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兰他敏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32.96 KB
- 文档页数:5
老年痴呆症的药物研究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以渐进性记忆和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在全球范围内,该疾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因此,对于老年痴呆症的药物研究成为了当前医学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
老年痴呆症的病因与机制老年痴呆症的病因复杂,涉及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
早期的研究发现,异常蛋白质(如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在脑内聚集与老年痴呆症的发展密切相关。
β淀粉样蛋白形成斑块,而tau蛋白则导致神经纤维缠结,从而破坏神经细胞之间的通讯及其正常功能。
此外,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神经递质失衡等机制也被认为与老年痴呆症的发展有关。
例如,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水平下降可能会导致记忆和学习能力下降。
因此,相关药物开发往往聚焦于这些机制,以期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或延缓病情的发展。
现有药物治疗截至目前,治疗老年痴呆症的药物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症状的治疗药物,另一类是试图改变疾病进程的药物。
针对症状的药物胆碱酯酶抑制剂这类药物通过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增加脑内乙酰胆碱的浓度,从而改善记忆和认知功能。
目前常用的胆碱酯酶抑制剂包括: - 多奈哌齐(Donepezil) - 基维考特(Rivastigmine) - 加兰他敏(Galantamine)临床试验表明,上述药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能力。
然而,这些药物并未能有效改变疾病的发展进程。
NMDA受体拮抗剂美金刚(Memantine)是一种NMDA受体拮抗剂,通过调节谷氨酸在脑内的作用来改善认知功能。
对于中度至重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美金刚能够缓解一些行为和精神症状。
改变疾病进程的药物研发近年来,针对老年痴呆症路径的新型药物不断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这些新药一般围绕以下几个主要目标展开研发:清除β淀粉样蛋白目前已有多种针对β淀粉样蛋白斑块的新型疗法进入临床阶段。
包括单克隆抗体技术,如阿杜卡尤单抗(Aducanumab)和露洞单抗(Lecanemab),通过抗体结合并促进斑块清除,研究显示其可能对某些患者有效。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研究进展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青年项目(2019FD106)*通讯作者:曹宁 Email:******************摘要: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
间充质干细胞作为一种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细胞治疗技术,近年来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关注。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它们还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这些因子有助于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
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未来的临床应用提供更深入的了解和指导。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阿尔茨海默症;治疗;研究进展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 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进行性记忆力减退和获得性知识丧失、直至完全丧失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特征,正迅速成为老年人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2022年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 ADI)发布报告[1],截至2019年,全球约有2019年患痴呆的人数估计为5500万人,预计2050年将增至1.39亿。
ADI评估,全球75%的AD患者未被确诊,在一些中低收入国家,这一比例高达90%。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19年全球痴呆症的社会成本为1.3万亿美元[2]。
1.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现状AD的两大病理特征是Aβ沉积形成老年斑(Senile plaque, SP)和Tau蛋白缠结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 NFTs),另外还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共有特征,即大量神经元的凋亡[3]。
目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主要药物包括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多奈哌齐、利瓦斯汀和加兰他敏,以及NMDA受体的部分拮抗剂美金刚。
这些药物的作用是通过不同的机制来改善AD患者的症状和延缓疾病的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标签:阿尔茨海默病;病机;中西医治疗;综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以进行性的记忆和行为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与衰老显著相关,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攀升,病情呈进行性加重。
AD 的临床症状主要为认知功能障碍。
认知功能障碍根据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以近记忆障碍和人格改变常为首发最明显症状,其情绪不稳,思维缓慢,对周围人较冷淡。
到达重度时,记忆力、思维及其他认知功能皆严重受损,常伴有高级皮层功能受损,如失语、失认和失用及非认知性精神症状。
据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该病的发病阶段与年龄有着一定的联系,在65岁及以上的AD患者占人群中的54%,值得注意的是,在8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AD患病率超过了50%[1]。
而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人类社会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性痴呆已经成为一种对人民健康危害严重的疾病[2]。
有调查显示,目前AD 已经成为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2010年全球由AD造成的经济支出为6040亿美元,远高于人们治疗癌症和心脏病的经济支出[3]。
1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11阿尔茨海默病的现代医学发病机制普遍认为AD为多因素影响的综合征,已有研究提示[4-8],AD 可能由以下病因引起:①年龄增长;②家族史;③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不合理饮食、缺乏锻炼、与社会交流少;④低教育水平;⑤脑血管疾病史、头部创伤史、糖尿病、冠心病、愤怒情志。
AD 通常起病隐匿,为进行性病程,逐渐加重,起病到死亡病程约6~10 年,但也有些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症状发展缓慢,病程可持续约15 年以上。
患者的年龄和家族史为最大致病危险因素。
AD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迄今尚未完全明确。
目前研究认为可能在AD的发生和进程中起一定作用发病机制主要集中在:神经元活动/代谢低下、神经元应激和损伤、炎症以及遗传等几方面的因素。
