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在奋斗中实现理想2
- 格式:ppt
- 大小:377.00 KB
- 文档页数:14
《在奋斗中实现理想》教学案班组:组别:姓名: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 课前20分钟依据自学指导,通研课文,做好勾画,把握教材体系,掌握重点内容。
2. 课堂上小组积极合作,互相交流探讨,高效展示点评。
3. 检测题限时完成,并且能独立认真完成。
学习目标1、了解理想与现实关系原理;艰苦奋斗含义。
2、理解理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现实。
3、将理想转化为现实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课前预习利用课前20分钟,理解熟记课本的基础知识,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自主学习1. 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是什么?首先,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其次,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2.理想和现实的关系的方法论要求是什么?P1033.理想的实现要通过艰苦奋斗:⑴什么是艰苦奋斗?(P103-104)是一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是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面貌;是一种迎难而上、坚忍不拔、克勤克俭、顽强拼搏、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面貌和道德品质。
(2)艰苦奋斗表现为哪些?①表现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①表现在学习上:自强不息、刻苦钻研、勇于探索;③表现在事业上:不怕困难、不避艰险、敬业守职、埋头苦干、开拓创新。
(3)为什么要艰苦奋斗?①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是有志者的精神境界;③是由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的;④只有在艰苦奋斗中才能实现理想。
(4)如何在艰苦奋斗中实现理想?①要保持奋发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是战胜困难和挫折不可缺少的主观条件;②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任何成就的取得,都是艰苦劳动的结果;③要养成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活动探究郑培民同志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
他在担任领导职务近20年的时间里,时刻不忘以共产党员的党性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严于律己,清正廉洁,不畏艰险,甘于奉献,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
他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人民的事业尽职尽责、鞠躬尽瘁的崇高追求和思想风范。
2019-2020年高二政治下册在奋斗中实现理想一、课前预习★预习指南1.学习目标:2.学法建议:学习本框时,可以采用矛盾分析法和解剖分析法突破理想和现实的关系这一重点和难点。
此外,在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时,要注意理想与空想、幻想的区别。
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经过努力有可能实现的设想,即关于未来有实现可能的目标,我们称之为理想。
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经过努力可以把它转化为现实的奋斗目标的理想是科学理想,非科学理想就是空想。
在个人生活中,对于未来目标的种种不切实际的设想,也是空想。
幻想,是由人的愿望和社会需要所引起的对于未来的特殊想象。
那些不符合现实,不存在实现可能性的幻想,只能是虚构的想象,会成为有害的空想。
有些幻想虽然符合实际生活的要求,有实现的可能性,但不表现为现实的奋斗目标。
3.情景导入: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1)图中为同样生活在贫困地区的两个人,右边的人空着双手接受了别人支援的一棵树,左边的人双手捧着饭碗接受了别人给予的食物,结果右边的人凭着双手的劳动,所种的树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而左边的人仍然是两手空空。
这一不同的结果说明了人生价值观的什么道理?(2)你觉得要实现人生的理想和价值,最需要什么精神?[提示](1)说明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多方面的条件,除了一定的社会条件外,从主观方面来说,特别需要艰苦奋斗。
图中两个人的不同结果说明有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大不相同的。
(2)实现人生的理想和价值,最需要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信息点击千瓶香槟贺揽月20世纪50年代末,苏美之间展开激烈进军月球的竞赛,当时人们很难想象能够从地球这样一个巨大的旋转着的宇宙之星,飞到距它38万4千公里的月亮上去。
美国空军首先在1958年的8月、10月、11月进行了三次试验,向月球发射“先驱者”行星际自动站。
但结果都失败了。
第二年1月,苏联进行首次试验即获成功。
他们的“月球号”星际自动站在月球上空大约5 00()公里的地方飞过。
到了同年9月,“月球二号”已在月球上降落。
在奋斗中实现理想练习与解析一、选择题1.牛顿是经典力学的创始人之一,在晚年,他把基督教作为自己狂热追求的目标,然而再也没有为科学作出贡献;另一位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爱丁顿,早年在天体物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方面有卓越贡献,但晚年追求所谓的终极理论目标,白白耗费了半生的时间和精力。
上述两位科学家的事迹告诫我们()A.不要信仰宗教B.理想必须来源于现实C.理想转化为现实必须依靠奋斗D.实现理想必须万事俱备解析:此题考查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从题干可以看出牛顿和爱丁顿晚年失败,关键就在于晚年没有依据现实作出选择,也就是其理想是不现实的。
这就告诉我们,在选择理想时必须依据现实的需要,故正确答案为B项。
A、C两项与题目意思不符合。
D项的观点错误,理想高于现实,实现理想必须经过艰苦的奋斗,不能等到万事俱备。
答案:B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告诉我们,要实现人生理想必须()A.养成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B.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C.使自己的理想符合现实的需要D.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现人生理想的主观条件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的知识,故选B。
A只是艰苦奋斗精神在生活上的一种表现,不选。
C讲的是理想和现实的关系,不合题意。
D讲的是人生价值实现的主观条件,与题意不符。
答案:B3.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这说明()A.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B.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C.实现理想需要艰苦奋斗作保证D.理想是未来的事,只要做好当前的实际工作就行了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A项是理想的含义,C项是表明实现理想的主观条件,都不符合题意。
D项割裂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错误的。
B项准确地表述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故答案为B。
答案:B4.当前,一部分职工宁肯下岗待业,也不愿从事艰苦工作。
从人生观角度看,对这一问题的正确认识是()A.岗位的差别决定着人生价值的实现B.对职业理想的追求要符合客观实际C.理想与现实总是矛盾着的D.在知识经济时代艰苦奋斗已经过时了解析: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多少,而不在于岗位的差别,故A项错误,不选。
