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音乐体裁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7
音乐作品的形式是什么音乐作品的形式是什么下面就是音乐作品的形式:1.交响曲:交响曲(Symphony)源于希腊语“一齐响”,是大型器乐曲体裁,亦称“交响乐”,系音乐中最大的管弦乐套曲。
交响曲的产生同十七、十八世纪法国、意大利歌剧的序曲以及当时流行于各国的管弦乐组曲、大型协奏曲等体裁有直接的联系。
一般由多个乐章组成,不超过5个乐章(多为4个乐章),每个乐章可以采用不同的曲式风格,但是第一乐章必须采用奏鸣曲式写作,由管弦乐队演奏才称为交响曲。
交响曲是音乐作品中思想内容最深刻、结构最完美、写作技术最全面而艰深的大型器乐体裁,它以表现社会重大事件、历史英雄人物、自然界的千变万化、富于哲理的思维以及人们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等为见长;它总带是有一定程度的戏剧性。
2.奏鸣曲:奏鸣曲是由一件独奏乐器演奏,或由一件独奏乐器和钢琴合奏的器乐套曲。
所谓器乐套曲,就是包含几个乐章的乐曲。
例如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和组曲,一般都有几个乐章,因此都是器乐套曲。
奏鸣曲、交响曲和协奏曲是同一类型的器乐套曲,它们和组曲相比,都有构思缜密、结构严谨的特点。
3.协奏曲:协奏曲音乐体裁的一种。
十六世纪指意大利的一种有乐器伴奏的声乐曲。
十七世纪后半期起,指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器乐套曲。
巴罗克时期形成的由几件独奏乐器组成一组与乐队竞奏者称为大协奏曲。
古典乐派时期形成的由小提琴、钢琴、大提琴等一件乐器与乐队竞奏的控协奏曲称"独奏协奏曲"。
协奏曲---Concerto,原意是竞赛。
十六世纪意大利的协奏曲多指有乐器伴奏的合唱曲,以别于无伴奏合唱。
十七世纪后半叶起,指由几件或一件独奏乐器,与一小型弦乐队互相竞赛的器乐套曲。
用几件乐器者称“大协奏曲”。
4.歌剧:来源:(:blog.sina../s/blog_5d81d80100by57.) - 介绍几种常见的音乐作品体裁形式:_Laos飞_新浪博客歌剧(opera)是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有时也用说白和朗诵)。
歌曲的常见体裁歌曲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拥有丰富多样的体裁。
不同的体裁具有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方式,能够带给听众各异的感受和体验。
首先,流行歌曲是我们最为熟悉和常见的一种体裁。
流行歌曲通常旋律简单易记,歌词贴近生活,主题涵盖爱情、友情、梦想等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这类歌曲往往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时尚感,能够迅速在大众中传播并流行起来。
像周杰伦的《青花瓷》、王菲的《匆匆那年》等,都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深入人心的歌词,成为了流行歌曲的经典之作。
民谣歌曲则是另一种深受喜爱的体裁。
民谣往往以简单的乐器伴奏,如吉他、口琴等,歌词富有诗意,讲述着普通人的故事、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它强调真实和质朴,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赵雷的《成都》就是一首典型的民谣歌曲,让人们对那座城市充满了向往和眷恋。
摇滚歌曲以其强烈的节奏、激昂的旋律和富有力量的演唱而著称。
摇滚常常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年轻人的叛逆精神。
