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学生物学教育的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农村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现状分析目前,农村中学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很多农村中学生物教师并非专业的生物学教育专家,缺乏系统的教学方法和实践经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农村中学的实验设备和资源相对匮乏,学生无法进行足够的实践操作,限制了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学生参与度普遍不高,缺乏对实验内容的兴趣和主动性,导致实验课程的效果无法充分发挥。
评估与反馈机制不够健全,师生无法有效地对实验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及时的评估和反馈,难以有效改进教学方法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改善农村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迫在眉睫,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2 问题意识农村中学生物实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师缺乏相关知识和实践经验。
由于农村中学教师整体素质较低,很多教师缺乏生物实验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导致他们无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甚至无法正确解释实验现象和原理。
2. 实验设备和资源匮乏。
农村中学的实验室设备和实验材料相对匮乏,很多学校甚至没有完整的实验设备,无法满足学生进行实验的需要,这给实验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 学生参与度低。
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和教师的不足,很多学生对实验教学缺乏兴趣,参与度较低,导致他们无法真正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只是简单地完成实验任务。
4. 缺乏有效的评估与反馈机制。
在农村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很多学校缺乏有效的评估与反馈机制,无法及时发现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也无法对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评定和反馈。
农村中学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通过改革和创新来解决。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将探讨如何通过教师角色转变与实践创新、课程设计优化、实验设备与资源建设、学生参与度提升、评估与反馈机制等方面来改进农村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
【字数要求已满,正文内容请结合大纲展开撰写。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生物教学效果摘要:在农村初中生物教学中,要充分将书本内容联系农村实际,从生活中体验生物知识,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素质。
通过解读了新教材,本文从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德育目标等方面阐述了一些提高农村初中生物教学效果的尝试。
关键词:优化教学探究教学效果《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突出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了实践环节。
初中生物新教材贯彻了新的理念,教材内容的选择富有弹性和开放性,内容的叙述更加生活化、情趣化,涉及到的知识有一半以上是动植物、环境保护、生态及人口知识,这些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息息相关,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根据农村学生实际,在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即学以致用的原则,提高学生素质。
对农村教师在新课标下如何有效的开展教学,谈谈几点自己的体会与做法。
一、优化教学过程,创建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一)在生物教学中,加强直观教学,引入活的生物或实物材料,激发学生兴趣和内部动机。
由于初中学生基本上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中,针对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在组织教学内容时,每节课几乎总是从农村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活的动植物或实物,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或生产中的实际引入新课,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然后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结论。
然后再把这些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即:准备→活的生物实物→观察实验→讲解讨论归纳总结→结论→运用巩固。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动机,农村中学还可充分发挥其与生产、生活及自然界联系紧密的优势,来弥补设备条件等方面的不足。
(二)创建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整体优化生物课堂教学结构。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以营造愉悦、宽松、合作、共振的课堂氛围为基础,以问题人手,充分让学生主动探究为重点,力求从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视角去构建。
浅谈如何化解农村初中生物学《人的生殖和发育》中的“尴尬”【摘要】尽管已经到了2023年,但是《人的生殖和发育》依然是初中生物学中最为“尴尬”的知识点,尤其是农村中学,对生物学这门课不够重视,再加上任教《生物学》的教师很多都不是生物专业的老师,对“人的生殖和发育”这一节的知识缺乏系统的了解掌握,甚至存在着教学态度上的问题,做不到大方去授课,学生也不好意思去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使得学生不能正确地了解自身与生殖相关的结构及与生殖方面相关的知识。
【关键词】人的生殖和发育男、女性生殖器官尴尬一、遇到的“尴尬”《人的生殖和发育》是初中《生物学》(北师大版)第19章第1节的内容。
这节课与性相关,与人类的生存和延续密切相关,也与学生的青春发育期关系密切。
现在这个年代,很多人都不再缺乏一般的性知识了,但是在农村,关于性方面的知识依然是欠缺的,甚至还是一个“谈性色变”的状态。
《人的生殖和发育》既是学生最为感兴趣的知识,也是初中阶段最为敏感的内容,学生想学却又不好意思去学,甚至认为这些知识不应该放到课堂上公开学习。
