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塔式起重机行业发展历程_上_
- 格式:pdf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5
起重机械吊装行业的发展历程一、起重机械吊装行业的起源和初期发展起重机械吊装行业是指以起重机械为核心设备,进行重物吊装和运输的行业。
起重机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开始使用简单的机械设备,如滚木和绞盘,来进行重物的吊装。
这些原始的起重机械设备虽然简陋,但已经为人们的生产和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起重机械吊装行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发明使得起重机械的动力来源得以改进,大大提高了起重机械的工作效率和负载能力。
此时的起重机械主要以滑轮和绞盘为主,用于工厂、码头和建筑工地等场所的吊装作业。
二、起重机械吊装行业的技术革新和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起重机械吊装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20世纪初,液压技术的引入使得起重机械的操作更加灵活和精确。
液压起重机的出现,使得吊装作业更加高效和安全,可以适应更复杂和狭小的工作环境。
此后,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起重机械吊装行业又迎来了新的变革。
电子起重机的出现,使得起重机械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操作更加简便和智能化。
同时,电子起重机还具备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等功能,有效提高了起重机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起重机械吊装行业的应用领域扩大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起重机械吊装行业的应用领域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除了传统的工厂、码头和建筑工地等场所,起重机械现在还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能源、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
起重机械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包括塔式起重机、桥式起重机、吊车、门式起重机等,以满足不同领域和工程的需求。
四、起重机械吊装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展望起重机械吊装行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起重机械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为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
另一方面,环境保护和安全要求也对起重机械吊装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质量管理。
展望未来,起重机械吊装行业将继续朝着智能化、高效化和环保化的方向发展。
塔式起重机发展概况(东北林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森林工程专业)摘要:塔式起重机以其起升高度大、有效幅度宽、工作面广的有点在现在生活中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
因而充分、全面地了解现阶段塔式起重机的开发和使用状态,把握塔式起重机的发展进程和发展趋势,对于充分发挥塔式起重机的价值,促进生产、改善生活、促进国民经济高效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塔式起重机、发展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ower CraneGAO Biao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Abstract:Tower crane has been more and more widely used in modern life becauseof it’s high lifting height, effective range wide and wide work .Therefor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esent stage of tower crane and the use of state ,know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grasp of tower crane,will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ower crane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value, and it also plays a big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production, improving the life conditions and promoting the national economy rapid development.Key words:Tower crane;development前言塔式起重机是一种塔身竖立起重臂回转的起重机械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是完成预制构件及其他建筑材料与工具等吊装工作的主要设备。
塔吊的发展史
塔式起重机简称塔机,亦称塔吊,起源于西欧.已经是一种很受欢迎的产品,它的出现极大的满足了我们的需求,接下来塔吊厂家与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关于塔吊的发展历史吧,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第一项有关建筑用塔机专利颁发于1900年.1905年出现了塔身固定的装有臂架的起重机,1923年制成了近代塔机的原型样机,同年出现第一台比较完整的近代塔机,1930年当时德国已开始批量生产塔机,并用于建筑施工,1941年,有关塔机的德国工业标准DIN8770公布.该标准规定以吊载(t)和幅度(m)的乘积(tm)一起以重力矩表示塔机的起重能力.
我国的塔机行业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相对于中西欧国家由于建筑业疲软造成的塔机业的不景气, 我国的塔机业正处于一个迅速的发展时期.
