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指标计算公式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1
时间比例指标计算公式时间比例指标是一种用于衡量时间利用效率的指标,它可以帮助我们评估一个人、团队或者组织在完成工作任务时所花费的时间与实际工作时间的比例。
通过时间比例指标的计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时间的利用情况,从而找出时间管理的不足之处,进而改进工作效率和提高生产力。
时间比例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时间比例指标 = 实际工作时间 / 总工作时间。
其中,实际工作时间是指完成工作任务所花费的时间,而总工作时间则是指规定的工作时间,包括加班时间。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百分比,用来表示实际工作时间占总工作时间的比例。
如果时间比例指标为100%,则表示实际工作时间等于总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很高;如果时间比例指标小于100%,则表示实际工作时间少于总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较低。
在实际应用中,时间比例指标可以用于评估个人、团队或者组织的工作效率。
通过对时间比例指标的监控和分析,我们可以找出工作中的时间浪费和低效率的环节,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工作效率。
在个人时间管理方面,时间比例指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安排工作时间,避免时间的浪费和低效率的工作。
通过对时间比例指标的监测,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工作中花费时间过多的地方,进而调整工作方式和时间分配,提高工作效率。
在团队和组织管理方面,时间比例指标可以帮助领导者更好地了解团队和组织的工作效率,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通过对时间比例指标的分析,领导者可以找出团队和组织中存在的时间浪费和低效率的问题,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进工作方式和提高工作效率。
除了用于评估工作效率,时间比例指标还可以用于评估项目的进度和时间管理。
通过对时间比例指标的监测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从而及时调整工作进度和时间计划,确保项目能够按时完成。
总的来说,时间比例指标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指标,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时间的利用情况,从而找出时间管理的不足之处,进而改进工作效率和提高生产力。
龙头股选股指标公式
龙头股是指在特定行业或板块中市值最大、品牌最具影响力、盈利能力最强、业绩增长最快的上市公司。
选择龙头股是很多投资者的首选,但如何选股呢?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选股指标公式。
1.市值
市值是衡量一家公司规模的指标,通常被认为是选择龙头股的必备指标。
计算公式:市值=股价×总股本。
2.ROE(净资产收益率)
ROE是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反映了公司利用股东资本获得的回报率。
ROE越高,企业盈利能力越强。
计算公式:ROE=净利润/净资产。
3.PEG(市盈率与收益增长比)
PEG是衡量股票投资价值的指标,它将市盈率与收益增长率结合起来,可以较为全面地评估一家公司的估值水平和成长潜力。
计算公式:PEG=市盈率/收益增长率。
4.财务杠杆率
财务杠杆率是企业使用借款资金与股东资本进行投资的程度,杠杆率越高,风险越大,但也可以带来更高的收益。
计算公式:财务杠杆率=总资产/净资产。
5.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企业流动性的指标,反映了企业短期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越高,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
计算公式:流动比率=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选股指标公式,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龙头股。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选股不应只依赖于某一项指标,而应全面考虑。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指标1、在册患者人数=累计建档患者人数-累计死亡患者人数。
