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协议谈判中的劳工标准问题以美国和柬埔寨纺织品服装贸易协议为例
- 格式:docx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9
国际贸易中的劳工标准问题之争及中国的应对策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国家间的贸易关系已从“物”的层次扩及到“人”的范畴,国际竞争的焦点也从经济领域转向社会领域。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条款问题逐渐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领域争执的焦点之一,其核心是是否应将国际贸易与劳工权利等社会问题挂钩,这势必将会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标签:劳工标准国际贸易社会条款近年来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一直要求将“劳工标准”作为新一轮WTO谈判的议题,发展中国家对此一直持反对意见。
尽管南北国家对待劳工标准的态度有很大不同,但就目前形势来看,将国际劳工标准纳入多边贸易体系已成必然趋势。
一、西方发达国家要求将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的原因和实质随着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市场出口能力的增强,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增强,发展中国家出口品对发达国家市场及其传统出口市场造成冲击,同时,发展中国家相对丰富的劳动力还吸引着发达国家技术与资金的流入,这被一些发达国家看成是其国内失业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这种背景下,南北劳工标准矛盾更加突出。
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低劳工标准下生产的产品对其构成了“社会倾销”,因此要求将国际贸易与劳工标准挂钩,亦即制定统一的劳工标准,将其纳入多边贸易协定,通过国际贸易的互动关系,由贸易制裁、报复等手段达到促使未能遵守劳工标准的国家改善的目的,从而制止这种“不公平的贸易行为”。
同时他们认为“核心劳工标准”是人权的一部分,各国不论经济发展水平如何都应遵守。
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将贸易与劳工标准挂钩的行为,其实质是利用发展中国家较低的劳工标准,以贸易制裁为手段,抑制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转嫁发达国家广泛存在的社会危机,以保持其社会的稳定和满足某些集团的利益。
社会条款的出台其实是改头换面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是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树立的新的所谓“蓝色贸易壁垒”。
多边贸易体制中的劳工标准问题(1)论文内容提要:在多边贸易体制中是否纳入“劳工标准”是有关国际贸易持续10多年讨论的热点问题。
南北双方就此问题分歧很大,发展中国家反对贸易与劳工标准的联系,以防出现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
我国有关法律与国际劳工组织的“核心劳工标准”相比较有一定的差距,应该完善我国相关法律以适应挑战。
论文关键词:多边贸易体制,劳工标准,中国劳动标准国际劳工组织(ILO)是依据一战后为建立新世界秩序的《凡尔赛和约》而成立的,现作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专司劳工事务的专门机构,旨在促进社会公正和国际公认的人权和劳工权益。
它以公约和建议书的形式制定国际劳工标准,确定基本劳工权益的最低标准。
而世界贸易组织(WTO)于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作为一个负责管理多边贸易体制顺利运行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主要功能是制订国际多边贸易规则、组织多边贸易谈判、解决成员之间的贸易争端。
其管辖领域涉及货物、服务、投资、知识产权等多方面。
前者统领劳工标准,后者负责贸易事务,两者对象、内容相互不交轨,在当代国际体制中可谓二水中分、双峰并立、各司其职。
然而,国际贸易与劳工权利保护的关系成为近10多年来一个热点话题,把劳工标准纳入多边贸易体制中的呼声此起彼伏,南北双方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一方面反映了当今国际贸易和劳工保护关系走入新的历史阶段,体现了两者关系的交会,另一方面也不排除发达国家以劳工权利保护为借口,体现为新的贸易壁垒。
WTO中劳工标准问题的争议明确把劳工权利保护纳入多边贸易体制的想法于战后就已存在。
原国际贸易组织《哈瓦那宪章》第七条(公平劳工标准)曾规定:“(1)成员方认识到雇佣措施必须充分考虑政府间声明、公约和协定所保障的劳工权利……尤其为出口产品而进行的不公平劳动条件会对国际贸易产生障碍,因此各国在其管辖境内应采取适当、可行的措施来消除这种状况。
(2)同为国际劳工组织成员方的当事方应该为实现其在该组织所作的承诺进行合作”。
国际贸易论文-浅谈中国纺织服装贸易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论文关键词:纺织品贸易摩擦反倾销技术性贸易壁垒论文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国,纺织服装行业也是中国的支柱型产业。
