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学复习资料.doc
- 格式:doc
- 大小:782.00 KB
- 文档页数:32
第一部分政府经济学概论一、判断题1.在一种状态下,任何人都能在不使另外一个人的境遇变坏的情况下,使自己的境况变好,那么这种状态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2.私人部门不可能参与公共物品的生产。
(×)3.政府经济学就是财政学(×)4.政府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的60年代,其标志是美国的《公共经济学》杂志的诞生。
(√)5.公共经济活动是以公共体所赋予的权力作为后盾。
有了这个权利后盾,公共部门便可以控制一部分公共体内的资源,并把这部分资源用于公共体内的各项事业建设,同时尽可能让公共体内的资源分配尽量地有效率、合理化。
(√)二、名词解释1、公共体:只要存在群体,小到只有几个人的团体,大到一个国家,都是公共体。
2、公共部门:管理公共体的部门。
3、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相对应的部门。
4、政府经济学:公共部门为实现管理的职能,利用公共体成员所赋予的权利,强制无偿地参与公共体内的经济分配,把一部分资源掌控到公共部门,并把这部分资源重新分配到公共体内最需要的地方。
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称为公共经济.是研究公共经济的一门科学,因为.政府是最大的公共部门,公共经济学主要研究政府的经济行为,因此也叫政府经济学。
5、财政学:是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财政分配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国家(政府)如何从社会生产成果中分得一定份额,并用以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包括财政资金的取得,使用、管理及由此而反映的经济关系。
是财政学专业基础理论课。
【百度】6、社会成本:是从社会角度来看的成本,等于死人成本加上他人和社会所带来的损失(无形成本),也可以看成是全社会为某项行为付出的全部代价。
7、私人成本:是从每个公共成员的私人角度来看的成本,所以也称私人费用。
它是指单个活动者为了能够使用一资源而发生的费用。
8、公共福利:公共福利是社会福利的重要工程,它是国家和社会为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及精神生活基本需要而兴办的公益性设施和提供的相关服务。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 分)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2、作为价值实体的劳动是(抽象劳动)。
3、准确反映资本家对雇佣工人剥削程度的指标是(剩余价值率)。
4、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垄断经营有限的较优等土地);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5、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是(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问题)。
6、在股份制中,实行一股一票,体现的是(出资者)主权;在合作制中,实行一人一票,体现的是(劳动者)主权。
7、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是由其(处于主体或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决定)。
8、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是(公司制企业)。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中,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改变原有的价值量,因而被称为不变资本。
另一部分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是可变资本。
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创造新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由于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会发生价值增值,所以被称为可变资本。
2、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基本方式。
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即个别资本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而增大其总额的一种方式。
而资本集中则是由若干分散的小资本合并成大资本的过程。
资本积累与资本集中的区别在于:(1)资本积聚以资本积累为基础,因而单个资本增大的同时,也使社会总资本增大;而资本集中是原有资本的重新组合,虽然使单个资本变大,但不能使社会总资本增大。
(2)资本积聚的规模和速度最终受到原有资本积累速度和社会财富增长限制,因而其增长是缓慢的;而资本集中可以不受资本积累速度的限制,可以在较短时间有效资本合并为大资本,所以增大速度很快。
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总产量(包括商品和服务)和生产能力的增加。
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产值的变动率来衡量。
政府经济学复习题(精简版)政府经济学复习题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一)什么是帕累托最优?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什么?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市场供求所形成的均衡价格,能够引导社会资源实现有效配置,使任何两种产品对于任何两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任何两种生产要素对任何两种产品生产的技术替代率都相等,从而达到任何资源的再配置都已不可能在不使任何人的处境变坏的同时,使一些人的处境变好。
这就是所谓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1)交换最优条件。
