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休座谈会 中风病的急救及预防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6
中风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介绍本次讨论会旨在探讨中风护理中的疑难病例,并为参与者提供借鉴和研究的机会。
以下是讨论记录:案例一:患者病情复杂,存在认知障碍患者信息- 患者性别:女- 年龄:65岁- 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 时间:中风发生后3天病情描述该患者在中风发生后出现认知障碍,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语言障碍等症状。
需要根据患者病史和症状,制定适当的护理计划。
讨论内容1. 针对该患者的认知障碍,应建立一个有规律的日常生活安排,包括定时进食、活动和休息,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
2. 护士应保持与患者的沟通,用简明扼要的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避免使用复杂的句子或词语。
3. 通过使用认知训练工具,如记忆游戏、拼图等,促进患者的认知能力恢复。
4. 建议与康复团队密切合作,包括物理治疗师、语言治疗师等,制定全面的护理计划。
案例二:患者出现并发症,需要专业护理干预患者信息- 患者性别:男- 年龄:70岁- 既往病史:高血压、心脏病- 时间:中风发生后1周病情描述该患者在中风发生后出现吞咽困难、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需要针对患者的特殊情况进行专业的护理干预。
讨论内容1. 与营养师合作,制定适合患者的饮食方案,如改变食物的质地、调整饮食次数和食物种类等,以改善患者的吞咽困难。
2. 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吸痰和肺部治疗,以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
3. 定期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及时发现呼吸状况的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
4. 建议加强患者的体位换位和床垫保护,减少压疮风险。
结论针对中风患者的疑难病例,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与康复团队紧密合作,以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通过专业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 注意:以上讨论内容仅针对特定疑难病例,并不适用于所有中风患者。
具体护理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疗团队的建议而定。
脑卒中急救措施介绍脑卒中,也被称为中风,是指由于脑血管意外导致的脑部供血中断或出血性病变,是一种严重的急性疾病。
脑卒中发病突然,病情严重,如果不能及时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将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甚至生命危险。
本文将介绍在遇到脑卒中急症时应该采取的紧急救治措施以及对应的急救步骤。
急救措施1.保持冷静和安抚患者脑卒中发生时,保持冷静并安抚患者的情绪非常重要。
避免患者过度激动或紧张,这有助于控制血压,并减少对脑部的进一步损伤。
2.立即呼叫急救电话在发现脑卒中症状时,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通知医务人员患者的情况和所在位置。
如在中国,急救电话号码是120。
3.确保通畅呼吸道确保患者的呼吸道畅通非常重要。
仰卧患者的头部,确保头部处于舒适的位置,并打开口腔,清除口腔内的任何异物。
这有助于保持患者的呼吸畅通。
4.保持血流供应确保患者的血流供应是至关重要的。
卧床患者应保持体位的平稳。
如果患者呕吐或咳嗽,应抬高患者的上半身,以减少食物或液体进入气道的风险。
5.尽快就医就医是治疗脑卒中的关键。
就医后,医务人员将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在等待救护车到达的过程中,尽量避免让患者进一步激动或活动。
急救步骤1.FAST评估法FAST评估法是判断脑卒中的重要工具,可帮助初级医务人员或普通人快速发现脑卒中症状。
FAST是由面部瘫痪(Facial droop)、手臂无力(Arm weakness)、言语困难(Speech difficulties)和时间(Time)4个英文词语的首字母组合而成。
2.体征检查在急救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患者的体征。
一般常见的体征包括突然出现的面部下垂、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言语不清或困难以及突然出现的严重头痛等。
这些体征是脑卒中的常见症状,有助于确认诊断。
3.记录症状持续时间在急救过程中,记录症状的持续时间非常重要。
