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中考物理第十三章 内能复习测试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12.50 KB
- 文档页数:4
2018_2019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3章内能单元综合检测试题新版新人教版201809262128第 2 页第 3 页抽出离玻璃板,一段时间后两瓶气体颜色变均匀C.用力才能把与水面接触的玻璃拉离水面D.注射器里抽取半筒水,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开口,另只手推压注射器活塞,水很难被压缩6.下列有关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质量大的物体所具有的热量一定多B.一定质量的水凝固成冰,它具有的内能一定减少C.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D.有内能的物体一定有动能,有动能的物体不一定有内能7.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的是()A.磁铁能吸引大头针B.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吸引轻小的纸屑C.挂衣服的塑料吸盘压紧在平板玻璃上,很难被拉开D.两块表面磨平、干净的铅块,压紧后在它下面能挂较重的物体而不被拉开8.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A.冷天搓手会感觉暖和些B.气体的扩散C.闻到香皂的香味D.第 4 页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块压紧后“粘”在一起9.在完全相同的两只玻璃杯中,倒入质量相同但温度不同的冷水和热水,当同时向两只玻璃杯中各滴入一滴墨水,会发现热水杯中的水很快就变了颜色,但冷水杯中的水还没有完全变颜色,这说明()A.冷水温度低具有的内能大,墨水扩散就较快B.热水温度高具有的内能大,墨水扩散就较快C.冷水温度低具有的内能小,墨水扩散就较快D.热水温度高具有的内能小,墨水扩散就较快10.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不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暖手器捂手B.烤火取暖C.摩擦生热D.用酒精灯加热水二、多选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11.关于分子动理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B.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存在空隙C.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D.粗绳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在发生物态变化时都要吸热B.热量总是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C.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的质量有关D.的水结成的冰时,其内能将要减小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烟雾能在空中上升,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第 5 页B.物体对外放出热量,它的温度可能不变C.物体的温度不变,该物体一定没有吸热D.水壶里的水烧开时,水蒸气把壶盖顶起,内能转化为机械能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B.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分子动能的总和一定越大C.物体的温度保持不变,其内能可能增大D.温度为的冰块也具有内能15.下列关于物理概念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叫做物体的内能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C.温度相同的物体之间不能发生热传递D.物体内能增加,说明它一定吸收了热量三、填空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16.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________和________;其实质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17.保温瓶能保温是因为:瓶胆用玻璃制成,可以减小热的________;把瓶胆夹层抽成真空,可以减小热的________,瓶胆夹层内壁涂银,可以减小热的________;用软木塞塞住瓶口,可以减小热的________和________.18.陨石进入大气层后,因为和空气摩擦,它表面温度升高,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将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四、解答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9 分,共 18 分)19.用煤气灶把、初温为的水烧到,消耗了煤气.已知水的比热容是,煤气的热值为.试求: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第 6 页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煤气灶烧水的效率是多少?请你说出煤气的两个优点?20.一个标有“”的电热器,正常工作,产生的热量能使的水温度升高多少?.五、实验探究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13 分,共 52 分)21.小明要研究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他设计并进行了下面这个简单的实验:将质量、温度都相同的水分别倒入两个相同的烧瓶中,用白纸和黑纸分别将瓶子包起来,然后将两个瓶子放在太阳光下,每隔分钟测一次瓶中水的温度.经过分钟的实验,小明将得到的两瓶中水的温度变化情况记录在下表中:对上述实验中小明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什么?22.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烧杯内的液体质量也相同.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________两图进行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应选择________两图进行实验;水的比热容为,它的物理含义是________;酒精的热值为,完全燃烧酒精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判断图中与的连接方式.23.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右表是人们通过大量实验测出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只要认真阅读和分析右表,相信你从中一定第 7 页有所发现,请填写出其中任意三个方面你的发现(要求内容的意思不相同).几种物质的比热容水冰酒精钢铁煤油砂石水银铜干泥土铅[例]分析表中数据知道,水的比热容是最大的.24.为了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小丽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在下表中记录了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为了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小丽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在下表中记录了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上画出冰熔化的图时间温度通过对数据和图象的分析,你能获得的信息有:①________;②________.小丽与同学交流时发现,在开始升温快,最后升温慢,请你做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答案1.B2.C第 8 页3.A4.C5.B6.B7.D8.D9.B10.C11.ABC12.BD13.BD14.CD15.BD16.做功热传递能的转化能的转移17.传导对流辐射传导对流18.做功机械内19.水吸收的热量为;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煤气灶烧水时的效率为;煤气热值高、污染小、使用方便等.20.能使的水温度升高.21.由实验数据可知:黑纸烧瓶内水温升高的快.所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黑色物体吸收辐射的本领比白色物体强.22.甲乙甲丙水温度升高(或降低)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串联;并联;并联;串联.23.由水和冰比热容比较可得出:同种物质不同状态,比热容不同;比较液体和固体比热容:一般情况,液体比热容比固体比热容大;比较煤油和冰可发现:不同的物质比热容可能相同.24.熔化前温度不断上升熔化时温度不变水的比热容大于冰的比热容第 9 页。
