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的款识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1
瓷器底部的款识大全,你都认识哪一款?“古今瓷器千千万,要说款识占一半”,说的不是款识的数量占一半,而是它的重要性。
熟悉瓷器的朋友都知道,款识长什么样儿,大概有哪几种,还有款识的这个“识”( zhì)应该怎么读。
那款识到底是什么东西,又是怎么来的呢?款识的由来款识其实由铭文演化而来,铭文乃器物、碑碣等上面铸成或刻成的文字,以记功德、留鉴戒等。
早在《礼记·祭统》中就有记载:“夫鼎有铭 ”,郑玄注:“铭,谓书之刻之,以识事者也”。
说的是铭文乃记录在容器上的文字。
河北武安午汲故城制陶作坊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带有铭文的陶器陶片,而宋代的定窑瓷器中也有许多“官”字铭文,也属于款识的一种。
什么是款识?款识就是在器物上刻、划、印、写名字、牌号、朝代、吉语等。
始于战国时期陶器上的姓氏铭文。
明清以来特别盛行。
有阴文、阳文,楷书、篆书,横书、直书,方圈、圆圈,以及符号、花纹等多种形式。
韦昭曰:“款,刻也”,师古曰:“识,记也”。
就是款识最早的说法。
款识有几大类?款识分为很多种,有纪年款、干支款、官款、堂名款、王府款、陶人款、吉语款、方款、双款、横款与竖款、写刻款、明暗款、阴阳款、楷书款、篆书款等等,太多太多。
以下列举一些常见款识,仅供参考。
纪年款用皇帝年号或天干地支记年代的款识。
六子两行,首二字为朝代名,中二字为年号名,末二字为年制。
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
还有四字款,如:‘成化年制’,‘雍正年制’等。
干支款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合的纪念款。
天干与地支搭配,如甲子、乙丑、丙寅等有60中不同组合,所以又有60年一甲子。
款识如:‘大宋丁丑’,‘大明成化元年乙酉’,‘又辛丑年制’等。
官款顾名思义,一定与官家有关。
官款即官用瓷器或官窑瓷器的款识。
明代瓷器管款以永乐最早—永乐年制,还有:‘大明宣德年制’,‘康熙御制’,‘大清康熙年制’等都为管款。
纪年款纪年款是在器物上用写、刻、印等不同方法,标明瓷器烧造年代的一种款识。
我国古代瓷器款式,大部分属于纪年款。
纪年款可分为两大类:书以当时的帝王年号者称年款;用六十年周而复始的甲子表明年号者称干支款。
明清两代的年款有不同的书写形式:六字款常书二行,首二字为朝代名,中二字为年号,末二字则为“年制”或“年造”二字。
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等。
四字款则缺朝代名,首二字即为年号。
如“成化年制”、“雍正御制”等。
干支前加上当时帝王年号,如“大明成化元年乙酉”款。
单纯使用干支的并不多。
另外,也有只书朝代,而缺年号者,如“大明年造”、“大清年制”款,属于特殊现象。
“康熙御制”纪年款的款字,多用青花书写,兼有暗刻、凸印、朱书等。
款外多加边饰,常见有双圈、双线方框或单圈,个别也有无圈框或用双长方框的。
无论何种形式,款字均为竖写,极少横排书写的。
纪年款以官窑瓷器运用最多,但部分民窑尤其是景德镇民窑,亦有书写年款的。
民窑纪年款字体略为草率,不及官窑规整。
页首堂名款以典雅的堂名、斋名和“清赏珍玩”之类的文字烧在瓷器上,作为私家烧藏的标志,这种铭款就是堂名款,或称私家藏款、室名款、斋名款。
堂名款内容包括堂名、居名、斋名、轩名、室名、殿名、楼名、阁名等等,制品之人有封建帝王、皇亲显贵、达官贵人、文人雅士和少数良工名匠。
“翠竹轩信卿”堂名款在明代以前极其罕见,明代的亦多见于后期。
入清以后则各朝皆有,尤以康熙、乾隆时盛行,且形式多种多样。
