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 和谐
- 格式:ppt
- 大小:813.00 KB
- 文档页数:12
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纲要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必修教学材料:XXX《音乐鉴赏》课程名称:音乐鉴赏授课对象:高一年级授课教师:XXX,XXX东校区一、课程要求:本课程旨在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的研究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二、课程目标:1、通过研究中国民族音乐,让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通过研究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三、课程基本原则:音乐鉴赏课程必须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参与原则:教师要创造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使他们获得音乐审美体验。
2、情感性原则: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
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操。
3、愉悦原则:音乐具有审美愉悦性,保持学生的良好心境,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愉悦,也是音乐鉴赏课教学的目的之一。
四、课程内容及安排:第一单元学会聆听1、怎样欣赏音乐2、聆听《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感受、体验二者的音乐情感。
3、课时安排:1课时第二单元腔韵——多彩的民歌教学要求:了解民歌的历史、特征、分类及文化意义学生应掌握的概念与理论:1、民歌的概念2、各类民歌的特征及功能意义教学重点:把握各地民歌的风格与特征。
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本单元的基本要求是了解中国器乐作品的分类、历史和代表作品。
学生需要掌握以下概念和理论:古琴音乐、民族器乐(如北方锣鼓、江南丝竹)、近现代中国作品(如交响乐、民族乐队作品)。
教学重点是区分传统器乐与近现代民族器乐作品在审美及形态上的差异。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在于帮助学生建立不同审美理念。
通知市直各高中:为了迎接2007年的高考,市教体局教研室组织高中中心组成员将《音乐鉴赏》教材的重点进行了总结整理,现下发至各校,请组织学生认真复习,力求取得最好的成绩。
第一单元学会聆听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及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得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
音乐与生活具有广泛的、密切的联系,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尤其在当今这个科学技术和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音乐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更加显示出它所具有的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学会聆听一、第一节音乐与人生1、《草原放牧》—-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曲)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作于1972年,首演于1977年,乐曲表现的是蒙古少年—龙梅和玉荣—抗严寒、斗风雪、保护集体财产的内容。
全曲共分五部分。
《草原放牧》是其中的第一部分。
2、《第六(悲怆)交响曲》([俄]柴科夫斯基曲)3、《长江之歌》领唱与混声四部合唱(王世光曲胡宏伟填词)《长江之歌》是电视片《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歌曲热情地歌颂了长江的雄浑、壮丽、表达了炎黄子孙对祖国的热爱之请。
4、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由这些基本要素互相结合,形成音乐中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
音乐语言是凭借音乐的形式要素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手段。
节奏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张短和强弱.力度音乐中音量的强弱程度。
速度音乐进行中节拍的快慢程度。
旋律旋律也称作曲调.的乐音高低起伏的乐音按一定的节奏有秩序地横向组织起来就形成旋律.调式音乐中使用的音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这些音以一个音(主音)为中心构成一个体系,就叫调式.如:大调式、小调式等。
音乐考点第一单元学会聆听1.《草原放牧》:选自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2.吴祖强:作曲家。
代表作品有: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等;3.刘德海:琵琶演奏家;4.柴可夫斯基:俄国作曲家。
代表作品有:《第六(悲怆)交响曲》等;5.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6.音乐的形式要素:包括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等;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1.民歌的体裁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2.西北民歌代表曲目:青海“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风格特点: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3.中原民歌代表曲目:《沂蒙山小调》(山东)、《王大娘钉缸》(河南)、《孟姜女哭长城》(河北);4.南方民歌代表曲目:《弥渡山歌》(云南)、《对鸟》(浙江);5.少数民族民歌内蒙古民歌代表曲目:长调民歌《辽阔的草原》,短调民歌《嘎达梅林》;西藏民歌代表曲目:《宗巴朗松》;维吾尔族民歌代表曲目:《牡丹汗》;6.各民族代表乐器:扎木聂(藏族)、马头琴(蒙古族)、手鼓(维吾尔族)、冬不拉(哈萨克族);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1.鼓吹乐:是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的民间器乐合奏;代表曲目:《滚核桃》、《童谣》等;2.“打溜子”:流行于湖南土家族的一种民间器乐合奏,代表曲目:《锦鸡出山》;3.江南丝竹:流行于上海、江苏南部以及浙江西部的民间器乐乐种,所用乐器有二胡、小三弦、琵琶、扬琴、笛等;代表曲目有《中花六板》等;4.广东音乐:流行于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民间器乐乐种,主奏乐器有高胡、扬琴等,代表曲目有《娱乐升平》等;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1.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印度的梵剧、中国的戏曲;2.梅兰芳: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3.四大行当:生、旦、净、丑;4.京剧的唱腔:以“西皮”、“二黄”为主要声腔。