以上就是塔吊厂家为大家介绍的有关塔吊的相关知识,操作塔吊的各控制器时,应依次逐步操作,严禁越挡操作.在变换运转方向时,应将操作手柄归零,待电机停止转动后再换向操作,力求平稳,严禁急开急停。
中国塔式起重机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在工程机械行业中,塔式起重机是城市建设中利用最频繁也最特别的设备之一,在60多年的发展中,塔机本土品牌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打破了长期以来外资品牌的垄断,而近年来在出口方面也具有了一定优势。
未来10~20年被认为是塔机市场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生产厂家和代理商应该全方面提升,以迎接新的发展阶段。
发展现状及特点型谱较完善从20世纪50年代起步以来,我国塔式起重机就以迅猛的速度不断成长。
期间经历了投资风暴、经济危机等,在2009-2011年达到了扩张的顶峰。
而后由于投资蓄力不足,从2012年开始市场出现大幅下降,当年下降比例达到21%,市场保有量约32万台。
尽管市场发展有一定波动,但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创新,塔机行业已经拥有了各类完善的产品型谱。
截至现今,中国有能力生产100千牛米到52000千牛米的塔机,生产企业达到600家左右,我国已成为世界民用塔机的第一生产大国,也是世界塔机第一使用大国。
大设备出新在型谱不断完善的基础上,近年来本土品牌在大型和超大型设备方面的不断出新,也给全球塔机市场带来了惊喜。
2010年8月,中联重科全球最大上回转自升式塔机D5200-240下线,并于当年12月交付中铁大桥局马鞍山长江大桥项目开始安装作业;2012年9月,中联重科全球最长臂架塔机D1250-80下线,并经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官现场测量有效工作幅度后,宣布该设备是世界上工作幅度最长的塔式起重机。
集中度偏低尽管行业体系和产品发展不断完整化,但在整个工程机械行业中,塔机行业的集中度远低于挖掘机、混凝土等主要类别。
据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各主要机种集中度分别为,汽车起重机99.5%,履带起重机99%,而塔机仅为28%。
现今,塔机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山东、东北、川渝等地,中联重科、江汉、川建、永茂、波坦和虎霸等都是主流生产企业。
而近年来,徐工、三一重工、中建建机等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陆续加入,预计将会加速行业变局,拉动行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改变。
塔式起重机的发展历程与技术创新随着现代建筑工程的不断推进,起重机作为一种重要的施工工具,在建筑领域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塔式起重机作为其中一种主要类型的起重机,具备强大的起重能力和灵活性,成为建筑施工不可或缺的存在。
本文将探讨塔式起重机的发展历程与技术创新。
一、塔式起重机的起源与初期发展塔式起重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的欧洲。
最早的塔式起重机多由木质构造,并且起重能力相对有限。
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和钢铁产业的兴起,金属材料的应用为塔式起重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随着钢结构技术的突破和电动机的出现,20世纪初,塔式起重机开始进入机械化时代。
塔式起重机的外观和结构也逐渐趋于成熟,主要包括塔身、臂架、起重钩等基本部件。
然而,在初期发展阶段,塔式起重机的高度和起重能力还较为有限。
二、塔式起重机的技术创新与发展1. 锚固技术的创新塔式起重机的稳定性对建筑施工至关重要。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努力探索更为稳固的塔式起重机锚固技术。
传统的固定式锚固方式需要在地基上建造深度较大的基础,不仅增加了施工时间和成本,而且受限于建筑地块的基础条件。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人们提出了一种新的锚固技术——墙体式锚固。
这种技术利用建筑物本身的结构作为塔式起重机的锚点,既降低了施工成本,又提高了稳定性。
2. 控制系统的创新塔式起重机的操作控制系统在技术创新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传统的操作方式通常是通过操纵杆来实现,需要熟练的操作员和一定的经验。
然而,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塔式起重机控制系统逐渐被引入。
电子控制系统具备精确的控制能力和自动化功能,使得塔式起重机的操作更加简便和高效。
通过触摸屏、远程控制和传感器等技术的应用,操作员可以实时监控起重机的状态,并实现精准的控制。
这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3. 空间组合与模块化设计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推进,对塔式起重机的空间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塔式起重机在技术创新中进行了空间组合和模块化设计的突破。
塔式起重机的历史发展和存在问题发布日期:2005-2-2-------------------------------------------------------------------------------- 塔式起重机是我们建筑机械的关键设备,在建筑施工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只用了五十年时间走完了国外发达国家上百年塔机发展的路程,如今已达到发达国家九十年代水平并跻身于当代国际市场。
