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区桥梁钻孔桩基础施工方案及质量控制
- 格式:pdf
- 大小:199.16 KB
- 文档页数:3
桩基施工重难点分析及控制措施一、地质条件及重点难点分析1、本次投标的工程场地沿线围,地质条件特点如下:一是基岩面起伏较大,基岩埋深从0至20米不等。
二是岩石特性变化大,沿线常见的有灰岩、砂岩、页岩、泥岩等,岩石硬度从几兆帕至100多兆帕。
三是大局部路段岩溶较发育,给桩基施工带来一定的难度。
2、桥梁的钻孔桩根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位,是主要的隐蔽工程,尤其在岩溶地区,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影响施工进度。
岩溶发育程度不同,施工时的难易程度也不同。
因此,在施工和监理工作中受到了很高的重视。
在施工时,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操作,要求做到对各工序严格检查,对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处理,以杜绝质量隐患,减少国家及投资人的经济损失。
2、在岩溶地区的许多地质特征,不仅在碳酸盐岩地区存在,而且在其他可溶性岩石地区,如白云岩、石灰岩、岩盐等地区也可见到。
这种不良地质现象表现的类型非常多,桥梁桩基施工时,成孔难度大。
二、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1、首先抓好施工勘察质量,确保摸清岩溶地区根本情况在岩溶地区进展钻孔桩基施工时:(1)钻孔前必须首先探明岩溶出露情况、发育情况以及分布规律,特别针对隐蔽型岩溶大致延伸方向、覆盖层的厚度、岩层的倾斜方向、岩溶的形态等情况,应掌握可靠的地质资料,为桩基施工选择专用机械提供依据,便于日后科学分析事故原因,做到有目的预防,有针对性的处治;(2)岩溶发育强烈地区桩基施工,成孔相对比较困难,成孔的过程中主要解决护壁、造壁、斜面钻孔和穿越等问题。
2、分析掌握岩溶地段主要工程地质特征(1)基岩顶面起伏不平。
是由于受气温的影响,石灰岩外表主要是在地表水以及地下水的强烈侵蚀作用之下,普遍出现参差不平、犬牙交织的形态。
起伏不平的基岩面,其高差一般为1m~5m,局部地段高差可达20余米,给桩基施工带来了困难。
(2)浅层溶洞。
基岩面下2m~15m范围出现的溶洞称浅层溶洞。
浅层溶洞一般有充填物,充填物一般呈软塑~流塑状态。
岩溶地段桩基处理方案一、前期调查与设计在岩溶地段开展桩基处理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和工程地质调查,了解地质构造、岩溶洞穴等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进行设计,选择合适的桩基类型和处理方案。
二、桩基类型选择1.爆破桩:对于岩层比较硬且洞穴相对较少的地段,可以采用爆破桩。
通过爆破爆破碎岩体,形成孔洞,再进行灌浆加固。
2.钻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适用于岩溶地段土层较松散、灌浆材料易渗透的情况。
通过钻孔进入地下,然后注入灌浆材料,形成钻孔灌注桩。
三、处理方案1.爆破桩的处理方案:(1)确定爆破点位:根据勘探数据确定爆破点位,避免洞穴或其他不稳定地层。
(2)爆破施工:先进行爆破孔钻孔,然后在孔内充填炸药,进行爆破。
爆破后进行震动的排除,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灌浆加固:对爆破后的孔洞进行灌浆,填充空洞,增加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2.钻孔灌注桩的处理方案:(1)钻孔施工: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钻孔机械进行钻孔作业,保证孔洞的质量。
(2)灌浆:马上在钻孔完成后进行灌浆,使用适当的灌浆材料,并注意灌浆前后的浆液渗流情况。
(3)灌浆加固:灌浆完成后,对桩身进行清理,确保灌浆充实,提高桩的承载力。
四、监测与检查在桩基处理施工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监测与检查,以确保桩基的质量和稳定性。
