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妆容与诗词评鉴
- 格式:pptx
- 大小:9.56 MB
- 文档页数:31
唐代妆容特征
1.妆面特点:大气、艳丽、线条为主,颜色可以是桃红、紫红,只要整体美丽动人即可。
化妆强调线条感,多为以紫红色、桃红色、深紫色等为主的颜色,整体给人一...
2.妆面底色:唐妆的化妆面采用古代鲜有使用的粉底液。
这个粉底液颜色白,而且化妆的人都涂了厚厚的粉底液。
整个粉底的化妆接近现在人的化妆特征。
3.头饰和饰品:大量使用珍珠和比较漂亮的金银饰品。
玄宗时代,额头上画花、贴金箔的现象也很流行,整个化妆配上现代发髻看起来很华丽。
唐朝仕女妆容特点
1. 唐朝仕女的妆容那可真是超级有特色啊!你看那白皙的底妆,就像刚下的雪一样纯净,像不像现在的我们追求的那种牛奶肌?就说杨贵妃,她的底妆肯定超级棒!
2. 还有那红红的脸蛋呀,跟红苹果似的,多娇艳欲滴!这不就是现在说的腮红嘛,唐朝仕女可真是会玩呢,武媚娘肯定也是个中高手!
3. 弯弯的柳叶眉,哎呀呀,多有韵味啊!这不就跟现在好多人纹的眉毛一样嘛,但唐朝的可更自然好看,太平公主肯定也是画着这样的眉呢!
4. 唐朝仕女那眼妆也特别有意思呢!用眼线把眼睛勾勒得又大又有神,这不就跟现在咱们化的眼妆差不多吗,说不定古代的美女们更厉害哟,像上官婉儿肯定超会化!
5. 额头上贴的花钿哟,多别致啊!就好像是给脸蛋戴了个漂亮的装饰,像极了现在我们贴的小亮片,高阳公主肯定也会用各种花钿来打扮自己。
6. 那朱唇一点红,哇,多迷人啊!简直像盛开的花朵,让人忍不住想亲一口呢,古代的美女们可真会涂口红呀,比如贞观年间的那些仕女们。
7. 唐朝仕女的妆容组合起来,那效果真是绝了!就跟一幅美丽的画一样,她们走在路上肯定超级吸睛,要是到了现在,那不得是时尚达人啊!
8. 看看那妆容的丰富多样,是不是让你很惊讶呀?这就是唐朝的魅力啊!仕女们的巧心思真是让人佩服,像贺兰氏那样的美女肯定也很擅长打造各种妆容。
9. 总之,唐朝仕女的妆容特点太独特太有趣啦!真希望我们现在也能多学学,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呀!。
现存近万首唐代诗歌中,以描写女性为主的约有六七千首,数量之大,不容忽视。
这些诗歌有女性诗人创作的,也有“男子作闺音”的,内容和题材多样化,包括婚姻家庭、怀人思归、文䜩酬赠、田间劳作,乃至艳情游冶,等等,其中不少诗作中有对女性面妆的描述,值得关注。
唐诗中女性面妆的描述,不但可以形象表现女性的外在美,以及这种外在美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增强诗歌的审美效果,还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社会审美风尚。
深入研究这一问题,不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本身,还可以加深对当时社会生活和审美观念的认识和理解。
基于此,本文拟以清编《全唐诗》及陈尚君先生《全唐诗补编》《全唐诗续拾》等典籍为依托,以其中涉及女性面妆的诗歌为研究对象,对女性面妆的妆饰材料、化妆步骤等问题进行考释,以期对深入理解此类诗歌、了解唐人社会生活和审美风尚有所裨益。
一、面妆的步骤唐代女性面妆有相对固定的程式,先后步骤明确。
唐诗在描写女性面妆时多以固定的顺序来完成诗句。
如“薄粉轻朱取次施”(罗虬《比红儿诗》)、“薄施铅粉画青娥”(薛能《吴姬十首》)、“何劳傅粉兮施渥丹”(《嫁女诗》嵩岳诸仙)等,皆以“傅粉”为先。
一般认为,唐代女性的面妆可分为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点面靥、描斜红、凃唇脂七步。
唐诗在记录女子妆容步骤的诗歌中以元稹《恨妆成》一诗最为详细,诗如下:傅粉贵重重,施朱怜冉冉。
柔鬟背额垂,丛鬓随钗敛。
