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覆盖测试仪校准规范JJF(通信) 047-2020
- 格式:pdf
- 大小:946.74 KB
- 文档页数:19
无线局域网测试仪校准规范解析1.计量特性参考晶体振荡器:频率:10MHz最大允许误差:±1×10-6信号发生器频率范围及最大允许误差:频率范围:2.412GHz~2.484GHz; 5.180GHz~5.825GHz频率最大允许误差:±1×10-6电平范围及最大允许误差:调制信号:电平范围;-90dBm~-10 dBm;最大允许误差: ±1 .0dB连续波信号:电平范围;-90dBm~0 dBm;最大允许误差: ±1 .0dB 二次,三次谐波:<-25dBc二分之一谐波:<-40dBc非谐波和杂散信号:<-50dBc单边带相位噪声:<-100dBc/Hz,偏置频率20kHz数字调制质量参数:均方根矢量误差幅度(EVM):802.11a: <2%; 802.11b: <5%; 802.11g: <2%; 802.11n: <2%符号时钟误差(symbol colock):2.4GHz 误差为:±25×10-6;5GHz 误差为:±20×10-6功率分析仪频率范围:2.412GHz~2.484GHz; 5.180GHz~5.825GHz电平范围及最大允许误差:-50dBm~+23 dBm;最大允许误差: ±1 .0dB 数字解调质量参数:矢量误差幅度(rms):802.11a:54Mbit/s 64QAM OFDM: <2.3%(功率-20dBm~-10 dBm)802.11b:DSSS: <3%(功率0dBm~-30 dBm)802.11g:54Mbit/s 64QAM OFDM: <2.0%(功率-30dBm~0dBm)802.11n:54Mbit/s 64QAM OFDM: <2.0%(功率-20dBm~-10 dBm) 射频端口电压驻波比:≤1.52.校准条件2.1环境条件2.1.1环境温度:15℃~25℃2.1.2环境湿度:≤80%2.1.3电源电压及频率:198V~232V;48Hz~52Hz2.2标准器具设备2.2.1功率计及功率探头:频率范围:10MHz~6GHz连续波功率测量范围: -60dBm~+20dBm调制功率测量范围:-30dBm~+20dBm参考功率测量最大允许误差:±2%功率测量线性:±3%峰值功率测量:可以测量WLAN 802.11a/b/g调制功率2.2.2频率计数器频率范围:10Hz~6GHz; 频率计数器最大允许误差:±1×10-72.2.3矢量信号发生器频率范围:10MHz~6GHz;频率最大允许误差:±1×10-7输出功率测量范围: -90dBm~0dBm功率电平最大允许误差:±1.0dB电平输出线性度:±0.10dB均方根EVM:1.0%2.2.4频谱分析仪:频率上限:18GHz电平测量范围:-120dBm~+30dBm具有802.11a/b/g/n发射频谱模板测试功能2.2.5网络分析仪频率范围:100MHz~6GHz方向性:>40 dB2.2.6矢量信号分析仪频率范围:20MHz~6GHz内部时基最大允许误差:±1×10-7具有802.11a/b/g/n矢量分析功能802.11b解调技术指标:剩余均方根EVM:2%; 频率误差:±8Hz 802.11a/g解调技术指标: 剩余均方根EVM:-43dB; 频率误差:±8Hz 802.11n解调技术指标: 剩余均方根EVM:-43dB; 频率误差:±8Hz2.2.7功率放大器频率范围:2.4GHz~6GHz放大倍数:30 dB最大输出功率:33dBm2.2.8衰减器频率范围:2GHz~6GHz,最大输入功率:2W衰减值:20dB输入输出端口驻波系数:<13.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3.1校准项目3.1.1外观及工作正常性检查3.1.2参考晶体振荡器输出频率3.1.3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3.1.4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平3.1.5信号发生器频谱纯度3.1.6信号发生器单边带相位噪声3.1.7信号发生器数字调制质量参数3.1.8功率测量3.1.9数字解调分析质量参数3.1.10射频端口电压驻波比。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无线局域网(W L A N 工程验收规范 A c c e p t a n c e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W i r e l e s s L o c a l A r e a N e t w o r k E n g i n e e r i n g 版本号:2.0.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2011-6-13发布 2011-6-13实施QB-A-005-2011目录前言 ............................................................................................................................................I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4.