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Web系统的多层结构总结
- 格式:ppt
- 大小:499.00 KB
- 文档页数:32
框架体系知识点总结一、框架概述1.1 框架定义1.2 框架特点1.3 框架分类二、框架体系结构2.1 框架组成2.2 框架层次2.3 框架模式三、框架设计原则3.1 抽象原则3.2 封装原则3.3 继承原则3.4 多态原则四、常用框架介绍4.1 Spring框架4.2 Hibernate框架4.3 Struts框架4.4 框架4.5 Django框架五、框架应用实例5.1 Web开发框架应用5.2 移动端应用框架实践5.3 大数据框架应用案例5.4 人工智能框架应用场景六、框架技术发展趋势6.1 微服务框架6.2 前端框架发展趋势6.3 容器化框架6.4 人工智能开发框架七、框架体系的扩展7.1 插件化框架7.2 模块化框架7.3 可扩展性框架八、框架体系实践经验8.1 项目选择框架考虑因素8.2 框架组件选择与适配8.3 框架应用性能优化8.4 框架升级与维护以上是框架体系知识点总结的框架,接下来对每个部分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框架概述1.1 框架定义框架是一种软件体系结构,它提供了开发应用程序所需的基础结构。
框架通常包括设计模式、类库、工具和其他组件,以及规定了开发过程中使用的约定和标准。
1.2 框架特点- 通用性:框架是通用的,可以用于不同领域的应用开发。
- 可重用性:框架中的组件和设计模式可以被多次使用。
- 优化性能:框架提供了经过优化的设计模式和算法。
- 易维护性:框架提供了模块化的设计,易于维护和扩展。
- 标准化:框架约定了开发过程中的标准和规范。
1.3 框架分类- 按应用领域分类:Web框架、移动端框架、大数据框架、人工智能框架等。
- 按语言分类:Java框架、.NET框架、Python框架、JavaScript框架等。
- 按设计模式分类:MVC框架、RESTful框架、ORM框架等。
二、框架体系结构2.1 框架组成一个完整的框架通常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核心组件:框架的基本组件和核心功能。
web系统分层架构设计web系统分层架构设计企业中许多WEB信息管理系统同属于针对关系型数据库的,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功能需求是重复的。
比如组织结构管理、通知公告发布,甚至是访问权限控制等。
出于对软件复用原则和开发效率等方而的考虑,可以采用相同的系统框架,再进行具有各自业务特点的功能开发,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工作,保证项目进度。
1框架分析1. 1框架框架(Framework)是整个或部分系统的可重用设计,表现为一组抽象构件及构件实例间交互的方法;另一种定义认为,框架是可被应用开发者定制的应用骨架。
前者是从应用方而而后者是从目的方面给出的定义。
其具有以下的特点:1)它是一个功能类的集合,类之间可以相互协作,为业务子系统提供服务。
2)它包含了具体类和抽象类,这些类定义了标准的接口、对象间的交互作用和系统的相关常量。
3)为了利用、自定义或扩展框架的服务,通常需要框架的使用者去定义己存在的框架类的子类。
4)框架中定义好的类只提供给用户自定义的类调用,而从不调用用户自己定义的类。
框架可分为口盒(White-Box)与黑盒(Black-Box)两种框架。
基于继承的'框架被称为白盒框架。
所谓白盒即具备可视性,被继承的父类的内部实现细节对子类而言都是可知的。
利用白盒框架的应用开发者通过衍生子类或重写父类的成员方法来开发系统。
子类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父类的实现,这种依赖性限制了重用的灵活性和完全性。
但解决这种局限性的方法可以是只继承抽象父类, 也就是基类,因为抽象类基本上不提供具体的实现。
口盒框架是一个程序骨架,而用户衍生出的子类是这个骨架上的附属品。
基于对象构件组装的框架就是黑盒框架。
应用开发者通过整理、组装对象来获得系统的实现。
用户只须了解构件的外部接口,无须了解内部的具体实现。
另外,组装比继承更为灵活,它能动态地改变,继承只是一个静态编译时的概念。
在理想情况下,任何所需的功能都可通过组装已有的构件得到。
事实上,可获得的构件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有时通过继承获得新的构件比利用己有构件组装新构件更容易,因此白盒和黑盒将同时应用于系统的开发中。