凝翠晕蛾眉,轻红拂花脸。
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
诗首句先写“傅粉”,且以“重重”二字言明,施粉应厚粉重施。
后写“施朱”,抹胭脂则应当显出柔媚之感。
接着以“晕蛾眉”指画黛眉,以“拂花脸”指描斜红,以“施圆靥”指点面靥。
此诗以文学的形式重现了唐代女性的面妆及其步骤,并且体现了唐代对女性妆容的审美要求。
《恨妆成》一诗描绘出的唐代女性面容与吐鲁番阿斯塔纳墓葬出土的彩绘木胎舞蹈女俑基本一致,比较完整地还原了唐代女性面妆的步骤。
(一)傅粉唐代女性面妆的第一个步骤是傅粉。
浅谈唐代女性服装和化妆美在唐诗中的表现摘要:在唐代诗歌中,除了人们熟知的表现诗人们建功立业的理想愿望之外,还可以大量地看到表现唐代女性服装美和化妆美的诗篇或诗句,这些诗篇(句)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理想以及追求,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
通过研究唐代女性服装和化妆美在唐诗中的表现,可以为我们深刻认识和总结唐朝文化发展的状况开辟出一条新的通道,同时,也对新时代背景下的服装和化妆领域如何更好地创新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女性服装美;化妆美;唐诗;文化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094-01一、唐代女性服装和化妆美出现在唐诗中的背景唐朝的时代特点及其文化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唐代女性服装特点以及唐代女性化妆特点。
大唐王朝在经历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之后,政治稳定,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可谓国强民富。
加上大唐王朝统治者实行开放政策,积极和外族发展关系,通西域,和相邻的国家建立了贸易关系,在文化交流上也日趋频繁,促使大唐文化空前繁荣起来。
同时,还积极吸收外国文化的精髓,使唐朝文明更加博大精深。
唐朝文化呈现出一种开放的多元化发展的特征。
唐朝的女性服装设计和化妆美设计方面也充分体现了这种特征,冲破了过去那种”非礼勿视、非礼勿用“的传统思想,表现出女性自由开放的审美理想和追求。
唐代女性的着装主要是上身着“襦”和“衫”,下身束“裙”。
“襦”和“裙”都讲究色彩的艳丽以及款式的多样化,在总体上体现出一种富丽堂皇的特点。
“襦”和“衫”在设计风格上特别突出表现女性的身体美,其中的典型代表是当时流行的“露胸装”,“粉胸半掩疑晴雪”的诗句正是它生动的写照。
在化妆美的追求上,唐代女性的着力点主要放在面部,从发型设计到面部脂粉的运用,风格上喜欢浓墨重彩,王建的《宫词》中有“归到院中重洗面,金盆水里泼红泥”的诗句,充分表现了这种特点,这与服装的艳丽特点也形成了和谐和统一。
古诗古代女子妆容有关《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原文: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一、衍生注释:1. “小山”:这里有多种解释,一说指的是屏山,即屏风;另一说描绘的是女子所画的眉形,像小山的形状。
“金明灭”:形容女子头上插戴的饰有金花的梳子在阳光或烛光下闪烁不定的样子。
2. “鬓云欲度香腮雪”:鬓发像云朵一样将要掠过如雪的香腮。
“度”,这里是掠过、飘过的意思。
3. “蛾眉”:指女子细长弯曲的眉毛,是古代女子妆容中很重要的部分。
4. “弄妆”:是指精心地梳妆打扮。
5. “罗襦”:丝绸短衣。
“新帖绣罗襦”:新绣制的贴在短衣上的花样。
