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三万创业四个月成功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大学生自己创业成功的例子精选3个创业是成功的过程,成功也是一辈子的过程,看看那些大学生的创业经历,学习他们的方法,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创业成功之路。
店铺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大学生自己创业成功的例子,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生自己创业成功的例子篇1柯焱:大二男生自做手工艺品5万元开女士精品店入2万男生做的手工艺品竟让众多女生自叹不如,还被女生们疯狂抢购,在武汉工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大二男生柯焱因此成为名人(如图)。
最近,凭借打工、众筹得来的5万块钱,柯焱在学校附近开办的女生精品店,在黄家湖大学城周边已小有名气。
黑色衬衫搭配休闲裤,再加上一副黑框眼镜,柯焱是同学眼中标准的文艺青年,而最让大家惊叹的是他做手工艺品的好技术。
大一入校,面对众多社团招新,柯焱就对桌上摆满手工艺品的手工社感兴趣,很快成为少有的几个加入手工社的男生之一,一有机会就找学姐学手工,从最简单的纸花、塑花、丝网花,到用串珠勾勒动物、卡通人物形象,用竹签、筷子等日常用品制作埃菲尔铁塔、吉他等。
柯焱表示,他从小喜欢做手工,加入社团后他从最简单的纸花、塑花、丝网花做起,到用串珠勾勒动物、卡通人物形象,后来还用竹签、筷子等信手拈来的物品创作埃菲尔铁塔、吉他等,期间他挑战了对男生来说最难的针线活,自己裁制了一款6寸大的不织布蛋糕……一年多时间里,柯焱做了100多个各种手工艺品。
柯焱表示,因为经常和女生一起讨论手工艺品的制作,他发现具备文艺气息、独一无二的手工艺品最受女生欢迎,同时精品店装饰也采用了蔓藤绿叶、旧桌布、丝网花等自己原创的设计。
随着手艺越来越纯熟,今年4月,柯焱萌生了开一家精品店的想法。
柯焱告诉记者,高考(微博)结束后他曾瞒着家人独自去上海一家餐厅当服务员,两个月挣了7000多元钱;大一寒假期间,他又在武昌火车站附近找了一家餐馆做服务生,挣了6000多元钱。
再加上他在大学生众筹网上筹集的2万元创业资金,以及向同学、朋友借的钱,柯焱顺利筹得了5万元启动资金。
大学生创业成功典例3个创业就是赚钱,人要有梦想,需要敢闯敢干。
这是很多年轻创业者的内心写照。
那么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大学生创业成功典例3个,就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学生创业成功典例一:大学生卖菜打造农业观光园销售额超200万从不懂农业的大学生到现在已经拥有超过200亩的农业观光园,销售额超过200万元的农业品牌公司。
这个由5位大学生创业打造起来的农业品牌“东方锄禾”,靠着团队的才干和坚持,将事业越做越大。
摆摊卖菜了解市场需求1985年出生的吴书柱和1986年出生的龙运海都是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的学生,一个学市场营销,一个学电子商务。
2010年,来自农村的吴书柱毕业后想要自己创业,他率先开始关注璧山。
为了了解市场需求、积累农业知识,他们在农贸市场门口摆摊卖过十多天的菜。
发现市民对安全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却苦于无处购买,而绝大多数农民似乎还没看到这一市场需求。
于是,他俩决定创办农业公司,教农民种好卖的菜,帮农民卖菜。
四处推销打开蔬菜销路在璧山农委的帮助下,2010年8月19日他们正式成立了公司。
有29家农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和他们进行了合作。
然而,卖菜挣的钱少之又少,龙运海又想出新招——大批量的收购农产品,销售给各餐馆和食堂。
不过,对于没有任何人脉积累和关系网络的大学生而言,销售过程异常艰难。
龙运海说,因为他们的菜从璧山运过来,比当地的菜便宜,遭到当地菜贩子不满,但他们没有放弃。
媒体帮助赢来创业转机2012年,受天气影响,蔬菜价格一降再降,龙运海收来的农作物以低于成本价还卖不出去,几乎把他逼到了绝境。
无奈之下,龙运海想到了求助媒体,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他们的蔬菜不仅卖了出去,而且还和大学城几所高校的食堂有了长期的合作。
有了固定的收入来源,龙运海通过流转农民土地,开办“东方锄禾”观光农业园。
今年春,龙运海将璧山城郊流转的200多亩土地打造成草莓等蔬果种植园,教授农民养殖生态猪、土鸡等家禽。
95后大学生入学仅3个月便开始创业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尝试自己的创业之路,其中不乏一些大学生。
他们有着年轻的朝气、敢于冒险的精神和创新思维,也面临着经验不足、资金短缺等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位95后大学生,他于入学仅3个月便开始创业,并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个人介绍该大学生名叫小明,是一位南方普通高校的大一学生,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他出生在一个平凡的普通家庭,但从小就有着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并认为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高二的时候,他开始学习编程,并在一次比赛中获得了优异成绩。
