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列车进入隧道后产生的空气动力学效应对隧道附属物影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1
隧道横断面设计一、铁路隧道横断面设计(一)直线隧道净空隧道净空是指隧道衬砌的内轮廓线所包围的空间,根据隧道建筑限界确定。
隧道建筑限界是为了保证隧道内各种交通的正常运行与安全,而规定在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不得有任何障碍物的空间范围。
1.机车车辆限界机车车辆限界指机车车辆最外轮廓的限界尺寸。
该限界要求所有在线路上行驶的机车车辆停在平坡直线上时,车体所有部分都必须容纳在此限界范围内而不得超越。
“机车车辆限界”能满足各种型号的机车和车辆在横断面尺寸上的最大需要。
2.基本建筑限界基本建筑限界指线路上各种建筑物和设备均不得侵入的轮廓线,用以保证机车车辆的安全运行以及建筑物和设备不受损害。
3.隧道建筑限界(1)常速铁路隧道建筑限界。
它是指包围“基本建筑限界”外部的轮廓线,即在“基本建筑限界”的基础上,留出少许空间,用于安装通信信号、照明、电力等设备。
对于速度120 km/h的新建和改建的内燃机车牵引的单线和双线铁路隧道,采用“隧限-1A”和“隧限-1B”,如图2-17所示。
新建和改建的电力机车牵引的单线和双线铁路隧道,采用“隧限-2A”和“隧限-2B”,如图2-18所示。
图2-17 蒸汽及内燃牵引的单线、双线隧道限界(单位:mm)图2-18 电力牵引的单线、双线隧道限界(单位:mm)(2)高速铁路隧道建筑限界。
我国高速铁路隧道建筑限界分为200 km/h客货共线、200 km/h及以上客运专线、200 km/h客货共线双层集装箱运输三种,如图2-19~图2-21所示。
图2-19 200 km/h客货共线电力牵引铁路KH-200桥隧建筑限界(单位:mm)图2-20 200 km/h及以上客运专线铁路建筑接近限界(单位:mm)图2-21 200 km/h客货共线电力牵引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隧道建筑限界(单位:mm)4.直线隧道净空(1)常速铁路隧道净空。
“直线隧道净空”要比“隧道建筑限界”稍大一些,它除了满足限界要求外,还考虑避让等安全空间、救援通道及技术作业空间,还考虑了在不同的围岩压力作用下,衬砌结构的合理受力形状(拱部采用三心圆,边墙采用直墙式或曲墙式)以及施工方便等因素。
1、隧道纵断面是隧道中心线展直后在垂直面上的投影。
纵断面设计主要包括隧道内线路的坡道形式、坡度大小和折减、坡段长度和坡段间的衔接等内容。
2、隧道处于岩层之中,除了地质有变化以外,线路走向不受任何限制,不必采用复杂多变的坡道形式。
隧道设计中一般采用的坡道形式有单面坡和人字坡。
3、铁路隧道对于行车来说线路的坡度以平坡为最好。
但是,天然地形是起伏不定的,为了能适应天然地形的形状以减少工程数量,只好随着地形的变化设置与之相适应的线路坡度。
请问隧道设计中允许采用的最大坡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并给出计算公式。
答:与线路等级规定的限制最大坡度、曲线阻力折算的坡度当量、隧道内线路的坡度折减系数有关。
计算式为:曲限允i mi i -=式中:m 为隧道内线路的坡度折减系数;限i 为按照线路等级规定的限制最大坡度;曲i 为曲线阻力折算的坡度当量。
4、隧道纵断面的设计中,除了最大坡度的限制以外,还要限制最小坡度,因为隧道内的水全靠排水沟向外排出。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规定,隧道内线路不得设置平坡,最小的允许坡度不宜小于3‰。
5、隧道净空是指隧道衬砌的内轮廓所包围的空间。
铁路隧道净空是根据“隧道建筑限界”确定的,而“隧道建筑限界”是根据“基本建筑限界”制定的,“基本建筑限界”又是根据“机车车辆限界”制定的。
6、高速铁路隧道净空有效面积,即隧道衬砌内轮廓内轨顶面以上的净空断面积,是综合考虑隧道建筑限界、线间距、隧道设备空间、列车空气动力学效应、运营养护需要等因素确定的。
7、公路隧道的净空除包括公路建筑限界以外,还包括通风管道、照明设备、防灾设备、监控设备、运行管理设备等附属设备所需要的空间以及富余量和施工允许误差等。
8、隧道的构造、形状和尺寸因其用途、地形、地质、施工和结构性能等条件的差异而不同。
根据构筑方式的不同,可以把隧道结构分成以下五种:喷锚衬砌、模筑混凝土衬砌、预制拼装衬砌、挤压混凝土衬砌和复合衬砌。
