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小实验语文
- 格式:doc
- 大小:12.06 KB
- 文档页数:3
热胀冷缩实验作文500
热胀冷缩实验作文500字
嘿,伙计们!今天我们来聊一聊那令人兴奋刺激的"热胀冷缩"实验吧!虽然听起来有点枯燥乏味,但别被外表所迷惑了,因为这可是一场充满惊喜的科学冒险旅程啊!
还记得上次物理课上,我们的老师拿出了一根长长的金属棒吗?当他用火焰加热那根棒子时,我们全都目瞪口呆地看着它渐渐变长。
就在我们以为这根棒子要无限延伸下去时,老师突然用水浇熄了火焰。
紧接着,这根金属棒开始缩短,仿佛在对我们挤挤眼睛说"开玩笑的啦!"
这就是所谓的"热胀冷缩"现象,简单来说就是固体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膨胀,温度降低时则会收缩。
有意思吧?想象一下,如果地球的温度持续上升,那苏伊士运河岂不是要被拉长变形?到时候船只还怎么通过啊!
不过,生活中处处存在这种现象。
比如夏天的铁路线要比冬天长一些,所以工人们在铺设铁轨时,会在中间留出一点缝隙。
不然的话,夏季高温下膨胀的铁轨就会扭曲变形,导致火车失去平衡翻车出轨了。
热胀冷缩现象无处不在,只是我们往往忽视了而已。
从今往后,每当你看到金属门窗在寒冷天气中变得紧闭,或者烫手的金属物体在冷却后恢复原状,就知道那是热胀冷缩在作祟了!科学虽然有时候很简单,但它总能让我们大开眼界,领略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的奇妙现象。
所以,伙
计们,让我们一起拥抱科学的魅力吧!。
科学小实验热胀冷缩原理
科学小实验热胀冷缩原理
热胀冷缩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它指的是在物体暴露在热环境下,物体的体积会发生变化,而在冷环境下,物体的体积则会减少。
热胀冷缩原理是建立在物体因热而发生热膨胀和因冷而发生冷缩的基础上的。
这种现象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说明:首先,准备一根金属棒,然后将其放入热水中,可以看到,金属棒的体积会随着热水的温度上升而变大。
同时,将金属棒放入冷水中,可以看到,金属棒的体积会随着冷水的温度下降而变小。
热胀冷缩原理还可以用来解释其他许多现象,例如:蒸发,汽车司机在炎热天气行驶时会发现车轮膨胀,需要更换轮胎,以及热气球在高空升空时会膨胀。
热胀冷缩原理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该原理也可以用于许多工程和技术应用,如制造管道和储存容器等,以减少物体因温度变化而发生的变形。
热胀冷缩实验引言热胀冷缩是指物体在受热或受冷过程中发生尺寸变化的现象。
这个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比如金属在受热后会膨胀,水在受冷后会变成冰。
为了更好地理解热胀冷缩现象,我们进行了一次简单的实验。
实验目的1.了解热胀冷缩现象;2.观察物体在受热或受冷过程中的变化;3.探究热胀冷缩现象的原理。
实验器材1.水槽2.金属棒3.测温仪4.温度计5.火柴6.冰块实验步骤1.将水槽中注满水,并将温度计放入水中,记录初始水温;2.将金属棒置于室温中,等待几分钟使金属棒与室温达到平衡;3.用火柴点燃,并将金属棒的一端放置在火焰中;4.观察金属棒等待数分钟,注意观察金属棒是否发生变化;5.将冰块放入水槽中,并等待几分钟使水温降低至室温以下;6.将金属棒的一端放入水槽中;7.观察金属棒等待数分钟,注意观察金属棒是否发生变化;8.记录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以下现象:•在金属棒受热过程中,金属棒逐渐变热,并开始膨胀;•在金属棒受冷过程中,金属棒逐渐变冷,并开始收缩。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物体在受热时会膨胀,受冷时会收缩。
这是因为物体的分子在受热时会增加振动频率,导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小,从而使物体的尺寸变大;而在受冷时,分子的振动频率减小,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加,导致物体的尺寸缩小。
实验注意事项1.火焰危险,请注意用火的安全;2.实验时注意事故防范,以免发生意外伤害;3.注意正确使用实验器材,遵守操作规程。
总结通过这次热胀冷缩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热胀冷缩现象。
热胀冷缩是各种材料在温度变化下的自然属性,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建筑中的伸缩缝设计、热胀冷缩管道的应用等。
了解热胀冷缩现象及其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现象。
通过实验,我们不仅对热胀冷缩现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且学会了正确操作实验仪器和注意安全。
热胀冷缩实验是一次有趣且有意义的实验,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开阔了视野,而且也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热胀冷缩实验作文热胀冷缩实验。
热胀冷缩实验是指物体在受热或受冷过程中发生体积变化的现象。
这一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夏天的高温天气下,汽车轮胎往往会因为受热而膨胀,而在冬天的寒冷天气中,物体往往会因为受冷而收缩。
这种现象的发生是由物体的分子结构和热量的传导方式所决定的。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热胀冷缩的原理,我们进行了一次热胀冷缩实验。
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不同物体在受热和受冷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来探究热胀冷缩现象的成因。
首先,我们准备了一些不同材质的物体,包括金属、塑料和玻璃等材质。
然后,我们将这些物体分别放置在高温和低温的环境中,并观察它们的体积变化情况。
在高温环境下,我们发现金属物体的体积会明显地增大,而塑料和玻璃的体积变化则相对较小。
