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江苏、浙江2011年媒介环境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9.07 MB
- 文档页数:35
浙江地区电视媒体分析报告1. 引言电视媒体是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重要渠道之一。
通过对浙江地区电视媒体的分析,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电视媒体市场现状、竞争格局以及受众特点等信息,为相关行业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 浙江地区电视媒体概况浙江是中国东部的一个沿海省份,拥有发达的经济和文化。
在这个地区,电视媒体发展迅速,覆盖面广,所涉及的内容领域也十分丰富。
主要的电视媒体机构包括浙江卫视、浙江经济台、浙江教育台等。
3. 浙江地区电视媒体市场竞争格局浙江地区的电视媒体市场竞争激烈。
在这个市场中,浙江卫视是最有影响力的电视媒体机构之一。
作为浙江地区的省级卫视台,浙江卫视在综艺、电视剧等节目方面的制作和播出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此外,浙江经济台在经济和财经类节目领域也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4. 浙江地区电视媒体受众特点根据调研数据和观众调查,对浙江地区电视媒体受众特点的分析如下:•年龄分布广泛:浙江地区电视媒体的受众年龄分布较为广泛,包括老年人、中年人以及青少年等不同年龄段的观众。
•文化水平较高:浙江地区的教育水平较高,因此观众对电视媒体的要求也相对较高,更喜欢观看有深度和品质的节目。
•关注当地事务:浙江地区的观众对于当地事务和新闻比较关注,希望通过电视媒体了解更多的当地动态。
5. 浙江地区电视媒体内容特点浙江地区的电视媒体内容具有以下特点:•综艺节目丰富多样:作为浙江地区的省级卫视台,浙江卫视主要以综艺节目为主打节目类型,包括真人秀、音乐节目、选秀节目等。
这些节目在吸引观众的同时,也为广告主提供了更多的宣传机会。
•本土化节目丰富:浙江地区电视媒体在制作本土化节目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通过挖掘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制作出更具有浙江特色的节目。
这些节目更容易吸引本地观众,也更具有文化传承的意义。
•新闻报道准确客观:浙江地区的电视媒体在新闻报道方面注重准确性和客观性,力求提供给观众客观真实的信息。
这种报道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观众对电视媒体的信任度。
安徽省情之2011年安徽省经济运行情况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我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加大转方式、调结构力度,全力调控物价,经济运行保持了近年来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初步核算,全年全省生产总值1511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20.3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8226.4亿元,增长17.9%;第三产业增加值4863.6亿元,增长10.5%。
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13.4:54.4:32.2。
1、农业生产形势良好。
在政策扶持、科技推动、天气总体有利的共同作用下,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总产为627.1亿斤,比上年增加11亿斤,增长1.8%,实现连续6年增产。
养殖业生产基本平稳。
全省生猪存栏1467.3万头,增长1.7%;出栏2721.1万头,下降2.2%;主要肉类产量371.8万吨,下降0.9%,其中猪肉233.1万吨,下降2.4%;禽蛋产量119.7万吨,增长0.5%;奶产量22.5万吨,增长9.9%;水产品产量199.5万吨,增长3.2%。
2、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061.7亿元,增长21.1%,增幅比全国高7.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4位、中部第1位。
其中,轻工业增加值2176.2亿元,增长 27.2%;重工业增加值4885.5亿元,增长18.6%。
分行业看,37个工业大行业增加值同比全部增长,增幅超过20%的有20个。
分产品看,发电量和原煤产量分别增长13.5%和8.6%,钢材增长12%,十种有色金属增长5.6%,汽车下降5.9%;四大家电产品,洗衣机1629.6万台、电冰箱3114万台、空调2821.9万台、彩色电视机550.5万部,分别增长28.6%、49.8%、72.8%和38.6%。
工业在生产较快增长的同时,经济效益保持较高水平。
前11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582.3亿元,增长44.2%;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002.7亿元,增长48.4%。
