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型产品成本核算
- 格式:docx
- 大小:22.62 KB
- 文档页数:2
成本核算过程一、产品生产成本计算的基本要求1. 合理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2. 恰当确定成本计算期。
..3.正确选择成本计算的方法。
4 .合理设置成本项目......5.合理选定费用分配标准。
二、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三、正确划分各项费用的界限.. 四,产品成本计算的程序2 2 3 33 4 5 7、产品生产成本计算的基本要求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同时也是费用发生、成本形成的过程。
种费用的信息进行处理。
我们计算成本, 总是计算某个具体对象的成本。
而企业规模有大有 小,经营性质和项目各不相同, 因而如何组织成本的计算,如何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只能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 依实际情况而定。
而一个企业发生的费用种类繁多, 制造某个对象的过程 又是由各个部门、各项生产要素密切配合,经过很多环节才最终形成的。
所以,记录归类汇集和分配企业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是 --项比较复杂的工作。
但是,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企总的来看,成本计算都要遵守以下要求:1.合理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所谓成本计算对象,就是费用归集的对象.或者说是成本归属的对象。
进行成本计算, 必须首先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如果成本计算对象确定得不准确或不恰当,就会大大增加 成本计算的难度,计算出来的成本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甚至不能完成成本计算的 任务。
如何确定成本计算的对象呢 ?一般来说,成本计算的对象就是各种耗费的受益物,也就 是耗费各种投入品后形成的产出物,是"制造 " 活动取得的直接成果,即 "产品 "。
如工厂生产的工业品、农场生产的粮食、学校培养的学生、文艺组织摄制的电影、电视剧、演 出的剧目等,都是一种 "产品 ",都是成本的计算对象。
2.恰当确定成本计算期。
产过程为一批 (件)接一批 (件),即第一批 (件)完工了再生产第二批 (件)的情况。
而事实上现代企业的生产大都采用流水线的形式,不是一批接-批地生产,而是不断投产,不断完工,绵延不断,无法分清前后批次。
财务管理知识《工业企业成本费用的核算方法》1 成本项目的划分1.1 企业计算产品生产成本,应当设置原材料、自制半成品、燃料和动力、直接工资、职工福利费、废品损失、制造费用七个成本项目。
1.1.1 原材料: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等。
1.1.2 自制半成品:指在本企业内已经过一定生产过程并已检验合格,但尚未制造成为商品,仍须继续加工的中间产品,包括交入半成品库或成本采用逐步结转方式直接转入下一个生产车间(或特定生产工序)的半成品。
1.1.3 燃料和动力: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外购和自制的燃料和动力,如原煤、焦碳、原油、重油、汽油、柴油、煤油、压缩空气、蒸汽、氧气、水、电等。
1.1.4 直接工资:指直接参加产品生产(改变原材料性能、形态)的工人工资。
1.1.5 职工福利费:指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工人按其工资总额和规定比例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1.1.6 废品损失: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或入库后发现由于生产过程造成的各种废品的报废损失和修复费用。
1.1.7 制造费用:指生产单位(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厂部发生的属于制造费用的各项支出)。
1.2 成本项目中直接工资、职工福利费、制造费用等的计算口径,应与其有关科目的费用发生额一致,企业不得未通过费用发生额而将上述费用直接并入成本项目内。
1.3 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时,应执行本制度统一规定的成本项目,不得任意变动。
各事业部和企业根据具体情况需要增减成本项目时,应由主管事业部报集团财务中心批准后方能执行。
2 成本核算对象和计算方法2.1 企业要根据生产组织类型、生产过程特点、产品繁简程度和成本管理的要求,充分考虑企业内部贯彻分级管理的目标成本费用责任制的需要,合理的确定成本核算对象、选择相应的成本计算方法,汇集成本费用,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归属单位的责任成本。
工业公司产品成本核算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对于工业公司而言,准确核算产品成本是至关重要的管理环节。
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盈利能力,更是制定合理价格策略、优化生产流程以及做出明智决策的基础。
产品成本核算,简单来说,就是对生产一件产品所耗费的各种资源进行量化和价值计算。
这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多个方面。
首先,直接材料成本是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指直接用于生产产品的原材料,如钢材用于制造机械零件、木材用于制作家具等。
在核算直接材料成本时,需要准确记录材料的采购价格、运输费用以及在生产过程中的合理损耗。
例如,一家汽车制造公司在生产汽车外壳时,所用的钢板采购价为每吨 5000 元,运输费用每吨 500 元,生产过程中由于切割等工艺造成的损耗为 5%,那么每生产一个汽车外壳所需的直接材料成本就需要将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
直接人工成本则是指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及相关福利。
比如,生产线上的装配工人、技术工人的工资。
计算直接人工成本时,要考虑工人的工时、工资率以及可能的加班费用。
以一家电子厂为例,生产一个手机主板的工人平均每小时工资为 20 元,完成一个主板的装配需要 3 小时,若有加班,加班工资按照平时工资的 15 倍计算。
制造费用是产品成本核算中较为复杂的部分。
它包括车间管理人员工资、设备折旧费、水电费、厂房租赁费等。
这些费用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一特定产品,但又与生产过程密切相关。
对于制造费用的分配,通常采用一些合理的方法,如按照生产工时、机器工时或者直接人工成本的比例进行分配。