“金鹧鸪”:这里用金线绣成的鹧鸪鸟图案,象征着美好的爱情或者是孤独寂寞的对比(因为鹧鸪成双,而女子可能形单影只)。
二、赏析: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女子晨起梳妆的场景。
词的开头就给人一种华丽而慵懒的感觉,“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从女子的头饰和鬓发写起,展现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她“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一个“懒”字和“迟”字,似乎暗示着女子内心的某种情绪,或许是孤独,或许是哀怨。
在梳妆的过程中,“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写出了女子对自己妆容的审视,也有一种自我欣赏与自我怜惜的情绪在其中。
最后看到衣上的“双双金鹧鸪”,更突出了女子可能是孤单一人的境遇。
整首词通过对女子妆容和衣着的细致描写,展现出女子的美丽与内心的复杂情感,词藻华丽,画面感极强。
三、作者介绍: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唐代诗人、词人。
他富有才华,文思敏捷,但是仕途不顺。
温庭筠精通音律,诗词兼工。
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其词多写闺情,风格秾丽精致,被尊为“花间派”的鼻祖。
四、运用片段:有一次我去参观一个古代服饰与妆容的展览。
在一个模拟古代女子闺房的场景里,我仿佛看到了温庭筠笔下的女子。
那精致的梳子,就像“小山重叠金明灭”中的金饰梳子一样闪烁着光芒。
描写妆容精致的古诗
咱古人对于妆容那也是相当有讲究的,在古诗里就有不少对妆容精致的描写呢。
先来说说温庭筠笔下的“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你看啊,这女子的眉妆就像是小山一样重叠着,而且还有金色的装饰在光影下闪烁明灭,那鬓发就像是云朵一样快要覆盖住如同白雪般的香腮。
她虽然懒起,可一旦开始弄妆梳洗,那也是极为细致的,光是这眉妆就足够精致啦。
这眉毛画得像小山还不够,还得有金饰来点缀,就好比现在的美妆达人,不仅要画出好看的眉形,还得加上亮晶晶的闪片啥的。
再瞧“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这是花木兰归家后的场景。
“帖花黄”那可是个细致活。
花黄是一种古代女子的面饰,把这东西精心地贴在脸上,就像在一幅画上仔细地添加装饰一样。
想象一下,花木兰坐在窗前,对着镜子,仔仔细细地把花黄贴好,整理好如云的鬓发,那妆容瞬间就精致起来了。
这就好比现在女生贴个好看的钻饰在脸上,得找准位置,还得贴得稳稳当当的,不然就不完美啦。
还有唐代诗人罗虬写的“若得阿娇作妇,当以金屋贮之。
”虽然这不是直接描写阿娇的妆容,但咱可以想象啊,能被藏于金屋的阿娇,那妆容肯定也是极为精致的。
她得配上这金屋的奢华呀,估计那脸上的脂粉得是最上等的,眉妆、唇妆都是按照当时最美的样式来的,脸蛋儿就像精心雕琢的美玉,一点瑕疵都没有。
就像那些富家千金,用的都是名牌化妆品,化出来的妆那精致程度简直爆表。
这些古诗里描写的妆容精致之处,就像一幅幅古代美人图在我们眼前展开,让我们能透过诗句看到那些女子精心打扮自己的模样,真是有趣得很呢。
唐代妆容特点
唐代的妆容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白皙的肌肤:唐代女性崇尚白皙的肌肤,因此很注重保养皮肤并使用美白护肤品。
2. 细长的眉毛:唐代女性的眉毛非常细长,在眉峰处的倾斜角度也比较大,给人一种柔和、优美的感觉。