这是因为金属的分子结构比较松散,热量的传导速度较快,所以金属在受热时会迅速膨胀。
而塑料和玻璃的分子结构比较紧密,热量的传导速度较慢,所以它们在受热时的体积变化相对较小。
在低温环境下,情况则相反。
金属的体积会迅速收缩,而塑料和玻璃的体积变化相对较小。
这是因为金属在受冷时,由于分子结构的松散和热量的传导速度较快,会迅速收缩。
而塑料和玻璃由于分子结构的紧密和热量的传导速度较慢,所以它们在受冷时的体积变化相对较小。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热胀冷缩现象的成因。
热胀冷缩现象的发生是由物体的分子结构和热量的传导速度所决定的。
不同材质的物体在受热和受冷过程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体积变化。
这一现象不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而且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对热胀冷缩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也对物质的特性和热力学原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我们相信,通过不断地进行实验和探究,我们一定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奥秘。
我的科学发现热胀冷缩作文我的科学发现——热胀冷缩作文嘿,小伙伴们,最近我做了一个超级有趣的科学实验!你们知道"热胀冷缩"这个词儿吗?听起来很高端吧?其实它就是说物体受热会膨胀,受冷会收缩的一个现象。
我第一次发现这个奇妙的现象是在放暑假的时候。
那天,我正百无聊赖地躺在床上,突然注意到窗台上放着的一根铁丝,它的一端被夹在窗框里。
奇怪的是,白天的时候,那根铁丝是挺直的;但到了夜里,它却微微弯曲了!我疑惑不解,第二天一大早就跑去问老师。
原来,白天温度较高,铁丝受热膨胀了,所以挺直;到夜里温度降低,它又冷缩回去,所以变弯了。
听完老师的解释,我恍然大悟,觉得这个现象太神奇了!于是我就想亲自做个实验,看看热胀冷缩的效果。
我拿了几根不同材质的金属丝,把它们固定在一个底座上。
然后我用酒精灯加热丝子,果然!随着温度升高,丝子们都变长了。
我又把它们浸在冰水里,没多久就缩短了。
通过这个小小的实验,我学到了热胀冷缩的道理。
原来,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当温度升高时,分子热运动加剧,彼此之间的平均距离就会增大,所以整个物体就膨胀了;反之,温度降低时,分子运动减慢,平均距离缩小,物体就收缩了。
我还发现,不同材质的金属对温度变化的反应不一样。
铁丝和铝丝的热胀冷缩效果最明显,而铜丝的变化就小一些。
这跟每种金属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有关系呢。
这个小实验让我领略到了科学的乐趣,也让我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了新的理解。
你们知道桥梁中间会留有一个缝隙吗?那正是为了给桥身热胀冷缩留出空间。
再比如铁路要每隔一段距离就设一个扩展节,以防止高温天气时钢轨变形。
生活处处皆是科学的身影啊!通过这次亲身实践,我对热胀冷缩现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虽然看似简单,但它背后蕴含着许多有趣的科学原理,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思考。
希望你们也能像我一样,用科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发现更多有意思的事物哦!。
热胀冷缩科学小实验作文三年级示例范文第一篇:《热胀冷缩科学小实验》嘿呀,你们知道吗?今天我做了个超酷的热胀冷缩小实验呢!老师上课讲的时候我就觉得老神奇了,所以我决定自己也试试。
我找了个瘪了的乒乓球,嘿嘿,这还是我之前不小心弄瘪的呢。
然后我拿了个杯子,倒了些热水进去。
我心里那个紧张呀,就像揣了只小兔子,“砰砰”直跳。
我觉得吧,这实验可能会成功,也可能不会成功呀。
接着,我就把瘪乒乓球小心翼翼地放进热水里啦。
哇塞,你们猜怎么着,那乒乓球真的慢慢鼓起来了!就像变魔术一样,太神奇啦!我当时就傻眼了,这也太牛了吧!然后我就在想,这热胀冷缩到底是咋回事呢?为啥热水就能让瘪球变鼓呢?哎呀,我这小脑袋瓜可想不明白了。
不过管它呢,实验成功就好啦!嘿,我突然想到,那要是用冷水会咋样呢?哎呀,我也不知道,要不下次试试?哈哈,你们说呢?反正这次的实验真的太好玩啦,我都迫不及待想再做一次啦!示例范文第二篇:《热胀冷缩的小实验》嘿,家人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我做的那个热胀冷缩的科学小实验,可有意思啦!本来吧,我也没想做这个实验,就是上课的时候老师提了一嘴,说什么热胀冷缩可神奇了。
我就想,那到底有多神奇呀?于是我就决定自己试试。
我找了个乒乓球,嘿,你还别说,这乒乓球圆滚滚的,还挺好玩的。
然后我又找了个热水壶,接了一壶热水。
我就想啊,这乒乓球放到热水里会咋样呢?我小心翼翼地把乒乓球放进热水里,心里还挺紧张的,万一爆炸了咋办呀!哎呀,我这脑子,怎么可能爆炸嘛,我真是想多了。
过了一会儿,哇塞!乒乓球真的鼓起来了!就好像它吃胖了一样,哈哈哈!我觉得这也太神奇了吧!那它冷了会不会又变回去呢?我赶紧又接了一盆凉水,把乒乓球放进去。
嘿,你猜怎么着,它还真就慢慢变回去了!这热胀冷缩也太好玩了吧!不过我又想,那是不是所有东西都这样呢?可能也不一定吧,这世界这么大,谁知道呢!哎呀,不管了,反正这个实验我是做成功了,我厉害吧!哈哈!你们也快去试试这个实验吧,真的超有趣的哟!示例范文第三篇:《神奇的热胀冷缩小实验》嘿呀,今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个超酷的任务,让我们自己做热胀冷缩的小实验,这可把我激动坏了!回到家,我就风风火火地找起材料来。
热胀冷缩实验作文
热胀冷缩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现象,它是物体在受热或受冷时发生的体积变化。
这一现象在工程学、建筑学、物理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热胀冷缩现象,我们进行了一次简单的实验。
首先,我们准备了一个玻璃瓶和一根金属棒。
我们将金属棒放入玻璃瓶中,然后用火炉将玻璃瓶加热。
