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概论 -
- 格式:pptx
- 大小:2.74 MB
- 文档页数:48
机电一体化概论机电一体化是指将机械部分和电气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为工业自动化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使得生产过程更加高效、精确和可靠。
本文将从机电一体化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机电一体化是将机械和电气两个领域进行整合的一种技术。
机械部分主要涉及机械结构、动力传输、运动控制等方面,而电气部分则包括电力传输、控制系统、传感器等内容。
通过将机械和电气结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对机械运动的控制和监测,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
当时,工业自动化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机械和电气分离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出现,使得机械和电气能够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制造业中,机电一体化系统可以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交通运输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应用于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方面,提高交通工具的安全性和性能。
在医疗健康领域,机电一体化系统可以用于医疗设备的控制和监测,提高诊断和治疗的效果。
在农业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应用于农机作业、温室控制等方面,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还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首先,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系统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其次,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成熟,机电一体化系统可以应用于虚拟仿真和培训等方面。
此外,机电一体化技术还可以与其他新兴技术相结合,如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实现更多的创新和应用。
机电一体化是将机械和电气两个领域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技术。
它的出现和发展为工业自动化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未来,机电一体化技术还将继续发展,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我们期待着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更广泛应用,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机电一体化1.概论第一篇:机电一体化1.概论1序言及概论序言一、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初步了解什么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呢?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在生产、制造机电一体化产品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现代先进的技术。
那么哪些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呢?日本学者高森年在他的著作中说:“当今世上只要是使人感到比较灵活、灵巧便利的机械都是基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制造的,这样的说法毫不过分。
”因此可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想象。
实际上,机电一体化在家用电器、各种车辆、工厂设备、航天航空等各种领域、场所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如家用照相机、全自动洗衣机、无人驾驶的汽车、全自动的玩具小车、工厂化流水线作业设备、航天器、火星探测器及机器人等。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产品是机械装置和电子装置的有机结合而形成的。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等互相结合的各种技术的统称。
二、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优越性列举出一系列实例后,这些机械都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由此可见机电一体化产品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有逐步取代传统机电产品的趋势,这完全取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所存在的优越性和潜在的应用性能。
这些机电一体化产品,它们有哪些优越性呢?它比一般机械产品及传统机电产品突出的优越性具体体现在:(1)精度提高机电一体化产品大都具有信息自动处理和自动控制功能,其控制和检测的灵敏度、精度以及范围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可精确地保证机械的执行机构按照设计的要求完成预定的动作,使之不受机械操作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实现最佳操作,保证最佳的工作质量。
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比一般手工操作的机床的加工精度大大提高。
(2)功能增强机电一体化产品跳出了机电产品的单技术和单功能限制,具有复合技术和复合功能,使产品的功能水平和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
机电一体化产品一般具有自动化控制、自动补偿、自动校验、自动调节、自动保护和智能化等多种功能,能应用于不同的场合和不同领域,满足用户需求的应变能力较强。
机电一体化概论第一章机电一体化概述2•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微型化,绿色化,系统化.3•机电一体化的基本含义:机电一体化乃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徽电子技术,并将机核装置与电子设备以及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的系统总称。
5•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机械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伺服驱动技术、系统总体技术。
6.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要素及其功能:8•机电一体化一词最早于1971年出现在日本。
它是取机械学的前半部和电子学的后半部拼合而成,但是,机电一体化并非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
第二章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L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机械系统:传动部分、导向机构、执行机构、轴系、机座或机架。
2.机电一体化中机械系统的基本要求:高精度、小惯量、大刚度、快速响应性、良好的稳定性。
9•传感器的定义:传感器是一种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的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13•常见的接近开关及其应用:电涡式接近开关(金属)、电容式接近开关(导体和非导体)、霍尔接近开关(磁性物件)、光电开关:透射型,反射型(统计产量,检测包装,精确定位等)。
16.在控制系统中根据系统信号相对于时间的连续性,通常分为连续时间系统和离散时间系统(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
18•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类型及计算机担当的角色:操作指导控制系统(助手)、宜接数字控制系统(DDC,决策者,操作者)、监督计算机控制系统(SCC, 操作指导系统与DDC系统的综合与发展,决策人)、分级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DCS)、工厂自动化(FA)系统。
25•接口的分类(1)根据接口的变换和调整功能特征:零接口、被动接口、主动接口、智能接口。