这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因此,他在大学报考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并希望在这个领域里做出自己的一番事业。
创业初期在入学仅3个月的时候,小明便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
他的目标是开发针对大学生群体的一款APP,旨在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一些问题。
针对这个目标,小明积极做市场调研,并与一些资深的创业者交流经验。
经过了几个月的准备,小明和他的两位同学成立了一家初创公司,并启动了APP的开发工作。
他们几乎每天都在为这个项目挑战着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技术能力。
面临的挑战尽管小明和他的团队非常努力地工作着,但在创业初期面临的问题也并不少。
资金短缺一开始,这个项目的资金只有他们三人的积蓄,并不能支持这个项目的持续发展。
因此,小明不断地在各种创业大赛和投资人之间走动,尝试获得更多的投资和支持。
管理经验不足小明和他的团队缺乏管理公司的经验,很多事情需要他们自己去尝试和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断地累积经验,也学会了如何把一个创意转化为现实的产品。
市场和用户需求市场上也有很多相似的APP,如何在这个市场里脱颖而出,吸引用户,是他们需要面对的另一个挑战。
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市场调研上,收集了大量用户反馈,并根据这些反馈不断完善产品功能。
解决方案尽管面临着这些挑战,小明和他的团队并没有放弃,而是不断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大学生创业成功故事3个大学生创业成功例子大学生创业成功故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走上创业的道路,他们以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在创业的道路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功。
本文将为您介绍三个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例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勇敢的大学生是如何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的。
例子一:王明的电子商务平台王明是一名大学生,他以电子商务为切入点,成功创办了自己的电商平台。
大学期间,王明对电子商务有着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相关的培训和实践。
他深知电商平台需要有独特的产品和服务,于是他从市场需求出发,结合自身的优势,选择了某特色产品进行销售。
此外,王明还注重平台的用户体验和售后服务,通过打造良好的客户口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用户。
如今,他的电商平台已经发展成为一家知名的品牌,并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例子二:李婷的互联网创业项目李婷是一名大学生,她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机遇,成功创办了一家互联网创业项目。
李婷在大学期间,加入了学校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团队,通过参与市场调研和项目实践,深入了解了互联网行业的运作和规律。
她发现市场上有一种特殊的需求,于是她与团队成员合力开发了一款独特的APP,并打造了一个完整的商业生态系统。
通过精准的营销策略和用户口碑的传播,李婷的互联网创业项目迅速获得了用户的认可和市场的青睐,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例子三:张强的科技创新公司张强是一名大学生,他以科技创新为出发点,成功创办了自己的科技创新公司。
大学期间,张强对科技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科技创新竞赛和项目研究。
他发现市场上存在一个技术难题,于是他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团队合作攻克了这一难题,并提出了一项创新的解决方案。
通过技术的突破和产品的推广,张强的科技创新公司迅速崛起,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合作伙伴,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这三个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例子,展现了大学生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他们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基础,选择合适的创业领域,并通过良好的市场洞察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顺利地推进了创业项目。