假设一个工厂的制造费用总额为 100 万元,当月生产 A 产品和 B 产品,A 产品的生产工时为 500 小时,B 产品的生产工时为 300 小时,那么可以按照工时比例将制造费用分配到 A、B 产品中。
在进行产品成本核算时,还需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
比如,废品损失的核算。
如果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废品,那么废品所耗费的材料、人工等成本也需要进行核算,并考虑是否能够回收部分价值。
产品制造成本的核算一、制造成本的核算对象制造成本的核算对象,是指成本核算过程中,为归集生产费用而确定承担费用的客体;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是成本核算的核心;制造成本核算对象具有层次性,必须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具体情况如下:1单步骤生产的产品应以最终产品为成本核算对象;2 多步骤小批或单价生产的企业,应以每件、每批或定单产品为核算的对象;3连续或多步骤生产和装配或多步骤大批生产,应以其生产步骤、半成品和最终产品为成本核算对象;4 多品种大量大批生产的企业,应以类别生产为成本核算对象;二、制造成本的项目成本项目,是指对产品成本内容构成所作的分类,其大类包括:1 直接材料,是指构成产品实体,或有助于形成产品的各种材料;细类主要有:主要材料、原料、辅助材料、备用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以及其他材料;2 直接人工,是指直接从事产品的制造的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主要有: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和福利;3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各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方式的各项费用;其细类主要有: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生产用固定资产折旧费、资源有偿使用费、租赁费、修理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劳保费、季节性修理期内的停工损失以及其他制造费用;直接成本包括产品中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属于间接成本;三、制造成本核算的基本账户制造成本核算的基本账户有:"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生产成本的明细核算按"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及其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设置明细账;制造费用按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间接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户;"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明细账表,一般可按成本费用项目设计成多栏式;发生各项生产费用,借记"生产成本"及其有关明细账,结转已完工并验收入库的产成品、半成品及已提供的劳务,贷记“生产成本"及其有关明细账;"生产成本"的余额在借方,反映尚未完工的产品成本;发生制造费用,借记"制造费用"及其有关明细账;分配制造费用,贷记"制造费用"及其有关明细账,期末无余额;四、基本生产成本的账务处理1.直接材料费用的账务处理程序1)填到领料凭证并附注领料部门和用途;2)月末编制"耗用材料汇总表"并送至财会部门;3)财会部门编制记账凭证;4)外购动力中直接耗用于生产的部分,也应作"直接材料"处理;5)如果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核算,则在计入生产成本时分摊材料成本差异;2.直接人工及其福利费用的账务处理程序1)按工资及应付福利费发生的部门和用途编制"工资及福利费分配表"、进行归集和分配;2)对于应付福利费,如果在成本项目中设有"其他直接支出",则与直接生产人员工资一样计入"直接人工"项目;3.制造费用的账务处理程序1)制造费用首先在"制造费用"账户中进行归集;2)每月费用归集完,按一定标准进行计算计入受益对象;3)账务处理时,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的"制造费用"项目,贷记"制造费用"及其有关明细账户;五、辅助生产成本的账务处理辅助生产是指不直接从事商品生产,而是直接或间接地为基本生产车间、厂部管理部门提供服务,而进行辅助性生产和劳务供应;辅助生产有两类:一类是单一的只生产一种产品或提供一种劳动的辅助生产,如供电、供水、供气和运输等;一类是可以提供多种产品或劳务的辅助生产,如工具、模具制造和机器设备修理等;1、辅助生产费用发生的账务处理辅助生产所发生的生产费用,通过"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归集,该账户也设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明细科目;辅助生产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费用以及其他辅助生产车间、部门转入的费用,应按照辅助生产车间所提供的产品、劳务的种类和成本项目,借记“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2、辅助生产的劳务和产品成本的计算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成本计算有关,辅助生产的类型不同,则处理方式也不同;1)提供劳务的辅助生产车间,其发生的费用都是直接费用,可按成本项目直接归集;由于这类辅助生产大都无在产品,将每月归集的生产费用总额即该车间提供的劳务的成本总额,除以劳务总量得到每一劳务的单位成本;2)提供工具、模具等产品的辅助生产车间,其发生的生产费用有直接费用、也有间接费用;直接费用应直接归入某产品的成本;间接费用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标准,在多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然后确定出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3、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和账务处理辅助生产车间往往要向其他辅助车间、基本生产车间、企业总部和分部、管理机构、在建工程、对外服务和其他一些部门单位提供劳务和产品;这些受益的对象则应承担提供的劳务和产品成本,又由于受益程度不尽一致,,必然要对辅助生产成本进行妥善有序的分配;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方法很多;诸如直接分配法、一次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和代数分配法;1)直接分配法;该方法假设:不考虑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的产品或劳务,而是将各辅助生产成本的明细账户所归集的成本费用直接分配给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对象;计算公式为:A.