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工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全解
- 格式:ppt
- 大小:3.00 MB
- 文档页数:60
矿井发生事故后,矿山救护队至服务矿井的距离以行车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为限,在出现意外灾变事故后报警到救护队赶到实施救援这段时间,矿工的自救、互救与现场急救,可以减少事故危害程度,减少人员伤亡。
第一讲矿工自救、互救矿工自救,就是当井下发生灾变时,在灾区或受灾变影响的区域的每个工作人员进行避灾和保护自己的行为。
矿工互救,就是在有效地进行自救的前提下,没有受伤的矿工妥善的救护灾区受伤人员的行为。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干部、工人都必须学习和掌握井下自救、互救和创伤急救的基本知识。
”一自救、互救的基本原则(一)矿工自救应遵守“灭、护、撤、躲”四原则:1.灭: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将事故消灭在初始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2. 护:因事故造成自己所在地点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增高,可能危及人员生命安全时,或配用自救器,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
3. 撤:当灾区现场不具备抢救事故的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的安全时,要以最快速度,选择最近的路线撤离灾区。
4. 躲:如在短时间内无法安全撤离灾区时,应迅速进入预先构筑的避难硐室或其他安全地点暂时躲避,等待援救,也可利用现场的设施和材料构筑临时避难硐室。
(二). 矿工互救必须遵守“三先三后”的原则:1. 对窒息(呼吸道完全堵塞)或心跳呼吸骤停的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
2. 对出血伤员,先止血,后搬运。
3. 对骨折的伤员,先固定,后搬运。
(三). 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的行动原则:1. 报告灾情。
立即电话报告调度室。
报告内容:(1). 事故性质。
将看到的异常现象(火焰、飞尘等),听到的异常声响,感觉到的异常冲击如实汇报。
不能凭主观想象判断事故性质,以免给领导造成错觉。
(2). 事故发生地点。
(3). 灾害程度。
2. 积极抢救。
(1). 沉着冷静。
(2). 服从统一指挥,严禁单独行动。
(3). 保障救灾人员安全,避免中毒、窒息、爆炸、触电、二次突出、顶帮二次跨落等再生事故的发生。
矿工自救应急方法第一节矿工自救与互救矿井发生灾害事故时,灾区人员正确开展救灾和避灾,能有效地保证灾区人员的自身安全和控制灾情的扩大。
大量事实证明,当矿井发生灾害事故后,矿工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正确地采取救灾、自救、互救措施,是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环节。
一、及时报告灾情发生灾变事故后,事故点附近的人员应尽量了解或判定事故性质、地点和灾害程度,并迅速地利用最近处的电话或其他方式向矿调度室汇报,并迅速向事故可能波及的区域发出警报,使其他工作人员尽快知道灾情。
在汇报灾情时,要将看到的异常现象(火烟、飞尘等)、听到的异常声响、感觉到的异常冲击如实汇报,不能凭主观想像判定事故性质,以免给领导造成错觉,影响救灾,这在我国煤矿救灾中是有沉痛教训的。
二、积极抢救灾害事故发生后,处于灾区内以及受威胁区域的人员,应沉着冷静。
根据灾情和现场条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时投入现场抢救,将事故消灭在初起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在抢救时,必须保持统一的指挥和严密的组织,严禁冒险蛮干和惊慌失措,严禁各行其事和单独行动;要采取防止灾区条件恶化和保障救灾人员安全的措施,特别要提高警惕,避免中毒、窒息、爆炸、触电、顶帮二次垮落等再生事故的发生。
三、安全撤离当受灾现场不具备事故抢救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的安全时,应由在场负责人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根据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规定的撤退路线,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在撤退时,要服从领导,听从指挥,根据灾情使用防护用品和器具;遇有溜煤眼、积水区、垮落区等危险地段,应探明情况,谨慎通过。
四、妥善避灾如无法撤退(通路被冒顶阻塞、在自救器有效工作时间内不能到达安全地点等)时,应迅速进入预先筑好的或就近地点快速建筑的临时避难硐室,妥善避灾,等待矿山救护队的援救,切忌盲动。
第二节现场急救方法一、对中毒或窒息人员的急救1、立即将伤员从危险区抢运到新鲜风流中,并安置在顶板良好、无淋水的地点。
矿井发生灾害时的自救与互救矿井发生灾害时,作为矿工应当掌握自救与互救的技巧和方法,以最大程度地确保自己和同伴的生命安全。
以下是关于矿井发生灾害时的自救与互救的一些措施和注意事项:一、自救措施:1. 保持冷静:遇到矿井灾害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和清醒的头脑,不能恐慌,否则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和行动。