主要监测内容包括桩基的垂直度、水平度、沉降量等。
监测数据应及时记录和分析,确保桩基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五、施工质量控制在桩基处理施工过程中,需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施工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操作规程要规范化,确保每一道施工工序的质量,尤其是水泥和灌浆的加固要充实。
综上所述,岩溶地段桩基处理方案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选择适当的桩基类型和处理方案,并进行合理的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
通过科学的前期调查与设计,合理选择桩基类型,并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可以解决岩溶地段桩基施工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岩溶地区桥梁桩基的设计与施工引言:岩溶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质条件,给桥梁的设计与施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岩溶地区的地质特点决定了桥梁的桩基设计必须考虑到地下溶洞的存在以及地质稳定性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岩溶地区桥梁桩基的设计原则、施工技术以及风险控制措施。
一、岩溶地区桩基的设计原则1. 充分了解地质条件:在进行桩基设计之前,要充分了解岩溶地区的地质特点,包括地下溶洞、地下水位、岩层的稳定性等。
只有了解了地质条件,才能进行合理的设计。
2. 桩基的选择:在岩溶地区,常用的桩基类型有钢筋混凝土桩、预制桩和灌注桩等。
选择桩基类型要考虑地下水位、岩层的稳定性以及预算等因素。
3. 桩基的布置:桩基的布置应根据桥梁的类型和荷载特点来确定。
在岩溶地区,要避免桩基与地下溶洞相交,以免影响施工质量和桥梁的稳定性。
二、桩基的设计流程1. 地质勘察: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包括地下溶洞的分布、地下水位、岩层的稳定性等。
根据勘察结果,确定桩基的设计参数。
2. 桩基的荷载计算:根据桥梁的类型、跨度和荷载特点,进行桩基的荷载计算。
考虑到岩溶地区的地质条件,必须充分考虑地下溶洞的存在对桩基的影响。
3. 桩基的设计:根据地质勘察和荷载计算的结果,进行桩基的设计。
设计要合理选择桩基的类型、长度和直径,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以保证桩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4. 施工方案的制定:根据桩基的设计,制定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方法、机械设备的选择以及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控制等。
三、桩基施工技术1. 钻孔技术:岩溶地区的桩基施工主要采用钻孔技术,通过机械钻杆将地下岩石打破,并在孔内注入浆液以加固桩基。
钻孔技术要根据地质条件和桩基的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钻杆和钻具。
2. 桩基灌注技术:灌注桩是岩溶地区常用的桩基类型之一。
灌注桩施工时,首先在钻孔内灌注混凝土,然后再将钢筋灌注至孔内。
灌注桩要保证混凝土和钢筋的质量,并控制好灌注速度和压力。
3. 桩基加固技术:在岩溶地区,由于地层不稳定和地下溶洞的存在,桩基往往需要采取加固措施。
