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在宽带接入认证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93.53 KB
- 文档页数:3
PPPoE协议工作原理PPPoE(Point-to-Point Protocol over Ethernet)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宽带接入网络中的协议,它允许用户通过以太网连接到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的网络。
本文将详细介绍PPPoE协议的工作原理。
一、PPP协议简介在了解PPPoE协议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PPP协议(Point-to-Point Protocol)。
PPP是一种数据链路层协议,常用于建立和维护两个节点之间的点对点连接。
它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错误检测和纠正、身份验证等功能,被广泛应用于拨号连接和广域网中。
二、PPPoE协议概述PPPoE协议是在PPP协议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允许通过以太网连接进行拨号上网。
PPPoE协议将PPP协议封装在以太网帧中,使得用户可以通过以太网接入ISP提供的宽带服务。
三、PPPoE会话的建立过程1. 客户端发起PPPoE会话请求用户的计算机通过以太网接口向ISP的PPPoE服务器发起会话请求。
请求中包含了用户的身份信息和认证方式等。
2. 服务器响应并进行认证ISP的PPPoE服务器接收到会话请求后,会进行身份验证,验证通过后会向客户端发送认证成功的响应。
3. PPP链路建立认证成功后,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建立PPP链路,开始进行数据传输。
此时,PPP协议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和错误检测等功能。
4. IP地址分配在PPP链路建立后,服务器会为客户端分配一个IP地址,以便客户端可以与互联网进行通信。
四、PPPoE协议的优势1. 灵活性:PPPoE协议可以通过以太网接入,使得用户可以使用常见的以太网设备进行宽带接入,无需额外的硬件设备。
2. 安全性:PPPoE协议支持身份验证,可以确保只有经过认证的用户才能接入ISP的网络,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
3. 可靠性:PPPoE协议基于PPP协议,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和错误检测等功能,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
4. 易于管理:PPPoE协议支持会话的建立和断开,ISP可以方便地管理用户的接入和流量控制。
点对点协议(Point-to-Point Protocol,简称PPP)是一种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协议。
该协议提供了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点对点的数据传输方式,用于在不同的网络节点之间建立通信链接。
PPP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网络环境,如广域网(WAN)、局域网(LAN)以及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等。
具体来说,PPP协议的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宽带接入:PPP协议可用于实现宽带接入,如ADSL、光纤接入等。
通过PPP
协议,可以实现用户数据的加密传输、用户认证和计费等功能。
2.专线连接:对于需要建立专线连接的企业或机构,PPP协议可以提供一种可
靠的、高性能的数据传输方式。
例如,银行系统、证券交易系统等需要高
速、可靠的数据传输和处理的场景。
3.移动通信:在移动通信网络中,PPP协议可以用于实现移动终端与移动网络
之间的通信。
例如,在3G和4G移动通信网络中,PPP协议被广泛应用于用户数据传输和移动终端的接入控制等方面。
4.虚拟专用网络(VPN):PPP协议可以用于建立虚拟专用网络,为企业或个
人提供安全的远程访问和数据传输服务。
通过PPP协议,可以实现对数据的加密和认证,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总之,点对点协议(PPP)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网络环境的数据传输协议,其可靠、安全和高效的特点使其成为许多应用场景的理想选择。
