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电大中华文化概说四次形考
- 格式:docx
- 大小:11.89 KB
- 文档页数:6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网上形考作业四
(答案顺序可能会有变动,以文字为主,正确答案已标红加粗)题目1、
明代市民文学的主体象征——小说,发源于( )
A.唐诗
B. 宋元话本
C. 宋词
D. 元曲
题目2
魏晋人艺术表现出来最大的特点是( )
A. 气韵生动
B. 小巧精美
C. 怪诞离奇
D. 朴质浑厚
题目3
统一的清王朝实施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加强了中央在民族事务上的管理。
这有利于中央对蒙古、新疆、西南少数民族及( )等地区的统治。
A. 云南
B. 西藏
C. 台湾
D. 青海
题目4
殷商时期的文化是神本文化,下列不是殷商时期文化特征的是( )。
中华文化概说-形成性考核四作业资料答案
说明:每学期的课程题目都可能更换,请认真核对是您需要的题目后再下载!
【题目】斯宾格勒把()当做中国文化的基本象征符号。
a. 孝
b. 仁
c. 道德灵魂
d. 悌
[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道德灵魂
【题目】在中国文化系统里,强调在()面前人人平等,如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王阳明说“满街都是圣人”。
a. 悌
b. 仁
c. 道德
d. 孝
[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道德
【题目】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是在全世界只有()的文化体系是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过的文化。
a. 古印度
b. 古罗马
c. 古巴比伦
d. 中国
[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
参考答案:中国。
1. “胡服”即上衣下裤和“胡坐”由席地坐改为垂脚坐,这种汉民族固有生活方式的改变显示了民族融合中的C HA.少数民族生活习惯的强大B.汉民族生活习惯的易变性C.汉民族生活习惯的胡化D.少数民族生活习惯的优化满分:2 分31釦2. 隋唐在中央政府实行政治制度是C ffiA.九品中正制B.三公九卿制C.三省六部制D.六部制满分:2 分SIS s. 为后世一直沿续直至晚清的科举制度是在(C)朝代开台创立的。
[£A.汉朝B.南北朝C.隋朝D.唐朝满分:2 分扣釦4. 《木兰辞》中描写木兰替父从军前到市场买骏马长鞭的叙述,是唐代( A )参军准备的写照。
S]A.府兵B.普通农民C.手工业者D.官府人家满分:2 分31釦5. 唐朝对少数民族实行“全部落,顺士俗”的开放政策。
“全部落,顺士俗”的含义是D H归顺B.入乡随俗C.保全部落D.部落自治满分:2 分31釦6. 文成公主出嫁西藏松赞干布,是著名的民族和亲政策的历史性事件。
国力强盛、心态开放的( C )时期。
UZIA.汉武帝、景帝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满分:2 分SS7.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得到了真正发展的是B EA.天台宗B.禅宗C.华严宗B.关子C.会子D.钱引满分:2 分事件发生在律宗满分:2 分北宋出现的纸币( A ),是我国使用纸币的开始。
住A】9. 让中国人自豪的四大发明,除了东汉发明的一种外,(C)都是在民力发展强盛的时期发明的。
A.造纸术、火药、指南针B.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C.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D.火药、活字印刷、造纸术满分:2 分H310.今天的评语是从讲述历史合人世间故事的“说话”而来的。
记录“说话”的文章即“话本”是后来的白话小说之祖。
“说话“随着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自( C )以后兴旺起来。
EA.魏晋B.唐朝初期C.唐朝中期D.南宋满分:2 分$1釦ii. 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式的著作是A.陆龟蒙的《耒耜经》B.宋沈括的《梦溪笔谈》C.元王祯的《农书》D.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满分:2 分缸&2. 元朝政治,带有明显的民族压迫性质,元朝把统治下的人民分为四等分别对待。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形考作业11.先秦文学的主要内容是()。