某辅助生产车间生产费用分配率=该辅助生产车间成本费用总额÷该生产辅助生产车间提供劳务产品总量-其他辅助生产车间耗用劳务产品量B.各受益单位对象应分配辅助生产费用=该受益单位对象耗用劳务产品数量×分配率例1:辅助生产车间提供劳务数量资料如下表:辅助费用:如下表:供电车间直接归集的费用是:直接材料8 000元,人工1 600元、制造费用1 400元、合计11 000元;修理车间直接归集的费用是:直接人工2 400元、制造费用4 530元、合计6 930元;根据以上资料,对辅助生产成本分配处理如下:①供电车间生产费用分配率=供电生产车间成本费用总额÷供电车间提供电力总量-修理车间耗用电力总量=8 000+1 600+1 400÷44000-4 000=②修理车间生产费用分配率=修理车间成本总量总额÷修理车间提供工时总量-供电车间耗用工时总量=2 400+4 530÷3 300-500=③产品A应承担的辅助生产费用=供电车间生产费用分配率×产品A耗用电力总量=×10 000=2 750元④产品B应承担的辅助生产费用=供电车间生产费用分配率×产品B耗用电力总量=×20 000=5 500元⑤一车间的应承担的辅助生产费用=供电车间生产费用分配率×车间的耗用电力总量+修理车间生产费用分配率×车间的耗用修理工时总量=×2 000+×1 200 =550+2 970=3 520元⑥二车间的应分配辅助生产费用=供电车间生产费用分配率×车间的耗用电力总量+修理车间生产费用分配率×车间的耗用修理工时总量=×1 000+×1 000=275+2 475=2 750⑦企业管理部门应分配的生产费用=供电车间生产费用分配率×企业管理部门耗用电力总量+修理车间生产费用分配率×企业管理部门耗用修理工时总量=7 000×+600×=3410账务处理如下: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2750--基本生产成本--B产品 5500制造费用--一车间 3520--二车间 2750管理费用 3410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11 000--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 6 9302)一次交互分配法假设:考虑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分配标准如下:①在相互提供出和劳务的辅助生产车间之内交互分配生产费用;②将辅助生产分配前的费用,加上分配进来的费用,减去分配出去的费用,再将其分配给基本生产成本及车间、部门等受益单位;根据上例资料,采用一次交互分配法对辅助生产成本分配处理如下:①确定交互分配前交互分配率:A.供电车间生产费用分配率A=本月供电车间总生产费用÷供电总量=11000÷44000=B.修理车间生产费用分配率B=本月修理车间总生产费用÷修理工时总量=6930÷3300=②供电车间和修理车间相互承担对方发生的费用:A.供电车间承担修理费用=B×耗用修理工时总量=×500=1050元B.修理车间承担供电费用=A×耗用电力总量=×4000=1000元③确定分配给基本生产成本车间及部门的费用总量、劳务量和分配率A.应分配的供电费用总量=原发生供电费用总量+供电车间发生修理费用量-修理车间供电费用总量:=11 000+1 650-1 000=11050元对应的劳务量=44 000-4 000=40 000 B.供电车间生产费用分配率=应分配的供电费用总量÷对应的供电电力总量=11 050÷40 000=C.同理:修理车间生产费用分配率=6 930+1 000-1 050÷3 300-500 =④根据上一步得出的供电车间、修理车间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率,计算各产品、车间及管理部门分别应承担的供电费用金额、修理费用金额;这和直接分配法中的步骤二完全相同,读者可以自行完成其分配过程;根据费用分配结果,作如下的会计处理:首先,作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交互分配的处理: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1000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1000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1050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1050然后,作结转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处理: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A--基本生产成本--B制造费用--一车间--二车间管理费用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11050--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 6 880六、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的账务处理1、制造费用的归集制造费用属于间接费用,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费用承担对象不明确,因此不能直接分清应由各成本计算对象负担多少,只能先在"制造费用”账户的借方归集,确定了分配标准后,再将制造费用结转到各对象的成本中去;2、制造费用的分配我们更注重的是企业生产多种产品的情况,鉴于企业生产的特点不同,采用的费用分配标准不同;分配制造费用的标准一般是:①生产工时实际或定额;②生产工人人数;③生产工人工资;④机器工作工时;⑤直接材料成本;⑥直接生产成本等;例2某年某月生产甲产品和乙产品,第一车间的制造费用3 600元,第二车间的制造费用4 000元,管理部门发生的制造费用2 400元,甲产品生产工时3 000个,乙产品生产工时3 800个;1)假定甲、乙产品的价值由各自的生产工时确定,而各个车间、部门发生的制造费用均服务于生产甲、乙产品;则:甲产品分配率=甲产品生产工时÷甲乙产品生产工时合计=3 000÷3 000+3 800=乙产品分配率=乙产品生产工时÷甲乙产品生产工时合计=3 800÷3 000+3 800=2)根据甲、乙产品分配率,确定第一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在甲、乙产品基本生产成本的分配;甲产品承担制造费用=甲产品分配率×第一车间制造费用=×3 600=1 元乙产品承担制造费用=乙产品分配率×第一车间制造费用=×3600=元同理,确定第二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在甲、乙产品基本生产成本的分配;3)制造费用分配的账务处理借:生产成本--甲产品--制造费用 1--乙产品--制造费用 2贷:制造费用--车间 3 