热点验收 (24.1热点验收项目 (24.2 安装工艺检查 (34.2.1 AP设备安装 (34.2.2 天线安装检查 (44.2.3 电缆槽道安装检查 (44.2.4 线缆布放检查 (54.2.5 无源设备安装检查 (74.2.6 有源设备安装检查 (74.2.7 交换机设备安装检查 (8 4.2.8 相关配套设备检查 (84.2.9 竣工资料、标签检查 (8 4.3 设备及系统验收 (94.3.1 AP网线供电能力 (94.3.2 AP设备稳定性 (94.3.3 AP接入网管功能 (104.3.4 无线覆盖信号强度测试 (10 4.3.5 信噪比 (114.3.6 AP信道和SSID配置 (11 4.3.7 AP自动频点设置能力 (11 4.3.8 用户认证 (124.3.9 混合接入认证 (134.3.10 WEB认证接入时延 (13 4.3.11 时延和丢包率 (144.3.12 用户下线 (144.3.13 AP限制最大接入用户数的能力 (15 4.3.14 同AP下用户隔离 (154.3.15 用户在AP下的动态分配功能 (16 4.3.16 AP间切换 (164.3.17系统吞吐量与接入带宽 (175.无线控制器(AC验收 (175.1 AC验收项目 (185.2 机房环境要求 (185.3 安装工艺检查 (195.3.1 AC安装 (195.3.1.1 机架安装 (195.3.1.2 设备安装 (195.3.2 布线 (205.3.2.1超5类线(5类线 (205.3.2.2 光纤 (205.3.2.3 接地线 (205.3.2.4 电源线 (215.3.3 竣工资料、标签 (215.4 设备能力验收 (225.4.1 基于DHCP方式的IP地址分配 (225.4.2 用户认证 (225.4.2.1 基于WEB认证 (225.4.2.2 WLAN客户端认证 (235.4.3 用户下线方式 (235.4.3.1 用户主动下线 (235.4.3.2 AC侦测到用户下线 (235.4.4 PORTAL推送功能 (245.4.5 NAT功能 (245.4.6用户接入控制功能 (255.4.7 备份切换功能 (255.4.8 用户隔离功能 (265.4.9 用户带宽控制功能 (275.4.10 AC支持长用户名认证能力 (275.4.11 AC支持白名单配置功能 (275.4.12 AC国漫功能支持能力 (285.4.13 AC支持PPPoE认证能力 (285.4.14不同VLAN分配不同Hot Spot ID的能力 (285.4.15时钟同步支持功能 (295.4.16AC支持按系统操作人员分配账号功能 (295.4.17AC支持限制允许远程登录的账号 (305.4.18AC日志记录功能 (305.4.19 AC接入网管能力 (316.编制历史 (31前言本标准为加强WLAN工程建设工程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对WLAN工程验收提出要求。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中国移动W L A N设备测试规范C M C C W L A N E q u i p m e n t T e s t S p e c版本号:2.0.0╳╳╳╳-╳╳-╳╳发布╳╳╳╳-╳╳-╳╳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前言 ............................................................................................................................................ I X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4.测试环境 (2)4.1.总体测试示意图 (2)4.2.WEB接入流程测试组网图 (3)5.测试仪器以及软件列表 (3)5.1.测试仪器列表 (3)5.2.测试软件列表 (4)6.测试项目优先级说明 (5)7.测试项目列表 (5)7.1.IP地址动态分配支持能力测试项目列表 (5)7.2.用户带宽管理测试项目列表 (5)7.3.支持STP测试项目列表 (5)7.4.用户接入认证支持能力测试项目列表 (6)7.5.安全测试项目列表 (7)7.6.用户隔离功能测试项目列表 (7)7.7.防DoS攻击测试 (8)7.8.AC ACL接入控制 (8)7.9.组播支持能力 (8)7.10.路由支持能力 (8)7.11.NAT功能测试 (9)7.12.VLAN支持能力 (9)7.13.QoS支持能力 (9)7.14.时间同步支持能力 (10)7.15.话音准入控制测试项目列表 (10)7.16.负载均衡支持能力测试项目列表 (10)7.17.切换支持能力测试项目列表 (10)7.18.抗干扰支持能力测试项目列表 (11)7.19.设备编号测试项目列表 (11)7.20.多模接入测试项目列表 (11)7.21.计费支持能力测试项目列表 (12)7.22.IPv4/v6双栈支持能力测试项目列表 (12)7.23.业务支持能力测试项目列表 (12)7.24.设备供电测试项目列表 (12)7.25.性能测试项目列表 (13)7.25.1.AP性能测试项目列表 (13)7.25.2.室内覆盖性能测试项目列表 (13)7.25.3.AC设备性能测试项目列表 (14)7.26.设备互操作性及兼容性测试 (14)7.26.1.设备互操作性测试项目列表 (14)7.26.2.与现网设备兼容性测试 (14)7.27.可靠性支持能力测试项目列表 (16)7.28.恶劣环境下系统稳定性测试项目列表 (16)7.29.远程批处理软件升级能力测试项目列表 (17)7.30.射频测试项目列表 (17)7.30.1.发射机性能测试项目列表 (17)7.30.2.接收机性能测试项目列表 (17)7.31.WAPI支持能力测试项目列表 (18)7.32.AC实时切断用户连接的能力 (18)7.33.瘦AP测试项目列表 (19)7.33.1.瘦AP发现AC测试项目列表 (19)7.33.2.瘦AP零配置和集中配置测试项目列表 (19)7.33.3.瘦AP业务转发能力测试项目表 (19)7.33.4.AC支持定期关断指定AP的射频口、无线服务项目表 (19)7.33.5.AC支持11b/g和11n AP同时管理能力项目表 (20)7.34.802.11n功能测试项目表 (20)8.