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字句
- 格式:doc
- 大小:0.72 KB
- 文档页数:1
“连”字句|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大全-“连”字句用表示强调的介词“连”跟副词“都/也”前后呼应的一种句式。
基本结构是:连……都/也十动(……)例如:(1)连小孩子都懂得这个道理。
(2)连蚂蚁都知道保全性命,何况人呢。
“连”字句意义上的最大特点是隐含比较。
小孩子──懂;大人──更懂蚂蚁──知道;人──更知道“连”可以附着在名词、动词、数量词、小句前。
例如:(3)连山上都盖上了楼房。
(名词)(4)这样的怪事,我连听都没听过。
(动词)(5)这个月他连一天也没休息过。
(数量词)(6)连每一步棋是怎么下的他都记得。
(小句)运用“连”字句要注意:“连”附在动词、数量词前时,谓语大多是否定形式、数词一般用“一”。
(7)他连看电影都不喜欢。
(8)我连一分钟也等不下去了。
“连”附在小句前时,小句由疑问代词或不定数词构成。
(9)连他住在哪儿我都不知道。
(10)连多少钱一斤都不知道,怎么算?“莲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及答案|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对莲的绝妙写照,古往今来,流传下来无数歌颂莲的佳作。
莲之所以为众多文人钟爱,是因为我们赋予莲以人文内涵和人格魅力。
莲,是中国传统审美结构中光彩夺目的碧玉,也是中国文人不甘流于世俗、执著追求高洁品质的真实写照。
假如你所在班级要举行一次以“莲文化的魅力”为主题的活动,同学们都以极高的热情积极准备,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假如推荐你担任这一活动的主持人,你该怎样设计一个开场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围绕确定的主题,请你简要设计一下其活动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活动后,你感到收获很大。
第二天上学路上,有一位同学问你:“学习这么紧张,花那么多时间搞活动,划得来吗?”请你用一两句话得体地回答他的提问,表明你的看法。
部编版二年级春季学期语文按要求写句子专项综合知识点(含答案)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时间:________一、句子训练。
①连字词成句:怎么跟狼会小羊呢讲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加词扩句:蓝天上飘着白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仿写比喻句:“仙桃石”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仿写拟人句: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改变词序,句意不变:突然,一颗流星划过天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照样子,写句子。
(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他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浓墨涂抹,一会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花骨朵儿渐渐地...长大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照样子写句子,1.例: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官员们一边..议论。
..看一边______________一边_______________,一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例:我的脾气可怪了,有时候...我却很暴躁。
第四节“连”字句及其教学汉语的“连”字句是指包含“连……也/都……”结构的句子。
它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
单句如:他连“你好”也不会说。
复句如:连老师都不会,更别说我们学生了。
“连”字句是汉语中的常用句式,也是留学生经常出错的句式之一。
留学生既可能在形式上出现问题,也可能在语义上出现问题。
前者如:*弟弟出国后连一封也没写信。
*他连吃饭也没吃就去上课了。
后者如:*他身体非常好,连什么运动都喜欢。
*他现在很有钱,连自行车也买了。
为了便于分析留学生的偏误,我们先从正面介绍一下“连”字句基本的语法意义和结构特点。
一.“连”字句基本的语法意义:(1)表示隐含比较。
如:他太累了,回家连鞋都没脱就睡觉了。
他出国时连父母也没告诉。
“鞋都没脱”实际上隐含比较的是“脱衣服”等,蕴含着“更没脱衣服”,这些隐含意义在话语形式上并没有表现出来。
(2)引出极端情况。
在“连”字句中,“连”后边引出的事物或行为,在说话人看来一般是没有想到的或按一般常识情理不该如此。
但这样的事物或行为竟然出现或发生了,由此可见其程度之高或出乎预料。
对比如下:这姑娘连蛇都不怕。
*这姑娘连小鸡都不怕。
他连父母都不理。
*他连敌人都不理。
那个大学生连1+1都不知道。
*那个小孩连高斯求和公式都不知道。
小鸡对任何人来说都没什么可怕的,这个姑娘不怕小鸡是很正常的事情;不理敌人是人之常情,不足为奇;高斯求和公式对一般人来说都比较难,不知道也属于正常。
对比之下,“姑娘不怕蛇”、“不理父母”和“不知道1+1”,在一般情况下总是人们预料不到或不该如此的。
“连”的作用就是把这种一般情况下人们想不到、认为不应该如此或不可能如此的情况作为极端情况引出来,从而起到强调、夸张的作用。
只有要夸张地表达这种超常的情况我们才会使用“连”字句。
否则就不需要使用“连”字句。
请看偏误:*北京的冬天很冷,连雪都下了。
*他很有钱,连自行车都买了。
*他在北京生活了三年,连“你好”都会。
*我朋友身体非常好,连什么运动都喜欢。
2013.01学教育60汉语“连”字句的语用研究综述张静(鲁东大学,山东烟台264000)[摘要]本文拟对研究“连”字句的相关论文进行梳理和总结,从语用的角度对“连”字句的研究作以下综述,主要包括:“连...都/也...”结构的语用含义研究和“连...都/也...”结构的话题与焦点研究。