塔式起重机发展回顾五十年代初,我国塔机的仿制开始起步生产的是一些小型塔机,六十年代自行设计制造了25TM、40TM、60TM、160TM四种机型,多以摆臂为主;七十年代,随着高层建筑发展,对施工机械提出了新的要求。
于是,160TM附着式、45TM 内爬式、120TM自升式等都由我国自己设计并制造;八十年代,国家建设突飞猛进,建筑用最大的的250TM塔机也应运而生。
特别是1984年,首先在北京建工集团建机厂引进世界先进的法国POTAIN(波坦)公司技术并于次年成功试制了FO/23B塔机,这可以说是我国塔机发展史的里程碑,它大大缩缺了我国与国外的差距,使我国塔机发展步入快行道。
通过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我国自行研制的QTZ80、QTZ120两种机型已达到国外八十年代同类产品的水平;进入九十年代,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国内外市场对塔机要求越来越高,众多城市大型建筑、水利、电力、桥梁等不断增加,市场的要求加快了新产品开发的力度,先后有400TM、900TM水平臂和300TM动臂式塔机,主要性能达到了国外九十年代水平,这一系列的塔机的开发不但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替代和减少了大型塔机的进口数量。
综观50年发展史,我国塔机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我国增幅最快的新兴行业之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塔机行业在设计、制造、管理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已形成一套较为健全的机制,以目前我国300余家生产塔机厂家为计,取得生产许可证的达100余家,近几年,塔机产量飓升不下,2001年产量9309台,2002年10580台,今年市场需求量在20000台,就总体而言,我国已成为世界民用塔机的生产大国,也是世界塔机主要需求市场之一。
中国塔式起重机50年回顾与展望 091228据考证,塔机发明于2 0 世纪之初的欧洲。
1900年有了第一个塔机专利,1905年出现了塔身固定的臂架式起重机,第一次、二次世界大战后塔机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更是呈现型式多样、需求旺盛的局面。
中国塔机始于20 世纪50 年代。
50 年来,我国塔机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和比较完整的系列型谱,塔机成为建筑施工中的关键设备,塔机行业也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建筑机械行业之一。
我们只用了50年时间走完了国外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发展路程,如今中国塔机已经批量走进国际市场。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塔机生产大国,也是世界塔机主要需求市场之一。
回顾塔机百年历史、中国塔机50 年史,展望塔机行业未来,期待中国塔机尽快由生产大国迈向生产强国。
1 国内塔机50 年回顾50 年代初,我国塔机由仿制开始起步,1954年仿制东德建筑师Ⅰ型塔机;60 年代自行设计制造了25tm、40tm、60tm 几种机型,多以动臂式为主;70 年代,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对施工机械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是,160tm 附着式、45tm内爬式、120tm自升式等塔机相继问世;80 年代,国家建设突飞猛进,建筑用最大的250tm 塔机QTZ250 应运而生。
特别是1984 年,通过引进法国POTAIN(波坦)公司F0/23B、H3/36B 技术大大缩短了与国外的差距,使我国塔机发展步入快行道。
进入21 世纪后,塔机年产销量连超1 万台、2万台大关,出口量连续翻番。
近20 年来,我国塔机行业发展呈现了以下一些特点。
1.1 市场需求强劲产销持续旺盛自上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塔机行业得到快速发展(表1),尤其近几年,塔机销量持续攀高,2001年行业统计销量9738 台,2002年成为世界上首个塔机年产量突破10000台的国家。
2004年,由于宏观调控作用以及起重机行业的结构调整,塔机的产销量有所回落,2005、2006年,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强力拉动下,我国塔机的产销恢复高速增长,2006年销量已超过2万台。
塔机的前生今世
■小资料
塔机,即“塔式起重机”简称,又称“塔吊”,是建筑施工中的一种起重设备。
塔机起源于欧洲,第一台原始塔机出现于1912~1914年,1923年制成第一台近代塔机的原型样机,1930年德国开始批量生产塔机,并用于建筑施工。
中国自己生产塔机是在20世纪50年代。
1954年,由当时的抚顺重型机械厂仿照试制了我国第一台TQ2-6型塔机,后来相继在上海建筑机械厂、哈尔滨工程机械厂生产。
1984年建设部机械局以350万元的价格引进了波坦GTMR360B、TOPKITFO/23B、FO/23B、H3/36B等4种型号的塔机资料和技术培训,由北京建工机械厂、沈建工、四川建机厂负责生产。
由于引进对象合理,准备充分,塔机生产在国内迅速展开,为国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4年的塔机技术引进,必将在中国塔机行业发展史上留下重要的篇章。
21世纪初,中国经济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房地产业和建筑业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引擎。
在这两个行业的推动下,中国塔机行业出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批企业在需求的推动下迅速崛起,不但在国内赢得了市场,更在海外树立了品牌。