2)生产最优条件。
3)产品混合最优条件。
(二)简述市场失灵及其主要表现。
答:市场失灵是指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诸方面。
1)公共产品的提供。
2)垄断。
3)外部效应。
4)市场的不完全。
5)信息不完全。
6)优值品、劣值品。
7)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失衡。
8)分配问题(三)什么是公共产品?其与私人产品相比有哪些不同属性?答:公共产品指需要通过财政机制向社会提供,满足作为群体的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的产品。
公共产品属性:1)不可分割性。
2)非竞争性。
3)非排他性。
(四)政府矫正外部效应的措施主要有几种?答:西方主流经济学提出的对付外部效应的常用方法有:1、征税或罚款。
2、补贴。
3、政府管制等。
政府管制的形式主要有两种:A、管制外部效应水平。
B、管制生产过程。
(五)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途径主要有哪些?答:1)利用市场机制。
2)政府管制(六)垄断可分为几类?垄断为什么会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答: 1)自然垄断。
2)行为垄断。
3)法定垄断。
垄断会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垄断厂商和消费者都从中得到好处:垄断厂商的利润进一步提高,因为最后一单位产量给他带来的收益大于他支出的成本;消费者的福利进一步提高,因为他实际上对最后一单位产量的支付低于他本来愿意的支付。
在垄断条件下,虽然厂商能获得垄断利润,但消费者损失了消费者剩余,两者相抵,整个社会的福利遭到了净损失。
一、单项选择
1. 政府经济的依据主要是()。
A 私人财产所有权
B 社会公共权力
C 道德劝说
D 法律制度
参考答案:B
2. 在政府财政收支和宏观经济管理中,优先考虑收入和社会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分配,调节收入差距,为贫困阶层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体现社会公平。
同时,尽可能减少收入公平分配对经济运行效率的消极影响。
上述政策选择属于()。
A 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政策选择
B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选择
C 只重效率、不顾公平的政策选择
D 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政策选择
参考答案:D
3. 按照公共物品的()分类,公共物品可分为地方性公共物品、全国性公共物品以及全球性公共物品。
A 收益范围
B 性质
C 来源
D 作用
参考答案:A
4. 按照外部效应的()分类,可将外部效应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
A 稳定性
B 最终结果
C 发起者
D 承受对象
参考答案:B
5. 我国预算年度是()。
A 从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B 从当年4月1日至来年的3月31日
C 从当年9月1日至来年的8月31日
D 从当年11月1日至来年的10月31日
参考答案:A
6. 按照()分类,政府支出可分为经常性预算支出和资本性预算支出。
A 经济性质
B 政府职能
C 预算管理体制
D 预算编制方法
参考答案:D
7. 社会救济的目标,是维持居民()生活水平需要。
A 最低
B 最高
C 基本。
201906政府经济学复习一、单项选择题1.()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其他产业答案:A2.行政管理支出不包括()A.政府各级权力机关B.行政管理机关C.司法检察机关D.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答案:D3.大多数公共产品应该由()来提供。
A.中央政府B.地方政府C.国家银行D.国有企业答案:B4.()是影响财政收入的最基本因素A. 生产技术水平B.收入分配体制C.经济发展水平D.价格水平答案:C5.一般情况下,政府间事权的划分以()为宜。
A.集权B.分权C.侧重集权D.适度分权答案:D6.以下那一项不属于政府收费()7. A.特许权使用费B.消费税C.规费D.中介费用答案:B7.一般来说,政府分配职能应以()履行为主。
A.中央政府B.地方政府C.财政部门D.税务机构答案:A8.行政司法收入是指政府或公共机关由于向居民提供某种服务或为了限制人们的某些行为,()根据一定的标准收取的规费收入或罚没收入。
A.政府B.政府或公共机关C.公共机关D.经济组织答案:B9.下列不属于预算外资金的有()A.行政事业性收费B.税收C.政府性基金收入D.国有企业和主管部门收入答案:B10.购买性支出也称为A.转移性支出B.消耗性支出C.经济建设支出D.财政支出答案:B11.下列部门中属于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是()A.农业B.工业C.商业D.服务业答案:B12.医疗卫生服务方面,政府对全体社会成员只能提供()A.免费的医疗服务B.有差别的医疗服务C.基本相同的公共医疗服务D.一切医疗服务答案:C13.下列不属于国防的提供方式是:()A.政府生产、私人提供B.政府生产、政府提供C.私人生产、政府提供D.整体上政府生产,但部分产品是由私人生产的,政府通过军事采购获得产品答案:A14.政府从事财政收入活动的首要目的是()A.获取财政资金B.进行收入再分配C.改善资源配置D.稳定经济答案:A15.政府经济的依据是A.劝说B.社会公共权力C.财产所有权D.法律制度答案:B16.政府经济的目的是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B.追求商业利润C.满足官僚享受D.维护阶级统治答案:A17.教育是一种()A.私人产品B.准公共产品C.纯公共产品D.劣值品答案:B18.混合产品必须按()的不同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进行提供A.产品性质B.受益范围C.资金范围D.供应范围答案:B19.政府收费存在的依据不包括()A.提供公共产品的需要B.消除“外部负效应”的需要C.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需要D.保障政府收入答案:D20.改革之初,我国政府提高了农副产品价格,为了不降低人们的生活水平,对城镇居民给予一定的价格补贴,这种补贴属于()A.隐形现金补贴B.显性现金补贴C.使用票证的暗补D.实物补贴答案:B1.政府应承担的科技支出范围应限制在()A.政府财政负责基础性理论研究B.政府财政负责应用技术研究C.政府财政负责开发技术研究D.