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抗扰度试验方法
- 格式:pptx
- 大小:4.25 MB
- 文档页数:65
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测试流程与标准要求电磁兼容性测试是指在电子产品研发及生产过程中,对其电磁辐射与电磁抗干扰特性进行评估和验证的过程。
该测试旨在确保电子产品在电磁环境下能够正常工作,不对周围设备和人员产生干扰或危害。
下面将为您介绍电磁兼容性测试流程与标准要求。
电磁兼容性测试流程主要包括预测试准备、试验方案设计、试验执行与数据分析、结果评估以及报告撰写等环节。
首先,预测试准备阶段主要包括定位被测试产品的电磁兼容性问题,准备测试设备与设施,搜集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等。
在此阶段,需要了解产品的电磁特性和设计,以及其在实际使用环境中可能遇到的电磁干扰源和辐射环境,为后续的测试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接下来是试验方案设计环节,根据预测试准备得到的信息,制定出合适的测试方案,包括测试方法、测试设备和仪器的选择,测试参数的设定等。
测试方案应符合相关的国际、国内标准和法规要求,例如IEC 61000系列标准、MIL-STD-461等。
同时,对试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先评估和控制,确保测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然后是试验执行与数据分析环节,按照测试方案执行相应的测试,包括辐射发射测试、电磁抗干扰测试等。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测试条件,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试数据需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包括电磁辐射水平、频率范围、辐射模式、电磁抗干扰能力等。
接着是结果评估环节,根据测试数据和相关标准要求,对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进行评估。
结果评估包括判断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以及评估产品的电磁辐射和抗干扰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如果不符合要求,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调试,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最后是报告撰写阶段,将测试过程、测试结果和评估结论等整理成报告,供相关部门和客户参考。
报告应包括测试方案、测试数据、评估结论和建议等内容,以便后续的产品设计和生产改进。
以上是电磁兼容性测试的流程与标准要求。
通过合理的测试流程和遵守相关的标准要求,可以确保电子产品的电磁辐射和干扰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提高,电子产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电子产品的频繁使用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电磁干扰。
为了确保电子产品的正常运行并保障用户的安全,制定了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
本文将对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介绍。
一、产品分类与测试标准在电磁兼容性测试中,电子产品被分为不同的分类,每个分类有相应的测试标准。
这些测试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发射性能测试这一测试标准旨在测量电子产品产生的电磁辐射是否在合理范围内。
主要包括电磁能量测量、频谱分析和辐射抑制等指标。
比如,对于手机等无线通信设备,需要对其发射的无线电频率进行测试,确保其发射功率在规定范围内。
2. 抗扰度测试抗扰度测试主要针对电子产品在电磁环境中的抵抗能力。
通过模拟不同的干扰源,比如电源脉冲、静电放电等,测试电子产品的抗干扰能力。
在测试中,还需要对电子产品的传导抗扰度和辐射抗扰度进行分析。
3. 地址性能测试地址性能测试主要是评估电子产品在电磁环境中的地址能力,也就是产品对外界电磁干扰的敏感程度。
通过模拟不同的场景,比如电源脉冲、雷电等,测试电子产品的地址性能,以确保产品能够正常工作并保护用户的安全。
二、测试方法和过程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测试的主要内容是测试方法和过程。
测试方法是指在测试中采用的技术手段和工作步骤,而测试过程是指在测试中要执行的具体操作。
1. 测试方法在电磁兼容性测试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测试方法:(1)频谱扫描法:通过对电子产品发射的频率进行扫描,测量其功率谱分布,判断其是否在规定的频率范围内。
(2)传导扫描法:通过在电子产品周围的传导媒介上扫描电磁场,测量电磁场强度,判断是否有过高的干扰。
(3)辐射扫描法:通过在电子产品周围的空间中扫描电磁场,测量电磁场强度,判断是否有过高的辐射。
2. 测试过程在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时,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准备测试设备和测试样品,并进行相关的校准。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振铃波抗扰度试验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电磁兼容是指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而不产生有害的干扰,同时也不受外部电磁场的干扰。
随着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电磁干扰问题变得愈加突出。