中国省市传媒发展指数分析安徽省传媒发展指数分析一省情分析安徽省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2006年底人口6110万,全年实现GDP 6148.73亿元。
媒介生产能力方面,2005年安徽全省拥有电台17家,电视台17家,2006年拥有报纸51份,总印数404.7万份;期刊176份,平均期印数444万册;图书3258种,总印数21531万册;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6.05%,年播出总时长43.15万小时;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5.38%,年播出总时长56.88万小时;网站11294个。
媒介盈利能力方面,2006年全省实现广告营业额25.62亿元。
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安徽省的传媒发展指数中总得分为2.74,名列全国第21位,处于中等偏低水平。
下面是分指标分析安徽省的传媒发展指数的各个指标的概况。
二媒介发展状况安徽传媒发展指数中媒体面的得分为2.97,在全国位于第12位。
其中广告占GDP的比重、年电视播出时长和2006年相对2005年的广告增长率、广告收入都处于全国中等水平,从生产能力和创收能力来看,都属于中游(见表1)。
三媒介发展环境分析安徽传媒发展指数中环境层面的得分为2.51,在全国处于第26位,相对于传媒自身发展状况,传媒发展的环境得分排名偏后。
环境指标排名多数处于中下游水平(见表2)。
表1 安徽省媒介发展状况表2 安徽省媒介发展环境分析四传媒发展指数特征分析图1是安徽省的媒介发展指数的18个指标在全国的排序图。
图1 安徽在全国排名从图1中可以看出安徽省在企业景气指数和广电广告收入跃居前10,年电视播出时长、广告占GDP的比重、区域创新力等指标在全国处于中游,而广告增长率、城镇化水平、人口结构、千人日报拥有量的排名较靠后。
二、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在全国排名相对落后,说明安徽的传媒生态整体靠后与该地区长期经济发展滞后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该地区媒介消费的财力基础缺乏,媒介市场开放度较低。
前者的落后表现在人均文教娱乐消费和非食物性消费支出的比重排名非常靠后,后者体现在外地媒体进入安徽很少。
2011年中国广告市场报告央视市场研究(CTR)据权威研究机构CTR最新发布的中国广告花费数据显示,2011年前三季度中国市场刊例广告同比增长14 %,略低于去年同期,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平均增幅为9.4%,GDP增速回落,我国经济正在经历一次有序放缓,同时,中国广告市场在广电新政措施(限娱令、限酒令、限医令),市场与媒体博弈下逐步迈入整合过渡期。
广告花费——媒体电视媒体2011年前三季度依然保持强势媒体态势,广告投放仍以大部份额占据绝对优势,广告刊例收入与全媒体增幅相同,均为14%。
中央台与省级卫视质化效应明显,广告刊例花费增长快于其他级别电视频道,均为21%。
其中省级卫视表现抢眼,在广告时长缩减幅度最大,但刊例花费仍实现了21%的同比增长。
61号令对广告播出的限制,一线卫视媒体刊例价的调整,给二线卫视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受限娱令影响,未来媒体广告花费一方面将出现向品牌媒体、优势资源聚拢趋势;另一方面,限娱后电视剧将成“救星”,有较强电视剧购买和制作能力的频道将占优势。
同时受电视剧周期性影响,黄金收视率或将出现阶段波动趋势。
电台媒体以同比增幅30%持续领涨传统媒体。
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电台媒体重新回归,复苏势头强劲。
值得一提的是,在电台投放中,金融业表现突出,紧追商业及服务性行业和交通业,整体涨幅一路领先高达71%。
报纸、杂志媒体相比去年同期涨幅均为15%,涨势趋缓。
前三季度房地产报纸广告投放总量逐渐逼平商业及服务性行业。
房地产品牌集体发力,以翻倍的增长速度囊括报纸前十榜单第五至八名,数据显示,此增幅主要由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报纸广告增长带动。
而杂志广告投放增幅最快的是个人用品行业,其持续在杂志媒体中增强对高端消费人群的影响。
户外媒体经历多次重大体育赛事,影响颇深,增长基本停滞,仅为1%。
相比之下,北京的户外广告恢复到首位,广州户外资源继续收紧。
但基于大型运动会举办后的运动热潮,绿道骑行项目得到极大的推广和发展,使大批新型投入的自行车亭广告形式倍受青睐。
2024年记录媒介复制市场环境分析1. 市场概述记录媒介复制市场是指复制和储存数据、音频、视频等内容的媒介产品的销售市场。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媒介复制市场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行业。
本文将对该市场的环境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前景等方面。
2. 市场规模记录媒介复制市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据统计数据显示,过去几年内,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介复制市场呈现出了持续增长的趋势。