A. 楚辞B. 《易经》C. 《诗经》D. 春秋战国时代的散文2.夏商周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有()。
A. 创造了甲骨文与金文B. 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C. 初步形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D. 诸子蜂起,百家争鸣3.魏晋时期玄学兴盛,其所谓“玄”主要是源自“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语出自()A. 《老子》B. 《庄子》C. 《论语》D. 《周易》4.()属于唐代官修史书。
A. 《史通》B. 《通典》C. 《晋书》D. 《隋书》5.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A. 西汉时期B. 两汉之际C. 秦汉之际D. 先秦时期6.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既相互联系、内在贯通,又相互区别、各有其旨趣。
(√)7.中国传统人本主义坚持“民为贵”的民本主义精神。
(√)8.李白的著名诗篇有()。
A. 《丽人行》B. 《将进酒》C. 《蜀道难》D. 《梦游天姥吟留别》9.安史之乱造成文化的南移,其结果是()A. 南方经济远远超过北方,为文化南移埋下伏笔B. 南方成为政治中心C. 南方文化远远超过北方D. 南方经济与北方经济持平10.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是()。
A.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B. 儒学的繁荣C. 道教的完善与佛教的传播D. 玄学的兴起11.“心性本觉”是()佛教的思想A. 中国B. 印度C. 南亚D. 西藏12.中国传统文化在人与神之间,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现世的人伦生活,而将宗教和鬼神信仰置于其后,神本主义始终未居主导地位。
(√)13.对于传统文化的未来,我们认为可取的科学态度应该是()A.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对待现实和未来B. 像民粹主义者那样,死守着传统不放C. 像民族虚无主义者那样全面倒向西方D. 学习西方但不脱传统底色,取狭隘的民族态度14.对于“和”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巨大作用,我们可以看出()A. “和”与模棱两可一样,是消极的B. “和”不利于文化特质的保存C. “和”成为民族文化融合的动因D. “和”也是不同,就是要求别人同己15.从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历史看,明清时代可以称之为()A. 黄金时代B. 鼎盛时代C. 轴心时代D. 蜕变时代16.“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其后来的引申意义有()。
1.秦汉时期,(郡县)制全面取代分封制。
2.春秋时期,(齐国)是最早推行什伍制的列国。
3.荀子在(《天论》)一文中提出“天人之分”的观点。
4.春秋时代的共同语被称为(雅言)。
5.(《淮南子》)是现存第一部完整记录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历史文献。
6.宋代的(周敦颐)《通书•文辞》提出“文以载道”的艺术命题。
7.在丧礼中,因为死者的身份等级不同,其言语表达的方式也显示着区别,士人死曰(不禄)。
8.《周礼》、《仪礼》、(《礼记》)是记录与阐释先秦礼仪制度的三大礼书,俗称“三礼”。
9.北宋初年出现了识字课本(百家姓),被采作儿童开蒙教育的教材。
10.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11.“修辞立其诚”一语出自于(《周易》)。
12.由(孔子)提出来的“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
13.小篆来源于(石鼓)文。
14.律诗与绝句押韵一般用平声,很少用(仄)声。
15.北魏孝文帝改革,将少数民族姓(拓跋)改汉姓为“元”。
.《殷墟卜辞综述》的作者是(C)A.郭沫若B.于省吾C.陈梦家D.徐中舒.西晋败亡的直接原因是(C )A.三藩之乱B.永嘉之乱C.八王之乱D.五胡之乱.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文化农政思想的核心的是(B )A.天象观B.勤农观C.占验观D.地利观.七巧板所流行的民族是(C )A.蒙古族B.匈奴族C.汉族D.高车族造纸术的发明者传说是东汉时期的(D )A. 张衡B.毕昇C.祖冲之D.蔡伦文化传统除了延续性的特点外,还具有( C )A.规范性B.调和性C.稳定性D.等级性利用语言进行趋吉避凶,反映了人们对语言的( B )。
