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 格式:pdf
- 大小:68.46 KB
- 文档页数:2
天大生物工程培养方案1. 背景介绍生物工程是一门将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相结合,通过对生物体的基因、细胞、微生物等进行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发酵工程等技术手段进行改造和利用的一门新兴学科。
生物工程技术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环保、食品等领域,是当前科技领域的热门方向之一。
2. 能力培养目标天大生物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练掌握生物工程技术与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具备扎实的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能够在生物制药、生物医学等领域从事科研、生产与管理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3. 培养方案(1)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将学习生物学、化学、微生物学等基础学科,掌握生物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和实验技能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专业课程培养学生将学习生物制药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专业知识,了解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培养对生物工程领域的深刻理解和熟练技能。
(3)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将进行实验操作,学习生物工程技术与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培养独立设计实验、采集数据、分析结果的能力,提高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
(4)实习与科研培养学生将通过实习和科研项目参与,了解实际生产和研究的需求,培养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
4. 培养方式(1)课堂教学学校将通过开设专业课程、组织专业讲座等形式,传授生物工程专业知识和理论,培养学生对生物工程技术的熟练掌握和深刻理解。
(2)实验教学学校将开设生物工程实验课程,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提高实践操作的能力和技巧。
(3)实习和科研项目学校将组织学生参与生物工程领域的实习和科研项目,了解实际生产和研究的需求,培养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
5. 评价体系学校将通过考试、作业、实验报告、课程设计、实习与科研项目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就业提供参考依据。
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402专业名称: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一、培养目标本专业设基因工程和生物信息两个方向,培养具有坚实的生物学基础,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生命科学应用基础研究及生物信息处理能力,并兼备良好的科学素质、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
毕业生具有攻读生物技术相关学科研究生的基本知识或从事生物技术相关领域特别是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科学研究、教学、产品研发及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基本能力。
二、基本要求本专业重点培养学生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和生物信息等主干课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方面的训练。
本科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酶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3.重点掌握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和生物信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4.了解生物工程等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5.熟悉国家生物技术产业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6.了解生物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动态;7.掌握一门外语,并能阅读专业文献;8.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和设计,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及相关学科主干学科:生物学相关学科:化学、物理、数学四、主干课程植物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信息学、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
五、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包括军事训练、生产劳动、两课实践、社会实践、教学实习、课程设计(论文)、生命科学前沿教育、生物技术虚拟实验、毕业论文(设计)等。
六、学分分配七、学制学制四年八、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九、毕业条件毕业额定学分170(课内)+8(课外)。
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生物技术专业是以理为主、以工为辅、理工复合型办学专业。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健全人格;具有成为高素质人才所具备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人文修养;具有较强的自然科学基础(特别是数理化基础);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受到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掌握生物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训练;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或者有进一步深造的基础和发展的潜能,攻读研究生学位。
二、学制、授予学位及毕业基本要求学制四年。
学校授予理学学士。
课程设置的分类及学分比例如下表:类 别 学 分 比 例通 修 课 85.5 49.09%学科群基础课 22.5 12.82%专 业 课 58.5 33.33%集中实践环节 10 5.70%合 计 176.5三、修读课程要求要求修读的课程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的课程设置及结构如下:1、通修课:(85.5学分)参照学校关于通修课的课程要求。
2、学科群基础课:(22.5学分)CH02*(化学类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4学分)、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2学分)、有机化学(1)(4学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上)(2学分)、物理化学(6学分)、物理化学实验(1.5学分);MA0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3、专业课:(58.5学分)专业必修课:BI03*(生物类课程):(48.5学分)196普通生物学(4学分)= 动物生物学(2学分)+ 植物生物学(2学分)、普通生物学实验(1学分)、微生物学(2学分)、微生物实验(0.5学分)、普通遗传学(3学分)、遗传学实验(0.5学分)、生物化学(I)(3学分)、生物化学(II)(2学分)、基础生物化学实验(2学分)、细胞生物学(3学分)、细胞生物学实验(1学分)、化工原理(3学分)、分子生物学(3学分)、生理学(3学分)、生理学和神经生物学实验I(1.5学分)、细胞工程原理与技术(2学分)、微生物发酵工程(2学分)、生物制药工程(2学分)、植物化学(2学分)、药物化学(2学分)、药物学分析和筛选技术(2学分)、药物学分析和筛选技术实验(1学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2学分)、企业生物技术和工程实习(1学分)。
生物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801一、培养目旳:本专业培养具有生物科学基本知识、生物技术基本技能和生物工程基本原理以及其产业化工程技术,以工为主以理为辅,工理相结合。
能在工业、医药、食品等行业旳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工程领域有关旳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等工作旳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旳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良好旳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毕业生应获得如下几方面旳专业基本知识和能力:1、具有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等方面旳基本知识,以及生化工程、微生物育种工程、生物工程设备、现代工业发酵工程等生物工程专业知识;2、掌握生物技术与工程等方面旳基本技术;3、具有发酵工艺、生物物质分离纯化等方面旳基本知识和技能;4、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综合能力,并能纯熟运用于专业学习和业务工作中;5、具有在生物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旳基本能力;6、理解与生物工程及其产业有关旳方针、政策和法规;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旳基本措施,理解现代生物工程与产业发展动态和应用前景;8 、具有一定旳社会、人文科学及法律知识,良好旳思想品德,优良旳心理素质,实事求是旳科学态度和作风,以及健康旳体魄。