永茂建机的平头塔机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以“SCM”为标志的川建塔机,被用户誉为“中国第一塔”;中联重科D5200-240塔机项目的签约,不但改写了“全球最大塔机”的历史,也将成为全球塔机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我国塔式起重机发展历程简介塔式起重机,简称塔机、又名塔吊,起源于20世纪初的西欧,它是液压起重技术的重大发展成果,特别是其可伸缩的金属结构,解决了高层建筑物料吊装、搭建的大难题,故在不长的时间内迅速成为了建筑、交运等行业中必不可少的起重设备。
1954年,中国在抚顺仿造成功民主德国建筑师I型塔机(TQ2-6型),随后又仿照前苏联样机,研制了15t与25t塔式起重机,标志着本土塔吊产业正式兴起。
进入1960年代后,又自行设计了25tm、40tm、60tm几种机型,多以动臂式为主。
而在走向改革开放的20世纪70年代,随着高层建筑的迅速增加,中国塔吊产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阶段。
于是,160tm附着式、45tm内爬式、120tm自升式等塔机相继问世。
进入1980年代后,中国塔机行业得到快速发展,主要有QTZ100、QZT120等自升式塔式起重机,QT60、QTK60、QT25HK等下回转快装塔式起重机等。
这些产品在性能方面已接近国外70年代水平,这一时期的最高年产量达1400台。
与次同时,随着改革开放和国际技术交流的曾多,为满足建筑施工的需要,也从国外引进了一些塔式起重机。
由于这些塔式起重机制造质量较好,技术性能比较先进,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塔式起重机产品的设计与制造技术的进步。
而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塔式起重机行业随着全国范围建筑任务的增加进入了一个新的兴盛时期,年产量连年猛增,且有部分产品出口到国外。
值得一提的是,自1992年起,塔机年出口量均大于进口量均大于进口量,年出口金额均大于进口金额,到目前为止年贸易顺差已达800多万美元,在基本上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前提下述可以出口创汇。
至此,无论从生产规模、应用范围和塔式起重机总量等角度衡量,中国均堪称塔式起重机大国。
进入21世纪后,塔机销量更是持续攀高,2001年行业统计销量9738台,2002年成为世界上首个塔机年产量突破10000台的国家。
2004年,由于宏观调控作用以及起重机行业的结构调整,塔机的产销量有所回落,2005、2006年,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强力拉动下,中国塔机的产销恢复高速增长,2006年销量已超过2万台。
起重机发展历史起重机是一种用于搬运和提升重物的机械设备,它在工业生产和建筑施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起重机的发展历史,从早期简单的机械装置到现代高科技起重机的演变。
引言概述:起重机是人类在生产活动中为了解决重物搬运问题而发明的一种机械设备。
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
本文将从起重机的起源开始,逐步介绍其发展历程。
一、起重机的起源1.1 早期简单机械装置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使用一些简单的机械装置来搬运重物,比如滑轮和杠杆。
这些机械装置虽然简单,但已经为后来的起重机奠定了基础。
1.2 古代文明的发展随着古代文明的发展,人们开始创造更复杂的起重机。
埃及的金字塔建设中使用了斜坡和木质滑轮来搬运巨石,这是古代起重机的重要里程碑。
1.3 中世纪的起重机在中世纪,人们开始使用更多种类的起重机,如风车起重机、人力起重机和动物力起重机。
这些起重机在建筑和港口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二、工业革命时期的起重机2.1 蒸汽起重机的出现工业革命时期,蒸汽起重机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起重机的效率和承载能力。
蒸汽起重机采用蒸汽动力驱动,可以进行更大规模的重物搬运。
2.2 电动起重机的发展随着电力技术的进步,电动起重机逐渐取代了蒸汽起重机。
电动起重机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和可靠性,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建筑施工领域。
2.3 液压起重机的应用近年来,液压起重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液压起重机利用液压系统实现起重和搬运,具有灵活性和高效性,适用于各种复杂的工作环境。
三、现代起重机的发展3.1 塔式起重机的崛起塔式起重机是现代起重机的代表,它具有较大的工作半径和承载能力。
塔式起重机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和桥梁等工程中,成为现代建筑施工的重要工具。
3.2 自动化和智能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起重机越来越趋向于自动化和智能化。
现代起重机配备了各种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定位、精确操纵和远程监控。
3.3 环保和节能在现代社会,环保和节能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起重机发展历史引言概述:起重机是一种用于搬运和举升重物的机械设备,它在工业、建筑和运输等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起重机的发展历史,从早期简单的机械装置到现代化的高科技起重机,逐步展示了起重机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一、早期起重机的发展1.1 人力起重机早期的起重机主要依靠人力来进行操作,例如古代的绞盘和滑轮系统。
