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地系统土壤氧化亚氮排放的日变化
- 格式:pdf
- 大小:1020.71 KB
- 文档页数:4
农田氧化亚氮和氨挥发产生的原理
农田氧化亚氮和氨挥发产生的原理:
农田土壤中氧化亚氮的排放主要是由微生物的氧化作用引起的。
微生物在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进行代谢时,会产生氧化亚氮,这些氧化亚氮最终会从土壤中排放出来。
氧化亚氮的排放受到土壤中的氧化还原条件、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土壤pH值、土壤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减少土壤中氧化亚氮的排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改善土壤的氧化还原条件,改善土壤的通气性,促进氧气的充足,减少氧化亚氮的排放。
2.选择适宜的肥料,控制施肥量,减少氧化亚氮的排放。
3.控制土壤的pH值,保持土壤的酸碱度,减少氧化亚氮的排放。
4.控制土壤温度,减少氧化亚氮的排放。
5.控制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减少氧化亚氮的排放。
氧化亚氮的排放机理主要是由微生物的活动引起的。
微生物在分解有机物时会产生氧化亚氮,这些氧化亚氮会随着水流和气流而排放出去。
此外,微生物也会产生氨氮,这些氨氮会被微生物转化成氧化亚氮,从而也会排放出去。
《施肥对农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施肥作为农田管理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改善土壤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施肥过程也会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农田土壤N2O(一氧化二氮)排放。
N2O是一种温室气体,其全球增温潜势是二氧化碳的近300倍,因此研究施肥对农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施肥对农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及潜在机制。
二、施肥与N2O排放的关系施肥是农田生态系统中N素循环的关键环节,也是影响N2O 排放的重要因素。
施肥过程中,肥料中的氮素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被分解,进而产生N2O。
不同种类的肥料、施肥量、施肥方式等都会影响N2O的排放量。
三、不同类型施肥对N2O排放的影响1. 有机肥与化肥:相较于化肥,有机肥在施用过程中对N2O 的排放影响较小。
这主要是因为有机肥中的氮素在分解过程中较为缓慢,同时有机肥中的微生物活动有助于提高土壤的碳氮比,从而减少N2O的产生。
2. 氮肥:氮肥的施用是农田N2O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不同种类的氮肥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N2O量有所不同,其中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的分解过程最易产生N2O。
四、施肥量与N2O排放的关系施肥量对N2O的排放具有显著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施肥量的增加,N2O的排放量也会相应增加。
然而,当施肥量超过作物需求时,多余的氮素会以N2O的形式排放到大气中,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
五、施肥方式与N2O排放的关系不同的施肥方式也会影响N2O的排放。
例如,表面撒施和灌溉施肥等传统施肥方式容易导致氮素的流失和挥发,从而增加N2O的排放。
而深施和根际施肥等新型施肥方式则能减少氮素的流失和挥发,降低N2O的排放。
六、降低施肥对N2O排放影响的措施1. 合理施用肥料: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状况,合理确定施肥种类、数量和方式,避免过量施肥。
2. 优化施肥方式:采用新型的深施、根际施肥等方式,减少氮素的流失和挥发。
减氮及硝化抑制剂对菜地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1陈浩1李博1熊正琴1†23(1江苏省低碳农业和温室气体减排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南京210095)45摘要: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周年监测集约化菜地四种蔬菜种植过程中N2O的排放和蔬菜产量变6化,探究减氮(640,960 kg hm-2 a-1)以及施用硝化抑制剂(CP)对菜地N2O排放的影响。
结果表明,与常7规施氮(Nn)处理相比,减量施氮(Nr)在不显著降低产量的情况下平均降低菜地N2O排放27.1%;与仅8施用尿素的处理相比,在减量和常规施氮水平的基础上添加硝化抑制剂又分别能降低菜地N2O排放总量929.4%、26.0%,降低N2O排放系数60.9%、42.4%,而对蔬菜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因此显著降低菜地单位10产量N2O排放量32.1%、30.3%,以减氮结合CP(CP-Nr)处理减排效果最佳。
因此,减氮结合CP应用于11集约化蔬菜生产是一种有效的菜地减排农业措施。
12关键词:集约化菜地;N2O排放;氮肥减量;硝化抑制剂13中图分类号:S15 文献标识码: A1415氧化亚氮(N2O)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1]。
在所有已知的N2O排放源中,农业活动16是其中最重要的释放源[2]。
研究表明,农田土壤N2O排放占全球人为活动引起N2O排放的70%[3]。
据统计,中国化肥用量从1978年的8.8×106 t增加到2012年的5.8×107 t [4],而化1718学氮肥投入的增加是农田N2O排放增加的重要原因[5-6]。
我国是蔬菜生产大国,蔬菜种植面19积由1989年的6.3×106hm2发展到2014年的2.1×107hm2,占当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2012.9%[4]。
集约化菜地具有灌溉频繁、复种指数高、施肥量大[7]等特点,是重要的农田N2O 21排放源。