同纪年款一样,堂名款也多见于官窑制品。
页首吉言款在瓷器上烧上具吉祥意义的词句或短语,以表示祝愿的款识,称作吉言款。
早在三国西晋时的青瓷上,就可以见到“富且洋(祥),宜公卿,多子孙,寿命长,千意(亿)万岁未见英(殃)”,“宜子孙,作吏高,其乐无极”等字样。
宋元时期则有“金玉满堂”、“寿山福海”、“佛光普渡”、“家国永安”等吉言款。
明代的吉言款多出现于晚期,且以民窑器上最为流行。
如正德时的“天下太平”;嘉靖、万历时的“万福悠同“、“长命富贵”、“福寿康宁”、“食禄万钟”、“三元及第”等等。
宋代瓷器“款识”大全宋代制瓷业的蓬勃发展,开创了陶瓷史上的一个辉煌时代,无论是在选料还是在工艺、纹饰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提高与突破。
宋瓷的款识比前代也开始增多,形式各种各样,内容丰富多彩。
款识的主要内容有作坊标记、工匠姓名、制作年份、吉祥语、宫殿名称和宫廷用瓷专用款铭等。
总的特点是款识文字简明扼要,仍以刻划款为主书写款较之以往有所增多,模印款前期增加,字体精瘦有力,具有宋代风格。
1、越窑瓷器款识鉴别宋代越窑瓷器款识以刻划的纪年款为主,所见款识基本上是北宋的纪年有“太平戊寅”(公元978年)、“太平二年”、“端拱元年”(公元988年)、“熙宁四年”、“淳化二年”、“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大中祥符五年”等。
还有款识是一个字的,如宋越窑青瓷款识“供”字。
北宋咸平元年(998)越窑刻花卷草莲瓣纹香熏,1987年11月浙江黄岩头陀灵石寺塔第四层北天宫铁函内出土。
台州市黄岩区博物馆藏五代越窑瓷质刻“官”字款匣钵2、定窑瓷器款识鉴别定窑瓷器是进奉皇帝的,所以,瓷器款识多与宫廷有关。
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带“官”字款的。
“官“字款白瓷在晚唐及五代都曾出土,宋代更为多见。
大多是盘、碗、瓶、壶和罐。
其中有'官”字款刻花莲瓣碗、“官”字款净瓶、“官”字款盖盒等,还有“新官”字样的,如“新官”字款莲瓣口碗等。
这些出土器物均为精工制作,是为上层人物制作的。
定州博物馆藏定窑官字款折沿洗另外,辽宁博物馆也藏有“官”字款碗、“官”字款鎏金口划花凤纹洗以及“官”字款葵口碗等。
杭州历史博物馆的官字款花口盏海棠杯在出土及传世定窑瓷器中有刻“尚食局”、“尚药局”款识的。
带“尚食局”款识的多为大型盘类器物,字体有粗细两种,河北曲阳出土一件白瓷印花云龙纹盘,上面刻有“尚食局”三字。
宋代“尚食局”款定瓷北宋·定窑“尚药局”款暗刻龙纹圆盖盒据记载,宋代宣徽院下设六局,其中尚食局掌管膳食之事,尚药局掌管和剂诊候之事。
故刻这些款识的器物是宫廷内食用及药用之器。
瓷器底款大全瓷器底部的款识是瓷器很大的一个亮点,大部分人上手看瓷器的时候几乎都会下意识地翻转过来看看底部有没有款识,就像挑西瓜的时候看看花纹、敲敲听响儿。
而仔细研究会发现,瓷器的底款并不单一,大抵可以分为刻划款、书写款和印制款。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些瓷器底部的款识。
刻划款汉朝的建盏可谓是茶器之王了,不过它的款识似乎粗陋了那么一点,不过却很有辨识度,常见的为”供御“二字,字风质朴自然。
上图为建盏底款”供御“看到瓷器上的官字款,以为指的是“官窑”,但其实不是,实际上它指的是定烧单位。
在唐宋时期,与'官'字有关的机构共有两个,一个是“太官令”;一个是“甄官署”。
前者专管皇帝的饮食。
后者,则要负责的是供应宫廷用瓷,以及承担皇帝赐给大臣丧葬用的明器。
考古资料中表明,除了定窑窑址和窖藏以外,唐、五代、北宋和辽的一些皇室重臣墓中的一些丧葬器物,就是由“甄官署”定烧。
”官“字底款(赝品)书写款明代瓷器的款识形式一般以书写为主,极少有刻印的。
宣德民窑器仍有一些草书或隶书的福、寿字,也是多写于器心。