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药物靶点和临床治疗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记忆、思维、行为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进行性下降。
随着全球老龄化趋势的加剧,A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大疾病。
目前,尽管A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众多研究表明,该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
因此,寻找有效的药物靶点和治疗方法对于AD的防控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AD可能的药物靶点和临床治疗研究进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总结当前AD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进展。
文章首先介绍了AD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机制,然后重点阐述了目前认为具有潜力的药物靶点,包括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NMDA受体拮抗剂、β-淀粉样蛋白(Aβ)相关药物靶点、炎症反应相关药物靶点等。
接着,文章对近年来AD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包括已上市药物的疗效评价、新型治疗方法的临床试验结果等。
文章对AD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AD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大脑中的神经元,导致记忆、思维和行为能力逐渐下降。
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生物学过程和分子机制。
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AD的一个关键病理特征是β-淀粉样蛋白在大脑中的异常积累和形成神经毒性斑块。
Aβ是由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经过连续酶切产生的,其沉积可能导致神经元死亡和突触功能障碍。
神经元内钙离子稳态失衡:钙离子在神经元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而AD患者的大脑中常出现钙离子稳态失衡。
这种失衡可能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和神经元死亡。
神经炎症:AD患者的大脑中存在慢性神经炎症,这可能由Aβ沉积和其他病理过程触发。
神经炎症可进一步加剧神经元损伤和死亡。
抗老年性痴呆药物的研究综述08药学一班吴晓晴学号:08312037[摘要]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痴呆症的一种。
综述近年来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药物,如他石林,多奈派齐,加兰他敏等,介绍他们的药理特性和临床应用。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胆碱能药[正文] 阿尔茨海默病(AD)为老年痴呆症的一种,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
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恶化,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退,并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
1 阿尔茨海默病病理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复杂,至今仍未明确病因。
目前, 世界上较为接受的AD 病理为“胆碱能缺失学说”, 该学说认为老年性痴呆症患者大脑内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缺失是导致AD 疾病的关键原因。
70年代初,Deutsch等发现胆碱能系统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
胆碱能神经递质是脑内重要的化学物质,它沿着中膈、海马、基底前脑系统投射到皮质,传导冲动反复出现,使之有可能学习新的知识。
发生AD时,基底前脑区的胆碱能神经元减少,导致乙酰胆碱(Ach)的合成、储存和释放减少,进而引起以记忆和识别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同时, AD 患者脑脊液和脑组织中胆碱乙酰转移酶( choline acetyl transferase, ChA T) 、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乙酰胆碱(ACh)的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形态学也证实AD患者脑内胆碱能神经元存在缺失和变性,进而提出了AD的胆碱能损伤学说。
在AD的发病机制中,此学说是目前较为公认的【1】。
2抗老年痴呆症药物尽管目前该病的病因探讨、症状处理、普及教育方面已取得很大进展,但目前尚无根治疗措施。
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延缓甚至逆转病情进展。
2.1 胆碱能药目前改善胆碱能神经传递的药物主要希望通过补充乙酰胆碱前体、抑制胆碱脂酶活性,应用胆碱受体激动剂这三项举措来补偿AD 病人脑内乙酰胆碱的缺乏,但乙酰胆碱前质,如卵磷脂、胆碱等因不能增加中枢胆碱能神经活性而对老年痴呆无效;突触后胆碱能受体激动剂则因副作用大而使病人不能耐受;胆碱脂酶抑制剂通过减少突触间隙处胆碱脂酶对突触前神经元释放[10]。
加兰他敏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观察目的探讨加兰他敏对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收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例60例,治疗组采用加兰他敏治疗,对照组使用吡拉西坦治疗。
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4w、8w、12w进行WAIS评分。
结果治疗组经加兰他敏治疗后WAIS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总体有效率为76.7%,对照组为35%;随治疗时间延长两组间差异增大即治疗作用增强,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加兰他敏疗效显著(P<0.05)。
结论治疗患者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加兰他敏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
标签:加兰他敏;阿尔茨海默病在精神科专业范畴内,阿尔茨海默病是很常见的老年人精神疾病,以智能损害为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伴进行性日常生活能力减退。
据统计,在我国已有约645万老年痴呆患者,其中大部分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而且60岁以上的人群随年龄每增加5岁,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率将增加2倍,老年痴呆患者平均生存期仅5.5年,成为老年人继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癌症之后的第4位死因,且因生活能力的降低乃至丧失,给家人和社会带来沉重的护理负担。
所以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胆碱不足,导致患者记忆减退、定向力丧失、行为和个性改变等[1];因此,具有增强胆碱能作用的药物在老年痴呆症的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这方面投入临床的药物很少,而加兰他敏做为一种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剂,因易透过血脑屏障,故中枢作用较强,能够纠正脑内胆碱不足,提高患者的记忆及智力,从而保持一定的社交生活能力,减轻社会及家庭的负担。
本研究采用加兰他敏与吡拉西坦对照,来观察对AD患者治疗效果如何和是否安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2月~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及门诊治疗的AD 患者,符合以下标准:①符合CCMD-3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标准[2];②年龄在60岁以上;③首次使用加兰他敏治疗;③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Memogain:延缓阿尔茨海默病进程的治疗策略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来提高认知功能已经在动物模型和人类试验中得到了证明。