比如崔健的《一无所有》,就展现了那个时代年轻人的迷茫与抗争。
爵士歌曲则充满了独特的韵律和即兴表演的元素。
它的节奏复杂多变,旋律优美流畅,给人一种轻松、优雅的感觉。
像诺拉·琼斯的作品,就充分展现了爵士歌曲的魅力。
古典歌曲通常具有严谨的结构和复杂的和声,其创作往往基于深厚的音乐理论和传统。
莫扎特、贝多芬等古典音乐大师的作品,历经岁月的洗礼,至今仍然被广泛演奏和欣赏。
乡村歌曲则以描绘乡村生活、自然风光和人们的情感为主要内容。
它的旋律优美,节奏平稳,让人感受到乡村的宁静与美好。
泰勒·斯威夫特早期的一些作品就具有明显的乡村风格。
除了以上常见的体裁,还有电子歌曲、说唱歌曲等新兴的体裁。
电子歌曲依靠电子音乐设备和技术创作而成,节奏强烈,充满未来感;说唱歌曲则以快速而有节奏的说唱方式表达歌词内容,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经历。
不同的歌曲体裁在音乐风格、表现手法和传达的情感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但它们都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情感的寄托。
【音乐】音乐考研专业课必须掌握的21种音乐体裁,建议收藏!21种音乐体裁一、卡农曲(canon)这是一种复调音乐。
卡农曲运用卡农手法写成。
卡农手法是指一个声部模仿另一个声部的旋律,各个声部依次先后出现,上下、高低交叠进行。
卡农曲有二部、三部、四部,以至无数声部。
精确模仿原旋律的卡农称“严格卡农”,改变音程关系或有其它变化的模仿称“自由卡农”。
卡农曲出现于13世纪,后人常采用古代曲调作为卡农曲的主题,如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等。
现代钢琴小品中出现的“小卡农曲”,多为孩子们练习所用。
二、赋格曲(fugue )又称“遁走曲”,是复调音乐中最复杂而严谨的曲式。
它以一个简短、富有特征的旋律主题为基础,这个旋律先由一个声部奏出,其余声部依照一定的规则依次模仿。
赋格曲包括主题、对题、答句、插句等几个组成部分,结构通常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再加一个结尾。
赋格曲的种类除严格赋格曲外,还有自由赋格曲和小斌格曲。
巴赫创作的前奏曲与赋格曲联合成套的作品《平均律钢琴曲集》,使斌格曲的发展达到了成熟与辉煌的顶峰。
三、创意曲(invention)一种自由对位式的短曲,由某一个动机即兴发展而成。
巴赫创作的二部、三部《创意曲集》,钢琴复调练习曲。
四、变奏曲(variation )以某个主题为基础,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法多次变化奏出主题,这种乐曲称为变奏曲。
变奏曲的结构布局是先奏出主题音乐,紧接着是它的第一变奏、第二变奏、第三变奏,还可能有更多次的变奏,直到结束。
巴赫、亨德尔、贝多芬、勃拉姆斯、海顿、柴科夫斯基等作曲家都著有变奏曲。
变奏曲除作为独立的乐曲外,也可用作奏鸣曲的一个乐章。
亨德尔古钢琴组曲中的《快乐的铁匠》,就是为人们所喜爱的变奏曲。
五、小步舞曲(minuet )是一种起源于法国的土风舞曲,灯世纪传入宫廷,流行于欧洲贵族社会。
这种舞曲速度徐缓、风格典雅,采用三段体结构,三拍子节奏。
17 、18世纪开始逐渐与舞蹈脱离关系,常用作古典奏鸣曲成交响乐曲中的乐章,亦可作为独奏曲演奏。
音乐教材中音乐体裁与形式的解析与实践研究引言在音乐教育中,音乐体裁与形式是重要的教学内容。
它们不仅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还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观念。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并没有深入探讨和研究音乐体裁与形式这一主题。
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将对音乐教材中音乐体裁与形式的解析与实践进行研究。