2、患者检出率 =所有登记在册的确诊患者数/辖区内常住人口总数×1000‰(除去死亡的)3、年在管患者指本年1月1日零时至本月最后一日24时,至少有一条完整随访信息的患者(至少有一次“危险性评估”或“目前正在住院”)的患者。
管理率(%)=年在管患者人数/在册患者人数×100%。
(﹥90%) 4、检出患者规范管理率(1)规范管理患者指规范管理人数=本年1月1日起所有随访记录中任何两次相邻的随访记录月份间隔≤3个月的患者人数(2)规范管理率(%)=规范管理人数/在册患者人数×100%。
(﹥80%)5、在管患者病情稳定率居家稳定率(%)=本年1月1日零时至本月最后一日24时3个月内最后一次随访时病情稳定的患者人数/居家患者人数×100%。
(2016标准≥60%)居家患者人数=年在管患者中“期间未住院”+“期间曾住院现未住院”患者人数。
6、估算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总人数(人)=辖区内1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患病率(1%)报告患病率=所有登记在册的确诊患者数/辖区内常住人口总数×1000‰7、检出患者肇事肇祸率=检出患者中肇事肇祸人数/所有登记在册的确诊患者数×100%8、检出患者轻度滋事率=检出患者中轻度滋事人数/所有登记在册的确诊患者数×100%9、(1)精神分裂症服药率(%)=本年1月1日起(最后一次随访时规律服药+间断服药人数+目前正在住院的患者人数)/年在管患者人数×100%。
(2016标准≥60%)(省卫计委2017 22号文)(2)服药患者人数=服药人数=本年1月1日起(最后一次随访时规律服药+间断服药人数+目前正在住院的患者人数),可以有不服药记录。
(3)规律服药率(%)=规律服药人数/年在管患者人数×100%。
(﹥40%)(4)规律服药患者人数=规律服药人数=本年1月1日起(最后一次随访时规律服药人数+目前正在住院的患者人数)每3个月随访一次,每次记录均为住院、规律服药、医嘱无需服药且不能有间断和不服药。
城市客运经济技术指标计算方法城市客运经济技术指标是衡量城市客运运营效能和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体系。
它是通过对城市客运运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来评估城市客运发展水平和运营质量的参考依据。
下面将介绍城市客运经济技术指标的计算方法。
一、客运主要指标计算方法:1.客运量:客运量指的是城市客运系统所能承载的乘客数量。
它是测量城市客运规模的重要指标。
计算方法为:客运量=平均每班运行人数×班次数。
2.客运营业收入:客运营业收入是指城市客运企业通过运输服务而获得的收入总额。
计算方法为:客运营业收入=客运票价×运输量。
3.客运周转量:客运周转量是指全市范围内客运运输的总量。
计算方法为:客运周转量=客运量×平均运距。
4.客运周转收入:客运周转收入是指单位客运量的运输所能获得的收入。
计算方法为:客运周转收入=客运收入/客运周转量。
5.客运车辆利用率:客运车辆利用率是指客运企业车辆的运输任务完成情况。
计算方法为:客运车辆利用率=客运量/车辆拥有量。
二、客运经济效益指标计算方法:1.成本收益率:成本收益率是指城市客运运营的收益与成本之间的比率。
计算方法为:成本收益率=客运营业收入/总成本。
2.客运运输成本:客运运输成本是指客运企业完成运输任务所需要的投入费用。
计算方法为:客运运输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
3.单位产出成本:单位产出成本是指每完成一单位产出所需要的费用。
计算方法为:单位产出成本=客运运输成本/运输量。
4.单位运输收入:单位运输收入是指每完成一单位运输所能获得的收入。
计算方法为:单位运输收入=客运营业收入/运输量。
三、客运技术指标计算方法:1.客运速度:客运速度是指客运车辆在单位时间内所能行驶的距离。
计算方法为:客运速度=总行驶里程/总行驶时间。
2.运力利用率:运力利用率是指客运企业车辆的利用效率。
计算方法为:运力利用率=运输量/理论载客量。
3.运行正点率:运行正点率是指客运车辆按照计划运行的时间占总运行时间的比率。
财务分析的方法财务分析方法多种多样,但常用的有以下三种方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
(一)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是把两个相互联系的项目加以对比,计算出比率,以确定经济活动变动情况的分析方法。
比率指标主要有以下三类:1.效率比率效率比率是反映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所费与所得的比率,以考察经营成果,评价经济效益的指标。
如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及资本利润率等指标。
2.结构比率结构比率又称构成比率,是某项经济指标的某个组成部分与总体的比率,反映部分与总体的关系。