还有写“大明宣德年造”的,十分特别。
此外,从花纹、文字上看,伪制的花纹、文字一般都有不太周到的地方,花纹线条、文字笔划或者残缺,或者粗细不一样。
有的赝品图纹甚至于显得僵硬呆滞,一望而知系临摹作品。
正德官窑年号款多以青花楷书六字双行“大明正德年制”和四字双行“正德年制”为主,尤其以后者居多。
款字的清花色泽有浓有淡,色淡者则显得比较灰暗。
另有红彩书写的楷书双行“正德年制”款,色泽深者黑红,浅者则十分艳丽。
印制款洪宪是袁世凯的年号,时间非常短,而真正的洪宪瓷器底款篆书“居仁堂制”,其中分为红料款和蓝料款,以粉彩和珐琅彩居多,存世较为稀少,洪宪瓷器是民国时期烧制的日常用瓷,粉彩居多。
瓷器178评估2128出手6005 从民国初年到解放前都有烧制,瓷细胎美,目前完整成对的器物价格不底。
瓷器的底款就像标签,标明了生产日期,对爱瓷新手来说这是一个捷径,可以多加锻炼,学习各个时代的瓷器底款的特点,有助于辨别瓷器的真伪。
明、清、民国官窑、名窑瓷器款识一览表款识起源于古代的彝器,至迟在东汉时期,便被移植到瓷器上。
在瓷器的底部或其它部位,往往有表明年代、窑名、人名、堂名、或者表示赞颂、祝愿等内容的文字,也有的器底或器里有某种识别的图案,这些统称为"款识",一般说来,款识是瓷器装饰的附属物,好的款识与装饰画面相配,可以增强器物的艺术性。
并且由于款识的内容、格式、字体、书法等各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它对瓷器的断代、断窑口和辨别真伪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附注:1.郭葆昌介绍:郭葆昌字世五,号觯斋,河北定兴人。
曾任袁世凯的“陶务总监督”,于瓷器之道尤为擅长。
特别是在1915年至1916年间,他为袁世凯“登基”烧制了4万余件“洪宪御瓷”,以备袁世凯登基之用,并作为馈赠参加大典的各国公使的礼品。
这些御瓷极为精美,并不亚于历代皇家“官窑”。
郭葆昌为了烧制“洪宪御瓷”,仅烧制费就用去了140万大洋。
但可惜随着袁世凯的“驾崩”,“御瓷”也风云流散,终成稀世珍宝,成为瓷器收藏家们追逐的宝物。
郭葆昌不仅是烧制瓷器的名家,也是鉴赏家和收藏家。
他的斋名之所以号“觯斋”,是因其收藏了一件价值巨昂的青铜觯(古时酒器)。
郭葆昌在烧制“洪宪御瓷”时,也连带烧制了一批自用瓷器,署“觯斋”款,另仿制了一批康、雍、乾三朝“官窑”,均为难得精品,今天亦是凤毛麟角。
他出过《觯斋瓷器图谱》,收有毕生珍藏名贵瓷器三百余件。
他不仅收藏、制作瓷器,也收藏字画碑帖。
当年故宫大内的“三希贴”中王献之的《中秋贴》、王殉的《伯远贴》,竟归郭葆昌所收。
郭保昌曾任故博瓷器鉴定委员,中外宾客请其额定、购买古玩者车水马龙于其寓所之前。
世人多以其为袁氏宠臣,殊不知此人颇有爱国之心,从不将真品卖与外国人。
1946年郭氏后人遵从遗愿,将瓷器全部捐给故宫博物院。
当时“郭瓷”与“杨铜”(天津杨宁史所藏的青铜器)为故宫所购重要文物。
“郭瓷”中不仅有罕见的宋瓷,也有连故宫都没有的清官窑“移栖耳尊”,后均运抵台湾。
明、清、民国官窑、民窑瓷器款识一览表款识起源于古代的彝器,至迟在东汉时期,便被移植到瓷器上。
在瓷器的底部或其它部位,往往有表明年代、窑名、人名、堂名、或者表示赞颂、祝愿等内容的文字,也有的器底或器里有某种识别的图案,这些统称为'款识',一般说来,款识是瓷器装饰的附属物,好的款识与装饰画面相配,可以增强器物的艺术性。