什么是音乐体裁音乐体裁是指音乐作品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和风格分类的一种方式。
它反映了作曲家在创作音乐时所使用的组织形式和音乐特点。
常见的音乐体裁包括交响曲、奏鸣曲、序曲、协奏曲、幻想曲等。
通过学习不同的音乐体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
交响曲交响曲是古典音乐中最重要的体裁之一,也是最具规模和庄重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它通常分为四个乐章:快速的序曲、中速的间奏曲、慢速的慢板、以及快速的尾声。
交响曲的形式多变,有时呈现出对比鲜明的不同主题和变奏,有时以对话的方式展开。
通过学习交响曲,学生可以培养音乐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奏鸣曲奏鸣曲也是古典音乐中重要的体裁之一,它通常由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独奏和钢琴伴奏组成。
奏鸣曲的结构严谨,一般包括三个乐章:快速的头乐章、中速或舞曲风格的中乐章和快速的尾乐章。
奏鸣曲的特点是旋律华丽,技巧要求高,对演奏者的技巧和表现力要求较高。
学生通过学习奏鸣曲,可以提高他们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理解能力。
序曲序曲是一种具有独立意义的音乐作品,常见于歌剧、交响曲等形式中。
它通常采用快速的节奏和富有激情的旋律,旨在展示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序曲的形式多样,有时呈现出明快的引子,有时以明暗交替的主题展开。
学生通过学习序曲,可以了解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培养对音乐剧场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音乐形式的解析与实践音乐形式是指音乐作品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和组织方式。
了解音乐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在结构和情感表达。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音乐形式。
二部曲形式二部曲是一种简单而常见的音乐形式,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A部分和B部分。
常见的声乐体裁及其含义
常见的声乐体裁及其含义如下:
1. 艺术歌曲:这是一种独立的声乐作品形式,通常由专业声乐演员演唱。
它以诗歌、音乐和钢琴伴奏三位一体的形式呈现,强调歌唱技巧和情感表达的完美结合。
艺术歌曲通常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如舒伯特的《天鹅之歌》、勃拉姆斯的《安魂曲》等。
2. 歌剧:这是一种综合性的音乐戏剧形式,以歌唱和戏剧表演为主,同时包含管弦乐、舞蹈和舞台美术等元素。
歌剧中的声乐部分包括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和合唱等,通过不同的音乐形式来展现剧情和塑造人物形象。
如威尔第的《茶花女》、普契尼的《图兰朵》等。
3. 清唱剧:这是一种以宗教或史诗为主题的大型声乐作品,通常由独唱、合唱和管弦乐组成。
它没有戏剧表演和舞台布景,只通过音乐来表现情感和描绘场景。
如亨德尔的《弥赛亚》、海顿的《创世纪》等。
4. 康塔塔:这是一种以宗教或世俗主题为内容的声乐作品,通常包含独唱、合唱和管弦乐等。
它与清唱剧类似,但规模较小,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
如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和亨德尔的《绿袖子》等。
5. 民歌:民歌是指民间流传的、赋予民族特色的歌曲。