javaweb分层之—5层架构JSP 表现层---》Dispatch 分发请求--》Command 交互层---》service 业务逻辑层---》Dao 数据访问层---》数据库上图为demo程序的总体结构,其中framework包下是“框架”程序,⼆次开发⼈员⽆须改动。
表现层:index.jsp<%@ page language="java" contentType="text/html; charset=GBK" pageEncoding="GBK"%><html><head><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GBK"><title>Insert title here</title><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function doSubmit() {var usernam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username").value;var password = document.getElementById("password").value;if (username == "" || password == "") {//alert("⽤户名和密码不能为空!");document.getElementById("tips").innerHTML="<font color='red'>⽤户名和密码不能为空!</span>";} else {document.loginForm.submit();}}</script></head><body><span id="tips"></span><form name="loginForm" action="erCommand.do?method=login" method="post">⽤户名:<input type="text" id="username" name="username" >密码:<input type="password" id="password" name="password" ><input type="button" value="提交" onclick="doSubmit()"></form></body></html> web.xml配置:<?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web-app xmlns="/xml/ns/javaee"xmlns:xsi="/2001/XMLSchema-instance"xsi:schemaLocation="/xml/ns/javaee /xml/ns/javaee/web-app_2_5.xsd"version="2.5"><servlet><servlet-name>dispatch</servlet-name><servlet-class>tool.Dispatch</servlet-class></servlet><servlet-mapping><servlet-name>dispatch</servlet-name><url-pattern>*.do</url-pattern></servlet-mapping></web-app> 分发器:Dispatch.java,拦截所有.do结尾的请求,并将请求转发给相应的cmd进⾏处理。
web系统架构1 web ⼯作机制 什么是WEB - 万维⽹(World Wide web) ,是⼀个由许多互相链接的超⽂本⽂档组成的系统。
Web 的重要概念 - 资源: web 系统中对象称为资源 - URI: 统⼀资源标识符,⽤于只⼀个资源( HTM L ⽂档、图像、视频⽚段、程序)。
是⼀个相对服务器的地址例如/aaa/bbb/1.php - URL :统⼀资源定位符( URI 的⼀个⼦集)。
例如 /aaa/bbb/1.php - HTTP: 超⽂本传输协议,⽤于传输资源,使⽤者通过http 来获得资源。
应⽤层协议。
HTTPS2 web站点架构1. 浏览器的作⽤:⽤户提交请求给服务器,将服务器返回的响应解析出来2. web服务器:接受⽤户请求,并给⽤户做出响应,Windows下有IIS ,Linux下有Apache、Nginx3. web应⽤:⽤php、jsp、asp、aspx等开发语⾔开发⼀个web应⽤程序(博客、购物⽹站等)。
运⾏在服务器上4. 数据库:存储数据,数据库有⼀个接⼝,在应⽤程序中指定连接数据库的账户密码5. 中间件:举个例⼦,在Linux环境下,⽤Apache作为服务器想要运⾏⼀个Java程序,还需要Tomcat环境的⽀持,Tomcat就是⼀个中间件。