22通常,一季蔬菜的施氮量可高达300~700 kg hm-2[8],远超过推荐施肥量,造成氮肥利用23率低[9],N2O大量排放[10],甚至减产、土壤酸化等一系列负面影响[11]。
农业科普探索农作物的有害气体排放与控制农业科普探索农作物的有害气体排放与控制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农业生产的扩大,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其中,农作物排放的有害气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探索农作物的有害气体排放与控制,以期提供有价值的科普信息。
一、农作物的有害气体排放农作物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会排放出多种有害气体,其中最主要的是甲烷和氧化亚氮。
甲烷(CH4)是一种温室气体,主要由水稻田和牛场的排泄物产生。
氧化亚氮(N2O)则是一种臭氧破坏物质,主要来自农业活动中使用化肥和处理有机废弃物。
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和空气质量都有重要的影响。
它们不仅能够增加温室效应,导致气候变暖,还能够对大气中的臭氧层造成破坏。
因此,探索农作物排放的有害气体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二、有害气体排放的控制措施1. 水稻田的管理水稻田是甲烷的主要排放源之一。
为了减少水稻田排放的甲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使用少量的化肥和有机肥料;- 加强水稻田的排水系统,减少甲烷的生成;- 选择适应性强、耐旱抗淹的水稻品种;- 推广水稻交替湿润栽培方法。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稻田的甲烷排放。
2. 化肥使用的管理氧化亚氮主要来自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
为了减少化肥排放的氧化亚氮,可以考虑以下措施:- 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施肥方式,避免过度使用化肥;- 使用控制释放速率的肥料,减少氧化亚氮的产生;- 管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肥力;- 推广精确施肥技术,减少化肥的浪费。
通过合理管理化肥使用,可以有效地降低农作物对环境的氧化亚氮排放。
三、农作物的有害气体排放的意义与启示探索农作物的有害气体排放和控制对于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其意义与启示:1. 减缓气候变化: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控制农作物排放的甲烷和氧化亚氮对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2. 保护空气质量:农作物排放的有害气体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因此控制农作物排放对于改善大气环境非常重要。
科普农田氧化亚氮(N2O)减排机制和措施农环格格有话说:9月1日周四(农历八月初一),大家早安!!步入九月,一个最能代表秋季的月份.....祝我们一切顺利!!.......................今天文章由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胡荣桂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郑循华研究员共同执笔完成。
文章让我们了解了---农田氧化亚氮(N2O)的减排机制和措施!...................................................文胡荣桂1 郑循华21.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背景氧化亚氮(N2O)是仅次于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的第三大温室气体,对全球温室效应的贡献占6-7%,但其在100 年尺度上的增温效应是 CO2的 298 倍,所以,其在大气中含量微弱的变化也会带来全球温室效应的增加。
不仅如此,N2O在对流层非常稳定,可上升到平流层并与臭氧发生光化学反应而破坏臭氧层。
IPCC 第五次评估报告估算,2011年大气中 N2O 浓度已达到 324 ppb,比工业化前升高了 20%。
N2O 的排放源N2O 的排放源既有自然源也有人为源,自然源包括海洋、森林和自然土壤,人为源则包括农田施肥、畜牧业生产、生物质燃烧和工业过程等。
其中,人类农业生产活动,特别是土壤耕作管理是全球N2O 最重要的排放源,在2005年即占到全球N2O排放量的55%,2030年将占到59%。
若加上其它如养殖粪便管理等,农业活动对全球N2O 排放贡献在2030年将高达84%。
控制N2O排放中国是农业大国,2012年氮肥施用量已达到2.39×107 t,并且每年在以4%的速率增长。
据报道,2005年中国因氮肥施用排放的N2O 占总排放量的52.9%,是中国N2O的主要排放源。
设施蔬菜地土壤N2O排放通量及其产生途径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城市周边的设施蔬菜地面积不断扩大。
设施蔬菜栽培采用了高效灌溉、施肥等技术,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但是,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土壤排放氧化亚氮(N2O)。
N2O是一种强效的温室气体,其全球变暖潜势是二氧化碳(CO2)的约300倍。
N2O的排放通量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其中设施蔬菜地是一个重要的排放源。
一些研究表明,设施蔬菜地土壤N2O排放量的年均值可达5.6 kg/(hm2·yr),而且排放强度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因此,研究设施蔬菜地土壤N2O排放通量及其产生途径,对于减缓气候变化、优化农业生产方式、提高粮食安全性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采集设施蔬菜地土壤样品,并测定样品中N2O的排放通量,探究其排放机理和主要产生途径。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设计土壤采集方案,采集不同时间和不同区域的设施蔬菜地土壤样品;2. 对土壤样品进行室内的N2O排放通量测定,分析排放强度的变化规律;3. 基于实验结果探讨土壤中N2O的产生途径和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减少设施蔬菜地土壤中N2O排放的策略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1. 土壤采集根据设施蔬菜地的实际情况和要求,设计采样方案,选择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土壤样品采集。
