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股沟斜疝嵌顿误诊的原因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75.62 KB
- 文档页数:1
腹股沟嵌顿疝主诉:右腹股沟突出包块2年,不能回纳12小时现病史:患儿2年前时即被发现右侧腹股沟突出一包块,起初范围较小,突出于右侧腹股沟,未坠入阴囊,内未予重视,后肿块逐渐增大并坠入阴囊内,约鸡蛋大小。
多出现在剧烈玩耍或哭闹后,平卧休息后可自行消失。
12小时前,患儿右侧腹股沟再次突出肿块,休息后不再回纳,逐渐出现疼痛,腹部亦有疼痛,遂来我院就诊,急诊拟:“右侧腹股沟嵌顿性疝”收住入院进一步治疗。
患儿病程中有哭闹,伴恶心未呕吐,无停止自肛门排便排气,无畏寒发热,无胸闷气喘,无咳嗽咳痰。
目前患儿大小便无异常。
入院查体:T P R W 神清,发育良好,抱入病房。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部面部无畸形,五官端正,颈软,两肺及心脏视触叩听未及明显异常。
腹部平坦,未见胃肠蠕动波,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肝脾肋下未及,肌软,无压痛反跳痛,未触及明显包块,无移动性浊音及振水音,肝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4次/分,无明显亢进或减弱。
右侧腹股沟突出一约5.0cm*3.0cm大小的肿块突出于阴囊内,表面稍红,右侧阴囊稍肿胀,两侧睾丸正常,有压痛,不能回纳。
肿块透光试验阴性。
肛门直肠未见异常。
脊柱四肢无异常。
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阴性。
初步诊断:右侧腹股沟嵌顿性疝诊断依据:1 右腹股沟突出包块2年,不能回纳12小时2 查体发现右腹股沟突出肿块,不能回纳,坠入阴囊,透光试验阴性鉴别诊断:1、绞窄性疝:疝内容物进而发生血运障碍,肠管缺血坏死,疝块有红、肿、热、压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并有腹膜炎体症。
有时全身感染、高热、畏寒等症状极为明显,重者可并发感染性休克。
2、睾丸鞘膜积液肿块透光试验阳性是本病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此外,肿块有一清楚界限,其上极不与外环处相接。
睾丸如被鞘膜积液包裹则不易扪及。
肿块不能回纳,亦无可复性病史。
如腹膜鞘状突未完全闭合,形成交通性睾丸鞘膜积液时,虽肿块亦有可复性特征,但可用透光试验作鉴别。
3、精索鞘膜积液:肿块位于腹股沟区睾丸上方,无回纳史,肿块较小,边缘清楚,有囊性感、牵拉睾丸时,可随之而上下移动。
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诊断和治疗作者:王玉丽吕海潮程永立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4年第01期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4.1.43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诊断和适宜的治疗方案。
方法:收治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者42例。
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急诊手术治疗。
结果:术中发现小肠坏死3例(7.1%),睾丸坏死3例(7.1%),网膜坏死2例(4.8%),卵巢坏死1例(2.4%),术后复发2例(4.8%)。
结论: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是新生儿常见疾病,及早的准确诊断和适宜合理的治疗可避免严重的并发症。