市场上的主要产品包括可重写光盘、USB存储设备、移动硬盘等。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全球媒介复制市场的规模已经达到数百亿美元。
未来几年内,预计这一市场规模会进一步扩大,主要受益于企业数据管理需求的增加以及个人消费电子产品的普及。
3. 竞争格局目前,记录媒介复制市场的竞争格局比较激烈,主要的竞争者包括知名的电子产品制造商和专业的媒介复制企业。
这些企业通过提供高质量、可靠的复制产品来争夺市场份额。
同时,新兴的互联网公司也逐渐进入这一市场,并推出了各种云端存储和传输服务,对传统媒介复制企业构成了一定的竞争压力。
此外,政府监管和知识产权保护也是影响竞争格局的重要因素。
对于媒介复制市场来说,确保正版内容的传播和禁止盗版行为是保持市场公平竞争的重要环节。
4. 市场前景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记录媒介复制市场的前景非常广阔。
未来几年内,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逐渐成熟,媒介复制市场将进一步发展壮大。
同时,随着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等个人消费电子产品的普及,个人用户对于媒介复制产品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这将为市场提供更多的商机。
总之,记录媒介复制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竞争也会日益激烈,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升级产品,以保持竞争优势。
现代新闻媒介的生存环境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新闻媒介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环境。
传统的媒介形式如报纸、电台和电视逐渐被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所取代,这给新闻行业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将就现代新闻媒介的生存环境进行探讨,并探究其对新闻媒介发展的影响。
一、互联网的崛起与传统媒体的挑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传统媒体如报纸、电台和电视无法满足人们快速获取信息的需求,因为它们的报道和新闻发布速度无法与互联网相媲美。
此外,互联网的平台特性使得信息的传播范围更广、更快,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分享和传播新闻。
这使得传统媒体不得不面对读者流失、广告收入下降等问题,它们的生存环境变得严峻。
二、社交媒体的兴起与信息的泛滥社交媒体的迅猛发展也对现代新闻媒介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发布、分享和评论新闻,这一方便快捷的方式使得每个人都有能力在网络空间中表达自己的看法。
与此同时,社交媒体的信息真实性和可信度也备受质疑。
因为任何人都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内容,很难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信息的泛滥给现代新闻媒介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海量信息中筛选和传播真实可靠的新闻成为了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
三、新闻媒介的转型与创新在现代新闻媒介的生存环境中,媒体机构不得不进行转型与创新。
传统媒体亦开始将自己的内容发布到互联网上,以迎合读者的需求。
他们推出自己的官方网站和手机应用程序,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新闻报道和即时更新的功能。
此外,新闻机构还通过与社交媒体平台的合作和整合,扩大自己的受众范围和影响力。
他们将社交媒体视为传播新闻的渠道,并与读者进行互动和交流,以增强读者的参与感和忠诚度。
这些转型和创新使得现代新闻媒介得以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四、新闻媒介职业的变革与专业素养的重要性现代新闻媒介的生存环境对新闻从业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传统的新闻报道形式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因此新闻工作者需要具备更多的技能和知识,如多媒体报道、数据分析和社交媒体运营等。
浙江地区电视媒体分析浙江地区是中国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其电视媒体在地方传媒中具有重要地位。
浙江地区的电视媒体发展经历了从单一频道到多频道的演变,从政府媒体到商业媒体的转型,现在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浙江地区的电视媒体以浙江广播电视台为龙头,该台成立于1960年,拥有浙江卫视、浙江新闻频道等多个频道。