岩溶地区桥梁桩基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发布时间:2021-07-22T07:16:08.981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9期作者:李莹炜1 邵坤厚1 张勇1 丁何杰2[导读] 岩溶地区溶洞会对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影响,直接关系到桥梁在使用期间的运营安全1、山东省公路桥梁建设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14;山东农业大学山东泰安 271018摘要:岩溶地区溶洞会对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影响,直接关系到桥梁在使用期间的运营安全。
本文详细介绍了岩溶地区桥梁桩基施工工艺和主要技术实施方案,并对岩溶地区桥梁桩基成孔质量控制技术进行总结分析,对类似的岩溶地区桥梁桩基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岩溶;桥梁桩基;质量控制岩溶又名喀斯特(Karst),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白云岩、石膏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沟槽、裂隙、洞穴、地表陷穴等现象的总称[1-2]。
在岩溶地区建设公路桥梁过程中,存在路基沉降和塌陷的危害,使得路基、桥梁安全性得不到保证,对施工进度和施工组织造成极大的影响[3-4]。
1 岩溶地区桥梁桩基施工工艺及主要技术实施方案目前钻孔灌注桩在岩溶地区应用最为广泛,在满足相对经济性、可靠性前提下大部分岩溶地区的桥梁均建议采用钻孔灌注桩,针对不同岩溶规模、地质情况等实际条件钻孔灌注桩可灵活选取相应的施工方法。
1.1 施工工艺(1)逐桩核对设计地质资料。
由于岩溶地区地质情况的不确定性,在收到施工图后,对每根桩的设计地质柱状图进行分析核对,确定溶洞、溶穴的发育规模和走势。
(2)护筒埋设。
护筒垂直度以及中心位置严格按照规范和验收评定标准进行控制。
(3)冲击钻孔。
钻进过程中,一方面及时捞取渣样并做好分析与记录,与设计提供的地质资料或地质钻探资料进行对比,如果发现有较大差异,及时报请设计单位到场进行会商论证;另一方面经常对孔位、孔径以及垂直度和孔底高程进行检查,保证钻孔质量。
浅谈岩溶地区钻孔桩施工及故障预防处理措施摘要:本文总结以往所施工经验的同时,结合实际的施工,指出了可能出现施工故障的岩溶地质特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施工处理方法和施工注意事项。
关键词:岩溶地层钻孔桩基础施工方案常见施工故障预防处理措施中图分类号:u443.15+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工程地质概况某公路为四通道公路,路经一大桥,其中左线特大桥为35-32m 梁,全长1165.47m;右线特大桥为17-32m梁,全长569.74m;全桥位于r=2800m曲线及l0=260m缓和曲线上。
桥梁采用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t形桥台,矩形桥墩,钻孔灌注桩基础。
桩基按柱桩设计,要求嵌入基岩弱风化层(w2)不少于2m。
桥址属冲积平原区,地形平坦开阔,地表为村庄和农田。
桥址覆盖层较厚(12~23m),表层为人工填土或种植土,厚0.5~3.0m;下为粉质粘土、中粗砂及砾砂、圆砾土、角砾土、卵石土等,厚2~22m;下伏基岩为砂岩、碳质页岩、泥灰岩、灰岩,节理较发育。
页岩风化层较厚,灰岩则溶蚀现象发育。
下伏石炭系上统船山组(c3c)灰岩,为可溶性岩,隐伏岩溶较发育,钻探孔揭示溶洞纵向多呈串珠状分布,水平向推测局部可能相互贯通,溶洞且大多充填软塑状粉质黏土和中细砂,个别溶洞无充填,溶洞埋深5~50米不等。
为本桥施工的主要不良地质。
地下水发育,地下水位一般在地表下2.0~2.5m。
主要为岩溶水,次为覆盖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受地表水补给,且具承压性。
2、常见施工故障的预防处理措施岩溶地层钻孔桩施工常见故障有漏浆坍孔、卡钻脱锤、埋钻、漏混凝土、偏孔等。
2.1 卡钻脱锤岩溶区的地质条件决定了可能会发生较多的卡钻脱锤现象,如孔壁存在“探头石”,岩石碎块掉人孔内导致钻头被卡;冲进溶洞后冲锤滑动、锤头被溶洞顶板卡住等。
因而在岩溶发育段施工时要采用小冲程冲击钻进以减少或消除“探头石”,冲遇溶洞底板或基岩面时采用小冲程慢速冲击钻进,并向孔内抛人片石等材料以减少锤头歪斜量,防止钻孔倾斜;还要保证泥浆质量,保证护孔壁稳定,防止孔壁石块掉人内孔。