振铃波抗扰度试验作为电磁兼容测试的重要环节之一,对电子设备的抗扰度能力进行评估和验证,对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电子设备需要在各种不同的电磁环境下工作,如电信网络、雷电场等,其抗扰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进行振铃波抗扰度试验可以有效评估设备在强电磁环境下的工作性能,为设备的设计和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旨在探讨振铃波抗扰度试验的原理、试验方法、测量技术以及试验结果的分析,同时分析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为提高设备的抗扰度能力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振铃波抗扰度试验,可以为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下稳定运行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1.2 研究意义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是当今电子设备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在现代社会中,各种电子设备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而这些设备之间往往会相互干扰,甚至会产生严重的电磁兼容问题。
振铃波抗扰度试验作为电磁兼容试验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振铃波抗扰度试验主要是用来模拟电磁环境下设备的抗扰度能力。
通过对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抗扰度进行测试,可以评估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设备的设计和生产提供重要参考。
振铃波抗扰度试验也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电磁环境中可能出现的干扰形式和程度,从而为电磁兼容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和参考。
振铃波抗扰度试验在电磁兼容领域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振铃波抗扰度试验的原理和方法,可以为提高电子设备的抗干扰能力,促进电磁兼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宝贵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验证振铃波抗扰度试验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进一步提高电磁兼容性试验技术水平,为电子设备的设计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测试方法引言电子产品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提供便利、娱乐和通信功能。
然而,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电磁兼容性。
电磁兼容性指的是一个设备在兼容范围内正常运行,并且不会对周围设备和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保证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性,各行业制定了一系列规范、规程和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测试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规范。
一、电磁兼容性概述电磁兼容性是指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而不会对周围的设备或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电磁兼容性的测试方法主要包括发射和抗扰度两方面。
发射测试是指通过测量设备所发射的电磁干扰的强度和频谱分布,来评估其对其他设备和环境的干扰程度。
抗扰度测试则是评估设备能够抵抗外部电磁干扰的能力。
二、电磁兼容性测试方法1. 发射测试方法发射测试方法用于评估电子设备所发射的电磁干扰。
常用的发射测试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预测模型方法:通过建立设备的预测模型,计算其发射电磁辐射强度和频谱分布。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不需要具体测试的设备。
(2) 窄带测量方法:通过在设备附近放置一个窄带接收天线,测量设备发射的电磁信号。
这种方法适用于频率较低的设备。
(3) 宽带测量方法:通过使用频谱分析仪等设备,测量设备发射的整个频谱范围内的电磁信号。
这种方法适用于频率范围较广的设备。
2. 抗扰度测试方法抗扰度测试方法用于评估电子设备对外部电磁干扰的抵抗能力。
常用的抗扰度测试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传导敏感性测试:通过将设备与电磁干扰源相连,观察设备对外部干扰的反应。
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估设备对传导路径上的干扰的抵抗能力。
(2) 辐射敏感性测试:通过将设备暴露在电磁辐射场中,观察设备对辐射场的响应。
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估设备对自由空间中的干扰的抵抗能力。
(3) 暂态抗扰度测试:通过将设备与暂态电磁干扰源相连,观察设备对暂态干扰的响应。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是电磁兼容性(EMC)领域中的一种重要测试方法,用于评估电子设备在静电放电干扰下的抗扰度。
以下是关于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的一般流程和技术:
1. 试验介绍:
-静电放电试验是模拟人体静电放电现象,通过给予设备定量的静电放电来评估设备对此种电磁干扰的抗扰度。
2. 试验设备:
-静电放电试验通常使用专门的试验设备,包括静电电源、人体模型(HBM)或机器模型(MM)、试验台等。
3. 试验参数:
-试验参数包括静电放电电压、放电极间距、放电次数等,这些参数通常根据相关标准或规范进行设置。
4. 试验环境:
-静电放电试验需要在恒温、恒湿的环境条件下进行,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5. 试验过程:
-试验前,需要对设备进行预试验,以确定设备的敏感性和适应
性。
-在试验过程中,按照预设的参数和序列进行静电放电,并记录设备在放电过程中的反应和性能变化。
6. 试验评估:
-根据试验结果,对设备的抗扰度进行评估和分析。
-静电放电试验通常根据相关标准或规范,将试验结果与预设的抗扰度要求进行比较,判断设备是否符合要求。