测试用例 (20)8.1.IP地址动态分配支持能力 (20)8.1.1.WLAN接入系统通过DHCP动态分配终端IP地址 (20)8.1.2.IP地址动态分配支持能力 (21)8.2.用户带宽管理 (22)8.2.1.根据域对用户进行带宽控制 (22)8.2.2.根据用户进行带宽控制 (23)8.3.支持STP测试 (24)8.3.1.STP协议测试 (24)8.4.用户接入认证支持能力 (25)8.4.1.混合接入认证支持能力(同一SSID) (25)8.4.2.混合接入认证支持能力(不同SSID) (26)8.4.3.主备Radius用户认证服务器倒换支持 (26)8.4.4.AP限制最大接入用户数的能力 (27)8.4.5.AC支持长用户名认证的能力 (28)8.4.6.AC支持白名单配置的能力 (29)8.4.7.AC支持随e行客户端接入的能力 (30)8.4.8.AC支持国际漫游客户端接入的能力 (31)8.4.9.AC支持PPPoE认证的能力 (33)8.4.10.AC支持连接多个Portal/Radius服务器功能 (34)8.4.11.AC支持为不同的SSID提供不同的业务控制 (34)8.4.12.AC支持在Portal重定向的URL中携带SSID信息 (35)8.4.13.AC支持认证权限控制 (36)8.4.14.AC支持特殊场景下的认证权限控制 (37)8.5.安全 (38)8.5.1.WPA-PSK支持能力 (38)8.5.2.WPA-Radius支持能力 (38)8.5.3.WPA2支持能力 (39)8.5.4.不同安全支持能力终端的混合接入支持(同一SSID) (40)8.5.5.不同安全支持能力终端的混合接入支持(不同SSID) (41)8.5.6.同一AP下防止假冒能力 (42)8.5.7.不同AP下防止假冒能力 (43)8.5.8.AP基于MAC地址的接入控制 (44)8.5.9.基于SSID的接入控制 (44)8.5.10.SSID信息保密 (45)8.5.11.非法AP检测功能测试 (46)8.5.12.上行链路完整性检测能力 (47)8.6.用户隔离功能 (47)8.6.1.同一AP用户隔离功能 (47)8.6.2.同一AC下的用户间隔离 (48)8.7.防DoS攻击测试 (49)8.7.1.防DoS攻击测试 (49)8.8.AC ACL接入控制 (49)8.8.1.用户管理测试 (49)8.9.组播支持能力 (50)8.9.1.多播代理功能测试 (50)8.10.路由支持能力 (51)8.10.1.静态路由 (51)8.10.2.动态路由 (52)8.11.NAT功能测试 (52)8.11.1.PAT功能测试 (52)8.11.2.NAT功能测试 (53)8.11.3.NAT的公网IP透传 (53)8.12.VLAN支持能力 (54)8.12.1.AP/AC VLAN支持能力 (54)8.12.2.AC VLAN透传支持能力 (55)8.12.3.不同VLAN分配不同Hot Spot ID的能力 (55)8.12.4.AC的VLAN终结能力 (57)8.12.5.AC为用户标识QinQ能力 (58)8.13.QoS支持能力 (59)8.13.1.AP设备支持无线QoS能力 (59)8.13.2.无线和有线数据间的QoS映射能力 (60)8.13.3.隧道内外层优先级映射能力 (61)8.14.时间同步支持能力 (61)8.14.1.基于NTP的AC和AP间时间同步 (61)8.14.2.AC与外置NTP服务器间的时间同步 (62)8.15.话音准入控制 (63)8.15.1.话音准入控制 (63)8.16.负载均衡支持能力 (64)8.16.1.基于用户数量的负载均衡 (64)8.16.2.基于数据流量的负载均衡 (64)8.16.3.同一AP下b/g接入模式和a接入模式之间的负载均衡 (66)8.16.4.用户在AP下的动态分配 (66)8.17.切换支持能力 (67)yer2切换 (67)yer3切换 (68)8.18.抗干扰支持能力 (69)8.18.1.设备上电时自动频点设置能力 (69)8.18.2.设备运行中自动频点设置能力 (70)8.18.3.固定功率控制 (71)8.18.4.动态功率控制 (72)8.18.5.设备上电时双频的自动频点设置能力 (73)8.18.6.设备运行中双频的自动频点设置能力 (73)8.19.设备编号 (74)8.19.1.多SSID支持能力 (74)8.19.2.多个AP的同一个SSID支持被划分在同一个VLAN (75)8.20.多模接入 (76)8.20.1.802.11a\b\g混合接入及性能测试 (76)8.20.2.802.11b\g用户混合接入 (76)8.20.3.802.11a/n用户吞吐量测试 (77)8.20.4.802.11g/n用户吞吐量测试 (78)8.20.5.802.11b/g/n用户吞吐量测试 (79)8.21.计费支持能力 (80)8.21.1.预付费测试 (80)8.21.2.认证计费分离测试 (81)8.21.3.流量计费测试 (82)8.22.IPv4/v6双栈支持能力 (84)8.22.1.IPv4/v6地址分配能力 (84)8.22.2.IPv4/IPv6双栈隧道支持能力 (85)8.22.3.IPv6静态路由支持能力 (86)8.22.4.IPv6动态路由支持能力 (87)8.22.5.IPv6 ACL支持能力 (87)8.22.6.IPv6 QoS支持能力 (88)8.23.业务支持能力 (89)8.23.1.HTTP业务测试 (89)8.23.2.共享拷贝业务测试 (90)8.23.3.FTP业务测试 (91)8.23.4.EMail业务测试 (91)8.23.5.视频业务测试 (92)8.23.6.VPN业务测试 (93)8.24.设备供电 (93)8.24.1.蓄电池供电 (93)8.24.2.检验AP在网线供电时的工作情况 (94)8.25.性能测试 (95)8.25.1.AP性能测试 (95)8.25.1.1.802.11b/g设备启用加密时AP的吞吐量性能 (95)8.25.1.2.802.11b/g设备关闭加密时AP的吞吐量性能 (96)8.25.1.3.802.11n设备启用加密时AP的吞吐量性能 (97)8.25.1.4.802.11n设备关闭加密时AP的吞吐量性能 (98)8.25.1.5.802.11b/g AP用户容量测试 (99)8.25.1.6.802.1n AP用户容量测试 (100)8.25.1.7.