2018_2019学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3章内能单元综合测试题新版新人教版2018092621234.如图1所示,规格相同的容器装了相同质量的纯净水,用不同的加热器加热,忽略散热,得到如图2所示的水温与时间的图线,则( ) A.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32 ℃B.加热相同的时间,两杯水吸收的热量相同C.吸收相同的热量,甲杯的水升温比乙杯的多D.甲杯的水加热2 min与乙杯的水加热3 min吸收的热量相同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杯水的比热容大B.把-5 ℃的冰块放在0 ℃的冰箱内,几分钟后,有部分冰会变成水C.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铁块也具有内能D.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锯条从木板吸收了热量6.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以免温度变化太快对生物体造成损害。
主要是因为水的( )A.质量较小 B.凝固点较低 C.沸点较高 D.比热容较大7.下列物理现象中,属于通过做功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冬天晒太阳人会感到暖和 B.饮料放入冰箱冷藏室会变凉C.锯木头时锯条会变热 D.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变凉8.如图所示,向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时会看到瓶内出现“白气”,下面叙述合理的是()A.打气时,瓶内空气内能减小B.打气时,瓶内空气温度降低C.瓶内的“白气”是水蒸气D.瓶塞跳起时,瓶塞机械能增大9.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铜块,分别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将铜块投入水中(c水>c铜,不计热损失),则( )A.水的温度升高,铜块的温度降低,且水升高的温度和铜块降低的温度相同B.水的温度降低,铜块的温度升高,且水降低的温度和铜块升高的温度相同C.水的温度升高,铜块的温度降低,且水增加的内能和铜块减少的内能相同D.水的温度降低,铜块的温度升高,且水减少的内能和铜块增加的内能相同10.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满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
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第十三章检测卷说明:1.本卷共四大题26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考试中书写单位时,均要求用字母标注,整卷三次以上未用字母标注的,最多可扣1分。
基础部分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1.我国传统文化中古诗词不仅词句优美,而且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
“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新睹”,“花气袭人”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运动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选填“加剧”或“减缓”)。
2.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
(均选填“引力”或“斥力”)3.“破镜重圆”从物理知识的角度来说是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实现的。
因为破镜断裂处绝大多数分子间距离很大,分子间的作用力__________。
4.甲、乙、丙三个相同的烧杯盛有水。
甲杯中水的质量为200g、温度为30℃,乙杯中水的质量为300g、温度为30℃,丙杯中水的质量为300g、温度为60℃,则________杯中水的内能最大,________杯中水的内能最小。
5.狮子座流星雨来自于“坦普尔—塔特尔”彗星,彗星的碎屑高速运行并与地球相遇,部分落入地球大气层,这些碎屑在重力作用下克服与大气的摩擦做了________使其________能急剧增加而燃烧,形成划过天空的流星雨。
6.质量为500g温度为20℃的铜,投入质量为1500g 20℃的水中,这时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发生热传递,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雨后,小华在公园散步,他看到湖中荷叶上水珠缩成球形,这是因为水分子间存在________;一小块晶体处于熔化状态温度不变,其内能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8.如图所示,人体发热时常用湿毛巾敷在头部,过一段时间后,毛巾温度升高,体温降低,这说明__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也说明水的________较大,对调节温度有很好的作用。
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3.2内能练习(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3.2内能练习(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3.2内能练习(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节内能方式一【实验导入】图13-2-1演示实验:用自行车车胎气嘴自制瓶塞,演示气体膨胀对外做功(瓶内加入少量酒精,5 mL 左右即可,相当于常用的一次性注射器的最大吸入量),或者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该实验视频。
启发学生猜想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过程中注意观察,是否与自己想象的情形相同。
实验结束后,教师适时导入新课:如何来解释这种奇妙的现象呢?学完本节的知识后,不难找到答案。
板书课题:内能。
方式二【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有关人类对“热"充满渴望的图片(旨在说明人类对“热”的认知过程).图13-2-2设问:热是一种能量吗?如果是,那它能做功吗?方式三【问题导入】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视频或图片(边放边问):图13-2-3导入语:冬天手冷时为什么搓手能取暖?为什么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有灼热感?钻木为什么可以取火?认真学习本节内容,我们自然可以找到答案。