经过一段时间的加热,我们可以观察到玻璃瓶的口被金属棒挤出。
这是因为金属棒在受热后发生了热胀,体积增大,从而挤出了玻璃瓶的口。
这个现象生动地展示了热胀的过程。
接着,我们将加热后的玻璃瓶放入冷水中进行冷却。
在冷却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玻璃瓶的口逐渐缩小,最终将金属棒挤出。
这是因为金属棒在受冷后发生了冷缩,体积减小,从而被挤出了玻璃瓶的口。
这一过程清晰地展示了冷缩的现象。
通过这个简单的实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热胀冷缩现象的发生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类似的现象,比如铁路线路的伸缩节、建筑物的伸缩缝等。
了解热胀冷缩现象不仅可以帮
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还可以指导我们在工程建设中的实际应用。
总的来说,热胀冷缩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热胀冷缩现象,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会更加注重这一现象的应用和研究,为实际生活和工程建设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热胀冷缩的实验报告热胀冷缩的实验报告热胀冷缩是物体在受热或受冷时发生的体积变化现象,它是由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引起的。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观察热胀冷缩现象,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实验一:金属棒的热胀我们首先选择了一根金属棒进行实验。
将金属棒固定在一个支架上,然后用火炬对金属棒进行加热。
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一个游标卡尺来测量金属棒的长度变化。
我们发现,随着金属棒受热,它的长度逐渐增加。
这是因为金属棒内部的分子受热后开始加速运动,分子之间的间距变大,从而导致了金属棒的膨胀。
实验二:水的热胀接下来,我们进行了水的热胀实验。
我们将一定量的水倒入一个容器中,并在容器上方放置了一个测温器。
然后,我们用火炬对水进行加热,并记录下水的温度和容器的体积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水的温度升高,水的体积逐渐增加。
这是因为水分子受热后开始加速运动,分子之间的间距变大,从而导致了水的膨胀。
实验三:玻璃的热胀最后,我们进行了玻璃的热胀实验。
我们将一块玻璃板固定在一个支架上,并在玻璃板上放置了一个游标卡尺。
然后,我们用火炬对玻璃板进行加热,并记录下玻璃板的长度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玻璃板受热,它的长度逐渐增加。
这是因为玻璃内部的分子受热后开始加速运动,分子之间的间距变大,从而导致了玻璃的膨胀。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物体在受热时会发生热胀现象,即体积变大;而在受冷时会发生冷缩现象,即体积变小。
这是由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引起的。
不同物质的热胀冷缩性质不同,这取决于物质的结构和组成。
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建筑工程中,工程师需要考虑材料的热胀冷缩性质,以避免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变形和破坏。
此外,热胀冷缩还被应用于温度测量、气象预测等领域。
总结起来,热胀冷缩是物体在受热或受冷时发生的体积变化现象,它是由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引起的。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物质在受热时的膨胀现象。
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对于我们理解物质性质和设计工程结构都具有重要意义。
热胀冷缩实验作文热胀冷缩实验是物理学实验中非常经典的一个实验,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物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变化情况。
这个实验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现象,比如冬天的时候水管会爆裂,夏天的时候铁路会出现热翘曲等等。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热胀冷缩实验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根金属棒和一根塑料棒,它们的长度都应该是相同的。
然后我们将它们固定在一个支架上,确保它们的位置是稳固的。
接下来,我们需要用火炉或者其他加热设备将金属棒加热,然后用温度计来测量金属棒的温度。
在金属棒加热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金属棒的长度会发生变化,它会变得更长。
这就是热胀的现象。
接着,我们将金属棒取下来,放置在室温下,用尺子来测量金属棒的长度,我们会发现金属棒的长度又变回了原来的样子。
这就是冷缩的现象。
同样的操作,我们也可以用来观察塑料棒的热胀冷缩现象。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高温下,物体的分子会变得更加活跃,它们会不断地振动,从而导致物体的体积变大;而在低温下,物体的分子会变得更加迟缓,它们的振动也会减弱,从而导致物体的体积变小。
这就是热胀冷缩的原理。
热胀冷缩实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质,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比如,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原理来设计一些防止水管爆裂的装置,或者设计一些防止铁路热翘曲的方法。