其计算公式为:结构比率=某个组成部分/总体数额利用结构比率可以考察总体中某部分形成与安排的合理性,以协调各项财务活动。
3.相关比率相关比率是将两个不同但又有一定关联的项目加以对比得出的比率,以反映经济活动的各种相互关系。
实际上财务分析的许多指标都是这种相关比率,如流动比率、资金周转率等。
比率分析法的优点是计算简便,计算结果容易判断分析,而且可以使某些指标在不同规模企业间进行比较。
但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比项目的相关性。
计算比率的分子和分母必须具有相关性,否则就不具有可比性。
构成比率指标必须是部分与总体的关系;效率比率指标要具有某种投入产出关系;相关比率指标分子、分母也要有某种内在联系,否则比较就毫无意义。
(2)对比口径的一致性。
计算比率的子项和母项在计算时间、范围等方面要保持口径一致。
(3)衡量标准的科学性。
要选择科学合理的参照标准与之对比,以便对财务状况做出恰当评价。
(二)因素分析法一个经济指标往往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它们各自对某一个经济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只有将这一综合性的指标分解成各个构成因素,才能从数量上把握每一个因素的影响程度,给工作指明方向,这种通过逐步分解来确定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对某一综合性指标的影响程度的分析方法叫因素分析法或连环替代法。
例如,某项财务指标P是由A、B、C三大因素的乘积构成,其实际指标与标准指标以及有关因素关系由下式构成:实际指标:Pa=Aa×Ba×Ca计划指标:Ps=As×Bs×Cs实际与计划的总差异为Pa-Ps,这一总差异同时受到A、B、C三个因素的影响。
农田灌溉渠道渗漏损失的计算方法作者:魏天路黄丙申王树林来源:《农机使用与维修》2019年第11期摘要:渠道防渗损失是衡量灌渠输水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输水损失的估算,对于评估渠道状况和输水利用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论述了对有防渗层渠道渗漏、无防渗层渠道渗漏两种情况下的输水渗漏损失计算方法,对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注重渠道防渗作用,并据此计算,适当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渗技术措施,达到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渠道防渗;渠道渗漏;无防渗层;有防渗层;计算方法中图分类号:S277 文献标识码:Adoi:10.14031/ki.njwx.2019.11.001确定农田灌溉渠道渗漏损失,最好的方法是进行现场实测,但那样往往需要花费一定的劳力和时间。
因此在缺乏实测资料时,采用理论或经验公式计算,仍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计算渠道渗漏损失的公式很多,这里只介绍两种应用较广的公式,供参考。
1 无防渗层渠道的渗漏计算可分别按自由渗漏及顶托渗漏两种情况计算渗漏损失。
1.1 自由渗漏情况下的渠道渗漏损失1.1.1 放水初期在渠道放水初期(即湿润土层阶段)渗漏损失可按下公式计算St=0.0116Kt(b+2γ1h1+m2)(1)式中 S t—从渠道放水开始以后经过t时间的每公里渠长渗漏量(m3/s);K t—t时间的土壤渗透系数(m/昼夜),可以从当地用同心环测渗法测出的Kt~t关系曲线中查得;b—渠底宽度(m);h—渠道水深(m);m—渠道边坡系数;γ1—考虑渠坡侧向毛管渗吸的改正系数,γ1≈1.1~1.4,毛细管作用强烈时应选用较大值。
1.1.2 行水时间较长时当渠道行水时间较长(自由稳渗,即形成地下水峰阶段)时,按下公式计算S=0.0116K(b+2γ1h1+m2)(2)式中 S—每公里渠长渗漏量(m3/s);K—土壤渗漏系数(m/昼夜);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S=0.0116K(B+Ah)(3)式中 B—渠道水免宽度(m);A值决定于m与B/h值,见图1。
绩效考核方法员工的绩效考核有什么方法?常用的绩效考核有什么?来看看下面店铺为你带来的绩效考核方法吧,这其中也许就有你需要的。
绩效考核,是企业绩效管理中的一个环节,常见绩效考核方法包括BSC、KPI及360度考核等,主流商业管理课程如EMBA、MBA等均将绩效考核方法的设计与实施作为针对经理人的一项重要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要求包含在内,主要是人力资源部门的核心工作之一。
常用的绩效考核方法有哪些常用的绩效考核方法严格说只有两种:KPI和BSC。
360°考核其实并不是、或者说不能算是绩效考核的方法,而更应该算是一种考核逻辑;从实际应用看,360°更适合在调岗的时候,用来了解某个岗位的上级、平级、下级、外部客户、内部客户这五个维度的主体,对被评价者在某些指标方面的评价。