3. 丹凤眼:唐代女子的眼睛比较大,翘曲的眼角又称为“丹凤眼”,显得灵动而迷人。
4. 红唇白齿:唐代女性非常注重嘴唇的修饰,常常涂上亮丽的口红,让嘴唇呈现红润的色彩,配上洁白的牙齿,显得格外动人。
5. 夸张的发髻:唐代女性的发髻非常夸张,有时候高耸入云,有时候又盘绕在头顶上,让人印象深刻。
唐代的妆容名称唐代的妆容名称众多,每个名称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特点。
下面将介绍几种典型的唐代妆容。
1. 花钿妆花钿妆是唐代女子常用的一种妆容,它以花朵为主题,通过花朵的装饰来提升女子的美感。
花钿妆主要包括花朵头饰和花朵装饰的发髻,通过精致的花朵装饰,使女子更加娇美动人。
2. 红妆红妆是唐代女子婚礼上常用的一种妆容,它以红色为主题,象征着喜庆和幸福。
红妆主要包括红色的面粉和唇膏,使女子的面容更加红润,神采焕发。
3. 珠泪妆珠泪妆是唐代女子常用的一种妆容,它通过在眼角处涂抹珠光粉,使眼睛更加明亮有神,同时在眼角处点缀珠子,形成像珠泪一样的效果,增加女子的美感。
4. 美肌妆美肌妆是唐代女子常用的一种妆容,它以白皙的肌肤为主题,通过粉底和腮红的使用,使女子的肌肤更加光滑细腻,展现出健康自然的美感。
5. 绿窗妆绿窗妆是唐代女子常用的一种妆容,它以绿色为主题,通过绿色眼影和绿色唇膏的使用,使女子的面容更加清新明亮,展现出青春活力的美感。
6. 桃花妆桃花妆是唐代女子常用的一种妆容,它以桃花为主题,通过粉红色的眼影和唇膏的使用,使女子的面容更加娇嫩可人,展现出桃花般的美感。
7. 宫廷妆宫廷妆是唐代皇后和贵妃常用的一种妆容,它以金色为主题,通过金色的眼影和唇膏的使用,使女子的面容更加华丽高贵,展现出皇宫风范。
8. 云鬓妆云鬓妆是唐代女子常用的一种妆容,它以发髻为主题,通过精致的发髻和发饰的搭配,使女子的发型更加华丽优雅,展现出云鬓如霜的美感。
9. 春蕾妆春蕾妆是唐代女子常用的一种妆容,它以春天的花朵为主题,通过粉红色的眼影和唇膏的使用,使女子的面容更加柔美娇嫩,展现出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10. 梅花妆梅花妆是唐代女子常用的一种妆容,它以梅花为主题,通过梅花形状的发饰和粉红色的眼影的使用,使女子的面容更加清雅高洁,展现出梅花的高洁品质。
唐代的妆容名称丰富多样,每种妆容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这些妆容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女子的容貌,更是展现女子的气质和品味。
唐朝妆容特点
唐朝的妆容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眉毛:唐朝女性的眉毛呈现为粗而长的直线,强调眉骨的线条,通常使用黑色颜料描绘。
2. 眼影:唐朝女性的眼影通常使用绿色、蓝色、紫色等鲜艳的
颜色,强调眼球的轮廓,搭配细长的眼线,增加眼部深度,形成所谓“弯眉柳眼”的美感。
3. 唇色:唐朝女性的唇色通常是红色或橘红色,通过涂抹口红
或其他颜料来表现。
唇形也比较饱满,近似于现代的“丰唇”。
4. 脸部:唐朝女性的脸部化妆非常注重白皙光滑的皮肤,通常
使用白妆粉进行涂抹。
此外,脸颊的上部和下部有所区分,上部使用
白色妆粉,下部使用红色或橙色颜料,形成“高低颜色分明”的效果。
总体来说,唐朝女性的妆容以强调面部轮廓和色彩对比为主,注
重表现女性的柔美与清新。
《全唐诗》中的唐代女子妆饰考一.《全唐诗》中对时世妆的概述时世妆为人们所熟知,主要是因白居易的《时世妆》(第427卷)。
元稹也在《恨妆成》(第462卷)写到:“晓日穿隙明,开帷理妆点。
傅粉贵重重,施朱怜冉冉。
柔鬟背额垂,丛鬓随钗敛。
凝翠晕蛾眉,轻红拂花脸。
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
最恨落花时,妆成独披掩。