⽬前Apache等服务器和中间件的区分越来越少,可以⼴泛理解为中间件是Apache、IIS、Nginx、Tomcat、Jboss的统称。
web架构中每⼀个地⽅都存在被攻击的可能http明⽂的会被嗅探抓包,web服务器存在安全漏洞,数据库漏洞,最主要的web应⽤漏洞是写程序本⾝的漏洞(SQL注⼊、xss)。
xss就是浏览器的漏洞,浏览⽹站时挂马,在⽹站服务器的页⾯中嵌⼊连接,链接在另⼀台服务器上会下载⽊马程序到客户端,浏览器有漏洞的话会⾃动执⾏。
3 web应⽤的层次web应⽤CMS:⽂章管理系统不需要⽤户写代码可以直接创建,搭建⾃⼰开源的博客(例如WordPress、discuz)4 web安全问题4.1web 服务端软件安全问题服务⽀撑软件安全问题 - 软件⾃⾝安全漏洞 例: IIS5.0 超长URL拒绝服务漏洞 例: Unicode解码漏洞 - 软件配置缺陷 默认账号、⼝令 不安全的配置 例:IIS配置允许远程写⼊4.2 web 程序安全问题输⼊输出处理会话控制⽂件系统处理⽤户访问机制⽇志处理4.3 WEB 浏览器安全问题web浏览器 - WEB 应⽤的客户端 - 展⽰⽹页供⽤户查看和⽀持⽤户操作 - lnternet Explorer 、Firefox 、Opera 和Safari 等可能存在安全漏洞 - 基于Cookie 的攻击可能存在软件配置缺陷。
Web应用的技术架构及原理是什么意思1. 引言Web应用是一种通过Web浏览器访问的应用程序。
它的技术架构及原理一直以来都是Web开发者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介绍Web应用的技术架构及原理的含义,并解释其中的关键概念和要点。
2. Web应用的技术架构Web应用的技术架构是指应用程序的组织结构和分层方式,用于实现特定功能并处理用户请求。
常见的技术架构包括MVC(Model-View-Controller)和三层架构。
2.1 MVC架构•模型(Model):负责处理应用程序的数据逻辑,包括数据的存储、操作和处理。
•视图(View):负责展示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向用户呈现数据。
•控制器(Controller):负责处理用户输入,调度模型和视图之间的交互。
2.2 三层架构•表示层:负责与用户进行交互,包括接收用户请求,展示结果给用户。
•业务逻辑层:负责处理业务逻辑,包括数据处理、业务规则等。
•数据访问层:负责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包括数据的存储、检索、修改等。
3. Web应用的技术原理Web应用的技术原理是指支撑Web应用的技术实现和核心概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Web应用技术原理:3.1 客户端-服务器模型Web应用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型,客户端发送请求,服务器处理请求并返回响应。
这种模型明确了客户端和服务器的角色和责任。
3.2 HTTP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Web应用中常用的通信协议。
它定义了如何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和处理数据,包括请求的格式、响应的格式等。
3.3 静态与动态页面Web应用中的页面可以分为静态页面和动态页面。
静态页面是指内容固定不变的页面,动态页面是指内容可以根据用户请求和其他条件进行动态生成的页面。
3.4 数据库技术Web应用通常需要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存储和检索数据。
常用的数据库技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等。
3.5 客户端脚本和服务器端脚本Web应用中常用的脚本语言有JavaScript、Python、PHP等。
Web系统的构成
web系统的构成
web系统是指Internet上基于HTTP协议提供WWW服务的所有组件的集合。
这些组件包括Web浏览器、Web服务器、Web 资源、Web程序运⾏平台记忆HTTP协议为核⼼各种相关的协议和标准
Web浏览器:Web浏览器向服务器发送HTTP请求,,接受HTTP响应,按HTML语⾔标准解释并渲染HTML ⽂档
Web服务器:存放HTML⽂档,接受并响应HTTP请求,向客户端发送HTML⽂档及相关资源