关键词新生儿嵌顿疝诊断治疗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is and appropriate treatment of neonatal incarcerated inguinal hernia.Methods:from January 2004 to December 2012 were treated 42 cases of neonatal incarcerated inguinal hernia.Methods:All patients underwent emergency surgery.Results:Intraoperative findings intestinal necrosis in 3 cases(7.1%),testicular necrosis in 3 cases(7.1%),retinal necrosis in 2 cases(4.8%),ovarian necrosis in one case(2.4%),2 cases of recurrence(4.8%).Conclusion:Neonatal incarcerated inguinal hernia is a common disease of the newborn,early accurate diagnosis and appropriate treatment can reasonably avoid serious complications.Key words Newborn;Incarcerated hernia;Diagnosis;Treatment腹股沟斜疝,一般情况下多发生在右侧,但是该病两侧均可发生,在早期常没有较为显著的临床表现;如果细心检查可在腹股沟区触摸到梨形或椭圆形的囊性包块,按压有可能使之回纳入腹腔,但是,在之后的生活过程中经常反复出现。
中级卫生专业资格神经外科学主治医师(中级)模拟题2021年(49)(总分100, 做题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下述哪一项是小儿阑尾炎需剖腹探查的理由SSS_SINGLE_SELA小儿阑尾炎穿孔不易被网膜包裹形成阑尾周围脓肿B小儿对高热的耐受性较成人差C小儿对抗生素的反应性较成人差D小儿腹膜炎的诊断比较容易明确E以上都不是分值: 2.7答案:A因小儿大网膜发育不全,短而薄弱,不易下降到回盲部,不能使病变局限,容易造成弥漫性腹膜炎,所以小儿对腹膜炎的耐受性较成人差,故应早剖腹探查。
2.下述除哪一项外都是肠套叠的症状SSS_SINGLE_SELA有时腹部可及腊肠样包块B可见肠蠕动C血便D呕吐E无疼痛分值: 2.78答案:E肠套叠是一段肠管套入其相连的肠管腔内,三大典型症状为腹痛、血便及腹部肿物,腹痛是主要症状,由于套叠肠管近侧肠内容物不能通过,可出现呕吐、便秘,另外尚可见肠蠕动等梗阻症状。
3.小儿急性肠套叠是婴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
有关其临床特点,下列不正确的是SSS_SINGLE_SELA以1岁以下婴儿,尤其是5~9个月婴儿最常见B大多数小儿急性肠套叠属于原发性C小儿肠套叠最多见的类型是回盲型和回结型D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中最重要的临床表现是果酱色黏液血便E肠套叠腹部检查时,对诊断最有意义的是肠型分值: 2.78答案:E4.3岁小儿腹股沟斜疝常用的治疗方案是SSS_SINGLE_SELA保守治疗B疝囊高位结扎术CLaRaque术DFerguson疝修补术EBassini疝修补术分值: 2.78答案:B此题考核对小儿腹股沟斜疝病因的认识。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由于胚胎期腹膜鞘突未闭所引起,少数婴儿的腹膜鞘突管在出生后继续闭塞,多数患有斜疝的小儿不能自愈,应施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只要求高位结扎疝囊即可获得痊愈,不需采用疝修补术,故正确答案为B。
5.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发病机制中最新学说是SSS_SINGLE_SELA胚胎期胆道上皮增生B先天性神经节细胞缺乏C宫内胆管性肝炎D胰胆管解剖畸形,使胰液向胆道反流所致E宫内缺氧分值: 2.78答案:D最新学说为胰胆管解剖畸形,使胰液向胆道反流所致。
小儿腹股沟斜疝小儿腹股沟斜疝(indirect inguinal hernia)多因胚胎期睾丸下降过程中腹膜鞘状突未能闭塞所致,新生儿期即可发病,是一种先天性疾病。
男性多见,右侧较左侧多2~3倍,双侧者少见,小儿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
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病因(一)发病原因1.腹膜鞘状突(Nuck管)未能闭锁退化是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病理基础胚胎第5周时睾丸始基起源于中肾,位于腹膜后第2~3腰椎旁。