在授课的时候,难免会遇到各种“尴尬”,老师不知道该如何上课,学生羞答答不敢抬头,调皮的学生会起哄发难,提出各种奇葩的问题。
生物教师该如何去化解这些“尴尬”,让课堂正常化呢?二、化解“尴尬”的措施(一)生物教师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端正的教学态度如果是生物专业出身的生物教师,自然具备这方面的知识,但是农村初中,不少生物教师是跨科兼课的,对于生物学这方面的知识掌握度是不够的,更甚至所掌握的一些知识是错误的,那么就需要去学习和提高了。
可以通过自学、请教专业的生物老师、参加培训等等提高专业知识。
具备了专业知识,接下来就是教学态度的问题。
在农村许多地方依然存在“谈性色变”的现象,与性有关的知识都是藏着掖着的,不少人认为这些内容是上不了台面的,一些生物老师依然采用自学或者是简单介绍的方式讲授《人的生殖和发育》。
更多的老师是充分准备、信心满满去上课的,但是一被学生起哄,自己先不好意思了。
浅谈农村中学青春期性教育与生物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摘要:青春期是人生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青少年往往被一些性问题所困惑,而这一问题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往往会被忽视,从而使得青少年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既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同时又影响了对知识的学习。
生物教师应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在教学中适时渗透性教育,让青少年在增长知识的同时,身心也能得到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中学青春期性教育渗透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1)01-0125-011堪忧的现状呼唤青春期性教育目前边远山区农村中学生的青春期性教育现状令人堪忧,从农村家庭性教育来看:由于受中国几千年来封建思想的影响,绝大部分家长对“性”是闭口不谈或是避而远之,当自己的孩子进入初中,出现各种性心理问题时,家长通常认为是孩子的思想出现了问题,而不会想到孩子已进入青春期。
再者,即使有的家长知道孩子会出现“性心理”问题,但往往受文化知识的局限,也无从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教育。
从边远山区学校的性教育现状来看:孩子从小学升人中学后,生理心理发生了变化,许多教师也意识到这一点,但绝大部分教师只是教育孩子不要早恋,女孩子要自尊、自爱、自重。
但也未渗透到性的教育中来。
2青春期性教育的迫切性在人教版七年级上《思想政治》课中有一节内容是“成长的烦劳”。
在教学中,当老师讲到青春期性心理逐渐成熟时,学生虽然是红着小脸但讨论仍很激烈,甚至课后回到寝室有的学生还在讨论:我们怎么与男同学就不一样了呢?为什么我们看到有的男生就觉得喜欢有亲切感,想和他们交往亲近等。
通过这个实例可以看出:我们的中学生已经处于儿童期向成人期的过渡时期一青春期。
中学生进入青春期,性器官和性机能逐渐发育成熟,心理也出现了复杂的变化。
随着性意识的出现,渴望与异性交往接触,渴望了解性知识,这就是为什么在那堂政治课上同学们表现得如此兴奋的原因。
中学生进入青春期,也是心理学上所谓的“叛逆期”,对于任何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对任何新奇的东西都想去尝试一下。
浅论通过参与性教学提高农村初中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当前农村中学由于资源有限及升学教学压力,生物学教学还处于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为了有效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学习的兴趣,针对农村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如何推行生物教学的参与性展开论述。
参与性生物兴趣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初中生物学习是学生开始学习生物最基础的阶段。
在农村中学由于教学资源有限,师生教与学主要以升学考试为目的,因此,当前农村初中生物教学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与素质教育所要求的能力与认知教学还有一定差距,以笔者多年的教学经历,认为当前农村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受升学的影响,农村中学生物教学主要侧重于应试教育。
由于受到中考升学的压力影响,生物老师担心实验、课堂讨论等参与式教学方式会影响教学进度和考试重点内容的教学,大部分教师主要采用传统的应试教学方法,只重考试成绩,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学生知识的积累以及教学的结果,往往忽视了对学生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这样使得生物教学比较枯燥,没能有效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
第二、初中生物教学缺乏实验教学,且学生对生物实验的认识不够深入。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生物知识是一门研究万物自然变化发展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兴趣,然而当前大部分农村中学教学实验设施陈旧,开设的课程也比较少,很少进行实验教学。
学生刚对于未知的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显微镜里看到的事物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然而学生只是因为好奇心看到了表象,却忽视了其中所蕴含的生物学的原理。
对于变化不明显或者一些兴趣性差的生物实验缺乏兴趣,甚至有的学生根本就不愿动手按照要求认真做实验。
第三,教学缺乏情境设计,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由于应试教育使得教师的讲课只是对一些生物学知识的讲解,不能有效的与当前社会、科技、生产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缺乏学习的制动性。
农村中学生物新课改的实施摘要:农村中学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生物课时紧缩,在理综中生物所占分值趋于理化,保障新课改的改革目的,实施中学新课改的方案,促进生物教学水平的提升,是农村中学的巨大任务。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物新课改教学生物学主要是研究不同生物体的生理功能、形态结构以及生长发育与繁殖,是研究不同生物体的变异、遗传、进化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研究不同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规律的学科。
新课程改革对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农村中学生物教学,可以利用大自然的优势更好的辅助生物教学,但是,由于农村条件的限制也存在相应的问题。
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当前农村中学生物教学的现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与农村中学生物新课改的实施,生物教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且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但是,当前农村中学生物教学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教学观念比较落后。
