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探索
- 格式:pdf
- 大小:157.41 KB
- 文档页数:1
有效创设教学情境,活跃高中化学课堂一、引言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需要通过实验来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然而,在传统的化学课堂中,实验活动往往单一、过于简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
因此,为了活跃高中化学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热情,需要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结合实验、讨论和合作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主体1.实践探索。
通过开展实践探索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实验活动,增强实验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例如,在学习气体性质时,可以设计一个“吹气球比赛”的实验,让学生用不同的化学反应产生气体,填充气球并测量气球的爆破时间,从而了解不同气体性质的差异。
2.探究发现。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发现,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学习电化学反应时,可以给学生一组电池和导线,让他们自行搭建电路并观察电池的工作现象,从而引发学生对电化学的兴趣和深入思考。
3.情景模拟。
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在模拟的实际情境中应用化学知识,并进行实践操作。
例如,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可以设计一个“情景模拟演练——救人一命”的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急救情境中选择合适的酸碱中和法,快速中和伤者体内的酸碱物质。
4.互动讨论。
通过提问、讨论和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观察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的变化,并探讨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和原因。
5.创新设计。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化学平衡时,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设计一组实验,通过调整反应条件,改变反应体系的平衡位置并观察变化。
三、总结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然而,教学情境的创设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有所突破,注重实践性与探究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高中化学课堂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新课改倡导以社会和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结合学科特点,开展探究式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探究式学习法在中学课堂中的运用也越来越普遍。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关注知识的整合和传授,更应该注重对知识的探索过程,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与以往的教学模式相比,探究式教学具有未知性与问题性、发现性与探索性、过程性与开放性、主动性与合作性等特点,有利于学生构建与发展科学概念,认识学科本质,培养问题意识,掌握学习策略,提高实践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培育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有利于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更加有效地改变师生关系[1]。
本文结合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就开展、实践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提高探究课堂的有效性,提出一些建议和看法。
1.依据探究式教学的构成要素进行教学设计,提高探究的有效性探究式教学强调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态度,特别是发展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
在探究过程中一般要遵循以下几个环节:⑴提出问题⑵收集证据⑶形成解释⑷交流发表⑸评价结果[2]。
在课堂设计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认知规律,充分挖掘教科书中科学探究的内容,根据探究条件和实践经验产生概括性的设计思路。
下面结合案例《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讨论探究式教学设计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1设计好新课引入,提高探究的有效性。
探究课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究方案的设计以及评价,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如何提高探究的有效性,这就要求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做到环环相扣。
首先,在引入新课时必须结合学生认知的特点和规律,设置能够引起学生探究兴趣又与课堂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
例如:本节课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在新课引入上先对学生提出问题:你贫血吗?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接着从介绍如何判断是否贫血的小方法入手,让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然后通过介绍缺铁性贫血以及展示市售补铁剂硫酸亚铁片及其服用说明书,提出本课的重点问题,使学生很快进入探究的情景中来,明确本节课的探究任务。
人教版新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策略高中化学是高中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很多学生由于化学学课自身的特殊性和学习要求较高就对化学的学习产生了畏难的状况。
本文提出了基于人教版教材的对学生实施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并在此方法上对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策略进行改进。
标签:人教版;高中化学;探究式学习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于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也在诸多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索中得到了卓有成效的成果。
在这个过程中,为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而使用的探究式教学方法为高中化学课堂增添了活力。
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探讨人教版教材在高中化学课堂的使用和探究式教学策略。
1.创设探究教学情境在化学课堂之上,教师应当根据学生日常生活经验或者是有意义的生活现象,设置具有启发性质的化学问题,从而创造出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顺畅”又“曲折”,寻找学生学习的兴奋点,给学生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学生在这样的探究情境之中会激发起自身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例如在教授“原子结构与性质”中的钠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一般情况下酒精灯是用火点燃的,是否可以用水点燃呢?”学生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得出的结论是否定的.这时教师可以将“水”滴到酒精灯上,酒精灯就会燃烧起来,学生充满了好奇与不解,颠覆了学生之前的观点,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心理.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解释这是由于在水中添加了一定的金属钠.这样学生就会在心生疑问“为什么金属钠会有如此作用”,从而对金属钠的性质产生探究兴趣,在进行教学时也方便了许多.再如在教授“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时,教师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常出现的食物腐烂现象,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食物在夏季会更容易腐烂”,学生在经过自身的思考与他人的交流之后就会得出相关结论,夏季温度过高,化学反应的速率也相对较快,因此,食物更容易腐烂.进而得出“温度对化学反应的速率具有一定影响,且温度越高,化学反应的速率就越快”.高中的化学实验多为验证性质,这对于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作用,但是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并没有发挥自己的探究能力,对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化学研究方法也是不利的.而探究式的化学实验教学则创造了优质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实验中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操作开阔思维,发挥主动性,积极创造.教师应当选择一些符合实际,符合学生水平的化学实验,并对其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计划,尽量让学生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利用探究性的实验来挖掘学生解决问题和形成科学方法的潜力.2.培养良好的探究学习习惯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其目的并非仅仅只是获得知识,更为关键的是使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渐渐养成探究的良好习惯。
高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索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弥补课堂的不足,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学以致用。