这些机械装置通过人力旋转绞盘或拉动滑轮来实现重物的举升和搬运。
人力起重机虽然简单,但效率低下且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
1.2 动力起重机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动力起重机逐渐取代了人力起重机。
蒸汽动力起重机的发明使得起重机的举升能力大大提高。
同时,蒸汽动力起重机的出现还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生产和建筑工程的发展。
1.3 液压起重机20世纪初,液压技术的应用使得起重机的操作更加灵活和高效。
液压起重机通过液压系统来控制起重机的举升和搬运,具有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
液压起重机的出现标志着起重机技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现代起重机的发展2.1 塔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是现代建筑工地上常见的起重机类型之一。
它具有高度灵活性和大举升能力的特点,可以在狭小的工地空间中进行高效的搬运和举升操作。
塔式起重机的发展使得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大大提高。
2.2 移动式起重机移动式起重机是一种可以移动的起重机,它可以快速地从一个工地转移到另一个工地。
移动式起重机通常具有较小的体积和较低的举升能力,适用于城市建筑和道路施工等场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移动式起重机的需求日益增长。
2.3 自动化起重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自动化起重机逐渐出现并得到应用。
自动化起重机通过传感器、计算机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了起重机的自主操作和智能化控制。
自动化起重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减少了人为操作的风险。
三、高科技起重机的发展3.1 空中起重机空中起重机是一种可以在空中进行搬运和举升操作的起重机,它通常悬挂在直升机或飞艇上。
空中起重机具有较高的机动性和举升能力,适用于特殊的工程场景,如高空施工和海上救援等。
伟业塔吊带你了解塔吊的发展在建筑工地上,塔吊是一种常见的大型机械设备。
它不仅是现代建筑施工的重要工具,也是建筑行业的重要标志之一。
本文将介绍塔吊的历史和发展情况,并结合伟业塔吊的经验,带你深入了解塔吊的发展历程和技术特点。
塔吊的历史塔吊起源于古代罗马,那时候人们常用人力来搬运沙石等建筑材料。
后来,人们开始使用简单的起重机械,如旋转吊杆和风车筒等。
到了19世纪末期,人们开始使用蒸汽动力来操作起重机械,这标志着塔吊的发展进入到了现代阶段。
20世纪初期,人们开始使用电力操作起重机械,并发明了第一台液压式塔吊。
20世纪50年代,随着工程建设和机械技术的飞速发展,塔吊逐渐成为了建筑工地上不可或缺的工具。
塔吊的分类目前,主要的塔吊分类有自行式塔吊和静态式塔吊。
自行式塔吊采用自主行车模式,移动方便,具有高效率、灵活性和安全可靠性等优点,适用于各种建筑施工。
伟业塔吊就是一种自行式塔吊,它可以在工地上快速移动和组装,在建筑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
静态式塔吊是指其立柱固定不动,通过臂长伸缩实现施工区域的变化。
它适用于较大的建筑工程和长期施工场地。
静态式塔吊具有承载力大、稳定性好、高度和臂长可以调整等特点。
塔吊的技术特点塔吊的主要特点是能够实现重物的起吊、移动和定位,具有高承载能力、灵活可靠和安全稳定等特点。
首先,塔吊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能够实现上下、左右多方向的物料起重,具有一定的吊高和臂长。
其次,塔吊操作灵活,可以在较小的空间内进行操作,适用于建筑施工的多种环境。
此外,塔吊还有很强的安全稳定性,可以避免因物料掉落导致的安全事故。
伟业塔吊的经验伟业塔吊作为国内知名的塔吊品牌,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产品的升级改造。
它可以为不同规模的建筑项目提供更为优质的塔吊产品和解决方案。
伟业塔吊关注塔机从投标到拆机全周期的使用效能、成本、安全等重点难点。
对产品做了全方位的优化,还为客户提供包括搭配方案、组装方案、拆装方案、脚手架搭设方案等,以减少施工现场的协调压力,缩短项目周期,提高效益。
中国塔式起重机现状与问题分析中国塔机始于20世纪50年代。
中国塔机行业已经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和比拟完整的型谱,塔机行业也成为我国开展最快的工程机械行业之一。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塔机生产大国。
1.现状通过60多年的努力,中国塔机行业在产业规模、自主创新、结构调整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
〔1〕产业规模持续快速扩张。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塔机行业得到快速开展,尤其是近几年,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各种形式的塔机产品型谱日益完善,塔机产销量持续攀高,我国已成为世界民用塔机的第一生产大国,也是世界塔机第一大使用大国。
2021年我国共销售塔机31020台,比2021年增长了59.72%,国内塔机保有量突破10万台。
此后中国塔机市场进入了一轮高速开展阶段,截至2021年国内塔机保有量已超过30万台,年均增长率超过25%。
〔2〕行业集中程度稳步提升。
目前国内获得塔机制造许可证的企业共400多家,主要分布在山东、江浙、东北、川渝等地区,其中仅山东塔机制造厂家就超过150家。