同频干扰测试 (101)8.25.1.8.邻频干扰测试 (103)8.25.1.9.AP设备稳定性测试 (104)8.25.2.室内覆盖性能测试 (105)8.25.2.1.无障碍物环境下802.11b/g AP覆盖范围和性能测试 (105)8.25.2.2.障碍物环境下802.11b/g AP覆盖范围和性能测试 (106)8.25.2.3.无障碍物环境下802.11n AP覆盖范围和性能测试 (107)8.25.2.4.障碍物环境下802.11n AP覆盖范围和性能测试 (108)8.25.3.AC设备性能测试 (109)8.25.3.1.吞吐量 (109)8.25.3.2.延时 (110)8.25.3.3.丢包率 (111)8.25.3.4.ACL性能 (112)8.25.3.5.综合性能 (114)8.26.设备互操作性及兼容性测试 (115)8.26.1.设备互操作性测试 (115)8.26.1.1.设备互操作性测试 (115)8.26.2.与现网设备兼容性测试 (116)8.26.2.1.IP地址分配 (116)8.26.2.1.1用户固定分配IP地址 (116)8.26.2.1.2用户从外置DHCP Server分配IP地址 (117)8.26.2.1.3用户从内置DHCP Server分配IP地址 (118)8.26.2.2.强制Portal (118)8.26.2.2.1未认证WEB用户访问网站 (118)8.26.2.2.2已认证WLAN用户访问网站 (119)8.26.2.3.用户认证流程 (120)8.26.2.3.1合法用户认证 (120)8.26.2.3.2用户未开户 (121)8.26.2.3.3用户已开户,但是密码错误 (121)8.26.2.4.门户网站推送 (122)8.26.2.4.1门户网站推送 (122)8.26.2.5.计费流程 (123)8.26.2.5.1计费开始 (123)8.26.2.5.2实时计费 (124)8.26.2.5.3停止计费 (125)8.26.2.6.用户下线 (126)8.26.2.6.1WLAN用户主动下线 (126)8.26.2.6.2AC侦测到用户下线 (127)8.26.2.6.3Portal服务器侦测到用户下线 (128)8.26.2.6.4强制用户下线 (130)8.26.2.7.协议一致性测试 (131)8.26.2.7.1REQ_CHALLENGE (131)8.26.2.7.2ACK_CHALLENGE (132)8.26.2.7.3ACK_CHALLENGE中ErrCode测试 (132)8.26.2.7.4REQ_AUTH (134)8.26.2.7.5Access-Request (134)8.26.2.7.6Access-Accept (135)8.26.2.7.7Access-Reject报文的协议一致性 (136)8.26.2.7.8ACK_AUTH (136)8.26.2.7.9ACK_AUTH报文中ErrCode的协议一致性 (137)8.26.2.7.10AFF_ACK_AUTH (139)8.26.2.7.11REQ_LOGOUT (140)8.26.2.7.12REQ_LOGOUT中ErrCode测试 (141)8.26.2.7.13ACK_LOGOUT (142)8.26.2.7.14ACK_LOGOUT中ErrCode测试 (142)8.26.2.7.15NTF_LOGOUT (143)8.26.2.7.16Accounting-Request(Start) (144)8.26.2.7.17Accounting-Response(Start) (145)8.26.2.7.18Accounting-Request(Interim-Update) (145)8.26.2.7.19Accounting-Response(Interim-Update) (146)8.26.2.7.20Accounting-Request(stop) (147)8.26.2.7.21Accounting-Response(stop) (148)8.27.可靠性支持能力 (149)8.27.1.AC设备1+1冗余备份的能力 (149)8.27.2.AC DHCP服务器热备支持能力 (150)8.28.恶劣环境下系统稳定性测试 (150)8.29.远程批处理软件升级能力测试 (151)8.29.1.AP支持HTTPS页面配置测试 (151)8.29.2.AP软件远程升级能力测试 (151)8.30.射频测试项目 (152)8.30.1.发射机性能测试 (152)8.30.1.1.发射功率 (152)8.30.1.2.发射功率动态范围 (154)8.30.1.3.频率容限 (155)8.30.1.4.向量误差幅度(EVM) (156)8.30.1.5.占用带宽 (157)8.30.1.6.杂散发射 (159)8.30.1.7.发射频谱模板 (160)8.30.2.接收机性能测试 (162)8.30.2.1.接收灵敏度 (162)8.30.2.2.最大接收电平 (164)8.30.2.3.邻道抑制比 (166)8.31.WAPI支持能力测试 (167)8.31.1.用户认证流程 (167)8.31.1.1.WAPI与WEB联合认证 (167)8.31.1.1.1.合法用户认证 (167)8.31.1.1.2.用户未开户 (168)8.31.1.1.3.用户已开户,但是密码错误 (168)8.31.1.2W API独立认证 (169)8.31.1.2.1.用户认证流程 (169)8.31.1.2.2.用户计费流程 (170)8.31.2.协议一致性测试 (172)8.31.2.1.鉴别激活分组 (172)8.31.2.2.接入鉴别请求分组 (172)8.31.2.3.证书鉴别请求分组 (173)8.31.2.4.证书鉴别相应分组 (173)8.31.2.5.接入鉴别响应分组 (174)8.31.2.6.