在纺织品“后配额时代〞的前两年,其它国家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配额限制的取消使得中国纺织服装贸易开展势头良好,但依然面临众多困难,如与主要贸易伙伴国贸易摩擦加剧、受到它国越来越多的反倾销措施限制等。
目前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还面临如“技术性贸易壁垒〞等一些新的挑战。
本文将分析中国纺织服装行业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并提出如“开展跨国经营战略〞等对策措施,以促进中国纺织服装贸易的开展。
纺织服装行业是中国的支柱产业。
纺织和服装业的开展涉及的社会劳动力超过1亿人,2006年纺织服装业占工业企业总增加值6%以上。
2006年,纺织服装业销售总值2.45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21.8%;实现利润88亿元,比2005年增长28%;出口总值1470亿美元,增长25%,占全国出口总值的15.2%。
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以后,纺织服装行业呈现量增价跌的趋势这种趋势也使得中国与美国、欧盟等几个重要的贸易伙伴之间的纺织服装贸易摩擦加剧,出口市场混乱。
未来中国纺织服装贸易仍将面临诸多困难,本文也将深入探讨具体的应对措施。
一、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一)未来中欧、中美之间依然可能爆发大规模贸易摩擦2007年年底,中欧纺织品协议率先到期,中美纺织品协议也将于2021年年底到期,届时中国对欧盟与美国的纺织服装产品出口数量必然增加,如不进行积极有效的管理,中国与欧美之间纺织服装贸易摩擦可能再次激化。
1.中欧协议到期后,双方发生贸易摩擦的可能性增加首先,欧洲方面,中欧协议到期后,因受限而通过其它国家和地区的转口贸易会发生回流现象,从而导致对欧出口的增加。
2006年欧盟对中国大陆局部纺织品实行进口配额限制,国内很多企业为了躲避限制,采取“曲线出口〞的战略,即先将产品出口到罗马尼亚、土耳其等国再转而出口到欧盟。
中美纺织品贸易谈判的分析摘要:本文对中美纺织品贸易谈判的案例进行分析。
首先通过宏观层面分析其客观背景,了解到中美纺织品矛盾由来已久,且现今美国的纺织品行业不景气,而纺织品出口贸易对中方来说也十分重要,因此中美纺织品贸易谈判困难极大。
再利用局部均衡进行分析,证明中美纺织品对双方都是有重要意义的,其谈判进行有必然性。
最后本文将建立简单的零和博弈模型,通过博弈分析,证明在谈判中双方只有都选择妥协退让,才能得到均衡解,是双方达成双赢局面。
一、中美纺织品贸易谈判2005年1月1日,全球取消正式取消了纺织品贸易配额。
5月17日,美国以“今年以来中国纺织品出口美国剧增、扰乱美国市场”为由,先后对中国棉制裤子、棉制针织衬衫、内衣、化纤制裤子、化纤制针织衬衫、男式梭织衬衫和精梳棉纱7种纺织品实施限制。
同时,美国政府还对中国的合成纤维布、套衫、毛制裤子、针织布、胸衣和晨浴衣6种产品进行设限调查。
为了解决双方的纺织品贸易摩擦问题,中美两国在6月17日举行了第一轮正式磋商,之后又进行了几轮谈判。
终因双方分歧太大难以弥合至今没有产生令双方满意的协议。
二、宏观层面分析1.中美纺织品贸易谈判难度更大此次中美谈判的难度将大于中欧谈判,因为中欧谈判是在欧盟对中国实际设限之前,而中美之间的谈判则是在设限行动之后;此外,美国过多的将纺织品问题政治化,而欧盟的政治化色彩要弱得多,政策也比较务实;美国与中国贸易品争端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很大,去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占全年逆差总额的25%,而欧盟对中国的逆差则要小得多;欧盟政策比较灵活,欧盟更是与中国纺织品贸易中的受益者。
2.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由来已久中美纺织品贸易方面的摩擦由来已久。
而纺织品配额制度今年初取消以后,双边摩擦急剧升温。
从理论上说,随着今年1月1日起实施了几十年的全球纺织品和服装配额制度的寿终正寝,世界纺织品市场即可真正进入“自由贸易“时代。
但是今年以来中美纺织品贸易的状况表明,配额制度的取消既为中美纺织品贸易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更为中国出口提出了新的挑战。
国际贸易谈判案例分析在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国际贸易谈判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成功的谈判可以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和广阔的市场,而失败的谈判则可能导致巨大的损失。
以下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深入分析国际贸易谈判的关键因素和策略。
一、案例背景这是一起关于中国某服装企业与美国某零售商之间的贸易谈判。
中国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生产经验,生产的服装品质优良、价格合理。
美国零售商则在美国市场拥有广泛的销售渠道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双方希望通过谈判达成长期的合作协议,由中国企业向美国零售商供应服装产品。
二、谈判过程(一)准备阶段在谈判前,双方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中国企业详细了解了美国市场的需求和流行趋势,对自己的生产成本和利润空间进行了精确的计算,并制定了多种谈判方案。