2. 快速撤离:在发生矿井灾害后,尽快逃离灾区,争取寻找到一个安全的位置。
3. 判断通风情况:在矿井遇到火灾或爆炸等灾害时,应该迅速判断通风情况,选择与灾害源相对立的方向逃生,避免吸入有毒气体。
4. 使用自救器具:在逃生过程中,可以使用自救器具,如呼吸面罩等,保护呼吸道免受有毒气体的侵害。
5. 尽量保持补给:如果遇到了长时间被困的情况,应该尽量保持自己的体力和精神状态,储备足够的水和食物来维持生命。
二、互救措施:1. 相互帮助:在遇到矿井灾害时,应该积极相互帮助,互相照顾,特别是对于伤员和弱势人群,应该更加关注和帮助。
2. 组织自救小组:可以按照自愿原则,组织自救小组,共同寻找安全的地方,进行相互救助和合作。
3. 合理利用资源:在被困地点的人员应该合理利用自身资源,如合理分配水、食物等,共同维持生存。
4. 协作逃生:当撤离矿井时,应该保持团结和协作,共同制定逃生计划,并互相激励和支持,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平安逃生。
在灾害发生前,应该经常进行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自己的应急能力和自救意识。
同时,矿井管理部门也应该提供必要的自救器具和应急设备,以提供有效的保护和救援措施。
总之,在矿井发生灾害时,自救与互救是保障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正确的应急判断和行动,与同伴的互相救助,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的风险,并增加生存的机会。
因此,矿工应当在平时时刻保持警惕,做好应急准备工作,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以确保自己和同伴在矿井发生灾害时能够及时自救并互救。
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在煤矿井下生产建设中,由于自然因素多:如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井下工作环境特殊,条件复杂多变,可能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故。
一旦井下发生事故,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为了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必须认真贯彻执行《规程》规定。
根据矿井的自然因素和预想可能出现的事故,预先做好周密的处理灾害的措施和行动计划。
一旦事故发生时,就可作为现场人员和矿山救护队员的行动指南,以便有效地防止事故的扩大和迅速抢救受灾人员,达到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保障职工人身安全。
所以要组织矿井全体职工学习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内容,熟悉并掌握井下避灾路线和安全出口。
一、自救和互救1、什么是矿工的自救与互救矿工自救是指在井下发生意外灾变时,在灾区或受灾区影响的区域的每个工作人员进行避灾和保护自已的方法。
矿工互救是指在有效地进行自救的前提下,没有受伤的矿工妥善地救护灾区受伤人员的方法。
2、矿工自救时应遵守的原则(1)灭:在保证安全的前提条件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将事故消灭在初始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2)护:因事故造成自己所在地点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增高,可能危及人员生命安全时,要及时进行个人安全防护,可佩戴自救器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
(3)撤:当灾区现场不具备抢救事故的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和安全时,要以最快的速度,选择最近的路线撤离灾区。
(4)躲:如在短时间内无法撤离灾区时,应迅速进入预先构筑好的避难硐室或其他地点暂时躲避,等待救援。
也可利用现场的设施和材料构筑临时避难硐室。
3、矿工互救时必须遵守的“三先三后”原则是什么?(1)对窒息或心跳、呼吸骤停的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
(2)对刚出血的伤员,必须先止血,后搬运。
(3)对骨折的伤员,必须先固定,后搬运。
4、井下避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积极抢救,安全撤离,妥善避难。
5、井下发生灾害后进入避难硐室时,应注意哪些事项?如果撤退道路被冒顶阻塞或有害气体浓度较高又无自救器无法撤离灾区时,则应迅速进入构筑好的或临时构筑的避难硐室,等待营救。
矿井灾害自救和互救引言矿井灾害是指在矿井中发生的各种意外事故,包括瓦斯爆炸、矿井塌陷、火灾等。
矿井工作环境恶劣、危险系数高,一旦发生灾害,往往很难迅速获得外界的救援。
因此,矿井工人需要具备一定的自救和互救能力,以提高生存率和减少伤亡。
本文将介绍矿井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方法,帮助矿工们在危险情况下保护自己和互相帮助。
自救方法提前准备在进入矿井工作之前,矿工们应该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熟悉矿井的布局和逃生出口位置。
此外,矿工们还应该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尘口罩等,以保护自己免受外界伤害。
保持冷静在发生矿井灾害时,保持冷静非常重要。
矿工们应尽量压制恐惧和焦虑的情绪,保持清醒的头脑。