1.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温度热量内能定义宏观: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微观:反映了物体内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注意是“所有分子”)表述只能说“是”“降低"“升高”;不能说“吸收”“放出”只能说“吸收”“放出”;不能说“具有”“含有"只能说“有”“具有"“增大"“减小”性质状态量过程量状态量辨析物体温度升物体吸收热物体内能物体内能增2.讲解内能时可以借用的图片(详见光盘内容)对于图13-2-4中两只企鹅的对话,你有什么看法?图13-2-43.教学片断:内能改变方式的教学提出问题:怎样才能使一根铁丝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看看谁的办法多.小组讨论:用火烧铁丝;用力弯折;放在太阳下晒;放在热水中烫;在地上或墙上摩擦……归类总结:方法有两种:(1)热传递(①用火烧铁丝,②放在太阳下晒,③放在热水中烫);(2)做功(①用力弯折,②在地上或墙上摩擦)。
第 13 章内能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寒冬,奶奶泡了一杯热茶后坐在暖气片前悠然的听着音乐,不一会儿屋子里就飘满了茶香。
有关这个场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闻到茶香是由于分子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B.用暖气片取暖是利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内能C.暖气片安装在窗户下面主要是为了美观D.暖气片中用水取暖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结冰后,分子会保持静止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可能不变C.一杯水的比热容和一桶水的比热容相同D.用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3.下面几种说法中,哪些是错误的()A.温度高的物体比热容大B.吸热多的物体比热容大C.比热容大的物体一定吸热多,比热容小的物体一定吸热少D.质量相同、吸热相同、升高温度也相同的两物体可能是同种物质4.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B.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越多C.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其比热容越大D.燃料燃烧越充分,其热值越大5.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比热容之比为 2∶ 1,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3∶4,那么吸收的热量之比是 ()A.2 ∶3B.3 ∶1C.3 ∶8D.3 ∶26. 用铝壶在天然气灶上烧水的过程中()A.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剧烈B.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C.铝的比热容比水小,铝的吸热能力比水强D.天然气燃烧越充分,热值越大7.铜的比热容是铅的比热容的 3 倍。
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铅块,若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1∶ 2,则它们吸热之比为 ( )A.2∶3B.3 ∶ 2 C .6 ∶1 D.1 ∶6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杯煤油用去一半,它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B.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C.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多D.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了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大于水升高的温度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 ℃物体的内能为零 B. 通过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C.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无关D. 对物体做功会使物体的比热容增大10. 下面是小明同学“物理学习笔记”中的一段摘录,其中正确的是()。
第十三章内能基础过关1、为预防H7N9禽流感,防疫人员在校内喷洒消毒液,不久在校园内闻到药味,这一现象说明(D)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作用力C、分子间有间隙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我国北方的冬季气温很低,到处都是冰天雪地,人们有时会将冰雪融化取水,把冰雪放在水壶里加热取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冰在 0 ℃时,内能为0B、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C、在加热过程中,壶内的温度一直在上升D、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剧烈3、把萝卜腌成咸菜通常需要几天,而把萝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D)A、萝卜分子间存在空隙,易扩散B、盐分子与萝卜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C、炒菜时萝卜是运动的,盐分子更容易进入萝卜中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更激烈4、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温度相等的1 kg和100 g的水内能相同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C、温度为0 ℃的物体没有内能D、在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会减少图15、如图1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用力把活塞迅速下压,棉花就会立即燃烧、根据该实验现象,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棉花燃烧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B、活塞下压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减小C、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小D、活塞下压过程的能量转化形式与热机做功冲程能量转化相同6、关于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有的物质分子间无论距离大小都只存在引力B、水结冰后分子会保持静止C、“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沙尘暴起,尘土满天”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7、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B、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的温度有关C、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D、物体的比热容与温度、质量都没有关系图28、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分别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