并且由于款识的内容、格式、字体、书法等各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它对瓷器的断代、断窑口和辨别真伪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天顺天顺年造天顺年大明成化年造大明年造大明成化年制天顺七年大同马氏造天、图案、银锭、盘肠等成化弘治弘治年制大明弘治年制正德年制、正德年造大明正德年制、大明年造嘉靖年制、嘉靖年造、大明年造、大明嘉靖年制金玉满堂、玉堂金马金、上用、正长命富贵长命富贵、福、天下大平、寿正德何玉清造嘉靖松柏草堂、晋府造用郝府佳器、潘府佳器滋树堂、东书堂、朱府、青箩馆敦仁堂、黔府、长府制造、长府造用、晋府、秦府、黔府、腆善所、桐溪署丞沈良佑造、陈守贵造、陈文显造、吴文自造、邓奎自造、程式自造、陈守钊造、陈舍自造、王泉德记、唐地制造、陈长命富贵、万福攸长、富贵长春、永保长春、金篆大蘸、坛用、长春寿喜国泰民安、茶、汤、酒、姜长春佳器、上品佳器、台阁佳器、天禄佳器福寿康宁、长春同庆天下太平冯宅、大茶房、外膳房、内膳房隆庆大明隆庆年造隆庆年制造佳器万古长春万历万历年制、大明年制、大明万历年制风调雨顺、清风明月、天下太平、长命富贵、永享佳器天禄佳器、德府造用、于府造用、玉堂佳器、仁波佳器、程廷梓造、沈氏、黔府应用、太和王府、万悬佳器、长春佳器仙关吴震、荆桂、徐享庆堂沈府佳用、食禄万钟、富贵长春、园贵隆制少溪、金明汝平、城南隐玄阴堂纯思堂、灌园福寿康宁、金玉满堂、李衙置用、茹城家耕、永兴九峰、上督造博物斋、秦府典万福攸同德化长春、藏、永兴卞玉奇膳所、芝兰斋、京兆上品佳器、九五之尊、明、紫芝主人监制郡寿房记、靳宅仙品永葆长春、国泰民安堂阁佳器、寿、天福佳器、玉、敬与佳器、雅、福天启天启年制于斯堂、其好园白玉堂、竹石居天启元年米石隐造长命富贵、天下太平、图案、兔、灵芝、天理存心、状元及第、方胜等三元及第金榜题名、万古长青、积善之家、同乐佳器、仁波佳器玉堂佳器、尧舜年制、福崇祯崇祯丁丑、大明年制、大明年造、大明崇祯年制翔风堂、丛菊斋。
或许是最全面的瓷器款识大全?学生不才,九六小生一枚初生牛犊,斗胆创此平台供君友交流学习在中国的瓷器发展史上,由宋代的大江南北成百上千窑口百花争艳的态势经由元代过度之后,到明代几乎变成了由景德镇各瓷窑一统天下的局面。
众所周知,景德镇瓷器产品占据了全国的主要市场,因此,真正代表明代瓷业时代特征的是景德镇瓷器。
景德镇的瓷器以青花为主,其它各类产品如釉下彩、釉上彩、斗彩、单色釉等也都十分出色。
明代瓷器的制作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其中洪武,永乐和宣德为最高峰。
中期: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其中成化最著名。
晚期: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
其中嘉靖,万历量最大。
在明代之前的景德镇瓷器基本上是没有款识的,到了明朝永乐之后,官窑瓷器上面就开始写上本朝的年号款,干支款以及图记款等等。
最多的是用青花书写,有暗刻、凸印。
下面就来和大家说说永乐、宣德、成化等不同时期的明代瓷器款识特征。
明永乐以前明永乐之前,瓷器上也有落款的情况,但不多见,不成体系。
此前瓷器上见有款识的,举例如下:宋代建窑部分器物足底见有“进琖”、“供御”刻款,作为贡品的铭文。
宋代汝窑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数件器底刻“奉华”、“蔡”等字样的汝窑器。
其中“奉华”是宫殿名,是宋高宗赵构的宠妃刘贵妃的寝宫。
五代至宋早期定窑有部分带“官”、“新官”刻款的器物,被认为是进奉宫廷的专用瓷。
元代青花元代瓷器除白釉瓷有模印“枢府”二字(称枢府白瓷)外,极少见其它落款,但“元青花云龙纹‘至正十一年’铭双耳瓶”由于其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诸位不可不知。
明永乐以后瓷器器物上书写帝王年号款识的做法,始于明代永乐,后成定制。
其中既有官窑器,也有民窑器。
永乐永乐朝署款的现象并不普遍。
目前所见实物,无论印款、刻款还是青花书写款,基本都是“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