它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情感,具有简洁、质朴和真挚的特点。
民歌的演唱形式多样,包括独唱、对唱、齐唱和合唱等。
如中国的《茉莉花》等。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声乐体裁及其含义,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音乐体裁
音乐体裁是指音乐根据各种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和归类的方式。
常见的音乐体裁有:
1. 古典音乐:歌剧、交响乐、室内乐、钢琴独奏等。
2. 流行音乐:摇滚、流行、嘻哈、电子、乡村、爵士等。
3. 民族音乐:中国音乐、印度音乐、非洲音乐等。
4. 民间音乐:民谣、布鲁斯、蓝调等。
5. 世界音乐:拉丁音乐、雷鬼音乐、法国香颂等。
6. 舞曲:迪斯科、电子舞曲等。
7. 古乐:古代乐器演奏的音乐。
8. 电影配乐: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中的配乐。
9. 实验音乐:采用非传统乐器和演奏方式的音乐。
10. 新古典音乐:结合了传统和现代元素的音乐。
这只是一些常见的音乐体裁,实际上音乐的分类非常丰富多样,每种体裁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各种音乐体裁各种音乐体裁各种音乐体裁通俗音乐通俗音乐(popular music)把专业音乐创作的作品称为严肃音乐,把不表现重大体裁和思想内容的作品称为轻音乐,习惯上人们把通俗易懂、情调轻松的音乐,例如小斯特劳斯的那些圆舞曲等归属这个名词之下,以后,爵士乐、摇滚乐团、轻歌剧情、迪斯科等层出不穷的群众性的歌舞形式愈来愈多,而这些音乐虽然带有自娱的色彩,但有时亦有针贬时事,抨击现实的作品,原先的轻音乐的概念很难把这些都涵盖进去,有一些媒介把这些都为流行音乐,但这样就混淆了深受群众热爱的古典与这些音乐的界线,。
现在,理论家们一般都用通俗音乐一词概括这些音乐现象。
交响乐交响乐指由几个乐章,至少其一须为奏鸣曲式者构成一体的大型乐曲。
为避免混淆,亦多译作交响曲。
交响曲的本质是非标题的。
几个乐章合起,方能表现一个完整的乐意。
然面乐意,并不是故事。
交响乐第一乐章多以活泼快板奏鸣曲式,擅长发现适度戏剧性内容;第二乐章则为慢板,或以变奏曲式,或以节略展开部之奏鸣曲式等,以示抒情性;第三乐章复三部曲式。
摇滚乐摇滚乐(pock music)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通俗音乐。
由美国西部的乡村歌手在演唱中吸取黑人音乐的因素而逐渐形成。
其中美国宗教歌曲,西部乡村音乐,黑人音乐中的节奏成份和布鲁斯音调等常融成一体。
早期的摇滚乐多用吉他、钢琴、鼓、萨克斯管等乐器伴奏,音调奋亢喧闹,乐句简单而不断重复,节奏富有强烈的动力感,歌词内容多为学校生活、爱情等。
60年代起转向反抗社会的主题。
爵士乐爵士乐(jass music)1870年美国南北战争之后,黑人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权利,这使得他们有可能把非洲那富有感染力的旋律和复杂节奏的音乐以及即兴的演唱和欧洲的乐制结合起来。
其最早的产物是在正常拍子上进行的高度装饰性旋律的田野号子和自由化旋律的灵歌。
这二者都基于五声音阶的民歌又合成新的形式日后成为形成爵士乐的重要因素之一布鲁斯。
黑人音乐的流行,使白人都有兴趣以所谓墨面表演的方式模仿他们的音乐。
汉族民歌的三种体裁形式
汉族民歌是中国汉族人民创作和传承的音乐作品,具有丰富多样的体裁形式。
以下是其中三种常见的体裁形式:
单调体:
单调体是最为简单和原始的一种体裁形式。
它通常以单一的音调和简单的旋律组成,没有太多的变化和装饰。
单调体的歌曲多用于工作、生活和祭祀等场合,常常用来表达对劳动、自然和祖先的感恩和敬意。
曲调体:
曲调体是一种更为丰富和复杂的体裁形式,具有一定的旋律变化和节奏感。
曲调体的歌曲通常由多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之间有一定的衔接和转换。
