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000

  • 格式:docx
  • 大小:43.97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000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著名的书,下面整理了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000字,欢迎阅读!

篇一:

《苏菲的世

界》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入门读物。作者乔斯坦.贾德用故事化的语言,以主人公苏菲的

“哲学之旅”为主线,为像我这样的哲学初探者循序渐进地掀开了高深哲学的神秘面纱。

书中涉及的内容很多,从古罗马到现代,在每一个不同时期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哲

学家和他们的研究方向、内容,部分哲学家的经历和遭遇等。它的价值不是我三言两语能

概括准确的,对我个人而言,它是无价的智慧读本,其中的哲学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内

涵在其中的人生道理,更使我受益匪浅。

1.习惯是一种很可怕的力量,它是灵感和创造的坟墓。

我们做个假设,假如书中的主人公换做我们自己,故事的过程和结局会是怎样?其实,就是拿我们自己和苏菲作个比较,也许换做同龄时候的我们,情节会相似,但如今的我们

恐怕是要让作者失望的。我们的习惯已经逐渐束缚了我们的思想,把我们无形地捆起来,

难以迈出创造性的步伐。

哲学家从来不会过分习惯这个世界。对于他或她而言,这个世界一直都有一些不合理,甚至有些复杂难解、神秘莫测。这是哲学家与小孩子共同具有的一种重要能力。可以说,

哲学家终其一生都像个孩子一般敏感。而我们正逐渐丧失这种能力,逐渐麻木。当我们不

断长大,成熟,我们儿时的那种对世界的好奇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弱化,盲目地存活着,

未曾真正领悟生命的意义。

我们要有一个好奇、充满求知欲的心灵。习惯是一种很可怕的力量,它是灵感和创造

的坟墓,它会让我们对身边的一切习以为常,理所当然。我们不否认一些良好习惯存在的

必要性,但这里我们所说的习惯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安于现状的懒惰和麻木。我们该对自己

所处的世界和生活多提几个设问,问下自己:“我是谁?”,“我们的世界是怎么样的?”等,这样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已经足够难倒我们。

2.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

诸多哲学家当中,苏格拉底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苏格拉底被视为谜一

样的人物,他的哲学造诣毋庸置疑,在他死后很快就被誉为许多哲学学派的始祖。正因为

他神秘难解、模棱两可,才使得一些在学说上大相径庭的学派都可以宣称他们是苏格拉底

的传人。

人类面临许多难解的问题,对于这些未解之谜。我们不是太过笃定,就是漠不关心。

苏格拉底既不笃定也不漠然,他从不认为自己是“智者”,他说:“我只知道一件事,就

是我一无所知。”这样的自我认识并不让他消极,反倒在追求真理的路途中永不放弃。在

这点上,和中国圣贤的古典哲学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伟人在浩瀚的宇宙和无穷的知识面前尚且如此实在和谦虚,我们更该自我反观,

不骄傲自满,不恃才傲物,不以自己的小小成绩沾沾自喜,多反思自己的不足,不断进步。

3.人生需要自身的理性创造。

哲学的演变和发展不是浑然天成,历史长河中无数的哲人用自己的生命和思想浇灌了它。他们专注自己的人生目标并持之以恒,不断进取超越。

人没有天生就固定下来的本质,一个人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其实是自己可以决定的。

在我们年轻的时候,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有步骤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人生。

当我们正值青春懵懂的时候是否想过未来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当我们真正步入生活,

我们又该如何面对?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快乐、痛苦,我们是勇敢向前还是沮丧颓废?对于生活,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悟,但正是这些源于心底深处的感悟构成了我们这个平凡的世界。