单播密钥协商请求分组 (174)8.31.2.7.单播密钥协商响应分组 (175)8.31.2.8.单播密钥协商确认分组 (175)8.31.2.9.组播密钥通告分组 (176)8.31.2.10.组播密钥响应分组 (176)8.31.3.安全能力测试 (177)8.31.3.1.可用性测试 (177)8.31.3.1.1 AP证书生成、下载与安装 (177)8.31.3.1.2 AP证书的更新操作测试 (178)8.31.3.1.3 STA证书生成、分发与安装 (178)8.31.3.1.4 STA证书的更新操作测试 (179)8.31.3.2.安全性测试 (179)8.31.3.2.1加密功能测试 (179)8.31.3.2.2.密钥数据产生随机性验证 (180)8.31.3.2.3.AP证书吊销功能验证 (181)8.31.3.2.4.STA证书吊销功能验证 (181)8.31.3.2.5.不同STA使用相同证书情况下机密数据产生功能验证 (182)8.31.3.2.6.不同AP用相同证书安全性验证 (183)8.31.3.3.性能测试 (183)8.31.3.3.1接入鉴别流程执行时间测试 (183)8.31.3.3.2 AS证书操作性能测试 (184)8.32.AC实时切断用户连接的能力 (185)8.32.1.AC根据DM消息实时切断用户连接的能力 (185)8.33.瘦AP测试 (186)8.33.1.瘦AP发现AC测试 (186)8.33.1.1.AP广播发现AC测试 (186)8.33.1.2.AP使用DHCP Option发现AC测试 (187)8.33.1.3.AP通过DNS发现AC测试 (188)8.33.2.瘦AP零配置和集中配置测试 (189)8.33.2.1.瘦AP零配置和集中配置 (189)8.33.3.瘦AP业务转发能力测试 (189)8.33.3.1.AP支持根据不同的SSID可以提供集中转发和本地转发 (189)8.33.4.AC支持定期关断指定AP的射频口、无线服务 (190)8.33.4.1.AC支持定期关断指定AP的射频口、无线服务 (190)8.33.5.AC支持11b/g和11n AP管理能力 (192)8.33.5.1.AC支持11b/g和11n AP管理能力 (192)8.34.802.11n功能测试 (193)8.34.1.支持多空间流(Spatial multiplexing) (193)8.34.1.1.支持单条空间流 (193)8.34.1.2.支持两条空间流 (193)8.34.2.支持A-MPDU (194)8.34.2.1.支持A-MPDU (194)8.34.3.支持20/40MHz频宽 (195)8.34.3.1.支持20/40MHz频宽 (195)8.34.4.支持Short GI (197)8.34.4.1.支持Short GI (197)8.34.5.支持仅11n用户接入 (198)8.34.5.1.支持仅11n用户接入 (198)8.34.6.兼容性测试 (199)8.34.6.1.兼容性测试 (199)9.编制历史 (201)附录A(Portal与AC间的协议) (201)附录B(RADIUS报文) (206)前言本标准用于中国移动WLAN设备测试的目的。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W-035-2013无线局域网(W L A N)工程验收测试规范A c c e p t a n c e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W i r e l e s s L o c a l A r e a N e t w o r k E n g i n e e r i n g版本号:1.0.02013-1-29发布2013-1-29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前言 (IV)1.范围 (5)2.规范性引用文件 (5)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5)4.AP及热点验收测试 (6)4.1 AP及热点验收测试项目 (6)4.2 安装工艺检查 (6)4.2.1 AP设备安装 (6)4.2.2 天线安装检查 (7)4.2.3 电缆槽道安装检查 (7)4.2.4 线缆布放检查 (8)4.2.5 无源设备安装检查 (10)4.2.6 有源设备安装检查 (10)4.2.7 相关配套设备检查 (11)4.2.8 标签检查 (11)4.3 设备及系统测试验收 (11)4.3.1 无线覆盖信号强度测试 (11)4.3.2 信噪比测试 (12)4.3.3 AP配置检测 (12)4.3.4 用户认证测试 (12)4.3.5 WEB认证接入时延测试 (13)4.3.6 Ping包测试 (14)4.3.7 用户下线测试 (14)4.3.8 同AP下用户隔离测试 (15)4.3.9 AP间切换 (16)4.3.11 AP可被网管测试 (17)5.无线控制器(AC)验收测试 (18)5.1 AC验收测试项目 (18)5.2 机房环境要求 (19)5.3 安装工艺检查 (19)5.3.1 AC安装 (19)5.3.1.1 机架安装 (19)5.3.1.2 设备安装 (20)5.3.2 布线 (20)5.3.2.1 超5类线 (20)5.3.2.2 光纤 (20)5.3.2.3 接地线 (21)5.3.2.4 电源线 (21)5.3.3 标签 (21)5.4 设备测试验收 (22)5.4.1 基于DHCP方式的IP地址分配 (22)5.4.2 用户认证 (22)5.4.2.1 基于WEB认证测试 (22)5.4.2.2 基于SIM认证测试 (22)5.4.2.3 基于WAPI+WEB认证测试(可选) (23)5.4.3 用户下线方式 (23)5.4.3.1 用户主动下线测试 (23)5.4.3.2 AC侦测到用户下线 (24)5.4.4 PORTAL推送功能测试 (24)5.4.5 NAT功能测试 (25)5.4.6 接入控制功能测试 (25)5.4.8 备份切换功能测试 (26)5.4.9 用户隔离功能测试 (27)5.4.10 AC可被网管测试 (27)6.WAPI AS验收测试 (28)6.1 AS验收测试项目 (28)6.2 机房环境要求 (28)6.3 安装工艺检查 (29)6.3.1 AS安装检查 (29)6.3.2布线 (30)6.3.3 标签 (31)6.4 设备测试验收 (31)6.4.1 证书申请 (31)6.4.2 证书下载 (32)6.4.3 证书吊销 (33)6.4.4 证书查询 (34)6.4.5 证书绑定维护 (34)6.4.6 证书受理日志查询模块 (36)6.4.7 证书鉴别服务 (36)6.4.8 证书绑定证书鉴权服务 (37)6.4.9 用户信息查询 (37)6.4.10 和RADIUS系统的接口 (38)6.4.11 证书自动下载 (38)6.4.12 AS可被网管验证 (39)7.