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生》李商隐
- 格式:ppt
- 大小:222.50 KB
- 文档页数:25
2023年最新的李商隐《贾生》翻译赏析5篇李商隐诗《贾生》赏析《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此诗是一首咏叹贾谊故事的七言绝句,但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诗中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则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该诗寓慨于讽,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译文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关心百姓只是关心鬼神。
注释(1)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2)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贾生(3)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4)才调:才华气质。
(5)可怜:可惜,可叹。
(6)虚:徒然,空自。
(7)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8)苍生:百姓。
(9)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李商隐《贾生》翻译赏析(2)贾生情感赏析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阅读练习及答案1、“可怜”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的赏析。
【解析】诗题中的“贾生”就是指西汉政治家、文学家贾谊。
第一句从正面着笔,“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
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赞叹之词,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器重。
李商隐《贾生》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李商隐《贾生》赏析李商隐《贾生》赏析3篇李商隐《贾生》赏析1《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贾生(李商隐)原文及赏析贾生原文及赏析贾生,作为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作品,以其独特的意境和精湛的诗艺,广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以下是贾生的原文及赏析。
贾生原文:贾生嘉宾赴阙文敬亭入国弥渥泽兮,登坛日又尊。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贾生赏析:这首诗以贾生为主题,以形容李商隐的人生遭遇和思考。
下面展开两个方面的解读。
1. 嘉宾赴阙文敬亭:这句描述了贾生是作为一位嘉宾,被邀请到皇帝居所的大殿上进行文化交流。
这也是贾生在官场上受到重视和荣耀的体现。
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强调了贾生的身份地位和他为人处世所展现的优秀品质。
2. 入国弥渥泽兮,登坛日又尊。
这两句是诗人对贾生境遇的描绘。
贾生为国家付出了很多,国家也对他厚待有加,使他深受国家恩泽。
他的声名也因此在国内外闻名,与此同时,他还被称为文坛上的高手,深受尊敬。
通过这样的表述,诗人展现了贾生的才华和对国家的忠诚,以及他在文坛上的成功。
接下来切换到形式和语言等方面的赏析。
1. 诗歌形式:这首诗是杂言体,结构短小精悍,用字简洁大气,符合唐代诗歌的特点。
同时,以贾生为题材更使得整首诗紧凑而有力。
2. 语言表达:李商隐的语言表达通俗易懂,接近白话的风格,使得普通读者也能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思想。
他善于用简练的语句传递深刻的情感和哲理,有力地表达了对贾生的赞颂和对人生的思考。
总结:贾生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诗艺和丰富的意蕴,成功地表达了李商隐对贾生的赞颂和对人生深思的思考。
通过优美的语言表达和独特的诗歌形式,贾生给读者带来美学上的享受和情感上的共鸣。
同时,这首诗也能够启发人们对人生的思考,对自己的努力和价值追求有所启示。
[李商隐贾生赏析]李商隐贾生李商隐贾生篇一:李商隐《贾生》翻译赏析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诗文解释:文帝访求贤才,诏见放逐之臣,贾生才气高,没有人能和他相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动坐席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的事。
贾谊贬长沙一事,常被后来的文人用以抒写怀才不遇之悲,李商隐在《安定城楼》中就曾以贾谊寄怀。
但是,在这首诗里,诗人独辟蹊径,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抒发对历史人物的感慨。
句解: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宣室”即汉朝未央宫前殿的正室,这里用来指代汉文帝。
“逐臣”,指被贬斥在外的官员,这里代指刚从长沙召回的贾谊。
当年,贾谊字字恳切地上书指斥汉王朝的种种弊病,引来的却是权贵的切齿痛恨,他被贬官至长沙。
那时候,他以为自己会病死在那里。
不过,汉文帝后来还是想起了他,将其召回长安。
在未央宫的宣室,君臣畅谈,夜半方罢,汉文帝对贾谊的才华钦佩无比,甚至发出感叹:“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才调”,包括才能与风姿。
“无伦”,无人能比。
一个“更”字,突出贾谊的卓尔不群。
由“求”,到“访”,到赞,表现出汉文帝对贾谊的格外器重。
这不仅是写贾谊的出众不凡,也是写汉文帝的爱才,看样子真是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啊!如果不看下文,我们会以为李商隐描绘的是一副明主求贤、君臣际会的美好图景,以为贾谊终于能够得到重用了。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可叹啊,汉文帝与贾谊谈到深夜,身体还不断地往前靠,原来问的不是天下苍生的治国大计,而是在求神问鬼。
古人席地而坐,双膝跪下,臀部靠在脚跟上。
“前席”,就是说汉文帝听得非常投入,以至于不知不觉地向前靠。
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就把汉文帝那殷殷垂询、认真着迷的情态描绘得活灵活现。
而一个“虚”字,又把那份急切、诚恳否定得一点不剩。
“虚”,空自、徒然的意思。
虽只轻轻一点,却使读者产生了怀疑:如此推重贤者,何以竟然成“虚”诗人引而不发,给读者留下了悬念,诗也就显出跌宕波折的情致。
李商隐诗词《贾生》的诗意赏析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此诗是一首咏叹贾谊故事的七言绝句,但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诗中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则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该诗寓慨于讽,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贾生:贾谊,时称“贾生”司马迁将屈原与他的列传合为《屈原贾生列传》。
参见刘长卿七律《长沙过贾谊宅》等诗。
宣室:汉未央宫前正室;逐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才调:才气。
苍生:本指草木苍苍然丛生之处,后借指百姓。
【创作背景】:关于本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
其一为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所言,“此盖至昭州修祀事,故以借慨”,意谓此诗为李商隐在大中二年(848年)正月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
因李商隐时为一郡之长,故须主奉祭祀大事,于是借题发挥,创作了本诗。
另一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大中二年三、四月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时期所作。
(见《李商隐评传》)[3] 这首诗的作者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