A.禁忌B.崇拜C.恐惧D.避讳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重大变化,以三省六部制的分权形式解决集权体制内的权力分配问题是在(C )A.秦代B.汉代C.隋唐D.明代.秦朝中央“三公”中负责监察事务的是(D)A.太宰B.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在下列先秦典籍中,对辩证思维作了大量简明而深刻论述的是(A)A.《孙子》B.《尚书》C.《春秋》D.《诗经》.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方面,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董仲舒,列为众德之首的是(B )A.孝B.仁C.义D.礼.中国古代建筑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是(B )A. 木结构B.左右对称C.讲究装饰D.廊柱结构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临浩瀚的(A)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宋代之所以把都城建在平原地区的开封,主要是为了就汴河的(B)A. 水源B.水运C.水量D.水利.中国文化的源泉是(B)A. 三代文化B.先秦文化C.秦汉文化D.唐宋文化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中国古代独有的发明是(A C D)。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网上形考作业四答案试题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网上形考作业四
(答案顺序可能会有变动,以文字为主,正确答案已标红加粗)题目1、
明代市民文学的主体象征——小说,发源于( )
A.唐诗
B. 宋元话本
C. 宋词
D. 元曲
题目2
魏晋人艺术表现出来最大的特点是( )
A. 气韵生动
B. 小巧精美
C. 怪诞离奇
D. 朴质浑厚
题目3
统一的清王朝实施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加强了中央在民族事务上的管理。
这有利于中央对蒙古、新疆、西南少数民族及( )等地区的统治。
A. 云南
B. 西藏
C. 台湾
D. 青海
题目4
殷商时期的文化是神本文化,下列不是殷商时期文化特征的是( )。
电大天堂【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电大天堂【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第一次作业一、填空题1、以巫史为主要载体的文化为神本文化,人本文化的载体是士。
2、诸子之中,“显学”主要有儒家和墨家二家。
3、人本文化成熟最初的表现,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4、先秦"百家争鸣"中,百家思想虽然各异,但他们共同的学术之源是六经。
5、在儒学中,作为天人共通契合点的是“以德陪天”。
6、儒家学说的思想核心是仁。
7、与唐宋文化相比,汉代文化最突出的表现是浑厚。
8、玄文化乃是士文化的一种表现。
9、从某种意义上讲,封建宗法社会的结构形态,正是儒内法统治术的必然产物。
10、从文化形态上讲,隐逸文化是主体个性自由的产物。
二、单项选择题1、古代从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转变,有几方面的表现。
下面所列有一个不是这一转变的表现,它是:(A)A从铁器的出现可以看出B从卜筮的方法可以看出C从周人重"德"的风尚可以看出D从周代的宗法制度可以看出。
2、战国时期,我国士文化首度崛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属于这种原因是(D)A当时的经济基础出现了大的变化。
B教育从巫那里下放,出现了私学。
C当时诸侯为求富国强兵,纷纷延纳贤士。
D征伐战争使得原来的奴隶获得人身自由,成为士。
3、先秦文化终至统一,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C)A诸子学术逐渐消亡B秦始皇统一了文字C政治上的大一统D汉武帝独尊儒术4、道教的出现是在(D)A先秦时期B秦汉之际C西汉时期D两汉之际5、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D)A先秦时期B秦汉之际C西汉时期D两汉之际6、魏晋时期玄学兴盛,其所谓"玄"主要是源自"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语出自(B)A《论语》B 《老子》C 《庄子》D 《周易》7、唐代寒士崛起在制度文化上的保证是( B )A 太宗对道教的崇奉D 科举制的实施C 武则天的圆融三教D 韩愈的排佛8、唐代吸收外来文化最集中的地方是( D )A 敦煌B 洛阳C 河北D 长安9、唐代文化高度发达,代表性的种类也很多,下面所列不能代表唐代文化的是(B)A 