(2)根据接口的输入\输出功能的性质:信息接口、机械接口、物理接口、环境接口。
(3)按照所联系的子系统不同:人机接口、机电接口。
机电一体化概论xx年xx月xx日contents •机电一体化概述•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电一体化在各领域的应用•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与挑战•案例分析目录01机电一体化概述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械、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等技术的有机结合下,实现机械与电子的深度融合,使得机械具备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等特点的一种技术手段。
定义主要包括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控制与传动技术、伺服驱动技术等。
内涵定义与内涵初始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主要是在军事和工业领域应用了一些简单的电子技术,如继电器、电气控制器等。
发展阶段20世纪70-80年代,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机电一体化的进步,出现了可编程控制器、数控机床等高级机电一体化产品。
智能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进入智能化阶段,出现了智能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
智能家居如智能家电、智能照明、智能门锁等。
工业制造如数控机床、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等。
交通运输如自动驾驶汽车、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自动化港口等。
服务行业如智能服务机器人、自动化服务系统等。
医疗护理如智能医疗设备、远程诊疗系统等。
02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总结词机械设计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重要核心技术之一,主要包括机械系统的概念设计、详细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材料选择等方面的技术。
详细描述机械设计技术是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基础,涉及到机械系统的各个方面,包括机械传动系统、液压气压系统、机械执行机构、传感器和执行器等。
机械设计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向着轻量化、小型化、精密化、模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机械设计技术总结词电子控制技术是机电一体化中的核心技术之一,主要涉及到微处理器、可编程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和信号处理等方面的技术。
详细描述电子控制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重要支撑,包括数字信号处理、模拟信号处理、传感器信号处理、控制算法等方面。
简答题1.什么是机电一体化?什么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一体化乃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设备以及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的系统总称。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技术原理在内,使机电一体化系统得以实现、使用发展技术2.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机电一体化的组成要素。
数车【骨骼(工作台)动力(电源)大脑(芯片)执行(伺服电机)五官(传感器)】3.机电系统控制微机的种类主要有哪些?①单片机②普通PC机③工业控制PC机④STD标准总线控制⑤可编程控制器(PLC)4.单片机扩展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各举一个例子说明①总线74LS373 ②ROM EPROM ③RAM 6174 ④输入/输出口74LS2445.信号传输时为什么要采用统一标准信号?①在信号传输线中,直流不受交流感应的影响,干扰问题易于解决;②直流不受传输线路的电感、电容及负荷性质的影响,不存在相应位移的问题,使接线简单;③直流信号便于A/D转换,因而巡回检测系统都是以直流信号作为输入信号。
6如何控制步进电机的转角位移量及转速?步进电机驱动电路接受从控制系统发来的脉冲指令,进行功率放大,从而控制步进电机的正反转和转速大小。
每输入一个脉冲指令,步进电机就转动一定的角度(步距角),相应的工作台就移动一个距离。
所以控制系统发出的脉冲数目决定了工作台移动的距离,脉冲频率决定了工作台移动的速度。
7.简述PWM原理?利用大功率晶体管的开关作用,将恒定的直流电源电压斩成一定频率的方波电压,并加在直流电机的电枢上,通过对方波脉冲宽度的控制,改变电枢的平均电压控制电机的转速。
8.为什么测量放大器能进行精密检测?测量放大器由两个同相放大器和一个差动放大器组成,差动放大器能抑制共模电压干扰信号,传输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
填空1.机电一体化中的机械系统要求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响应要快、稳定性要好。
2.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传动机构的主要功能是传递转矩和转速。
机电一体化概论一.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及主要特性1,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机电一体化是微电子技术向传统机械工业渗透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个新概念,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如图8—1所示。
机电一体化打破了传统的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化学工程、建筑工程、信息工程、控制工程等旧模块的划分,形成了融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为一体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在1971年,日本《机械设计》杂志提出了”MECHA TRONICS”这个新英文名词,它是由英文单词“MECHANICS”(机械学)的前半部分和“ELECTRONIS”(电子学)后半部分组合@成的。
用汉子表达即为“机电一体化”。
目前对“机电一体化”的涵义有各种各样的认识。
即使在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日本也有众多说法。
例如,“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工程中采用微电子技术的体现”;“机电一体化就是利用微电子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械能力的一种技术”;“机电一体化是考&事物的一种方法”。
总之,由于各自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不尽相同,在加上“机电一体化”本身的涵义还在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被赋予新的内容,因@,目前较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涵义是:“机电一体化乃是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设备以及相关软件有机结合@构成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技术不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简单叠加,@是将电子设备的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揉和”到机械装置中去,从而达到扬长避短、互为补充的目的,使机电一体化产品更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
“机电一体化”具有“技术”与“产品”两方面的内容。
“机电一体化技术”主要是指其技术原理和机电一体化系统(或产品)得以实现、得已实现、使用和发展的技术。
而“机电一体化产品”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物化结果。
机电一体化产品主要指机械系统和微电子系统有机结合,从而赋予新的功能和性能的新一代产品。
2,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主要特征机电一体化是在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