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 格式:doc
- 大小:5.99 KB
- 文档页数:3
例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导入摘要:“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著名教师于漪也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尤为重要。
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有效,进而达到高效。
笔者结合自己听课心得以及平时教学的体会,认为可以从直接揭题导入、审题导入、创设情境导入、交流补充资料导入、在理解运用中导入这五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简单高效清代文人李渔说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
”是说文章的开头必须讲究落笔艺术。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也应如此。
著名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为此,很多教师会在“第一锤”上下功夫,尤其是公开课,谁都想一亮相就技惊四座,往往煞费苦心,设计出华丽的“虎头”。
但所有的导入都应是“开始”前的“预热”,应当简单、自然、有效、高效,切忌设计过于冗长、花哨,浪费有效的教学时间。
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有效,进而达到高效。
笔者结合自己的听课心得以及平时教学的体会,认为可以从直接揭题导入、审题导入、创设情境导入、交流补充资料导入、在理解运用中导入几个方面入手。
一、直接揭题导入这一方法体现了简约美,即所谓的“大道至简”,体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的教学理念。
请看余映潮老师的《散步》一课导入:余老师很平常的对学生说:“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板书)。
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着生命的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还有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情感涟漪。
”说完,余老师出示了本节课的三个目标:朗读课文,理解文意,品味语言。
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几句诗意盎然的描述就达到了情感共振、心灵共鸣的效果。
三个教学目标非常实在,没有造作修饰,简单中透着灵气,体现出深刻的教学理念,大气不乏精致。
语文课堂教学趣化例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今天的语文教学,也不能违背这一规律。
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法,寓教于乐,使学生产生渴求、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在学习中获得愉快的享受和美的陶冶,真正达到“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崖乐作舟”的境界,使学生感受到上语文课是一种高级的享受,而不再是负担。
一、导入趣化“一出好戏要有好的开头,一堂好课要有好的开端。
”上课伊始,为了使学生集中精力,自然地进入学习境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有必要在新课的导入上做精心的设计,使教师的讲授能像磁铁一样吸引住学生,让他们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
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多样,新课导入应该各具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运用多种方法导入新课。
导入可以是一首我们熟悉的乐曲,可以是一幅经典的名画,也可以是句简单的至理名言,更可以是一次举手投足……这样就能让一节课变得十分精彩,让学生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听完课。
教师可以从解题入手,单刀直入;也可以从文中提出问题,引起悬念,顺势导入;也可以引一条格言、打一个比方、释一个典故等,这些都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总之,要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创设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导入情境,让学生深深地爱上语文课。
如在教学《长城》一课,教师可以这样导入课文:“一个城墙,长一万多里,这样长的城墙结构是怎样的呢?学了《长城》这篇课文后你就会知道。
”就这样,给学生设置了悬念,学生对课文就会兴趣大增。
又如教学《神奇的克隆》时,教师先讲述《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一根毫毛变一群猴子的神话今天已变成了现实,这就是神奇的克隆。
那么,“克隆”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带着疑问,学生走进了文本。
这种导入方法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目的的,它可以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并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
运用好导入方法,学生的兴趣就会大增,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就会提高。
二、学法指导趣化学习知识犹如登山,越往上越吃力。
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至关重要。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下面将提出一些策略,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多元化的教学方式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使用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例如游戏、讨论、小组活动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避免简单的灌输式教学,而是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展示、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是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音视频等多媒体素材,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1. 确定教学目标:在课前,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合理选择适合学生的课文和阅读材料,确保教学内容的可学性和可掌握性。
2. 突出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讲解和提示。
可以通过提供合适的例子、讲解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难点内容。
3. 注重实际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写作训练、作业设计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1. 热情亲和的教学态度:教师应该以热情亲和的态度面对学生,给予学生充分的关心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学习的重视。