”这些诗歌反映了时世妆的风采,在发式、化妆等方面体现出丰富艳丽的特色。
二.花样繁多的发式唐代妇女发式丰富,花样繁多。
《全唐诗》中出现的发式约有20种。
1.云髻。
刘方平《新春》(第251卷):“眠罢梳云髻,妆成上锦车。
”云髻,如天上云朵,发式卷曲。
2.反绾髻。
将头发拢至脑后,挽成发髻后反挽于头顶。
顾况《险竿歌》(第265卷):“翻身挂影恣腾蹋,反绾头髻盘旋风。
”3.螺(佛)髻。
和凝《宫词百首》(第735卷):“螺髻凝香晓黛浓”。
形似螺壳的发式,有单螺髻、双螺髻之分。
双螺髻是未婚女子的发式。
4.双髻(鬟)。
阎选《谒金门》(第897卷):“双髻绾云颜似玉,素娥辉淡绿。
”双髻式样也有多种,一般是少女或婢女发式。
女孩儿出嫁前将头发分两股,从正中分开,各扎成一结,把剩下的头发挽起编入耳后头发内,这样使两个辫子分垂耳旁。
5.三角髻。
挽有三个发髻的发式。
如李白《上元夫人》(第181卷):“磋峨三角髻,余发散垂腰。
”6.鸦(丫)鬟。
未婚女子或婢女发式,头上丫角和双鬟的并称。
如李白酬《张司马赠墨》(第178卷):“黄头奴子双鸦鬟,锦囊养之怀袖间。
”唐代女子年幼时多梳丫髻,成年后改梳丫鬟,出嫁时改为发髻。
7.宝髻。
章孝标《贻美人》(第506卷):“宝髻巧梳金翡翠,罗裙宜著绣鸳鸯。
”因发式上缀有金钗、步摇、簪子、玉蝉等饰物,得此称。
8.插梳髻。
因发式上插梳子得名。
如崔涯《嘲李端》(第870卷)“独把象牙梳插鬓”,提到了这种发式,一般用金、银、犀、玉、牙等不同材料做成。
9.高髻。
高耸在头顶的发式,又称“峨髻”。
刘禹锡《赠李司空妓》(第365卷)“高髻云鬟宫妆样”等诗句中提到高髻。
唐朝时期,女性的妆饰,服饰,发型的特点是其精心精细的设计,反
映了时代的丰盛和完善。
在化妆方面,唐代女性偏好一种苍白的外表,通过使用米粉和铅粉的
混合物来实现。
这创造了一个类似瓷器的完成,通过使用天然红颜料
实现的玫瑰脸颊作为补充。
眉毛有时被拔出并在额头上重新画得更高,以产生一个微妙而优雅的拱门,而眼睛则装饰着使用黑色颜料创造的
复杂设计。
红或粉色的唇色在唐代女性中很受欢迎,她们经常会使用
花瓣在嘴唇上产生自然的面红。
在服饰方面,唐代女性一般穿戴一种被称为"鲁昆"的服饰形式,包括
长长的流线裙和优雅的布衣顶。
使用的织物往往是丝绸,衣物上装饰
着复杂的刺绣,色彩鲜艳的图案,以及玉器,珍珠,金饰等装饰性饰品。
充满活力的色彩和奢侈的材料反映了穿这些衣服的妇女的财富和
社会地位。
至于发型,唐代女子以精细复杂的风格著称,常采用花,饰,发饰等
手法。
一种流行的发型是把头发排列成一个高大的包子,上面装饰着
珍珠和珠宝,而另一种风格则以长长的,流畅的锁抠和细细的辫子为
特色。
这些发型需要使用精细的发夹和梳子,这些发夹和梳子往往是
用珍贵的材料制作的,并装饰着复杂的设计。
唐代女性的妆容,服饰,发型都反映了当时的奢侈,优雅,精致。
对
细节的注意和对高质量材料的利用证明了当时的文化和艺术成就,这些传统继续影响着当代时尚和美容趋势。
夸赞女子美貌的诗词1.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王昌龄《西宫秋怨》赞美,用比较的说法,会很直观,看王昌龄说的:芙蓉都不及你的妆容好看,水殿吹来轻风,珠翠的香味都飘散开来。
2.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杜甫《丽人行》杜甫这个夸赞,比较含蓄,你们可以参考:姿态凝重神情高远文静自然,肌肤丰润胖瘦适中身材匀称。
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桃夭》夸女子灿烂明艳,用这句。
那就要出嫁的姑娘,像盛放的桃花一般,鲜艳如火。
4.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李白《清平调》不会夸的朋友,不记借鉴李白名句,李白夸杨贵妃说:云想变作贵妃的衣裳,花想变为贵妃之容貌,贵妃之美,如沉香亭畔春风拂煦下的带露之牡丹。