然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对A-beta斑块形成的抑制效果,虽然此前已有过假设,但至今还没有系统性研究。
德国莱布尼茨神经生物学研究所Dirk Montag教授实验室最近的工作表明,加兰他敏除了能充当胆碱能作用,还可作为烟碱受体的变构性增强配体,延缓A-beta斑块沉积及相关胶质细胞增生,阻止阿尔茨海默病的有关行为异常。
Memogain是一种加兰他敏修饰前体药物,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阶段应用可能特别有用,经鼻腔吸入可规避胃肠道副作用。
总之,memogain会是当今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策略的潜在候选药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虽然目前还没有出现能够治愈阿尔茨海默病的手段,但靶向Aß产物的治疗可以具有延缓症状进展的潜在作用。
因此,进一步的修饰会比活性药物具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应该对它们进行调查和深入的研发。
除了研究新型替代策略干扰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改变目前已批准及可靠的治疗策略将更省时且效率显著。
相关内容发表在2015年1月第1期《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上。
Article: "Acetylcholinesterase inhibitor modifications: a promising strategy to delay the progress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 by Soumee Bhattacharya, Dirk Montag (Leibniz Institute for Neurobiology, Neurogenetics Special Laboratory, Magdeburg, Germany)Bhattacharya S, Montag D (2015) Acetylcholinesterase inhibitor modifications: a promising strategy to delay the progress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 Neural Regen Res 10(1):43-45.欲获更多资讯:Neural Regen ResDelaying Alzheimer’s disease progression by improved acetyl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Alzheimer's disease (AD) represents a world-wide socio-economic burden with no cure and only limited treatment success. Despite tremendous research, the first line treatment are only the FDA-approved acetyl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 Understanding their detailed mode of action allows the design of modified drugs to benefit both the patients and the caregivers. Galantamine and its pro-drug Memogain represent such a promising approach towards AD better treatment.The current article i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Vol. 10, No. 1, 2015) illustrates the efficacy of Memogain, a pro-drug of the FDA-approved acetylcholinesterase inhibitor galantamine, delaying disease progression after chronicnasal administration in a mouse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 (AD). AD is the most prevalent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and in spite of substantial research, the number of AD patients is increasing every year. Various therapeutic strategies e.g., immunotherapy, β and γ secretase inhibition etc. have proven to be either toxic or ineffective in providing behavioral and cognitive relief in patients. The acetyl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 on the other hand, are the only FDA approved drugs with evident cognitive benefits in mild to moderate AD patients. This article highlights the recent finding that galantamine, apart from providing behavioral benefits, leads to retardation of amyloid plaque deposition and astrogliosis in a mouse model of AD. Furthermore, its modified pro-drug Memogain can be administered intranasally, is tolerated well, and provides similar benefits as galantamine. Intranasal application leads to better compliance of both patients and the caregivers and circumven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side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this class of drugs, which often hinder the prescription of higher doses and result in treatment discontinuation. Additionally,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Memogain may be particularly useful in targeting early stages of the disease, thus, postponing the need of nursing home placement of the patients. Overall, Memogain provides a novel strategy to slow down the progression of AD and hence needs to be further explored. In conclusion, the search for new drugs and targets for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 is accelerated by the promising alternative of rational drug improvement.Article: "Acetylcholinesterase inhibitor modifications: a promising strategy to delay the progress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 by Soumee Bhattacharya, Dirk Montag (Leibniz Institute for Neurobiology, Neurogenetics Special Laboratory, Magdeburg, Germany)Bhattacharya S, Montag D (2015) Acetylcholinesterase inhibitor modifications: a promising strategy to delay the progress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 Neural Regen Res 10(1):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