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思维方式,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良好的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演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增加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机会。
例谈语文课堂上的有效交流如果要真正实现课堂上的有效交流,要充分体现出语文学科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启迪人心智方面的特殊作用,教师就得从教学思想、教学技巧方面着手改进。
一、语文课堂交流现状分析我们常常感到学生表达能力较弱,很少有学生能把自己的理解成段地完整表述出来,课堂上的回答往往是零碎、不成句的。
有些学生比较怯场,很局促不安,低着头,哈着腰,发言时就如同上了审判台。
生生之间的交流也较失败,在教师确定发言人选之后,其他人便如释重负,不太注意聆听他人的发言,就更谈不上撞击出思想的火花了。
二、如何做到有效交流1. 深入备课,精心设置问题。
备课阶段一个重要任务便是设置问题。
有效的问题应该清晰、简短、相关、具有挑战性,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创造机会。
在教授《赤壁赋》之前,我将教学目标设计为三块:整理文章的思路、体会作者的感悟、鉴赏文章的文字美。
在准备“鉴赏文章的文字美”环节时,我想以“白露横江”和“纵一苇之所如”为例。
原先设计的问题是:“白露横江”的“横”和“纵一苇之所如”的“一苇”分别好在哪里?后来我把问题改成了:老师想把“白露横江”改成“白露满江”,把“纵一苇之所如”改成“纵一舟之所如”,你们看怎么样?之所以做这样的调整,一是因为没有对比,就不能突出特点;二是因为请学生评价教师的见解会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 调动学生“说”的主动性。
在课堂上,调动学生交流主动性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说,教师可以“犯错”,引发学生的辩论。
学生在学习《赤壁赋》时,我先毫无感情地“范读”了一遍,然后颇自得地问学生:“老师读得怎么样?”学生笑着摇头,大声说:“不好!”教师抗议:“怎么不好?字音,节奏都很正确啊!”学生们便纷纷指出重音、感情等问题,也很踊跃地为老师做示范。
3. 找准每个问题的时机,及时修改问题。
同样在教《赤壁赋》的时候,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苏子与客“饮酒乐甚”,为什么后面会有“哀吾生之须臾”的悲哀呢?怎么理解这种情绪变化?这个问题提出以后,学生有些发懵。
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以下将从多方面探讨几个能够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语文教师应该注重营造一个积极、活跃、友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如鼓励学生提问、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让学生感到他们的参与是被重视和尊重的。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如语文游戏、小组竞赛等,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
语文教师应该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将语文教学分为阅读、写作、听说、词汇等多个领域,针对不同的学习需求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
教师还可以采用启发性教学、讨论式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语文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灵活运用语言、理解语言和产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语文活动,如朗读、背诵、讨论、写作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思维激活的教学活动,如教学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第四,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向。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运用语言表达、理解语言的能力,是综合语文能力的体现。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阅读课程、创作课程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引导,学生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阅读表达能力,拓宽阅读视野,丰富语言表达。
【关键词】语文?摇课堂教学?摇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 ?摇【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A-0055-02
语文教师应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有效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把语文学习的方法教给孩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在课堂上拓展生活中的知识
教师应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上引入生活中的知识,这样教学资源就会很丰富。
以下是一位农村小学的老师教学生认识“颜色”的教学片段,教师把语文学习一步步地拓展到了生活的层面:
师板书:“红橙黄绿青蓝紫”。
师(出示几种颜色的图片)连续指问:这是什么颜色?
生依次回答:红色,绿色,白色,蓝色……
师(出示还没熟透的橘子):这是什么颜色?
生:绿色。
师:哦,这是“绿色的橘子”,“深绿色的橘子”。
师(出示成熟的橘子):这是什么样的橘子?
生:橙色的橘子。
师:同学们很聪明,能说表示颜色的短语了。
哪位同学再来挑战?用“绿色”说短语,挑战成功,老师奖励一朵小红花。
生兴奋地纷纷举手。
师出示卡片“绿色的稻田”。
生1:“绿色的稻田”。
师出示“绿色的果园”。
生2:绿色的树林。
生3:绿色的果园。
师:同学们太棒了,老师还想考考大家,看看谁观察最仔细。
想想,在生活中,你能说出含有绿色的词语吗?
生4:绿色的菜叶,绿色的树叶,绿色的窗帘。
生5:绿色的萝卜苗,绿色的红薯叶,绿色的柚子叶。
生6:绿色的蚂蚱,绿色的四脚蛇,绿色的青竹蛇,绿色的马蹄田。
师:老师太喜欢同学们了,你们怎么都那么聪明呀,用“绿色”说出那么多的词语。
老师还想同学们变得更聪明些,放学以后,用心观察,想想可以用什么颜色的词语描写你看到的一景一物,说一句话或一个短语,说给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听,明天上课的时候跟老师和同学们分享,好不好?
生:好!
二、有效利用课题资源
教师要高质量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课题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资源。
如《我和姐姐争冠军》的教学片段,教师在执教时加入解读课题的环节,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师:请同学们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聪明的你,读课题时知道了什么呢?
生1:争冠军。
师:谁争冠军?
生1:“我”和姐姐。
师:你很善于发现,读课题就知道了文中的内容是写“我”和姐姐争夺冠军的故事。
师:聪明的同学们,请再读课题,想想,关于这篇课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读课题,思考。
生2:文中的“我”和姐姐,谁得了冠军?
生3:他们比赛的是什么?是踢毽子吗?