我们都知道,作为管理者尤其是部门负责人,不仅要对内进行管理,还需要与内外部客户进行沟通,这对管理者的沟通力、领导力、亲和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如果要提拔一个人,肯定不能片面的从他/她的上司和下属那里了解情况,还需要从多个侧面去了解。
所以,360°其实更适合在晋升/调动某个员工的时候使用,并不适合作为一种考核方法。
KPI是最简单的绩效考核方法,但难点首先在于KPI的选取是否合理。
多数企业习惯于用经验法来选取KPI,这并不不妥,但如果企业退出了新产品/新服务或者进入一个新兴市场,需要增设新的KPI时,就会面临KPI如何选取的问题了。
BSC确切的说是一种战略管理思想,卡普兰和诺顿发明BSC的时候,其立意是为了打通从战略到行动的链接,但随后被学术界和企业界给引申延展,发展成一套比较成熟的绩效考核模型。
但是,在BSC 的四个维度里,还需要将相应维度的KPI往里面填充。
这样才能够使用,否则只有BSC的话是无法考核的。
从实际操作的角度看,BSC是一套很全面的绩效考核模型,但最大的问题在于:企业如何判断在四个维度之间的各个KPI存在驱动关系?是依赖经验还是直觉?指标之间有无重叠?指标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正确?这些都是问题。
常见5种标准版绩效考核方法常见5种标准版绩效考核方法一、相对评价法(1)序列比较法序列比较法是对按员工工作成绩的好坏进行排序考核的一种方法。
在考核之前,首先要确定考核的模块,但是不确定要达到的工作标准。
将相同职务的所有员工在同一考核模块中进行比较,根据他们的工作状况排列顺序,工作较好的排名在前,工作较差的排名在后。
最后,将每位员工几个模块的排序数字相加,就是该员工的考核结果。
总数越小,绩效考核成绩越好。
(2)相对比较法相对比较法是对员工进行两两比较,任何两位员工都要进行一次比较。
两名员工比较之后,相对较好的员工记“1”,相对较差的员工记“0”。
所有的员工相互比较完毕后,将每个人的得分相加,总分越高,绩效考核的成绩越好。
(3)强制比例法强制比例法是指根据被考核者的业绩,将被考核者按一定的比例分为几类(最好、较好、中等、较差、最差)进行考核的方法。
二、绝对评价法(1)目标管理法目标管理是通过将组织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直至个人目标,最后根据被考核人完成工作目标的情况来进行考核的一种绩效考核方式。
在开始工作之前,考核人和被考核人应该对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时间期限、考核的标准达成一致。
在时间期限结束时,考核人根据被考核人的工作状况及原先制定的考核标准来进行考核。
(2)关键绩效指标法关键绩效指标法是以企业年度目标为依据,通过对员工工作绩效特征的分析,据此确定反映企业、部门和员工个人一定期限内综合业绩的关键性量化指标,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绩效考核。
(3)等级评估法等级评估法根据工作分析,将被考核岗位的工作内容划分为相互独立的几个模块,在每个模块中用明确的语言描述完成该模块工作需要达到的工作标准。
同时,将标准分为几个等级选项,如“优、良、合格、不合格”等,考核人根据被考核人的实际工作表现,对每个模块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总成绩便为该员工的考核成绩。
(4)平衡记分卡平衡记分卡从企业的财务、顾客、内部业务过程、学习和成长四个角度进行评价,并根据战略的要求给予各指标不同的权重,实现对企业的综合测评,从而使得管理者能整体把握和控制企业,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最近一年平均收益率
近一年平均收益率是一种衡量投资回报的指标,它可以帮助投资者了解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投资表现。
平均收益率是根据投资资产在该时间段内的总收益与初始投资金额的比率计算得出的。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投资的时间段是从哪一天到哪一天。
假设投资时间段从2021年1月1日到2022年1月1日,我们将计算这一时间段内的平均收益率。
步骤如下:
1.计算投资资产在该时间段内的总收益。
假设初始投资金额为A元,最终收益为B元,则总收益为BA元。
2.计算平均收益率。
平均收益率=总收益/初始投资金额。
假设计算得出的总收益为C元,则平均收益率=C/A。
3.将计算得出的平均收益率转化为百分比形式。
假设计算得出的平均收益率为R,则平均收益率=R*100%。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平均收益率=(BA)/A*100%
举例说明:
假设初始投资金额为10000元,最终收益为12000元,则总收益为1200010000=2000元。
平均收益率=2000/10000*100%=20%
这意味着在这一年的投资中,投资者获得了20%的平均收益率。
需要注意的是,平均收益率只是一个统计指标,不能保证在将来的投资中一定能获得相同的回报率。
