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表现要素及手段
- 格式:ppt
- 大小:198.00 KB
- 文档页数:34
1、构成音乐的形式要素,就是音乐的表现手段,形成音乐的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节奏、旋律、和声织体、音色,以及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等。
2、民歌的种类,按体裁、演出场合和功能可分为号子、山歌、小调。
3、汉族民间乐器,除了各种乐器的独奏及不同乐器组合的中重奏、合奏外,还有多种多样的器乐乐种,如:西安鼓乐、辽宁鼓乐、十番鼓乐、河北吹打、山东鼓吹、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河南板头曲等。
4、中国近现代音乐始于清末的学堂乐歌,沈心工、李叔同等人创作了一些具有资产阶级******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歌曲。
5、巴洛克时期音乐(约为公元1600年至1750年),这个时期的音乐,大小调初步确立,歌剧、组曲、奏鸣曲和协奏曲等体裁初步形成,代表人物:巴赫、亨德尔。
6、古典主义音乐是指:1750年至1825年间产生与欧洲的音乐潮流及创作风格,代表人物有: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7、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韦伯、舒伯特、柏辽兹、肖邦、李斯特、瓦格纳等,这一时期创作了许多新的音乐体裁,如:多乐章标题交响曲、单乐章交响诗、交响音画、狂想曲、随想曲等。
8、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与19世纪末,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出现的音乐流派,代表人物法国的德彪西、拉威尔。
9、歌剧:以歌唱为主要表现手段,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
音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0、舞剧: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融音乐、舞蹈、哑剧、文学、舞台美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
音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1、组曲:几个具有相对******性的乐章,在统一的艺术构思下,排列、组合的器乐套曲。
12、序曲:原来是指歌剧、清唱剧、舞剧的开场音乐,后发展成为******的标题性管弦乐曲,称为音乐会序曲。
13、长征组歌:又题《红军不怕远征难》,由10首歌曲组成,(1)《告别》混声合唱(2)《突波封锁线》二部合唱与轮唱(3)《遵义会议放光辉》女声二重唱、女声伴唱与混声合唱(4)《四渡赤水出奇兵》领唱与合唱(5)《飞越大渡河》混声合唱(6)《过雪山草地》男高音领唱与合唱(7)《到吴起镇》齐唱与二部合唱(8)《祝捷》领唱与合唱(9)《报喜》领唱与合唱(10)《大会师》混声合唱。
音乐的四种基本要素音乐有四种基本要素:节奏、旋律、和声和音色。
这四种要素是作曲家创作的素材,听音乐的人如果不能在一定程度上对错综复杂的节奏、旋律、和声及音色有相当的认识,要想对音乐内容得出一具比较完整的概念,几乎是不可能的。
一、节奏与节拍节奏包括节拍(metre)和速度(tempo)两个概念,前者是指音乐规律性的强弱交替的运动,即拍点的组合,后者是指这种律动的速率。
节拍是按拍号要求相隔一定时间反复出现重音的模式,或者说,它是固定的强弱音循环重复的序列。
每一种节拍都由时值固定的单位构成,这种节拍单位叫做拍子(time)。
拍子的时值可以是四分音符、二分音符,也可以是八分音符。
节拍通常用分数来标记,分子表示每小节中单位拍的数目,分母表示单位拍的音符时值,例如2/4,它的含义是 "每小节有两拍,每拍是四分音符",或简单地说"每小节有两个四分音符"。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拍子:偶数类,有2/2(每小节有两个二分音符)、2/4、4/4、4/8(每小节有四个八分音符)等,这些偶数节拍是对称的,带有行进的特点;奇数类,有3/2(每小节有三个二分音符)、3/4、3/8、6/4、6/8、9/8等;它们听上去带有旋转性,因此常常和舞曲有关。
在乐谱上标记节拍的方法,除了上面这些2/4、3/4以外,还有小节线,这短短的垂直线,将音符隔成一个个有规律的强弱交替的单位,看起来很直观。
通常小节线后面的第一拍是强拍,如2/4,这是进行曲常见的节奏,它是一强一弱的交替,而3/4,如圆舞曲,则是一强两弱的交替。
假如拍数超过三个,则会出现两个不一样的强拍,如4/4,是强-弱,次强-弱;6/8,是强-弱-弱;次强-弱-弱。
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节奏概念,音乐还可以不是这样的,除去民间音乐中自由的形态不算,许多作曲家为了给人以新鲜感,偏偏要打破节奏中的规律性,在该出强拍的地方闪过去不出现,而在弱拍位置却重重地来一下子,让听者出乎意料速度是指节拍的速率。
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文学家用文字来表达情感,画家用色彩、线条来勾勒心中的画面,雕塑家用石料、工具来雕刻形象,作曲家要表达乐曲内容,塑造音乐形象,也有一套表情达意的表现手段。
作曲家用音乐独有的艺术手段—音乐语言来刻画心中的艺术形象。
任何一门语言都是由一定的文字、一定的语法组合而成。