脑卒中症状的持续时间可能是判断脑卒中类型的关键因素之一。
根据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初步判断是缺血性脑卒中还是出血性脑卒中。
公休座谈时间:2019年10月20日地点:神经内科示教室主讲人:内容:脑卒中相关知识指导参加人员:科室患者及家属脑卒中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会根据病情为家属及患者做好相应的知识宣教,下面将会为脑卒中患者的相关知识作出相应的指导:脑卒中:又称为脑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还称为脑血管意外,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脑血栓形成)两大类,以脑梗塞最为常见。
脑中风发病急,病死率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
中风的死亡率也有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由于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认为预防是最好的措施,因此,加强对全民普及脑中风的危险因素及先兆症状的教育,才会真正获得有效的防治效果。
脑卒中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分类出血性: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种疾病缺血性: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等饮食指导:脑卒中患者吃好吃对是关键。
选择丰富的食物以保证充足的营养和适宜的体重,保证脑卒中患者每日摄入食物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肉,禽,鱼,乳,蛋类,豆类和油脂类,共计五大类。
谷薯类: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
脑组织能量主要来源是葡糖糖,而脑又不能储存任何能能量。
因此碳水化合物对脑卒中患者十分重要。
碳水化合物供给应占总能量的50%~65%。
谷类食物粗细搭配。
首选富含膳食纤维的种类。
如玉米面,燕麦,糙米等。
蔬果类:是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多选择富含抗氧化物质的蔬菜水果。
如菠菜、油菜、紫甘蓝,猕猴桃草莓、樱桃。
但要注意是否高血糖。
肉禽鱼乳蛋类:主要提供蛋白质。
脑卒中患者的蛋白质摄入量,至少为1g/(kg·d)。
且动物蛋白质应占一半左右。
故建议每日饮300g 奶或奶制品。
摄入蛋类25g~50g,禽肉类50g~75g。
鱼虾类75g~100g。
宜选择低脂肪的种类。
如鸡胸肉、鳕鱼、鲢鱼、带鱼、鲤鱼等豆类及其制品:主要提供植物性优质蛋白,建议每日摄入30g~50g。
突发中风的急救方法首先,不要急于从地上把病人扶起,最好2~3人同时把病人平托到床上,头部略抬高,以避免震动;第二,松开病人衣领,呕吐病人应将头部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堵塞气管而窒息;第三,如果有抽搐发作,可用筷子或小木条裹上纱布,垫在上下牙间,以防咬破舌头。
在送医院前尽量减少移动患者。
转送病人时要用担架卧式搬抬。
如果从楼上抬下病人,要头部朝上脚朝下,这样可以减少脑部充血。
在送医院途中,家属可双手轻轻托住患者头部,避免头部颠簸。
同时要避免强行搬动病人,尤其要注意头部的稳定,否则会错过最有利的治疗时机而造成病情加重和抢救失败。
要谨记的是,处理脑中风病人的大忌是摇晃、垫高枕头、前后弯动或捻头部、头部震动等。
突发脑中风的急救常识一、家属不要惊慌,尽早呼叫120急救,尽量请专业医护人员送患者到医院。
如无条件时,则应本着就近就医的原则,将病人送往离发病地点最近的医院。
二、若病人意识尚清醒,应让患者平卧,同时安慰病人,解除紧张情绪。
若病人意识已丧失,则让病人躺下,呼吸平稳者取侧卧体位,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呛入气管内;呼吸不稳者无呕吐时可取仰卧位,头部略向后,不需垫枕头,以开通气道。
三、解开衣领,松缓腰带,如有假牙应取出,如有明显鼾音则用软布将病人的舌头包住向前轻拉,以免造成窒息。
如出现抽搐症状,可用2根竹筷缠上软布塞入上下齿之间,以防咬伤舌头。
四、家属在送患者到医院前,应尽量少移动病人。
转送病人时尽量用担架搬抬,如果从楼上抬下病人,要头朝上脚朝下,头高脚低位,可以减少脑部充血。
五、在搬运病人去医院的途中,应尽量减少震动颠簸。
家属需用双手托住患者的头部,以避免头部震动。
脑中风的成因脑中风或脑卒中是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疾病。
造成脑中风的原因主要有:(1)高血压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是脑中风的原因中最主要和最常见的。
(2)心脏病,是脑栓塞的主要原因之一。
风湿性、高血压性、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均有可能产生附壁血栓,当出现心力衰竭或房颤时,促使血栓脱落,流至脑动脉而发生栓塞。