7. 报告和验证:
-完成试验后,生成详细的试验报告,包括试验条件、试验结果、设备反应等信息。
-可以通过再次测试或其他验证手段,确认设备的抗扰度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需要注意的是,静电放电试验应该由专业的测试机构或资质认证实验室进行,以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电子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合理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和抗扰度验证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电磁兼容测试项目电磁兼容性(EMC)测试是一种评估电子产品在电磁场方面干扰大小(EMI)和抗干扰能力(EMS)的综合评定方法。
该测试有助于降低设备产生的辐射或传导辐射干扰其附近其他电子产品的可能性。
同时,EMC测试还可以确保您自己的电子设备能够在其他电磁辐射源周围继续按预期运行。
EMC测试包含两大项:EMI(干扰、辐射、发射)和EMS(敏感度、抗干扰)。
EMI测试项包括:RE(辐射,发射)、CE(传导干扰)、Harmonic(谐波)、Flicker(闪烁)等。
EMS测试项包括:ESD(静电)、EFT(瞬态脉冲干扰)、DIP(电压跌落)、CS (传导抗干扰)、RS(辐射抗干扰)、Surge(浪涌,雷击)、PSMS(工频磁场搞扰度)等。
电磁兼容测试项目主要有以下七项:电磁兼容测试辐射发射(RE)、电磁兼容测试传导发射、ESD、EFT、DIP、CS、RS和Surge。
其中,辐射发射(RE)测试是测量EUT通过空间传播的辐射骚扰场强,包括磁场辐射和电场辐射。
传导发射(Conducted n)测试则是测量电源线和信号/控制线产生的骚扰电压或骚扰电流的限值。
欧洲标准通常基于来自CISPR (无线电特别委员会)和___)的国际标准。
检测电子电气设备在电快速瞬变脉冲群环境下,性能是否满足国际和国内相应标准规定的要求。
3.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测试相应标准IEC -4-4,GB/T .44.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测量范围电压范围:0.2kV-5kV上升时间:5ns-50ns重复频率:100Hz-5kHz电磁兼容测试是电子电气设备必须经过的重要测试之一。
其中静电放电、辐射敏感度和电快速瞬态脉冲群抗扰性是其中的三个重要测试项目。
静电放电测试主要模拟人体带电直接接触被试物品,检测设备在静电放电环境下的性能是否满足标准规定。
辐射敏感度测试是检测设备在射频调制源电平下能否按性能规范要求工作的试验。
电快速瞬态脉冲群抗扰性测试则是检测设备在电路中切换瞬态过程产生的干扰下能否正常工作的试验。
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试验方法1. 引言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使得电磁兼容性问题变得愈发突出。
为保证电子产品能在不同环境中正常工作并与其他设备和系统协同运行,必须对其进行电磁兼容性试验。
本文将针对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试验方法展开论述。
2. 试验目标电磁兼容性试验的目标是评估和验证电子产品在电磁环境下的性能,并确保它们不会产生或受到不可接受的电磁干扰。
主要目标包括: - 评估电子产品是否能够在预期的电磁干扰环境下正常工作;- 评估电子产品对其他设备和系统的电磁干扰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 提供改善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的依据和建议。
3. 试验方法3.1 预试验预试验用于快速评估和筛查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性。
主要试验方法包括:- 电源线传导发射试验:通过在电源线上注入电磁信号,评估电子产品是否具有不合格的辐射发射;- 电源线传导干扰试验:通过在电源线上注入干扰信号,评估电子产品是否容易受到电源线干扰。
3.2 基本试验基本试验用于评估电子产品在不同频段、不同工作模式下的电磁兼容性。
主要试验方法包括:- 辐射发射试验:评估电子产品在不同频段下的辐射发射情况,确保其不超过预定限值;- 抗扰度试验:将电子产品置于已知干扰源的电磁环境中,评估其正常工作能力。
3.3 持续试验持续试验用于评估电子产品长时间工作时的电磁兼容性。
主要试验方法包括:- 温度试验:将电子产品置于高、低温环境中,评估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电磁性能是否稳定;- 湿度试验:将电子产品置于高、低湿度环境中,评估其在不同湿度下的电磁性能是否稳定。
4. 试验设备进行电磁兼容性试验需要使用一系列专用设备和工具。
主要设备包括:- 发射仪和天线:用于产生和辐射电磁信号;- 干扰源:用于产生各种干扰信号,模拟实际干扰环境;- 电源线注入装置:用于在电源线上注入电磁信号;- 温湿度试验箱:用于控制环境温湿度;- 数据采集系统:用于记录和分析试验数据。
5. 试验标准进行电磁兼容性试验时需要遵守一系列的试验标准。
电磁兼容性测试的原理与方法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
与此同时,电磁污染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因此,电磁兼容性测试成为电子产品研发和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电磁兼容性测试的原理与方法。
一、电磁兼容性的概念及意义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 EMC)是指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既能够正常工作,又不会产生电磁干扰,也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电磁污染。
电磁兼容性测试就是指对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进行测试的过程。
电磁兼容性测试的意义在于保证电子设备能够正常工作并且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电磁干扰或污染。
电磁干扰可能会导致电子设备的异常工作或者失效,严重影响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遇到电磁干扰时,电子设备可能会发生数据丢失、误码等问题,严重时还可能会引起事故。