600借:生产成本--甲产品--制造费用 1--乙产品--制造费用 2贷:制造费用--二车间 4200在实际工作中,分配制造费用的标准,要根据企业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慎重选定;七、基本生产成本计算及产品完工验收入库的账务处理1、按对象品种组织成本计算组织形式这种形式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采掘、熔炼等企业,在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中,如果在成本管理上要求提供分步骤的成本资料,也可采用这种组织形式,如小型水泥、化肥、制砖业等企业;下面介绍其成本计算过程:1)设置成本计算单;成本计算单按产品品种设置,每种产品对应一份产品成本计算单;成本项目纵向细目包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生产费用合计、月末在产品成本、完工产品单位成本、完工产品总成本;成本项目横向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细目;合计时按横向和纵向依次进行;2)整理和分配本期各成本要素的费用、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分配各成本要素的费用;A.编制"原材料费用分配表";该表纵向包括原材料、主要材料、原材料、辅助材料、原材料小计、低值易耗品等细目;该表横向包括基本生产成本再按产品品种细分、辅助生产成本按辅助生产车间细分等细目;合计时按横向和纵向依次进行;将横向合计项记入借方,纵向合计项记入贷方;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直接材料--基本生产成本--乙产品--直接材料--基本生产成本--×产品--直接材料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车间--辅助生产成本--××车间制造费用--基本车间--辅助生产贷:原材料 --主要材料--辅助材料--低值易耗品B.编制"工资及应付福利费分配表";该表纵向包括:应付工资生产、应付工资分配率、应付工资金额、应付福利费等细目;该表横向基本生产成本按品种细分: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工资福利费、管理费用、应付福利费等细目;合计按横向和和纵向依次进行;将横向合计项依次记入借方,纵向合计项依次记入贷方;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应付福利费贷:应付工资同时: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贷:应付福利费C.结转本月发生的各项利息费、折旧费、水电费、差旅费、劳保费等;这些费用不仅发生在厂部、车间,同时服务于产品生产;因此,在作会计处理时,应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贷记"现金"、"银行存款"及费用摊销类科目;3)根据第二步骤中各费用分配表和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4)将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转入辅助生产成本账户,其会计处理为: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制造费用--供电车间--供水车间5)将辅助生产成本在各产品生产、车间、厂部之间进行分配,并结转辅助生产成本,编制辅助生产成本分配表;该表横向为辅助生产的受益部分;纵向为辅助生产分配标准和对应的分配率及其金额;最后将金额汇总记入贷方,将受益费用发生金额依次记入借方;会计处理如下:借:制造费用--基本车间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支出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6)结转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并在产品品种之间分配,并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该表横向表示产品品种等细目,纵向表示分配标准、分配率和分配余额;将横向细目合计记入贷方"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会计处理如下: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贷: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7)计算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若产品无期初、期末在产品、本期费用即全部为完工产品成本;反之,则按约当产量法计算;8)编制产品成本汇总表;该表横向是产品品种细目,纵向是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总成本等细目;合计时,按横向和纵向依次进行,得出总成本数;会计处理如下:借:产成品贷:生产成本2、按对象投入过程的批别组织成本计算组织形式这种形式主要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如船舶制造、重型机械、精密仪器等企业;企业的产品试剂、大型设备修理等,也可采用该种组织形式;在这一组织形式下,成本计算过程如下:1)设置成本计算单;这与前有种组织形式不同,它是按批号设置,批号以产品品种为基础;2)整理和分配本期各成本费用;3)根据各费用分配表和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明细账,本步骤也类同于按对象品种组织成本来计算;4)结转辅助生产的制造费用,并编制"辅助生产成本分配表"以分配辅助生产成本;本步骤类同于按对象品种组织成本计算形式之第4、5步;5)结转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向基本生产成本分配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制造费用分配标准的总额各生产费用总额=制造费用分配率×各产品耗用标准额6)计算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7)编制产品成本汇总表同按品种组织形式的成本汇总表、并作结转完工产品的处理:借:产成品 --甲产品--乙产品贷:生产成本--甲产品--乙产品3、按对象在过程中的步骤组织成本计算形式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企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制成品要经历许多步骤和工序才生产而成;企业集团化形成的发展,将这些专业线都集中在一个公司内部;因此分步法越来越成为一种成本核算的常用方法;分步法有逐步结转和平行结转两种形式;而逐步结转又分为综合逐步结转和分项逐步结转两种形式;在综合逐步结转形式下,各步骤半成品成本向下步骤结转时,是以一个总额结转的;在分项逐步结转形式下,各步骤半成品向下步骤结转时,是按成本细目结转的;假定A产品经历第一车间、第二车间、第三车间,才最后完成产品A的生产过程;综合逐步结转形式下成本计算步骤如下:1)设置一、二、三车间成本计算单;2)将产品产量汇总表和月初在产品及本期发生费用汇总表的有关资料填入第一车间成本计算单,计算A产品在第一阶段完工半成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以及月末在产品;3)将产品产量汇总表、月初在产品及本期发生费用汇总表及计算步骤2的数据填入第二车间成本计算单,计算A产品半成品的完工半成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单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同第一车间;4)第三车间的成本计算同步骤3;5)成本还原;成本还原就是将本步骤产成品所耗用的自制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为上步骤各成本项目的成本,以求得产成品原本的项目成本;成本还原一般采用成本项目比重分解法;它是以最后生产步骤开始,将各步骤耗用上一步骤自制半成品的综合成本,按上一步骤的完工半成品的项目成本占全部成本的比重进行分解,还原为项目成本的一种方法;其基本算式为:步骤项目成本比重=该步骤完工产品项目成本额÷步骤完工产品全部成品额耗用上一步骤的项目成本额=耗用上一步骤的半成品综合成本×上一步骤项目成本比重在分项结转方式下,将各步骤半成品成本,按照项目成本分项转入步骤的成本计算单的各个项目成本;例3某市钢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产品,原材料在开始生产时一次性投入,M产品的工时定额为100小时,其中第一步工序的工时定额为20小时,第二步工序的工时定额为60小时,第三步工序的工时定额为20小时;期初在产品数量为零、本期完工产品数量 1 000件,期末在产品数量为400件,其中第一道工序在产品200件,第二道工序在产品40件,第三道工序在产品160件,本期为生产M产品共发生原材料费用560 000元,直接人工费503 200元,制造费用473 600元;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分配按约当产量法计算;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在产品成本;第一道工序完工程度=20×50%÷100×100%=10%第二道工序完工程度=20+60×50%÷100×100%=50%第三道工序完工程度=80+20×50%÷100×100%=90%本期在产品约当产量为=200×10%+40×50%+160×90%=20+20+144=184件①完工产品负担直接材料费=560000÷1400 ×1000=400000元在产品负担的直接材料费为160 000元;②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均按约当产量法计算;完工产品应负担直接人工费、制造费用=503200+473600÷1184×1 000=825000元在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费、制造费用=503200+473600÷1184×184=151 800元完工产品总成本=400 000+825 000=1 225 000元在产品总成本=160 000+151 800=311 800元4、按类别组织成本计算形式这种方法适用于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并且可以按一定标准将产品划分为若干类别的企业;如从事陶瓷、标准件、系列机械配件等的生产企业;企业应首先根据技术、历史资料确定一种在工艺、材质、生产、销售等方面有代表性的产品作为标准产品,确定其成本系数,即标准成本系数quot;1",然后再根据这一标准成本系数计算出其他种类产品的成本系数,有成本项目系数和各产品的综合系数;●单项成本系数计算公式如下:A.某产品直接材料成本系数=某产品的直接材料消耗定额或成本定额÷标准产品直接材料消耗定额或成本定额B.某产品工资直接人工成本系数=某产品的直接人工定额÷标准产品直接人工定额C.某产品制造费用成本系数=某产品的制造费用成本定额÷标准产品的制造费用成本定额●综合系数计算公式:某产品成本系数=某产品定额成本÷标准产品定额成本。
装配型产品报价成本核算
作为制造类型的加工企业,企业内部只存在成本中心,没有利润中心。
合理的成本核算对掌握产品的竞争力、对外报价和成本分析、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常,装配型产品报价成本核算包括:
报价=材料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质量损失+利润率
1、材料成本:核算可分为定额成本和分摊成本两种
1.1 定额成本=∑BOM中物料数量*物料单价(要考虑质量损失)
例如:甲产品BOM中有3种物料A、B、C
1.2 分摊成本=全年(某月)材料发生额/全年(某月)合格产量(不用考虑
质量损失)
例如:甲产品2013年共生产合格产品150000件,发生材料费用2000万元。
2、制造费用:
2.1 制造费用核算项目:
2.2 制造费用核算口径:
人工费、生产辅料、能耗属于变动成本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但折旧费、其他属于固定成本,不随产量变动,因此不同的核算口径对制造费用有不同的影响。
通常有两种核算方法:
2.2.1 根据上一年度的实际加工费核算:
2.2.2 根据负荷率最高月份计算:。
品种法是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目前,我国工业企业所采用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主要有: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分类法和定额法.在这五种方法中,谁是基本方法.谁是派生方法,在会计界说法不一.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种:1.认为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分类法这四种是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分类法和定额法是派生方法2.认为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分类法这四种方法是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定额法是派生方法.3.认为产品成本计算最基本的方法只有分批法和分步法两种究竟哪种方法是基本方法.哪种方法是派生方法,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必须首先明确什么是基本方法.即基本方法区别于派生方法的标志是什么?这也正是人们争论的焦点问题.笔者认为,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区别于其他方法的主要标志有下三点:第一,基本方法应有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而其成本计算对象应反映成本管理对成本计算的基本要求.第二.