第8周时睾丸形成,第12周中肾退化,此后睾丸随胚胎的发育逐渐下降,第28周时睾丸引带形成后,连接睾丸下极和阴囊之间,随引带的牵拉及腹腔内压力的传递,睾丸亦随之下降,穿过腹股沟管的内环口、外环口到阴囊,在内环口处随睾丸的下降腹膜向外突出形成一憩室样管状突起,称鞘状突。
正常情况下鞘状突远端包绕睾丸形成睾丸固有鞘膜,随睾丸出外环口后,鞘状突亦被牵拉至阴囊内。
当睾丸下降完全后,鞘状突均闭锁退化。
如果鞘状突未完全闭合则可形成斜疝或鞘膜积液。
女孩腹般沟管中含有圆韧带,自子宫至大阴唇,在相当于男性胎儿睾丸下降时,亦有一腹膜鞘状突,称Nuck管;沿圆韧带穿过腹股沟管降入大阴唇,闭合情况同男孩。
因年龄不同,鞘状突的厚薄亦有差异,新生儿时期极薄。
2.腹腔内压力增加及腹壁肌肉薄弱等,是腹股沟疝的促发因素有人报告80%~90%的新生儿出生时腹膜鞘状突尚未闭合,其关闭的时间和机制尚不明确,然出生后的新生儿斜疝的发生率并不高。
因此认为鞘状突的存在只是发生腹股沟疝的基础,仍有其他诱发因素如腹腔内压力增加、腹水、早产婴腹壁肌肉薄弱等,促使腹股沟疝的出现。
有时在腹膜透析或侧脑室腹腔引流后,可使以前无症状的患儿,产生腹股沟疝或鞘膜积液。
(二)发病机制小儿腹股沟斜疝因腹腔脏器进入没有闭塞、并与腹腔相通的腹膜鞘状突,故未闭塞的腹膜鞘状突是先天性腹股沟斜疝的疝囊。
斜疝疝囊起自腹股沟管内口,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外侧,沿腹股沟管走行,穿出腹壁,在精索的内前方并与精索紧贴,精索血管在输精管外侧,而且精索血管往往与输精管分离,手术中应特别注意。
嵌顿疝练习题嵌顿疝练习题是一种用于训练医学学生及实习医生对于嵌顿疝的诊断和处理能力的练习题。
嵌顿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疝囊不能回纳或复位,导致供应疝囊的血液循环受阻,这种疾病一旦出现,需要及时处理,以免发生并发症。
下面将为您列举一些嵌顿疝练习题,供您进行学习和参考。
练习题一:嵌顿疝的病因及发生机制嵌顿疝是由于疝囊在腹股沟区域无法回纳或复位引起的。
请简要描述嵌顿疝的病因以及发生机制。
练习题二:嵌顿疝的临床表现嵌顿疝的临床表现是多样的,请列举并简要描述嵌顿疝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
练习题三:嵌顿疝的诊断方法对于疑似嵌顿疝的患者,医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以确诊。
请列举并简要描述常用的诊断方法。
练习题四:嵌顿疝的处理原则及紧急处理方法无论是对于已经确诊的嵌顿疝,还是对于高度怀疑嵌顿疝的患者,医生需要掌握相应的处理原则以及紧急处理方法。
请描述嵌顿疝的处理原则以及常用的紧急处理方法。
练习题五:嵌顿疝的手术治疗嵌顿疝的手术治疗是解决嵌顿疝的根本方法。
请简要描述嵌顿疝的手术治疗原则以及常见的手术方法。
练习题六:嵌顿疝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嵌顿疝的发展可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因此需要进行预防和及时处理。
请列举并简要描述嵌顿疝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预防措施。
练习题七:嵌顿疝的康复护理嵌顿疝手术后需要给予患者相应的康复护理,以促进术后恢复。
请描述嵌顿疝的康复护理措施。
练习题八:嵌顿疝的治疗效果评价对于嵌顿疝的治疗效果,医生需要进行评价和监测。
请简要描述常用的嵌顿疝治疗效果评价指标。
对于以上练习题,通过仔细思考和针对性学习,相信您可以更好地了解嵌顿疝的相关知识,提升对于嵌顿疝的诊断和处理能力。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以下是一个儿童嵌顿疝病的病历。
患者基本信息:
患儿,女,2岁,因腹痛就诊。
详细病史:
患儿在24小时前开始出现腹痛,并且越来越严重。
家长观察到患儿的腹股沟区有一个明显的包块,怀疑是嵌顿疝。
由于病情紧急,家长立刻带患儿前来就诊。
体格检查:
患儿神志清醒,面色略显苍白。
腹部柔软,但有轻微压痛。
腹股沟区可触及一明显的包块,大小约4cm×3cm,质地偏硬,无法回纳。
诊断:
经过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医生诊断患儿为腹股沟斜疝嵌顿。
治疗经过:
鉴于患儿病情紧急,医生决定进行紧急手术治疗。
手术中,医生发现患儿的疝内容物为大网膜和一段肠管。