曲调体的民歌在歌词内容上通常表达情感、生活体验、爱情等主题。
二重唱体:
二重唱体是一种较为特殊的体裁形式,常见于某些地区的民歌创作和演唱。
它通常由两位歌手进行演唱,分为主唱和和声。
二重唱体的歌曲要求两位歌手的声音和旋律之间协调和配合,呈现出一种和谐的声音效果。
除了上述提到的体裁形式,还有其他一些变化和衍生的形式,如小调、大调、颂歌、祈祷曲等,每个地区和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歌体裁形式。
汉族民歌在传统和现代的演唱中,通过各种形式传承和发展,展现出丰富的音乐文化。
音乐体裁
音乐体裁就是作品的存在形式。
现把音乐众体裁分为三大类:声乐体裁、器乐体裁和戏剧体裁。
1.声乐体裁:
弥撒曲和安魂曲、康塔塔、牧歌、声乐套曲和组歌、艺术歌曲和浪漫曲、小夜曲、摇篮曲和船歌、宣叙调和咏叹调等。
2.器乐体裁:
奏鸣曲和交响曲、交响音乐和交响诗、音诗、音画、协奏曲、套曲和组曲、前奏曲和序曲、夜曲、幻想曲、随想曲和狂想曲、军乐和进行曲、圆舞曲、变奏曲、改编曲、创意曲、叙事曲、谐谑曲、幽默曲、练习曲、托卡塔、重奏和独奏曲等。
3.戏剧体裁:
清唱剧、歌剧、音乐剧和
中国戏曲等。
音乐体裁的分类1.声乐体裁:清唱剧、歌剧、音乐剧、弥撒和安魂曲、合唱、齐唱与重唱、康塔塔、牧歌、声乐套曲和组歌、艺术歌曲和浪漫曲、小夜曲、摇篮曲和船歌、宣叙调和咏叹调等。
2.器乐体裁:奏鸣曲和交响曲、交响音乐和交响诗、音诗、音画、协奏曲、套曲和组曲、前奏曲和序曲、夜曲、幻想曲、随想曲和狂想曲、军乐和进行曲、圆舞曲、变奏曲、改编曲、创意曲、叙事曲、谐谑曲、幽默曲、练习曲、托卡塔、重奏和独奏曲等。
阿勒曼德:(allemande,法)17世纪盛行于法国和英国的舞曲体裁,四拍子,节奏平稳,速度较慢,常用于组曲。
同样的名称在19世纪指流行于瑞士乡村的三拍子轻快舞曲,它是华尔兹的前身。
赞美歌(anthem,英)英国基督教教会仪式所用音乐,有独唱、合唱形式,歌词大多取自圣经,用英语演唱,一般用管风琴伴奏。
咏叹调:(aria,意;air,英、法;Arie,德)独唱曲,是歌剧、清唱剧等大型声乐作品中的重要段落,也可以是独立的作品。
具有高超的演唱技巧和幅度较大的情感抒发。
叙事歌叙事曲:(ballade,法、德)⑴13、14世纪的法国世俗歌曲。
⑵19世纪盛行于德国的具有叙事性的歌曲,内容常与民间故事、传奇有关。
⑶19世纪抒情浪漫的器乐曲,如肖邦和勃拉姆斯的钢琴作品。
芭蕾舞剧:(ballet,意)由舞蹈演员身着剧装在音乐伴奏下表演的戏剧。
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后传入法国获得极大发展。
最初的法国芭蕾舞剧音乐不仅有器乐,还有歌唱和朗诵,因此可看作是歌剧的前身(当时的歌剧中也有芭蕾舞,此传统一直延续到19世纪末,并影响到意大利歌剧)。
19世纪中叶以后出现大量优秀的芭蕾舞剧音乐,如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等。
船歌:(barcarolle,法;Barkarole,德;barcarole,意)来源于威尼斯船夫歌曲的器乐曲(钢琴曲为多,也有管弦乐曲),6/8或12/8拍,速度和缓,通常是在荡漾的节奏韵律之上有一条歌唱性的悠扬曲调。
艺术歌曲体裁介绍
艺术歌曲是一种结合了音乐和诗歌的艺术形式,通常采用高雅的音乐和艺术性很强的歌词。
艺术歌曲通常需要高超的演唱技巧和音乐素养,因此它不同于流行歌曲。
艺术歌曲有多种不同的体裁,每个体裁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历史。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艺术歌曲体裁:
1. 歌剧
歌剧是艺术歌曲的最高形式之一。
它是一种结合了音乐、舞台艺术和戏剧的表现形式。
歌剧通常有许多角色和复杂的情节,需要高超的演唱技巧和表演能力。
2. 神圣音乐
神圣音乐是一种宗教性质的艺术歌曲,通常用于教堂或礼拜仪式上。
神圣音乐的特点是音乐和歌词都非常庄重和肃穆。
3. 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是艺术歌曲体裁中最广泛的一种。