基于HFC的宽带用户接入认证系统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宽带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需要使用宽带进行上网,而宽带用户的接入认证系统则成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一环。
目前,大部分宽带接入认证系统基于PPP(Point-to-Point Protocol)协议,而在新一代数字通信标准中,HFC(Hybrid Fiber-Coaxial)已经成为了主要的接入技术之一。
因此,本文将研究基于HFC技术的宽带用户接入认证系统。
二、研究内容:1.调研目前基于PPP协议的宽带用户接入认证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分析HFC技术在宽带接入中的优势和应用现状。
3.设计基于HFC技术的宽带用户接入认证系统,包括认证服务和用户接入设备。
4.实现系统的原型,并进行测试和性能优化。
5.对系统进行安全性评估,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研究意义:本文将会对基于HFC技术的宽带用户接入认证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进行深入研究,为宽带用户接入认证系统的发展方向提供有效参考。
同时,本文也将为提高宽带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做出贡献。
四、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法:对PPP协议和HFC技术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和分析。
2.系统设计法:基于HFC技术的宽带用户接入认证系统的设计,包括认证服务和用户接入设备的设计和实现。
3.实验验证法:对系统的实现和性能进行测试和优化,并对系统进行安全性评估。
五、预期结果:本文将设计并实现一套基于HFC技术的宽带用户接入认证系统,通过实验验证该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宽带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有效保障。
同时,本文的研究成果也将为宽带接入认证系统的改进和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宽带接入中主要使用协议篇一:ADSL接入方式ADSL接入方式ADSL (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被欧美等发达国家誉为“现代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快车”,因具有下行速率高、频带宽、性能优等特点而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成为继Modem、ISDN之后的一种全新更快捷、更高效的接入方式。
ADSL是一种非对称的DSL技术,所谓非对称是指用户线的上行速率与下行速率不同,上行速率低,下行速率高,特别适合传输多媒体信息业务,如视频点播(VOD)、多媒体信息检索和其他交互式业务。
ADSL在一对铜线上支持上行速率512Kbps~1Mbps,下行速率1Mbps~8Mbps,有效传输距离在3~5公里范围以内。
【IT168 专稿】选择合适的ADSL接入方式不仅是ISP运营商要面对的问题,对于用户而言,在选择时亦需对此有所了解,以便能尽量选择更适合于自己的ADSL宽带接入方式。
ADSL接入Internet主要有虚拟拨号和专线接入两种方式。
采用虚拟拨号方式的用户采用类似MODEM和ISDN的拨号程序,在使用习惯上与原来的方式没什么不同。
采用专线接入的用户只要开机即可接入Internet。
ADSL根据它接入互联网方式的不同,它所使用的协议也略有不同,当然了不管ADSL使用怎样的协议,它都是基于TCP/IP这个最基本的协议,并且支持所有TCP/IP程序应用。
一、ADSL虚拟拨号接入ADSL虚拟拨号接入顾名思义,就是上网的操作和普通56K MODEM拨号一样,有账号验证、IP地址分配等过程。
但ADSL 连接的并不是具体的ISP接入号码如00163或00169,而是ADSL虚拟专网接入的服务器。
根据网络类型的不同又分为ADSL虚拟拨号接入和Ethernet局域网虚拟拨号方式两类,由于局域网虚拟拨号方式具有安装维护简单等特点。
ADSL的接入示意图(其可以是虚拟拨号,也可以是专线接入,也可在ADSL后加装交换机实现局域网接入,一切依ISP提供的服务而定) PPPoE目前成为ADSL虚拟拨号的主流并有自己的一套网络协议来实现账号验证、IP分配等工作,这就是目前ADSL虚拟拨号应用的主流PPPoE协议,PPPoE全称是Point to Point Protocol over Ethernet(基于局域网的点对点通讯协议),这个协议是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宽带上网设备和越来越快的网络之间的通讯而最新制定开发的标准。
pppoe协议PPPoE(Point-to-Point Protocol over Ethernet)是一种广泛用于宽带互联网接入的网络协议。