第1章隧道工程勘测设计1.隧道选址与线路选线有什么关系?2.确定洞口位置的原则是什么?请解释其工程含义。
3.在按地质条件选择隧道位置时,所需要的地质资料有哪些?如何考虑地形条件对隧道位置的影响?第2章隧道主体建筑结构1.某新建铁路非电化曲线隧道,已知圆曲线半径R=1200m,缓和曲线长l=50m,远期行车速度V=160km/h,隧道里程为:进口DK150+310;出口DK150+810;ZH点DK150+320;YH点DK151+000。
试求:各段加宽值与隧道中线偏移值。
要求按教材P32图2-7所示,表示清楚,并注明不同加宽的分段里程。
( 注:超高值以0.5cm取整,最大采用15cm;加宽值取为10cm的整数倍;偏移值取至小数点后2位)2. 为什么说台阶式洞门能降低边仰坡开挖高度?第3章隧道附属建筑1.什么是避车洞?避车洞的设置间距是多少?在布置避车洞时应该避开哪些地方?2.营运隧道的通风方式有哪些?什么是风流中性点?它与通风方式的关系怎样?3.为什么公路隧道要设置不同的照明亮度段?它们各自的作用是什么?第4章隧道围岩分类与围岩压力1.影响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围岩分级主要考虑什么因素?围岩分级的基本要素是哪几种?我国铁路隧道围岩分级主要考虑哪些因素?已知某隧道所处围岩节理发育,Rb=26MPa,试问这是属于哪一级围岩?2. 某隧道内空净宽6.4m,净高8m,Ⅳ级围岩。
已知:围岩容重γ=20KN/m3,围岩似摩擦角φ=530,摩擦角θ=300,试求埋深为3m、7m,15m处的围岩压力。
第5章隧道衬砌结构计算1.已知作用在衬砌基底面上的轴力N=870KN,弯矩M=43.5KN.m,墙底厚度h=0.6m,围岩抗力系数为150MPa/m。
试求墙底中心的下沉量及墙底发生的转角。
2. 什么情况下将围岩抗力弹簧径向设置?试推导径向设置的围岩抗力单元刚度矩阵。
(注:抗力方向以挤压围岩为正)3.一对称等厚平拱,衬砌厚度为50 cm,已知内力如图示,墙底抗力系数Kd=350 MPa/m,请求出墙底中心水平位移、垂直位移以及墙底截面转角(注:图中1、2、3为截面编号)。
高速铁路隧道断面方案比选1 问题的提出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会产生一系列的空气动力学效应,如压力波动、出口处微压波、洞内行车阻力增大等,这将影响旅客乘车舒适度、引起爆破噪声并危及洞口建筑物等。
为了消减空气动力学效应,目前高速铁路隧道断面所采取的方案大致可以分为两类:(1)“小断面”方案:以日本早期修建的新干线为代表,为了节省投资,采用了相对较小的净空面积。
相应地,阻塞比用得很大。
主要通过提高车辆密封程度和修建洞口缓冲棚来消减瞬变压力和洞口微压波。
但是,高密封性能的车辆的制造和维护不仅在技术上有难度,而且会加大费用;缓冲棚的修建当然也会增加造价。
因此,其他国家则更加倾向于采用“大断面”方案。
(2)“大断面”方案:以德国DB为代表,主要通过扩大断面来消减空气动力学效应。
空气动力学效应对高速铁路隧道断面方案的确定起着决定性作用。
因此,高速铁路隧道断面方案除了考虑经济性、安全性和运营维修等方面的因素之外,还必须重点考虑乘车舒适性和洞口的环境效应(如图1所示)。
图1 断面优化权衡树显然过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势必要投入较大的资金;而较小的投入则会降低乘车舒适性。
为了能在舒适性、经济性、安全性、环境效应以及运营维修等五个方面获取一个最低的平衡点,本文对以上五个方面进行高速铁路隧道断面的权衡分析。
考虑到高速铁路隧道设计参数较多,本文是在设计时速为350km/h,微压波的最大值为10kpa,最大瞬变压力临界值控制标准为3kpa/3s的约束条件下结合黄晶岭隧道的工程背景用权衡分析中的加权评分法对隧道进行断面形式的优化。
2 工程背景黄晶岭隧道进口位于福建省长乐市玉田乡西埔村,穿过黄晶岭,于福清市作坊占坝村附近出洞,隧道全长5706m。
隧址属低山剥蚀地貌,海拔40~530米,相对高差约50~400米。
自然坡度多为20~50°,山脊及山顶呈缓坡状起伏绵延,沟谷地带坡陡沟深。
进口植被发育,出口附近较发育,生态环境保护良好。
火车过隧道的物理问题
运行火车过隧道时, 物理现象有:
1. 热力学力学:在火车行驶进入隧道时, 其流动的热量和空气会产生压力差。
当空气温度和湿度较低时,空气就会快速移动, 加速火车的行驶速度。
2. 声学力学:火车在进入隧道时, 空气会受到隧道壁面的阻力, 从而产生声波。
声波会在空气中传播, 使声音在隧道中变得更加混乱和嘈杂。