从大学生到创业者他们的成功经验让人震撼从大学生到创业者,他们的成功经验让人震撼大学时光如电光石火般迅速逝去,在这片燃烧梦想的殿堂里,孕育着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许多大学生选择在毕业后成为一名创业者,追寻自己的梦想。
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创造了一个个让人震撼的成功故事。
一、艰苦奋斗,永不放弃创业之路并非坦途,每一个成功的创业者都曾历经种种艰辛与困难。
李小明,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了创业,在创业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
但他从未放弃,始终坚信只要努力,就能迎来成功。
经过一年的努力,他成功创建了自己的公司,并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李小明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奋斗,才能在创业的道路上赢得赞许。
二、聚焦市场,抓住机遇与创业者成功经验相连的,是他们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
创业者们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找到了一个个被忽视的商机,并抓住了机遇。
王雨茗大学毕业后,选择创办了一家专注于互联网摄影的公司。
她把握住了移动互联网崛起的机遇,结合社交网络的热潮,将摄影与互联网有机结合,成功创建了自己的品牌。
她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在创业的道路上,要紧紧抓住市场的脉搏,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三、创新思维,勇于突破创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领域,要想脱颖而出,必须具备敢于突破的勇气和创新的思维。
许多成功的创业者都具备这样的特点。
张文琪在大学期间对科技产品充满追求,毕业后他创办了一家专注于智能家居产品研发的公司。
他们摒弃了传统的设计思路,运用创新的技术和理念,将智能家居产品推向市场,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们的经验启示我们,在创业的道路上,必须树立创新思维,敢于突破传统的束缚。
四、团队合作,携手共进创业永远不是一个人的事业,成功的创业者都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刘佳是一位大学生创业者,他创办了一家专注于绿色环保产业的公司。
他通过吸引了一批有激情有能力的伙伴,组成了一个团结协作的团队。
凭借着团队的智慧和力量,他们在市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大学生个人创业经历创业是一辈子的过程,成长也是一辈子的过程,所以任何在大学时候注重班内名次的人都是很少有出息的。
那么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大学生个人创业经历,就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学生个人创业经历一:王志:武汉研究生开“小王跑腿公司”,你有事我跑腿对于身在北京的孙先生来说,“小王跑腿”是他和女朋友爱情的见证人,也是两人的信使。
“我经常指定一些咖啡、下午茶或者夜宵,在网店拍下对应金额,请小王帮我买了再送到女朋友那边去。
”“小王跑腿”是武汉一家专门替人跑腿办事的公司,武汉工程大学的硕士毕业生王志从读书时就开始以此名号“闯市场”。
5年时间,“小王跑腿”已经拥有20多个小伙伴,代办各类证件,代送文件、礼物,甚至送外卖,凡是跑腿的事儿,无所不揽。
“跑腿几乎是零成本的事,也不担心会亏本。
”谈及创业的初衷,王志说,读研时自己没有多少资金,想到无需成本的跑腿,就和三个小伙伴行动了起来。
“跑”开了之后,王志尝到了甜头,“毕业季业务多的时候,一个月可以接到20单,至少挣三四千元钱。
”比起市场上普遍的快递、外卖和中介行业,王志认为自己的业务有独特优势。
“只要顾客提出要求,我们就可以立刻去做,而且是一对一服务”。
在北京工作的田小姐对此颇有感受,曾在武汉读书的她今年3月份办护照时,发现需要去户口所在地武汉“借户口簿”。
没时间专门跑一趟的田小姐找到了“小王跑腿”。
“为了确保可靠,我将‘小王跑腿’的微博都翻了个遍,看到他们都是研究生毕业,就放心了。
”田小姐说。
在“小王跑腿”的认证微博上,王志将每一单生意都写成了简短的故事。
原以为要好几天才能办好的户口簿借出,第二天就寄到了北京,田小姐很是感慨:“180元钱跑腿费,若是我自己跑一趟武汉,来回高铁要一千块左右。
”“小王跑腿”成员中,有的在高校读书,有的在其他公司有一份正式的工作,学历都不低——王志招人,最低本科起步。
“跑腿门槛比较低,我们想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跑腿团队,做行业中的精英。
在校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大学生自主创业此起彼伏,涌现了一批创业成功案例。
下面Sara小编给大家分享了在校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的相关内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在校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11980年,钱俊冬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赫店镇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