Web程序运⾏平台:提供Web程序的运⾏环境(应⽤程序服务器、应⽤程序容器、中间件等)
Web服务器的基本功能:存放、管理和发布Web资源,接受并相应Web浏览器的HTTP的请求,向客户端发送HTTP的响应,他关键是能够安全的为众多的⽤户提供并发的服务。
客户端:(1)B/S架构。
网页画面可以通过一般浏览器,手机浏览器,平板电脑等进行访问。
网页显示技术除了常规的html画面以外,还包括flash,silverlight等技术。
(2)C/S架构。
可以使用C++,JAVA,C#,Delphi等语言实现。
(3)手机应用(Andriod,ios等)(4)Web脚本JavaScript ▪ HTML DOM ▪ DHTML ▪ VBScript ▪ AJAX ▪ jQuery ▪ JSON(5)将传统的POST/GET转换为Ajax请求。
优点显而易见,首先减少了不必要的HTML传输,只请求和渲染页面需要更新的部分,这就相应减少了所需传输的内容加快了内容送达至用户的时间。
服务器端:(1)使用 MVC,JAVA Struct,PHP MVC等经典框架进行开发。
(2) 使用ORM框架进行数据库持久化访问。
(Hibernate等)(3)服务器操作系统支持windows系列和linux系列。
其中JAVA和PHP语言支持跨平台。
(4)分布式缓存系统,在数据库和动态内容之间建立一层缓存区,它可以部署在独立的服务器上,用于加速数据库的读写操作。
(5)负载均衡系统。
把一些既定的内容生成html静态页,保存到“静态web服务器群”中。
用户对这些内容的访问,系统会提供静态页的链接,使用户直接访问静态页。
服务器对静态页的处理和动态页处理相比,大大减少了CPU的压力。
另外,生成静态页也减少了缓存的压力,因为一般的静态页用不到复杂的缓存。
(6)“文件服务器群”存储了系统的海量图片、视频等文件,于是这个服务器群需要很大的硬盘存储空间。
用户访问网页,网页会加载其中相应的图片或视频。
文件服务器对CPU和网络带宽的要求都相当高,单独用一个服务器群存储处理文件时,可以为这个服务器群单独加大带宽和CPU速度。
数据库端:(1)使用流行的mysql,oracle,sqlserver数据库。
(2)主从数据库,读写分离。
Web系统的三层结构①数据访问层 (2)②业务逻辑层 (2)③用户表示层 (3)B/C系统常常采用如图4所示的多层体系结构,这种多层结构在层与层之间相互独立,任何一层的改变不会影响其他层的功能。
根据所实现的逻辑功能,按照分布式结构的思想,整个应用程序结构大致分为三层:用户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将其扩展为N层体系结构。
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在逻辑上清晰三层分别实现的功能,并以此设计整个系统的实现及管理整个系统的代码文件。
不能把处于不同层次的文件混在一起。
否则会造成系统逻辑上的混乱,是庞大的系统难于管理和维护,容易导致系统的失败。
图4 Web系统的典型多层体系结构由图4我们了解到,数据访问层从数据源或其他服务中获取原始数据,业务逻辑层把数据转换为符合业务需求的有意义的信息,最后用户表示层把信息转换为用户能够理解的内容。
层次体系结构就是以这种方式来完成多个复杂的业务功能。
当应用程序达到一定的复杂程度之后,创建N层体系结构的应用程序,清晰的层次将使得系统的生成、扩展和维护变得轻松。
①数据访问层数据访问层中包含一个类Database,它完成了最基本的数据访问功能。
大多数业务应用程序必须访问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
该数据层中的数据访问组件负责将存储在这些数据库中的数据公开给业务逻辑层。
数据访问组件将业务逻辑层与特定数据存储解决方案的细节隔离开来。
这种隔离具有以下优点:1)尽量减少数据库提供方的更改造成的影响。
2)尽量减少数据表示的更新所造成的影响3)封装操作单个位置的特定数据项的所有代码,极大地简化了测试和维护过程。
可以直接用作简单应用程序的数据访问组件。
通过开发一组用于管理对象关系映射复杂性的类,对于更复杂的应用程序很有益处。
②业务逻辑层在 2.0中,利用SqlDataSource、AccessDataSource等控件无需编写代码就可以选择、更新、插入和删除数据库数据,为开发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web应用开发技术概述总结范文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普及,Web应用开发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技术之一。