3. 振动力学:火车的运动造成的振动传播到周围的隧道壁上, 隧道壁的反振力会回馈给火车, 导致火车显示出独特的振动行为。
4. 动力学:当火车进入隧道时, 地面的重力和空气的阻力都会对火车有影响, 从而影响火车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性能。
高速列车行驶引起的空气动力学效应高铁是现代交通工具中的一种。
它体积小、速度快、安全、舒适、经济,能够节约时间和成本,使人们出行更加便捷。
但是,高速列车行驶时会产生大量空气动力学效应,这些效应为列车运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空气阻力是列车行驶时产生的主要力量之一。
列车在行驶中,空气纹流会对车体产生分离,产生锋利的边缘,这些宏观的涡流会形成躁动性的细小涡滞流,阻力也就由此产生。
阻力的大小取决于列车速度、车型和空气密度等因素。
空气动力学效应影响列车速度和稳定性。
列车行驶时,它所受到的空气力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大,阻力越大,列车减速越快。
当列车行驶速度超过临界值时,列车所受到的空气力会与轮轨粘着力相当,造成车辆出轨风险。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在高铁的设计中会考虑加装空气动力学安全系统,强化列车稳定性和安全性。
空气动力学效应还会降低列车内部舒适度。
列车行驶时,空气阻力会使空气流动失稳,形成噪音、振动和冲击波等影响,这些
都给乘客带来一定的不适感,尤其是在高速列车行驶时,乘客可能会感受到更加强烈的影响。
因此,在高速列车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空气动力学效应。
设计时应该遵循优化气动力外形和平滑表面的原则,减少阻力和噪声,加强车体稳定。
同时,要加强故障检测和安全防范,避免出现行驶不稳定和出轨事故的发生。
总之,高速列车作为当今世界上的一种现代交通工具,与其发展紧密相关的空气动力学效应不容忽视。
任何列车制造商都必须要在确保行驶速度和稳定性的同时,保证列车内部环境的舒适和安全。
在这方面,空气动力学效应应该得到更多的研究和关注,以更好地推动高速列车的发展。
我国高速铁路主要技术特点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发中心徐鹤寿速度是铁路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自1964年日本成功建成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以来,高速铁路以其速度快、运能大、效益高、全天候、节能、环保、安全等显著特点,在世界各国得到迅速发展。
我国高速铁路的主要技术特点由于各国发展高速铁路的国情、路情不同,运输模式不同,故采用的技术和装备也不同,运营管理和养护维修方式也有不同。
我国具有国土辽阔、人口众多、铁路客货运输繁忙等不同于国外的特点,因此在充分借鉴国外高速铁路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
其特点是:满足高速度、高密度、大运量、长距离、高舒适性及多种运输组织形式需求;兼容不同速度等级的列车,配备多种编组形式的动力分散型动车组;采用高平顺性、高稳定性、高耐久性且少维修的基础设施;建立智能化的调度指挥系统、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及信息化的运营管理系统;高度重视环境保护,追求高安全性、高可靠性及低运营成本。
高速铁路系统主要由工务工程、牵引供电、通信信号、动车组、运营调度、客运服务等6大系统构成。
我国高速铁路各系统的主要特点如下。
2.1 工务工程技术特点为保证高速列车能够长期、持续地安全、平稳的运行,要求线下基础具有高平顺性、高稳定性、高精度、小变形、少维修等特点。
线下基础的这些技术特点是高速铁路有别于中低速铁路的最主要之点,需要从线路平纵断面、路基、轨道、桥梁、隧道等各方面选用必要的技术标准和措施加以保证。
2.1.1 线路为保证高速列车的运行安全、平稳和旅客的舒适度,线路设计的主要特点是平、纵断面变化应尽可能平缓,并具有一个宽大封闭的运行空间。
为此增大了线间距、曲线半径、缓和曲线及夹直线的长度及坡段长度等。
(1)建筑限界建筑限界是铁路的基本技术标准之一,与运输模式和车辆、桥隧、站台、接触网等设备设施的设计密切相关。
建筑限界一般分为基本建筑限界、桥梁建筑限界、隧道建筑限界;根据牵引种类,又分电力牵引铁路、内燃牵引铁路的建筑限界等。