因此,热胀冷缩实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这次实验,我不仅学到了热胀冷缩的原理,还学会了如何进行科学实验,这对我的学习和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
希望大家也能够对这个实验进行尝试,相信你们也会有很多收获。
热膨胀与物体形状变化的实验引言:热膨胀是物体在温度变化下发生的一种物理现象,它使得物体的体积、长度或形状发生变化。
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热膨胀现象,如夏天热胀冷缩的现象、铁轨因温度升高而产生的“铁轨拉长”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热膨胀与物体形状变化的实验。
实验一:热胀冷缩的金属丝材料:一根金属丝、火柴、测量尺、温度计实验步骤:1. 将金属丝固定在一块木板上,使其保持水平。
2. 在金属丝的一端点燃火柴,将火焰靠近金属丝的另一端。
3. 观察金属丝在火烧热的作用下的变化。
实验结果:随着火焰靠近金属丝的一端,金属丝开始发热,逐渐变热,最终发红。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金属丝逐渐变长,即发生了热膨胀现象。
当火焰离开金属丝时,金属丝会迅速冷却,恢复原来的形状和长度。
实验二:热胀冷缩的玻璃瓶材料:一个玻璃瓶、热水、冷水、测量尺、温度计实验步骤:1. 在玻璃瓶中注入热水,使其温度升高。
2. 在温度升高的同时,用测量尺测量玻璃瓶的高度和直径。
3. 等待一段时间后,将热水倒掉,用冷水冲洗玻璃瓶,使其温度降低。
4. 在温度降低的同时,再次用测量尺测量玻璃瓶的高度和直径。
实验结果:在玻璃瓶温度升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玻璃瓶的高度和直径逐渐增加,即发生了热膨胀现象。
而在温度降低的过程中,玻璃瓶的高度和直径逐渐减小,即发生了热缩冷缩现象。
这说明玻璃瓶在温度变化下会发生形状的变化。
实验三:热胀冷缩的塑料杯材料:一个塑料杯、热水、冷水、测量尺、温度计实验步骤:1. 在塑料杯中注入热水,使其温度升高。
2. 在温度升高的同时,用测量尺测量塑料杯的高度和直径。
3. 等待一段时间后,将热水倒掉,用冷水冲洗塑料杯,使其温度降低。
4. 在温度降低的同时,再次用测量尺测量塑料杯的高度和直径。
实验结果:与玻璃瓶不同,塑料杯在温度升高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塑料杯的高度和直径几乎没有变化。
而在温度降低的过程中,塑料杯的高度和直径也几乎没有变化。
实验热胀冷缩作文500字
听我说,你把水滴在热铁上,看看会发生什么?瞬间蒸发,连影子都没留下,这就是热的力量啊!
再说说那个金属条,放进火里,它就变软、变弯了,像橡皮泥一样。
你能想象吗?火能让金属跳舞,变成各种形状。
还有啊,你试试把气球放到冰箱里,看看它会怎样?它就像被冻僵了一样,缩成了一团。
但你别小看它,缩小的气球其实更有弹性,更有力量。
还有玻璃杯里的液体,热水会上升,冷水会下降。
这就像是大自然的呼吸,热胀冷缩,就是它的规律。
所以说啊,别看这些小小的实验,它们其实告诉我们一个大道理,世界是变化的,不是固定的。
就像热胀冷缩一样,有时候我们得适应变化,有时候我们得利用变化。
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世界!。
热胀冷缩的作文三年级实验今天我和小伙伴们在科学课上做了一个超级有趣的实验——热胀冷缩。
我们这次的实验特别简单,却很神奇。
老师说,实验的秘密就藏在“热”跟“冷”这两个词里。
我们都好奇得不得了,准备好了各种材料,就等着看它们的变化了!实验开始前,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下什么叫热胀冷缩。
简单来说,就是物体受热的时候会变大,受冷的时候会变小。
听起来很简单对吧?但是当我们真的看到这些变化的时候,大家的眼睛都瞪得大大的!首先,我们用了一些塑料球和金属球。
塑料球和金属球是我们最喜欢的实验材料之一。
老师先拿出一只金属球和一只塑料球,放在桌子上,然后把它们放进了冰箱里。
冰箱里可是冷得不得了,我们等了好一会儿,感觉时间都变得很慢,就像看电影时按了暂停一样。
冰箱门一打开,老师拿出了冰冷的金属球和塑料球。
你们知道吗,金属球比塑料球要冷得多,所以它变得小小的。
而塑料球虽然也变凉了,但它变小的程度没那么明显。
大家都对这个变化惊讶得不得了。
我们纷纷用小手去摸摸球,冷冰冰的感觉真是太好玩了!接着,我们把这些冷冰冰的球放在了加热器上。
加热器上面有个小按钮,按下去就开始发热。
加热器的温度渐渐升高,球也开始变得热乎乎的。
老师告诉我们,金属球因为受热而变大了,和塑料球的变化过程差不多。
小明忍不住问:“老师,为什么金属球变大的时候声音特别响呢?”老师笑着说:“那是因为金属的膨胀速度比塑料快,所以它会发出声音。
”听完这个解释,我们都觉得金属球像个不安分的小家伙,变大了还要‘吱吱’叫几声,真是太搞笑了!然后,实验进入了一个最有趣的环节——用热水泡球。
我们把金属球和塑料球分别放在了热水里。
刚开始,球在水里还是冷的,但没过多久,它们就开始变得热乎乎的,大家都看得出神。
尤其是金属球,像是“膨胀”了很多,它好像真的要跳出热水了!实验结束后,大家都兴奋地讨论着。
小红说:“真没想到,热胀冷缩的原理这么简单却这么神奇!”小华也附和道:“对呀!感觉我学到了好多东西!”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了解了热胀冷缩的原理,还体验了实验的乐趣。
金属的热胀冷缩(精选5篇)第一篇:金属的热胀冷缩《金属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许多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有些固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教学方法:1、设计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金属固体的体积变化。
2、正确使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
3、对生活中的现象尝试用模型实验加以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探究各种物体热胀冷缩现象的浓厚兴趣。