他从小就立志要考上重点大学,毕业后找一份好工作,改变家庭贫困的生活。
1999年,父母做生意借来的8万元钱被人骗走,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由于家庭经济拮据,钱俊冬随父母来到天津大港。
靠着父亲做卤菜的手艺,全家人在一个偏僻的小巷子租住下来,省吃俭用,挣钱还借款。
刚到天津时,钱俊冬特别向往大学生活,所以,一有空闲他就去附近的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转悠,并结交了一些大学生朋友。
通过与大学生的交往,他知道了大学生毕业后将会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于是,他就有了上大学后一定要自己挣钱的想法。
钱俊冬把自己整天关在屋里,除了复习功课,数百本从旧书摊上购来的杂志被他一页一页地翻过,大量成功人物的创业故事刺激着钱俊冬活跃的大脑,特别是那些大学生通过勤工俭学改变自己命运的文章,让他意识到,要想成为一名成功人士,单靠找一份好工作是实现不了的,必须从底层做起,走自主创业的道路。
开学一周,掘得第一桶金2000年,钱俊冬考上了陕西长安大学。
当学校的录取通知书送到家里时,父母既欣喜又发愁,生意的失败使他们债务缠身,已经没有能力支付儿子上学所需的费用。
最后,全家人东借西凑好不容易才弄到2000多元钱。
开学报到的那天,钱俊冬攥着2000元现金,在报名的长队里他一次一次退到最后面。
后来他鼓起勇气找到辅导员,终于争取到了缓交学费的机会。
安定下来后,钱俊冬的心中萌发出一种坚定的信念:越是日子困窘,越要咬紧牙关,想办法去改变命运。
开学第三天的下午,钱俊冬正独自在寝室里翻阅新课本,一位师兄推门进来推销随身听。
正在这时,几位室友也回到了寝室。
结果,这位师兄没费多少口舌,4部随身听以每部80元的价钱被室友买下。
这件事情使钱俊冬隐约地觉得一种商机和一个比较大的消费群就在自己身旁。
毕业生自述我在大学里的创业经历在大学期间,我积极参与各种创业活动,深受启发和磨砺,收获颇多。
下面将为大家分享我在大学期间的创业经历,希望能够对同样热爱创业的毕业生们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一、开始的机缘大学期间,我曾加入学生创业团队,并积极参与校内外创业比赛。
在一次校内比赛中,我认识了现在的合作伙伴们。
我们有着共同的梦想和志向,决定一起创业,利用大学资源和平台,追逐自己的创业梦想。
二、项目的筛选与发展我们小组经过深入讨论和调研,最终确定了一项在大学市场中具有潜力的项目——校园代步工具租借平台。
我们发现大部分大学生每天在校内的代步方式往往是步行或者使用公共自行车,而自行车的数量有限,很多时候学生很难找到自己需要的自行车。
于是,我们决定开发一个手机应用,提供校内自行车租借服务,方便学生出行。
三、资源整合与团队建设为了实现这个项目,我们小组积极争取校内各部门的支持和资源。
首先,我们找到了学校的创业辅导中心,他们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其次,我们借助了学校的实验室设备和科研团队的帮助,完成了应用程序的开发和测试。
此外,我们还与学校的物业部门进行了合作,获取了一定数量的自行车用于平台的启动。
四、市场推广与运营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发和测试,我们的平台正式上线。
在平台上,学生可以轻松找到自己需要的自行车,并进行租借。
我们通过在校园内张贴海报、在学生社交平台宣传等方式,迅速吸引了大批用户。
为了提高用户体验,我们不断优化平台功能,并与校内商家进行合作,推出租车会员优惠券等福利活动。
五、困难与挑战创业过程中自然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挑战。
首先,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金和人力的短缺。
毕竟是大学生团队,资源并不富裕,因此我们需要精打细算,并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和合作。
其次,市场竞争激烈,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和产品的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六、总结与展望通过这段创业经历,我深感大学期间的创业锻炼对于个人的成长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大学生创业成功故事分享别人不给机会,就自己创造机会,用自己的双手打拼出来的人生照样可以很成功!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大学生创业成功故事,欢迎阅读!大学生创业成功故事(一)他家庭贫困,学习成绩差,只考上了一所高职学校,在毕业这年又恰逢金融危机,然而他非但没有为找工作发愁,相反,他被学院副院长称为“学校的英雄”!因为他月入三四万,每年营业额过200万,流动资金有十几万,成为网上商城“三皇冠”卖家。
在他的影响下,整个学院共有1200多名学生在网上开店,“钻级”卖家达400多位。
在大学生就业异乎艰难的当下,有人说他一个高职学生今年可以顶40个本科生,将来还会顶80个本科生!创业初期艰难杨甫刚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父亲是开船的,母亲在家务农。