Web应用开发涉及多个技术领域,包括前端开发、后端开发、数据库管理等。
本文将对Web应用开发技术进行概述和总结。
一、前端开发技术前端开发是指开发Web应用的用户界面部分。
随着HTML、CSS 和JavaScript的发展,前端开发技术也得到了极大地发展。
HTML是一种标记语言,用于定义Web页面的结构和内容。
CSS 是一种样式表语言,用于定义Web页面的样式和布局。
JavaScript是一种脚本语言,用于实现Web页面与用户的交互。
在前端开发中,还有一些框架和库可以提高开发效率。
例如,jQuery是一个快速、简洁的JavaScript库,提供了丰富的DOM操作、事件处理和动画效果等功能。
React是一个由Facebook开发的JavaScript库,用于构建用户界面。
Vue.js 是一套用于构建用户界面的渐进式框架,易于学习和使用。
二、后端开发技术后端开发是指开发Web应用的服务器端部分。
后端开发需要处理数据请求和响应,与数据库进行交互等。
常见的后端开发语言包括Java、Python、Ruby和Node.js等。
Jav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企业级应用开发的语言,具有强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Java的开发框架有很多,例如Spring 和Hibernate等,可以提供丰富的功能和工具。
Python是一种简洁、易读易写的语言,被广泛应用于Web开发和数据分析等领域。
Ruby是一种简洁、灵活的语言,被广泛应用于Web开发和脚本编程等。
Node.js是一个基于Chrome V8引擎的JavaScript运行环境,用于构建高性能的网络应用。
三、数据库管理技术数据库管理是Web应用开发中重要的一环。
数据库用于存储和管理大量的数据。
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MySQL、Oracle和MongoDB等。
MySQL是一种轻量级、高性能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被广泛应用于Web应用开发。
Web开发中三层架构是哪三层?数据层:⽤于与数据打交道啊``表⽰层:⽤户显⽰的表⽰层业务层:数据层与业务层的桥梁三层的好处在于表⽰明确,扩展性好,逻辑性好,但要加开发成本!BLL 是业务逻辑层 Business Logic Layer (也叫业务层、逻辑层、中间层)DAL 是数据访问层 Data Access Layer (也叫数据层)MOD 是表⽰层 Model (也叫显⽰层)三层架构或者N层架构确切的应该称做多层架构,但是⼀般不管是⼏层⼤家都通称为“三层”就像我们⽣活中的概数“两天”、“⼏天”⼀样我也简单的说⼀下,然后举个例⼦,希望你能懂三层,⼀般包含:数据访问层:也叫 DataAccess层、DAL(DataAccess Layer层),这⼀层的⼯作就是与数据库或其它⽂件打交道,业务逻辑层:也叫中间层,Bussiness Logical layer,也可说是Bussiness Rule(业务规则),这⼀层是处理业务逻辑的。
外观层:不记得英⽂缩写了,P开头的,呵呵,这⼀层主要是与⽤户打交道,也就是界⾯。
⽐如是Web,也可能是WinForm.打个⽐⽅来说,你要做⼀个简单的功能:往数据库⾥插⼊⼀条学⽣记录外观层:只是处理你的界⾯应该怎么展⽰,⽐如控件的布局,还有⼀个主要的就是把界⾯上控件内的数据读取下来。
这⼀层主要做的事情,就是从外部获取数据,当然还有⼀些简单的判断,⽐如判断那些数据是不能为空的,必须输⼊。
然后调⽤中间层的⼀个访问,通过参数的形式转过去。
中间层的接到从外观屋传来的数据,这⾥就做业务辑逻的判断。
⽐如判断只有20岁以上的⼈才能保存在数据库等,反正这⾥是关⼼业务的,通过业务逻辑层的数据,就调⽤数据访问层的⽅法数据访问层只做与数据库打交道的⼯作(也可以是与⽂件打交道,毕竟保存数据的地⽅不只有数据库)。
数据库访问层不会对业务逻辑做过多的判断,他的任务就是为了把中间层传过来的数据如果保存在数据库中。
Web应用程序的工作原理图简介本文档将介绍Web应用程序的基本工作原理图,以帮助读者了解Web应用程序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之间的工作流程。
组成部分一个典型的Web应用程序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1.前端:前端部分负责展示给用户的界面,包括HTML、CSS和JavaScript。