采集的土壤样品应该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避免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2. N2O排放通量测定将土壤样品放入设备中,通过加水或者饱和处理,为样品提供一定的湿度和充足的氧气。
连续测量土壤样品中的N2O排放通量,记录每一次测量的数据。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并计算不同时间和不同区域的设施蔬菜地土壤中N2O排放通量。
3. 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分析,确定设施蔬菜地土壤N2O排放通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和产生途径。
结合前人相关研究成果,提出相应的减排策略和建议。
四、预期结果和意义1. 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可获得如下预期结果:1. 得出设施蔬菜地土壤N2O排放通量的年均值,并分析其变化规律;2. 深入研究设施蔬菜地土壤中N2O的产生途径和主要影响因素;3. 提出相应的减排策略和建议,为环保部门、农业部门、政府等相关单位参考和借鉴。
土壤固碳与氧化亚氮排放作用关系
土壤固碳和氧化亚氮排放是土壤中两种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土壤固碳是指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碳,并将其固定在土壤中,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气候变化的一种方法。
而氧化亚氮是一种温室气体,其排放会对气候变化产生负面影响。
在土壤中,固碳和氧化亚氮排放之间存在一种动态平衡。
当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增加时,氧化亚氮的排放量也会相应增加。
这是因为有机碳的分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氮气和二氧化碳,这些气体在土壤中进一步反应会形成氧化亚氮。
因此,在增加土壤固碳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如何降低氧化亚氮的排放量。
为了降低氧化亚氮的排放量,可以采用一系列措施。
例如,通过改变耕作方式、施肥和灌溉等农业管理措施来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碳的分解过程,从而降低氧化亚氮的排放量。
此外,还可以通过增加有机肥料的施用、种植耐旱耐寒的作物等措施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对氧化亚氮排放的限制作用。
综上所述,土壤固碳和氧化亚氮排放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关系。
为了实现气候变化的减缓和生态环境的改善,需要综合考虑这两个方面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氧化亚氮的排放量。
《施肥对农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篇一一、引言农田土壤作为地球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活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近年来,施肥成为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然而,施肥不仅会影响土壤的营养成分,同时还会对农田土壤的温室气体排放产生显著影响。
其中,氮氧化物(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施肥对农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践意义。
二、施肥对农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农田施肥活动通常包括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两种类型。
这两类肥料都对农田土壤N2O排放有着明显的影响。
1. 有机肥的影响有机肥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同时也能提供氮、磷等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
然而,由于有机肥的分解过程较为复杂,往往伴随着大量N2O气体的产生。
这主要是由于在分解过程中,有机氮经过微生物的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转化为N2O气体。
因此,施用有机肥会导致农田土壤N2O排放量的增加。
2. 无机肥的影响与有机肥相比,无机肥通常含有较高的氮、磷等元素,施用后能迅速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
然而,由于无机肥的氮素含量较高,容易引发土壤中的反硝化作用,从而产生大量的N2O气体。
此外,过量施用无机肥还可能导致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降低,进而降低氮素的利用效率,使得更多的氮以N2O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
三、研究方法及实验设计为了深入研究施肥对农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需要采用合适的实验设计和研究方法。
通常采用田间实验与实验室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获取更全面的数据和结果。