政府财政既负责基础性理论研究又负责应用技术研究答案:A2.把财政支出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和国防费等,这是按照()来分类的A.财政支出用途B.按财政支出的转移性C.按经济性质D.按费用类别答案:D3.下列税种属于直接税的是()A.增值税B.消费税C.关税D.所得税答案:A4.西方发达国家的财政支出的结构变化与罗斯托的经济增长理论相附合的,即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财政支出的重点将转向()A.公共基础设施投资B.行政管理支出C.社会福利支出D.国防支出答案:C5.我国下列税种中属于中央税的是()A.营业税B.消费税C.城镇土地使用税D.增值税答案:B6.教育是一种()A.私人产品B.准公共产品C.纯公共产品D.劣值品答案:B7.瓦格纳法则可以简要归纳为 ( )A.财政支出的增长是在不断稳定增长的过程中不时地出现跳跃的一种发展过程B.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C.财政支出的增长与经济发展阶段有关D.私人产品的有效供应理论可以应用于政府公共产品的供应之中答案:B8.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财政支出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论被推崇B.西方国家滞胀的出现C.供给学派的兴起D.经济的发展需要答案:A9.当政府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涨率时,政府收入()A.名义增长,实际也增长B.名义负增长,实际增长C.名义增长,实际减少D.名义负增长,实际负增长答案:C10.现收现付式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优点是()A.对已提取但尚未支付的保险基金进行有计划的管理和运营B.对被保者的权利义务关系实现数量上的长期规划C.防止可能出现企业、国家负担过重的困难D.可避免物价上涨后基金贬值的危险答案:D11.以下属于市场无效的是A.偏好不合理B.收入分配不公C.宏观经济失调D.以上答案都正确答案:D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科学技术三项费用的是A.新产品试制费B.中间试验费C.更新改造费D.科学研究补助费答案:C13.财政支出的方向和政府活动的重心可以通过()来研究分析A.财政支出分类B.财政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C.财政支出性质D.财政支出的用途答案:A14.政府经济的目的是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B.追求商业利润C.满足官僚享受D.维护阶级统治答案:A15.政府收入的源泉是社会总价值中()部分A.转移价值B.工资C.转移价值和工资D.剩余产品价值答案:D16.下列不属于政府来规定价格的是()A.实现微观市场的稳定B.改进收入分配C.限制生产商、销售商的利润D.取得政府收入答案:C17.政府对社会医疗支出的责任是()A.放手由市场解决B.承担所有医疗支出C.部分参与医疗支出的提供D.承担重大医疗项目支出答案:C18.()是影响财政收入的最基本因素A. 生产技术水平B.收入分配体制C.经济发展水平D.价格水平答案:C19.8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财政支出增长减缓的重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进入无须财政支出的时期B.社会普遍认为财政支出增长过快是导致滞胀的重要原因之一C.社会动荡减少,相应的财政支出减少D.技术水平的提高使投入减少一样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答案:B20.下列不属于国防的提供方式是:()A.政府生产、私人提供B.政府生产、政府提供C.私人生产、政府提供D.整体上政府生产,但部分产品是由私人生产的,政府通过军事采购获得产品答案:A1.下列四项不属于基础设施生产的特点的是()A.投资大B.周期长C.回收慢D.风险低答案:D2.一般情况下,政府间事权的划分以()为宜。
政府经济学考试复习要点1、政府的基本概念广义的政府(government),泛指一切国家政权机关,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以及一切公共机关,议会、内阁、总统、法院等机构都属于广义概念上的政府。
狭义的政府(administration),专指一个国家的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关。
2、市场的基本概念市场,是指商品和劳务买卖双方自由交换的场所和机制,它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市场机制,是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它是市场中供求、价格、竞争三大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3、市场的三个基本要素:交易主体、交易客体和交易行为。
4、市场机制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其中价格机制是核心。
5、市场功能:A、交换功能;B、信息传递功能;C、调节功能;D、约束功能;E、检验功能;F、促进技术进步功能6、自由放任主义理论:亚当斯密的主要思想P11——127、政府干预主义理论:凯恩斯的主要思想P14——158、新自由主义理论: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是最彻底的经济自由主义,它反对一切形式的政府干预,倡导实行竞争性私人货币制度下的自由市场经济。
9、市场经济的含义与特征:A.含义:市场经济,是存在于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的经济运行形式,是一种以市场为中心来组织社会经济、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来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方式。
B、特征:a、自主性;b、竞争性;c、平等性;d、开放性;e、系统性;10、市场失灵的含义及其原因:A、含义:市场失灵,是指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
B、原因:a、广义的市场失灵,主要是由市场机制的自发性、盲目性与滞后性引起的。
b、狭义的市场失灵,主要是由市场的外在性和市场的不完全性或不充分性造成的,即市场机制发挥最佳功能所要求的若干市场条件在现实的经济运动中往往不具备或不完全或不充分,由此引起市场失灵。