单色釉瓷器用印款和刻款,青花器中,仅压手杯署款。
宣德宣德时期开始盛行署款,且落款无固定位置,有“宣德款识满器身”的说法。
1969年作 艺术瓷厂 粉彩“忠心图”瓷板国人自古以来就喜好收藏古董,盛世乱世亦然。
瓷器是拍卖场上的“招牌门类”,动辄天价,举国上下争相收藏。
重利之下,必生邪念,造假之人如猥结蚁聚,充斥古董天下,连绵不绝已千年,辩假识真因此成为所有藏家必须学会的本领之一。
艺术瓷厂美研室 粉彩“雪景人物”圆盘底款是分辨古董瓷器真假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567瓷是建国后由国家兴办的十大瓷厂在50年代到90年代生产的瓷器,是那个年代中国乃至全球的最高制瓷水准,成为时代绝响。
近年来567瓷红色官窑瓷器拍卖价格不断攀升,很多古董商手上的567瓷出手价格接连翻倍,强大的市场需求催生了近两年的567瓷收藏热潮。
景德镇艺术瓷厂 重工粉彩十二金钗人物故事纹象鼻玉兰尊为了让广大藏家在收藏567瓷能多一些参考,今天玉斋君就专门以567瓷底款为主题,借用景德镇陶瓷专家李超先生所撰写之文章,为大家详细介绍建国后景德镇瓷款变迁,以供各位收藏之用。
一、建国初期(194 9—195 2)新中国建立后,景德镇的制瓷业很快得到恢复,这一时期瓷器底款特点是新旧并存。
部分瓷器沿用民国时期底款如“江西徐生记出品”、“江西吉昌社出品”等等。
还有部分瓷器使用公司(瓷厂)款。
如1948年8月,景德镇第一家公营瓷厂--建国瓷业公司成立,初期使用“江西建国瓷业公司”底款,1950年改为建国瓷厂,随后使用“景市建国瓷厂出品”底款。
1956年以后使用“建国瓷厂江西出品”底款。
建国后不久,有些瓷器底款出现“景德镇制”篆书方款。
至于由谁设计,由谁最先使用,目前尚无法确定。
一般而言,“景德镇制”篆书方款的使用应该不早于1954年,不晚于1955年底。
而且应该不是个体或者私营企业所设计。
资料显示,青花海棠纹瓷器是建国后首次设计、生产的国家专用瓷之一,其中既有无款的也有“景德镇制” 篆书方款的。
其后,这个篆书方款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常有使用。
仔细观察前后的篆书方款大体一致,但是也有细微差别。
中国古代瓷器底部各种款识古瓷器常见款识,以真、草、行、隶、篆多种字体题于器肩、器底、器腹等部位,与造型典雅,纹饰精美,光彩耀目的瓷品相印成趣。
1、纪年款。
该款表示瓷器出产的年代。
有序数纪年款,如“咸平二年”、“崇祯五年监制”、“大清乾隆四十四年孟春月榖旦”等;有干支纪年款,如“顺治丁酉年”、“道光戊戌年制”等;也有只写朝代不写年号的特殊纪年款如“大明年造”、“大清年造”等。
2、堂名款。
系以所产窑之堂名署的款,官窑民窑皆用。
款名有雅俗之分。
雅者如“雅雨堂制”、“挂月山庄”等;俗者如“项记”、“张家窑”、“宋家”等。
3、姓氏款。
署著名瓷工的姓氏,如“张南山”即乾隆年间的制瓷名匠。
还有如“莫十二”、“查小山制”等款。
也有只署一个姓的一字款,如“张”、“许”、“郑”等。
4、一字款。
除姓氏款里有一字款外,常见的还有只署一个字的款,如“舍”、“太”、“国”、“利”、“龙”等。
有的是堂名款的简称,有的是吉祥语简称。
尤以元代龙泉窑一字款为多。
5、吉语款。
系指瓷器上所题的吉祥用语,如“福如东海”、“状元及第”、“洪福齐天”等,明清瓷品多见。
6、数字款。
该款为宋代钧窑特有的款识,从一到十共10种,该于器物底部。
陶瓷界一般认为这些数字系宫廷定烧陈设瓷的编号,表示器物的尺寸。
编号越小,器物越大。
7、图案款。
瓷器上刻、印、绘制的纹样或记号,亦称记号款。
如太极、八卦、灵芝、八宝、双鱼、海螺等。
多为民窑所用,明清两代最为流行。
笔者收藏的一个明代青花碗,底心即绘一海螺。
历代古瓷款识鉴定口诀巅峰收藏你我共享款识是鉴别古瓷器的重要依据。