网管系统验收测试 (40)7.1 网管功能测试验收测试项目 (40)7.2 性能管理 (40)7.2.1 性能监控 (40)7.2.2 阈值管理 (40)7.2.3 实时性能监控 (41)7.2.4 报表管理 (41)7.3 告警管理 (41)7.4 配置管理 (42)7.5 拓扑管理 (42)7.6 应用软件管理 (43)8.编制历史 (44)前言本标准为加强WLAN工程建设工程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对WLAN工程测试验收提出要求。
目录引言 (II)1范围 (1)2引用文件 (1)3术语和计量单位 (1)3.1术语 (1)4概述 (1)5计量特性 (2)5.1标称速率 (2)5.2编码、解码规则 (2)5.3光接口参数 (2)5.4主要功能要求 (3)6校准条件 (4)6.1环境条件 (4)6.2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4)7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6)7.1校准项目 (6)7.2校准方法 (6)8校准结果表达 (14)9复校时间间隔 (15)附录A推荐校准记录格式 (16)附录B推荐证书内页格式 (18)附录C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实例 (20)附录D光模块光接口技术指标 (28)附录E发送光眼图模板 (34)附录F CPRI基本结构 (37)引言本规范依据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1001-2010《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编制。
本规范为首次制定。
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协议(CPRI)测试仪校准规范1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接口速率不高于26.5Gbit/s的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协议(CPRI)测试仪的校准。
2引用文件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YD/T1111.2-2001SDH光发送/光接收模块技术要求-2.488320Gb/S光发送模块YD/T1465-200610Gb/s小型化可插拔光收发合一模块技术条件YD/T2553-20136Gb/s基站互连用SFP+光收发合一模块技术条件YD/T3131-2016无线基站BBU与RRU互连用SFP/SFP+光收发合一模块YD/T3125.2-2019通信用增强型SFP光收发合一模块(SFP+)第2部分:25Gbits 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CPRI)Interface Specification V7.0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目录引言 (II)1范围 (1)2引用文件 (1)3术语和计量单位 (1)4概述 (1)5计量特性 (2)5.1频率范围 (2)5.2屏蔽效能 (2)5.3输入输出端口电压驻波比 (2)6校准条件 (2)6.1环境条件 (2)6.2标准及其它设备 (2)7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3)7.1外观及工作正常性检查 (3)7.2屏蔽效能 (3)7.3射频输入输出端口电压驻波比 (7)8校准结果 (8)9复校时间间隔 (8)附录A校准记录格式 (9)附录B校准证书内页格式 (10)附录C校准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11)引言本规范依据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1001-2010《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编制。
本规范为首次制定。
测试用射频屏蔽箱校准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各边边长尺寸不大于2.0m的测试用射频屏蔽箱的校准项目、条件及结果处理,适用于射频屏蔽箱的校准。