岩溶地区建筑桩基施工问题与应对策略提纲:一、岩溶地区的特点及其对建筑桩基施工的影响二、岩溶地区建筑桩基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三、岩溶地区建筑桩基施工的应对策略四、岩溶地区建筑桩基施工项目实施的流程和注意事项五、岩溶地区建筑桩基施工的成功案例一、岩溶地区的特点及其对建筑桩基施工的影响岩溶地区是指由于地质构造和水文特征导致的溶洞、地下河道和塌陷等现象集中的区域。
其特点是地质条件多变、地下水流动速度快、土壤容易塌陷和发生沉降、地下空洞多等。
这些特点对于岩溶地区的建筑桩基施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需要特别重视。
首先,岩溶地区的地质条件多变,存在较多的地下水流动通道,容易引起土壤沉降和塌陷。
这就需要在建筑桩基施工前进行充分的勘查和分析,以确定地下水的流向和速度,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避免影响施工质量和安全。
其次,岩溶地区的土壤特点复杂,通常由各种大小不一的孔隙构成,导致桩基在承载和抗拔方面面临较大的挑战。
因此,需要综合分析地质、水文和土壤特点,选择合适的桩形式和材料,以提高桩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最后,岩溶地区地下空洞较多,容易导致桩基变形和孔洞扩大等问题。
这需要在施工前进行彻底的排查和分析,确定地下空洞的数量、位置和范围,采取相应的支护和填充措施,确保桩基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岩溶地区建筑桩基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岩溶地区进行建筑桩基施工时,常常会面临以下几个问题:1. 土质不稳定岩溶地区的土质较为松散,容易产生沉降和塌陷现象。
这就需要在进行桩基施工时,采取一定的加固措施,以增加桩基在土壤中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 空洞密布岩溶地区地下空洞较为丰富,容易导致桩基变形和孔洞扩大的问题。
因此,在施工前需要对地下空洞进行仔细的勘查和分析,确定位置和范围,采取相应的支护和填充措施,确保桩基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周边环境复杂岩溶地区的地质、水文和气候等因素复杂,需要在施工前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的影响,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和措施,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溶岩地区对桩基础施工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方案分析摘要:溶岩地区是指地壳内的熔岩或熔岩平野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
由于其特殊的地质条件和土壤性质,溶岩地区对桩基础施工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在桩基础施工中,如果不加以适当的应对措施,可能会造成桩基础的不稳定、承载能力不足以及施工质量问题,甚至会引发灾害性事故。
因此,研究溶岩地区对桩基础施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关键词:溶岩地区;桩基础;施工影响;应对措施引言溶岩地区是地球上独特的地质环境之一,其特殊的地质和土壤条件对桩基础施工带来一定的影响。
溶岩地区的地质结构复杂,土壤力学性质变化大,水文地质问题也较为突出。
这些因素使得桩基础施工面临一系列挑战,包括桩的稳定性、承载能力和施工质量等方面。
文章旨在对溶岩地区对桩基础施工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方案。
1.溶岩地区的基本特征1.1溶岩的形成和分布溶岩是一种由地下熔岩在地表流动冷却而形成的岩浆岩。
它的形成主要与火山活动和地壳运动有关。
溶岩在喷发口喷出后,会沿着山坡或谷底以液态形式流动,经过冷却凝固变成固体。