11、市场失灵的类型:P25_27:(1)宏观性失灵;(2)信息性失灵;(3)公共性失灵;(4)垄断性失灵;(5)外在性失灵;(6)分配性失灵。
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其中,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核心地位。
2、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二、单项选择题 1、政府经济的主体是(A)A、政府B、企业C、个人D、行业协会2、政府经济的依据是(B)A、道德劝说 B、社会公共权力 C、财产所有权 D、法律制度3、政府经济的目的是(A)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B、追求商业利润C、满足官僚享受D、维护阶级统治三、多项选择题1、政府经济学的学习方法包括(ABC) 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B、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C、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 D、矛盾的分析方法2、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ABC)A、政府收入 B、政府支出 C、宏观经济管理 D、政府间转移支付四、简答题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
(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
第二章一、名词解释 1、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
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2、竞争失灵: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也称之竞争失灵。
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垄断,即不完全竞争。
至于垄断的具体情况,还可进一步划分,主要包括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3、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政府经济学是研究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哪些行为?A. 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B. 公共产品的提供C. 收入分配的调节D. 所有上述选项2. 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促进经济增长B. 减少市场失灵C. 实现社会公平D. 维护国家安全3.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决策过程中的主体是:A. 政府官员B. 政治家C. 选民D. 利益集团4.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提供公共产品B. 维护市场秩序C. 完全控制市场D. 调节收入分配5. 政府预算的编制原则包括:A. 公平性B. 效率性C. 可持续性D. 所有上述选项6. 政府支出中,哪一项不属于经常性支出?A. 教育支出B. 国防支出C. 基础设施建设支出D. 社会福利支出7. 政府税收的主要形式不包括:A. 直接税B. 间接税C. 财产税D. 贸易税8. 政府在经济危机时期可能采取哪些措施?A. 增加公共支出B. 减少税收C. 降低利率D. 所有上述选项9. 政府采购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 公开性B. 竞争性C. 排他性D. 经济性10. 政府债务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增加政府收入B. 促进经济发展C. 控制财政风险D. 减少政府支出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基本职能。
2. 描述政府如何通过税收政策来调节经济。
3. 阐述政府干预经济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其限度。
2. 分析政府如何通过公共支出来实现社会福利的提高。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请根据以下案例,分析政府在该情况下可能采取的经济政策,并讨论其可能带来的经济效应和社会影响。
案例:某国经济面临衰退,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升高。
政府需要采取措施来稳定经济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五、答案一、选择题答案:1-5:D, B, C, C, D6-10:C, C, D, B, C二、简答题答案:1.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基本职能包括提供公共产品、维护市场秩序、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等。
政府经济学*★JG212041——在线考试复习资料2021版一、单选题1.()反映了人们对公共品过度使用带来的外部性问题A.搭便车现象B.交通拥挤现象C.偷盗现象D.毒品犯罪现象答案:B2.体制转型国家能否顺利完成经济转型,主要取决于()A.市场经济法律能否及时建立B.政府能否及时和适当地调整性质、转变职能C.能否坚持政党对国家的领导地位D.领导人的意志力坚强与否答案:B3.从多项备选方案中选出一个方案的集体决策往往体现的是()A.中间投票人的最佳偏好B.领导者的偏好C.全体投票人一致相同的偏好D.宪法精神答案:A4.以下各个税种不属于直接税的有()A.个人所得税B.财产税C.保险税D.增值税答案:D5.商品税比所得税更容易()A.转嫁税负B.实现税负公平C.调节利益分配D.降低税收成本答案:A6.在政府征税的各种原因中,()是税收的最主要原因A.为公共支出筹集资金B.调控市场,促进资源有效配置C.矫正收入分配,促进分配公平D.实现对社会经济行为的监督管理答案:A7.政府征税凭借的是()A.国家公共权力B.生产资料所有权C.土地所有权D.人口所有权答案:A8..容易引起“经济滞胀”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组合是()A.紧财政,紧货币B.紧财政,松货币C.松财政,松货币D.松财政,紧货币答案:B9.具有自动稳定功能的财政政策是()A.税收B.国债C.货币发行量D.经济计划答案:A10.不列入预算的国家财政支出称为()A.