5.俊眉修眼,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红楼梦》红楼梦里,探春是个有主见、勇敢的、文采好的姑娘,看曹雪芹形容她“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真精准。
6.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曹植《洛神赋》曹植夸洛神的身姿:她的形影,翩然若惊飞的鸿雁,婉约若游动的蛟龙。
容光焕发如秋日下的菊花,体态丰茂如春风中的青松。
这句诗曾被引用来夸赞日本知名的花滑运动员羽生结弦,可见其精彩。
7.美人既醉,朱颜酡些。
娭光眇视,目曾波些。
——屈原《招魂》夸女子醉态,用这句:美人已经喝得微醉,红润的面庞更添红光。
目光撩人脉脉注视,眼中秋波流转水汪汪。
8.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白居易《长恨歌》女子哭泣愁容的样子,用白居易这句“梨花带雨”的诗句最好不过了。
9.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孔雀东南飞》夸美丽,夸好看,女朋友嫌你夸得主笼统,用这句:手指纤细白嫩象削尖的葱根,嘴唇红润,像含着红色朱砂,轻盈地踏着细步,精巧美丽,真是世上没有第二个。
10.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李白《咏苎萝山》你的美丽,古今没有第二上,连荷花见了都要害羞。
古代女子妆容的诗句蚂蚁庄园稿子一嗨,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古代女子妆容那些事儿。
你知道吗?古代女子对妆容那可是相当讲究。
就说那唐朝,女子们的妆容简直美到让人惊叹。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温庭筠这句诗描绘的画面多美呀,女子额头上的花钿金光闪闪,如云的发髻下是如雪的香腮。
再看看那眉毛,可不是咱们现在常见的一字眉、弯月眉啥的。
人家有蛾眉、柳眉等等。
“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瞧瞧这眉毛画得,都能把萱草的颜色比下去,足以见得古代女子对眉毛的精心描绘。
还有那腮红,涂得那叫一个娇艳。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粉黛里就有腮红的功劳呢。
古代女子化妆可不只是为了美,也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富贵人家的女子,妆容自然更加精致华丽。
而普通人家的女子,也会在重要的日子里精心打扮一番。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古代女子的妆容特别有意思?下次咱们再一起深挖更多有趣的古代美妆小秘密!稿子二亲爱的朋友们,咱们来唠唠古代女子妆容吧!古代女子在妆容上下的功夫可真不少。
比如说口红,她们可不叫口红,叫唇脂。
“朱唇未动,先觉口脂香”,想象一下,还没开口说话,那唇脂的香气就先飘过来了,多迷人呀!古代女子还喜欢在脸上贴花钿,各种各样的形状和图案,简直就是脸上的艺术品。
“对镜贴花黄”,这花黄就是花钿,是不是很有画面感?还有那眼妆,虽然不像咱们现在有眼影啥的,但她们会用眼线让眼睛更加明亮有神。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美丽的眼睛,说不定就有精致眼妆的加持。
而且哦,不同朝代的女子妆容风格还不一样。
像宋朝女子的妆容就比较素雅,而明朝女子的妆容则多了几分端庄大气。
每次读那些描写古代女子妆容的诗句,我都忍不住想穿越回去看看她们到底有多美。
