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科学课堂深度融合实践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7.45 KB
- 文档页数:2
新课改环境下初中科学课学科融合的教学体验及创新作者:顾海燕来源:《新课程》2020年第28期摘要:随着新课改理念在初中教学中的不断深入,为了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教师针对目前初中科学教学中的现存问题,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方法;创新一、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一)学生对科学深入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初中科学学习随着年段的升高,对逻辑性和思维性的要求明显提高。
部分学生在理解上会存在困难,减弱了学习的积极性。
困惑的长期积累,让学生逐渐失去自信,对科学学习产生畏惧,甚至出现厭学的现象,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二)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差科学教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所以该门学科的综合性较强。
而初中生的生活经验欠缺,运用能力较弱,这些直接导致学生在应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出现迷茫。
例如,学生在科学课堂上已经系统地学习过质量的有关知识,也做过质量称量的实验,但部分学生仍不知道一个鸡蛋的质量是50 g还是50 kg。
所以,学生必须要学会观察生活,提高自身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初中科学学科的教学体验及创新方式(一)融合信息技术,引入微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方便快捷,网络资源的丰富多样,学习软件的形式多样,都给予学生极大的视觉刺激。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助力科学课堂,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变化的地形”单元的学习中,首先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目标,为突破火山、地震的成因这个教学难点,制作好微课视频,视频中利用Flash和实验演示,模拟火山和地震。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播放微课视频,指导学生在观看的同时进行知识的讲解,加深学生对火山、地震成因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将制作好的微课视频上传到社交软件,让学生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巩固。
通过社交软件,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有利于后续开展针对性教学。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案例分析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教育领域。
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已成为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以下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深入分析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案例一: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在一节小学语文课上,教师讲授《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
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只是教师讲解诗句的含义,学生死记硬背。
但在这堂课中,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
课堂伊始,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庐山瀑布的高清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瀑布的雄伟壮观。
那飞流直下的磅礴气势,水花四溅的生动场景,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仿佛身临其境。
在讲解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时,教师展示了一幅精美的图片,画面中阳光照耀下的山峰仿佛冒着紫色的烟雾,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了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随后,教师又播放了一段配乐朗诵,优美的音乐与深情的朗诵相结合,让学生在感受诗歌韵律美的同时,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感。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这堂课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去观察、去感受、去思考。
他们对古诗的理解更加深刻,记忆也更加牢固。
案例二:在线学习平台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
该平台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课程视频、练习题、在线测试等。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推送一些基础知识的讲解视频和简单的练习题,帮助他们巩固基础;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则提供一些拓展性的学习内容和难度较高的练习题,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
学生可以在课后随时登录平台进行学习,系统会自动记录他们的学习进度和答题情况,并生成学习报告。
教师通过查看报告,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此外,在线学习平台还具有互动交流功能,学生可以在平台上与同学和老师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题方法。
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这种融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融合的意义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形象的图像和视频,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
同时,信息技术可以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深入讲解和答疑解惑,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动画效果,将几何图形进行旋转、缩放、平移等操作,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几何知识。
3、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让学生进行在线交流和讨论,让学生在互相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融合的实践1、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形象的课件,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例如,在讲解函数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动画效果,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对称性等性质。
2、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在线学习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让学生进行在线学习,让学生在互相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群、QQ群等社交媒体平台,让学生进行在线交流和讨论,让学生在互相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总结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这种融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未来,我们应该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方式和方法,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浅谈新课标下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农村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案例分析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教育领域,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它不仅能够丰富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分析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一:在线学习平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在一所高中,数学老师_____发现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引入了一个在线学习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课程内容。
学生可以在课后登录平台,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
平台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视频讲解、练习题、在线测试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向老师提问,老师会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此外,平台还具有数据分析功能,能够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学习时间、学习进度、答题正确率等。
老师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讲解。
通过使用在线学习平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数学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升。
同时,老师的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提高,能够更好地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案例二:虚拟现实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在一所初中,地理老师_____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了课堂教学。