而且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电磁辐射,如果不能控制好,就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干扰或污染,严重时可能会影响人体健康。
二、电磁兼容性测试的基本流程电磁兼容性测试是一个包含多个测试环节的复杂系统工程。
电磁兼容性测试的基本流程可以概括为:(1)确定测试标准和测试要求。
(2)确定测试设备和测试方法,设计测试方案。
(3)进行测试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设备校准、环境控制、试验间隔时间等。
(4)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记录测试数据和结果。
(5)对测试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确保设备符合测试标准和测试要求。
(6)出具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应该详尽记录测试方法、测试数据、测试结果及其评价等相关内容。
三、电磁兼容性测试的基本方法在电磁兼容性测试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基本方法:(1)射频电场辐射(RE)这种测试方法是将射频电场辐射源放置在一定距离内,从而观测测试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能。
这种测试方法能够有效地模拟实际环境中的电磁环境,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比较常见。
但是,这种测试方法需要使用一些昂贵的测试设备和实验室,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也取决于测试设备和实验室的性能。
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是指电子设备在其工作环境中,既不会对外部环境产生有害的电磁干扰,也能抵抗来自外部环境的电磁干扰的能力。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是评估电子设备抗静电放电干扰能力的一种重要测试。
静电放电是指人体或其他物体在与电子设备接触或靠近时,由于静电荷积累而发生放电现象,可能导致设备故障或数据损坏。
因此,进行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可以评估设备在面对静电放电时的表现和稳定性。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试验设备准备:确保测试设备和环境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包括静电发生器、接地装置等。
2. 设备连接:将待测试设备与静电发生器和接地装置连接好,确保连接正确可靠。
3. 放电过程:在规定的条件下,通过控制静电发生器向设备施加静电放电,模拟真实环境中可能出现的静电放电情况。
4. 测量和评估:测试过程中记录设备的反应、性能以及任何异常情
况,评估设备的抗静电放电能力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5. 结果分析:根据测试结果分析设备的抗静电放电性能,确定是否需要改进设计或采取其他措施提高设备的抗扰度。
通过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可以帮助电子设备制造商评估设备在静电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设备在实际使用中不受静电放电干扰的影响,提高设备的电磁兼容性。
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试验规程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电子产品的增多也引发了电磁干扰的问题。
为了确保电子产品的正常运作和保障用户的健康安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程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和标准,以对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进行测试和评估。
本文将重点介绍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试验规程的相关内容。
一、试验目的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电子产品在电磁环境中的性能,包括其对外部电磁干扰的抵抗能力以及其自身对其他设备的电磁干扰情况。
通过试验,可以对电子产品进行性能评估,为用户提供可靠的产品。
二、试验内容1. 抗扰度试验抗扰度试验是评估电子产品对外部电磁干扰的能力。
试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静电放电试验:目的是评估电子产品在静电放电干扰下的性能。
- 射频电场辐射试验:目的是评估电子产品对射频电场辐射干扰的抵抗能力。
- 瞬态电磁场暂态干扰试验:目的是评估电子产品对瞬态电磁场暂态干扰的抵抗能力。
- 电快速瞬变暂态干扰试验:目的是评估电子产品对电快速瞬变干扰的抵抗能力。
- 电源电磁干扰试验:目的是评估电子产品的电源接口对电源电磁干扰的抵抗能力。
2. 辐射发射试验辐射发射试验是评估电子产品对周围环境产生的电磁辐射干扰情况。
试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射频电场辐射试验:目的是评估电子产品在射频电场辐射下的辐射干扰情况。
- 磁场辐射试验:目的是评估电子产品在磁场辐射下的辐射干扰情况。
- 高频电缆辐射试验:目的是评估电子产品的高频电缆对周围环境的辐射干扰情况。
- 电源接口辐射试验:目的是评估电子产品的电源接口对周围环境的辐射干扰情况。
三、试验流程1. 环境准备试验前需要准备符合标准要求的环境,包括电磁环境条件、试验设备和试验人员。
2. 试验设备和仪器搭建根据试验要求,搭建试验设备和仪器,确保能够对电子产品进行全面而准确的测试。
3. 抗扰度试验按照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抗扰度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评估电子产品的抗扰度性能。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是一种对设备、系统或产品在电磁环境中的抗扰度进行评估的方法。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测试,用于评估设备在射频电磁场辐射环境中的抗干扰能力。