5.京剧的伴奏:称为“场面”,分为“文场”和“武场”两部分;6.京剧的著名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京剧《霸王别姬》选段)、《海岛冰轮初转腾》(京剧《贵妃醉酒》选段)、《家住安源》(现代京剧《杜鹃山》选段)等;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1.呼麦:由一个人同时唱两个声部的歌唱艺术,是蒙古国人民和我国蒙古族人民中特有的一种民间唱法。
有关音乐的教学计划有关音乐的教学计划1一、基本情况1课程名称:音乐鉴赏教材使用情况:2任课班级:高一段3计划教学时数:18课时二、教学目标及任务:1)课程教学主要目的要求:本学期的音乐欣赏主要包括了中国民间音乐中国创作音乐亚非拉民间音乐三个方面。
让学生学习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和了解学习世界音乐文化同时也了解了音乐文化与其他艺术形式其他人文文化的同构关系有益于学生开阔文化视野。
2)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聆听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以达到素质提高的目的。
三、教学内容及计划安排:第一单元学会聆听(2课时)第二单元明天更辉煌(校歌)(1课时)第三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4课时)第四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2课时)第五单元国之瑰宝——京剧(传统现代)(2课时)第六单元亚洲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2课时)第七单元欧洲民间音乐——(欧洲拉丁美州)(2课时)第八单元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2课时)第九单元复习考评四、音乐器材室管理制度一、音乐器材室必需有专人管理。
未经许可,外人不得擅自进入音乐器材室。
二、按配备标准和教学要求,管理人员应及时申请购买音乐器材和设备,以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要建立音乐器材管理总帐、分类帐和低值易耗品账。
音乐器材的配发、自购、自制、调拨、馈赠、破损、丢失、报废等,要凭单据及时登记,做好帐册管理,所有器材每学期盘点一次,做到帐目相符,帐物相符。
四、根据学校教学的实际,部分音乐器材可在学期初由教研组(教师)向音乐器材室办理出借领用手续,音乐器材领用和归还时,管理人员应仔细检查仪器完好情况,并做好相应记录。
如有损坏,按学校相应的规章制度报主管部门处理。
五、仪器设备管理科学合理。
仪器设备必须全部入橱或上架,按仪器的性能分类存放,合理排列,定橱定位;并根据重下轻上、水平或竖直放置的原则作适当调整,做到科学合理、美观大方、取用方便。
六、要加强对音乐器材的保养和维护。
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必修教学材料: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课程名称:音乐鉴赏授课对象:高一年级授课教师:巩义市第二高级中学东校区林改峰一、课程要求: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开发,可以让学生在充裕的时间内,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二、课程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 、学生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将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三、课程基本原则: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有着与一般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
音乐鉴赏课也存在这一特点。
它必须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 、参与原则:在鉴赏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从而使他们获得音乐审美体验。
2 、情感性原则: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
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
牢牢把握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更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操。
3 、愉悦原则:审美愉悦性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正因为音乐具有这一特征,人们才有可能在心情舒畅的前提下去主动参与音乐审美活动。
所以,保持学生的良好心境,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愉悦,也是音乐鉴赏课教学的目的之一。
四、课程内容及安排:第一单元学会聆听1、怎样欣赏音乐2、聆听《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感受、体验二者的音乐情感。
3、课时安排:1课时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教学要求:了解民歌的历史、特征、分类及文化意义学生应掌握的概念与理论:1 、民歌的概念2 、各类民歌的特征及功能意义教学重点:把握各地民歌的风格与特征教学难点:各地民歌风格的辨识。
紧扣“立德树人”总要求全面落实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自1996年教育部要求在全国普通高中设置音乐课程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高中音乐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
音乐课程改革在遵循“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下不断推出新的举措,高中音乐教材建设是其中引人注目的热点,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2019年9月在全国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率先使用的普通高中音乐教科书系列,对探索音乐教育进一步发展方向,为教学一线师生提供新的教学材料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本文从编者的角度,以高中阶段使用范围最广、开课率最高的《音乐鉴赏》教材为例,对修订版的高中音乐教材加以简要解读。
一、课程结构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课程结构由2003年版音乐课程标准规定的1必修(音乐鉴赏)+5选修(五个模块任选)模式,变为“6必修+6选择性必修+选修”模式。
