本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可推测亲本杂交组合为X G X g、X g Y,理论上,其子代基因型有X G X g、X g X g、X G Y、X g Y,又因为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可推测X G Y的个体致死,从而出现子一代中雌∶雄=2∶1。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遗传题的教学探讨摘要:高中阶段,学生面临来自高考的巨大升学压力,竞争异常残酷激烈。
一轮复习是高三总复习阶段的重中之重,是部分学生弯道超车的最佳机会。
高中生物遗传和变异有关试题一向教学难度较大,是高中生物总复习的重难点。
本文从多个角度提出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的具体教学方法,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三阶段;生物教学;遗传题目引言:遗传包含多种形式,如显性遗传、伴性遗传、隐性遗传、隔代遗传等等。
复杂多变的遗传方式和计算规律使得遗传与变异有关内容显得异常繁琐。
染色体、基因等各类与遗传相关的细胞组成结构也十分容易被学生混淆,教师必须要提高教学效率,掌握正确方法,才能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一、强化基础概念高中总复习阶段,一定要帮助学生强化基础概念掌握理解程度,才能进一步开展相关知识复习活动。
一轮复习是高中阶段学生强化基础概念的最后机会,只有把握住,才能真正提高生物成绩。
以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的有关知识点为例:该部分知识以自身的抽象性和理论性成为教学中的重难点。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从孟德尔实验数据中总结归纳出分离定律的有关内容即: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全为显性性状,子一代再次自交得出的子二代,则出现性状分离现象,比例为显性∶隐性=3:1。
再带领学生总结归纳性状分离定律的有关知识,掌握如何使用此定律判断性状的显性和隐性:用一对相对性状纯合亲本杂交,后代只有一种性状,则此性状为显性。
如用相同形状的亲本杂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性状可推测为显性。
利用自交自带性状分离比为3:1的特征则能推断出双亲均为杂合子。
子代性状分离比1:1时,则双亲为测交(一方为杂合子,另一方为隐性纯合子)。
进而得出自由组合定律往往针对两对以上性状:当有n对杂合子亲本自交结果后,产生2的n次方种配子,子代基因种类是3的n次方,变现种类也成为2的n次方种,子代表现型比例为3:1。
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掌握其中规律,再教育学生如何解决练习题,基础概念牢固后,原来许多看似困难的题目,难度也会大大降低。
白化病基因为a、色盲基因为个染色体组.该夫妇所生儿子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母亲3/16)PstⅠ也能识别RNA上的核苷酸序列,切割磷酸二酯键在进行基因诊断时都会出现99bp、43bp和142bp三种片段中所有女性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与正常男性婚配,生下健康儿子的概率为3/4个小题,每题15分)创新探究卷(40分)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题2分)1.(2018·湖北荆州部分县市统考)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一个种群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6种不同的交配类型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C.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合理的方法是自交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2.(2018·湖南十三校联考)玉米籽粒有白色、红色和紫色,相关物质的合成途径如图。
基因M、N和E及它们的等位基因依次分布在第9、10、5号染色体上,现有一红色籽粒玉米植株自交,后代籽粒的性状分离比为紫色∶红色∶白色=0∶3∶1,则该植株的基因型可能为( )A.MMNNEE B.MmNNeeC.MmNnEE D.MmNnee3.(2018·赤峰市宁城县一模)香豌豆的花色中紫色(A)对红色(a)为显性,花粉粒的长形(B)对圆形(b)为显性。
这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由于能够发生交叉互换,某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产生配子为AB∶Ab∶aB∶ab=4∶1∶1∶4,此植株自交所得子代中纯合子占( )A.16% B.25% C.34% D.36%4.(2018·浙江嘉兴五校联考)等位基因A、a与D、d位于同一对常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或dd的个体胚胎致死,两对等位基因功能互不影响,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发生交叉互换,以基因型如右图果蝇为亲本,逐代自由交配,则后代中基因A的频率将 ( )A.上升 B.不变 C.下降 D.先升后降5.(2018·北京东城区检测)玉米的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宽叶杂交种(Aa)玉米表现为高产,比纯合显性和隐性品种的产量分别高12%和20%;玉米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有茸毛玉米植株表面密生茸毛,具有显著的抗病能力,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在幼苗期就不能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