本文将从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的理论基础、试验过程和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的理论基础电磁兼容性是指设备、系统或产品在电磁环境中不受外界电磁场辐射或内部电磁干扰的影响,能够正常工作而不对周围其他设备产生干扰。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主要包括电磁辐射抗干扰性能测试、电磁场辐射测量、电磁场防护效能检测等内容。
这些内容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试验手段,来对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性能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二、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的重要性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是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射频电磁场辐射是目前电磁环境中最普遍和最强烈的一种电磁辐射,因此对设备在射频电磁场辐射环境中的抗干扰能力进行评估,对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次,随着射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射频电磁场辐射对设备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最后,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结果直接影响着设备的市场准入和使用范围,因此对设备进行相关试验是十分必要的。
三、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的试验过程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通常分为试验前准备、试验环境建立、试验参数设置、试验设备布置、试验数据采集和试验结果分析等步骤。
其中,试验前准备要求进行充分的试验方案设计和试验流程规划,以确保试验过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试验环境建立要求在专门的试验室或试验场地内搭建符合要求的射频电磁场辐射环境;试验参数设置要求在试验过程中合理设置射频电磁场辐射的频率、功率、方向和持续时间等参数;试验设备布置要求将待测设备按照实际使用情况布置到射频电磁场辐射环境中;试验数据采集要求利用专业的测试设备对待测设备在射频电磁场辐射环境中的性能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和记录;试验结果分析要求通过专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手段,对试验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估,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技术介绍在电磁兼容(EMC)领域中,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是评估电子设备抗电磁干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阻尼振荡波抗扰度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1 范围本部分涉及到电气和电子设备在运行条件下的抗扰度要求和试验方法,它包括:a)主要在高压和中压(HV/MV)变电站安装的电源电缆、控制电缆和信号电缆中出现的重复阻尼振荡波。
b)主要在气体绝缘变电站(GIS)和某些情况下的空气绝缘变电站(AIS)或者由于高空电磁脉冲(HEMP)现象下的任何设施的电源电缆,控制电缆和信号电缆中出现的重复阻尼振荡波。
本部分的目的是为了在试验室评价居住、商业和工业用电气和电子设备的性能而建立抗扰度要求和共同参考,适用时,也可用于发电厂和变电站设备。
注:按IEC导则107 规定,本部分是电磁兼容基础标准,供产品委员会使用。
IEC导则107还规定,产品委员会负责确定是否应用本抗扰度试验标准,如果使用,还应负责确定合适的试验等级和性能判据。
全国电磁兼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其分技术委员会愿与产品委员会合作,以评估其产品的特殊抗扰度要求。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规定:——试验电压和电流波形;——试验等级范围;——试验设备;——试验布置;——试验程序。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共同准则来评价电气和电子设备受到阻尼振荡波时的抗扰度。
本部分所规定的试验方法描述了评定设备或系统对于定义的电磁现象抗扰度的一致性方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EC 60050(161) 国际电工词汇(IEV)第161章:电磁兼容(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Vocabulary (IEV) – Chapter 161: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IEC 61000-4-4:电磁兼容(EMC)第4-4部分: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 – Part 4-4: Testing and measurement techniques – Electrical fast transient/burst immunity test)IEC 61000-6-6:电磁兼容(EMC)第6-6部分:通用标准—室内设备的高空电磁脉冲抗扰度(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 – Part 6-6: Generic standards – HEMP immunity for indoor equipment)3 术语和定义本部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包括在IEC 60050(161)中的术语与定义, 其中有些在这里重复引用是为了方便使用:注:这些术语限用于振荡瞬态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