1、由高速列车进入隧道诱发的空气动力学效应是如何产生的?对隧道有何影响?答:当列车进入隧道时,原来占据着空间的空气被排开,空气的粘性以及隧道壁面和列车表面的摩阻作用使得被排开的空气不像隧道外那样及时、顺畅地沿列车两侧和上部形成绕流。
于是,列车前方的空气受压缩,列车后方则形成一定的负压,这就产生一个压力波动过程。
这种压力波动又以声速传播至隧道口,形成反射波,回传、叠加,诱发对运营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的空气动力学效应。
主要有下列影响:(1)由于瞬变压力,造成旅客不适,并对铁路员工和车辆产生危害;(2)行车阻力加大,引起对列车动力和能耗的特殊要求;(3)列车风加剧,影响在隧道中待避的作业人员;(4)高速列车进入隧道时,会在隧道出口产生微压波,引起爆破噪声并危及洞口建筑物;(5)隧道内热量积聚,产生空气动力学噪声等。
2、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是会产生是瞬变压力,什么是瞬变压力?影响瞬变压力的因素有哪些?答: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的就好比活塞在管道中向前推进,会产生一系列的压力波动,尤其是列车从开敞的线路刚进入隧道时,列车周围的空气压力由于突然受到隧道有限空间的约束而在短时间内产生巨大变化,这种空气压力变化现象称为瞬变压力。
影响瞬变压力变化的各种因素有:列车的速度;列车的横断面积;列车的长度;列车头部的形状;列车外表的形状和粗糙度;隧道的横断面积;隧道长度;隧道壁的粗糙度,隧道横断面的突变性;交会两列车进入隧道口的时间差等。
3、减少高铁隧道空气动力效应的工程对策有哪些?答:(1)扩大隧道断面和减小阻塞比;(2)改变隧道入口型式;(3)设置通风竖井(4)修建平行辅助隧道(5)洞内设施尽量隐蔽设置,使隧道表面平整光滑;(6)改善轨道结构,提高洞内列车运行的稳定性和舒适度;(7)使机车具良好的空气动力学特性的形状。
4、什么是堵塞比,我国高铁暂定的堵塞比是多少?我国高铁隧道净空断面积是如何规定的?答:堵塞比即列车横断面积与隧道横断面积的比值。
读书报告高速铁路隧道技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展望目录一、我国遂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现状 (1)1.1 交通隧道 (1)1.2 水利水电隧洞 (2)1.3 地下工程 (2)二、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主要开挖方法及新技术 (2)三、当前国内铁路隧道施工主要存在技术问题 (3)3.1 爆破精细控制技术 (3)3.2 改进开挖技术 (3)3.3 机制砂喷混凝土湿喷工艺 (4)3.4 仰拱与掌子面进度的协调性 (4)3.5 隧道沟槽施工工艺 (4)3.6 通风及空气净化技术 (5)四、贵广铁路建设实例 (6)五、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前景 (7)5.1 隧道发展前景 (7)六、高速铁路隧道的研究几个热点问题 (8)6.1 高速铁路隧道的空气动力学效应 (8)6.2 高速铁路隧道的瞬变压力 (9)6.3 高速铁路隧道的微压波 (9)高速铁路隧道技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展望自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交通、水利水电、市政等基础设施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近十年来,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在设计和施工技术水平上也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由于我国东西高差大、地势复杂,隧道工程是铁路工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项目,例如最近刚开通的兰新高铁,隧道比例达到60%以上。
我国大力发展高速铁路,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势必造成列车振动荷载进一步加大,从而对隧道结构的动力稳定性提了更高的要求。