学习一门外语时,首先学习单词—文字,同时还需要掌握所学单词使用方法—语法,无数不相关系的单词只有在语法的逻辑排列下,才可以准确的表达思想。
在音乐语言中通常使用旋律、调式、节奏与节拍及速度、和声与织体等四种基本表现手段来表达情感。
这四种基本手段犹如音乐语言的“文字”,她们是音乐表达情感、塑造艺术形象的丰富材料,有了这四种“文字”音乐语言便可以塑造各种不同的音乐形象。
这四种“文字”在不同角度塑造音乐形象。
使音乐形象成为了一个有血有肉、有骨骼、有灵魂的艺术形象。
1.音乐形象的灵魂—旋律“旋律”是作为统一的完整的音乐形式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包含着音高、节奏、调式及旋律“起伏线”的组成即“旋律”。
在欣赏过程中,“旋律”不仅是为人的感官最容易接收,也是最容易记忆的音乐信息,更重要的是“旋律”的形态与人的语言的音调形式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因而更能引起听觉的注意和内心的情感共鸣。
在形态上,旋律呈现出一条波浪起伏,连绵不断,呼吸停顿,长短相间的“曲调线”(此处的“曲调线”即上文中的“起伏线”)。
这种线条极其自由多样的。
1、向上进行的旋律线:常常标志为紧张度的加强,从而表现出情绪的增长。
2、下行进行的旋律线:常常表现情绪的逐渐松弛,并常伴随着渐弱的力度。
3、水平进行的旋律线:缺乏紧张度的变化,从而表现为情绪的静止。
一般来说,这种波浪式的“曲调线”总是由依次的、相互平衡的上行和下行组成。
在时间的延续过程中,旋律似乎无休止延演它这一特征—音高关系。
只有将富有特性的旋律形态进行有序的发展,并与音乐的其它要素有机的结合(尤其是调式),旋律才能体现它真正的表现意义。
音乐的基本构成(一)音乐的基本要素1.旋律旋律又叫曲调,是按照一定的高低、长短和强弱关系而组成的音的线条,是塑造音乐形象的最主要的手段,各种不同的千变万化的旋律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的基础。
2.节奏和节拍节奏一词的含义较为广泛,一般事物匀整的交替都可以叫做节奏。
在音乐中,节奏一词的意思是:由音值的长短与强弱拍位所构成的组织形态。
在乐曲中,强弱拍有规律地交替,叫节拍。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的一切语言都是在时间中进行,且无一不是借助节奏的律动而被赋予生命的。
3.速度和力度速度就是音乐进行的快慢程度,确切地说,就是节拍单位跳动的频率。
音乐所表现的内容与速度关系很大。
比如:哀乐是大家所熟悉的乐曲,它的进行总是稳定在一个较慢的速度上使听者感到深深地悲哀。
如果把它的速度加快很多来演奏,就会变为一首活泼、欢快的曲子,这就极大地违背了音乐原本要表现的乐思。
力度是指音乐演奏过程中的音量变化。
力度变化也传达了一种音乐信息。
表现人激动的情绪时一般音乐的力度大。
反之,在表达安静、舒缓情绪时音乐力度会比较弱。
4.音色、音区音色是由发音体的不同所决定的,音乐绝对是通过不同的音色来表现,不同的音色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很难想象长时间地使用同一种音色。
例如小号的声音给人感觉有力向上,小提琴较为抒情,单簧管则比较冷静,大号低沉厚重。
音区是指整个音域中不同的高度,一般分为高、中、低三个音区,不同的音区又有不同的音色。
音区使用是音色表现的一种手段。
5.调式、调性调式是人类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创立的乐音组织结构形式,调式的判断明显体现在乐曲的起音和终止音上。
按照各种调式的主音和其他音级的音程关系,可将各种调式大体分为两种,即大调式和小调式。
大调式较为明朗,小调式较为柔和。
调性是指调式类别与主音的名称。
在我国,还有各种民族调式的存在。
(二)音乐的曲式结构1.动机动机是乐曲最小的单位,一般至少包含一个弱音和一个强音。
2.主题主题是乐曲中乐思的核心,是其结构与发展的基本要素。
湘教版六年级音乐知识点六年级音乐学科知识点主要包括音乐的基本概念、音乐的要素、音乐的表现手段、音乐的分类以及音乐的欣赏等内容。
下面将详细介绍六年级音乐的相关知识点。
一、音乐的基本概念音乐是一种通过声音来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的艺术形式。
它包括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要素,是人们审美活动的一部分。
二、音乐的要素1. 旋律:指一段音乐中相对明显的主要音符组成的音阶。
它决定了音乐的基本走向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2. 节奏:指音乐中有规律的强弱、快慢和持续时间。
它使音乐有一种有序的时间感。
3. 和声:指由多个声音同时发声所形成的音乐效果。
和声可以增强音乐的美感和表现力。
4. 音色:指不同乐器和发声体的声音特点。
不同的音色可以给音乐带来多样化的感受。
三、音乐的表现手段1. 声音的高低和强弱:通过调整声音的高低和强弱来表达音乐中的情感和意境。
2. 节奏的变化:通过改变音乐中的节奏来表达不同的情绪和节奏感。
3. 音乐的速度:通过改变音乐的速度来表达快乐、悲伤等不同的情绪。
4. 乐器的运用:通过不同乐器的组合和运用来表达音乐中的情感和意境。
四、音乐的分类音乐可以按照风格、曲式、目的等方面进行分类。
1. 风格分类:包括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摇滚音乐、民族音乐等。
2. 曲式分类:包括交响曲、奏鸣曲、协奏曲、序曲等。
3. 目的分类:包括舞曲、戏曲音乐、广告音乐、儿童音乐等。
五、音乐的欣赏音乐的欣赏是指通过聆听音乐来领略其中的美感和情感,从而提升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