它通过在以太网上运行PPP协议来实现宽带接入,为家庭和企业用户提供了方便、高效的上网方式。
PPPoE协议是在以太网上运行的,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以太网的广播特性,将用户的网络包封装在以太网的数据帧中进行传输。
在PPPoE协议中,网络接入服务器(NAS)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负责接收用户的请求,并将其路由到互联网上。
PPPoE协议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PPPoE客户端、PPPoE服务器和PPPoE会话。
当用户设备(如电脑或路由器)通过以太网连接到网络上时,它会向服务器发送一个PADI(PPPoE Active Discovery Initialization)报文,用于发现服务器。
服务器在收到PADI报文后,将通过PADR(PPPoE Active Discovery Request)报文回应客户端,建立会话并提供网络服务。
最后,客户端通过PPPoE回话建立PAP(Password Authentication Protocol)或CHAP(Challenge Handshak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认证,验证用户身份。
PPPoE协议的优点之一是它支持多用户共享宽带连接。
传统的拨号上网方式只支持一个用户使用宽带连接,而PPPoE协议可以将宽带连接与多个用户共享。
这使得家庭和企业用户可以通过一个宽带连接实现多个设备的上网需求,提高了网络的利用率。
另一个优点是PPPoE协议提供了更好的安全性。
用户在认证过程中需要提供用户名和密码,确保只有授权用户可以访问网络。
此外,PPPoE协议还支持对用户数据进行加密,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PPPoE协议在宽带接入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ADSL 和FTTH等技术中。
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是一种利用现有电话线提供高速宽带接入的技术,而FTTH(Fiber to the Home)则是一种将光纤线直接连接到用户家中提供高速网络接入的技术。
介绍PPP协议的定义和作用PPP(Point‑to‑Point Protocol)是一种数据链路层协议,用于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可靠的通信连接。
它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网络领域,特别是在拨号接入和宽带接入等场景中。
定义PPP协议是一种串行协议,通过物理介质(如电话线、光纤等)传输数据。
它提供了一种简单而灵活的方式,使得两个节点可以直接通信,并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进行错误检测、数据压缩和加密等操作。
作用1.建立可靠的通信连接:PPP协议通过可靠的数据链路层连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它提供了错误检测和重传机制,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2.支持多种网络协议:PPP协议不仅可以传输IP数据包,还可以支持多种其他网络协议,如IPX、AppleTalk等。
这使得PPP协议非常灵活,能够适应不同网络环境和应用需求。
3.支持认证和安全性:PPP协议提供了多种认证方式,如PAP(密码认证协议)和CHAP(挑战‑应答认证协议),用于验证通信双方的身份。
此外,PPP还支持数据加密和压缩等安全机制,保护数据的隐私和完整性。
4.适用于拨号接入和宽带接入:PPP协议广泛应用于拨号接入和宽带接入等场景中。
在拨号接入中,PPP协议提供了简单的方式来建立连接,并支持动态分配IP地址和配置网络参数。
在宽带接入中,PPP协议可以通过多种物理介质(如光纤、电缆等)进行数据传输。
总之,PPP协议作为一种通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具有简单、可靠和灵活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网络环境中,为数据通信提供了基础支持。
解释PPP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PPP(Point‑to‑Point Protocol)是一种数据链路层协议,用于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可靠的通信连接。
它采用简单而灵活的设计,具有以下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基本原理1.封装数据:PPP协议将上层协议的数据封装成PPP帧进行传输。
它可以封装多种网络层协议,如IP、IPX等,以适应不同的网络需求。
2.错误检测:PPP协议使用循环冗余检验(CRC)等技术进行错误检测。