只有在冷静的状态下,才能有效地思考和采取正确的行动。
寻找安全位置在矿井灾害发生时,矿工们应尽快寻找到一个相对安全的位置躲避。
这个位置应该远离可能的危险区域,如火源、瓦斯泄漏等。
如果有逃生出口附近的安全室或避难所,矿工们应尽快进入并封闭门窗,以避免烟雾和有害气体进入。
使用呼吸器如果矿井中有烟雾或有害气体泄漏,矿工们应及时佩戴呼吸器。
呼吸器能够过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帮助矿工们维持正常呼吸。
在佩戴呼吸器时,矿工们应按照正确的方式进行操作,以确保呼吸器能够有效地起作用。
保持通讯联系在矿井灾害发生时,矿工们应尽量保持与外界的通讯联系。
他们可以使用无线对讲机或手机等通讯工具与救援人员取得联系,报告自身的位置和情况。
保持通讯联系可以帮助矿工们及时获得外界的援助和指导。
互救方法分工合作在矿井灾害中,矿工们应该分工合作,合理利用各自的力量和技能。
他们可以分成小组,分别负责救援、疏散、医疗等任务。
每个小组需要制定清晰的行动计划,并密切合作,共同努力。
救援伤员在矿井灾害中,很可能有矿工受伤,需要紧急救治。
其他矿工应该尽快对受伤的同事进行急救,如止血、包扎等。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伤员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地方等待救援。
疏散其他矿工在矿井灾害中,矿工们应尽快疏散至相对安全的地方。
矿工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一、自救、互救的基本概念自救就是矿井发生意外灾变事故时,在灾区或受灾变影响的区域的每个工作人员进行避灾和保护自己而采取的措施及方法。
互救则是在有效的自救前提下为了妥善地救护他人而采取的措施及方法。
二、矿工井下自救、互救及避灾的重要意义矿井发生灾害事故时,灾区人员正确开展救灾和避灾,能有效地保证灾区人员的自身安全和控制灾情的扩大。
大量事实证明,当矿井发生灾害事故后,矿工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正确地采取救灾、自救、互救措施,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环节。
三、煤矿井下人员避灾与自救、互救的基本知识(一)基本要求⑴掌握矿井灾害事故的特点和规律,事故发生后要沉着冷静,不要惊惶失措。
⑵熟悉所在矿井的灾害预防和应急预案。
⑶学会识别各种灾害的预兆,学会处理突发事故的方法。
⑷熟悉矿井的井下巷道、避灾路线、安全出口和避灾硐室。
⑸掌握避灾方法,每一个下井人员必须随身携带自救器并会使用自救器。
⑹掌握抢救伤员的若干方法和现场急救的操作。
(二)自救与互救的行为原则自救的行为原则是:及时报告、积极抢救、安全撤离、妥善避灾。
矿工互救应遵守的原则(“三先三后”的原则)是:⑴对窒息的伤员,先复苏、后搬运。
⑵对出血的伤员,先止血、后搬运。
⑶对骨折的伤员,先固定、后搬运。
(三)事故发生后的应对煤矿事故发生后,在事故地点及附近的人员应利用电话或派出人员,迅速将事故的性质、发生地点原因及危害程度向矿井调度室汇报。
灾区人员要根据事故的性质和蔓延趋势,以最迅速有效的方式,向可能受威胁的人员发出警报。
事故发生后,要准确地分析灾情:⑴事故地点及附近的人员,根据事故的发生地点,通过分析,对灾害可能涉及的范围的危害程度作出判断。
⑵根据事故的地点、性质结合巷道布置、通风系统、人员分布等现场有无并发和伴生其他灾害的可能性。
⑶了解、掌握自己所在地点的安全条件及人员伤亡情况,判断现场有无进行抢救的手段和条件。
矿井发生灾害时的自救与互救矿井作为一种特殊的工作环境,其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是其他工作场所所无法比拟的。
当矿井发生灾害时,矿工们面临着生命安全的威胁。
在这种紧急情况下,自救与互救是矿工们能够幸存下来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矿井发生灾害时的自救与互救措施。
首先,自救是矿工们在灾害发生后首先应采取的行动。
在矿井中发生火灾、瓦斯爆炸、顶板塌方等事故时,矿工们应首先迅速判断事故的性质,尽快采取相应的自救措施。
例如,如果发生火灾,矿工们应迅速戴上防毒面具、湿毛巾等保护装备,寻找安全出口。
同时,他们还可以利用灭火器、灭火器等工具进行初步扑灭火灾,保证逃生通道的畅通。
此外,矿工们还要学会有效地进行自救。
在矿井发生灾害时,矿工很可能会被困在地下某个地方,不能迅速逃生。
这时,矿工可以通过寻找避难点来保证自身的安全。
避难点是指矿井中具有较高的矿石块或矿柱,可以提供矿工避难的地方。
矿工们可以利用这些避难点躲避危险,并使用手中的工具进行敲击、呼叫等行为,以便被救援人员发现。
同时,矿工们还应提前准备好一些急救设备。
在矿井中发生灾害时,矿工可能会受伤或出现其他急症。
在这种情况下,矿工可利用急救设备进行初步处理,以保护自身的生命安全。
急救设备可以包括急救箱、救生绳索等,矿工们应将其放置在容易拿取到的地方,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以确保其可用性。
除了自救外,矿工们还需要学会互救。
矿井中的灾害往往造成多人被困,如果每个矿工只顾自己的安全,那么很可能导致其他人的生命危险。
因此,矿工们需要相互协助,进行有效的互救。
当发生矿井灾害时,矿工们应尽量保持冷静,不要恐慌。
他们可以相互激励,互相鼓励,以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
同时,矿工们还可以利用手中的工具进行有效的互救。
例如,他们可以组成互救小组,分工合作,利用绳索、敲击工具等进行互相救援。
矿工们还可以相互传递信息,确保救援人员能够尽快找到被困者。
在互救的过程中,矿工们应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以提高救援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