过去由于整个行业技术及品牌建设开展滞后,塔机在工程机械行业中的地位远逊于挖掘机、混凝土机械等行业。
近几年在几家龙头企业带动下,塔机行业快速开展,行业集中度迅速提升,行业前十家市场份额已由2021年的38%提升到2021年的66%。
目前位于中国塔机第一阵营的制造商有中联重科、永茂、川建等,这些企业引领着中国塔机业的开展潮流,也是塔机出口的主要厂家。
同时大汉作为山东系的后起之秀,徐工作为塔机行业的后起之秀,近年来开展势头也比拟迅猛。
2021年在整个工程机械行业大幅下滑的大环境下,塔机行业下滑21%,但随着国家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未来几年塔机行业将逐步进入稳定增长的成熟期,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3〕大型塔机取得较大突破。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型电厂、大型桥梁、超高层建筑、造船、核电站等各项重点工程的建设越来越多,起重力矩2500kNm以上的大型、超大型塔机应用越来越广泛,每年大型、超大型塔机需求量预计超过1000台。
起重机发展历史起重机是一种用于搬运和举升重物的机械设备,它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起重机的发展历史,从最早的简单机械装置到现代高科技起重机的演变过程。
起重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最早的起重机是由人力驱动的简单机械装置,如绞盘、滑轮等。
这些机械装置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人们搬运重物的效率,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起重机逐渐实现了自动化和电动化。
19世纪末,蒸汽动力的起重机开始出现。
这些起重机利用蒸汽机驱动绞盘和滑轮,大大提高了起重机的功率和承载能力。
蒸汽动力起重机的出现,使得大型建筑和工程项目得以顺利进行。
20世纪初,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电动起重机开始逐渐取代蒸汽动力起重机。
电动起重机不仅更加安全可靠,而且运行成本更低。
此外,电动起重机还可以实现精确控制,提高了操作的灵活性和效率。
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起重机的种类和功能也不断丰富。
在建筑工地上,塔式起重机成为主流。
它具有高度可调、承载能力大的特点,能够在狭小的工地空间中灵活操作。
在港口和货运领域,集装箱起重机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货物装卸的效率。
在大型工程项目中,移动式起重机和履带式起重机成为重要的工具,可以在不同地形和环境中进行灵活操作。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起重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高科技起重机的出现,如自动化起重机、无人驾驶起重机等,使得起重作业更加安全、高效。
同时,起重机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结合,也为起重机的智能化和远程控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总结起来,起重机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从简单机械装置到现代高科技设备的演变。
起重机的不断创新和进步,为工业生产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起重机将会继续演化,为人类创造更加安全、高效的工作环境。
塔吊发展历史塔吊是建筑工地上最常用的一种起重设备又名“塔式起重机”,以一节一节的接长,用来吊施工用的钢筋、木楞、混凝土、钢管等施工的原材料。
塔吊是工地上一种必不可少的设备。
其中,塔吊发展历史是怎样的?我国的塔吊发展如何?下面是下面带来的关于塔吊发展历史的内容介绍以供参考。
塔吊发展历史塔式起重机简称塔机,亦称塔吊,起源于西欧。
据记载,第一项有关建筑用塔机专利颁发于1900年。
1905年出现了塔身固定的装有臂架的起重机,1923年制成了近代塔机的原型样机,同年出现第一台比较完整的近代塔机。
1930年当时德国已开始批量生产塔机,并用于建筑施工。
1941年,有关塔机的德国工业标准DIN8770公布。
该标准规定以吊载(t)和幅度(m)的乘积(tm)一起以重力矩表示塔机的起重能力。
我国的塔机行业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相对于中西欧国家由于建筑业疲软造成的塔机业的不景气,我国的塔机业正处于一个迅速的发展时期。
从塔机的技术发展方面来看,虽然新的产品层出不穷,新产品在生产效能、操作简便、保养容易和运行可靠方面均有提高,但是塔机的技术并无根本性的改变。
塔机的研究正向着组合式发展。
所谓的组合式,就是以塔身结构为核心,按结构和功能特点,将塔身分解成若干部分,并依据系列化和通用化要求,遵循模数制原理再将各部分划分成若干模块。
根据参数要求,选用适当模块分别组成具有不同技术性能特征的塔机,以满足施工的具体需求。
推行组合式的塔机有助于加快塔机产品开发进度,节省产品开发费用,并能更好的为客户服务。
塔机分为上回转塔机和下回转塔机两大类。
其中前者的承载力要高于后者,在许多的施工现场我们所见到的就是上回转式上顶升加节接高的塔机。
按能否移动又分为:走行式和固定式。
固定式塔机塔身固定不转,安装在整块混凝土基础上,或装设在条形式X形混凝土基础上。
在房屋的施工中一般采用的是固定式的。
20世纪80年代,四川建筑机械厂生产的引进法国波坦技术的塔机。
60年前,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诞生的时候,人们很难看到塔式起重机(以下简称“塔机”);如今,无论是在繁华的大都市,还是在偏远的山区,都能看到塔机在施工现场作业的英姿,塔机早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建筑施工设备之一。