经过仔细的复位和修复,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患儿恢复良好,未出现并发症。
随访:
术后患儿恢复良好,腹痛消失,腹股沟区包块未再出现。
经过3个月的随访,患儿未出现复发迹象,生长发育良好。
结论:
本例患儿为腹股沟斜疝嵌顿,经过紧急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未出现复发。
对于疑似嵌顿疝的患儿,应尽早诊断和治疗,以避免可能的并发症和后遗症。
病例分析--腹股沟疝并嵌顿(1)病史摘要:男,49岁,3小时前解大便后出现右下腹疼痛,右下腹可触及一包块,既往体健。
主诉:右下腹痛并自扪及包块3小时。
(2)体格检查:体温:T 37.8℃,P 101次/分,呼吸22次/分,BP 100/60mmHg,腹软,未见胃肠型蠕动波,肝脾肋下未及,于右侧腹股沟区可扪及一圆形肿块,约4cm×4cm大小,有压痛、界欠清,且肿块位于腹股沟韧带上内方。
(3)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5.0×109/L,N 78%。
尿常规正常。
多普勒超声检查:沿腹股沟纵切可见一多层分布的混合回声区,宽窄不等,远端膨大,边界整齐,长约4~5cm。
腹部X线检查:可见阶梯状液气平。
问:(1)简述该病人的诊断及诊断依据。
(2)简述该病人的鉴别诊断。
(3)简述该病人的治疗原则。
答:1.诊断: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合并肠梗阻。
诊断依据:℃右下腹痛并自扪及包块3小时;℃有腹胀、呕吐,类似肠梗阻表现;腹部平片可见阶梯状液平,考虑肠梗阻可能;腹部B超考虑,腹部包块内可能为肠管可能;℃有轻度毒性反应或是中毒反应,如T 37.8℃,P 101次/分,白细胞中性分类78%;℃腹股沟区包块位于腹股沟韧带上内方。
2.鉴别诊断:①睾丸鞘膜积液:鞘膜积液所呈现的肿块完全局限在阴囊内,其上界可以清楚地摸到;用透光试验检查肿块,鞘膜积液多为透光(阳性),而疝块则不能透光。
②交通性鞘膜积液:肿块的外形与睾丸鞘膜积液相似。
于每日起床后或站立活动时肿块缓慢地出现并增大。
平卧或睡觉后肿块逐渐缩小,挤压肿块,其体积也可逐渐缩小。
透光试验为阳性。
③精索鞘膜积液:肿块较小,在腹股沟管内,牵拉同侧睾丸可见肿块移动。
④隐睾:腹股沟管内下降不全的睾丸可被误诊为斜疝或精索鞘膜积液。
隐睾肿块较小,挤压时可出现特有的胀痛感觉。
如患侧阴囊内睾丸缺如,则诊断更为明确。
⑤急性肠梗阻:肠管被嵌顿的疝可伴发急性肠梗阻,但不应仅满足于肠梗阻的诊断而忽略疝的存在;尤其是病人比较肥胖或疝块较小时,更易发生这类问题而导致治疗上的错误。
右侧腹股沟斜疝合并急性阑尾炎误诊为嵌顿疝一例【关键词】腹股沟;斜疝;阑尾炎;误诊;嵌顿【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508-01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具有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右下腹压痛、反跳痛者,不易误诊,而临床上误诊为嵌顿疝极为少见,我院于2010年收治1例95岁老年患者,报告如下:1 病历资料男,95岁,右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20年,病人于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右侧阴囊内的肿物明显增大,大小约15cm×15 cm 大小,用手触及肿物时,病人有明显疼痛,病人无恶心、呕吐,未经处置,肿物不能还纳入腹腔,病人的疼痛呈持续性加重,昨日于当地医院诊治,诊断:“嵌顿疝”由于病人的年龄大,病人的状态不好,未做手术治疗,病人而来我院。
门诊以“右侧腹股沟嵌顿疝”收入院。
入院查体:体温36.2℃,脉搏10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50/90mmhg,心律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脉搏短绌;双肺呼吸音清晰;腹部饱满,未见肠行及蠕动波,腹壁肌紧张不明显,全腹压痛阳性,反跳痛阳性,肠鸣音减弱,叩诊呈鼓音,无移动性浊音;右侧阴囊內见一15cm×15cm大小的肿物,肿物触痛明显,病人拒绝触摸。
辅助检查:白细胞9.14×109/l,粒细胞百分比90.1%,超声所见:肠间见不规则暗区,最大深径3.23㎝,腹部见胀气,阴囊内见肠管回声和无回声,无回声内见点状强回声飘动。
提示:腹腔积液;阴囊内肠管和积液。