预算外支出B.预算支出C.国防支出D.购买性支出答案:A11.政府介入经济的原因是()A.市场本身存在缺陷B.政府本身存在缺陷C.资本主义制度D.市场社会主义制度答案:A12.决策成本最高的集体决策规则是()A.最优多数规则B.简单多数规则C.过半多数规则D.一致同意规则答案:D13.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基本思路是()A.设法监督买方的行为B.让消费者在交易之前了解足够的关于商品的信息C.取消市场经济制度D.制订厂商权益保护法答案:B14.市场价格信号有效的一个重要前提是()A.价格必须完全由市场决定B.价格必须由消费者决定C.价格必须由生产者决定D.价格必须由政府有目的的进行调控答案:A15.()是市场秩序的核心,市场的正常秩序以()的存在为前提A.竞争,竞争B.垄断,垄断C.公平,公平D.自由,自由答案:A16.一般情况下,()可能给消费者带来利益损失A.保险市场的不完全信息B.买方的不完全信息C.代理人比委托人拥有更多信息优势D.消费者比厂商拥有更多信息优势答案:B17.政府对市场的介入首先是从()的角度出发的A.维护市场B.取代市场C.控制市场效率D.实现社会公平答案:A18.凯恩斯用()来解释危机,认为生产过剩和失业的原因是总收入和总消费之间存在差额,且无法依靠私人投资来弥补,因此必须由国家采取措施刺激需求达到社会充分就业水平A.有效需求不足理论B.自由市场经济理论C.新政治经济学理论D.新自由主义理论答案:A19.“相机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A.经济政策和法律政策B.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C.就业政策和产业政策D.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答案:D20.重商主义强调国家在经济中的地位,主张()是国家致富的保证A.自然秩序B.政府的放任自由C.国家的干预D.自由市场机制答案:C21.能够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集体选择规则是()A.最优多数规则B.简单多数规则C.过半数规则D.一致同意规则答案:D22.()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行使职能的经济基础A.国家债务B.国有企业利润上缴C.对外贸易收入D.政府税收答案:D23.下面是我国国有资产与西方国家的国有资产的特征对比状况,不合实情的选项是()A.我国国有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高,西方国家国有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比低B.我国国有资产长期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西方国家的国有资产在国民经济中不具有主导地位C.我国国有资产的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并重,西方国家的国有资产主要行使社会职能D.我国国有资产的非经营性资产占比大,西方国家的经营性资产占比大答案:D24.在经济衰退时,中央银行应当采取的措施是()A.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买进债券B.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卖出债券C.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买进债券D.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卖出债券答案:C25.在任何社会条件下,保障充分就业的根本手段是()A.努力发展经济B.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C.实现扩张性货币政策D.实行社会主义政策答案:A26.公司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公司的()A.净所得额B.毛收入额C.全部销售收入额D.全部资产总额答案:A27.现实税收过程中一般采用的税率可以概括为()等几种A.货币税率、实物税率和虚拟税率B.超额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累进税率C.固定税率、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D.增殖税率、所得税率和商品税率答案:C28.以下各个税种属于直接税的有()A.增值税B.消费税C.关税D.工薪税答案:D29.以下全部属于社会保险支出项目的是()A.财产保险、火灾保险、意外伤害保险、人寿保险、存款保险、再保险B.人民保险、平安保险、新华保险、泰康保险、华联保险、中信保险C.医疗保险、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性保险、农业保险、社会灾害保险D.老年人养老保险、意外灾祸幸存者保险、失业保险、残疾人保险、医疗保险答案:D30.按照支出项目分类,中国的国防费用不包括()A.人员生活费B.活动维持费C.装备费D.警察费答案:D31.能够实现增值的国有资产被称之为()A.经营性国有资产B.非经营性国有资产C.资源性资产D.金融资产答案:A32.常情况下,根据()来确定公共品被政府管理的程度A.全社会对公共品需要的程度B.不同公共品的公共程度和其与市场的关联程度C.政府有效管理公共品的能力D.官僚集团利益大小答案:B33.以下不属于财政政策的经济政策工具是()A.税收B.预算C.国债D.货币供给调节答案:D34.政府提供公共品也会产生低效率问题,其重要原因是()A.公共品无人管理B.公共品具有消费的排他性C.政府无法克服“搭便车”现象D.私人不能提供公共品答案:C35.一般来说,税收成本主要包括()A.生产成本、管理成本和收税成本B.管理成本、转移成本和资源浪费C.征税成本、管理成本和转移成本D.征税成本、纳税成本和社会经济成本答案:D36.最优多数规则的优点在于()A.保护每个人的平等权利B.降低决策成本及保护少数C.便于投票者实现利益交换D.保护利益集团答案:B37.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和核心是()A.社会保险B.社会救助C.社会福利D.社会优抚答案:A38.市场价格信号有效的一个重要前提是()A.价格必须完全由市场决定B.价格必须由消费者决定C.价格必须由生产者决定D.价格必须由政府有目的的进行调控答案:A39.按照经济性质分类,政府支出可以分为()A.财政支出和行政支出B.生产支出和消费支出C.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D.补偿支出和积累支出答案:C40.下列各组公共品中随着消费者增加而全部可以采用收费管理的是()A.教育、国防、治安B.公路、桥梁、公园C.啤酒、香烟、咖啡D.毒品、假钞、海盗船答案:B41.依据自然垄断的新定义,在平均成本下降阶段,企业应当按()定价;在平均成本上升阶段,企业应按()定价。