三、专业方向:1.发酵工艺方向培养具有酿酒工艺学、现代食品发酵技术、发酵工艺调控、工厂设计理论知识和较强旳应用能力,能在发酵工艺生产从事生产操作、组织管理、新产品开发、设备更新改造、科研创新等工作旳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牢固掌握必需旳发酵工程原理和技术,纯熟掌握常规旳生物发酵技术和生物产品分离纯化技术,面向生产、服务、管理岗位需要旳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目旳定位在大中型企业高级人员。
2.生物制药方向培养具有生物和制药综合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应用能力,能在生化制药生产从事生产操作、组织管理、科研开发、更新改造、市场开发等工作旳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及审美情趣,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较强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受到严格科学思维训练,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国家各级检验检疫部门、农畜产品卫生监督机构以及各类生物高新技术企业和食品药品生产销售企业,从事监督执法、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经营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理化基础、生物学及相关方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接受生物技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培养和基本技能训练,掌握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知识,具有生物技术研发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2.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的学科基础、具有计算机及信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素质;3.掌握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以及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等基本技术;4.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产品研发的能力,以及开展创新实验的初步能力;5.熟悉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6.了解生物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国内外研究前沿和最新技术动态,以及行业发展趋势;7.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判断性思维能力,具有适应社会需求继续深造的潜能,以及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8. 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初步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生物学、医学、农学。
四、核心课程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生物信息学、生物仪器分析。
五、实践环节(一)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事训练、工程训练、仿真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浙江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浙江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生物学和工程学基础,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旨在培养适应生物技术领域发展需求的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生物工程领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具体目标包括:1. 掌握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生物工程基础知识,具备分析和解决生物工程领域问题的能力;2. 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在生物工程领域开展创新研究和技术开发;3. 具备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设计、操作和管理生物工程领域的实验室和生产线;4. 具备扎实的专业英语和信息技术水平,能够进行科技文献检索和科技论文写作;5. 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跨学科交叉融合能力,能够在多学科合作环境中开展研究和项目实施。
二、培养内容1.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等;2. 生物学基础课程:包括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3. 工程学基础课程:包括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化学工程原理、生物反应工程等;4. 生物工程核心课程:包括生物工程导论、生物工程实验技术、生物发酵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生物传感与仪器等;5. 专业选修课程:包括生物材料与生物医学工程、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生物能源工程、生物计算和模拟等。
三、培养模式1. 课堂教学: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3. 实习实训:通过实习和实训活动,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科研实践:通过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5. 学科竞赛:通过参加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四、培养要求1. 学分要求:学生需修满规定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2. 实践要求:学生需完成一定量的实验、实习和实训活动,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3. 科研要求:学生需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活动,撰写科技论文;4. 学业要求:学生需完成毕业论文,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5. 综合素质要求:学生需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素质,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跨学科交叉融合能力。
生命科学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行知学院)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较好的生物科学基本理论、系统的生物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食品、环保、农业、生物制药等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相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与推广、产业经营及其它管理工作,具有创新精神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1、本专业学生的知识掌握及各方面的能力的总体要求:1、掌握现代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接受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
3、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和较高的从事生物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研究、开发与管理的能力。
2、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1、具备较扎实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普通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与发酵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2、了解生物科学、生物工程等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了解国家科技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3、较好的掌握保健食品检测技术和生物制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4、了解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5、具备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和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6、掌握英语基础知识,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能力和初步的写作能力,达到国家教育部基本要求。
7、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8、了解体育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体育的合格标准,身心健康。
二、学制与学位基本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三、课程结构及学时、学分分配本专业开设的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及其它实践教学环节等五大板块。
南农生物工程培养方案一、培养方案的背景生物工程是使用生物技术和生物学知识进行研究和应用的学科。
在现代工业、农业和医学领域,生物工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培养生物工程专业人才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