1.2溶岩地区的地质特征溶岩地区的地质特征主要包括溶洞、熔岩台地、岩石崖壁等地貌特征。
溶洞是溶岩地区常见的地下空洞,形成于长时间的岩溶作用过程中。
熔岩台地是溶岩在地表扩散形成的平坦地面,通常具有较高的坚硬度和均一性。
岩石崖壁是由溶岩冷却凝固后形成的陡峭的岩壁,常见于溶岩地区的山脉和悬崖峭壁。
1.3溶岩地区的土壤力学性质由于溶岩的冷却过程和固化特性,溶岩地区的土壤力学性质与一般土壤有所不同。
溶岩土壤通常具有较高的坚硬度和密实性,由于缺乏天然孔隙和含水量较低,其透水性较差。
此外,溶岩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土壤肥力有一定影响。
1.4溶岩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溶岩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受地表溶洞和地下溶蚀通道等地下水系统的影响。
溶洞是地下水流动和储存的重要路径,地下溶蚀通道则可引导地下水流入溶洞或地下河流。
2012.No22 1摘 要 岩溶地区岩溶发育,分布复杂,给建筑工程的桩基施工带来了极大的施工困难,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孔、漏浆、塌孔、卡钻等事故。
本文通过对湖南衡邵高速邵水河大桥的岩溶地区桩基的施工实践,初步探讨了在岩溶地区进行桩基施工的控制要点与一些易发事故的分析和处理措施。
1 岩溶地貌的特点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这种地貌主要由石灰岩、石膏、岩盐等可溶性岩层组成,因常年受地下水流的侵蚀而逐渐形成溶蚀的沟槽或溶洞。
岩溶地区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不利于工程施工,特别是桩基础施工,与普通地质条件钻孔地质条件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相比,岩溶地区钻孔灌注桩施工难度大,病害类型较多。
2 钻孔工艺选择邵水河大桥地处岩溶分布地区,上覆2~5m卵石层与1~3m 粘土层。
比较正、反循环钻与冲击钻,正、反循环适用于粘土层、砂土层和普通岩层等,不能用于较厚卵石层与岩溶发育地处,而冲击钻适用于粘土层、卵石层和岩溶发育岩层。
因此在邵水河大桥的桩基施工中选择采用JKS10F冲击钻,正循环排渣清孔,梅花式冲击钻头。
3 施工控制3.1 复探溶洞的发育情况邵水河大桥桩基总共84根,通过初步地勘报告显示有51根桩基有溶洞分布,溶洞最小高度为0.3m,其中最大高度为11.2m,单孔串联溶洞分布多达6层。
为进一步探明溶洞的详细分布,项目部对邵水河大桥进行逐桩补探,对直径为2米的桩与初探显示溶洞发育复杂的桩采用多点钻探。
对每根桩进行加深钻探确保桩底5米以下为完整基岩无溶洞发育。
3.2 施工准备工作(1)修筑便道、平整场地以利于施工设备与材料的进场,及砼浇注时砼灌车的便利运输。
(2)进行桩位测量放样,并埋设相应的护桩。
护桩要稳固,且埋在车辆及行人不易碰撞的地方,并定期对护桩进行复测。
(3)埋设护筒。
护筒要有足够的刚度、埋设深度,并且坚固不漏水。
护筒底部和四周回填粘质土需分层夯实。
(4)设置施工泥浆循环系统,包括供水系统、泥浆池,制备泥浆的原材料等。
岩溶地区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岩溶地区是指由于地下水长期侵蚀而形成的地貌区域,其地质条件复杂,含有大量的岩溶洞穴、溶蚀和溶蚀坑等地形特征。
在岩溶地区进行钻孔灌注桩(也称作灌注桩)的施工,需要考虑地质条件的特殊性,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来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工程质量的优良。
1.前期准备:在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
首先,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和地质调查,了解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岩性特征等信息。
其次,要制定施工方案,确定钻孔的位置和深度,并进行必要的计算和设计。
最后,要准备好所需的设备、材料和劳动力。