它的歌词通常是诗歌或文学作品,音乐风格也很多样化,有时会结合传统音乐元素和现代音乐元素。
4. 民歌
民歌是一种表现民间文化的艺术歌曲。
民歌通常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歌词和音乐都反映了某个地区或文化的特色。
总的来说,艺术歌曲是一种高雅和复杂的音乐形式,需要演唱者具备较高的音乐和表演素养。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文化传承
和历史记载的重要载体。
音乐知识点:歌曲体裁根据歌曲的内容,情感,风格,艺术特点的不同,可以划分出不同的体裁。
我国乐坛上惯用的分类法,即以艺术特点为主,兼及内容表现等综合分类法,将歌曲体裁分为抒情歌曲、队列歌曲、歌舞性歌曲、叙事歌曲、劳动歌曲、诙谐歌曲、儿童歌曲等几种类型。
福建教师招考信息网整理音乐知识点:歌曲体裁,一起了解每种体裁各自的特点吧!一、抒情歌曲抒情歌曲是以擅长抒发人们丰富的情感为特征的歌曲体裁,也是歌曲体裁中容量最大,数量最多的一种。
抒情歌曲的题材十分广泛,且其表现手法与演唱形式、演唱风格也都丰富多样。
根据不同的内容表现和不同的写作手法,抒情歌曲可以分为如下几个类型。
(一)颂赞歌曲颂赞歌曲侧重于表现重大的社会题材,其内容大多是对祖国、对民族、对英雄人物以及对美好理想、美好事物的赞美。
其音乐气势宏伟;旋律舒展流畅,富于激情,节奏平缓,结构严谨。
演唱形式以独唱为主,也有合唱和一领众和等。
典型事例:《我爱你中国》(二)艺术歌曲艺术歌曲要求歌词内涵深刻,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写作技巧细腻精致,伴奏在表现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艺术品味高,有着较高的审美价值。
典型事例:《黄水谣》(三)民族歌谣体歌曲这类歌曲以我国民间音乐素材为基础进行改编或创作,常采用五声性调式,旋律朴实亲切,生活气息浓郁,节奏律动平稳。
典型事例:《小白杨》(四)校园歌曲校园歌曲以反映青年人的生活、爱情与思想情感为主要内容,题材包托对大自然景色的描绘,校园生活写真,对祖国、故土的依恋之情,青年人的友谊和爱恋之情等,情调健康向上。
歌曲风格质朴清新,节奏简洁,旋律或轻快活泼,或优美抒情,充满青春气息。
典型事例:《妈妈的吻》(五)通俗歌曲通俗歌曲的突出特点就是大众性和娱乐性。
内容以表现当代普通人的自我感受与心理体验为主,歌词直露坦诚,贴近生活;旋律与词韵结合紧密,风格多样,易唱易记,深受群众喜爱。
典型事例:《亚洲雄风》二、队列歌曲队列歌曲是一种适于队列行进时演唱的、以表现集体意志和群体形象为主的歌曲体裁。
5。
常见音乐体裁介绍一.谐谑曲(Scherzo)又称诙谐曲,一种三拍子器乐曲。
"Scherzo"就是意大利语中玩笑得意思。
其主要特点就是速度轻快,节奏活跃而明确,常出现突发得强弱对比,带有舞曲性与戏剧性得特征。
它常在交响曲等套曲中作为第三乐章出现,以取代宫廷风格得小步舞曲。
“谐谑”就是指用音乐来表现诙谐,幽默得情趣、作为乐曲,它得特点就是3 /4拍,快速、活泼得节奏。
因此,它与小步舞曲有点相似,但速度要快一点。
二.奏鸣曲(sonata)一种多乐章得器乐套曲、亦称“奏鸣曲套曲”、由3、4个相互形成对比得乐章构成,用1件乐器独奏(如钢琴奏鸣曲)或1件乐器与钢琴合奏(如小提琴与钢琴合奏得小提琴奏鸣曲,长笛与钢琴合奏得长笛奏鸣曲等)。
其中各乐章得基本特点与曲式结构如下:第1乐章为快板,用奏鸣曲式;第2乐章为慢板,用变奏曲式、复三段式或自由得奏鸣曲式;第3乐章为小步舞曲或谐谑曲,用复三段式;第4乐章为快板或急板,用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
ﻫ三、变奏曲(Variation)主题及其一系列变化反复,并按照统一得艺术构思而组成得乐曲。
“变奏”一词,源出拉丁语variatio,原义就是变化,意即主题得演变。
从古老得固定低音变奏曲到近代得装饰变奏曲与自由变奏曲,所用得变奏手法各不相同、作曲家可新创主题,也可借用现成曲调。
然后保持主题得基本骨架而加以自由发挥。