欣赏音乐可以通过参加音乐会、观看音乐表演、阅读音乐评论等方式进行。
六年级音乐知识点就是以上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你将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声音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
音乐艺术的实践包括创作、演奏(演唱)和欣赏三个方面。
欣赏作为一种审美活动,有着复杂的心理过程。
欣赏音乐包含着感官欣赏、情感欣赏和理智欣赏的三个阶段,要想拥有完美的音乐享受,欣赏者应该具有一定的音乐知识,首先应该懂得、了解音乐语言,即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
音乐的基本要素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
由这些基本要素互相结合,形成音乐中常用的“形式要素”,如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色、音区、和声、曲式、调式、织体等。
一、旋律旋律也称曲调。
“曲调”一词曾见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有曲调先有情”。
因此,使用哪个词汇都是可以的。
旋律是由音乐的各种要素,即音高、速度、力度等所组成,按一定序列组织起来运行的单声部线条。
在音乐作品中,旋律是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
它可以反映音乐内容、音乐风格、民族特征,从而引起心理上的共鸣。
因此,旋律被认为是音乐的灵魂和重要的基础。
听一首你从未听过的乐曲,你首先听到的是不是旋律?最后留给你的印象最深是否也是旋律?你的回答将会是肯定的。
所以说,旋律在音乐作品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旋律既然那么吸引人,它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作曲家凭空想象出来的吗?不是,旋律也和其它音乐表现手段一样,都是源于社会生活和人们的艺术实践。
人类生活中的各种音调是无穷无尽的。
如,当我们听一首音乐作品时,你会立即感到它是悲哀的,或是欢快的。
这就是你所听到的音乐旋律和你平时在生活中已熟悉的音调,在你脑海中联系起来的结果。
如,叹气时的一声“咳”,就是从高音到低音的滑行。
那么,音乐作品中的哭泣、悲伤和叹息是怎样表现的呢?一般来说,旋律的去向是下行的。
如河北民歌《小白菜》,歌曲中每一小节都是下行旋律,哼唱中会感觉到它是悲痛的哭泣,即使没有歌词也会感受到这一旋律不是欢快的。
在音乐中也有美好的联想,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呈示部中,在轻柔的弦乐震音的背景上,长笛吹出了优美动听的鸟叫般的化彩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田园风味的引子,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百花盛开的动人画面。
音乐试讲知识点怎么总结一、音乐的定义和特点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声音的组织和排列表达情感和思想。
它有节奏、旋律、和声和音色等元素,可以通过乐谱来表现。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可以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是一种普遍的艺术形式。
二、音乐的元素1.节奏:音乐中时间的组织形式,包括拍子、节拍和速度等。
节奏可以给音乐带来动感和韵律感。
2.旋律:音乐中由不同音高组成的连续音符序列。
旋律是音乐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可以通过旋律表达情感和情绪。
3.和声:音乐中不同音符或音乐声音的组合。
和声可以丰富音乐的层次和表现力。
4.音色:音乐中声音的质地和特点。
不同乐器和人声都有各自独特的音色,可以给音乐带来丰富的表现力。
5.动态:音乐中音量和强弱的变化。
动态可以表达音乐的情感和情绪,丰富音乐的表现力。
三、音乐的发展历程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拥有悠久的历史,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从古代的民族音乐到现代的流行音乐,音乐一直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体现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1.古典音乐:古典音乐起源于欧洲,并在17至18世纪达到巅峰。
古典音乐以交响乐、协奏曲和室内乐等形式为主,代表作品有贝多芬的交响曲和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等。
2.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是不同民族和地区的音乐形式,包括中国的京剧、美国的乡村音乐等。
民族音乐反映了不同文化和传统的特点,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表现力。
3.流行音乐:流行音乐是20世纪后半叶出现的音乐形式,包括摇滚、爵士、流行和电子音乐等。