农村中学生物教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教学观念比较落后,首先是学校对生物教学不是很重视,对生物的考核仍然是以传统的分数来作为主要指标,而不重视生物教学的质量。
其次是教师观念的落后,鉴于农村地区比较落后的特点,因此,很多教师的流失往往比较快,因此,很多专业素质比较高的教师会流失,而使得生物科研工作缺少带头人,无疑给生物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不重视生物实验。
生物学习中,生物实验室一个很关键的环节,但是,在农村的生物教学中,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很多原因,学校与教师往往不重视生物实验的开展,因此,探究式生物实验也往往得不到重视,生物实验的开展受到阻碍,不仅学生失去了学习生物的兴趣,生物教学的水平也受到了影响。
3、生物教学形式比较单一。
农村生物教学中,教学方法往往比较单一,而且教学内容比较单调,大多是教师讲授,而学生被动的听讲,这样的生物教学往往是流于形式,因此,无法实现生物教学的目的,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浅谈中学生物学教育在农村的作用摘要: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中学生物学涵盖了植物学、动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加强中学生物学教育,可在经济、降低疾病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等方面促进农村发展。
关键词:生物学教育;促进;农村发展;生态系统;人口素质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学是很重要要的,它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基础,目前,人们正在运用生物学原理,创造更优质的粮食、进行生物防治、治疗不孕不育及肿瘤等。
而在教育界,已从初中开始便开设了生物学教育。
但中学生物学,它只涉及到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学、动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领域的基础知识,若是加强生物学教育,可以帮助农村中学的学生了解农作物培植及家禽畜牧方法、咸菜制作的原理及熏肉制作,认识到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性、近亲结婚的危害、计划生育的好处等,以促进农村发展,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
1 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农村有许多青壮年外出打工,留下的都是老弱妇孺,他们对先进的技术所知不多,采用的仍是比较落后的种植、养殖方法,使得原本可以提高的农作物、家禽产量却无法得到很好的提高。
而在许多的农村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已被边缘化,无论是社会,还是老师、学生,都不重视生物学教育,导致现在的中学生物学无用武之地。
因此,应提升中学生物学教育的地位,加强农作物种植、家禽养殖方法的教育,从而培植出高产量、高品质的农作物和富含各种营养物的家禽,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得到了发展,还可减少人口外流,不必由老人在家看孩子,还可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
2 在降低疾病发生率上的作用
经调查发现:有近30种亚硝胺能诱发动物肿瘤。
腌制和发霉食物均含有亚硝胺类化合物和真菌毒素。
在高发区的粮食和饮水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和二级胺含量显著增高,且和当地食管肿瘤和食管上皮重度增生的患病率呈正相关,这些物质在胃内易合成致肿瘤物质亚硝胺。
现在有许多农村居民仍腌制咸菜、做熏肉食用,而咸菜和熏肉内含有大量硝酸盐,放置时间过久之后,经化学反应后会变成亚硝酸盐,食用之后将提高食道癌诱发率。
中学生物学已涉及咸菜制作等,加强中学生物学教育,可帮助学生了解咸菜和熏肉等腌制食品大量食用可能会诱发食道癌,从而采取措施改进制作方法或是少量食用腌制食品,降低肿瘤病发率,使得农村人口优质化,从而促进农村发展。
据研究表明,在我国一些落后地区,对一些疾病,如艾滋病、心血管疾病、出血热、糖尿病等,人们所掌握的知识并不多,更别说防治了。
为了降低这类疾病的发生率,在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应加强生物学教育,即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糖尿病的防治,呼吸系统的保健、吸烟、吸毒的危害,饮食卫生和营养卫生,细胞的癌变等教育。
降低疾病发生率,可提高农村居民身体素质,从而促进农村发展。
3 在生态系统保护上的作用
虽然现在科技很发达,但在有些山村,居民并没有采用煤气、天然气和电等作为燃料,而是仍然砍伐树木作为燃料,这样大量砍伐会造成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
加强中学生物学教育,可以使得学生明白建造生态厕所不仅可以供燃料,还可以减轻农村生活垃圾和家禽牲畜粪便的污染,从而保护环境,促进农村林业发展和农业发展。
据报道,一块废旧手机电池可严重污染约6万升水,如果人长时间或过量接触这些重金属,还会引发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皮肤感染等疾病。
而农村许多居民并不清楚废旧电池的危害,用完之后随意乱扔,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和水源污染,使得农作物和鱼类富含重金属,最终在人体内富集,引起疾病,或者造成农作物及鱼类大量死亡。
加强中学生物学教育,可使学生明白废旧电池污染的严重性,从而采取废物集中处理的方法,降低农村农作物及鱼类重金属污染,保护生态系统,促进农村农业、渔业及人体素质发展,也可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4 在人口素质上的作用
虽然法律明文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及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但在农村,人们并未意识到近亲结婚的危害,仍然存在表兄妹或表姐弟结婚的现象。
加强中学生物学教育,可使学生明白近亲结婚的后代患先天性痴呆、苯丙酮尿症和色盲等遗传病的概率很大,从而杜绝近亲结婚,提高人口素质。
新中国已经成立六十多年了,然而在一些边远农村,还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因此造成超生。
加强中学生物学教育,可让学生明白人口剧增,最终会导致地球难以负荷而是人类因缺少生存空间而面临灭绝,只生一个孩子可以暂缓人口增加的趋势,父母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培养孩子,从而提高人口素质。
5 结语
中学生物学的教育内容是很广泛的,不只是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情感的培养,从而使得学生热爱生物,热爱大自然。
要实现农村人口素质的迅速提高,促进农科教的结合,发展农村,必须加强中学生物学教育。
当然,加强中学
生物学教育的作用是很多的,我们要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