中风患者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日常活动能力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以下列举了中风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1. 肢体功能丧失
中风患者常常会出现肢体功能丧失的情况,包括肢体无力、活动障碍等。
护理措施:
- 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如进行物理治疗、康复按摩等,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 提供辅助工具,如平衡杠、助行器等,帮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移动和活动。
- 定期翻身和按摩患者,预防肢体僵硬和床垫压疮的发生。
2. 吞咽困难
中风患者可能会出现吞咽困难的情况,导致饮食和口腔卫生问题。
护理措施:
- 提供易于咀嚼和吞咽的食物,如软食、糊状食物等。
避免给患者大块的食物或者过于硬的食物。
- 鼓励患者慢慢进食,避免匆忙进食和咀嚼不细咀嚼不细咀嚼不细咀嚼不细。
- 定期清洁口腔,预防口腔感染和口臭的发生。
3. 感知障碍
中风患者可能会出现感知障碍,如视力障碍、听力障碍等,影响他们与外界的交流和认知能力。
护理措施:
- 提供良好的光线和环境,帮助患者更好地识别和辨别物体和声音。
- 与患者保持面对面的交流,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表达意思,避免分散注意力。
- 给予患者足够的时间来回答问题和理解信息,避免急躁和压力。
以上是中风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护理人员
在日常工作中应细心、耐心地照顾患者,帮助他们恢复健康。
同时,定期与医生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护理计划。
一、应急预案概述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
为有效应对中风事件,降低患者伤亡,提高救治效率,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中风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和监督本预案的执行。
2. 设立中风应急指挥部,负责中风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3. 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相关部门及人员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参与中风事件的应急处置。
三、应急处置流程1. 报告与启动(1)患者家属或目击者发现疑似中风患者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2)接到报警后,120急救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
(3)确认患者为中风患者后,启动本预案,启动时间从接到报警开始计算。
2. 院内救治(1)急救人员将患者迅速送往具有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2)医疗机构接到患者后,立即进行救治,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症状评估、影像学检查等。
(3)根据患者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溶栓、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等。
3. 院外转运(1)患者救治过程中,确保患者安全、舒适,减少转运过程中对患者的二次伤害。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如救护车、直升机等。
4. 信息报告与处置(1)医疗机构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患者救治情况。
(2)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患者救治情况,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3)应急指挥部根据患者救治情况,调整救治措施,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四、应急处置措施1. 人员培训(1)加强医务人员和中风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中风的认识。
(2)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中风急救知识培训,提高救治水平。
2. 药品和设备保障(1)医疗机构应配备充足的中风急救药品和设备。
(2)定期检查药品和设备,确保其完好、有效。
3. 通讯保障(1)确保120急救电话畅通,便于患者家属或目击者报警。
(2)医疗机构与卫生行政部门之间建立畅通的通讯渠道,便于信息传递。
4. 应急演练(1)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泗阳县中医院中风健康教育『生活起居』1.保持病室安静、光线柔和、空气新鲜、温度适宜,避免外邪侵袭。