常见宽带接入认证方式及比较作者:暂无来源:《中国传媒科技》 2015年第6期李志伟一、常见认证方式1. PPPoE认证方式1.1 PPPoE概述PPPoE技术是基于IETF RFC标准协议开发的,是将PPP承载到以太网之上,充分利用以太网技术的寻址能力,其实质是在共享介质的网络上提供二条逻辑上的点到店链路,向以太网中的每个上网用户与宽带接入服务器之间提供一条逻辑PPP连接。
1.2 PPPoE认证方式的优缺点P P P o E 利用了P P P 协议的优点,模拟了电话拨号用户的上网方式,主要有以下优点:可以利用原有电话拨号用户的运营模式,集中设立用户数据库,集中设立A A AServer,可管理性较强。
PPPoE便于开展多服务选择服务。
对不同服务,可以用不同的用户名后缀来区分。
PPPoE方式可以对用户进行严格的速率限制,便于对用户速率需求进行量体裁衣,区别收费。
但是,在运营过程中,PPPoE认证方式也暴露了一些缺点:给运营商带来了巨大的维护压力。
PPPoE在以太网上,需要通过VLAN(虚拟局域网)技术来实现用户的隔离,如果使用一个三层网络,又存在PPPoE服务器的成本与管理问题。
PPPoE方式在其整个通信过程都必须进行PPPoE的封装,效率较低,随着用户数量的大量增加对BRAS设备的性能要求呈指数上升。
2. Web认证方式2.1 Web认证概述Web认证起源于网络业务的认证,例如:网上银行、基于Web的电子邮件等。
后来被网络设备提供商在网络设备上进行实现,用于验证网络用户是否具有使用网络的权限.2.2 WEB认证方式的优缺点WEB认证方式的优点:无需特殊的客户端软件,降低网络维护工程量;无需多层数据封装,保证效率问题;运营商可利用门户网站提供多种业务认证服务。
WEB认证方式的缺点:WEB承载在OSL 7层协议上,对于设备的要求较高,建网成本高;易用性不够好;对所有用户都是开放的,很容易受到恶意的攻击,其安全性较差;未认证用户也需要占用IP地址资源;用户离线检查较难,不适合基于时间的计费方式;业务数据流与控制数据流不分离,对网络接入设备的要求比较高。
WiMAX协议深度解析宽带无线接入的通信协议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是一种无线广域网(Wireless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技术,它使用IEEE 802.16系列标准来提供高速、高带宽的宽带无线接入。
本文将对WiMAX协议进行深入解析,探讨其在宽带无线接入中的通信协议。
一、WiMAX的技术原理与优势WiMAX技术基于广泛的无线通信频段,采用OFDM(正交频分复用)调制技术,通过分时分频多址(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模式实现上行和下行数据的传输。
相比传统的无线接入技术,WiMAX 具有以下优势:1. 高速宽带接入:WiMAX能够提供高达数百兆比特每秒的数据传输速率,满足用户对高速互联网的需求,支持多媒体数据的实时传输和流媒体服务。
2. 大范围覆盖:WiMAX具备较大的覆盖范围,单个基站可以覆盖几十到几百平方公里的面积,有效弥补了有线网络无法覆盖的地区,并提供宽带无线接入服务。
3. 高效资源利用:WiMAX采用了动态分配资源的方式,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和网络负载情况,为用户提供公平的带宽分配,提高频谱利用率,实现网络资源的高效利用。
4. 支持移动性:WiMAX技术支持用户的移动性,用户可以在网络覆盖范围内自由移动而无需切换网络,提供了无缝的漫游体验。
二、WiMAX协议层次结构WiMAX的通信协议使用了分层的结构,包括物理层、MAC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每一层都有特定的功能和协议,协同工作以提供稳定、高效的无线宽带接入。
1. 物理层(Physical Layer):物理层负责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无线信号并进行调制调制调制。
在WiMAX中,物理层采用OFDM技术,并使用不同的调制方式来适应不同的传输距离和频谱资源。
2. MAC层(Medium Access Control Layer):MAC层负责管理网络资源和提供帧的访问机制。
人们通常把骨干网传输速率在以上,接入网能2.5Gbps 够达到1的网络定义为宽带网。
在宽带接入方面,主Mbps 要有非对称数字用户线系统、ADSL()HFC(Hybrid Fiber-,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以太网目前最流行的是Coaxial )(:,光纤到楼、光纤、无线FTTB Fiber To the Building )(Fiber)接入等技术。
随着宽带以太网建设规模的迅速扩大,用户数量急剧增加和宽带业务越来越多样性,传统的认证方式已难以适应。
协议对认证方式和认证体系结构进行IEEE 802.1x 了优化,更适合在宽带以太网中使用,特别是无线宽带网中已经广泛使用的协议。