我们人生的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在人生的旅途中,自我逐渐健全完整,我们要有准

确的目标,没有目标的人生是可怕的,找寻目标需要过程,我们要学会为自己量体裁衣,

不断适时调整,找准自己的位置;往前走,无论起点在哪,总是要向前的,难走的路就走

慢点,遇到困难不退缩,哪怕是向前一小步也是进步,好走的路走稳点;慢走多思,步子

跨得大要么容易走错,要么容易摔倒,不能盲目,需要理性思考。

哲学不是万灵丹,但是从来不去留意爱好智慧的重要与前人的心得,那么注定会陷于

心灵封闭与终结。《苏菲的世界》为我们提供了一盏从困惑到觉悟的灯。它既是智慧的世界,也是梦的世界。它唤醒了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提示我们要有意识地进行创造,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

十四岁的少女苏菲看见镜子里的自己疯狂地眨眼,于是她走进了哲学的世界。笛卡尔说:“Cogito,ergosum(我思故我在)。”这个少女也在一些神秘信件的带领下开始在哲

学这个世界中徜徉着,思索着。世界起源的纱幕一层层被掀开,但是新的疑团却又接踵而来。席德,苏菲,艾伯特;席德佳,苏菲亚,大艾伯特;树林中无人的上校的小木屋,祖母

从吉普赛妇人那里买来的一面“魔镜”……每件事物都是线索,每件事物也都是新的谜团。

篇二:

《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14岁女孩传授哲

学知识的经过,讲述了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过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

加以解释,引人入胜。

它是一本哲学史小说,更是一种自我世界的体验,某种程度上,却也是一个自我世界

的折射。

因为时间太短暂,我花了几个晚上就把这本书看完了,内容太多了,结果什么也没发现,记住的也很少。印象非常深刻的倒是作者的构思。书的开始几章,不觉得有什么异常,但越往下读,越觉得诡异,仿佛作者也有预料不到的结尾似的;尤其是那个哲学宴会,真

是个悲惨的结局,也真是个奇怪的想法。这奇怪的是苏菲和艾伯特竟然渐渐察觉到了少校

和席德的存在,而这种察觉又是通过少校的笔写出来的,这种角色的反抗,一边是虚幻的,因为它和角色一样,存在于少校的内心;一边又是真实的,因为它是苏菲和艾伯特的真实

情感,脱离了少校的控制,最终获得了成功。被创照者的安排下逃出了创造出的世界,同

时也逃出了创造者的安排,这个小小的扭结,使人有一种糊涂的感觉,真实其实就是虚幻,二者无法分开。

本书虽说是哲学史的介绍,但并不是很侧重哲学思想本身,书中对关注更多的是哲学

的一些基本问题,如我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上帝是否存在等。然后对学派或者哲学家也

没有过多探讨,更多的是在介绍他们基本思想的前提下,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的去进行哲学

性的思考。最后,对于每一个阶段的哲学思考,作者都会用容易让人理解的例子来阐释怎

样去理解并哲学性的思考。

但如果本书只要表达这些,我想作者也没有必要安排如此曲折的情节。作者采用的手

法与其说是想引人入胜,让哲学史的介绍不显得枯燥,更不如说是为了激发我们对哲学的

兴趣,让我们像哲学家一样思考。因为本书小说的情节不就正是一个最好的哲学基本问题吗?一个关于是否存在的问题。

或许,某种程度上,苏菲的世界就是我们的世界,或者更确切的说,少校和席德的世

界也许就是我们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无疑给我们中国的很多不畅销的哲学著作敲了钟,或者是指明了路。

很多研究哲学的学者自身都认为“哲学”就应该是生涩的、非一般人可以理解的高深理论,并以自己能用艰涩的语言描绘为荣。

苏菲和她的哲学导师是少校写的书里虚构的人物,少校用这本书来作为给他女儿席德

的15岁的生日。而这一真相在讲到柏克莱等经验主义学派时向我们揭示。然后后面更离

奇的是苏菲从书中走出来,来到了少校的世界。这些看似离奇的情节引发了我一系列的思考。

少安和少平和《人生》中的高加林一样,都是生活在当时中国比较封闭的时代,特别

是思想保守封闭的时代,通过写他们在这个时代中的无奈和极力去突破传统,突破思维定势,去创新,去做那个时代的人突破者,敢作敢为,可在如此顽固的当时的那个社会,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