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12.00 KB
- 文档页数:2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罗永菊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12月我院接收的5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实施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模式,并与2016年1月至12月仅实施常规护理的5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对照研究,设置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均短于对照组,住院所需费用较对照组更少,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其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医;临床护理路径;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骨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以进行性、肢体麻醉行疼痛、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由于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往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除了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之外,科学的护理措施也是保证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1]。
临床护理路径是根据某种疾病制定的一种被医护人员共同认可的诊疗模式[2],本研究将我院2016.1-2017.12接收的11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结合了“治未病”理论的中医临床路径,旨在评价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7年1月至12月我院接收的5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其中男性31例,女性25例,年龄在27-73岁之间,均值(49.81±18.43)岁,病程1-8年,均值(3.92±1.11)年;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接收的5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设置为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32例、24例,患者年龄26-72岁,均值(49.53±18.26)岁,病程1-7年,均值(3.26±1.08)年。
所选患者均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3],结合X线等影像学检查确诊,自愿参与本研究,无认知功能障碍,精神正常。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患者的临床价值。
方法:将2018年7月-2019年5月来我院进行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的70例住院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抽签法,将患者分成人数均等的两组。
接受中医护理临床路径的35例患者组成研究组,接受常规护理的35例患者组成对照组。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此次住院时间和费用。
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远高于对照组62.86%的治疗总有效率,数据检验(p<0.05)具备统计价值。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费用的比较,研究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和花费上均少于对照组,且数据检验(p<0.05)具备统计价值。
结论:中医临床护理路径不仅能够降低患者治疗疾病的时间成本,还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对治疗效果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收到广大患者的喜欢,具有极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医护理临床路径;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患者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骨科中的常见疾病[1]。
此次研究将具有严格工作时间、顺序的护理方式——临床路径护理应用于3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线资料将2018年7月-2019年5月来我院进行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的70例住院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抽签法,将患者分成人数均等的两组。
接受中医护理临床路径的35例患者组成研究组,接受常规护理的35例患者组成对照组。
收集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平均年龄等数据资料。
研究组是由20例男性患者和15例女性患者组成的平均年龄为(54.33±7.15)岁组成的,其中年龄最大的70岁,最小的35岁;对照组则是由18例男性+17例女性患者组成的平均年龄为(55.24±7.36)岁组成的,其中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的35岁。
根据中医证型划分,研究组中有8例风寒痹阻型患者,20例血瘀气滞型患者,3例痰湿阻络型患者,2例肝肾不足型患者;2例气血亏虚型患者。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最佳护理方法。
方法9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
给予对照组骨科常规护理,试验组则使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比较两者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
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89。
8%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71、4%(P<0。
05);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显著优于对照组(P<0。
05)。
结论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最佳护理方法,它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还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临床路径;护理;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颈椎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的骨刺向侧方突出等对单侧或双侧脊神经根形成刺激或压迫所致的一种常见疾病,临床症状以颈肩背部疼痛、上肢及手指的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为主。
为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最佳护理方法,本院选取9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中医护理临床路径与骨科常规护理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6月~2022年3月于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8例,其中男46例,女52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43、2±7。
8)岁。
入选标准[1]:①颈痛而且上肢呈放射性痛;②椎间孔挤压试验或者臂丛牵拉试验呈现阳性结果;③受损神经根皮肤节段等区域出现感觉减退、肌力减退、腱反射异常等情况;④对患者行颈椎线片检查,可观察到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或椎间孔变小;⑤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排除标准:排除颈椎骨骼出现肿瘤或结核等实质性病变患者、胸腔出口综合征、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尺神经、正中神经及桡神经出现损伤患者。
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符合上述标准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疾病诊断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中医临床路径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针灸二科一、基本情况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优势病种之一,从2017年01月到2017年12月,应用情况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91例,完成91例,平均住院日11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针灸、推拿、穴位贴敷、火针、辨证口服中药汤剂、耳针、中药离子导入、拔罐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91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如下:针灸使用率100%,中药汤剂或免煎剂使用率42.9%,穴位贴敷疗法使用率49. 5%,特色疗法使用率100%,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针灸91例(100%)>推拿59例(64.3%)、辨证口服中药汤剂39例(42. 9%)、穴位贴敷45例(49. 5%)、火针疗法15例(16. 5%)、颈部理疗者47例(51.6%),,说明这些治疗方法适应症较广泛,也是临床常用方法。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临床应用较好、接受度较高的为针刺;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穴位贴敷、辨证口服中药汤剂、颈部理疗,而其他疗法应用较少。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针刺治疗为个体化治疗,通过辩证论治解决主症的同时也可兼顾解决兼症,且方便,痛苦小,已广泛被患者及其家属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
2.治疗方法操作简便、作用持久,痛苦较小,患者接受度和依从性较好,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
3、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针法、灸法治疗痹症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4.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患者护理中护理路径的临床应用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患者护理中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中医临床路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实验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总有效率和相关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患者在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接受临床路径护理,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
标签: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患者;护理路径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颈椎病在我国的发生率也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主要诱发原因在于颈椎肩关节和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该疾病的发生会对患者血管、神经和脊髓造成严重损害,并诱发相应的临床表现。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颈椎病类型,该疾病的发生率约占颈椎病总发病率的50%左右,且病情易于反应、病程较长,给患者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119例,女性81例,平均年龄(65.4±12.1)岁。
患者中医证型包括:湿火型10例,风寒湿型20例,虚寒型40例,气滞血瘀型120例,其他类型10例。