南农生物工程培养方案旨在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掌握生物工程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为他们成为优秀的生物工程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目标1. 培养优秀人才:通过系统的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能够胜任生物工程领域的工作。
2. 培养创新能力:通过开设实验课程和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国际化视野: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使他们具备国际竞争力。
三、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1. 专业基础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
2. 专业实验课程:生物工程实验、发酵工程实验、细胞工程实验等。
3. 专业选修课程:生物制药学、生态工程、食品工程、环境工程等。
4. 实践教学环节:毕业实习、实训课程、科研项目等。
四、培养方案的教学方法1. 以问题为导向: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2. 实践为主导:注重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 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为他们将来的科研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培养方案的评价1. 知识面广:学生在完成培养方案后,应具备扎实的生物工程专业知识,掌握该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2. 实践能力强:学生通过培养方案的学习和实践,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验技能,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
3. 创新意识强:在完成培养方案后,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能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或参与创新项目。
生物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生物工程是一门涵盖生物学、工程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的交叉学科,通过工程技术手段解决生物学中的问题,应用于医学、环境保护、农业等多个领域。
由于生物工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学生需要掌握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
因此,生物工程的培养方案需要全面而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
一、基础课程1. 生物学基础课程。
学生需要系统学习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等生物学基础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和实践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2. 工程学基础课程。
学生需要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等工科基础知识,为后续的生物工程专业课程做好准备。
3. 生物工程专业核心课程。
学生需要系统学习生物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包括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反应工程等课程,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二、实践能力培养1. 实验课程。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课程学习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培养独立进行实验的能力。
2. 实习课程。
学生需要在生物工程相关企业或科研机构参与实习,亲身经历生物工程应用的各个环节,了解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3. 实践项目。
学生需要参与生物工程方面的实践项目,在实践中学习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专业选修课程1. 医学应用。
学生可以选修医学生物工程学、医学影像学、生物医学新材料等课程,了解生物工程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2. 环保应用。
学生可以选修环境生物技术、生物资源利用等课程,了解生物工程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3. 农业应用。
学生可以选修农业生物技术、农业生态系统等课程,了解生物工程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四、综合实践1. 毕业设计。
学生需要完成一定的毕业设计,通过完成设计任务,巩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2. 学科竞赛。
学生可以参加生物工程相关的学科竞赛,锻炼专业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3. 科研项目。
学生可以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亲身体验科研工作,深化对生物工程领域的理解。
五、专业素养1. 了解行业发展。
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生物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旨在培养掌握生物学基本理论和实践技术,具备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农业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为了培养优秀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1.专业知识能力:掌握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术,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2.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技术领域的实际问题。
3.创新能力: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在生物技术领域开展创新研究,提出新的理论和方法。
4.团队合作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完成各种任务。
5.职业道德素养:具备职业道德素养,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
二、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a)基础课程:包括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数学等基础理论课程,为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b)专业课程:包括生物技术基础、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工程、生物医学等专业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c)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2.实践环节:a)实验环节:加强实验教学,设置一定数量的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b)实习环节:安排一定时间的实习环节,使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提升实际应用能力。
c)实践项目: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或实际应用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新教育:a)科研训练:为学生提供科研训练的机会,指导学生进行创新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b)创业教育: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创业就业提供支持。
4.实践能力培养:a)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开设专门的实践能力培养课程,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鼓励参与科研项目和实际应用项目。
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合格的生物技术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具备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的技能,能在医药、食品、环保、农、林、牧、渔、园林、轻化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与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科技人才。
二、培养规格与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生物技术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质、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具有从事教学、科研、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能熟练操作计算机。
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化学、数学、物理等方面的理论和基础知识。
2、掌握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及酶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生物技术及产品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3、具有较好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查询资料获取信息与知识的能力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分析与整理实验结果、撰写科技论文、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