美国零售商则对中国企业的生产能力、质量控制体系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同时也分析了竞争对手的情况,制定了自己的谈判底线和目标。
(二)开局阶段谈判开局,美国零售商首先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他们希望中国企业能够提供更低的价格、更短的交货期和更灵活的付款方式。
中国企业则回应表示,他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对方的要求,但需要对方增加订单数量,并保证长期稳定的合作。
(三)磋商阶段在磋商阶段,双方就价格、交货期、付款方式等关键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美国零售商不断强调美国市场的竞争激烈和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试图压低价格。
中国企业则通过展示自己的产品质量和生产优势,说明价格已经非常合理,并提出如果价格过低,可能会影响产品质量和交货期。
在交货期方面,美国零售商希望能够缩短到 45 天,而中国企业表示由于生产流程和运输时间的限制,最短只能做到 60 天。
双方经过多次协商,最终达成了 55 天的交货期。
付款方式也是双方争论的焦点之一。
美国零售商希望采用信用证付款,而中国企业则更倾向于电汇。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双方最终同意采用部分信用证、部分电汇的付款方式。
(四)达成协议阶段经过多轮的磋商和妥协,双方最终达成了协议。
国际贸易劳工标准的不同立场国际贸易劳工标准的不同立场简介国际贸易劳工标准是指国际上对于劳工权益保护的一种标准或规范。
由于各国社会、经济和文化条件不同,对于劳工标准的立场也存在差异。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劳工标准的不同立场,包括支持和反对的观点,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支持立场1. 人权保护支持国际贸易劳工标准的一种立场是将其视为保护人权的机制。
据统计,许多发展中国家存在劳工权益受到侵犯的情况,比如强制劳动、低工资和不合理工时等。
国际贸易劳工标准的推行能够帮助维护劳工的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公正和经济发展。
2. 公平竞争另一个支持国际贸易劳工标准的立场是认为这可以促进公平竞争。
一些发达国家对劳工权益的保护较为完善,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可能在劳工标准方面存在不足。
如果没有国际贸易劳工标准的约束,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可能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获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从而导致劳动力就业和劳动条件的恶化。
因此,支持者认为国际贸易劳工标准有助于创建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3. 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发展支持国际贸易劳工标准的立场还强调该标准与资源配置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联系。
全球化过程中,贸易对各国经济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
然而,为了追求经济增长,一些国家可能会牺牲劳工权益,采取廉价和无保障的劳动力来降低成本。
这种做法不仅对劳工不公平,还可能导致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和环境的破坏。
通过推行国际贸易劳工标准,可以加强劳工权益的保护,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发展。
反对立场1. 权力干涉国家主权反对国际贸易劳工标准的一种立场认为,这种标准将对国家主权进行干涉。
不同国家的文化和发展阶段不同,对于劳工问题的看法也存在差异。
一些反对者认为,国际机构不应该强制要求所有国家遵守相同的劳工标准,而应该尊重各国的主权和文化多样性。
2. 增加企业成本和贸易壁垒另一个反对国际贸易劳工标准的立场是担心其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和贸易壁垒。
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这使得它们能够在全球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婴生!旦型咝堡型巡婴堡趔型巡婴丛堡幽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V01.19No.3第19卷第3期地:她自由贸易协议谈判中的劳工标准问题——以美国和柬埔寨纺织品服装贸易协议为例佘云霞(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北京100037)【摘要]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至今,国际劳工标准已成为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贸易争端中最新的争论焦点,不仅分歧重大,而且难以取得共识。
但在美国的积极推动下劳工标准的问题在地区性的.自由贸易协议谈判中和一些双边自由贸易协议谈判中取得了重大进展。
为提高柬埔寨的劳工标准而使用贸易压力是美国一贯主张在贸易领域遵守国际承认的核心劳工标准的一个典型案例。