心电图示:快速房颤伴室性早搏。
入院诊断:“右侧腹股沟斜疝并嵌顿”。
入院后立即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侧腹股沟斜疝松解修补术。
术中见疝囊位于精索内前侧,疝囊壁充血水肿,打开疝囊,疝内容物为小肠和大量脓性液体,小肠壁充血肿胀,血供良好,小肠无嵌顿坏死,浓汁为白色稀薄浓汁,量约300ml,腹腔内也有脓性物溢出,考虑到疝并未嵌顿,脓性物从腹腔而来,向上延长切口,见阑尾明显肿胀,表面有大量脓苔,分离阑尾,见阑尾距根部1.5cm穿孔,行阑尾切除术,冲洗腹腔后腹腔内置一胶管引流,反复冲洗疝囊,(碘伏、双氧水、庆大盐水)加强后壁后,逐层缝合切口。
2025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小儿外科学(中级322)专业实践能力自测试卷及解答案例分析题(全部为案例分析题,总25大题,75小题,共100分)第一题临床案例材料内容:患儿,男,5岁,因“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半年,加重伴疼痛1天”来诊。
患儿家长述,半年前发现患儿右侧腹股沟区有一可复性包块,站立或哭闹时明显,平卧或安静时消失,未予重视。
近1天来,包块增大,且无法自行回纳,伴有哭闹不止及轻度呕吐,无发热、咳嗽等症状。
体格检查示:右侧腹股沟区可见一约5cm×4cm大小包块,质硬,压痛明显,透光试验阴性,阴囊无肿大。
初步诊断为右侧腹股沟斜疝嵌顿。
问题:1、对于该患儿,当前最适宜的处理措施是:A. 手法复位后观察B. 急诊手术治疗C. 口服止痛药后观察D. 佩戴疝气带保守治疗答案:B2、关于腹股沟斜疝的解剖基础,下列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 男性腹股沟管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下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B. 腹股沟管深环又称皮下环C. 腹股沟管浅环又称腹横筋膜卵圆孔D. 腹股沟管由外上斜向内下答案:A3、在进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时,医生应特别注意保护的结构是:A. 髂外血管B. 精索(或子宫圆韧带)C. 髂腹股沟神经D. 腹股沟镰答案:B解析:1.对于腹股沟斜疝嵌顿的患儿,尤其是出现包块增大、无法自行回纳并伴有疼痛、呕吐等症状时,提示可能已发生嵌顿性疝,甚至绞窄性疝,此时应迅速解除嵌顿,恢复肠管血液循环,因此急诊手术治疗是最适宜的处理措施。
2.腹股沟管是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的腹前外侧壁的一个潜在性裂隙,男性有精索通过,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腹股沟管深环又称腹横筋膜卵圆孔,浅环又称皮下环。
腹股沟管由内上斜向外下。
3.在腹股沟斜疝修补术中,由于男性患儿的精索和女性患儿的子宫圆韧带都会穿过腹股沟管,因此术中应特别注意保护这些结构,避免损伤。
第二题案例背景:患儿,男,5岁,因“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1年余”就诊。
文/ 曾维根(北京朝阳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疾
病之一。
在胚胎的早期,腹膜在腹股沟管
的内环处往外突起,形成腹膜鞘状突。
随
着婴儿的生长发育,鞘状突包裹睾丸,并
且随着睾丸的下降,最终到达阴囊。
出生
之后,鞘状突会逐渐萎缩和闭塞。
如果在
这个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比如睾丸下降缓
慢或者没有下降,鞘状突可能保持开放状态,如果有腹腔组织或者脏器进入,就形
的疝内容物,右手缓慢加压,将肿物回纳进入腹腔。
动作一定要轻柔,当患儿出现哭闹的时候,应该暂停操作,待患儿安静后再行加压复位。
复位之后,应该留院观
如果手法复位失败,或者嵌顿的时间较长,怀疑肠管坏死,均需要急诊手术治疗。
宜采用斜切口,便于显露探查以及手术操作。
需要根据肠管的颜色,张力,蠕动,血管搏动的因素,综合判断肠管的活性,确定肠管的活性,才可以还纳。
如果肠管已经坏死,需要切除坏死的肠段,吻合肠管。
疝内容物还纳之后,按照常规的方法处理疝囊,如果疝囊水肿明显,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