在学习“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这一章节时,老师让学生戴上虚拟现实头盔,仿佛置身于宇宙之中,直观地观察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过程。
学生可以看到太阳、地球和其他行星的运动轨迹,感受四季的变化和昼夜交替的现象。
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让学生对抽象的地理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在学习“地形地貌”这一章节时,老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带领学生“游览”世界各地的著名景点,如黄山、泰山、喜马拉雅山等。
学生可以近距离观察山峰、峡谷、河流等地貌特征,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探讨论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探讨全文篇1《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现状、对策及融合案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本质是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现状1.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内涵认识存在偏差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就是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有些教师认为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就是融合了,在理解上有偏差,不全面。
2.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开展存在懒惰、畏惧的心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开展首先需要学科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如何进行有机融合。
有些教师不想动,在思想上存在着懒惰的心理;其次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撑,教龄偏大的教师对新技术的使用缺乏信心,不愿使用。
3.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需掌握的技术操作有待提高信息技术是进行融合的工具,技术不到位,融合就不能有效顺利地进行,对于非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而言,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也是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
二、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对策1.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学校领导的重视与否直接决定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决定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程度。
“互联网+”视角下初中科学教学实践初探骆笑扬发布时间:2021-07-28T04:33:31.065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16期作者:骆笑扬[导读] 科学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主要是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探索,可以有效提升同学们对世界的认知能力与认知水平。
义乌市后宅中学摘要:科学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主要是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探索,可以有效提升同学们对世界的认知能力与认知水平。
通过互联网对初中科学实验进行探究,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互联网+”视角下初中科学教学实践进行了简单的探析。
关键词:互联网+视角;初中科学教学;实践初探引言: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走进了千千万万的教学课堂,成为了现代教师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
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初中科学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同学们的学习能力,活跃课堂氛围,拓展知识视野,为同学们的学习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作用。
一、开展情境化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法是现代教育工作中最常使用的教学方法,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情境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同学们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使其主动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促进自身的发展与提升。
通过互联网,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同学们构建情境,给予他们直观的视觉体验,提升他们的主动性。
例如,在进行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物质的变化》这一内容的讲解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同学展示自然界中的物质变化,如“下雨”、“煤矿自燃”、“植物在阳光下舒展”、“白磷燃烧”等,还有生活中“烧烤食物变焦变熟”、“点燃火把有火光和烟雾,木炭变成灰烬”等,让他们通过直观的视觉体验来感受世界的变化,融入到自然与生活的情境之中,提升其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使其主观能动性被点燃,更加自主进行学习。
二、引导学生自主查询,提升科学知识理解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生活提供了许多的便利条件,使生活的质量与效率大大提升。
在进行科学的教学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环境,利用互联网进行知识的收集与整理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十分有益。
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将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信息技术的教学特性什么教师应怎样适应深度融合积极主动地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学会数字化学习内容一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不是有计算机和网络才有的,而是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
即使在人类人们的语言、文字、书本还没有出现之前,也有信息技术,例如“手舞之,足蹈之”。
人类的信息技术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生物性形体声音技术口授耳听技术直观技术数字化的信息技术视听技术信息技术是运用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来呈现、传递、加工和处理信息的技术。
2013年10月9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马丁卡普拉斯,斯坦福大学教授迈克尔莱维特和南加州大学教授阿里耶瓦谢勒,共同获得了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
他们利用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突破了传统的化学“试管实验”的局限性,化学家用棍子和小球搭建复杂模型的时代已在他们手上终结。
由于三位获奖者的努力,今天,计算机程序可以对化学反应进行详细描述和复杂预测。
计算机成为化学实验室中不可或缺的实验手段之一,他们所得出的方法既简单又保证了极高的准确性。
我们可以利用3D制作的虚拟现实课件,形象、准确、清晰地将过氧化氢还原氧气的过程展示到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这一化学反应。
——摘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经过近15年的努力,我国基础教育已经初步具备了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条件,并将进入后网络时代。
后网络时代的显著特征是:大规模的硬件环境建设将逐渐退居其次,提升网络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支持能力,通过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成效与水平,将成为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重点。
内容屏幕将成为学习的主要介质使学生成为知识信息的重要来源学习过程成为信息重构过程互联网思维将成为人们重要的思维方式低结构成为深度融合的主导框架数字化工具与平台成为应用重点图形将成为主要的思维元素乔布斯离世前曾预言:电子科技将掌控未来的教室,并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取得丰厚的利润。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案例分析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教育领域,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丰富多样的方式和途径。
以下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深入分析信息技术是如何与课堂教学相融合,以及这种融合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案例一: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在一堂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课上,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了精美的图片、生动的视频和悠扬的音乐,以辅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例如,在讲解王维的《山居秋暝》时,教师先播放了一段描绘山林秋景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所描绘的清新、宁静的画面。