前端通过浏览器与用户进行交互,并向后端发送请求。
2.后端:后端部分负责处理前端发送过来的请求,并根据请求生成相应的数据或执行相应的操作。
后端通常由服务器端的代码(如PHP、Python、Java等)组成。
3.数据库:数据库用于存储和管理应用程序所需的数据。
通常情况下,后端会与数据库进行交互,读取或修改其中的数据。
工作流程下面是Web应用程序的基本工作流程图:1.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Web应用程序的网址,发送一个HTTP请求给服务器。
2.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根据请求的URL找到相应的代码文件。
3.服务器端的代码通过数据库模块与数据库进行交互,读取或修改所需的数据。
4.服务器端的代码根据用户的请求进行相应的处理,生成HTML、CSS和JavaScript等前端所需的文件。
5.服务器将生成的文件发送给浏览器。
6.浏览器接收到文件后,解析HTML并渲染页面。
7.用户在浏览器中与页面进行交互,点击按钮、填写表单等操作会触发相应的JavaScript代码。
8.JavaScript代码负责处理用户的交互,可能会发送新的请求给服务器端的代码。
9.服务器端的代码根据新的请求进行相应的处理,生成新的文件发送给浏览器。
10.浏览器根据新的文件更新页面,完成用户的操作。
总结Web应用程序的工作原理图中,前端负责与用户的交互,后端负责处理请求并生成相应的数据,数据库负责存储和管理数据。
通过以上的工作流程,Web应用程序能够实现与用户的交互和数据的处理,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功能和服务。
希望本文档对于读者理解Web应用程序的工作原理有所帮助。
web的架构工作原理Web的架构工作原理Web架构是指在网络环境中,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实现网站或应用程序的设计和开发的一种系统架构。
它是一种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的架构,客户端通过浏览器发送请求,服务器接收请求并返回相应的数据。
本文将介绍Web的架构工作原理。
一、客户端-服务器模式Web架构的核心是客户端-服务器模式。
客户端是指用户使用的设备,如电脑、手机等,通过浏览器发送请求。
服务器是指存储网站或应用程序的主机,接收客户端的请求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客户端和服务器通过互联网进行通信,完成数据的传输和交互。
二、请求-响应模式Web架构中,客户端通过浏览器发送请求,请求包括请求的资源、请求的方式(GET或POST)、请求的参数等。
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根据请求的资源和方式进行相应的处理,最后将处理结果封装成响应返回给客户端。
客户端接收到响应后,根据响应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展示或处理。
三、前后端分离在传统的Web架构中,前端和后端是紧密耦合的,前端负责展示页面,后端负责处理业务逻辑。
而在现代的Web架构中,前后端进行了分离,前端负责展示页面和用户交互,后端负责提供接口和处理数据。
前端通过接口与后端进行通信,获取数据并展示在页面上,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和开发效率。
四、RESTful架构RESTful架构是一种设计风格,用于构建可扩展的Web服务。
它基于HTTP协议,使用GET、POST、PUT、DELETE等请求方式,通过URL来表示资源,并使用JSON或XML等格式来传输数据。
RESTful 架构具有简单、易扩展、松耦合等特点,适用于多种场景的开发。
五、负载均衡在Web架构中,负载均衡是一种提高系统性能和可靠性的技术手段。
通过将请求分发给多台服务器进行处理,可以使系统更好地利用资源,提高并发处理能力。
常用的负载均衡算法有轮询、随机、加权轮询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负载均衡策略。
六、缓存技术缓存技术是提高Web性能的重要手段,通过将频繁访问的数据存储在缓存中,可以减少对数据库等资源的访问,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