每个朝代,每个时期,每个窑口,每种每类的瓷器在款识上都有其特点和要求。
哪怕是仿得也离不开它的笔法、用料和时代特征。
因此学习款识、认识款识是鉴别古瓷的必备本领。
1何为款识款为阴雕识为凸,识写器内款外书。
注解阴刻为款,浮雕为识,款在器外为款,款在器内为识。
2款识初鉴大明大清有三多,双圈双方是两多。
光绪方圈都很少,清书篆款无框多。
注解明清朝款识用双圈,双方的不少,但光绪时期用方、圈都很少,基本不用框,清朝用篆书时用框的少。
宋代汝窑蔡丙款3款识有款有识阴阳款,阴雕阳刻诗句款。
一二三四五六七,人名地名堂府款。
生平生死百岁纪,正草隶篆艺花款。
供奉供养赠赐送,人物动物植物款。
纪年说明点画岁,红蓝黑白色彩款。
先朝瓷器后朝书,釉上釉下堆料款。
堂名吉祥开先仿,点釉掺奇特料款。
窑名域名赞颂记,寄托押花印章款。
道观庙宫八仙友,梵文巴文外文款。
圈方各型有单双,千款万记不走眼。
注解这段写了几十种类型的款识。
如:生平款,生死款,百岁款,纪年款,各种民族文字款等等。
清雍正款清道光慎德堂款4宋、元、明、清款辨款识最早始于宋,政和年制与内府。
绝无年号为款识,明瓷款识多种属。
挂黑绘印凹雕花,狮滚球雕贵称祖。
球内藏款为一绝,明款造字站居主。
清朝避姓只写制,清代顺治楷为主。
康熙款火多花样,单双方楷篆无主。
满回喇嘛梵文有,凸凹雕绘各互补。
款识有较多记载的是宋代,元朝早期有写画一个辘轳图案的,有书写枢府的还有写一、二、三等,如:钧瓷就用数字款,到明代款开始大量用款。
宋代均窑4号款宣德青花蓝查体梵文出戟法LUN5款识定位对准器件正中央,左右戟耳才正当。
对准正西不偏离,主画在中才相当。
依款找出左和右,成对常常差地方。
注解款的位置很重要,一般是很正的,这要对准器形的中央,正面。
常有仿品、民窑仿得,但字形和色料、款位置都不正。
宋代汝窑申字款6明清瓷款鉴宣德正德德无横,成化成字点无形。
製字衣旁不过刀,弘治字正款小型。
明、清、民国官窑、名窑瓷器款识一览表款识起源于古代的彝器,至迟在东汉时期,便被移植到瓷器上。
在瓷器的底部或其它部位,往往有表明年代、窑名、人名、堂名、或者表示赞颂、祝愿等内容的文字,也有的器底或器里有某种识别的图案,这些统称为"款识",一般说来,款识是瓷器装饰的附属物,好的款识与装饰画面相配,可以增强器物的艺术性。
并且由于款识的内容、格式、字体、书法等各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它对瓷器的断代、断窑口和辨别真伪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附注:1.郭葆昌介绍:郭葆昌字世五,号觯斋,河北定兴人。
曾任袁世凯的“陶务总监督”,于瓷器之道尤为擅长。
特别是在1915年至1916年间,他为袁世凯“登基”烧制了4万余件“洪宪御瓷”,以备袁世凯登基之用,并作为馈赠参加大典的各国公使的礼品。
这些御瓷极为精美,并不亚于历代皇家“官窑”。
郭葆昌为了烧制“洪宪御瓷”,仅烧制费就用去了140万大洋。
但可惜随着袁世凯的“驾崩”,“御瓷”也风云流散,终成稀世珍宝,成为瓷器收藏家们追逐的宝物。
郭葆昌不仅是烧制瓷器的名家,也是鉴赏家和收藏家。
他的斋名之所以号“觯斋”,是因其收藏了一件价值巨昂的青铜觯(古时酒器)。
郭葆昌在烧制“洪宪御瓷”时,也连带烧制了一批自用瓷器,署“觯斋”款,另仿制了一批康、雍、乾三朝“官窑”,均为难得精品,今天亦是凤毛麟角。
他出过《觯斋瓷器图谱》,收有毕生珍藏名贵瓷器三百余件。
他不仅收藏、制作瓷器,也收藏字画碑帖。
当年故宫大内的“三希贴”中王献之的《中秋贴》、王殉的《伯远贴》,竟归郭葆昌所收。
郭保昌曾任故博瓷器鉴定委员,中外宾客请其额定、购买古玩者车水马龙于其寓所之前。
世人多以其为袁氏宠臣,殊不知此人颇有爱国之心,从不将真品卖与外国人。
1946年郭氏后人遵从遗愿,将瓷器全部捐给故宫博物院。
当时“郭瓷”与“杨铜”(天津杨宁史所藏的青铜器)为故宫所购重要文物。