本文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实践方案,在巩固课堂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提升学习效率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标签:高中化学综合实践兴趣小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文件精神,要求中小学开设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科目教学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实施,促使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学习的体验,增强学生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提升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和常规多元化活动模式等组合,可以有效促进知识的生成和创新性的提升。
本文以高中化学综合实践为例,教师为兴趣小组学生提供必要的技术手段、理论支持和探究方法,鼓励他们通过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探究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一、制定课程表及活动制度在正常开展的文化课基础上,和教务处沟通,保证每周必需的课外活动时间,建立专职和兼职实踐活动辅导教师,有相应的制度保证。
辅导教师的教学工作同样得到学校认可,具有晋级、评优的资格。
二、倡导课下实践探究,弥补课堂演示实验的不足由于条件的限制,多数课堂演示实验难以照顾到所有学生。
而课外兴趣小组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观看实验微视频,进行深入思考,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过程以及实验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例如,在学习有关原电池(铜锌原电池)的内容时,通过视频,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电子的转移、电流表指针的偏转等,从而可以根据初中所学的物理知识很快确定电池的正负极。
为了解为何Zn失电子,可以再观看铁铜原电池等视频获取原电池的设计理念和方案,进行综合比对,小组讨论思考得出:较活泼的金属优先失电子,作负极。
在视频的引导下,兴趣小组自然会进入主动思考交流阶段。
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探索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高中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转变。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成为新的教学模式。
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自主思考和发现问题,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融会贯通。
高中化学课程以知识填鸭式教学组织为主,缺少实践操作部分的教学。
然而,化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实践性很重要。
因此,如何设计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从而使学生更加透彻理解化学知识,是本研究的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探究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通过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研究内容1. 研究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原理和特点;2. 设计并实施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活动;3. 分析并探讨探究性实验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4. 适用调查问卷、观察法、实验法等科学研究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探讨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四、研究方法1. 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深入研究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原理和特点;2. 选择实验课程和实验内容,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教学活动;3. 进行实验教学活动,并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4. 适用问卷等调研方式,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估,分析实验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五、研究意义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探索,有助于改善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的概念和原理,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
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实践应用与探索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表明,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探究式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有效地运用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果,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深入探讨探究式教学的定义、特点和实践案例,以及探究式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和有效性评估,可以更好地指导高中化学教师在实践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1.2 研究目的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实验,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实践应用与探索,深入剖析其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和影响,为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通过对探究式教学的定义与特点进行分析,探究其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意义,以及具体的实践案例进行深入剖析,进一步探讨探究式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和影响。
通过有效性评估,总结探究式教学的优点和不足,探讨其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实践应用与探索,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和建议。
2. 正文2.1 探究式教学的定义与特点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知识并建构自己的理解。
相比传统的教师主导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探究式教学的特点包括:首先,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活动性,学生通过实践中的探究和实验来建构知识。
其次,强调问题驱动和任务驱动,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来实现学习的目标。
此外,探究式教学强调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学生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索问题并分享成果。
“三新”背景下高中化学高效教学探析摘要:在新教材、新课改、新高考的“三新”背景下,如何打造快乐的、高效的课堂,是广大高中化学教师所关心的问题。
但是,在当前的高中化学课堂中,仍然有部分教师应用“我讲你听”的传统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只限于课本的内容,过于注重教授学生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而忽略了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这与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教学理念不契合。
对此,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式,以使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持续提高。
关键词:“三新”背景;高中化学;高效教学策略;一、“三新”背景下高中化学高效教学的意义“三新”对高中化学实施有效学习的必要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建设。
利用这一机会,学生会对化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探究过程中有创意地解决问题,从而建立起知识架构,培养化学思维与综合能力。
同时,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在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革新,这能弥补以往高中化学课程在理念、思维等方面的缺陷。
教师通过运用创新、科学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个性化的学习平台,使学生在高中时能够更深入地探究和学习化学知识,并逐渐了解和掌握化学的学习规律,从而达到正确认识化学学习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目的。
这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三新”背景下高中化学高效教学策略(一)优化教学方法在设计好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教学目标之后,教师还要摆脱传统的单一、落后的教学方法,要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情、教学目标等因素相结合,不断创新和优化教学方法,积极打造高效的课堂。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首先,教育方法的现代化。
在教育现代化的大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信息技术融入课堂,充分利用现代的声、光、电技术,把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把抽象的知识具象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