2.钻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钻具进行钻孔。
在岩溶地区进行钻孔时,首先要钻入表层的岩溶土层,然后逐渐进入更深的岩溶岩层。
钻孔时应注意避免与地下洞穴和溶蚀坑相连接,以防止灌注材料外流。
在钻孔中要不断清理钻孔内的岩屑和泥浆,同时要注入洗孔液帮助冲刷和冷却钻头。
3.清孔:在钻完孔后,需要进行清孔作业。
清孔是为了清除钻孔中的岩屑和泥浆,以便为灌注材料提供良好的灌注条件。
清孔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冲洗清孔、气动清孔等,具体选择方法需要根据地质条件和孔洞的特点来确定。
4.灌注注浆:清孔完成后,可以进行注浆灌注。
注浆灌注是将混凝土浆料通过压力送入钻孔中,填充孔隙和固结周围土层,形成固定的灌注桩体。
在岩溶地区进行灌注桩施工时,注浆浆料应选择适合岩溶地区特点的高强度和高流动性的材料,并控制注浆压力和注浆速度,以保证注浆效果和桩体的质量。
5.后期处理:完成灌注桩施工后,需要进行相应的后期处理工作。
首先,要进行沉降观测和质量检验,确保桩体的质量和设计要求相符。
其次,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和维护,恢复原貌,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以防止施工现场的种种问题对周围环境和地下水的影响。
总之,在岩溶地区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需要特别重视地质条件的特殊性。
施工前要进行充分的勘察和调查,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并选择适合的设备和材料。
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注浆压力和速度,确保注浆效果和桩体质量。
岩溶区铁路桥梁钻孔桩施工控制技术摘要:以岩溶区某铁路特大桥的钻孔桩施工处理为实例,阐述岩溶地区钻孔灌注桩施工处理的工艺、处理方案,施工方法,为岩溶区铁路钻孔桩施工积累了新的技术经验。
关键词:铁路;岩溶;桥梁;钻孔桩施工1 工程概况某铁路特大桥,起讫里程为dk2+097.494~dk5+293.00,全长3.196km。
基础为φ1.25m钻孔灌注桩,部分桥梁通过岩溶发育地段,部分桩基穿过溶洞,施工难度较大,为保证钻孔顺利进行,采用冲击钻成孔,护筒跟进的施工方法。
2 钻孔桩施工控制技术岩溶区铁路桥梁钻孔桩施工见图1,具体施工方法为:2.1 钻孔前的溶洞处理方法。
开钻前,设计单位未逐根钻探的钻孔位置用地质钻机补探,详细记录地质状况、溶洞深度、高度、填充物类型,画图列表,为制定相应施工方案提供详实依据。
对填充物进行土工试验,分析其物理力学特性,检测容重、含水量、孔隙率等,为注浆参数计算提供依据。
根据地质钻探资料和填充物情况,对每根桩设计出相应的溶洞处理方案、成孔方法及施工措施。
对每种处理方案,都要进行仔细的计算,施工前在桥位外进行溶洞注浆及钻孔试桩试验,取得经验数据,完善施工方案,指导施工。
根据岩溶发育程度,拟定六种处理方案。
①对于已探明较小封闭型溶洞在钻孔前可用注浆加固法处理。
②对于遇到未探明岩隙:发现孔内泥浆面较慢下降时采用优质膨润土配置5%的cmc外加剂并加入锯木灰拌成软塑状,分批投入孔内,再用1-1.5m小冲程进行冲钻,使锯木灰和粘土挤入岩石裂隙,隔断泥浆漏失的通道。
③对于遇到未探明的小溶洞:如突然发现孔内泥浆面较快下降,用小片石(直径10~20cm)和粘土,按1:1的比例迅速回填,并用小冲程挤压密实。
同时迅速补水,直到泥浆面不再下降。
④较大封闭型溶洞:先在孔口附近准备好足够的块石、粘土、水泥。
在洞顶打穿时,一旦发现漏浆,要迅速填堵,防止塌孔。
一般溶洞洞顶击穿后,桩孔中泥浆会迅速下降,此时要用铲车及时将准备好的块石、粘土、水泥抛入孔中直到泥浆停止下降,并慢慢上升,此时可用冲锤进行适当挤压,反复抛块石、粘土、水泥,直至把桩基两侧的溶洞都填满或堵死为止,最后补充满泥浆再重新成孔。
岩溶地区桥梁桩基施工技术摘要:桥梁桩基施工技术要点主要包括搭设钻孔平台、测量放样、护筒埋设、制备泥浆、旋挖钻孔、冲击钻孔、钢筋笼制作与安装、混凝土灌注等,从三方面提出了岩溶地区桥梁桩基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旨在保证岩溶地区桥梁桩基施工质量。