2、初步意识到事物普遍的变化发展规律,但也有特殊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何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的变化现象。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酒精灯、铜球热胀冷缩演示器、铝皮条、火柴、水杯培养皿等;学生用表格;教师自制金属条热胀冷缩演示器、课件。
【教学过程】一、讲述事实,引出课题。
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则故事:(放录音)1825年,英国铺设了第一条铁路,钢轨是一根连一根的焊接在一起的。
结果,到了炎热的夏天,钢轨就变得七歪八扭,左右弯曲,有些地方甚至还向上拱了起来;而到了寒冷的冬天,钢轨竟断裂成几段。
听了这则故事后,同学们你能提什么问题呢?λ是啊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性质,那么像钢轨这样的金属是不是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金属热胀冷缩吗?)二、观察铜球的热胀冷缩。
老师给各小组准备了铜球、金属环等材料,(教师出示实验材料:铜球、金属环酒精灯、水)你能用这些材料来研究金属的有没有热胀冷缩的特点吗?λ各小组先讨论一下该怎么做。
λ请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设计方案。
λ研究铜球的热胀冷缩需要给铜球加热,这就要使用到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酒精灯,如何正确使用酒精灯呢?①点燃:打开灯帽用打火机点燃酒精灯。
绝对不可用一盏酒精灯到另一盏酒精灯上对火.②加热:在酒精灯的外焰部分加热,因为外焰温度最高③熄灭: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帽盖灭,等火焰熄灭后,再重复盖一次。
绝对禁止用口吹灭。
λ在做这个实验时你认为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呢?λ老师给大家提了几条:友情提醒:1、正确使用酒精灯。
热胀冷缩的小作文《神奇的热胀冷缩》嘿,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个特别神奇的现象,叫做热胀冷缩!这可太有意思啦!就说有一天吧,我和我的小伙伴小明、小红一起出去玩。
那天气温特别高,热得像个大火炉。
我们走到一个小广场上,看到地上有一条黑色的柏油路。
小明突然惊讶地叫起来:“哎呀,你们看,这路怎么好像变宽了?”我和小红仔细一看,还真是!原本直直的路缝,现在变得宽宽的。
我就想啊,这是为啥呢?后来我一拍脑袋,这难道就是热胀冷缩?路被太阳晒得太热啦,所以就胀开了!还有一次,我在家帮妈妈干活儿。
妈妈让我把一个玻璃瓶的盖子打开,可我怎么拧都拧不开,急得我满头大汗。
这时候,妈妈过来了,她把瓶子放到热水里泡了一会儿,然后轻轻一拧,嘿!盖子就开了!妈妈笑着说:“这也是热胀冷缩的道理呀,瓶子受热,里面的空气膨胀,盖子就容易打开啦。
”我恍然大悟,原来热胀冷缩这么有用!再说我们冬天用的热水袋吧,如果灌得太满,水一热,袋子就会鼓起来,甚至还可能爆开,这难道不是热胀?反过来,到了夏天,自行车的轮胎可不能打气打得太足,不然太阳一晒,轮胎里的气膨胀,说不定就会爆胎,这可太危险啦!这不是冷缩热胀嘛!你们说,这热胀冷缩像不像一个调皮的小精灵,总是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给我们带来惊喜或者小麻烦?我还记得上科学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实验。
他拿了一个金属球,刚刚好能通过一个铁环。
然后他用酒精灯把金属球加热,再去通过铁环,哎呀,居然过不去了!等金属球冷却下来,又能轻松通过啦!同学们都看得目瞪口呆,纷纷感叹热胀冷缩的神奇。
热胀冷缩这个现象,在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啊!修铁路的时候,工人叔叔会在铁轨之间留一点缝隙,就是为了防止夏天铁轨受热膨胀变形;大桥的建造也会考虑到热胀冷缩,不然桥可能会出现裂缝呢!朋友们,你们想想,如果没有热胀冷缩,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呢?是不是会有很多东西都没办法正常使用啦?所以说呀,热胀冷缩虽然有时候让我们有点小烦恼,但更多的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惊喜!我觉得热胀冷缩真是太神奇啦,你们觉得呢?。
创新性小学科学实验设计以‘金属热胀冷缩吗“为例董慧珊㊀邓华源摘㊀要:实验教学是中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一大重要部分㊂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模式呈现多元化,如何以教材为基础,对科学实验进行创新,是我们最关注的话题之一㊂文中以‘金属热胀冷缩吗“一课为例,浅析实验中对实验材料㊁实验方式和探究活动的创新设计㊂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创新设计董慧珊,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莘田小学,初级教师;邓华源,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花城街杨屋第一小学,初级教师㊂㊀㊀一㊁实验分析(一)课程标准相关要求理解许多金属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掌握关键的基础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兴趣和思维习惯[1]㊂(二)教材分析‘金属热胀冷缩吗“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的内容㊂这节课是在前两节探究液体和空气热胀冷缩的基础上,对金属热胀冷缩性质进行的探究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研究了液体㊁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因此对热胀冷缩的含义比较清晰㊂但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不明显,这给学生的观察会带来一些困难㊂本课将对探究实验器材进行改进,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㊂(三)学生的起点能力分析在进行本课学习前,五年级的学生对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㊂学生对固体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现象的探究比较感兴趣,但在实验过程中,还是存在以点带面的现象㊂学生很容易在看到铜的热胀冷缩后就下结论: 