《美国一柬埔寨纺织品服装贸易协议》可称之为柬埔寨模式:政府主导、国际组织介入——普惠制之外的奖惩手段。
【关键词】自由贸易协议;国际劳工标准;美柬纺织品服装贸易协议;普惠制【中图分类号】134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375(2005)03—0014—09一、贸易自由与劳工标准——难达共识的争议护主义?双边合作的范围会扩大吗?发达国家的企业本课题的选择基于目前国际上一个尚无定论的热社会责任活动,生产守则运动是一种自愿的行为吗? 点问题,即贸易与劳工标准的问题。
从20世纪90年还是一种压力下的行为?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坚决反对代中期起至今,国际劳工标准(IL争---Intemational La-把贸易与国际劳工标准联系起来?换句话说,按照国]30r Standards)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贸易争端际劳工组织(HL)--'-Internafional Labor Organization)的中最新的争论焦点,不仅分歧重大,而且难以取得共解释,国际劳工标准是旨在帮助穷国达到一定的最低识。
其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需要就最低劳工标准达成生活标准的政策措施。
但是有意思的是,对这些措施全球性协议,同时,通过世界贸易组织(w’I卜最众口一词的反对却是来自该标准所声称的受益w枷Trade Organization)·或其他机制在国际层面上加以者,[1J(PSO)即发展中国家。
强化。
在新一轮的贸易谈判中,国际劳工标准问题尤为近年来,美国和某些欧洲国家要求在国际贸易中引人注目,国际劳工标准开始作为乌拉圭回合以后贸实施国际劳工标准,但发展中国家强烈反对。
显而易易谈判议程中的重大问题出现,成为WTO正在争论的见,就利用贸易制裁来强迫实施国际劳工标准达成国新议题之一。
因此,是否将国际劳工标准列入谈判议际性协议目前涉及到许多问题,争论所关注的问题有:程的问题已成为发达的工业国和发展中国家贸易争端国际劳工标准是否有必要通过贸易来实施?如果通过中最新的争论焦点。
发展中国家的大国印度政府在贸易来实施国际劳工标准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2001年WTO多哈会议前发表声明,表示反对任何在说是双赢还是损人不利己?它们是否是经过伪装的保WTO会议上将劳工、环境问题与贸易混为一谈的举动,·[收稿日期】2005—04—13 [作者简介】余云霞(1961一),女,山西太原人,外交学院博士生,.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主要从事国际政治、国外劳资关系及国际劳工标准研究。
· 14·万方数据余云霞:自由贸易协议谈判中的劳工标准问题一以美国和柬埔寨纺织品服装贸易协议为例并敦促发展中国家起草共同立场声明。
【2】美国和欧洲国协议中写入保护劳工权利的却是在1948年的《哈瓦那家多次试图将违反国际劳工标准纳入新WTO责任的努宪章》中提出准备建立国际贸易组织(ITO) 力也无功而返。
时。
【4](n3)当然ITO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建立,取而代之贸易自由化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潮流。
即便在美国的是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从关贸总协定(GATr)已国内,民主和共和两党对美国究竟要实行一个什么样发展到今天的WTO。
但不论是GATr还是后来的WTO 的贸易政策,仍然存在很大分歧。
伴随着2004年美国都没有包括劳工权利的条款。
总统大选的硝烟,贸易政策也成为两党争论的焦点,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与多边贸易谈判和体制发展美两党激辩自由贸易,劳工标准成双方最大分歧。
美的同时,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双边国民主党在竞选纲领中提出,如果能赢得2004年总统自由贸易谈判和地区自由贸易谈判,这已经超出了大选,将在劳工标准和贸易壁垒问题上采取强硬政策,GATr和WTO协议的范围。
自1993年起,在一些地区并宣称不仅要重新审议所有已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性自由贸易协议谈判、双边自由贸易协议谈判中已经(FrA——№Trade Agreement),还要将实施劳工和环涉及到了有关劳工标准或劳工权利问题的谈判,但对境标准作为今后签署新F'TA的核心原则。
民主党在竞劳工标准或劳工权利的谈判不涉及劳工标准或劳工权选纲领中还提出,其贸易政策重点是消除所有阻碍自利本身,而是谈判如何有效地在国际贸易中实施劳工由、公平和公正贸易活动的壁垒,并呼吁立即对中国标准,如何有效地保护劳工权利等。
一般来讲,人们操纵货币政策及违反工人权益问题展开调查。
这份长之所以期望通过自由贸易协议来实施劳工标准,是认达36页的竞选纲领指出,劳工和环境标准应纳入FTA 为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改善穷国工人的工资和劳协议正文中,而不应只作为FTA协议的附件。
【3】共和动条件;二是使工业化国家保持更多的工作岗位。
C5】当党表示要通过自由贸易提高生活水平。
然也有学者就不相信可以做到这两点,比方说美国密如果说环境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卫生检执根大学的两位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教授罗伯特·M.斯疫标准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寻找到某种双方都能认可特恩(Robert M.Stem)和凯瑟琳·特雷尔(Katherine 的客观基础的话,例如,《京都议定书》就是国际气候Terrel)就持这种观点。