伴随着铁路的出现和发展,铁路隧道也逐渐发展起来,但受制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在很长的时间内,铁路隧道的规模都很有限,直到20 世纪,随着人类科技水平和技术装备的进步,才开始出现了一些大型隧道,世界铁路隧道的世界记录也不断被更新。
我国高速铁路已进入实质性的建设阶段,全国各铁路干线列车提速正在进行之中。
一、我国遂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现状1.1 交通隧道交通隧道主要包括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及城市地铁工程,铁路隧道目前在数量、长度、设计及施工技术上在我国处于领先地位,截至1997年,在我国的铁路线上已建成并正式交付运营的隧道大约5200座,总长度2457.89km,平均占铁路网总长度的4.7‰。
高速铁路隧道内的列车空气动力学问题高速铁路隧道的特点隧道是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隧道在高速铁路上大量的出现。
在日本新干线的建设中,就修建了相当可观的隧道工程,如北陆1新干线轻井-长野段,长83.6km,隧道长36.8km (占44%);东北新干线宫内-八户段,长60.0km,隧道长51.5km(占85%);九州新干线八代-西鹿儿岛段,长125.2km,隧道长87.7km(占70%)。
1高速铁路隧道的特点高速铁路隧道的特点高速铁路隧道与普通铁路隧道最大的区别:Ø当列车高速通过隧道时,产生的空气动力学效应对行车、旅客舒适度、列车相关性能和洞口环境的不利影响十分明显。
Ø高速铁路隧道对于防排水标准、防灾救援和耐久性等方面也有较高的要求。
1、高速铁路隧道的列车空气动力学问题2、减小空气动力效应的主要工程措施1、高速铁路隧道的列车空气动力学问题 表现在三个方面:u瞬变压力u洞口微气压波u行车阻力高速铁路隧道列车空气动力效应及工程措施带来主要问题有:①由于瞬变压力的变化造成旅客和乘务人员的耳膜压感不适,舒适度降低,对铁路员工与车辆产生危害。
②高速列车进入隧道时,会在隧道出口处产生微气压波,发出轰鸣声,引发附近居民的房屋震动,影响居民正常生活。
③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行车阻力变大,使运营能耗变大,并要求列车动力增大。
④车速增加,形成空气动力噪声。
⑤列车风加剧,影响隧道养护维修人员的正常工作。
高速铁路隧道列车空气动力效应及工程措施高速铁路在隧道的运行舒适度标准从旅客舒适度的要求出发,当瞬变压力超出一定限值时旅客就会有不舒适感,最大瞬变压力的临界值控制值标准一般可取不大于3.0KPa/3s,即每3s内压力最大变化值在3KPa以内。
高速铁路在隧道的运行舒适度标准铁路类型隧道长度(占线路长度的比率)关系隧道密集程度/(座/h)瞬变压力/(kpa/3 s)A(平原)单线<10%而且<4 2.0B(平原)双线<10%而且<4 3.0C(山丘)单线>2.5%或者>40.8D(山丘)双线>2.5%或者>4 1.25我国高速铁路舒适度准则建议值高速铁路隧道列车空气动力效应及工程措施高速铁路隧道列车空气动力效应及工程措施2、减小空气动力效应的主要工程措施Ø 扩大隧道断面Ø 改变隧道入口型式Ø 设置通风竖井Ø 修建平行辅助隧道①扩大隧道断面隧道的横断面由堵塞比决定,隧道断面阻塞比计算公式为:(其中 为列车横截面面积; 为隧道净空断面积。
高速列车进入隧道后产生的空气动力学效应对隧道附属物影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这种力学效应与隧道断面形式、洞口结构、隧道长度、隧道附属坑道设置情况、洞内附属物的位置和形状尺寸、洞口当时气象等众多因素有关,设计应该按照最不利组合考虑。
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空气动力学效应引起的隧道附属物附加力是不可忽视的,这种冲击力是反复作用的,因此对附属物的影响比普通铁路隧道更为不利。
根据《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对隧道内附属物有关技术标准的研究》结果,不同工况下列车进洞对隧道附属物(如灯泡、密闭洞室门及其他空心设施)引起的附加压强可参照说明表8.4.7—1取值。
说明表8.4.7—1隧道内附属设施附加压强建议值
照说明表8.4.7—2和说明表8.4.7—取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