2.根据病情轻重,注意劳逸结合,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症状改善后可适当下床活动,恢复期鼓励和指导病人适当散步、做操、打太极拳等锻炼。
3.调摄情志、建立信心,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戒烟酒、慎避外邪。
4.注意安全,防呛咳窒息、防跌倒坠床、防压疮、防烫伤、防走失等意外『饮食指导』1.风痰阻络证:进食祛风化痰开窍的食品,如山楂、荸荠、黄瓜。
食疗方:鱼头汤。
忌食羊肉、牛肉、狗肉等。
2.气虚血瘀证:进食益气活血的食物,如山楂。
食疗方:大枣滋补粥(大枣、枸杞、瘦猪肉)。
3.神智障碍或吞咽困难者,根据病情予禁食或鼻饲喂服,以补充足够的水分及富有营养的流质,如果汁、米汤、肉汤、菜汤、匀浆膳等,饮食忌肥甘厚味等生湿助火之品。
4.注意饮食宜忌,如糖尿病患者注意控制葡萄糖及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高血脂患者注意控制总热量、脂肪、胆固醇的摄入等。
『情志调理』1.语言疏导法。
运用语言, 鼓励病友间多沟通、多交流。
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家庭温暖是疏导患者情志的重要方法。
2.移情易志法。
通过戏娱、音乐等手段或设法培养患者某种兴趣、爱好,以分散患者注意力,调节其心境情志,使之闲情怡志。
3.五行相胜法。
在情志调护中,护士要善于运用《内经》情志治疗中的五行制约法则,即“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同时,要注意掌握情绪刺激的程度,避免刺激过度带来新的身心问题。
『用药指导』1、严格按照医嘱的剂量、时间、方法服药,并观察用药疗效和不良反应,应避光保存,注意有效期。
2.胶囊:如活血化瘀的通心络胶囊、脑安胶囊、丹灯通脑胶囊等,脑出血急性期忌服。
3.丸剂:如华佗再造丸,服药期间有燥热感,可用白菊花蜜糖水送服,或减半服用,必要时暂停服用1~2天。
服安宫牛黄丸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油腻之品,以免助火生痰。
4.颗粒:如服养血清脑颗粒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低血压者慎服。
护理应急预案急性中风的处理步骤护理应急预案——急性中风的处理步骤中风,也被称为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变造成的脑血流障碍而引起的急性脑功能缺损。
中风常常发生突然,迅速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及时采取正确的护理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面对急性中风时的处理步骤,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
一、检查与评估急性中风患者到达时,护士首先应该进行全面的检查与评估,以确定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采取的紧急措施。
检查的内容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瞳孔等生命体征;神经系统的评估,包括意识状态、语言能力、肢体活动等;综合评估患者的病史、过去的医疗记录等。
二、急诊通气与氧疗对于中风后出现呼吸困难的患者,应该立即给予急诊通气和氧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面罩通气、鼻导管给氧等方法,以确保患者的氧气供应充足。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在处理中风患者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尤为重要。
护理人员应及时清除患者口中的分泌物和呕吐物,并保持头部的正中位,以减少患者气道堵塞的风险。
四、采用液体管理对于中风患者,血压和血液容量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合理管理液体可以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护理人员可以通过静脉输液或者调整的饮食来实施液体管理。
五、积极控制高血压中风患者常常伴随着高血压,而高血压又可能加剧脑血管的损伤。
因此,在处理中风患者时,及时控制高血压是非常重要的。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给予抗高血压药物、降低神经兴奋性等手段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
六、排除并发症中风患者容易并发一系列疾病,如肺炎、心律失常等。
护理人员在处理中风患者的同时,应密切关注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七、营养支持中风患者往往出现吞咽困难、咀嚼和吞咽能力下降等情况,导致饮食摄入不足。
为了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提供营养支持,如经鼻胃管喂食、静脉输液等。
八、康复护理中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患者在急性期过后常常需要长时间的康复护理。