802.1x 在宽带网络中,宽带用户接入控制的实现过程如下: 用户端设备→→→RAS(AAA Client) AAA Server(Radius) Billing System作为宽带接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入网关主要功(RAS)能是结合路由器或交换机等网络设备,完成对宽带用户的接入控制,其控制符合协定,协定包含如下功能:AAA AAA (认证:验证用户的身份与可使用的网络服1)(Authentication)务。
授权:依据认证结果开放网络服务给 (2)(Authorization)用户。
计账:记录用户对各种网络服务的用 (3)(Accounting)量,并提供给计费系统。
一般来讲,从到之间的实现方法都是大RAS AAA Server 同小异,通常采用协议,而和系统Radius AAA Server Billing 一般采用集中建制,以支持用户漫游和减少建制成本。
目前最困扰运营商的是如何有效实现从用户端设备到之间的RAS 有效连接,而正是一种实现有效连接的方式。
802.1x 传统的认证方式1 在现有的宽带接入认证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是认PPPoE 证方式和认证方式。
Web 是从基于的窄带网引入到宽带以太网的,因PPPoE ATM 此并不是为宽带以太网量身定做的认证技术。
虽然其PPPoE 方式较灵活,在窄带网中有较丰富的应用经验,但是它的封装方式,造成了宽带以太网的种种问题,因此有其局限性。
认证是基于业务类型的认证,不需要安装其他客户Web 端软件,只需要浏览器就能完成,就用户来说较为方便。
但是由于认证的是七层协议,从逻辑上来说为了达到网络Web 二层的连接而跑到七层做认证,这不符合网络逻辑,其次由于认证执行是七层协议,对设备必然提出更高要求,增加了建网成本。
而且认证前后业务流和数据流无法区分。
因此,在以太网中,认证目前只是限于在某些特殊网络环境中Web 使用。
体系介绍2 802.1x 称为基于端口的访问控制协议。
协IEEE 802.1x 802.1x 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无线局域网用户的接入认证问题。
在出现之前,企业网上有线应用都没有直接控制802.1x LAN 到端口的方法,也不需要控制到端口。
后来为了实现对用户级接入的需求,定义了协议。
提供了一种对设备IEEE 802.1x 进行认证和授权的方法,在认证和授权过程失败的情况下防止对端口进行访问。
协议的体系结构由个重要的部分组成:802.1x 3客户端网络设备,Supplicant System (PC/)Authenticator 认证系统,认证服务器System Authentication Server System 。
(RADIUS)客户端系统一般为一个用户终端系统,该终端系统通常要安装一个客户端软件,用户通过启动这个客户端软件发起协议的认证过程。
为支持基于端口的接入控IEEE 802.1x 制,客户端到认证端采用协议因此客户端系EAP over LAN ,统需支持EAPOL(Extensibl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Over LAN)协议。
认证系统通常为支持协议的网络设备。
该IEEE 802.1x 设备对应于不同用户的端口可以是物理端口,也可以是用(户设备的地址、、等。
一般有两个逻辑端MAC VLAN IP )口:受控端口和不受控端口(controlled Port)(uncontrolled 。
不受控端口始终处于双向连通状态,用来传递Port) 协议帧,保证客户端始终可以发出或接受认证。
受EAPOL 控端口只有在认证通过的状态下才打开,用于传递网络资源和服务。
受控端口可配置为双向受控、仅输入受控两种方协议在宽带接入认证中的应用802.1x 宗平,吉建峰河海大学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南京(, 210098)摘要: 在介绍了宽带网络及其认证方式的基础上,论述了认证方式以及和其它认证技术的比较,并提出了协议在宽带接入认802.1x 802.1x 证中的实现方法。
关键词:基于端口的访问控制协议;协定;AAA EAPOLApplication of 802.1x Protocol in Broadband's AuthenticationZONG Ping , JI Jianfeng,,(College of Computer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8)【】Abstract T 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roadband and its authentication ways, and describes 802.1x how to work. Then 802.1x protocol is compared with other authentication technology . At the end,it pus forward a method to implement it in broadband's authentication.【Key words 】Port-based network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 AAA ; EAPOL第30卷 第10期Vol.30 № 10计 算 机 工 程Computer Engineering2004年5月 May 2004・ 安全技术・中图分类号: TP393.08文章编号:1000—3428(2004)10 —0119—03文献标识码:A式,以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