中国塔机行业经过60年的风雨历程,不但国产塔机在国内市场占有绝对优势,而且近年来出口数量大幅增长,早已发展成为世界塔机生产和销售大国,产品技术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建国初期,去探寻中国塔机行业的发展足迹。
1 行业形成阶段建国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塔机行业经历了从建国时没有,到50年代的仿制,再到自主研发、设计,产品形成批量生产的几个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塔机行业的形成阶段。
1.1 产品开发中国自己生产塔机是由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
1954年,由当时的抚顺重型机械厂仿照试制了我国第一台T Q2-6型塔机,后来相继在上海建筑机械厂、哈尔滨工程机械厂生产。
1958年,为满足电站建设的需要,参照前民主德国和前苏联的中国塔式起重机行业发展历程(上)样机,设计制造了15t、25t塔机。
这3种塔机都是上回转塔帽式结构,主要由哈尔滨工程机械厂和太原重型机械厂生产。
但真正属于自己研发、形成批量生产并大规模使用的是红旗Ⅱ-16型塔机。
这是一种整体托运、自身架设、不能带载变幅的动臂式塔机。
1958年,当时的北京建筑工程研究所刘佩衡先生带领课题组开始研制,经过2次改进后在1964年定型,曾被列为国家科研项目,鉴定后投入专业工厂批量生产。
前期由富拉尔机重型机械厂生产,后来转由徐州重型机器厂、沈阳金属结构厂(后改名为沈阳建筑机械厂,现为沈阳三洋建筑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称为“沈阳三洋建筑机械有限公司”)正式批量生产。
该型号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最多年产120台,经重大改进后于1980年获得塔机产品银质奖。
红旗梅 琨 孔庆璐Ⅱ-16型塔机是我国最早自行设计的下回转式塔机。
1966年,由原一机部建筑机械研究所设计、哈尔滨工程机械厂生产,成功研制了T Q6型(60t m)塔机,同期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所设计了向阳Ⅱ号塔机,上海建工仿照捷克样机,设计了T D25型(25t m)塔机,改型设计了T D40型(40t m)塔机。
这几种产品皆为下回转动臂式、整体拖行的结构形式。
在此之间,北京建工部门按TQZ-6改制的TQ60/80型塔机曾经风靡一时,这一型号产品除了起重能力得到提高外,还可以整体起扳塔身,安装较快。
我们可以看出,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塔机主要处于仿制阶段,产品基本以下回转式为主。
在此阶段,塔机的主要生产厂有抚顺重型机械厂、哈尔滨工程机械厂、太原重型机械厂、北京市建筑工程机械厂(以下简称“北建工”)、四川建筑机械厂(以下简称川建)、沈阳建筑机械厂(以下简称“沈建工”)、徐州重型机械厂等10多家企业。
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叱咤塔机行业的3个主要企业川建、北建工、沈建工就已经开始涉足塔机领域。
据有关资料记载,到1965年,中国塔机的年产量达到300多台。
1972年,原长沙建机所与某些单位联合开发设计了我国第一台Q T160塔机,该机为水平臂、小车变幅,后改型为Q T200,以满足新北京饭店等高层建筑施工的要求。
1974年,由原长沙所设计、湖北建筑机械厂生产的中国第一台内爬式水平臂塔机Q T45型试制成功,标志着中国塔机行业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1975年,原长沙建机所设计、常德建机厂生产的中国第一台塔身伸缩式快装塔机Q T16问世,1979年又研制成功Q T25快装式塔机,并批量生产。
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塔机已经不再是简单模仿国外的产品,而是全面进入自主设计、生产时代,产品形式包括快速安装、内爬式,特别是Q T200塔机的诞生,标志着国产塔机的研发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至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具有20多家专业生产塔机的企业,塔机年产量已接近1000台。
1.2 塔机行业第一个标准的诞生20世纪70年代,还发生了对于行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塔机行业的第一个标准的出台。
70年代末,有关管理部门已经认识到塔机生产、使用数量增多,应该制定相关标准。
国家建委决定由廊坊建筑机械化所和原长沙建机研究所主持,由有关企业技术人员组成了《塔式起重机型式和基本参数系列》标准编制小组,组长为廊坊建筑机械化所的梁匡时。
小组成员走遍了全国十几个省市,深入到用户、建筑设计院、生产企业、大专院校进行调查,历时1年,撰写了十几万字调查报告。
后经反复修改,并在全国塔机20世纪80年代,沈阳建筑机械厂生产的QTK25快速安装塔机。
20世纪80年代,江麓机械厂生产的Q T80A/B/C型塔机。
20世纪90年代北京市建筑工程机械厂生产的QTZ60塔机。
行业组织的第一次大会上讨论通过,至此,我国塔机行业第一个标准报批稿终于在1978年完成,1979年发布执行。
由于时逢改革开改放初期,这个标准还是按计划经济体制编写的,因而与以后发展极不适应。
但是作为中国第一个塔机行业的标准,它的诞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1.3 塔机行业组织的产生1977年,在广西建机厂召开的产品鉴定会上,北京市建工机械厂陆道提议,国家建委机械局决定筹备成立了中国塔机行业组织。
1979年在北京正式召开了成立大会,参加代表有数百人,盛况空前。
塔机行业组织自成立后,做了大量工作,如质量评比、交流经验、标准讨论等。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行业组织性质发生转变,新的组织则由建设机械协会建筑起重机械专业委员会取代,由长沙建机院担任秘书长单位。
至此,中国的塔机行业已经形成。