中风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中风,又称脑卒中,是指突发性的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和脑梗塞两种类型。
中风是造成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中风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和康复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中风护理的问题和护理措施。
中风护理问题中风患者通常会出现各种生理和心理上的问题,需要进行特别的护理。
1.生理问题:中风患者可能出现肢体肌肉无力、感觉障碍、吞咽困难、尿潴留等生理问题。
这些问题会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增加了护理的难度。
2.心理问题:中风患者可能会出现抑郁、焦虑、思维障碍等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会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和认知功能,也需要得到专业的护理。
3.康复问题:中风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需要进行物理治疗、语言治疗等,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指导和帮助。
中风护理措施针对以上的中风护理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护理措施来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和生活。
1.生理护理(1)肢体功能锻炼:对于肢体无力的患者,可以进行定向的肌肉运动训练,以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2)床位护理: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需要定期翻身、按摩,预防压疮的发生。
(3)饮食护理: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要提供易于吞咽的软食物,并且细心照顾进食的过程,以防止误吸。
(4)排泄护理:对于尿潴留的患者,可以进行膀胱按摩、按摩腹部等辅助排尿的护理。
2.心理护理(1)情绪支持:对于抑郁和焦虑的患者,需要给予关怀和安慰,鼓励患者积极面对康复。
(2)认知训练:对于思维障碍的患者,可以进行简单的认知训练,如数学题、记忆游戏等,以帮助患者恢复认知功能。
(3)心理咨询:对于严重的心理问题,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以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
3.康复护理(1)康复训练:对于肢体无力的患者,需要进行专业的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以帮助患者恢复行动能力。
(2)语言治疗:对于语言障碍的患者,需要进行专业的语言治疗,以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
(3)社会支持:对于康复过程中的患者,需要给予家庭和社会上的支持和关怀,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
2014年7月脑健堂内容:中风病的急救及预防措施地点:脑病一区主讲人:马宇楠张超王晶参加人:中风病的急救及预防措施------公休座谈会时间:2014年7月地点:脑病一区主讲人:马宇楠张超王晶脑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脑血栓形成)两大类,以脑梗塞最为常见。
脑中风发病急,病死率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
中风的死亡率也有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由于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认为预防是最好的措施,因此,加强对全民普及脑中风的危险因素及先兆症状的教育,才会真正获得有效的防治效果。
中风前的信号1. 哈欠连绵:当脑动脉硬化逐渐加重,管腔愈来愈窄,脑缺血缺氧加重,特别是呼吸中枢缺氧时,会引起哈欠反射。
多在缺血性中风发作前5至10天内,频频打哈欠者可达80%左右,是重要的报警信号。
2. 口吃:流涎症状是说话不利索、流口水,有中风迹象,可能会突然发病。
3. 一过黑蒙:即突然出现眼前发黑,看不见东西,数秒钟或数分钟即恢复,还伴有恶心、呕吐、头晕及意识障碍。
4. 视物模糊:即表现为短暂性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多在1小时内自行恢复。
5. 剃刀落地:是指自己持刀刮胡子时,头转向一侧,突然感觉手臂无力,剃刀落地,1至2分钟后完全恢复。
这是由于转头扭颈时,引起已经硬化的颈动脉扭曲,加重了狭窄,导致了颅脑供血不足所致。
6. 偏侧麻瘫: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严格说来,这已是最轻型中风。