1. 田间实验设计在田间实验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农田作为实验地点,设置不同的施肥处理组(如有机肥、无机肥等)和对照组(不施肥),并记录各组农田的N2O排放量。
同时,还需考虑其他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对N2O排放量的影响。
2. 实验室研究方法在实验室中,可以采用模拟施肥的方法来研究施肥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
通过改变肥料类型、施肥量等因素,观察不同条件下土壤N2O排放量的变化情况。
《施肥对农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篇一一、引言农田土壤作为地球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双重问题。
近年来,施肥技术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这一过程中,氮肥的使用往往会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其中氮氧化物的排放成为研究焦点。
本文将着重探讨施肥对农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分析其潜在的环境影响及应对策略。
二、施肥与N2O排放的关系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其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施肥是导致N2O排放的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施用的化肥量不断增加,尤其是氮肥的使用量。
虽然施用氮肥能显著提高作物产量,但过量的使用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包括N2O的排放。
三、不同施肥类型对N2O排放的影响3.1 不同种类肥料对N2O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种类的肥料对N2O排放的影响有所不同。
如氮肥的使用往往会促进N2O的排放,而有机肥和生物肥料对N2O的排放影响相对较小。
3.2 不同施肥时间对N2O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季节或生长阶段进行施肥也会对N2O的排放产生影响。
如在土壤温度较低的秋季施肥可能导致更多的N2O排放。
四、影响因素与调控策略4.1 影响因素除了施肥种类和施肥时间外,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土壤湿度等也会影响N2O的排放。
此外,农田管理措施如耕作方式、灌溉方式等也会对N2O的排放产生影响。
4.2 调控策略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减少N2O的排放:首先,优化肥料配方,适当减少氮肥使用量,增加有机肥和生物肥料的使用;其次,科学施肥时间管理,尽量避免在温度较低或水分较大的情况下进行施肥;此外,优化农田管理措施,采用合理耕作和灌溉方式;最后,开展农业生态环境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五、结论本文通过分析施肥对农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发现,过量施用氮肥是导致农田土壤N2O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
不同种类和不同时间的施肥对N2O的排放有显著影响。
2020-2022三年高考地理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3(自然地理)-大气的受热过程(含解析)一、单选题(2022·湖南·统考高考真题)根据关键区域(虚线框内)风场辐合情况,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可分为三类。
下图示意三类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及其850百帕等压面上≥4m/s的风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北风辐合型相比,南风辐合型关键区域降水更多。
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雨区范围更大B.冷空气势力更强C.水汽量更充足D.地形阻挡更明显2.受南北风辐合型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的影响,广东省北部地区()A.低温雨雪频发B.土壤侵蚀加剧C.河流入汛提前D.昼夜温差增大(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大气散射辐射日变化图。
完成下面小题。
3.有关该城市大气散射辐射强弱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夏季大于冬季②郊区大于城区③冬季大于夏季④城区大于郊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下列现象与大气散射作用密切相关的是()①晴天天空多呈蔚蓝色②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③深秋晴天夜里多霜冻④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021·江苏·高考真题)下图为“某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地面天气简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与大风速区相比,M地区风速较小,主要是因为()A.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B.水平地转偏向力较小C.地表的摩擦作用较大D.气旋的中心气压较高6.此时我国新疆地区气温明显高于内蒙古中东部地区的主要原因是()A.正值当地正午前后,太阳辐射较强B.受降温过程影响小,天气晴朗少云C.受盆地地形的影响,空气下沉增温D.位于天山的背风坡,焚风效应显著7.此时下列站点上空最可能存在逆温的是()A.长春B.太原C.呼伦贝尔D.乌鲁木齐(2021·福建·统考高考真题)1997年以来,宁夏闽宁镇从一片“干沙滩”逐步发展为“金沙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