手法有装饰变奏、对应变奏、曲调变奏、音型变奏、卡农变奏、与声变奏、特性变奏等。
另外,还可以在拍子、速度、调性等方面加以变化而成一段变奏。
变奏少则数段、多则数十段。
变奏曲可作为独立得作品,也可作为大型作品得一个乐章、四、赋格曲(fugue)ﻫ复调乐曲得一种形式。
“赋格”为拉丁文“fuga”得译音,原词为“遁走”之意,赋格曲建立在模仿得对位基础上,从16~17世纪得经文歌与器乐里切尔卡中演变而成,赋格曲作为一种独立得曲式,直到18世纪在J。
S.巴赫得音乐创作中才得到了充分得发展。
巴赫丰富了赋格曲得内容,力求加强主题得个性,扩大了与声手法得应用,并创造了展开部与再现部得调性布局,使赋格曲达到相当完美得境地。
五.狂想曲(Rhapsody)这个名词源于古希腊得史诗咏吟者,她们用乐器伴奏歌唱或朗诵,后来在专业创作中就是指以民歌曲调为主题而发展得器乐幻想曲。
大多数“狂想曲”就是以缓慢得民歌曲调为基础进行变奏,又与宣叙调式得段落与快速得民间舞曲段落相对比,音乐富于民间特色。
六、夜曲(nocturne)夜曲一般指由爱尔兰作曲家菲尔德(johnfield,1782-1837)首创得一种钢琴曲体裁。
旋律优美,富于歌唱,常用慢速或中速,往往采用琶音式与弦得伴奏型。
总得表现意境就是夜得沉静与人得内心抒发。
肖邦得二十一首夜曲就是这一体裁最为出色得代表作品。
七.托卡塔(toccata)托卡塔来自意大利文,直译,原意就就是触碰得意思,它就是一种富有自由即兴性得键盘乐曲,用一连串得分解与弦以快速得音阶交替构成,所以托卡塔曲也叫触技曲.始于16世纪。
以C。
梅鲁洛为代表得托卡塔由自由即兴性得段落与赋格段互相交替而成。
17世纪在意大利逐渐发展成一种无穷动式得技巧性得乐曲。
八。
前奏曲(prelude):器乐体裁得一种。
早期得前奏曲带有引子得性质,常在同一调式或调性得其她乐曲之前演奏、十七世纪与十八世纪中叶,前奏曲常与赋格组成套曲,或用作组曲得第一曲。
十九世纪以后得前奏曲多无引子得功能,成为独立得具有即兴特点得中小型器乐曲,并常汇编成曲集,如肖邦所作《前奏曲二十四首》(Op。
28)中得乐曲,有得具有单一动机得练习曲风格,有得具有抒情性得夜曲特征。
拉赫玛尼诺夫、萧斯塔科维奇也作有同类得前奏曲集。
戏剧音乐中得开场音乐或幕间音乐,有时亦称为前奏曲,如《茶花女前奏曲》等。
有时也与序曲同义。
九、即兴曲(impromptu)19世纪得一种抒情性乐曲、英文名称原意为即兴创作或一时得兴致,后发展为器乐短曲曲名。
往往采用如歌得形式,例如F。
舒伯特得作品90、142以及F。
F。
肖邦得作品29、36、51与《幻想即兴曲》就是这一体裁得典范作品。
B.布里顿曾用此词作为她钢琴协奏曲中经修订过得第三乐章得名称。
十. 随想曲(capriccio)音乐体裁得一种。
其曲式结构较自由,带有随意性并富于生气。
十六世纪指牧格得多声部声乐曲与运用模仿对位等复调音乐表现手法得器乐曲,常带有标题音乐性质。
十八世纪中叶起常指技巧性得器乐曲,事宜诙谐曲与练习曲得特点,如帕格尼尼《随想曲二十四首》(Op。
1)、十九世纪常指带有诙谐性、即兴性得钢琴曲与管弦乐曲,如门德尔松、勃拉姆斯得钢琴随想曲,柴可夫斯基得管弦乐曲《意大利随想曲》等。
ﻫ十一.小夜曲(serenade)一种音乐体裁,就是用于向心爱得人表达情意得歌曲。
起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流传于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
最初,小夜曲由青年男子夜晚对着情人得窗口歌唱,倾诉爱情,旋律优美、委婉、缠绵,常用吉她或曼陀林伴奏、随着时代得发展,其形式也有所发展。
“中外著名歌曲”中登载得舒柏特、托西尼作曲得小夜曲,都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十二。
协奏曲(concerto)一词源自拉丁文collcertaye,原意就是在一起比赛,协奏曲也就就是两种因素既竞争又协作得意思。
协奏曲(concerto)最早就是作为一种声乐体裁出现得,十六世纪指意大利得一种有乐器伴奏得声乐曲。