据追访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3至5年,约有半数以上的人发生缺血性中风。
凡出现以上征兆之一者,都应及早检查,明确诊断后,进行系统治疗,才有可能避免中风的发生。
脑中风的易患人群◆高血压病人研究表明,无论是收缩压高还是舒张压高,只要高到一定程度,都可能引发脑中风。
因此,血压很高的人,即使无明显症状,也应坚持服药,控制好血压,千万不可麻痹大意。
◆心脏病病人统计发现,有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细菌性心肌膜炎、心房颤动以及心脏瓣膜疾病的人,或者做过心脏手术、安装过人工心脏起搏器者,容易出现血栓,引发脑中风。
◆糖尿病病人糖尿病病人容易出现血脂代谢紊乱,加重动脉粥样硬化,而且还容易出现高血压,这些都是引发脑中风的危险因素。
◆血液黏稠度高的人有些疾病,如红细胞增多症,病人血液中红细胞数目过多,血液变得黏稠,很容易出现血栓,引发缺血性脑中风。
◆酗酒的人研究表明,长期大量饮酒,每天摄入酒精的量超过60克,就有可能发生脑中风。
◆吸烟的人吸烟可使血液中的胆固醇与脂蛋白结合并沉积在血管壁上,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容易引发脑中风。
但吸烟对脑血管的影响是暂时的,只要停止吸烟2年以上,就可使脑中风的发生率大大下降。
◆脑血管畸形的人有些人脑血管有先天性发育畸形或先天性血管壁缺陷,他们可能平时没有症状,但极易患出血性脑中风。
◆过食咸食的人国外有人用白鼠作试验,发现进食大量咸食的白鼠15个星期后全部死亡。
病理解剖发现,这些白鼠大脑都有小区域性坏死。
分析认为,吃盐太多可造成脑动脉损伤和狭窄,从而引发脑中风。
◆肥胖控制体重不仅有利于预防脑中风,而且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都会带来有益的影响。
◆习惯性便秘的人老年人动脉多硬化,大便多燥结。
排便用力容易使腹压升高,血压和颅内压也同时升高,这样就易使脆弱的小血管破裂出血发生脑中风。
◆久坐不动的生活习惯久坐不动是指不爱运动的人,这种人的生活方式非常不利于健康,也是脑中风的危险因素。
活动量少,容易肥胖,容易患高血压,也容易引起体内动脉血栓形成◆体内缺镁的人镁在人体内能延迟血小板凝集,有一定抗凝作用。
缺镁时这种作用就会减弱,易形成脑血栓。
镁还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脂蛋白含量,因而能降低血脂,预防脑动脉硬化。
为防止缺镁,科学家们建议成年男子每天摄入镁的量不应少于350mg,女子不应少于300mg。
绿叶蔬菜、各种谷物、海味食品,特别是大豆、杏仁,含镁量比较多,应多吃些。
◆用药不当的人如果高血压病人过量服用降压药,可使血压急剧下降,脑血流量急剧减少,容易发生缺血性脑中风。
某些镇静药,如安定、氯丙嗪等,用量过大也易发生缺血性脑中风。
脑中风的急救原则方法脑中风的急救原则急救的目的是保住病人生命,降低失语、偏瘫的残疾率。
当发现病人摔倒在地、昏迷、呕吐、偏瘫、过去有高血压史,怀疑脑中风,按下列原则急救:(1)病人去枕或低枕平卧,头侧向一边,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将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造成窒息。
切忌用毛巾等物堵住口腔,妨碍呼吸。
(2)摔倒在地的病人,可移至宽敞通风的地方,便于急救。
上半身稍垫高一些,保持安静,检查有无外伤,出血可给予包扎。
(3)尽量不要移动病人的头部和上身,如须移动。
应由1人托住头部,与身体保持水平的位置。
(4)拨打“120”电话呼救,请急救人员前来急救。
(5)吸氧,血压显著升高但神志清醒者可给予口服降血压药物。
(6)守候在病人身旁,一旦发现呕吐物阻塞呼吸道,采取各种措施使呼吸道畅通,可用手掏取。
呼吸停止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7)脑中风应送医院进行CT检查,区分脑中风的类型,针对病因进一步治疗。
脑中风急救要点:①病人摔倒在地,应就近移至易于处置的地方,移动时,应由1人托住头部,与身体保持水平的位置。
②昏迷病人应平卧位,头侧向一边,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防止呕吐物误吸。
③病人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④尽快呼叫“120”急救服务,请急救医生前来抢救病人。
⑤病情稳定后,在严密监护下送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搬运病人时尽量保持平稳。
脑中风检查依靠大型的先进器械、设备,必须到医院才能进行,所以,一旦发生脑中风,应尽快就近送到有检查条件、治疗条件的医院去。
中风病的三级预防中风病的预防分为一级、二级、三级预防,这三级预防,恰似三道防线,其中一级预防效果最大,也最重要,其针对对象是全社会的或其中的高危人群。
我国人口有13亿多,高危人群的数量相当巨大,因而预防的效益相当显著。
且一级预防的重点是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投资很少,收益却极其可观的。
一级预防为源头预防,主要在发病前控制脑卒中的病因和危险因素,也就是根本性预防或病因预防。
(1)防治高血压:高血压是卒中的头号危险因素,因此普通人群应半年测量一次血压,高血压患者则应随时掌握自己的血压。