2引用文件2.1GB/T12190-2006电磁屏蔽室屏蔽效能的测量方法2.2GJB8810-2015小屏蔽体屏蔽效能测量方法2.3ETR273-1-1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and Radio spectrum Matters(ERM); Improvement of radiated methods of measurement(using test sites)and evalua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ment uncertainties;Part1:Uncertainties in the measurement of mobile radio equipment characteristics;Sub-part1:Introduction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JJF XXXX-202X《测量设备校准间隔的确定导则》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编写说明国家计量技术规范起草小组2020年6月JJF《测量设备校准间隔的确定导则》国家计量技术规范起草编写说明一、任务来源2019年4月起草单位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向全国法制计量管理计量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提交了《测量设备校准间隔的确定导则》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立项申请书。
2020年4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市监计量(2020)38号文件《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下达2020年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制定、修订及宣贯计划的通知》,《测量设备校准间隔的确定导则》国家计量技术规范任务下达到全国法制计量管理计量技术委员会。
同时,全国法制计量管理计量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对主要起草单位下达了MTC1(2020)2号关于委托起草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的函。
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作为主要起草单位接受了《测量设备校准间隔的确定导则》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的制定任务,归口全国法制计量管理计量技术委员会。
起草组于2020年5月开始启动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工作,按照《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管理办法》,严格按照JJF1001、JJF1059等文件的要求,确保技术规范制修订项目按时保质完成。
关于技术规范申报的名称变化说明:2019年4月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 TC4/P9 发出了OIML D 10:20XX 第一稿1st Committee Draft《Guideline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recalibration intervals of measuring equipment used in testing laboratories》,所以申报书就采用名称:《实验室用测量设备校准间隔的确定导则》。
2020年4月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 出了第2稿(投票版本),名称修改为《Guideline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recalibration intervals of measuring equipment》,所以起草组也是和国际文件统一名称,采用《测量设备校准间隔的确定导则》。
目录引言 (II)1范围 (1)2引用文件 (1)3术语和计量单位 (1)3.1采集带宽(MHz) (1)3.2回放信号频率 (1)4概述 (1)5计量特性 (2)5.1采集回放频点 (2)5.2采集带宽 (2)5.3回放信号频率频差 (2)5.4回放信号功率 (2)5.5内部时基 (2)6校准条件 (3)6.1环境条件 (3)6.2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3)6.2.1信号发生器 (3)6.2.2频谱分析仪 (3)6.2.3测量接收机 (3)6.2.4GNSS导航模拟器 (3)6.2.5GNSS导航接收机 (4)6.2.6频标比对器 (4)6.2.7微波计数器 (4)6.2.8参考时间频率源 (4)7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4)7.1校准项目 (4)7.2校准方法 (5)8校准结果表达 (8)9复校时间间隔 (8)附录A推荐校准记录格式 (9)附录B推荐证书内页格式 (11)附录C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实例 (13)引言本规范依据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1001-2010《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编制。
本规范参考了国家标准GB/T19391-2003《全球定位系统(GPS)术语及定义》、JJG180-2002《电子测量仪器内石英晶体振荡器》的相关内容。