《在奋斗中实现理想》的教案_高二政治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明确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会对照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来认识现实与理想的关系,能结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来分析理想转化为现实的主观条件,能归纳艰苦奋斗的现实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结合学生的自身实际并借助一些案例进行启发探究学习,设计连贯性问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思维,有效落实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从实际出发来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改变好高骛远的心态,养成实事求是、踏踏实实的学风,认识到实现理想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注重从自身做起,在学习、生活中不断践行。
【教学重点】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的实现要通过艰苦奋斗。
【教学难点】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活动导入: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也就没有生活。
”我们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人生理想。
你是如何设计自己的人生理想的呢?活动:请同学们将自己关于未来的蓝图和设想写在一张纸上。
(要求写的要具体一些)展示:这里有一篇网上发布的一名小学生的“理想”。
我的第一个愿望是考到美国哈佛大学,在那里读研究生、硕士、博士、博士后,学到世界最先进的科学知识,将来回国后,报效祖国。
我的第二个愿望是成为一名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制造一艘“神州100号载人卫星”,让它去勘探水星、木星、冥王星、海王星……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不是儒夫,而是强者。
我的第三个愿望是当一名建筑师,建造一尊女神雕像,我要把它放在世界各国的中心,因为女神像的手心上,托着一个绿色的和平鸽,它象征着世界各地充满和平、充满友爱。
我的第四个愿望是让全世界人们去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让沙漠在地球上消失,给地球母亲披上一件翠绿色的衣裳,把世界上所有的江、河、湖、海,都变成干净的,让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受到最好的保护,让大地欣欣向荣,一片生机盎然。
最新整理高二政治教案第七课第三节第三框在奋斗中实现理想第七课第三节第三框在奋斗中实现理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明确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会对照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来认识现实与理想的关系,能结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来分析理想转化为现实的主观条件,能归纳艰苦奋斗的现实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结合学生的自身实际并借助一些案例进行启发探究学习,设计连贯性问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思维,有效落实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从实际出发来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改变好高骛远的心态,养成实事求是、踏踏实实的学风,认识到实现理想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注重从自身做起,在学习、生活中不断践行。
教学重点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的实现要通过艰苦奋斗。
教学难点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活动导入: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也就没有生活。
”我们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人生理想。
你是如何设计自己的人生理想的呢?活动:请同学们将自己关于未来的蓝图和设想写在一张纸上。
(要求写的要具体一些)展示:这里有一篇网上发布的一名小学生的“理想”。
曾几何时,在我们的作文里、日记里也曾有着和这名小学生同样美好的愿望,请将你那时的理想写出来。
请把写在纸上的不同阶段的人生理想做一下对比,你的心中还执着地固守着你原有的理想吗?为什么理想会有所变化呢?(设问)学生回答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想要贴近现实。
教师总结:社会存在与社会的辨证关系,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也应如此,引到理想与现实的问题上来。
进入新课:教师请同学们讨论理想、梦想、幻想、空想四个概念的不同。
教师归纳:理想、梦想,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当理想或者梦想的追求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符合自身的客观实际,在一定的条件下,尤其在艰苦奋斗的情况下,理想、梦想就会得以实现,理想、梦想就转化为了现实。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七课7.3.3 在奋斗中实现理想【重点】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的实现要靠艰苦奋斗;【难点】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艰苦奋斗过时论”是错误的;【素质要求】⑴知识方面:识记:理想与现实关系原理;艰苦奋斗含义;理解:理解理想在一定条件可以转化为现实;反作用)根据这一点,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因此它也是对现实的反映。
无论是原始人求温饱,还是奴隶要争取人身解放、农民向往自给自足的太平盛世,以至无产阶级渴望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都产生于现实的需要,是时代的产物。
因此我们在树立自己的社会理想、职业理想……时,也要从现实出发,要符合现实的需要。
那么,到了我们走向社会的时候,现实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请同学们看投影片,有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在21世纪取得成功,学生们必须知道什么?”(出示投影片)下个世纪需要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应当具有知识能力、个人能力和国民能力。
知识能力:除了应掌握读写本领,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学科,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和实际操作能力之外,还应当学习并掌握信息收集和处理技术,同时,还必须对本国和世界的历史现状和地理情况有所了解,并掌握若干门外语。
个人能力:能够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具备独立思考、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自律意识,有责任感、道德标准和个人目标;具备适应环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国民能力:理解多种文化,理解并尊重与己不同的宗教、风俗和道德观;具备解决冲突和协商对话的技巧,对自己的行为应高度负责。
(教学建议:上述材料可制作成投影片,也可印成阅读材料课前发给学生)从中,我们可以大略了解未来社会对人才能力要求的基本内容,因此,我们在编织自己的未来蓝图时,就要顺应它的要求,并开始从现在做起,打下良好的基础。
理想源于现实,但理想不就是现实。
它比现实更高远、更美好,因此理想又高于现实。
比如(1)艰苦奋斗是优良传统(板书)同样,中国共产党也是领导着全国人民,通过不懈地艰苦奋斗,才终于使革命走向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