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例,且两组观察对象性别构成、年龄范围和中医证型等资料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临床护理,对患者疾病情况和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准确记录,动态监测患者病情和临床症状的变化,待其疾病完全恢复后适时安排出院。
实验组在上述临床护理措施的基础上,接受中医临床路径护理,具体措施包括:①湿火型神经根型颈椎病。
护理人员应保持与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帮助患者保持愉悦、健康的心态,消除烦躁和紧张情绪的影响,嘱患者加强颈部运动,饮食方面应以清热利湿、舒筋活络的饮食为主,尽量凉服中药。
文章编号:WHR201912016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游小伟 姜艳艳 蒋文彩山东省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山东青岛 266300【摘 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干预应用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患者中的效果。
方法:对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接收治疗的11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患者展开研究。
通过简单化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狀=55,中医护理临床路径)与对照组(狀=55,常规护理)。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总满意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
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患者占比96.3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患者占比80.00%,组间比较研究组更高(犘<0.05)。
研究组患者总满意率94.55%,对照组患者总满意率78.18%,组间比较研究组更高(犘<0.05)。
研究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与对照组相比均更少(犘<0.05)。
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患者治疗期间给予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干预能够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中医护理;临床路径;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成因是脊神经长期受到压迫,病变部位反射,感知受到影响,常见于久坐工作者[1]。
目前存在常规护理与中医护理临床路径两组有效治疗方法。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是指根据患者病症实际情况,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本研究选择本院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11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明确中医护理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与价值。
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110例均为本院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接收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患者。
采用简单化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入组55例。
全部患者及家属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
研究组性别:男31例,女24例;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50.24±2.59)岁;病程5个月~13年,平均病程(5.27±3.28)年。
第17卷第4期·总第300期2019年2月·下半月刊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CHINESE MEDICINE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OFCHINA神经根型颈椎病[1]是颈椎病变中的一种,其主要是因为单侧或双侧脊神经根受到刺激或压迫所致。
引起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原因较多,其中髓核的突出或脱出,后方小关节的骨质增生或创伤性关节炎,钩椎关节的骨刺形成,相邻三个关节的松动与移位等,均可导致患者脊神经根受到刺激或压迫而导致患者发病[1]。
另外,根管的狭窄、根袖处的粘连性蛛网膜炎和周围部位的炎症与肿瘤等也可引起与本病相似的症状。
本研究对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5年6月—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
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37~74岁,平均51.62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4年,平均(5.26±1.24)年。
试验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6~77岁,平均51.39岁;病程1~13年,平均(5.19±1.33)年。
2组基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所有患者均有麻木和疼痛等典型的症状;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治疗。
1.3排除标准排除患者中患有恶性肿瘤的情况;排除患者中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情况;排除患者中患有精神疾病的情况;排除患者中属于颈椎骨骼实质性病变、胸腔出口综合征、肩关节周围炎和其它与本病症状相似疾病的情况;排除患者中不能遵医嘱完成治疗的情况。
1.4护理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完成各项检查并协助其办理入院手续,治疗期间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并开展康复训练等。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实施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所得效果评价[摘要] 目的评价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施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
方法纳入2020-2021年我院5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比较组间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总结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实施效果,可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相关活动功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前言神经根型颈椎病在久坐人群中比较高发,是由于长期压迫脊神经导致病变部位反射,造成其感知能力降低而引发的疾病[1-2]。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是指从患者的实际病情出发,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保证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
文章围绕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施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展开分析,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2020-2021年我院5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基线资料比较结果显示可比(P>0.05)。
对照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范围35-75岁,均值(55.24±1.75)岁,病程范围1-13年,均值(7.32±1.65)年;观察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范围36-75岁,均值(55.85±1.33)岁,病程范围2-13年,均值(7.74±1.21)年。
纳入标准:临床确诊神经根型颈椎病;本人及其家属均对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性心脑血管疾病者;沟通障碍者;临床资料不全者。
1.2方法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
入院后对患者展开健康宣教,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并帮助其完成入院手续,护理期间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并展开康复训练。
观察组患者以上述为基础,联合中医合理临床路径,具体包括:(1)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热情接待,引导患者了解医院环境,并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到患者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
护理临床路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摘要】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疾病,临床表现为颈部疼痛、肩背疼痛、上肢放射性疼痛等症状。
护理临床路径是指通过规定化、标准化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和效果。
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护理临床路径能够提供系统性的护理指导,促进团队协作,减少医疗资源浪费。
具体实施方法包括全程护理规划、定期评估、多学科协作等。
研究显示,采用护理临床路径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护理临床路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优化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护理临床路径、住院患者、作用、实施方法、效果评价、神经根病变、颈椎手术、康复、医疗质量、病患管理1. 引言1.1 引言本文将重点探讨护理临床路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通过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概述,护理临床路径的定义和作用,以及具体实施方法的详细介绍,对护理临床路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效果评价,从而全面地探讨这一护理管理工具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护理临床路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好的参考和指导。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在接受护理临床路径管理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加规范和专业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2. 正文2.1 神经根型颈椎病概述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是由于颈椎间盘突出或骨刺压迫神经根导致的疼痛、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
患者常表现为颈部疼痛、颈部僵硬、上肢麻木、放射性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关节病变等导致神经根受压,进而引起相应的症状。
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颈部长期受力、颈椎部位的退行性病变、颈椎外伤等。
在临床治疗中,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因和症状特点,通常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保守治疗包括休息、物理疗法、药物治疗等,手术治疗则是对于症状严重且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进行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