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好奇呢?咱们可以一起多找找相关的诗词,感受一下古代的美妆魅力!。
朱唇⼀点桃花殷:古诗词中⼥⼦的妆容,美得如此动⼈⼼魄除了秀丽⼭川,风花雪⽉,中国古代的诗⼈们,最常描写的对象,就是美丽的⼥⼦了。
霓裳⽻⾐,花影云鬓,盈盈秋⽔,朱唇皓齿,纤纤⽟指……她们的⼀颦⼀笑,⽆不牵动着诗⼈的⼼弦。
⽽让倾城容颜锦上添花的,便是那或精致或新奇的妆容。
那么,诗⼈是如何描绘“美妆”的呢?⼀、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北朝民歌《⽊兰诗》“花黄”,是古代较早的流⾏妆容,是指在眉间涂上黄粉,或贴上⾦黄⾊的纸剪成的花鸟星⽉等图案,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分流⾏。
⼆、初来⼩苑中,稍与琐闱通。
远恐芳尘断,轻忧艳雪融。
只知防皓露,不觉逆尖风。
回⾸双飞燕,乘时⼊绮栊。
长眉画了绣帘开,碧⽟⾏收⽩⽟台。
为问翠钗钗上凤,不知⾹颈为谁回。
寿阳公主嫁时妆,⼋字宫眉捧额黄。
见我佯羞频照影,不知⾝属冶游郎。
——李商隐(唐)《蝶三⾸》传说,南朝的寿阳公主在花园赏梅时,⼀朵梅花恰好落在她额头上,于是她便有了“梅花妆”的灵感,天下⼥⼦从此争相效仿。
⽽汉武帝时,宫中的⼥⼦们流⾏画⼋字眉。
“额黄”同上⽂的“花黄”。
三、但恐醍醐难并洁,只应薝⼘可齐⾹。
半垂⾦粉知何似,静婉临溪照额黄。
——⽪⽇休(唐)《⽊兰后池三咏·⽩莲》如果想知道古代美⼥“额黄”妆的模样,那就看看⽩莲花半垂着花⼼的美丽吧。
“额黄”真的是古代⼥⼦常见的迷⼈妆容呢。
四、朱唇⼀点桃花殷,宿妆娇羞偏髻鬟。
细看只似阳台⼥,醉著莫许归巫⼭。
——岑参(唐)《醉戏窦⼦美⼈》美⼥那莹润娇⼩的红唇,恐怕是最动⼈的部分,似桃花般娇艳欲滴,也让诗⼈痴醉神迷。
五、舞袖低徊真蛱蝶,朱唇深浅假樱桃。
——⽅⼲(唐)《赠美⼈》诗中描写的是位歌伎,她容颜俏丽,风情万种,尤其是两瓣朱唇,像樱桃⼀般诱⼈。
六、晓⽇穿隙明,开帷理妆点。
傅粉贵重重,施朱怜冉冉。
柔鬟背额垂,丛鬓随钗敛。
凝翠晕蛾眉,轻红拂花脸。
满头⾏⼩梳,当⾯施圆靥。
最恨落花时,妆成独披掩。
——元稹(唐)《恨妆成》元稹的这⾸诗就更厉害了,它以诗意的⼿法再现了化妆的步骤——敷粉、施朱、画眉、化⾯靥等。
古代女子妆容有关的诗句金盆水里(一)“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1. 出处:这是唐代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的诗句。
温庭筠是花间派的首要词人,他的词多写闺情。
2. 注释:“蛾眉”指像蚕蛾触须一样细长而弯曲的眉毛,这里是说女子慵懒地起身画眉毛,梳妆打扮时动作迟缓。
3. 赏析:这句诗生动地描绘出女子早晨起床后的慵懒状态。
通过对女子画蛾眉这一动作的描写,我们仿佛能看到一个女子在闺房中,对着镜子,慢慢悠悠地梳妆,表现出一种闲适又略带惆怅的情绪。
(二)“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1. 出处:出自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木兰诗。
2. 注释:“云鬓”形容女子鬓发盛美如云,“帖花黄”是古代流行的一种女性额饰,把金黄色的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状贴在额上,或在额上涂一点黄的颜色。
3. 赏析:木兰在从军归来后,恢复女儿身时的场景。
这里细致地描写了她对着窗户梳理如云的鬓发,对着镜子贴上花黄的动作,让我们感受到木兰在恢复女装时的那种喜悦和对女性身份的重新认同。
(三)“翠眉蝉鬓生离诀,遥望青楼心欲绝。