浙江卫视曾以其精良的制作团队和丰富多样的内容受到了观众的高度认可,成为全国颇具影响力的卫视之一。
该频道通过引进外国影视剧和自制综艺节目,以及大型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等吸引了大量的观众,为浙江地区的电视媒体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电视媒体产业的日益竞争,商业媒体逐渐崭露头角。
浙江地区涌现了不少有实力的商业电视媒体,如杭州电视台、宁波电视台等。
这些机构通过具有地方特色的综艺节目、新闻报道和专题节目等满足了观众多元化的需求。
他们注重与当地社会各界的合作,通过跨界联名、品牌推广等方式为自身赢得更广泛的影响力和商业收益。
此外,随着数字媒体的兴起,浙江地区的电视媒体也开始在网络平台上推出自己的内容,并通过直播、点播等方式吸引观众。
浙江广播电视台的官方网站和移动端APP上提供了多个频道的直播和点播服务,方便观众无论身在何地都能随时收看电视媒体的节目。
然而,浙江地区的电视媒体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内容的多样化,观众对电视媒体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他们更加注重个性化、深度化的内容,需要电视媒体不断创新提供更高质量的节目。
其次,面对互联网平台的竞争,电视媒体需要加大对新媒体的整合力度,提升内容传播的效果和观众参与度。
总之,浙江地区的电视媒体发展如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政府媒体与商业媒体相互竞争、融合,数字媒体的兴起为电视媒体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未来,浙江地区的电视媒体还需不断创新,提高内容质量,与时俱进,以更好地满足观众需求,保持竞争力和影响力。
浙江地区电视媒体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地方媒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全国范围内也具备一定的影响力。
2011年度江苏省外贸行业分析报告I 2011年江苏省外贸运行的主要特点2011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特别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深化、蔓延,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国际市场需求下滑。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江苏对外贸易着力于转型升级,进出口增速低位回升,完成全年预期增长目标。
一.外贸进出口低位回升,增长速度减慢2011年以来,中国外贸进出口总体情况持续低迷,出口方面更出现了负增长。
在这样的大环境里,江苏省外贸进出口还能保持增长势头。
2011年江苏省进出口总额5397.59亿美元,同比增长15.88%;进口总额2271.36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6.33%,而去年增长率为39.87%;出口总额3126.23亿美元,同比增长15.55%,比去年减少了20个百分点。
从月度数据来看,从2011年3月开始,江苏省外贸进出口开始回升。
2011年2月出口出现负增长,比上个月下降了0.9%,此后增长速度上升,且增速趋于平缓,维持在20%,9月以后增速减慢,到2011年12月增长速度只有9.3%。
2011年2月进口也出现猛降的现象,此后增长率在15%左右波动。
图1 2011年各月份江苏省出口总额情况图2 2011年各月份江苏省进口总额情况二.各种所有制企业进出口增幅减缓,贸易顺差规模增加2011年,江苏省国企进口为168.77亿美元,同比增长36.79%(上年同期增长49.54%),比总体进口增幅多20.45个百分点;出口265亿美元,占江苏总出口的8.4%,同比增长8.99%(上年同期增长39.95%),比总体出口增幅减少6.57个百分点。
集体企业进口88.2亿美元,同比增长39.98%(上年同期增长42.88%),比总体进口增幅增加23.65个百分点;出口61.09亿美元,,占江苏总出口的1.9%,同比增长13.93%(上年同期增长37.36%),比总体出口增幅减小1.62个百分点。
外商投资企业进口额为1701.6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9.87%(上年同期增长率为36.92%),比总体进口增幅少6.47个百分点;出口额为2152亿美元,占江苏总出口68.8%,同比增长11.9%(上年同期增长31.15%),比总体出口增幅减小3.65个百分点。
一、 2011年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分析总体上看, 2011年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仍有利于浙江省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但也存在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极其复杂,任务依然艰巨繁重。