课程数量成倍增加,课程内容也有了较大拓展,下表是修订前后变化情况。
上述变化分别以2003年、2017年两个版本的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为参照。
其中2003年版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的表述为:“优先开设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模块——‘音乐鉴赏’,以保证学生获得参与现代社会生活应具备的音乐文化素养。
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发课程资源,逐步开设其他模块,积极为普通高中学生学习音乐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2017版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的表述为:“打破了自1996 年我国普通高中恢复艺术课程及2004 年试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以来,全体高中学生统一学习同一门音乐课程的固定模式,体现‘丰富课程选择、满足发展需求’的课程基本理念。
”由此可见,课程设置完全遵照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修订前后课程设置的变化反映了10多年来高中音乐教育的不同思路与要求。
从课程结构层面看,此次高中音乐教材修订在延续之前的按模块编写的基础上,根据18+18的学分要求,每个模块分为上、下两篇,各成体系,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此次“课改”所提出的选择性需求。
《历史悠久的传统亚洲音乐》说课稿《历史悠久的传统亚洲音乐》说课稿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历史悠久的传统亚洲音乐》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历史悠久的传统亚洲音乐》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亚洲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音乐《四岁的红鬃马》、《星星索》、《欢迎》。
①《四岁的鬃马》表现了蒙古人对自己亲密伴侣—马的热爱。
②《星星索》是印度尼西亚克隆宗歌曲,表达了对心爱姑娘的深切思念。
③《欢迎》是印度拉贾斯坦的一首著名民间乐曲。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2.教学目标:①欣赏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
②分两个声部学唱《星星索》,认识蒙古的呼麦、印度的萨朗吉和印度尼西亚的克隆宗歌曲的音乐特点。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3.教学重点、难点:①分两个声部演唱《星星索》片段二、说教法说学法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三、说教学过程①导入部分:④亚洲是人类古代文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亚洲灿烂的音乐文化是人类音乐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其他大陆音乐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亚洲可分为五个音乐文化区: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和西亚。
我将在屏幕上出示亚洲区域图,由学生上来指出五个音乐文化区的位置。
之后我将提问学生:是否了解亚洲各地区的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关系,从而加深对亚洲传统音乐风格的理解。
【教学设计】:第15课《亚洲与非洲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一.【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第15节《亚洲与非洲音乐》之前,对非洲音乐了解不多,但是高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有很强的自我探索意识,对音乐能进行一定的概括归纳,本课教学内容,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现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激发接受音乐审美教育的动机,并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所以课堂设计增加对节奏创作的练习,对现代流行音乐《小宝贝》进行伴奏,以及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节奏训练“杯子舞”进行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拓宽音乐视野提高音乐素养。
二.【学习内容分析】《亚洲与非洲音乐》是人教版教科书音乐鉴赏模块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中的第 11课。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探究非洲的音乐文化。
“非洲音乐”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人地区音乐。
通过聆听布隆迪《鼓舞》以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为主线来学习和欣赏非洲音乐、感受体验非洲鼓的节奏、使学生了解非洲鼓、非洲音乐的风格特征,并感受非洲歌舞的特点。
认识和感受打击乐器——马林巴。
基于上述分析和本课知识结构确立本课重难点:节奏型的训练,体会非洲音乐中最重要、最突出的要素——节奏。
通过学生欣赏、参与、创作、表演非洲歌舞等艺术形式,师生共同探讨、学习、了解黑非洲歌舞音乐风格特点及相关传统文化艺术。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欣赏《鼓舞》和《非洲赞歌》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非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模仿非洲音乐的节奏,感受体会非洲鼓节奏丰富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初步认识非洲鼓乐、马林巴音色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欣赏和创造性体验活动——“鼓圈”活动、学习“非洲鼓”、跳跳“非洲舞”、感受“杯子舞”让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魅力,拓宽音乐视野,提高音乐素养。
并引导学生创新、创作、创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观看、聆听、参与和体验等多种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非洲鼓贯穿于整个音乐教育活动中,将鼓乐中的节奏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入到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并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得音乐知识,丰富情感体验与开阔视野。