1997年金融危机,父亲开船亏本,欠了一屁股的外债。
父母辛苦打拼还债,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儿子身上。
每天起早摸黑地工作,就是为了让儿子能考上个好大学,找到个体面的工作,改变贫困的命运。
然而,被父母寄予厚望的杨甫刚,却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差生。
在人们眼里,他劣迹斑斑:上课睡觉、与同学打闹、和老师吵架、谈恋爱、与狐朋狗友在外面玩、夜不归宿。
每当父母骂他不争气,他就反驳:“你们还骂我,那我还想问,怎么我们家里这么穷,别人家就那么有钱?”每当这时,父母只能暗自垂泪。
随着年龄的增加,他渐渐理解父母的苦心,开始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然而,由于落下了太多的课程,高考中杨甫刚名落孙山。
在父母的劝说下,他又复读了一年,由于底子实在太差,虽然经过一番努力学习,杨甫刚还是没能达到本科院校需要的成绩,最终只考入了一家高职院校;;义乌工商学院。
下岗的父亲视之为最大的欣慰,期待着儿子毕业以后能进政府机关,过上体面、稳定的生活。
而杨甫刚则认为父亲的想法已经过时了。
在他读高中的2003年,被称为“扩招就业元年”,媒体上开始出现“失业大学毕业生达50万”的悚人报道,北大毕业生街头卖肉亦掀起轩然大波,高学历不再必然意味着体面工作和精英身份。
大学生三万创业四个月成功
1从3万元起步,他用了三、四个月时间,就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
公司的业务量达到了400多万元,他掘到了第一桶金,也得以“鸟枪换炮”,拥有了比较体面的公司门面。
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就是绍兴文理学院美术学院06届毕业生、蓬莱海旭企业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华军。
2
3从3万元起步,他用了三、四个月时间,就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
公司的业务量达到了400多万元,他掘到了第一桶金,也得以鸟枪换炮,拥有了比较体面的公司门面。
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就是绍兴文理学院美术学院06届毕业生、蓬莱海旭企业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华军。
4
5赵华军大学四年就是不断创业的四年,作为校学生会外联部部长,他的社会活动能力让许多老师都自叹不如。
当时的他就是一个小老板,手下拥有创业团队,专门为企业和商家作形象策划。
赵华军在学校里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一天到晚都有忙不完的事。
最让他看不起的是那些一天到晚无所事事,不是睡觉就是打游戏的大学生。
一次他来到校党委宣传部一个老师的办公室,阴着脸,老师问他怎么了,他老半天才说出这么一句话:我最看不惯那些现在还在睡觉的人。
6
7当时很多人都以为赵华军爱折腾的原因是因为家里经济困难,他必须辛勤工作。
但出乎意料的是赵华军的父亲资产近亿,绝对是个有钱人,并自建有关渔文化的私人收藏馆------海曙楼,在海内外都很有影响。
但这个白手起家的富爸爸对儿子却异常苟刻,他除了在大一、大二支付儿子学费和每月500元的生活费以外就一毛不拔了。
他用这种方式教育儿子自立自强,赵华军理解父亲的苦心,他感谢父亲的教育方式。
8
92006年大学毕业后,赵华军在老家岱山可以拥有一份体面又稳定的公务员工作,但执意自力更生创业的赵华军放弃了这份人人都羡慕的美差,与朋友在绍兴合开一家公司,不到两个月,因为合作过程中遇人不淑,赵华军变得一无所有。
走上社会后的第一次创业以失败而告终。
10
11承受打击的他回到老家,父亲不忍心儿子这么消沉,慷慨地拿出两万元钱叫他到国外散心。
这些钱再加上向老师借的10000多元钱,赵华军只身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素有小蓬莱之称的定海,注册了蓬莱海旭企业策划有限公司。
他租了最多不超过12平方米的小阁楼作为公司的大本营,从旧货市场搬来了两张办公桌,再花了19元买了一桶油漆和两把刷子,他亲自把墙粉刷一新后,公司就正式开张了。
12
13公司的第一笔单子是为一家公司做100份宣传资料。
有美学功底的赵华军从设计到印刷,再到送货,都是自己亲历亲为。
这笔业务中,赵华军赚了1000元钱。
公司承接的第二笔业务是为一家网络公司作装潢。
不懂装潢设计的他一边请教同学,一边求助于木工和电工,花了几天时间,他居然把装潢的立体效果图给折腾出来了。
接下来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赵华军都吃住在工地上,饿了泡包方便面,累了铺张草席睡在地上。
忙得刷牙的时间也没有了,一条黑裤子穿成了白裤子。
22天后,工程完美地完工了,但成本价超过了合同价,这就意味着赵华军辛苦白干一个月不说,还要赔上一些钱。
网络公司的老板为赵华军的兢业精神所感动,他还没有看到如此尽心尽职的老板。
他知道这个工程赵华军是花了心血的,也是要亏本的。
因此在结帐的时候,他多付了5万元钱。
14
15也正因为这个工程的良好广告效应,赵华军在装潢界渐渐做出了名堂。
很多企业都是慕名而来。
有时实在忙不过来了,赵华军婉言谢绝。
他们却表示,迟一点没关系,他们就相信你。
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公司业务量蒸蒸日上。
公司也从阁楼上搬了下来,扩大了面积。
公司人员规模也从原先的一个人发展到现在的50多名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