(一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外需恢复不确定性因素较多2011年世界经济将继续缓慢复苏,但复苏基础不牢固、进程不平衡,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国际金融危机并没有结束, 甚至可能出现反复。
一是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强。
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低速徘徊, 失业率居高不下,居民消费增长缓慢,总需求不足。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 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 4.2%,全球贸易额增长 7%,均比 2010年有所放缓。
二是金融体系仍十分脆弱。
主权债务危机隐患尚未消除,全球金融体系大量有毒资产还有待消化,金融体系功能尚未完全恢复。
2007-2010年全球金融机构累计的有毒资产约 4万亿美元,目前仅核销了一半左右。
三是国际间政策协调难度较大。
各国经济复苏进程不一, 政策协调难度增加。
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继续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加剧全球流动性泛滥, 而新兴市场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加大,多数国家货币政策被迫收紧。
这种政策上的分化,加大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
四是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和主要货币汇率动荡加剧。
石油、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 前三季度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同比上涨 1/3左右。
美元大幅贬值, 引发主要货币汇率持续较大波动和金融市场动荡,对世界经济稳定复苏构成威胁。
一些国家借自主创新、人民币汇率、气候变化等问题频频向我国施压,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贸易纠纷呈加剧态势。
面对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世界经济治理结构进入变革期、创新和产业转型处于孕育期、新兴市场国家力量步入上升期所带来的新变化,必须清醒认识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在持续,外需恢复将面临前所未有挑战。
(二国内宏观调控货币政策调整和通胀压力加大对经济运行产生新影响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取向定位在积极稳健、审慎灵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
过去十年是传媒环境发生剧变的十年,不仅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有目共睹,近两年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又开始广泛地进入人们的生活,使传播方式更向着个人传播的方向发展。
在这种态势下,传统报纸在新传播环境下的传播价值在哪里?还有没有持续发展的空间?当2010年中国报业广告增长18.9%,跑赢广告市场总体的时候,不少人都会怀疑这是不是昙花一现?但今年前三季度,报业广告增长15.3%,再次领先总体大盘时,我们不能不冷静地思考这是为什么?2011年报纸广告继续跑赢广告市场总体根据CTR媒介智讯的数据,2011年1~9月传统媒体广告市场增长13.9%,其中,电视广告增长13.7%,报纸广告增长15.3%,再次跑赢市场总体。
与2010年报纸广告18.9%的增长率相比,2011年上半年的增速降低了3.6个百分点。
但由于2010年是在2009年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增长,具有恢复性增长的因素,而今年前三季度应该是常态的增长,这就说明报业广告仍然有着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从2011年前三季度各月来看,1、2月由于元旦、春节的影响,环比、同比都出现下降。
之后的四个月增速都保持在20%以上,但进入第三季度后同比增速有所放缓,特别是9月的同比增长率下滑到个位数,可能是一个严峻的信号。
1~9月最值得关注的是房地产和汽车两个支柱行业的不同趋势。
前三季度房地产成为最给力的行业,广告额大增37.4%,而汽车(交通)广告额却下降2.7%。
这再次印证了产业景气对广告投放影响的规律。
始于2010年4月的房地产调控已经持续了一年半多,市场冷清,销量大幅下滑使得开发商资金链的问题开始凸显,这导致部分房价已经开始松动。
有观点认为,房地产市场的拐点已经到来,房价将进入下降通道。
我们曾经说过,房地产景气与广告投放似乎是一种负相关的关系,当房子热销时,广告不会随之同步增长,而房子滞销时,广告却反其行之。
这种情况已经发生过多次,似乎成为一种规律。
从这次调控对房地产广告的影响看,2010年4月中旬开始调控,5、6月广告就出现负增长,7月以后虽然恢复增长,但一直处于个位数的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