2024年高中音乐教学的工作计划范文为深入贯彻落实我国教育改革精神,持续深化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本研究聚焦于音乐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及教师面临的教学困惑,致力于为基层音乐教师提供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全面提升音乐教学的整体质量。
一、强化高中音乐教学研究,提升我省教师对五个非《音乐鉴赏》教学模块的教学水平。
经过数年的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实践,《音乐鉴赏》模块的教学已日臻成熟,形成了以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音乐与戏剧》、《音乐与舞蹈》、《演奏》、《创作》、《歌唱》等五个教学模块的教学开展相对较少。
为此,我学科将在____年将教研工作重点转向这五个模块,深入研究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二、深化课题研究,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在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们在如何高效开展唱歌课教学、如何通过乐器学习和演奏有效参与音乐活动等方面存在困惑。
针对这些困惑,我学科计划牵头组织相关市开展课题研究,并申报省级课题,以期解决实际问题。
三、加强教研员培训,建设高素质、创新型的音乐教研员团队。
教研员在音乐教师专业发展中起着引领作用。
为提升教研员的教育科研能力,更好地服务于一线教师,我学科计划在____年开展教研员培训活动,旨在培训到县、区及专职音乐教研员。
四、构建省级“音乐名师工作室”,促进地方教研工作的深入发展。
我学科计划在全省范围内建立____个“音乐名师工作室”,通过帮助、带领和扶持等措施,以及公开课、论文撰写、网络教研等多种形式,培养和打造一批音乐教育领域的名师,进一步推动地方教研工作的全面进步。
2024年高中音乐教学的工作计划范文(二)本学期,我承担高一音乐教学任务。
为确保教学质量,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特制定以下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音乐欣赏教学应围绕聆听音乐这一核心,引导学生基于情感体验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分析、比较与评价,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熟悉、理解并鉴赏音乐之美。
1. 突出审美教育,充分发挥教材在师生共同感受、体验、表现、创造、评价音乐美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完善人格。
乱云飞高中音乐教案【篇一:八年级音乐上下教案】《御风万里》---教学设计课题《御风万里》课时1课型欣赏教材分析1. 背景资料:交响序曲《御风万里》是郭文景在香港回归之前,应香港特区“庆委会”之约,专门为弦乐乐队和军乐队而作2. 作者简介:郭文景,作曲家,现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
3. 歌曲分析:《御风万里》是表现了全国人民在香港回归之时,响彻大江南北的兴奋热烈狂欢之声。
全曲曲式结构为“引子+a+b+a1+尾声”,速度上具有意大利式序曲的快慢快的特点。
学情分析聆听《御风万里》,在聆听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参与体验式的学习方式。
唱会歌曲以加深对歌曲主题思想的认识。
关于这首歌的演出背景可以简单介绍。
借助民族音乐符号向人们传达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五十六个民族永远一家亲的信念。
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分析音乐表现要素,学习音乐表情术语,体验感受作品的内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聆听《御风万里》,熟悉音乐主题,感受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元素过程与方法目标:视唱乐谱,判断主奏乐器,感受音乐风格,辨别民族归属,领会作曲家引用它们的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聆听体验对比分辨中西乐队,比较中西乐队的风格色彩。
了解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概况,简单了解彭修文重点聆听《御风万里》的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认识中西合璧的意义难点分辨《御风万里》中的汉藏蒙等民族音调主题关键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教具钢琴黑板多媒体音响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情景引入 1.师生问好 2.导入组织活动播放传统京剧音乐片段,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依次播放两段音响,要求学生进行比较,找出不同之处。
1)民族乐队的《乱云飞》导板, 2)中西乐结合的《乱云飞》导板教师播放多媒体聆听京剧片断,分辨并写出有哪些乐器聆听作品、熟悉主题,在表格上填写回答问题: 1、两者间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与传统京剧音乐相比你有何感受? 2、乐队指挥是谁?了解传统京剧乐队的构成,为新课作铺垫。
简析高中《音乐鉴赏》课程创新实践摘要:对高中音乐新课程的实验研究在三年的时间里已经完成了一轮,这三年的时间内,山东省的全体高中音乐教育工作者通过不断地实践创新,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深入研究高中音乐新课程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疑惑。
关键词:音乐课程;创新;实践对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的是学习的方式,只有“研”才体现“鉴”字。
传统的音乐鉴赏教学中学生都是在被动地欣赏,而音乐新课程的教学则采用的是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
这种教学方式已经形成了山东省高中音乐教学的一种教学特色和模式。
一、培养良好的教师团队对于音乐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则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高中音乐新课程的实施它最基本、最关键的保证就是拥有一支能够充分了解高中音乐新课程意义的教师队伍。
所以,不管是在实验之前、实验之后还是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培训是整个环节的重点,通过培训让教师充分了解高中音乐新课程的意义,从而形成一支优秀的新教师队伍。
教研人员结合本地实际开办讲座,尤其是开展实践性、互动性的培训,让教师充分了解高中音乐新课程的各个模块的内容、形式以及教学方法、途径,使教师形成高中音乐新课程的头脑风暴,更新理念,从而接受新课程、熟悉新课程、喜欢新课程,进而达到实践新课程,探索新课程,创造、共建新课程。