四、名词解释题1.政府经济2.政府经济学3.市场失灵4.信息的不对称性5.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6.经济发展7.政府资源配置职能8.公共物品9.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10.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11.公共物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12.公共物品消费的强制性13.纯公共物品14.准公共物品15.公共物品的效率标准16.公共物品的公平标准17.外部效应18.正外部效应19.负外部效应20.消费的正外部效应21.消费的负外部效应22.公共选择23.多数裁定原则24.单峰偏好25.利益集团26.政府支出的绩效27.“成本-收益”分析法28.公共投资29.行政管理支出30.社会保障制度31.社会救济32.政府收入33.政府收入规模34.政府收入效应35.政府收入的收入效应36.税收制度37.课税对象38.流转税39.中央税40.地方税41.中央和地方共享税42.直接税43.间接税44.价内税45.价外税46.力役税47.个人所得税48.契税49.耕地占用税50.土地增值税51.城镇土地使用税52.印花税53.国有资产收益54.公共设施使用费55.公共定价56.行政规费57.罚没收入58.政府债务收入59.公债规模60.公债风险61.政府预算62.单式预算63.政府决算64.政府预算管理体制65.财政政策66.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67.货币政策68.国际税收协定69.国际重复征税70.税收管辖权的冲突71.税收饶让72.政府外债风险规避五、简答题1.简述政府对市场垄断治理的途径。
2.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
3.简述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4.简述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主要任务。
5.简述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措施。
6.简述现阶段我国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7.简述目前各国通过多边协商合作治理外部效应的主要途径。
8.简述阿罗不可能定律。
9.简述特殊利益集团影响公共选择的主要途径。
10.简述多党制议会民主制度对西方国家政府经济政策的重要影响。
第一章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冃的。
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
2、 竞争失灵: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也称Z 竞争失灵。
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垄断,即不完全竞 争。
至于垄断的具体情况,还可进一步划分,主要包括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3、 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丁•所掌握的信息虽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牛扭曲。
4、 社会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旁距的心理承受能力。
5、 经济公平:是指生产要索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
6、 自然垄断:有时也称Z 为天然垄断,是与某些商品和劳务自身的特点有关,即这类商品和劳务在由一家企业提供时其成本比由多家企业提 供时低,冇利于节约社会资源。
供屯、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具冇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
(0707考)7、 洛伦茨Illi 线: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人们通常用洛伦茨曲线衡量收入差距,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状况。
洛伦茨Illi 线山统计学家洛伦茨提 出,用累积的一定人口数虽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与这部分人口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百分比的对应关系來表示。
二、单项选择题一、 名词解释1、政府经济是一种与金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其屮,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 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屮居核心地位。
(0707考)2、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
二、 单项选择题1、 政府经济的主体是(A) 八、政府 B 、企业2、 政府经济的依据是(B)A 、道徳劝说3、 政府经济的II 的是(A) 八、满足社会公共需耍 三、 多项选择题1、 政府经济学的学习方法包括 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C 、个人D 、行业协会 社会公共权力C 、财产所有权D 、法律制度B 、追求商业利润C 、满足官僚孚受D 、维护阶级统治B 、 (ABC)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C 、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D 、矛盾的分析方法(ABC) 2、 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 八、政府收入 B 、政府支出四、 简答题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答: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可以从以下儿个方而理 解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 观调控(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