“郭瓷”中不仅有罕见的宋瓷,也有连故宫都没有的清官窑“移栖耳尊”,后均运抵台湾。
历代瓷器款识鉴定钧窑:宋代钧窑器带款铭的很少,主要是刻一至十的数目字。
从对钧窑窑址的发掘和研究中,找到了数目字的确切用意,即数目字越小,器物越大。
“一”是同类器物中最高或口径最大的,“十”是最低或口径最小的。
钧窑器中还有刻“奉华”,“省符”字款的。
汝窑:汝窑瓷器仅见两种款识。
一为“奉华”,奉华堂是南宋高宗时德寿宫的配殿。
另一种款识刻一“蔡”字,刻“蔡”字款的无疑是物主的姓氏。
磁州窑:磁州窑瓷枕带作坊款最为流行,如“张家造”、“张家枕”、“张大家枕”、“张家记”、“古相张家造”、“李家造”、“赵家造”、“王家枕”等等,以“张家造”字款为多。
此外,磁州窑系瓷器中,还见有“家国永安,赵家枕永记,熙宁四年”(1071)年字款瓷枕以及用黑彩书写“醉乡酒海”、“清沽美酒”等字句的。
景德镇窑:宋代的景德镇,以生产青白瓷闻名,已有制作盒子的专门作坊,大都在底部印有作坊主的姓氏。
已发现的有十几种,如“蔡家合子记”、“许家合子记”、“张家合子记”、“吴家合子记”、“段家合子记”、“段家子大”以及“程”、“徐”、“汪”、“朱”、“蓝”诸姓。
龙泉窑:以碗心印阴文“河滨遗范或“金玉满堂”多见。
德化窑:德化窑青白瓷盒子上有刻“颐草堂先生雕造功夫”9字款的,“功夫”又作“工夫”,是宋代手工业中的习惯用语。
建窑:宋代盛行斗茶,建窑烧制的黑釉茶盏适于斗茶,因此一度为宫廷烧制供斗茶用的黑盏,底足刻“供御”和“进〓”字款。
此外,还见有临汝窑瓷器内印阳文“童”或阴文“吴”字,吉州窑瓷器印有“吉”、“记”、“山”等字样的,表明作坊主或工匠的标记。
宋代黑釉加金彩瓷器上,还有书写“寿山福海”吉祥语的。
名目繁多,不胜枚举。
辽瓷的款识,纪年款有“轧二年田”、“轧三艾廿一”等。
“轧”和“艾”都是契丹文,分别为汉文的“乾统”和“月”。
乾统为辽帝耶律延禧的第一个年号,乾统二年即公元1102年。
款识中还见有“孙”、“徐”等汉人姓氏以及“官”字款。
文字都是刻划在器物上的。
同治瓷器底款鉴别方法同治瓷器作为中国古代瓷器中的一种重要系列,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
然而,在市场上流通的同治瓷器中,也存在大量的仿制品和复制品。
因此,对于同治瓷器底款的准确鉴别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鉴别方法,以帮助藏家和瓷器爱好者正确辨识同治瓷器的真伪。
一、底款字体特征同治瓷器的底款字体特征是鉴别的重要依据之一。
正宗的同治瓷器底款一般采用篆书字体,笔画刚劲有力,线条结实,字形规整,随笔的书写流畅自然。
而伪造品或复制品的底款字体往往有迹可循,可能会显得生硬、僵硬,笔画粗细不匀,字形不规整。
因此,在鉴别时可通过仔细观察底款字体特征,辨别其真伪。
二、底款款识内容同治瓷器底款中的款识内容也是进行鉴别的重要依据之一。
正宗的同治瓷器底款款识内容通常包括年款、制作地点、制作工艺等信息,款识简洁而明确。
而伪造品或复制品往往会在款识内容上有所删减或增添,甚至有的制作粗糙,错漏百出。
因此,在鉴别时应仔细分析底款款识内容,辨别其真伪。
三、底款篆刻工艺同治瓷器底款的篆刻工艺也是鉴别的重要依据之一。
正宗的同治瓷器底款篆刻工艺通常采用精湛的手工刻划,字体线条清晰、匀称、有层次感,刀痕自然而纹理清晰。
而伪造品或复制品往往篆刻工艺粗糙,刻划不匀整或痕迹模糊不清。
因此,在鉴别时应观察底款的篆刻工艺,辨别其真伪。
四、底款背景釉质同治瓷器底款的釉质也是鉴别的重要依据之一。
正宗的同治瓷器底款背景釉质一般光滑均匀,釉层厚薄适中,色泽鲜明。
而伪造品或复制品的底款釉质往往质地较粗糙,釉层不匀或过厚,色泽暗淡。
因此,在鉴别时可以通过观察底款的背景釉质,辨别其真伪。