基本方法是不依赖于其他方法而独立存在的方法,其他成本计算方法则是在该方法的基础上笈展而形成的.第三,基本方法的适用范围较为广泛,能基本上应用于不同类型企业的产品成本计算.只有同时具备以三个方面特点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才能叫做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根据以上标志笔者认为.只具品种法是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其他方法都是在品种法的基础上为了适应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某一方面的需要而派生出来的, 论证如下:1.产品品种是成本计算的归宿.因而品种法是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为一种成本计算方法.首先应明确的问题是计算谁的成本,也就是说,确定成本计算的对象是计算产品成本的前提而成本计算对象是按生产的特点和管理的要求确定的.不同的工业企业,生产具有不同的特点.工业企,眦的生产.按生产组织划分.可分为犬景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类型.而成批生产又可分为大批生产和小批生产,大批生产接近于大量生产,小批生产接近于单件生产.工业企业的生产按工艺过程的特点划分.可分为简单生产和复杂生产两种类型.生产组织方式不同,成本计算对象就有所区别在大量大批生产下.只能按产品品种计算成本:在单件小批生产下,可按件或批别计算成本.工艺过程不同.成本计算对象也不一样,在简单生产下,只能按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在复杂生产下.不仅要求按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而且还要求按生产步骤计算每种产品所经过的各步骤的成本生产工艺过程的不同.从客观上决定着成本计算的对象.但是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还要考虑管理上的要求例如,在复杂生产下.为了加强日常成本管理,通常要以产品品种及其生产步骤工作为成本计算对象,但如果管理上不要求按生产步骤考核生产耗费,计算产品成本,也可以只按产品的品种或批别计算成本.从上述可知,根据生产的特点和管理的要求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不外乎"产品品种","产品批别","产品步骤"以及在品种繁多的企业中为了简化核算而确定的"产品类别".这就是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和分类法所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但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的成本计算对象最终还是"产品品种"因为分批法的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批别"是以产品品种为基础的,在一个批别里,只允许是个品种的产品.分步法的成本计算对象是产品品种和每种产品所经过的生产步骤成本.因而每个产生步骤的成本计算对象也是产品品种分类法在按产品类别汇集费用.计算类别成本的基础上.还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分别计算该类各种产品的成本.所以.分类法的成本计算对象仍可归结为产品品种至于定额法, 与分步法或分批法相同,不再赘述由此可见,按照产晶晶种计算产品成本,是成本训算的基本要求,产品成本计算对象归根到底是产品品种.品种法是依赖于其他方法而独立存在的方法.其他成本计算方法则是在品种法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品种法之所以是产品成本计算的摹本方法.是因为他孕育着其他?切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品种法的计算程序也就是产品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品种法计算成本的一般程序如F:1.技产品品种设置基本生产明细帐,归集生产费用.2在不计算月末在产品的情况下,各基本生产明细账上所归集的生产费用数额,就是当月完工产晶的总成本,除以产景.就是产品的荦位成本3.在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时,对基本生产明细账上所归集的生产费用要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在完j二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以便分别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与品种法相同.下面仅以分步法为例子以说明分步法(逐步结转)的计算程序图示如下第彝丰成品埔奉计鼻单原材料加C费芈成品成丰在乩碰船~聿6半成品成丰*算单半旌65成车加r贽己卓j品成奉在产品脏术菇::步辅j成龇成奉计算单己半成品成丰加工毋丙产成品成车在产乩成奉从以上程序可以看出,逐步结转分步法实质是将某产品成本的计算分成若干步骤来进行,也就是对产品生产各步骤的成本,分别采用品种法来计算,最后形成产成品成本,关于分步法中的另一种形式,行结转分步法,则是不计算半成品成本的方法,整个成本计算程序与品种法也是基本相同的因此,我们说分步法是在品种法的基础上.根据管理和核算的需要而派生出来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分批法从成本计算程序上看,与品种法完全相同,所不同的只是成本计算期.品种法是按月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分批法是按产品的生产周期计算完工产品的成本.由于分批法成本计算的对象实质上也是产品品种. 成本讨算程序与品种法叉相同,因此.我们说分批法也是在品种法的基础上.根据小批,单件复杂生产的特点, 而派生出来的不定期计算产品成率的方法分类法按类别汇集费用,计算类别产品成本.其程序与品种法相同.只是为了简化核算手续,先计算类别产品成本.再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对该类各种产品分配费用.计算各种产品成本的方法.定额法是分步法和分批法的派生方法,是为了加强成本管理.把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有机结合而采用的方法.上述分析说明.在这五种成本计算方法中,只有品种法是不依赖于其他方法独立存在的方法.因此,品种法是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品种法的适用范围较为广泛,能基本上应用于不同类型企业的产品成本计算,品种法不仅适用于大量大批简单生产的企业.而且也适用于大量大批装配式复杂生产企业以及不需要计算半成品成本的大量大批连续式复杂生产企业.这是一般公认的说法.