本规范为首次制定。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信号采集回放仪校准规范1范围本规范适用于GNSS信号采集回放仪(以下简称采集回放仪)的校准。
2引用文件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JJG180-2002《电子测量仪器内石英晶体振荡器》GB/T19391-2003《全球定位系统(GPS)术语及定义》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3术语和计量单位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采集带宽(MHz)采集回放仪采集GNSS载波频点或通道中心频率时,载波频点或中心频率左右功率下降3dB时的频带宽度。
1 WLAN网络性能指标验收细则AP测试验收规范AP信号覆盖验收规范(按每个热点测)1.1.1.1 无线覆盖信号强度测试1.1.1.2 信噪比1.1.1.3 同邻频干扰检测1.1.2 AP功能测试(按每个热点测)1.1.2.1 同AP下用户隔离测试1.1.2.2 AP间切换1.1.2.3 混合接入测试1.1.2.4 系统吞吐量及接入带宽1.1.2.5 WLAN客户端(随e行客户端)认证延时测试认证接入时延测试1.1.3 AP定点业务测试规范(按每个AP测)1.1.3.1 AP配置检测1.1.3.2 AP关联测试1.1.3.3 Web用户认证测试1.1.3.4 WEB认证接入时延测试1.1.3.5 时延和丢包率1.1.3.6 Web认证用户下线测试1.1.3.7 FTP上下行速率测试1.1.3.8 网站访问成功率1.1.3.9 网站访问平均时延1.1.4 AP信号覆盖验收测试说明➢通过专业软件打点测试,记录场强及信噪比等参数,直接出报告,以附件方式上报➢打点标准以20平方米最少选取一个,重要场点需增加打点次数。
➢手工测试项目的结果添加到信号覆盖验收测试结果附件中。
格式等厂家定制表格出来后再定1.1.5 AP定点业务测试说明➢通过专业软件测试,每次测试新增一个log,每个log做好和AP设备的关联记录➢每个AP测试一次,测试需选取场强大于-75db的地点;特殊情况可以增加测试点。
➢最终通过log形成每个热点的测试结果,以附件形式上报。
➢测试网站选取如下:官网热点➢ftp下载地址如下:ftp: 218.202.0.46 u:cmccuser p:cmcctest1.2 压力测试规范(每个AP厂家抽测一次)1.2.1 用户容量测试AC设备测试验收规范1.3.1 基于DHCP方式的IP地址分配1.3.2 用户认证WEB认证1.3.2.2 随e行认证1.3.3 用户下线方式1.3.3.2 AC侦测到用户下线1.3.4 PORTAL推送功能1.3.5 NAT功能1.3.6 用户接入控制功能1.3.7 备份切换功能1.3.8 用户隔离功能1.3.9 用户带宽控制功能1.3.10 AC支持长用户名认证能力1.3.11 AC支持白名单检查功能1.3.12 AC国漫功能支持能力1.3.13 AC支持PPPoE认证能力1.3.14 不同VLAN分配不同Hot Spot ID的能力1.3.15 时钟同步支持功能1.3.16 支持按系统操作人员分配账号1.3.17 支持限制允许远程登录的账号1.3.18 AC日志记录功能1.3.19 AC接入网管能力。
目录引言 (II)1范围 (1)2引用文件 (1)3术语和计量单位 (1)3.1术语 (1)4概述 (1)5计量特性 (2)5.1标称速率 (2)5.2编码、解码规则 (2)5.3光接口参数 (2)5.4主要功能要求 (3)6校准条件 (4)6.1环境条件 (4)6.2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4)7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6)7.1校准项目 (6)7.2校准方法 (6)8校准结果表达 (14)9复校时间间隔 (15)附录A推荐校准记录格式 (16)附录B推荐证书内页格式 (18)附录C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实例 (20)附录D光模块光接口技术指标 (28)附录E发送光眼图模板 (34)附录F CPRI基本结构 (37)引言本规范依据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1001-2010《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编制。
本规范为首次制定。
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协议(CPRI)测试仪校准规范1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接口速率不高于26.5Gbit/s的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协议(CPRI)测试仪的校准。
2引用文件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YD/T1111.2-2001SDH光发送/光接收模块技术要求-2.488320Gb/S光发送模块YD/T1465-200610Gb/s小型化可插拔光收发合一模块技术条件YD/T2553-20136Gb/s基站互连用SFP+光收发合一模块技术条件YD/T3131-2016无线基站BBU与RRU互连用SFP/SFP+光收发合一模块YD/T3125.2-2019通信用增强型SFP光收发合一模块(SFP+)第2部分:25Gbits 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CPRI)Interface Specification V7.0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