投资者应该对投资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来做出决策。
同时,回报率还受到市场行情、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投资者应保持谨慎,并在投资决策上谨慎行事。
启明星指标公式及选股公式——读者分享的指标公式感谢这位读者,为我们提供“启明星”这个指标,并分享给大家。
(文中公式只能用在通达信软件上,什么是通达信软件,就是券商常用的交易软件,没的话,请找你开户的券商领取,我这里不卖软件。
)指标公式如下:(公式一)注意了,这里是“指标公式编辑器”,画线方法那里要选“主图叠加”,不要搞错了。
公式一:B1:=MA(C,1);B2:=SMA(SMA(SMA(B1,2,1),2,1),2,1);SMA2:=MA(B2,3);三枪买入:IF(LLV(MA(B2,8),3)<>< p=''><>IF(B2>SMA2,B2,DRAWNULL),COLORRED,LINETHICK4;IF(B2<>< p=''><>三枪卖出:HHV(MA(B2,1),13),COLORYELLOW;VAR1:=(2*CLOSE+HIGH+LOW)/4;VAR2:=MA(VAR1,7);VAR3:=VAR2-MA(VAR1,7/2)<>VAR4:=VAR2-MA(VAR1,7/2)>0;VAR5:=BARSLAST(VAR3);VAR6:=0-BARSLAST(VAR4);VAR7:=IF(VAR3<>STICKLINE(三枪卖出>B2 AND B2>SMA2,三枪卖出,B2,0,1),COLORLIBLUE;STICKLINE(三枪卖出>SMA2 AND B2<>< p=''><>VAR11:=(CLOSE*2+HIGH+LOW)/4;VAR21:=EMA(VAR11,13)-EMA(VAR11,34);VAR31:=EMA(VAR21,5);STICKLINE((C>=O),OPEN,LOW,0,0),COLOR0726CA;STICKLINE((C>=O),CLOSE,HIGH,0,0),COLOR0726CA;STICKLINE((C<>< p=''><>STICKLINE((C<>< p=''><>STICKLINE((C<>< p=''><>STICKLINE((C<>< p=''><>STICKLINE((C<>< p=''><>STICKLINE((C<>< p=''><>STICKLINE((C<>< p=''><>STICKLINE((C<>< p=''><>STICKLINE((C<>< p=''><>STICKLINE((C>O),CLOSE,OPEN,4,0),COLOR070084;STICKLINE((C>O),CLOSE,OPEN,3.4,0),COLOR0000A3;STICKLINE((C>O),CLOSE,OPEN,2.8,0),COLOR0000B7;STICKLINE((C>O),CLOSE,OPEN,2.2,0),COLOR0000CD;STICKLINE((C>O),CLOSE,OPEN,1.6,0),COLOR0000E9;STICKLINE((C>O),CLOSE,OPEN,1,0),COLOR0754E9;STICKLINE((C>O),CLOSE,OPEN,0.5,0),COLOR076EF3;STICKLINE((C>O),CLOSE,OPEN,0.2,0),COLOR077BF3;VAR2A:=((CLOSE > REF(CLOSE,1)) AND (CLOSE > REF(CLOSE,2)));VAR3A:=((REF(VAR2A,1) AND (CLOSE <= ref(close,1)))="" and="" (close="">= REF(CLOSE,2)));VAR4A:=((REF(VAR3A,1) AND (CLOSE >= REF(CLOSE,1))) AND (CLOSE <=>=>VAR5A:=((REF(VAR4A,1) AND (CLOSE <= ref(close,1)))="" and="" (close="">= REF(CLOSE,2)));VAR6A:=((REF(VAR5A,1) AND (CLOSE >= REF(CLOSE,1))) AND (CLOSE <=>=>VAR7A:=((REF(VAR6A,1) AND (CLOSE <= ref(close,1)))="" and="" (close="">= REF(CLOSE,2)));VAR8A:=((REF(VAR7A,1) AND (CLOSE >= REF(CLOSE,1))) AND (CLOSE <=>=>VAR9A:=((REF(VAR8A,1) AND (CLOSE <= ref(close,1)))="" and="" (close="">= REF(CLOSE,2)));VARAA:=((REF(VAR9A,1) AND (CLOSE >= REF(CLOSE,1))) AND (CLOSE <=>=>VARBA:=((REF(VARAA,1) AND (CLOSE <= ref(close,1)))="" and="" (close="">= REF(CLOSE,2)));VARCA:=((REF(VARBA,1) AND (CLOSE >= REF(CLOSE,1))) AND (CLOSE <=>=>VARDA:=((REF(VARCA,1) AND (CLOSE <= ref(close,1)))="" and="" (close="">= REF(CLOSE,2)));VAREAA:=((CLOSE < ref(close,1))="" and="" (close=""><> VARFA:=((REF(VAREAA,1) AND (CLOSE >= REF(CLOSE,1))) AND (CLOSE <=>=>VAR10A:=((REF(VARFA,1) AND (CLOSE <= ref(close,1)))="" and="" (close="">= REF(CLOSE,2)));VAR11A:=((REF(VAR10A,1) AND (CLOSE >= REF(CLOSE,1)))AND (CLOSE <=>=>VAR12A:=((REF(VAR11A,1) AND (CLOSE <= ref(close,1)))="" and="" (close="">= REF(CLOSE,2)));VAR13A:=((REF(VAR12A,1) AND (CLOSE >= REF(CLOSE,1))) AND (CLOSE <=>=>VAR14A:=((REF(VAR13A,1) AND (CLOSE <= ref(close,1)))="" and="" (close="">= REF(CLOSE,2)));VAR15A:=((REF(VAR14A,1) AND (CLOSE >= REF(CLOSE,1))) AND (CLOSE <=>=>VAR16A:=((REF(VAR15A,1) AND (CLOSE <= ref(close,1)))="" and="" (close="">= REF(CLOSE,2)));VAR17A:=((REF(VAR16A,1) AND (CLOSE >= REF(CLOSE,1))) AND (CLOSE <=>=>VAR18A:=((REF(VAR17A,1) AND (CLOSE <= ref(close,1)))="" and="" (close="">= REF(CLOSE,2)));VAR19A:=((REF(VAR18A,1) AND (CLOSE >= REF(CLOSE,1))) AND (CLOSE <=>=>VAR1A:=(REF((((((((((((VAREAA OR VARFA) OR VAR10A) OR VAR11A) OR VAR12A) ORVAR13A) OR VAR14A) OR VAR15A) OR VAR16A) OR VAR17A) OR VAR18A) OR VAR19A),1) ANDVAR2A);STICKLINE(VAR1A,O,O+(C-O)/3,4,0),COLOR1029FF;STICKLINE(VAR1A,O,O+(C-O)/3,3.4,0),COLOR1040FF;STICKLINE(VAR1A,O,O+(C-O)/3,2.8,0),COLOR1083FF;STICKLINE(VAR1A,O,O+(C-O)/3,2.2,0),COLOR10ABFF;STICKLINE(VAR1A,O,O+(C-O)/3,1.6,0),COLOR10D0FF;STICKLINE(VAR1A,O,O+(C-O)/3,1,0),COLOR10FFFF;STICKLINE(VAR1A,O,O+(C-O)/3,0.3,0),COLOR00FFFF;AA:=(REF((((((((((((VAR2A OR VAR3A) OR VAR4A) OR VAR5A) OR VAR6A) OR VAR7A) ORVAR8A) OR VAR9A)OR VARAA) OR VARBA) OR VARCA) ORVARDA),1) AND VAREAA);STICKLINE(AA,O,O+(C-O)/3,4.3,0),COLOR009900;STICKLINE(AA,O,O+(C-O)/3,3.2,0),COLOR00AA00;STICKLINE(AA,O,O+(C-O)/3,2.4,0),COLOR00BB00;STICKLINE(AA,O,O+(C-O)/3,1.7,0),COLOR00CC00;STICKLINE(AA,O,O+(C-O)/3,1.1,0),COLOR00DD00;STICKLINE(AA,O,O+(C-O)/3,0.5,0),COLOR00EE00;STICKLINE(AA,O,O+(C-O)/3,0.2,0),COLOR00FF00;A13:=EMA(CLOSE,55);A14:=MA(CLOSE,75);A15:=EMA(A14,3);A16:=EMA(A15,3);A17:=(HIGH + LOW) / 5;A18:=(MA(A17,4)) - (MA(A17,34));A19:=CROSS(A18,0);A20:=CROSS(0,A18);A21:=BARSLAST(A19);A22:=BARSLAST(A20);A23:=REF(A19,1);A24:=REF(A20,1);A25:=BARSLAST(A23);A26:=BARSLAST(A24);A27:=IF((A25 <>A28:=(((REF(CLOSE,1)) <= (ref(a27,1)))="" and="" (close=""> A27)) AND (A21 <>A29:=(((REF(CLOSE,1)) >= (REF(A27,1))) AND (CLOSE < a27))="" and="" (a22=""><>A30:=A28 AND ((COUNT(A28,A21)) = 