金属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㊂所以,在归纳总结时要适时引导学生对科学结论得出的正确认识㊂为此,通过本课的学习,一方面让学生对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有一个较全面㊁深入的认识,知道科学结论的得出是要经过多次实验论证的;另一方面,着重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常见的一些事物㊁现象,从生活实践出发,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㊂(四)教学目标设计通过探究实验,理解许多金属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尝试设计实验,对实验进行大胆改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㊀㊀二㊁实验原型中的不足之处(一)实验原型教材中安排了两个实验㊂62[实验1]如图1所示,将加热前后的铜球依次通过金属环,观察是否都能通过,由此判断铜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㊂图1㊀探究铜球的热胀冷缩[实验2]如图2所示,将一根钢条固定在厚木板上,中间用钉子固定好,一端用一个大头针稍稍卡住,另一端伸出木板,加热钢条,通过大头针的倾斜来反映钢条是否受热伸长㊂图2㊀探究钢条的热胀冷缩(二)实验的不足之处教材中通过两个实验来探究金属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发现这两个实验很难在课堂上进行㊂通过分析,发现实验原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㊂(1)耗时长铜球和钢条受热变化慢,加热时间较长㊂实验材料需要较长的加热时间才有明显的实验效果㊂然而小学生活泼好动,在等待过程中容易转移注意力㊂这样,既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又降低了学生的兴趣㊂(2)效果不明显在钢条实验中,判断钢条是否热胀冷缩的依据是大头针的倾斜角度㊂但通过实验实践发现,即使长时间加热钢条,大头针的倾斜角度依然很小㊂学生不易观察到大头针角度的细微变化,实验效果不明显㊂(3)不安全小学生实验的安全问题一直都是教师开展实验教学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开展实验教学应以学生安全为前提㊂加热后的铜球温度很高,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容易被烫伤,实验安全隐患较高㊂(4)成功率不高很难正确判断铜球受热变化的程度㊂小学生的耐心比较低,如果加热时间不够长,铜球受热膨胀的程度不够,那么铜球依然和加热前一样能通过铜环,导致实验失败,所以铜球实验的成功率不高㊂(5)材料要求高该实验对材料的精度要求较高,部分学校的实验器材不够完善㊂有一些农村学校没有铜球㊁钢条这些实验材料㊂还有一些学校即使有铜球和钢条,由于材料做工精度不同,也会影响实验效果㊂㊀㊀三㊁实验创新与改进方式(一)从实验材料进行创新设计(1)材料寻常化经调查了解,大部分学校都没有满足实验要求的多套铜球铜环的条件,学生的探究实验难以开展㊂为了让每所学校都能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实验改进后的材料只需要铜丝㊁铝丝㊁铁丝㊁橡皮擦㊁酒精灯㊁灯泡及灯座㊁导线㊁电池及电池盒㊂这样的材料寻常易得,学生较为熟悉,更适合用于小学生小组合作探究[2],解决了材料要求高这一问题㊂(2)材料效率化为了解决原实验中耗时长㊁效果不明显㊁成功率不高的问题,创新实验采用铜丝㊁铁丝㊁铝丝三种金属丝㊂金属丝相对于铜球和钢条更细,加热伸长更明显㊂从点燃酒精灯加热金属丝开始到点亮灯泡,只用了短短不到1分钟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㊂(3)材料可操作化许多学校铜球和钢条实验材料数量不足,72材料安全系数低,不适合学生实验操作㊂改进实验后,将原实验改为金属丝电路实验,提高了实验的可操作性,降低了实验中学生的安全隐患,解决了实验不安全的问题㊂(二)从实验方式进行创新设计(1)实验合二为一,更具简便性教材安排了两个实验探究活动㊂如果两个实验分别介绍实验原理㊁步骤㊁注意事项等,课堂内容太多,学生难以吸收,而且还占用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㊂为了化繁为简,创新实验将两个实验装置合二为一,如图3所示㊂图3㊀金属丝电路实验将两根金属丝插入橡皮擦中,中间留有一定的缝隙,形成断开的电路㊂点燃酒精灯加热金属丝,静待片刻灯泡被点亮,证明金属受热伸长与另一端接触,电路形成了闭合回路;熄灭酒精灯,灯泡随之熄灭,证明铜丝冷却后渐渐缩短,使电路断开㊂创新实验更换金属丝十分便捷,只需更换插在橡皮擦上的金属丝即可,实验更具简便性㊂(2)热学电学实验相融合,更具灵敏性‘金属热胀冷缩吗“一课是五年级科学的热学实验内容㊂实验改进后,在原实验的基础上加入了四年级科学的电学知识,巧妙地利用学生已知的 闭合回路灯泡发光,断路灯泡不发光 知识,与热学实验相结合,探究金属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㊂比起需要长时间加热才能观察到变化的铜球和钢条,电路中灯泡则十分灵敏㊂酒精灯加热时金属丝伸长接触另一端金属,使整个电路闭合,形成回路,灯泡立即就被点亮了㊂这样将电学和热学知识结合起来,不仅生动有趣,提高了实验效率,而且更向学生传达了 学以致用 