两位教授在2003年8月共同撰合作方面的一个成果,2001年的多哈世贸会议,环境写了一篇“劳工标准和WTO”的研究报告,认为通过问题终于列入下一轮的谈判议题。
但在国际劳工标准贸易并不一定能改善穷国的工资和劳动条件,低劳工的问题上,争议双方所持的基本立场就是截然对立、标准并没有使发展中国家在出口贸易方面具有不公平难以妥协的了。
所以,到目前为止,国际范围内并没的优势,也没有由此吸引了对外直接投资,所以,改有就国际劳工标准是否能在贸易过程中实施达成一个善穷国工人的工资和劳动条件应通过其他的方式,诸国际性的协议,换句话说,迄今关于国际劳工标准问如国家稳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以及获得国际组题的国际谈判陷入了“囚徒困境”(prisoners’dilemma)。
织的援助,诸如地区银行、非政府组织(NGOs)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贸易协议中有关劳工标笙[6]寸O准的协议内容也必将会逐渐增加,因此寻找共同的基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的问题是近年来国际社点和解决方案是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各国普遍关注的会争论的一个焦点,而不管国际社会对这个问题如何问题,中国也不例外。
尤其中国在面对入世后市场经争论,争论对立的两方都已认识到,就目前而言,在济地位的问题、劳工权益保护的问题等方面都不可能有些层面是无法达成协议的,但在地区和双边层面的避开劳工标准的问题,如何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来处自由贸易协议谈判中已经取得了进展,其表现就是在理劳工标准的问题对中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就目前自由贸易协议中直接写入了劳工条款,或是以附加劳来看已出现了一些解决的措施,如在个别领域的全球工协议的方式出现。
这相对于全球层次的GAIT以及后多边合作、地区性合作、国家间的双边合作以及企业来的WTO而言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当然,不论是地区的单边行为。
达成的自由贸易协议,还是双边达成的自由贸易协议,二、全球自由贸易协议谈判中的劳工标准谈判都与美国有关,也就此表明美国确实是极力推行在自虽然早在19世纪欧洲国家就已经意识到要在贸易由贸易协议中写入劳工条款的。
当中订立国际劳工立万方数据法的问题,但明确提出要在贸易截止到2005年5月10日为止,美国在同其它地区第三期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6月和国家的自由贸易协议谈判中直接写入劳工条款或附中东、东盟和亚太经合组织)。
双边自由贸易协议有13 加劳工协议的地区自由贸易协议有1个(见表1),还个(见表2)。
有同4个地区性自由贸易协议谈判正在进行中(美洲、表1地区自由贸易协议(Regional Free Trade Ag瞅删曲)1名称时间国家I北美自由贸易区(NAFrA)1994年1月1日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资料来源:根据http://www.ustr.gov/Tmde-Agreements/Bilateral/Section-Index.html(1ast visited May10,2005)网站提供的资料而统计。
表2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双边自由贸易协议(Bilateral Free Tnde Agreements)名称时间国家1美以自由贸易协议1985年9月1日’美国、以色列2美柬纺织品服装贸易协议i999年12月31日美国、柬埔寨3 美约自由贸易协议2000年10月24日美国、约旦4美智自由贸易协议2003年6月6日美国、智利5 美新自由贸易协议2003年6月6日美国、新加坡博茨瓦纳、莱索托、纳米比亚、南非、6美国与南非关税同盟自由贸易协议2003年6月30日斯威士兰美国、哥伦比亚、秘鲁、厄瓜多尔、7 美国和An&an国家自由贸易协议2003年11月18日玻利维亚美国与中美洲一多米尼加(∞。
m)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瓜得马拉、8 2004年5月28日自由贸易协议(美国国会尚未批准)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多米尼加9 美摩自由贸易协议2004年6月14日美国、摩洛哥10 美巴自由贸易协议、2004年9月14日美国、巴林11 美澳自由贸易协议2004年8月15日美国、澳大利亚12 美国与乌拉圭双边投资条约2004年10月25日美国、乌拉圭美国与巴拿马启动双边自由贸易协议2004年4月26日13美国、乌拉圭谈判(尚未达成协议)启动谈判资料来源:根据http://www.ustr.gov/Trade-Agreements/Bilateral/Section-Index.html(1ast visited May10,2005)网站提供的资料而统计。
网站中没有美国和柬埔寨的纺织品协议。
说明:美国将同Andeall国家间的谈判、南非关税同盟自由贸易协议和中美洲一多米尼加的谈判看作是同美国的双边谈判。
在美国与这些国家签署的自由贸易协议中,除了自签署的自由贸易协议中环境条款的实施;涉及劳工问题由贸易本身的问题外,双方尤其是美国关注的焦点有两的有绸匕美劳工合作协议)(NAALC一一the North American 个,一个是环境问题,另一个是劳工标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