1);A31:=A29 AND ((COUNT(A29,A22)) = 1);A32:=A30 AND ((REF(BARSLAST(A31),1)) <>A33:=A31 AND ((REF(BARSLAST(A31),1)) > (REF(BARSLAST(A30),1)));DRAWTEXT(A32,SMA2*0.99,'←启明星'),COLORYELLOW;AC:=AMOUNT/(VOL);YY:=MA(AC,13);LLL:=(C-YY)/YY*100;MIDC := MA(CLOSE,22);UPPERC:= MIDC + 2*STD(C,22);LOWERC:= MIDC - 2*STD(C,22);BBA:=(C-LOWERC)/(UPPERC-LOWERC);LIFENGCYC:=(REF(LLL,1)-15><0 and="" lll="">REF(LLL,1));STICKLINE(LIFENGCYC,LOW*0.93,LOW*0.95,6,0)COLORRED;STICKLINE(LIFENGCYC>0,C,O,4,0),COLORRED;STICKLINE(LIFENGCYC>0,C,O,3.4,0),COLOR1029FF;STICKLINE(LIFENGCYC>0,C,O,2.8,0),COLOR1040FF;STICKLINE(LIFENGCYC>0,C,O,2.2,0),COLOR1083FF;STICKLINE(LIFENGCYC>0,C,O,1.6,0),COLOR10ABFF;STICKLINE(LIFENGCYC>0,C,O,1,0),COLOR10D0FF;STICKLINE(LIFENGCYC>0,C,O,0.3,0),COLOR10FFFF;DRAWTEXT(LIFENGCYC>0,LOW*0.98,'$'),COLORFF00FF;DRAWTEXT(LIFENGCYC>0,LOW*0.92,'探头'),COLORFF00FF;出来的效果如下:下面把出现“探头”和出现“启明星”时,分别做条件选股公式。
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
治愈率=‘治愈人数+其他’/出院人数×100%
好转率=好转人数/出院人数×100%
病死率=死亡人数/出院人数×100%
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人次/抢救人次×100%
每百门、急诊入院人数=入院人数/‘门诊+急诊’×100%
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
平均开房病床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本年日历日数
病床周转次数=出院人数/平均开放病床数
病床工作日=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平均开放病床数
病床使用率=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出院人数
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指所有出院人数的住院床日之总和。
包括正常分娩、未产出院、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绝育手术后正常出院者的住院床日数实际占用总床日数:指医院各科每日夜晚12点实际占用病床数(即每日夜晚12点住院人数)总和。
包括实际占用的临时家床在内。
病人入院后于当晚12点前死亡或因故出院的病人,作为实际占用床位1天进行统计,同时亦应统计“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1填,入院及出院各一人
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与效率
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入院出院诊断符合人数/(入院出院符合人数+入院出院不符合人数)住院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住院手术前后诊断符合/(住院手术前后诊断符合+不符合)
病理检查与临床诊断符合率=病理检查与临床诊断符合人数/病理检查人数
无菌手术感染率=无菌手术丙级愈合例数/无菌手术愈合例数
无菌手术甲级愈合率=无菌手术甲级愈合例数/无菌手术愈合例数
医师人均全年担负住院床日=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医师数
医师人均每日担负住院床日=(实际占用总床日/医师数)/365
医师人均每日担负诊疗人次=(诊疗人次数/医师数/)251
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医疗门诊收入+药品门诊收入)/总诊疗人次
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医疗住院收入+药品住院收入)/出院人数
出院者平均每日住院医疗费=(医疗住院收入+药品住院收入)/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