十七世纪后半期起,指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得器乐套曲、巴罗克时期形成得由几件独奏乐器组成一组与乐队竞奏者称为大协奏曲、古典乐派时期形成得由小提琴、钢琴、大提琴等一件乐器与乐队竞奏得控协奏曲称“独奏协奏曲”。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以及浪漫乐派得许多作曲家均作有大量得独奏协奏曲作品。
ﻫ十三。
交响曲(symphony)一词来自希腊语“symphonia”,原为“声音一起响"之意,这就是一种按照奏鸣曲原则构成得管弦乐套曲形式。
器乐体裁得一种、管弦乐队演奏得大型(奏鸣曲型)套曲。
源于意大利歌剧序曲,海顿时定型。
基本特点为:第一乐章快板,采用奏鸣曲式;第二乐章速度徐缓,采用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等;第三乐章速度中庸或稍快,为小步舞曲或诙谐曲;第四乐章又称"终乐章",速度急速,采用回旋曲式奏鸣曲式等十四。
幻想曲(fantasia)。
一种形式自由洒脱、乐思浮想联翩得器乐曲。
16、17世纪得幻想曲常由弦乐器(主要就是琉特)或键盘乐器演奏,多用复调模仿手法(基本相同得旋律在高低不同得声部中轮番出现)自由发展主题。
其后,幻想曲常作为赋格曲与奏鸣曲得前奏,与结构严谨得赋格曲与奏鸣曲本身形成对比。
幻想曲与随想曲既有联系又有不同。
一般地说,幻想曲着重内心深处得表达,更主观一些;而随想曲则偏于韵味与情致得抒发,外在情绪性更多一些。
从形式结构上瞧,幻想曲往往比随想曲要长大。
但二者常常相互渗透,难以绝然分清、幻想曲就是一种即兴得器乐作品、作曲者可以随自己得幻想自由创作。
乐曲具有幻想得自由奔放得特点,并富浪漫色彩。
十五。
圆舞曲(Waltz)圆舞曲又称华尔兹,就是奥地利得民间舞曲,18世纪后半叶用于社交舞会,19世纪开始流行于西欧各国,它采用3/4拍,强调第一拍上得重音,旋律流畅,节奏明显,伴奏中每小节仅用一个与弦,由于舞蹈时需由两人成对旋转,因而被称为圆舞曲。
十六、重奏(ensemble)每个声部均由一人演奏得多声部器乐曲及其演奏形式。
根据乐曲得声部及演奏者得人数,可分为二重奏、三重奏,以至七重奏、八重奏等。
由于演奏得乐器不同,因而又有钢琴三重奏、弦乐四重奏、管乐五重奏等等得形式。
最常见得重奏形式就是弦乐器重奏,如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与一把大提琴组成,称为弦乐四重奏、在弦乐重奏中加入其她乐器,如由一架钢琴与两件弦乐器组成得重奏,称为钢琴三重奏。
又如由一支单簧管与四件弦乐器组成得重奏,则称单簧管五重奏。
器乐重奏曲多半采用多乐章套曲形式。
器乐重奏强调整体得匀称、均衡与统一,要求在起奏、分句以及色调得细微变化等方面都达到准确、协调,演奏者之间保持高度得默契与相互配合,应避免个人得炫技。
ﻫ十七、组曲(suite) ﻫ几个具有相对独立性得乐章,在统一艺术构思下,排列、组合而成得器乐套曲ﻫ十八.进行曲(march)就是一种富有节奏步伐得歌曲。
最初它产生于军队得战斗生活,用以鼓舞战士得斗争意志,激发战士得战斗热情,后来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也常采用这种体裁来表达集体得力量与共同得决心。
雄劲刚健得旋律与坚定有力得节奏就是进行曲得基本特点。
进行曲也就是一种用步伐节奏写成得声乐乐曲或器乐乐曲。
它起源于1 6世纪西方得战乐;从17世纪起,由通常伴随队伍行进或用于世俗性得礼仪活动,逐渐进入音乐会演奏以及歌剧、舞剧音乐中,最终成为一种特定得音乐体裁。
十九。
叙事曲(ballade) ﻫ一般指富于叙事性、戏剧性得独唱或独奏曲。
叙事曲一词源出拉丁文ballare,意为跳舞,最初就是一种舞蹈歌曲。
14世纪以后,只歌不舞,在法国、意大利、英国、德国各国成为独唱或复调叙事歌曲得通称。
叙事曲与叙事歌曲一样具有叙事性,也就就是说曲调富有语言表现力,好像讲故事一般侃侃而谈,内容多取材于民间史诗、古老传说与文学作品。
二十。
练习曲(etude)练习曲有两种:一种为乐器演奏得技术训练而写得乐曲,常有特定得技术上得目得,如训练音阶、琶音、八度音、双音、颤音等;一种为音乐会练习曲,由前者派生而来,并逐渐演变为一种炫技性得艺术作品而在音乐会上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