诗歌B 钟鼎C 书法D 舞蹈10、"心性本觉"是(C)佛教的思想A印度B西藏C中国D南亚11、我国历史上文化南移经过了几个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是(B)A战国时期楚文化的兴起B唐代的"安史之乱"C永嘉之乱D靖康之难12、宋型文化格调雅,神韵超然体现在(D)A宋画的淡远B宋诗的浅易C宋词的俚俗D宋文纡徐委备13、元朝灭亡南宋,导致了(C)A东部文化的西移B西部文化的东移C江南文化的大量北移D北方文化的南移14、体现元杂剧抒情性特征的手段是(A)A唱B念C做D打15、与宋代绘画相比,元代绘画显示出的特征是(B)A更加浓墨重彩B更重意趣与心境C更显富丽堂皇D以人物素描为主16、从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历史看,明清时代可以称之为(C)A轴心时代B黄金时代C蜕变时代D鼎盛时代17、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知识界对西学的态度出现差异,其中较为科学的是(B)A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全面接受B以方以智为代表主张以冷静的态度对待西学,吸取优点弃其伪妄C以儒学为本兼取西学中的神学部分D只取西学中的神学部分18、安史之乱造成文化的南移,其结果是(A)A南方经济远远超过北方,为文化南移埋下伏笔B南方经济与北方经济持平C南方成为政治中心D南方文化远远超过北方19、《四库全书》的修订是有深层的历史背景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B)A清王室急于向历史学习,以便掌握汉人的统治之术B由明入清的知识分子有反清言论,借修书以毁书C用修书的办法表示清统治者已经完全汉化D为了跟明代的《永乐大典》比较,显示清廷的强大20、在崇实尚性的思想大潮影响下,清代学术思想表现出对宋代以来的性理之学的怀疑,在学术思想上呈现出(A)A汉代朴学的倾向B明代王阳明心学倾向C佛学化的倾向D道教化的的倾向三、简答题1、龙的形象说明了什么?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龙并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而是各部落初民原始图腾的混合物。
国家开放大学吉林51779《中华文化概说》形成性考核四作业
资料
中华文化概说-形成性考核四复习题(带答案)
说明:每学期的课程题号都可能更换,请认真核对是您需要的题号后再下载!
【题号】斯宾格勒把()当做中国文化的基本象征符号。
a. 孝
b. 仁
c. 道德灵魂
d. 悌
[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并分析作答上述题号]
参考答案:道德灵魂
【题号】在中国文化系统里,强调在()面前人人平等,如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王阳明说“满街都是圣人”。
a. 悌
b. 仁
c. 道德
d. 孝
[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并分析作答上述题号]
参考答案:道德
【题号】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是在全世界只有()的文化体系是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过的文化。
a. 古印度
b. 古罗马
c. 古巴比伦
d. 中国
[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并分析作答上述题号]
参考答案:中国。
1. “胡服”即上衣下裤和“胡坐”由席地坐改为垂脚坐,这种汉民族固有生活方式的改变显示了民
族融合中的C
A. 少数民族生活习惯的强大
B. 汉民族生活习惯的易变性
C. 汉民族生活习惯的胡化
D. 少数民族生活习惯的优化
满分: 2 分
2. 隋唐在中央政府实行政治制度是C
A. 九品中正制
B. 三公九卿制
C. 三省六部制
D. 六部制
满分: 2 分
3. 为后世一直沿续直至晚清的科举制度是在( C )朝代开台创立的。
A. 汉朝
B. 南北朝
C. 隋朝
D. 唐朝
满分: 2 分
4. 《木兰辞》中描写木兰替父从军前到市场买骏马长鞭的叙述,是唐代( A )参军准备的写照。
A. 府兵
B. 普通农民
C. 手工业者
D. 官府人家
满分: 2 分
5. 唐朝对少数民族实行“全部落,顺士俗”的开放政策。
“全部落,顺士俗”的含义是D
A. 归顺
B. 入乡随俗
C. 保全部落
D. 部落自治
满分: 2 分
6. 文成公主出嫁西藏松赞干布,是著名的民族和亲政策的历史性事件。
心态开放的( C )时
期。
A. 汉武帝、景帝
B. 汉武帝
C. 唐太宗
D. 宋太祖
满分: 2 分
7.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得到了真正发展的是B
A. 天台宗
B. 禅宗
C. 华严宗
D.