二、学生方面学生对音乐新课程中最感兴趣的是自己熟悉的,富有生活气息的,时代感比较强的音乐作品,如花城版第一单元“音乐与生活”中《梁祝》《永恒的水》《打字机》等,第四单元“音乐与社会”的“新年音乐会”“通俗音乐”“爵士音乐”等;人音版的“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经典流行音乐——爵士乐精粹”等;由于高中学生觉得民间民族音乐和古典音乐历史年代久远,而且又老土,很难理解它们的内容,所以这类音乐则是他们最不喜欢的。
如花城版的第二单元“音乐与民族”中“民歌篇”“戏曲篇”等,第三单元“音乐与时代”的“乡土的情怀”“多元的时代”“红旗颂”等;人音版的“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走向新世纪”等。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音乐鉴赏目录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与人生》欣赏: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长江之歌知识: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知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欣赏: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知识: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歌特征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欣赏:沂蒙山的小调、王大娘钉缸、孟姜女哭长城知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区别、民歌的音乐特点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欣赏: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知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第六节《鼓乐铿锵》欣赏:锦鸡出山、滚核桃、童谣知识:打溜子、鼓吹乐、吹歌第七节《丝竹相和》欣赏:中花六板(江南丝竹)、娱乐升平(广东音乐)知识: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欣赏: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知识:京剧、南梆子、四平调第九节《现代京剧》欣赏:雄心壮志冲云天、家住安源知识:京剧音乐、京剧的行当、现代京剧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欣赏:四岁的红鬃马、星星索、欢迎、巴雅提木卡姆知识:亚洲音乐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欣赏:非洲赞歌、鼓舞、门库尔雅、男孩之舞知识:非洲音乐第六单元欧洲民间音乐拉丁美洲音乐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风笛排箫歌声欣赏:鸟儿在歌唱、优雅、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知识:欧洲音乐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欣赏:告别、美丽的小天使、小伙伴知识:拉丁美洲音乐第七单元: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第十四节《巴赫》欣赏:马太爱难曲(第1、72、78分曲)知识: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十二平均律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第十五节《贝多芬》欣赏: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九(合唱)交响曲知识:奏鸣曲式与交响曲第九单元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欣赏:魔王、鳟鱼、菩提树知识:艺术歌曲、声乐套曲、舒伯特与艺术歌曲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欣赏:C小调练习曲、爱之梦知识:练习曲与音乐会练习曲、肖邦与李斯特第十八节《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欣赏: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知识:标题音乐与非标题音乐、柏辽兹第十单元音乐响塑成的民族意识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欣赏:捷克的原野和森林、芬兰颂知识:民族乐派、交响诗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欣赏: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荒山之夜知识:强力集团第十一单元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第二十一节《德彪西》欣赏:海上--从黎民到中午、亚麻色头发的少女知识:印象主义音乐与德彪西第十二单元传统风格体裁的解体--现代主义音乐的新趋向第二十二节《勋伯格》欣赏:五首管弦乐曲(第一首)、五首管弦乐曲(第二首)知识:调性音乐与无调性音乐、十二音音乐第十三单元经典流行音乐--爵士乐精粹第二十三节《爵士乐》欣赏:南部之子、不知为何知识:迪克西兰爵士乐、自由爵士乐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第二十四《高山流水志家园》欣赏:广陵散、流水知识:古琴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光无故人》欣赏:阳关三叠、扬州慢知识:中国古代歌曲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放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欣赏:体操-兵操、黄河、祖国歌知识:学堂乐歌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欣赏:问、渔阳鼙鼓动地来知识:清唱剧《长恨歌》第十六单元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第二十八节《聂耳》欣赏:金蛇狂舞、毕业歌知识:左翼音乐运动第二十九节《冼星海》欣赏:黄河大合唱知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第十七单元新中国的歌第三十节《祖国颂歌》欣赏:忆秦娥.娄山关、谁不说俺家乡好、我和我的祖国、祝酒歌知识: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第三十一节《乐坛新曲》欣赏:乱云飞、御风万里知识:新中国的器乐创作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欣赏: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这一仗打得真漂亮知识:中国新歌剧和歌剧音乐第三十三节《流行风》欣赏:思念、懂你、好汉歌知识:通俗音乐第十八单元走向新世纪第三十四节《新时代》欣赏:走进新时代、你是这样的人、祖国颂知识:音乐的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