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
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作品赏析】:贾谊被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贾生征见。
《贾生》李商隐赏析【部编版七下】
【原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
汉文帝在宣室中因求贤征询贾谊的政治见解,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
可惜文帝半夜移动坐席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作者】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
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及第,起家秘书省校书郎,迁弘农县尉,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岳父)幕僚。
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大中末年(约858年),病逝于郑州。
【背景】
贾生,即贾谊,西汉政论家、文学家。
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被文帝召为博士。
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
但是在二十三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博。
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博。
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忧伤而死。
【主题思想】
作者借古讽今,诗中的贾生,正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是感叹自己的生不逢时,寄寓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唐代-李商隐《贾生》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关于本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
其一为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谓此诗为李商隐在大中二年(848年)正月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
另一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大中二年三、四月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时期所作。
原文:
贾生
唐代-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翻译: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注释:
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1998年版)。
贾生,即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今属河南)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
〔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访〕咨询,征求意见。
〔逐臣〕被放逐的大臣。
这里指曾被贬到长沙的贾谊。
〔才调〕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
〔无伦〕无人能比。
〔可怜〕可惜。
〔虚〕徒然。
〔前席〕指汉文帝在座席上向前移动,靠近贾谊,以便更好地倾听。
〔苍生〕指百姓。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
贾ji ǎ生sh ēn ɡ【唐t án ɡ】李l ǐ商sh ān ɡ隐y ǐn宣xu ān 室sh ì求qi ú贤xi án 访f ǎn ɡ逐zh ú臣ch én ,贾ji ǎ生sh ēn ɡ才c ái 调di ào 更ɡèn ɡ无w ú伦l ún 。
可k ě怜li án 夜y è半b àn 虚x ū前qi án 席x í,不b ú问w èn 苍c ān ɡ生sh ēn ɡ问w èn 鬼ɡu ǐ神sh én。
【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注 释】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才调:才华气质。
可怜:可惜,可叹。
虚:徒然。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苍生:百姓。
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白话译文】汉文帝求贤在未央宫前殿召见被贬的臣子,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
李商隐《贾生》 (带拼音、注释、译文)《贾jiǎ生shēng》作zuò者zhě:李lǐ商shāng隐yǐn宣xuān室shì求qiú贤xián访fǎng逐zhú臣chén,贾jiǎ生shēng才cái调diào更gèng无wú伦lún。
可kě怜lián夜yè半bàn虚xū前qián席xí,不bú问wèn苍cāng生shēng问wèn鬼guǐ神shén。
作者介绍: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注释:贾生:指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才调:才华气质。
可怜:可惜,可叹。
虚:徒然,空自。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苍生:百姓。
译文:汉文帝求贤,在前殿召见被贬的臣子,贾谊的才能无人能比。
可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贾谊一直谈到半夜,不向他询问百姓的生计,却询问鬼神的问题。
贾生(李商隐)李商隐的贾生原文及翻译原文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⑴贾生: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⑵宣室:汉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⑶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⑷才调:才华气质。
⑸可怜:可惜,可叹。
⑹虚:空自,徒然。
⑺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⑻苍生:百姓。
⑼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译文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垂询民生却是穷究鬼神。
鉴赏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
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史记。
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
但诗人却独具只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翻出了一段新警透辟、发人深省的诗的议论。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
首句特标求、访(咨询),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
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其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
次句隐括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之词。
才调,兼包才能风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令人宛见贾生少年才俊、议论风发、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
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
如果不看下文,几乎会误认为这是一篇圣主求贤颂。
其实,这正是作者故弄狡狯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