生4:他们是比谁跑得快?还是比谁考试得高分?
生5:他们比赛会像我们拔河比赛那样激动人心吗?
师:噢!同学们很爱开动脑筋,能提出那么多的问题。
想知道答案,请大家认真读课文。
三、巧妙指导学生理解词语
语言学习都是从单词学习起步的,学生往往能从汉字本身的特点理解词语的含义。
如关于《长城》中“崇山峻岭”一词的教学片段。
师:哪位同学能准确读出这个词语?
生1:崇山峻岭chóng shān jùn lǐng。
师:哪位同学也能像他读得那样好?
生读。
师:刚才几位同学都读得很好,字正腔圆,老师喜欢。
师:看谁能挑战,用什么方法理解记住这个成语?
生思考,讨论。
生2:这个成语的每一个字都有一个共同的部首“山”。
生3:词语与山有关,意思是高大而险峻的山岭。
生4:“崇”是形声字,上下结构,山字头,下“宗”,崇的本义是山之祖宗,高的意思,比喻山系中最高耸巍峨的山脉。
“峻”,字典的解释是山高而陡。
所以,这个词语的意思是形容高大而陡峭的山。
师(兴奋地上前与这位孩子握手):你很有智慧,知道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老师也要向你学习。
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以后我们要向刚才那位同学学习,爱动脑筋,能利用工具书学到更多的知识。
师:哪位同学来总结如何记住“崇山峻岭”这个词语?
生5:每一个字都有“山”,指高大陡峭的山。
师:找出词语所在的文中句子,读一读。
生: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会尊重汉字本身的造字规律,理解词语的意义,把词语放到特定的语境中,构建词语与意义的联系。
四、教会学生朗读
朗读在阅读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朗读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
如教学《巨人的花园》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朗读,用愉悦欣赏的心情读出花园的美丽,想象着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花园因为有了孩子们欢乐的笑声而美丽。
第六自然段的朗读教学,教师教会学生抓住“北风呼啸、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裹、瑟瑟发抖”等词语,把巨人的孤独与花园的荒凉联系起来,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来演绎巨人的孤独和花园的荒凉。
五、有效利用课堂生成
教师应用好课堂的生成。
以教学《清平乐村居》为例。
早读课上,学生正兴致盎然地朗读背诵《清平乐村居》。
一位女生夸张地拖长音读,还有一位男生顽皮地敲击着桌子。
师示意全班同学安静,请该女生用上肢体语言,夸张地朗诵《清平乐村居》。
生读,以清亮、优美的旋律把《村居》读活了。
课堂响起热烈的掌声。
师:还有哪些同学也能像她那样读?
生读。
师:刚才,我发现一位男生背诵的时候像击鼓一样。
你能和大家分享你刚才的读法吗?
生(害羞):我,我……
师:你不介意老师和你一起像你刚才那样读吧?
生激动地点点头。
师和生(老师拍手,学生敲击桌子):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一遍没有读完,学生也情不自禁地敲桌子了。
师:同学们有没有兴趣用鼓点式的方法读这首词?
生:有。
师:好,拿出你们的双手,我们拍手代替鼓点,一起读。
生(不少同学的手不能兼顾压课本,索性不看书了):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师:非常好,不看书再来一遍。
生兴奋地朗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师:刚才我们用手,接着加上脚的动作,我们来手舞足蹈地读书,好吗?
生:好!
师:请大家起立,手舞足蹈地动起来!
生手舞足蹈地读着: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师:你们不是说背不出来吗?怎么都不用看课文,也能读了呀?
生:好玩!能背了。
师:能背了,能写吗?把每一个字都写出来。
生:我们试试。
同学们拿出了作业本,默写。
由于语文老师抓住课堂生成,使《清平乐?摇村居》的教学得以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课堂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教学资源,关键是教者能否发现和有效利用。
六、鼓励学生不断挑战
如前述关于“崇山峻岭”的词语教学,让学生认识字形,理解字意,深刻理解后,可以再加一个学习和运用的环节。
如:你能把这个词语放到文章中的句子去读一读吗?你发现哪里有崇山峻岭吗?你还能用崇山峻岭说一句话吗?又如教学《我的妹妹》一文,除了完成常规的家庭作业,可以布置挑战性的作业:你能仿照这篇课文写人的方法,自己写一写你的弟弟妹妹或表弟表妹吗?明天,老师好想分享你写的习作呢!又如教学《巨人的花园》,老师布置挑战性作业:看看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童话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挑战成功,明天和老师一起分享,好吗?
总之,教师要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整合开发新的教学资源,付出不懈的努力,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