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习惯养成(课堂PPT)
- 格式:ppt
- 大小:4.14 MB
- 文档页数:33
如何养成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西航三校杨雄兵教育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叶圣陶语)。
小学学习阶段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特殊意义,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应该把培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当作一项必要的教学目标。
本年度主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上课专心听讲:专心听讲是学生在数学课上接受信息、获取知识的基本保证。
一方面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善于捕捉学生的注意,善于巧妙提问,启发思维,引起兴趣。
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教育和进行常规训练,注意提出明确的专心听讲的具体要求,逐条落实。
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①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深入浅出,使学生都能听得懂。
③注意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讲刺激学生的语言,教态和蔼可亲。
2、善动脑、多思考:在教学学习活动中,要教育学生上课时要边听边看边想,阅读数学课本时边读边思,作业时要边做边想;要引导学生全面地、细致地、一丝不苟地观察题、式、图,从大量的感性材料中自觉地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对照,抽象概括,逐步形成独立的观察与思考能力;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科学知识间的内部联系,在复杂的问题情境中抓住关键,揭示规律;特别要注意培养求异思维,强调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觉从书本中、演示中或反省错例中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要注意纠正个别学生的思维惰性,改变他们一味依赖老师、家长、同学或单纯靠死记硬背,照搬照抄等不良习惯。
教师创造条件,充分利用一切机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精力集中、专心听讲、勇于钻研、肯于动脑、大胆发言并逐步养成习惯。
其做法是:①激疑启思法。
教师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善于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产生探索求知,解决问题的积极要求。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1.听课习惯学生课前预备铃响作好上课准备,书本、文具放在指定位置,静候老师来上课;上课时,坐得稳,静心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听得入耳、入心,边听边思考,这都是听课习惯,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听课的习惯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需要老师反复练习,及时提醒和评判。
同时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以建立起良好的听课习惯。
2.审题习惯小学生因审题不严而导致错误的现象严重。
特别是中低年级十分常见。
因此,培养学生审题习惯与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同样重要。
教师要从低年级起,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审题的重要性,增强审题意识。
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审题方法,建立解题的基本程序,如审题——列式——计算——验算——作答等,把审题摆在解题过程的第一位。
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求整体把握题意,逐词析义,以求审题准确无误。
长期这样坚持,可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3.验算习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热心于作题目,一旦作完,便万事大吉。
至于正确与否,已无心顾及了,不愿回头验算。
其实只要稍作验算,就会发现自己的错误。
因此培养学生验算习惯对于学生学好数学十分重要。
教师在教学中要把验算作为解题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加以强调,让学生知道验算的意义和重要性,持之以恒地养成解题验算习惯。
4.总结习惯学生学了某一类习题的解答方法,学完一个课时的内容,学完一个单元乃至全册,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总结,总结一类习题的解题规律及方法,总结一课时的主要内容。
小学毕业阶段还要指导学生对知识的“块”和知识的“线”进行概括、总结等。
这种习惯一经养成,有利于学生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使学生从整体上去掌握知识要领,形成数学能力。
5.质疑习惯凡事问一个“为什么”,这种习惯实质是一种刻苦钻研、不断进取的精神。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
”不懂就问,不要不懂装懂。
6.书写规范化习惯小学生数学作业书写规范化的基本要求有二:格式正确,书写美观。
小学数学良好习惯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老师精力放在数学知识与习题讲解上,对于数学习惯的培养并不注重,个人认为小学生良好数学习惯的养成十分重要,因为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能使学生终身受益,不仅仅局限在小学阶段。
学习习惯养成后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习从他律行为转化为自律行为,学习成为内心的需要,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特别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自觉性差,自觉学习习惯的培养成为我们教学的难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重点。
我执教小学数学教学以来,潜心于小学数学习惯养成教育的课题,立足于小学生数学认知规律和教材、新课标的要求,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本文谈谈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与同行商榷,旨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一、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现状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因为教学评估机制的不科学,一张考卷做定论,一个学生考得好就是优生,老师教学生考得好就是名师,一个学校考的好就是名校,评估机制导航老师教学行为模式,很多人认为考试不用检测学生的学习习惯,再好的学习习惯都不会纳入评估的范围,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虽然学习习惯不纳入考评的范围,但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与能力的全面发展,它是我们教学中基础的基础,一个良好习惯不仅在数学学习方面终身受益,而且能够全面促进学生生发展。
正因为有了以上的错误认识,老师认为通过反复讲解基础知识和反复做题提分最快,这是数学教学最务实的做法。
反复背诵教材中概念,学生在老师指导实施题海战术,更有“高明”的教师进行习题模板教学,把习题分类成模板,总结解题步骤、公式,要求学生记忆套用解题模式,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整天埋进题海中不能自拔,对数学习题运用计算器计算认为不仅快,而且十分准确,久而久之学生的计算能力丧失;通过网络抄袭数学解题过程,学习丧失自主权,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数学本是一门思维性的学科,但是这样的教学就失去了数学教学的初衷。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青铜峡市光辉中心小学高迎风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
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 这足可以说明,小学生具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他今后的发展也将会起着重要作用,会受益一辈子的。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则应具备良好的预习、听、说、看、写等方面的习惯,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会“教”,而且要会“导”,不仅要教给学生必要的数学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如何学好数学。
目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
有的学生听课三心二意,爱做小动作;有的学生读书走马观花,做题不读题、不审题;有的学生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有的学生抄错数字、抄错运算符号、抄错题目,点错小数点,有的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
有的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找其原因,及时纠正。
这些都是当前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不良学习习惯,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具备认真的学习态度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根本。
在平时教学及考试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计算中的不少错误,不是由于他们不会做才错的,而是他们计算的习惯比较差一时粗心而出错。
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不拔、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千万不要用“一时粗心” 来原谅学生计算中出现的差错,要从根本入手,要重点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和认真的学习态度,这可以大大减少学生计算中的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提高计算教学的质量,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