不计热损失),加热过程中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A、甲的比热容大,是水B、甲的比热容大,是煤油C、乙的比热容大,是水D、乙的比热容大,是煤油9、常见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运动形成的;一定量的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10、淘气的小明把图钉按在铅笔的一端,手握铅笔让图钉帽在课桌上来回摩擦几下后,发现图钉帽变烫了,这是用做功的方法改变了物体的内能、把瓶装水放在冰箱里,一会儿变凉了,这是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了物体的内能、11、我国北方用“暖气”取暖,为了提高取暖效果,“暖气”通常安装在窗户的下方(选填“上方”或“下方");“暖气”通常用水作为介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12、一杯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它的物理意义是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若将此杯水倒掉一半,剩下半杯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若水凝固成冰则比热容改变(选填“改变”或“不变”)、13、用热水袋取暖是利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一辆汽车的水箱中有16 kg水,如果这些水的温度升高了50 ℃,则水吸收的热量是3、36×106J、[c水=4、2×103J/(kg·℃)]14、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液体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值,并用钟表记录加热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物质质量/g初始温度/℃加热时间/min最后温度/℃水60 20 6 45食用油60 20 6 68图3(1)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加热时间相同,通过比较升高的温度(或温度升高的多少等) 来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差异、(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大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3)通过实验可以得到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用比热容这个物理量来描述、综合提升15、“漂移”是一种高难度的汽车表演项目、有一种“漂移"方法如下:当汽车在水平地面上疾驶时,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车的支持力不是 (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此时突然刹车,但汽车仍要向前运动,这是由于汽车具有惯性、同时转动方向盘,汽车急转弯,这是摩擦力改变了汽车的运动状态、该过程中车胎温度升高,这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车胎的内能、16、在“探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小明猜想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质量和物质的种类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同组的同学经过讨论,制定了两个方案:a、让研究对象升高相同的温度,然后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b、让研究对象吸收相同的热量,然后比较它们升高温度的高低、(1)实验室准备了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两支温度计、烧杯、停表、适量的水和食用油,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天平、(2)两方案中水和食用油吸热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的、(3)从两个方案中任选一个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答案】让研究对象升高相同的温度,然后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设计表格如下表、次数物质质量(g)升高的温度(℃)加热时间(min)1食用油50102食用油100103水5010。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检测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下列能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的是( )A.春天柳絮飘舞 B.夏天荷花飘香 C.秋天落叶纷飞 D.冬天雪花飞扬2.下列现象中,支持分子间存在引力的证据是( )A.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会黏在一起 B.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C.磁铁能吸引大头针 D.破镜不能重圆3.我国北方的冬季气温很低,到处都是冰天雪地,人们有时会将冰雪融化取水,把冰雪放在水壶里加热取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在0 ℃时,内能为0 B.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C.在加热过程中,壶内的温度一直在上升 D.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剧烈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下列增大铁丝内能的四个做法中,与另外三种方法不同的是( )A.摩擦铁丝,使它变热 B.把铁丝放在火上烤,使它变热C.反复敲打铁丝,使它变热 D.反复弯折铁丝,铁丝发热5.关于分子动理论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一定加剧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时,就没有斥力 D.0 ℃的冰没有内能6.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比热容可用来鉴别物质B.水的比热容较大,可用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C.沙的比热容较小,所以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D.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杯水的比热容大7.滇池是昆明的母亲湖,春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与滇池息息有关,所以保护滇池,人人有责。
滇池对昆明气候的调节作用,主要是因为( ) A.水具有较大的比热容 B.水具有较大的密度C.水具有较大的内能 D.水具有较高的温度8.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水 4.2×103铝0.88×103煤油、冰 2.1×103干泥土0.84×103沙石0.92×103铜0.39×103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B.100 g水的比热容是50 g水的比热容的两倍C.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温度变化较大D.寒冬季节,放在室外盛有水的水缸会破裂,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9.如图是某物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第十三章内能