五、参考专业鉴定机构对于初学者或未见过大量同治瓷器的鉴别者来说,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此时,可以借助专业的鉴定机构来进行鉴定,以获取更准确的结果。
专业鉴定机构通常拥有丰富的鉴别经验和专业的设备,能够准确辨识同治瓷器的真伪,并提供权威的鉴定结果。
历朝官窑、民窑瓷器款识大全,值得收藏!收藏家聚乐部收藏家自己的家园!3篇原创内容公众号历朝官窑民窑真品瓷器款识集藏唐代唐代“盈”字款属于皇家大盈库瓷器五代定窑白釉刻“官”字款为了使藏友们更好的了解和认识瓷器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美女掌柜微信免费送大家《瓷器鉴藏手册》跟大师一对一交流宋代宋汝窑“蔡丙”款宋汝窑“奉华”款宋“官窑”款宋官窑青釉“殿”字款宋钧窑养心殿款北宋定窑“尚药局”款宋代磁州窑张家造款宋代磁州窑仁和馆款,这类酒馆款很常见点击名片快速关注:《收藏大纵横》收藏大纵横原来的《收藏大内参》,尽量多给藏友一些收藏参考!12篇原创内容公众号元代元青花“从至正壬年到至正十一年”款,这个大家应该很熟悉元樞府款元代“内府供用”款明清官窑民窑真品瓷器款识集藏大明永乐年制款大明宣德年制款明成化款明成化的天字款点击名片快速关注:《头等收藏》头等收藏《头等收藏》就是要打造头等平台。
公众号明弘治款明正德款明嘉靖款明隆庆款点击名片快速关注:《藏家天下》藏家天下给藏家一个属于自己的天下!公众号明万历款明崇祯年款清代顺治年份款点击名片快速关注:《收藏家大掌柜》收藏家大掌柜关于收藏,还是听听大掌柜的吧!公众号清康熙年款清雍正年款清乾隆年款点击名片快速关注:《收藏家大参考》收藏家大参考关注藏界动态,传播收藏知识,引导藏友收藏,促进藏友交流,弘扬传统文化,打造优质平台。
公众号清嘉庆年款清道光年款点击名片快速关注:《收藏重点》收藏重点关于收藏,重点全在这里!公众号清咸丰年款清同治年款清光绪年款点击名片快速关注:《藏界看点》藏界看点小小收藏界,看点却多多。
公众号清宣统年款民国年款中华共和元年款民国元年制款这么全的制款集合,别忘了转发到您的朋友圈哦!。
古玩收藏家张祖仁论瓷器款识初探
张祖仁说说到瓷器,是不能不说到款识的。
我国自瓷器出现,历代器物出现款识的情况不多,只偶尔出现一些刻划或书写得很潦草的行书,字款的内容也多属于记年、记事。
自明代开始,瓷器的款识装饰逐渐盛行,且不断的丰富完善,成为瓷器工艺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成为我国鉴定瓷器的重要依据之一。
明代瓷器款识的发展是较为明显的,这时候器物特别盛行款识,主要是年款,其次也有少数吉祥语款和家藏款。
不但官窑器物上有年款(官窑绝大多数器物上都有年款),民窑器物上也有年款(民窑器物少数有年款)。
年款的字体,既有楷书又有篆书(多数为楷书),即有横款,品种繁多,形式不一。
这种情况与元代有很大不同(元代不兴款识装饰,有年款的更为少见,有的仅是记年、记事款和极个别的官窑款,如内府、枢府、太禧款等)。
明代官窑器物年款装饰发展到清代大为盛行,同时还有不少的家藏款,主要以书写款为主,也有少量的刻印款和其他各种款识。
综观当时的款识,具有如下特征:款识的彩料,以青花为主,另外还有釉里红款、金字款、金彩款、料彩款等。
款识的字体,明代多为楷书体,篆书体极少。
清初仍多为楷书体,从雍正开始楷书逐步有所减少,篆书体却渐渐增多,楷书与篆书成为清代年款的两种主要装饰字体。
年款的形式。
在清代年款中,某某年造的“造”字基本看不到了,而几乎是“××年制”和“大清××年制”的年款。
在形式方面一般都是六字双行款和四字两行款。
年款的边框,有单线圈、双线圈、单方框等多种形式,同时也有无边框的年款。
其他款识,除年款外,在清代还有少量的吉祥语款、干支纪年款、符号款(秋叶、盘肠、桃等)。
作者:福建省收藏家协会
通讯地址:福州第二中学张静邮编:3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