2 行业发展阶段塔机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应该是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
由于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逐步取代计划经济,全国各地都加快了建设的步伐,对塔机的需求量快速上升,促使塔机行业得到快速发展。
在这个时期,无论是塔机产品的型谱还是塔机生产企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2.1 塔机技术的引进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门逐步地打开,使我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世界先进的产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于是,1984年,发生了对塔机行业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塔机技术的引进,这对塔机行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1984年前,由建设部机械局主持了与利勃海尔、P e i n e r、波坦等国外公司的技术交流、考察谈判。
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后,与波坦达成协议,以350万元的价格引进了波坦GTMR360B、TOPKIT FO/23B、F O/23B、H3/36B等4种型号,包括资料(图纸、计算书、工艺、标准、试验)和技术培训。
并在北京设立联合引进办公室,由北京建工机械厂、沈建工、四川建机厂负责生产主机,并在各地调查、选择了电气、机械、液压等国产化配套厂家。
另有长沙建机院、北京建机综合所参加的国外培训若干人,其中最长的为设计培训,为期2个半月。
由于技术引进目标明确,引进对象选择合理,前期准备充分,因此塔机技术引进试制、国产化、消化吸收、市场销售等各方面都很成功,见效迅速。
1986年3家企业陆续完成了样机试制,通过波坦公司验收,开始批量生产,迅速进入国内重点工程。
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我国塔机技术落后面貌,其意义远远不只在经济效益上。
塔机技术的成功引进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引进的必要性。
当时我国塔机制造业落后于国外20多年,改革开放初期大量进口意大利、法国、德国塔机表明我们塔机行业满足不了经济高速发展要求。
(2) 引进对象。
波坦主业为塔机,技术领先,可提供资料全面。
除主机外,还提供配套的所有减速器、电动机、液压元件、回转支承、电缆卷筒、测力环、电气元件的制造所用的技术资料;工装图20世纪80年代,北京市建筑工程机械厂生产的QT80A塔机,该机荣获1988年建设部优质产品。
纸、工艺文件、有关标准;最重要的核心技术——Know why和Know how几乎都满足我们要求。
(3) 技术先进性。
引进的4个型号基本属于改进后的第三代产品,直到20世纪末仍然保持世界先进水平。
这10年间,我们可经消化吸收,学习波坦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方法,立足于国内塔机行业的整体水平的提高。
(4) 技术适用性。
与利勃海尔塔机相比,波坦塔机更适合基础工业还不强、工艺技术水平还不高的中国。
例如利勃海尔塔机的塔身节连接主要采用高强螺栓,这对连接件材料、热处理、加工、检验、安装工具等都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否则就达不到设计要求。
波坦塔机的塔身则主要采用销轴连接,难度集中在塔身结构件拼配上,这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利勃海尔塔机的塔身主要为整体的。
除设计理念不同外,经济发达国家,其运输业也相当发达,运费与人工拆装费比较还是低的。
法国的经济在国际上远不如德国,因此它的塔身大多为片式可分的,用人工拆装费来降低运输费用,这也是赢得发展中国家的举措之一。
由此看出,整体还是可拆片式塔身不是技术先进与否的标准,而是它的适用性。
不管怎样说,我国塔机行业在技术引进后,几乎公认销轴连接的可拆片式塔身节是先进的标志,这也证明引进波坦技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
在这方面,最近中联重科的喻乐康先生指出,以长沙中联为代表的按“复合技术”生产的塔机,也不断向“波坦技术”渗透,两个流派差别越来越小。
这足以说明当年引进“波坦技术”是适应我们塔机行业发展的。
(5) 引进技术的可持续性。
与塔机技术引进的同期,中国还引进了很多产品的技术,但有些引进技术成为过眼烟云,而塔机技术引进却是年年硕果累累,决不止于引进的几种型号。
经过设计和工艺培训的技术人员消化吸收的能力大大提高,引进技术后不断有新的型号进入市场,它们不仅接近波坦水平,而且有些设计符合我国国情,填补了一系列空白,针对原来的缺陷作了许多重大改进,而不是简单模仿。
其中,有H25/14(60/15)、50/15、K30/30(70/30)、K40/26(70/27)、K50/50(70/50)、M80/75(M900)、FL25/30。
(6) 引进技术的扩展性。
前面提到引进初始就重视国产化,而国产化的重头戏是机电配套件。
经历多方艰苦努力,主机厂和配套厂渡过了试制关、质量关、价格关,不仅满足了引进产品配套需要,而且逐步扩展到其它塔机上,这对于提高我国塔机行业整体水平起了相当贡献。
例如:PC和R C S、LMD、OMD、RCV、 RT、 DV等机构用的电机、减速器,以及相应的电气控制件;回转支承、液压件、不旋转多层股钢丝绳、测力环、鱼尾板……。
直到今天,引进技术的生命力还在不断扩展,对我国塔机行业的促进作用还在扩大。
(7) 引进技术产品的市场效应。
由于成功的技术引进,致使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就不再大量进口欧洲的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