积极控制高血压可使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降低40%以上,因此,控制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一级预防之一。
(2)预防心源性脑卒中:①风湿性心瓣膜病及心肌梗塞患者,是心源性脑梗塞的患者的高危人群,应长期口服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聚集药以预防脑卒中,有手术指征时,应尽早手术治疗。
②心房纤颤:非风湿性房颤是心源性脑梗塞的重要病因,多见于老年人。
随老年人口比例增大,有房颤引起的脑栓塞也增多,主要栓塞大脑中动脉主干,引起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
(3)防治糖尿病:糖尿病可导致微血管病变及促发大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在人群中筛查糖尿病患者、积极治疗,控制糖尿病。
(4)防治高脂血症:高胆固醇可导致心脏病,从而间接地增加患卒中的危险性,降低高胆固醇可以减少患缺血性卒中的危险。
轻度胆固醇升高可通过减少饮食脂肪和运动来控制,中、高度胆固醇升高则需加用药物治疗。
(5)饮食与生活方式。
每日三餐应正常饮食,每餐保证七、八分饱。
尽量少吃或避免油炸、富含动物脂肪的食物,如动物内脏、鸡皮、肥肉等。
避免过咸、过甜的食物,以及腌制的肉、酱、菜等。
同时注意戒烟、限酒,起居规律,并养成运动的习惯,每日运动至少30分钟。
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二级预防是发病期所进行的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的主要措施。
主要是针对已发生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发生轻型卒中在短期内(3周内)完全恢复者,防止发生完全性卒中。
以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三级预防对已患中风的病人,早期、超早期治疗,降低致残程度,清除和治疗危险因素,预防其多发为三级预防。
早期治疗是指病人发病数小时后的急性期的治疗;超早期治疗是指发病后6小时以内即实施的治疗,如缺血性中风,发病后6小时以内即开始溶栓治疗,针对性治疗措施的介入愈早,治疗效果就愈好,致残程度就愈低。
曾中风病史者一定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不要认为口服服药了就是预防了,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黏稠度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应避免不良生活方式,生活应有规律,戒烟限酒,荤素合理搭配,避咸趋淡,少吃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适量的体育锻炼,每天保持平和的心态,坚持长期合理的药物治疗,将体重、血压、血糖、血脂、血黏稠度控制在一个适当的水平,防止再复发。
尤其是北方地区在冬季时应特别注意要饮食清淡、多吃低脂食品,出门时穿戴适中,避免过于寒冷导致心脏或者脑血管的血管痉挛,诱发脑血管事件。
同时,还应该适当锻炼,避免因不运动导致体内脂肪堆积。
四种水果可以预防中风气温下降会使人体血管收缩,因此人们天冷时的血压普遍比夏天要高。
此外,由于天气寒冷,人们对热量和脂肪的摄入增加,而户外活动减少,这都可造成血压升高。
因此,冷天是脑中风的高发期。
柚子、橘子、橙子、柠檬这四种水果可有助降低血压,预防中风。
柚子:柚子营养丰富,富含糖类、有机酸、维生素A、B1、B2、C、P和钙、磷、镁、钠等。
柚子还含有生物活性物质皮甙以及类胰岛素,柚子肉中的维生素C非常丰富,有降血脂,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预防脑血管疾病(如脑血栓、中风)等功效。
橘子:橘子含丰富的蛋白质、钙、磷、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
橘子可减少胆固醇吸收,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橙子:橙子中维生素C的含量高,能软化血管,降血脂。
此外,橙子中的果胶能帮助身体尽快排泄废物、脂类及胆固醇。
研究显示,每天喝3杯橙汁可以增加体内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从而降低患心脏病的可能。
橙汁中含有的类黄酮和柠檬素,可以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并运送低密度脂蛋白(LDL)到体外。
橙子中富含的维生素C、P,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增加毛细血管的弹性,降低血中胆固醇。
高脂血症、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者常食橙子有益。
柠檬:柠檬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P,能增强人体血管弹性和韧性,可预防高血压和缓解心肌梗死症状。
国外研究还发现,青柠檬中含有一种近似胰岛素的成分,可以帮助降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