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思想[3]㊂(3)转移实验观察对象,更具直观性金属受热膨胀的程度非常小[4],即使用放大镜也很难观察到㊂为了更好地探究金属丝加热前后是否发生了变化,不妨将注意力从加热的金属转移到灯泡上㊂点燃酒精灯后,观察灯泡的亮灭变化㊂当灯泡被点亮时,学生便能立刻理解 金属丝已经受热伸长了 ㊂这样,把实验现象放大,更易于被学生观察㊂(4)实验测试多种金属材料,结论更具可靠性教材中两个实验分别验证了铜㊁钢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样得出的结论还不够严谨㊂改进后的实验将材料换成成铜丝㊁铁丝和铝丝,通过归纳三种金属的受热变化情况,使实验结论更可靠㊂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加热这三种金属是否都能点亮灯泡,停止加热后是否都能使灯泡熄灭㊂分析论证后,再得出实验结论㊂改进后的实验更严谨可靠,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㊂(三)从探究活动进行创新设计有些传统的探究实验是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学生对实验原理的了解比较模糊,一旦脱离了教师的步骤教学,就不知所措了㊂科学课重理论㊁轻实验,重结果㊁轻过程的现状亟待解决,科学探究活动需要融入一些新设计㊁新想法㊂(1)循循善诱,小组设计创新实验在探究金属热胀冷缩的实验中,学生已经知道了液体㊁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猜想固体会不会热胀冷缩㊂为了验证猜想,教师引导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实验设计大胆创新㊂教师为学生提供实验材料:铜丝㊁橡皮擦㊁酒精灯㊁灯泡及灯座㊁导线㊁电池及电池盒等㊂教师适当提示,逐步引导㊂为学生复习四年级电学知识,引导学生将 灯泡只有在电路完整时才能被点亮 与 猜想金属受热如何变化 相关联㊂引导学生设计出正确的实验方法,从而提示学生将一个完整电路设计成一个82能够探究金属热胀冷缩性质的电路[5]㊂完成铜丝的探究实验后,再为学生提供铁丝和铝丝,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探究实验㊂这就成了由教师主导,学生完成设计的创新实验㊂利用四年级的电学知识来解决五年级的热学问题,实现了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引导学生设计创新实验,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科学素养[6]㊂(2)拓展思维,学生搭建实验装置实验方案是学生讨论设计出来的,如何搭建实验装置也应引导学生自主完成㊂由于学生从未接触过这个实验,教师应强调实验原理,逐步引导学生先连接一个闭合电路,再用铜丝代替导线连接入电路中㊂至于铜丝如何连接入电路中,则可放手由学生大胆尝试,利用集体的力量,讨论得出解决方案㊂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7],发展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带领学生从一个新视角看待和解决问题㊂(3)趁热打铁,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㊂学以致用,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向学生传达了要关注生活中的现象,用所学知识为生活现象答疑解惑的教育思想㊂实验后,学生已经总结出了大部分金属都会热胀冷缩(铋和锑是热缩冷胀的),教师可引导学生尝试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㊂例如,电线夏天垂下㊁冬天绷紧,钢轨之间总是留有缝隙等㊂㊀㊀四㊁实验教学效果与评价(一)实验效果金属丝电路实验 是由学生合作完成的创新实验设计,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将热胀冷缩的实验现象巧妙放大,实验效果显著㊂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整个创新实验的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㊂这是一节巩固旧知识㊁探索新知识㊁知识学以致㊀㊀㊀㊀用的创新性实验课㊂(二)装置改进金属丝电路实验 装置中虽效果显著,但装置不能固定,实验展示不方便㊂在教学反思中,笔者对装置进行改进,增加木板和蜂鸣器,使人们在视觉和听觉上都更直观地获得实验信息[8]㊂装置中增加一个固定蜡烛的圆环,这样,在反复演示实验过程中,只需轻轻推动蜡烛底部即可移动蜡烛位置,既方便携带又适合教具循环演示使用,如图4所示㊂图4㊀金属热胀冷缩演示仪通过教学反思改进后的金属热胀冷缩演示仪,能更好地用于教学和展示㊂教学是需要不断改进的,实验设计也需要精益求精㊂为了实验教学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我们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去积累和改进㊂参考文献:[1]冀思琪刘军.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7,(5):4-6.[2]王云.小学科学实验材料生活化的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3,(3):83.[2]王永红.小学科学教学要面向生活[J].科学信息.2011,(25).[4]李亚军.浅谈物体的热胀冷缩中的推理[N].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3,16(3).[5]廉欢.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的分析[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8.[6]李延平.科学课堂的新革命-创新实验在小学科学课堂运用[J].实践探索,2015.[7]季卫新.验证浮力方向的创新实验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7,(25):59-61.[8]高永品.自制教具中的创新实验研究[J].学周刊,2016,(6):171.92。
有趣的科学课热胀冷缩作文600字《有趣的科学课热胀冷缩》
“叮铃铃”,上课铃响啦,这节是科学课,我可期待啦!