(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
C 、疥观经济管理D 、政府间转移支付1、 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下产品的供给量和价格, 八、供给虽偏高,价格偏高 B 、供给量偏高,价格偏低2、 外部正效应指的是(D)A 、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C 、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高 3、 政府履行资源配置职能是使资源利用在(B) A 、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或内移动B 、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移动4、 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的基本指导方针是(B)八、公平与效率兼顾 1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C 、三、多项选择题1、 下列项目中屈市场失灵的领域有(ABC) A.公共安全13、医疗卫生C 、法律秩序2、 政府失灵的原因包括(ABCD)A 、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B 、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与故优供给条件下的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是(OC 、供给量偏低,价格偏高D 、供给量偏低,价格偏低B 、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高 D 、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 A 、干预、调节国民经济运行 B 、物价稳定 4、政府经济活动的效率要求包括(AB)A >政府直接控制和掌握资源的配置效率 13、 C 、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安全性 D 、5、公共资源的特征有(AB)A 、稀缺性B 、使用不受限制C 、充足性产品产量偏低C 、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动D 、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移动 公平优先、兼顾效率D 、公平与效率相机抉择D 、个人计算机C 、对政府机构控制的有限性D 、政治程序实施中的有限性C 、充分就业D 、国际收支平衡政府通过对市场和微观经济行为调节,引导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合意性 D 、使用受到限制四、 简答题1、 如何认识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的必婆性?答:一般而言,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
政府凭借社会公共权力介入市场 失灵的领域,强制性地矫正市场失灵的根源。
2、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有哪些?(0807考)答:币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儿个方面:(1)收入再分配(2)经济稳定和发展(3)资源配置 五、 论述题1、怎样认识收入差距与公平、效率的关系?答:公平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目标,但要同时达到两个目标,是较为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
即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矛 质,具有一定替代关系。
收入分配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描述了收入的分布悄况。
对于收入差距有个虽:的问题,一方而币场的效率要求必然 会产生收入差距,另一而,出于对人们有关收入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又要求政府将这个差距维持在人们意愿的范内。
即基于对公 平和效率的综合考虑,收入差距既要满足效率的要求,乂要防止差距过大对公平带来的冲击。
政府决策时可形成公平与效率的不同组合,如我 国目前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
2. 政府经济调控能力的有限性。
(0801考)答:(1)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
(2)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
(3)对政府机构控制的有限性。
(4)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
3. 论述政府经济活动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及二者的不同政策组合。
(0701考) 也可考理论联系实际,论述政府经济活动如何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0807考)1. (1)公平。
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阶级,以及不同的个人,都有不同的公平观。
一般指人们从既定的概念出发对某种现象的评价,是 一种价值判断。
效率是指社会资源配置中投人与产出、所费与所得的对比关系。
能以授少的资源消耗取得赧大的产出成果,就称Z 为资源配置 效率高,反Z,称Z 为效率低。
公平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日标,但婆同时达到两个日标,是较为闲难的,有时英至是不可能的。
(2) 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矛盾,乂具有一定替代关系。
基于对公平和效率的综合考虑,收人差距既耍满足效率的耍求,乂要防止差距过大对公平 带來的冲击。
(3) 政府决策时可形成公平与效率的不同组合,如我国日前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