律宗
满分: 2 分
8. 北宋出现的纸币( A ),是我国使用纸币的开始。
A. 交子
B. 关子
C. 会子
D. 钱引
满分: 2 分
9. 让中国人自豪的四大发明,除了东汉发明的一种外,( C 时期发明
的。
A. 造纸术、火药、指南针
B. 造纸术、火药、活字印刷事件发生在国力强盛、)都是在民力发展强盛的
C. 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
D. 火药、活字印刷、造纸术
满分: 2 分
10. 今天的评语是从讲述历史合人世间故事的“说话”而来的。
记录“说话”的文章即“话本”是后
来的白话小说之祖。
“说话“随着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自( C )以后兴旺起来。
A. 魏晋
B. 唐朝初期
C. 唐朝中期
D. 南宋
满分: 2 分
11. 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式的著作是B
A. 陆龟蒙的《耒耜经》
B. 宋沈括的《梦溪笔谈》
C. 元王祯的《农书》
D. 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满分: 2 分
12. 元朝政治,带有明显的民族压迫性质,元朝把统治下的人民分为四等分别对待。
这四等是A
A. 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B. 蒙古人,汉人,色目人,南人
C. 蒙古人,汉人,南人,色目人
D. 色目人,蒙古人,汉人,南人
满分: 2 分
13. 基督教在中国传统的先驱人物,是1291年到达泉州的意大利方济各会士D
A. 利玛赛
B. 马可波罗
C. 鄂多立克
D. 孟德高维诺
满分: 2 分
14. 元朝时曾经在扬州任职的意大利商人是( C ),他在回国后写下了著名的游记。
A. 鄂多立克
B. 孟德高维诺
C. 马可波罗
D. 利玛赛
满分: 2 分
15. 在18 世纪,西方曾经形成过一个了解中国、学习中国文化的高潮,这一基本事实记载在B
A. 杜赫德的《中华帝国全志》
B. 谢和耐《中国文明史》
C. 格鲁贤的《中国志》
D. 魁奈的《中国专制主义》
满分: 2 分
16. 在中国两千年的皇帝群中,出身农民、具有强烈的农民意识的皇帝是D
A. 刘邦
B. 李世民
C. 赵匡胤
D. 朱元璋满分: 2 分
17. 元朝知识分子由于在政治上失去了前途,因而加入了戏剧文学创作的行列,创造了元杂剧的辉煌
灿烂。
其中的代表人物是A
A. 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
B. 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
C. 关汉卿,汤显祖,马致远
D. 王实甫,马致远,汤显祖
满分: 2 分
18. 元朝知识分子在转向文学创作的努力过程中,创造了一种新颖的诗歌形式,这就是C
A. 律诗
B. 杂剧
C. 散曲
D. 宫调
满分: 2 分
19. 主张“童心“说的是著名的思想家B
A. 王阳明
B. 李贽
C. 朱熹
D. 陆九渊
满分: 2 分
20. 代表了对中国历史文化深刻反思的明末清初的“三先生“是B
A. 王夫子,顾炎武,李贽
B. 王夫子,顾炎武,黄宗羲
C. 李贽,顾炎武,黄宗羲
D. 李贽,王夫子,顾炎武
二、简答题(共 3 道试题,共30 分。
)
1.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1)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
(2)强调教育的必要性;
(3)主张德育与智育相结合。
2. 怎样理解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
3. 构成区域文化的几个因素
(1)自然环境。
(2)地理条件的得天独厚。
(3)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并与其他区域的人群形成竞争关系。
(4)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30 分。
)
1. 中国精神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请举例说明,如:先秦儒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的佛学、
宋明的理学等。
(1)中国学术文化思想对世界文化产生过深刻影响;
(2)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
对18 世纪前后的欧洲呼唤理性精神的社会思潮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西方社会新的社会学说的源泉。
(3)其他学术文化思想学说如墨子、老庄学说等也对欧洲产生过影响;
(4)中国文化对日本、朝鲜、越南以及东南亚等的影响更为明显;
(5)从诗经开始的中国文学极大地丰富着世界文学的宝库。
(6)20 世纪60 年代中期,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迅速崛起,引发了在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中国热”。
这正是中国文化强劲生命力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