基础过关
1.为预防H7N9禽流感,防疫人员在校内喷洒消毒液,不久在校园内闻到药味,这一现象说明(D)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作用力
C.分子间有间隙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我国北方的冬季气温很低,到处都是冰天雪地,人们有时会将冰雪融化取水,把冰雪放在水壶里加热取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冰在 0 ℃时,内能为0
B.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C.在加热过程中,壶内的温度一直在上升
D.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剧烈
3.把萝卜腌成咸菜通常需要几天,而把萝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D)
A.萝卜分子间存在空隙,易扩散
B.盐分子与萝卜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C.炒菜时萝卜是运动的,盐分子更容易进入萝卜中
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更激烈
4.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温度相等的1 kg和100 g的水内能相同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C.温度为0 ℃的物体没有内能
D.在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会减少
图1
5.如图1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用力把活塞迅速下压,棉花就会立即燃烧.根据该实验现象,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A.棉花燃烧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B.活塞下压过程中,气体的内能减小
C.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小
D.活塞下压过程的能量转化形式与热机做功冲程能量转化相同
6.关于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有的物质分子间无论距离大小都只存在引力
B.水结冰后分子会保持静止
C.“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沙尘暴起,尘土满天”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7.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B.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C.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
D.物体的比热容与温度、质量都没有关系
图2
8.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分别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不计热损失),加热过程中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
A.甲的比热容大,是水
B.甲的比热容大,是煤油
C.乙的比热容大,是水
D.乙的比热容大,是煤油
9.常见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运动形成的;一定量的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10.淘气的小明把图钉按在铅笔的一端,手握铅笔让图钉帽在课桌上来回摩擦几下后,发现图钉帽变烫了,这是用做功的方法改变了物体的内能.把瓶装水放在冰箱里,一会儿变凉了,这是用
热传递的方法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11.我国北方用“暖气”取暖,为了提高取暖效果,“暖气”通常安装在窗户的下方(选填“上方”或“下方”);“暖气”通常用水作为介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12.一杯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它的物理意义是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若将此杯水倒掉一半,剩下半杯水的比热容是
4.2×103J/(kg·℃) ,若水凝固成冰则比热容改变(选填“改变”或“不变”).
13.用热水袋取暖是利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剂,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一辆汽车的水箱中有16 kg水,如果这些水的温度升高了50 ℃,则水吸收的热量是 3.36×106J.[c水=4.2×103J/(kg·℃)]
14.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液体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值,并用钟表记录加热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图3
(1)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加热时间相同,通过比较 升高的温度(或温度升高的多少等) 来研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差异.
(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 水 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 大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通过实验可以得到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物质的这种特性用 比热容 这个物理量来描述.
综合提升
15.“漂移”是一种高难度的汽车表演项目.有一种“漂移”方法如下:当汽车在水平地面上疾驶时,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车的支持力 不是 (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此时突然刹车,但汽车仍要向前运动,这是由于汽车具有 惯性 .同时转动方向盘,汽车急转弯,这是摩擦力改变了汽车的 运动状态 .该过程中车胎温度升高,这主要是通过 做功 的方式改变了车胎的内能. 16.在“探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小明猜想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质量和物质的种类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同组的同学经过讨论,制定了两个方案: a.让研究对象升高相同的温度,然后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 b.让研究对象吸收相同的热量,然后比较它们升高温度的高低.
(1)实验室准备了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两支温度计、烧杯、停表、适量的水和食用油,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 天平 .
(2)两方案中水和食用油吸热多少是通过 加热时间 来反映的. (3)从两个方案中任选一个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
【答案】让研究对象升高相同的温度,然后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设计表格如下表.
次数
物质
质量(g ) 升高的温度(℃)
加热时间(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