流行音乐受到大众喜爱,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四、音乐的类型和流派1.古典音乐:古典音乐通常是指西方古典音乐,包括巴洛克、古典、浪漫和现代音乐等。
古典音乐以多声部的和声、交响乐、器乐协奏曲和歌剧等形式为主,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结构性。
2.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是不同民族和地区的音乐形式,包括中国的京剧、意大利的歌剧和俄罗斯的民谣等。
民族音乐反映了不同文化和传统的特点,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表现力。
初三上学期期末音乐常考知识点一音乐的基本要素与音乐表现手段初三上学期期末音乐常考知识点一:音乐的基本要素与音乐表现手段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由多种元素和手段组合而成,通过音乐语言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熟悉音乐的基本要素和音乐表现手段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初三上学期音乐课常考的知识点一:音乐的基本要素与音乐表现手段。
一、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和表情。
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一首音乐作品。
1. 节奏节奏是音乐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指音符的持续时间和重复模式。
在音乐中,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节奏形式来表现快慢、强弱和稳定感等。
2. 旋律旋律是音乐中最容易记住的部分,是由一段段有机的音符组成的。
旋律的高低起伏、音符的连续与间断等都能影响音乐的表达效果。
3. 和声和声是由两个或多个不同音高的音同时发声,形成和谐的效果。
和声既可以增加音乐的层次感,又可以创造各种情绪。
4. 音色音色是指不同乐器、不同嗓音所具有的独特音质,也是乐器和嗓音的特点。
音色对于音乐的表达非常重要,不同的音色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
5. 表情音乐的表情是指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演奏技巧、音乐语言和音乐形式等手段,音乐可以传达出忧喜、愤怒、欢乐等各种情绪。
二、音乐的表现手段音乐的表现手段是指通过音乐自身的特点和多种技巧来表达音乐的内容和情感。
1. 演奏技巧演奏技巧是指演奏者在演奏乐器或唱歌时所运用的技巧。
例如,弹奏钢琴时的力度和速度控制、各种弹奏技法的运用等,都能够影响音乐的表达效果。
2. 音乐形式音乐形式是指音乐作品按照一定的结构和发展方式进行创作的特点。
例如,奏鸣曲、交响曲、合唱曲等都是常见的音乐形式,它们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3. 音乐语言音乐语言是指通过音符、音阶、和弦等音乐符号来表达音乐的内容和情感。
乐谱中的各种符号和标记都有着特定的含义,演奏者需要准确理解并正确运用这些音乐语言。
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和音色。
由这些基本要素互相结合,形成音乐的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节奏、曲调、和声,以及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
构成音乐的形式要素,就是音乐的表现手段。
1、节奏: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
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架。
节拍是音乐中的重拍和弱拍周期性地、有规律地重复进行。
我国传统音乐称节拍为“板眼”,“板”相当于强拍;“眼”相当于次强拍(中眼)或弱拍。
2、曲调:曲调也称旋律。
高低起伏的乐音按一定的节奏有秩序地横向组织起来,就形成曲调。
曲调是完整的音乐形式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
曲调的进行方向是变幻无穷的,基本的进行方向有三种:“水平进行”、“上行”和“下行”。
相同音的进行方向称水平进行;由低音向高音方向进行称上行;由高音向低音方向进行称下行。
曲调的常见进行方式有:“同音反复”、“级进”和“跳进”。
依音阶的相邻音进行称为级进,三度的跳进称小跳,四度和四度以上的跳进称大跳。
3、和声:和声包括“和弦”及“和声进行”。
和弦通常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乐音按一定的法则纵向(同时)重叠而形成的音响组合。
和弦的横向组织就是和声进行。
和声有明显的浓、淡、厚、薄的色彩作用;还有构成分句、分乐段和终止乐曲的作用。
4、力度:音乐中音的强弱程度。
5、速度:音乐进行的快慢。
6、调式:音乐中使用的音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这些音以一个音为中心(主音)构成一个体系,就叫调式。
如大调式、小调式、我国的五声调式等。
调式中的各音,从主音开始自低到高排列起来即构成音阶。
7、曲式:音乐的横向组织结构。
8、织体:多声音乐作品中各声部的组合形态(包括纵向结合和横向结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