在需要计算半成品成本的大量大批连续式复杂生产企业,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成本时由于每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计算也是采用品种法,所以品种法也可应用于需要计算半成品成本的大量犬批连续式复杂生产企业在适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的小批单件生产的企业,能否用品种法去计算产品成本呢?我认为也是可以的.因为分批法与品种法的主要区别就是成本计算期不同.但在实际工作中,采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同样也要按月汇集各产品的实际生产费用,到月末如果该批产品都已完工.逸些生产费用就是完工产品的成本,否则就是在产品成本.不论产品具体在什么时间完工,其成本也是到月末才进行计算.所以说在小批单件复杂生产的企业里,也是可以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的因此,品种法可以应用于不同生产类型的企业.那么其他方法是否也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呢?在简单牛产的企业,由于生产过程不能间断.因而不能采用分步法计算成本t由于是大量大批重复生产某种产晶.因而也能分批计算成本.分类法虽可用于简单生产,但在品种单一的企业也只能采用品种法计算成本.而不能分类.同时分类法也不能用于单件复杂生产企业.定额法也能用于复杂生产企业而不能应用于大批大量单阶段生产的企业.可见,其他力法与品种法相比.其应用范围要小一些通过上述分析说明,品种法的成本计算列象是成本管理对于成本计算的基本要求,产品品种是成本计算的归宿,品种法是唯一独立存在的成本计算方法,并是其他方法的基础,品种法适用范围广泛,能基本上应用于不同类型的企业所以,品种法是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中的基本方法(作者单位:蕾崩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成本核算制度及办法一、成本核算制度概述成本核算制度是指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对各种资源和经济行为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和比较,以便为企业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的一种经济管理制度。
其目的是为了确保企业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能够合理地处理和运用各种资源,以保证企业的发展和稳定。
二、成本核算的分类通常情况下,我们将成本核算分为直接成本核算和间接成本核算两个部分。
1. 直接成本核算直接成本核算是指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计算、核算的成本。
这种成本通常分为两类,即直接原材料和直接加工费。
•直接原材料是产成品所使用的原材料,如纺织厂的棉花和衣服。
•直接加工费是在生产过程中直接发生的用于加工、组装或装配的人工和其他费用。
2. 间接成本核算间接成本核算是指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不方便直接计算和核算的成本。
这种成本通常被视为企业的固定成本或间接成本。
•固定成本是不会因生产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发生变化的成本,如租金、保险费等。
•间接成本是不便于直接计算和核算的成本,如折旧、修理费等。
三、成本核算方法在进行成本核算时,我们通常会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将企业实际发生的成本与企业预算和计划进行比较,以确定企业的效益和盈利能力。
标准成本法的实施需要建立标准成本,并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
2. 直接成本法直接成本法是指将直接成本加总进行核算,以确定企业的成本和利润,以及成本构成和利润率。
3. 综合成本法综合成本法是指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进行综合核算,以确定企业的总体成本和利润。
在具体操作中,我们通常会根据企业的特点和需求来选择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
四、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的必要手段之一。
它可以帮助企业及时了解生产和经营中所发生的各种成本,及时分析企业经济状况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只有准确地核算成本,才能更好地优化产业链,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五、成本核算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成本核算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要建立合理的成本核算规范和体系,确保成本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做账实操-产品成本计算流程企业原材料消耗水平,设备利用好坏,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产品技术水平是否先进等,都会通过生产成本反映出来。
那么对于企业所涉及的生产成本要怎么做账务处理?企业生产成本计入什么科目?企业应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其耗用情况直接或分配计入各有关成本类账户。
对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等费用,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对于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间接费用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
对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通过“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核算。
各辅助生产车间在计算出各自的劳务成本后,按提供劳务量的情况分配计入各有关成本账户。
如果辅助生产车间也单独核算本身发生的制造费用,月末还应先将这些制造费用分配计入辅助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的账务处理1、企业发生的各项直接生产成本,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原材料”、“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2、各生产车间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制造费用”科目。