”1. 出处:出自唐代韦庄的秦妇吟。
2. 注释:“翠眉”是用黛螺描过的眉,“蝉鬓”是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像蝉翼一样薄且透明。
3. 赏析:这句诗描绘出女子妆容精致,但是却面临生离死别的痛苦,她遥望青楼(这里代指女子居住的地方或者是欢场),心中悲痛欲绝。
通过妆容和女子的情绪对比,更加强化了这种哀伤的情绪。
(四)“红粉春妆宝镜前,白杨风起不成眠。
”1. 出处:唐代权德舆的杂兴五首。
2. 注释:“红粉”是女子化妆用的胭脂和铅粉,这里指代女子。
3. 赏析:诗句描绘了女子在宝镜前梳妆打扮,然而外面白杨被风吹动,这样的景象让女子难以入眠。
也许是有心事,也许是被外面的景象所触动,通过女子的妆容和周围的环境描写,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愁氛围。
(五)“宝髻偏宜宫样,莲脸嫩,体红香。
眉黛不须张敞画,天教入鬓长。
”1. 出处:唐代李隆基的好时光·宝髻偏宜宫样。
古代女子妆容演变过程古诗原文:《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一、衍生注释:“小山”指屏风上的图案,“重叠金明灭”描绘其光影交错。
“鬓云”形容头发如云般浓密。
“香腮雪”指女子洁白的脸颊。
“蛾眉”是细长而弯曲的眉毛。
“弄妆”即梳妆打扮。
“罗襦”是丝绸短袄。
二、赏析:这首词描写了一位女子晨起梳妆的情景。
开篇以屏风的图案和光影烘托氛围,展现女子的居住环境。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细腻地刻画出女子慵懒的神态和梳妆时的迟缓,暗示其内心的孤寂。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通过对镜照花的描写,突出女子的美丽。
最后的“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以鹧鸪成双反衬女子的孤独。
整首词画面感极强,将女子的容貌、神态和心情巧妙融合。
三、作者介绍: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
他的诗词多写女子的容貌、情感和生活,辞藻华丽,风格秾艳,是花间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想象一下,在一个古色古香的庭院中,一位身着华服的女子,正对着铜镜,仔细地描绘着自己的蛾眉,就如同温庭筠笔下的女子一般,虽身处繁华,却内心寂寥。
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对美好的渴望,难道不令人心生怜悯吗?原文:《清平调·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衍生注释:“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杨贵妃的衣服想象成云彩,容貌想象成花朵。
“春风拂槛露华浓”,意思是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群玉山”和“瑶台”都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二、赏析:这首诗以浪漫的想象和华丽的辞藻,赞美杨贵妃的美丽。
前两句通过比喻和拟人,生动地描绘出杨贵妃的倾国倾城之貌。
后两句则将其比作仙女,更增添了其神秘和高贵的气质。
整首诗意境优美,韵味无穷。
三、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富有想象力,被誉为“诗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