希望能对学者们的更进一步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语用含义;焦点;话题一、引言汉语“连”字句指包含“连...都/也...”结构的句子。
如:“出了西直门,连一辆车也没遇上,祥子低下头去,不敢再看马路的左右。
”作为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句式,很多专家学者都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理论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如Paris,M-C (1979),Shyu,S-I (1995),Tsao,Feng-Fu (1989),蔡维天(2004)等他们的研究主要包括:“连”字的词性;“都、也”的功能;“连”字句的结构;“连”字句的语义分析。
八九十年代以来探讨“连”字句语用功能的文章也很多,研究较为深入,本文将对“连”字句的语用进行综述。
二、文献综述近年来探讨“连”字句语用功能的文章越来越多,学者们运用语用学原理从不同角度对“连...都/也...”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
1、“连...都/也...”结构的语用含义研究语用含义即话语含义,它不是通过语言系统内部(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等)去研究语言本身表达的意义,而是依据语境研究话语的真正含义,解释话语的言外之意。
它关注的不是说话人说了什么,而是说话人说这句话可能意味着什么。
也就是说,语言所表达的意义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指说话人说出单词和句子所表达的字面意义,另一种指的是说话人通过说话所含蓄地表示的意义。
当然,学者们也意识到“连...都/也”的会话含义,并进行了一些相关研究。
崔永华(1984)分析的“连...都/也...”句的语用意义是:一是说明某种性质的程度很深;二是证明另一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他引用了两个例子来说明:1.这个歌儿太流行了,连七、八岁的孩子都会唱。
浅谈对外汉语中的“连”字句教学作者:张东平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0年第11期摘要:应该把汉语“连”字句首先划分为典型“连”字句和非典型“连”字句两大类,教学中先教简单的典型“连”字句,后教较难的非典型“连”字句。
在这两类“连”字句教学中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连”字句;非典型“连”字句;教学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2-0064-01一、现有教材对“连”字句的解释首先让我们看看当今一些教材对“连”字句的教学安排。
《当代中文》第18课出现“连……也/都……”格式,并作了注释。
课文对话如下:——我……不……不行了。
——看,小雨累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课文后面对“连……也/都……”格式的注释认为,“连话都说不出来”即“连话也说不出来”,接着举了两个例子:(1)这个问题很容易,连小孩子也能回答。
(2)他忙得连饭都没时间吃。
我们认为,例(1)可以看作是典型“连”字句,“小孩子”可以与不同年龄段的人构成一个集合;例(2)却只能算作非典型“连”字句,虽然可吃的东西(诸如饭、糖、苹果之类)可以组成一个集合,但该句的意思是强调“他很忙”,是拿“吃饭”这件事和其他事相比较,而非吃的东西之间的比较。
《速成汉语基础教程·综合课本(4)》第6课以生词的方式出现“连……也/都……”,课文对话如下:——我一喝白酒就脸红,咱们喝啤酒吧。
——我连啤酒也不能喝。
对于这一句式课文后面并未做更多解释。
我们认为,在此例中“连……也/都……”表示“隐含比较”,白酒和啤酒比较,连啤酒都不喝,更不喝白酒了。
二、“连”字句教学探索我们认为,依据刘丹青的研究成果,把汉语“连”字句首先划分为典型“连”字句和非典型“连”字句两大类,教学中先教简单的典型“连”字句,后教较难的非典型“连”字句。
(一)典型“连”字句教学对于典型“连”字句教学,我们认为,应该采用大多数学者的研究成果,即认为“连”字后面的名词性成分具有序位性,是一个具有序列性的集合中的一员,并且“连”字句中的名词一般是这个序列集合中的低端成员。
“连”字句
本文是关于“连”字句,感谢您的阅读!
“连”字句用表示强调的介词“连”跟副词“都/也”前后呼应的一种句式。
基本结构是:
连……都/也十动(……)
例如:
(1)连小孩子都懂得这个道理。
(2)连蚂蚁都知道保全性命,何况人呢。
“连”字句意义上的最大特点是隐含比较。
小孩子──懂;大人──更懂
蚂蚁──知道;人──更知道
“连”可以附着在名词、动词、数量词、小句前。
例如:
(3)连山上都盖上了楼房。
(名词)
(4)这样的怪事,我连听都没听过。
(动词)
(5)这个月他连一天也没休息过。
(数量词)
(6)连每一步棋是怎么下的他都记得。
(小句)
运用“连”字句要注意:
“连”附在动词、数量词前时,谓语大多是否定形式、数词一般用“一”。
(7)他连看电影都不喜欢。
(8)我连一分钟也等不下去了。
“连”附在小句前时,小句由疑问代词或不定数词构成。
(9)连他住在哪儿我都不知道。
(10)连多少钱一斤都不知道,怎么算?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连”字句用表示强调的介词“连”跟副词“都/也”前后呼应的一种句式。
基本结构是:连……都/也十动(……)例如:(1)连小孩子都懂得这个道理。
(2)连蚂蚁都知道保全性命,何况人呢。
“连”字句意义上的最大特点是隐含比较。
小孩子──懂;大人──更懂蚂蚁──知道;人──更知道“连”可以附着在名词、动词、数量词、小句前。
例如:(3)连山上都盖上了楼房。
(名词)(4)这样的怪事,我连听都没听过。
(动词)(5)这个月他连一天也没休息过。
(数量词)(6)连每一步棋是怎么下的他都记得。
(小句)运用“连”字句要注意:“连”附在动词、数量词前时,谓语大多是否定形式、数词一般用“一”。
(7)他连看电影都不喜欢。
(8)我连一分钟也等不下去了。
“连”附在小句前时,小句由疑问代词或不定数词构成。
(9)连他住在哪儿我都不知道。
(10)连多少钱一斤都不知道,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