3、辅助生产车间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的劳务和产品,期(月)末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给各受益对象,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成本”、“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本科目(辅助生产成本)。
4、期末,按照一定的方法,将按产品归集的累计费用在已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的实际成本,然后,将完工产品负担的生产费用从“生产成本”账户转入“库存商品”账户,借记“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加工完成的在产品成本。
作为制造业的财会人员,日常会计处理中最常出现的就是产品的相关账目的问题,那么产品成本计算表的账务处理怎么做?产品成本计算表的会计分录借:库存商品贷:生产成本什么是生产成本?生产成本账户是为了核算企业为了生产产品而产生的成本的账户。
工件成本的计算方法机加件成本估算介绍:当材料成本是一定,主要区别就在每家公司不同的人工成本、运输成本、消耗成本以及税收这部分,那么这些部分机加工工厂大都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计算的呢?以下小编整理了部分资料,供参考(因计算方法因各地物价有出入)详细计算方法:1)首先你可以对关键或复杂零件要求对方提供初步的工艺安排,详细到每个工序,每个工序的耗时。
3)在按照比例加上包装运输、管理费用、工装刀具、利润就是价格了。
当然,价格一定程度上会和该零件的年采购量和难易程度有很大关系。
单件和批量会差很多价格,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
粗略估算法:1)对于大件,体积较大,重量较重。
难度一般的:加工费用大概与整个零件原材料成本之比为1:1,这个比与采购量成反比。
难度较大的:加工费用大概与整个零件原材料成本之比为1.2~1.5:1,这个比与采购量成反比;2)对于中小件难度一般的:加工费用大概与整个零件原材料成本之比为2~3:1,这个比与采购量成反比。
难度较大的:加工费用大概与整个零件原材料成本之比为5~10:1,这个比与采购量成反比。
由于机械加工存在很大的工艺灵活性,也就是一个零件可以有很多种工艺安排,那么成本当然是不一样的,但是供应商有时会报价时给你说一种复杂工艺提高价格,而实际生产时会采用其他简单工艺,所以采购员自身对图纸的阅读和对零件加工方面的知识的多少就决定你对成本的把握,所以机械零件采购需要比较全面的机械加工知识。
机加工费用构成一般按照工时如果你要加工一个工件,首先是对方的材料费用;然后是为了购买工件的一些差旅费用(一般没有)。
最主要的是你要加工的工件所需要的加工工时,一般车工10-20元/小时,钳工要少一点大概10-15/小时;其余不在例举。
如果没有现成的工具(如刀具、模具),所购买的费用也是需要你承担一部分的或全部;最后加起来就是你要付的加工费用!材料费、机器折旧、人工费、管理费、税等基本的是要的。
或者是材料费、加工费和税,还有业务费用,运输费用,做预算需要多市场有一个很透彻的了解,不在其中摸爬滚打几年会完全摸不到头绪。
新产品成本核算报价表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准确地核算新产品的成本并制定合理的报价至关重要。
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盈利能力,还直接影响着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生存空间。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一份新产品成本核算报价表的构成和计算方法。
一、直接材料成本直接材料成本是新产品生产中直接用于产品制造的原材料成本。
这部分成本的计算需要详细了解产品的设计规格和所需材料的种类、数量及单价。
例如,如果新产品是一款电子设备,需要用到特定型号的芯片、电路板、外壳材料等。
我们要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每种材料的用量,然后通过市场调研或与供应商的沟通获取每种材料的单价。
将每种材料的用量乘以单价,再将所有材料的成本相加,就得到了直接材料成本。
假设芯片的单价为_____元/个,需要_____个;电路板的单价为_____元/块,需要_____块;外壳材料的单价为_____元/套,需要_____套。
则直接材料成本=(芯片单价×芯片数量)+(电路板单价×电路板数量)+(外壳材料单价×外壳材料数量)二、直接人工成本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参与新产品生产的工人的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等费用。
计算这部分成本需要考虑生产工艺、工时以及工人的工资水平。
以生产线上的装配工人为例,首先要确定完成每个产品所需的工时。
通过时间研究和工作分析,可以得出装配一个产品平均需要_____小时。
然后,了解工人每小时的工资率,包括基本工资和可能的加班工资。
假设工人每小时工资为_____元,那么生产一个产品的直接人工成本=生产工时×每小时工资。
三、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包括间接材料、间接人工、水电费、设备折旧费、厂房租赁费等与生产过程相关但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个产品的费用。
间接材料如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润滑油、清洁剂等;间接人工如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水电费根据实际使用量和单价计算;设备折旧费根据设备的原值、预计使用年限和残值计算;厂房租赁费根据租赁协议确定。
装配型产品报价成本核算
作为制造类型的加工企业,企业内部只存在成本中心,没有利润中心。
合理的成本核算对掌握产品的竞争力、对外报价和成本分析、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常,装配型产品报价成本核算包括:
报价=材料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质量损失+利润率
1、材料成本:核算可分为定额成本和分摊成本两种
1.1 定额成本=∑BOM中物料数量*物料单价(要考虑质量损失)
例如:甲产品BOM中有3种物料A、B、C
1.2 分摊成本=全年(某月)材料发生额/全年(某月)合格产量(不用考虑
质量损失)
例如:甲产品2013年共生产合格产品150000件,发生材料费用2000万元。
2、制造费用:
2.1 制造费用核算项目:
2.2 制造费用核算口径:
人工费、生产辅料、能耗属于变动成本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但折旧费、其他属于固定成本,不随产量变动,因此不同的核算口径对制造费用有不同的影响。
通常有两种核算方法:
2.2.1 根据上一年度的实际加工费核算:
2.2.2 根据负荷率最高月份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