如用户未通过认证,则受控端口处于未认证状态,用户无法访问认证系统提供的服务。
认证服务器通常为支持协定的服务器,该AAA RADIUS服务器可以存储用户的信息,比如用户名、密码、访问流量和时间、用户的访问控制列表等。
认证端到认证服务器采用协议。
当用户通过认证后,认证服务器会把EAP over Radius用户的相关信息传递给认证系统,由认证系统构建动态的访问控制列表,用户的后续流量将接受上述参数的监管。
协议技术特点3 802.1x由于协议起源于协议,后者是标准的无线802.1x802.11局域网协议,而无线网络不像有线网路通过固定线路连接组建,它的网络空间具有开放性和终端可移动性,因此802.1x 协议通过认证和加密来防止非法接入无线网络。
通过对以太网接入端口的控制和对接入用户的认证,使得只有被允许并授权的用户可以访问网络提供的业务。
从而达到了接受合法用户的接入,保护网络安全和方便管理的目的,与和PPPoE 方式相比较,解决了传统的和等认证方式带Web PPPoE Web来的问题,消除了网络瓶颈,减轻了网络封装开销,降低了建网成本,它具有如下特点:简洁高效。
由于协议采用纯以太网技术内核,(1)802.1x保持网络无连接特性,去除冗余昂贵的多业务网关设备消IP除网络认证计费瓶颈和单点故障,易于支持多业务。
容易实现。
协议为两层协议,不需要到(2)IEEE 802.1x达三层,可在普通、、上实现,对设备的整L3L2IP DSLAM体性能要求不高,可以有效降低建网成本。
认证和业务分离。
的认证体系结构中采(3)IEEE 802.1x用了“可控端口”和“不可控端口”的逻辑功能,从而可以实现业务与认证的分离。
用户通过认证后,业务流和认证流实现分离,对后续的数据包处理没有特殊要求,业务可以很灵活,尤其在开展宽带组播等方面的业务有很大的优势,所有业务都不受认证方式限制,易于实现多业务运营,经过少量改造可使一些单一收费制网络升级成运营级网络。
安全可靠。
在二层网络上实现用户认证,结合(4)、端口、账户和密码等,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MAC认证过程4 802.1x的认证过程,也就是控制系统的逻辑端口802.1x802.1x认证状态的过程。
在部分的端口有种控Authenticator System3制状态::强开,端口一直维持授权状态;(1)Force Authorized:强关,端口一直维持未授权状态;(2)Force Unauthorized。
(3)Auto激活,设置端口为未授权状态,通知设备管理模802.1x块进行端口认证,端口的控制状态决定了客户端是否能接入网络,启用认证端口的初始状态一般为非授权802.1x(Auto),在该状态下,除了报文外不允许任何(unauthorized)802.1x业务输入输出。
当客户通过认证后,端口状态切换到授权/状态,允许客户端通过端口进行正常通信。
(authorized)值得注意的是,在协议中的“可控端口”IEEE 802.1x与“非可控端口”是逻辑上的理解,设备内部并不存在这样的物理开关。
对于每个用户而言,协议均为其IEEE 802.1x建立一条逻辑的认证通道,该逻辑通道其他用户无法使用,不存在端口打开后被其他用户利用问题。
在认证通过之前,逻辑端口的状态为,此unauthorized 时只能通过的认证报文;认证通过时,逻辑状EAPOL802.1x态切换为,此时远端认证服务器可以下发用户的authorized属性信息,如地址、、参数、用户访问控制列IP VLAN CAR表等;在认证通过后,用户的流量将接受上述参数的监管,此时逻辑端口可以通过任何报文。
的认证流程如图802.1x2图协议的认证流程2 802.1x基于的认证实现5 802.1x认证协议已经得到了很多软件厂商的重IEEE 802.1x视,目前微软也在大力推广,并在操作系统中的最Windows新版整合客户端软件,无须另外安Windows XP IEEE 802.1x装客户端软件。
在认证的客户端,采用自带的Windows XP客户端软件。
在服务器端,我们在操作系统上,RedHat 7.1以为基础构建服务器,用语言实现freeradius-0.7.1RADIUS C基于的认证。
802.1x因为是二层的协议,它承载在链路层上,其结构802.1x如下:…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字段长度/类型数据单元帧校验DestMACSourceMACPAE EtherTypePortocolVersionPacketTypeBodyLengthBody 在数据包格式的基础上定义链路帧头结构如下:struct eapol_ether_header {u_char ether_dhost[MY_ETHER_ADDR_LEN];u_char ether_shost[MY_ETHER_ADDR_LEN];u_short ether_type;};其中和分别为目标和源地Dest MAC Source MAC MAC 址,为,表明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