还有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政策选择,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的政策选择等。
第三章答:公共提供是政府通过税收方式筹措资金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公共提供产品,用于公共消费。
以萨缪尔森代表的福利经济学家们认为,由于公共物品非排他性和TF •竞争性的特征,因此通过市场方式提供公共物品,实现排他是不可能的或 者成木是高昂的,并且在规模经济上缺乏效率。
因此,福利经济学家们认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比市场方式即通过私人提供具有更高的效率。
一、 名词解释1、 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和对应的一个概念,具冇消费的卄•竞争性、消费的卄排他性、效用的可分割性、消费的强制性特征。
-般不能或不 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來提供,主要由政府來提供。
2、 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消费者对某一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或影 响其他消费者对同一物品的消费。
消费者人数的增加并不对生产成本产生影响。
3、 俱乐部物品: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布坎南称之为〃俱乐部物品〃。
当消费人数低于拥挤点时,该物品是非竞争的,而当消费人数超过 拥挤点时,这种物品的消费就变成竞争的。
二、 单项选择题1、 下列商品屮性质属纯私人物品的是(O 八、道路B 、教育C 、皮衣2、 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在消费量上的区别是(A) A 、社会总消费量二毎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
C 、社会总消费虽>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Z 和3、 在公共物品提供的过程中会出现(A) A 、免费搭车的问题 B 、逆向选择问题4、 在公共物品的供给分析中,个体是(0)A 、价格接受者和产量调节者B 、价格接受者和产量接受者三、 多项选择题1、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Z 间的区别在于(AB) 八、消费的非竞争性 B 、消费的非排他性2、 混合物品包括(ABCD)八、无排他性或弱排他性,但有一定竞争性的物品 C 、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3、 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形式总的來说有(ABC) 八、私人的完全供给 B 、私人与政府的联合供给四、 简答题1、简述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方式及其理论依据以及其他供给方式。
D 、 B 、 DC 、 医疗卫生服务社会总消费最=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最之和 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Z 和 委托代理问题D 、劣币驱逐良币问题C 、价格调节者和产量调节者D 、价格调节者和产量接受者C 、消费的竞争性D 、消费的排他性B 、有排他性, D 、无排他性、 但非竞争性的物品 非竞争性的物品C 、私人与社区的联合供给D 、政府和社区的联合供给(0801 考)此外,公共物品还可以通过混和供给、私人供给等方式供给。
2、简述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可能性。
答:当公共物品满足卜-列条件的时候,由私人供给公共物品便存在可能:(1)私人供给的公共物品一般应是准公共物品。
(2)准公共物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 (3)在公共物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
(4)有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第四章一、名词解释1、 外部效应:经济学中的外部效应(外部性)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屮,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來的非市场性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
有益的影响(收益外部化)称为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成木的外部化)称为外部 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
2、 庇古税:在存在外部成本的情况下,如果政府向冇关企业或个人课以相当于他造成的边际外部成本的罚款或税收,外部成本就成了冇关当 事人的内部成木,他们在决策时就会考虑到这些成木,从而避免效率损失。
由于这一纠正外部成木的方法是英国经济学家庇古首先提出的,所 以乂叫做庇古税。
(0701考) 二、单项选择题1、外部效应的产生是因为(A )B >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通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D 、产品和劳务的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C 、交易价格很低D 、交易价格很髙D 、排污收费三、 多项选择题1、 下列行为属于生产外部性的冇(ABD )A 、兴修水利B 、治理环境污染C 、沿街居民在自家阳台上养花D 、安装路灯2、 非市场方式解决外部性的方法有(ABC ) 八、罚款或收税B 、财政补贴C 、公共管制D 、产权界定和保护 3、 通常情况将外部性分为(ABCD )八、牛产的外部经济性B 、消费的外部经济性C 、生产外部不经济性D 、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性四、 简答题1、什么是公共资源问题?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答:公共资源有着如卜两个特征:一是资源的稀缺性、一是其使用上不受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