接着,又播放了一段古典音乐,让学生在悠扬的旋律中体会诗人“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所表达的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在这个案例中,多媒体教学的融入使得原本抽象的古诗词变得生动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不再仅仅依靠文字去想象诗词中的场景,而是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多重感官刺激,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
此外,多媒体教学还能够节省教师在黑板上绘图、讲解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案例二:在线教育平台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一位教师利用在线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该平台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测试成绩,为每个学生生成专属的学习路径和练习题。
比如,对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学生,平台会推送更多基础性的练习题和讲解视频,帮助他们夯实基础;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提供拓展性的难题和挑战,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弥补自己的知识漏洞,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也可以通过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问题所在,调整教学策略,实现精准教学。
同时,在线教育平台还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在课后随时登录平台进行学习和复习,方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科学课堂深度融合实践分析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学创新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实施
的紧迫性,转变传统低效的教学,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初中科学的课堂上,借
助现代化的手段实现初中科学教学的创新,给教师的教学开展新的路径和方法,
创建高效的初中科学教学课堂,实现初中科学课堂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让学生更透彻的掌握科学知识。
本文对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科学课堂的融合做出
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教师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初中科学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一、初中科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
(一)与实际教学内容的整合不足
在教学中整合教学内容与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教学行为,但
是很多教师还是会忽视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只是追求最新信息技术
的应用,并不重视与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整节课下来就会导致学生只接受到了
教师展示的先进教学技术,学生的注意力也都在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中,学生并
没有得到学习效果的提升,影响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的重要辅助教学作用。
(二)实现教学角色之间的整合性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更多的应该是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对学生实施教学,教
师在教学中应该学会转变自己的教学角色,从教学的主导者转变成教学活动的引
导者和组织者,慢慢的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成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
这时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才能够得到体现,学生才能更好的学习科学知识,教师
才能实现初中科学课堂上的整合性教学。
(三)将信息技术的地位看的过于重要
在初中科学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理论知识,同时也应该让学生
得到科学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学科的核心素养。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觉得现代信
息技术在教学中是万能的,所以在课前准备阶段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利用信息技术
进行教学设计中,教师在课件的设计上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就会导致教师
在教学中并不能将科学学科的独特特点展示出来,影响学生对科学学科知识的学习。
二、初中科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前引导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到知识,一般教师在教学中都是利用多
媒体教学设备将其展示给学生,利用动画、视频等丰富的形式给学生展示科学知识,将科学知识全面立体的展示出来,让学生在相应的环境情境中完成知识的学习。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快速的学习到科学知识,还能将更多注意力集
中在知识的学习中,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参与知识的学习。
例如,教师在《地球
的形状和内部结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展示
讲述地球结构的科学短片,让学生通过有趣的视频加强对地球结构的了解,同时
教师也可以通过视频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将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有效应
用起来,还能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有效的引导学生参与到科学知识的学习中。
利
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新课的导入,可以让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让学
生更好的学习科学知识,创建高效的科学教学课堂。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科学难点内容
科学这门学科中所包含的知识种类比较多,其中包括宏观概念上的一些知识,
也包括微观概念中包含的知识,还包括一些实验,学生对于这些内容的学习时会
比较困难,经常会有一些知识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和学习,特别是在一些演示实
验中,有些学生并没有机会能够掌握实验,也没有机会能够直观的观看实验的过程,但是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就可以改变这样的教学情况。
例如,教师在《电
流的测定》实验中,学生可能并没有机会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在学习中更多的是
教师进行演示教学,但是在演示中有些学生的位置比较靠后就不能看清实验的过程,此时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实验的过程,学生就能够直观的观看
到实验的过程,这样的教学,学生就能够学习到实验的操作过程,帮助学生更好
的理解实验的过程,学习实验,从而引导学生理解相应的理论知识,促进学生更
好的学习科学知识。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学生学习的内容
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初中科学的教学中,可以给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学生也能够在课堂上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感,创建高效的科
学课堂,丰富学生学习的知识内容。
科学学科中蕴含的知识比较复杂,但是都是
一些浅层次的知识,但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就可以针对教学中的一个知识点
进行扩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
例如,教师在《物质的多样性》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物质,让学生感受物种的多样性,给学生展示一些学生可能并没有听说过的物种,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内容,让学生感受到物种的多样性特征,让学生更喜欢科学知识的学习。
这样利用现代
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物质信息,丰富学生
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科学学科素养的提升。
总结:
在初中科学的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可以对学生进行高效的课堂导入教学,
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的丰富多样性,还可以将科学中难点知识对学生简单
化教学,在这样的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才是真正融入到初中科学的教学中,才
能将现代信息技术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鲁丽娟.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科学课程教学模式分析[J].文渊(中学
版),2019,(4):558.
[2]陈筱园.探讨信息技术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J].魅力中国,2019,(3):222.
DOI:10.3969/j.issn.1673-0992.2019.03.351.
[3]张静.智慧性、交互性、趣味性——新课改下初中科学课堂融合电子书包路径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16):155.
[4]刘伟.基于认知科学的信息技术与初中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探究[J].读与写(上,下旬),2016,13(12):185-185.
[5]王盛之,陈伊凡.无线同屏技术下初中科学数字化教学案的实践研究——以二氧
化碳的应用复习课教学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8,(7):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