5、具有较好的普通话水平,通过普通话等级考试。
6、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及较强的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三、主要课程主要学习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物统计、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等课程。
四、学制与学位1、学制:4年2、学位:理学学士五、毕业资格与学位授予要求1、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73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公共必修课56学分,专业必修课71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4学分,公共艺术限选课2学分,专业任选课12学分,公共任选课8学分(自修2学分)2、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规定者可授予学士学位。
生物技术(辅修双学位)培养方案(Biotechnology)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强的数理化基础,具有国际化视野,接受严格科学思维、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训练,掌握生物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教学、科研、生物技术产业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1. 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体魄和心里素质;讲究诚信、遵纪守法,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2. 掌握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生物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国内外研究前沿和最新技术动态,以及行业发展趋势;3. 掌握比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4. 熟悉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备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基本能力;5. 具有外语、计算机及信息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6.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有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能及时把握生物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7. 受到良好的专业熏陶和严格的科研训练,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生物学及其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的能力;8. 具有初步的实验设计、实验结果的整理分析、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9. 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能比较熟练的运用外文阅读专业期刊和进行文献检索,有较好的外语交流和写作能力;10. 具有开拓精神、国际化视野和时代进步意识,具有初步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11. 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适应社会需求、继续深造的潜能,以及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三、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1.主干学科植物学、微生物学。
2.主要课程植物学Ⅰ、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实验、微生物学、植物激素与化学调控、分子生物学、植物化学、植物生物学大实验、植物组织培养、生物统计学等。
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的生物工程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他们应具备扎实的生物学、化学和数学等基础知识,熟悉生物分离、生物制药、生物工程设备和流程控制等专业知识,能够灵活应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和生产操作。
二、培养方案(一)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1)生物学基础:包括生物学原理、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基础课程,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生物学基础。
(2)化学基础: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为学生了解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反应提供基础知识。
(3)数学基础: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统计等基础课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进行生物工程相关计算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2.专业课程(1)生物制药工程:包括生物反应器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工程设备与工艺等课程,培养学生熟悉生物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2)生物过程控制:包括生物反应控制、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生物传质和传热等课程,培养学生掌握生物工程过程中的控制方法和流程优化技术。
(3)生物信息学:包括生物信息学导论、计算生物学、生物数据库和基因工程等课程,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生物数据分析和基因工程设计。
(4)生物伦理学和安全管理:培养学生的伦理意识和安全管理能力,使其在生物工程实践中遵循伦理规范,并具备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能力。
(二)实践环节1.实验课程(1)生物工程实验:包括发酵实验、生物反应器操作实验、生物分离实验等,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2)生物信息学实验:包括生物序列分析、蛋白质结构预测和基因表达分析等实验,帮助学生熟悉生物信息学方法的应用。
2.实训课程(1)生物工程实训:组织学生参与生物工程相关的实训活动,如生物制药生产线的操作、生物传感器的制作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生物工程项目实训:组织学生参与生物工程项目的实训活动,如新药开发、新型生物材料研发等,培养学生的实际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理学,生物科学类,专业代码07100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素养、健康的身心素质、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规范,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生物技术及产业化的科学原理、生物制造工艺过程和工程设计基础理论,具备生物产品技术研究和开发应用、分析检测及生产管理的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能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在生物医药、发酵酿造与生物品制造等相关行业的企业、科研院所和事业单位从事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教学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应用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生物技术方面的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生物技术方面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生物技术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能够在实践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生物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生物技术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生物技术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应用与社会:能够基于应用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实践和生物技术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生物技术问题的专业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应用实践中理解并遵守相关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责任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生物技术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
生物学
四、核心课程
普通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发酵工程、细胞工程等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生物学基础实习、生物学毕业实习、生物技术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等
六、修业年限
本专业实行弹性学制,学制四年,学生可以三至八年完成学业
七、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