一进教室,就看见老师拿着一个瘪了的乒乓球和一个装满热水的杯子。
我心里直犯嘀咕:老师这是要干啥呀?
老师笑着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看看热胀冷缩的神奇力量。
”只见老师把瘪了的乒乓球放进热水里,哇!乒乓球慢慢地鼓起来了,变得和原来一样圆溜溜的。
同学们都惊讶地瞪大了眼睛,忍不住发出“哇”的声音。
老师又拿出一个铁环和一个铜球,铜球刚好能通过铁环。
老师把铜球放在火上烧了一会儿,再往铁环上放,哎呀!铜球通不过铁环啦。
同学们都好奇地凑上前去看,叽叽喳喳地讨论着。
老师说:“这就是热胀冷缩的原理,物体受热会膨胀,遇冷会收缩。
”
这节科学课可真有趣呀!我回家也要给爸爸妈妈做这个实验。
《有趣的科学课热胀冷缩》
今天的科学课超级好玩!老师给我们讲了热胀冷缩的知识。
老师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然后问我们:“夏天的时候,自行车的轮胎气打得太足,为什么容易爆胎呢?”大家都摇摇头。
老师笑着说:“这就是热胀冷缩的原因呀。
夏天温度高,轮胎里的气受热膨胀,压力变大,就容易爆胎啦。
”
接着,老师又做了一个实验。
她把一个玻璃瓶装满水,然后用盖子盖紧,放在冷水里。
不一会儿,我们就看到瓶子瘪了。
老师说:“这也是因为瓶子里的水遇冷收缩了。
”
我听得入了迷,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热胀冷缩的现象。
这节科学课太有意思啦!。
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小实验
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热胀冷缩现象,如天气变化与热胀冷缩有关,用体温表量体温时与热胀冷缩有关,铁轨之间的空隙与热胀冷缩有关,老式日光灯上的启动器与热胀冷缩,……。
下面我们就用日光灯上的启动器来做一个小实验,验证一下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
在做实验之前,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启动器。
启动器也叫启辉器,是老式日光灯必需的一个元件。
在铝壳或塑料壳中有一个小玻璃泡,小玻璃管内充有氖气,并装有两个电极,一个电极是用粘合在一起的双层金属片制成的,呈倒U形形状,叫做动触极(通常称双金属片);另一个电极是直的金属片,叫做静触极,冷态时两电极分离(如图1所示)。
当动触极双金属片的温度升高时会向外侧弯曲,此时动触极和静触极会相互接触;当双金属片温度降低时,因冷却而收缩,自动与静触极断开。
实验器材:日光灯启动器1个、发光二极管1个、1号干电池2节、1号电池盒2个、小开关1个、蜡烛1支、纸杯1个、针1个、导线、透明胶带、火柴、塑料瓶盖。
实验步骤:
1.用针在塑料瓶盖上扎两个相距约1厘米的小孔。
2.把发光二极管两极的引线从瓶盖上的两个小孔中穿过,使发光二极管的发光部分露在瓶盖外面,做成一个带底座的
发光二极管。
(如图2所示)
3.把启动器的金属外壳去掉,得到一个有两根接线的玻璃泡和有两根接线的柱状纸卷。
(这个纸卷实际上是一个电容器,做该实验时不用去掉这个电容器)
4.把纸杯倒置在桌面上,再在启动器的两接线柱上分别接上一条导线,然后用透明胶带把启动器固定在纸杯底上,使启动器的玻璃泡探出在纸杯底部边缘外面。
(如图3所示) 5.按图4所示电路图连接好电路。
6.把蜡烛放置在启动器玻璃泡的下面,使蜡烛外焰位置接触到玻璃泡下部。
7.闭合电路开关,发光二极管发光了吗?
8.用火柴点燃蜡烛,过一会儿,发光二极管发光了吗?(这时发光二极管发光了,如图5所示)
9.把蜡烛从玻璃泡下移走,放光二极管还发光吗?
实验现象: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在没点燃蜡烛时,发光二极管并不发光。
点燃蜡烛后,发光二极管会发光。
把蜡烛从玻璃泡下移走,放光二极管还会持续发光一段时间。
现象解释: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在没点燃蜡烛时,启动器玻璃泡内的静触极和动触极处于分开状态,这时电路是断开的,所以放光二极管不会发光;当点燃蜡烛后,玻璃泡内的动触极受热膨胀,这时静触极和动触极接触在一起,电路处于导通状态,所以放光二极管会发光。
友情提示:
1.制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2.玻璃泡在加热过程中会出现裂缝,但不会影响实验现象。
3.发光二级管有正负极,注意不要接反了。
如果发光二极管接反了,即使其它部分电路正常,发光二级管也不会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