关键词:岩溶地区;桥梁;桩基施工1桥梁桩基施工技术要点1.1施工准备1.1.1搭设钻孔平台为方便钻孔施工,应结合地形及地质条件搭设钻孔平台。
钻孔平台除了要确保稳定之外,还应保证平台底座能够有效支撑钻孔机械设备的重量。
钻孔平台可以利用钢管桩作为基础,并用木料、型钢以及各种杆件搭设平台顶面的纵、横梁及支撑架。
此外,在设置水上钻孔平台时,应当充分考虑泥浆的循环及排放要求。
1.1.2测量放样在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测量放样直接关系到孔位的准确性。
具体的实施要点如下:按照设计测控点,对施工测量控制网进行布设,在此基础上开展测量放样工作,先测放出桥梁墩位的中心线,再测放出各个桩位的中心线,并在稳定的基础上设置护桩。
1.1.3埋设护筒桥梁工程大多采用钢护筒,其埋设质量对钻孔施工有着直接影响。
钢护筒埋设的具体实施要点如下:钢护筒的内径应当略大于桩径,当钻孔机械为旋挖钻机时,钢护筒的内径应当大于钻头直径20cm;当使用冲击钻机时,钢护筒的内径应当大于钻头直径40cm;钢护筒的顶面应当高出施工地面50cm;钢护筒的接头应当耐压、不漏水;钢护筒的中心轴线与桩位中心的最大偏差不得超过5cm,同时要确保护筒竖直。
1.1.4制备泥浆泥浆的性能不但会对护壁效果产生影响,而且还会间接影响成孔质量。
所以在制备泥浆时,必须严格控制性能指标,以保障成孔质量。
可以选用水化速度快、黏度大、造浆能力强的膨润土作为黏土,并在浆液制备前,将黏土中的大块全部打碎,以便搅拌时能够快速成浆,从而达到缩短搅拌时间、提高泥浆质量的目的。
1.2施工技术1.2.1旋挖钻孔旋挖钻孔的实施要点如下:(1)正式钻进前,可在钢护筒内存入适量的泥浆,然后先以低档慢速进行钻进,当钻至护筒下1.0m 左右后,便可用正常速度钻进。
熔岩地貌的桩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摘要:针对熔岩地质结构,结合具体工程,研究总结熔岩地质冲击桩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关键词:熔岩地质钻孔灌注桩成孔钢筋笼灌注混凝土中图分类号: U443.1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概述本桥为客运专线铁路桥,桥址地理位置紧靠长江江边,地表水较浅。
工程所处位置地质结构复杂,岩溶发育程度属一般发育地区,规模不等,溶洞成串出现。
冲孔桩基础要穿过多层溶洞,大部分溶洞内充填物复杂,多为流塑状黏土,部分溶洞为空溶洞。
2、工程概况本桥基础为群桩基础,每个墩为8根桩基。
根据地质情况分析采用冲击钻冲击成孔,持力层为灰岩和灰岩角砾岩,持力层地基承载力在800-1000Mpa,岩层起伏较大,桩基嵌岩深度不小于2m,桩径为1.0m、1.2m共 2种规格,桩长从11.5m到69.5m不等。
3、施工工艺控制要点3.1 冲击成孔3.1.1施工程序根据溶洞分布情况,按先长后短的原则确定各墩桩基的施工顺序。
3.1.2埋设护筒护筒采用整体式钢制护筒,壁厚4mm,内径大于钻头直径20cm。
护筒的埋设其顶面高出施工地面0.3m,护筒顶面中心与设计桩位偏差不大于5cm,倾斜度不大于1%。
采用护筒顶拉十字线吊垂球与桩位对比进行复核。
3.1.3钻孔钻孔开始时,采用自然造浆方式,往护筒内投入粘土,控制好钻头起落高度,边造浆护壁边慢慢钻进,待泥浆均匀护筒脚处有牢固的泥皮护壁,钻至护筒以下1.0m钻头完全进入土层后,按正常速度钻进。
钻进过程中,应及时向孔内注浆,使孔内水头保持一定高度,以增加压力,保证护壁的质量。
应经常注意地层变化,在地层变化处应捞取样渣保存,随时根据不同地质情况调整泥浆指标和钻进速度。
3.2第一次清孔钻孔完成后,下钻继续向孔内注入泥浆,采用泥浆循环的方式使孔底沉碴,泥浆密度、泥浆中含钻碴量和孔壁垢厚度符合质量要求和设计要求,为在泥浆中灌注混凝土创造良好的条件。
3.3钢筋笼制作与安装3.3.1钢筋笼制作钢筋笼由钢筋加工厂分段制作,以定尺钢筋长度为宜,主筋一般尽量用整根钢筋,分段后的钢筋接头应相互错开,保证同一截面内的接头数目不超过主筋总数的50%。
简述桥梁岩溶区桩基施工的特点及控制措施[摘要]:文章对桥梁岩溶区的地质情况、施工特点和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措施及桩基终孔质量控制等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公路桥梁岩溶区特点桩基施工控制措施中图分类号:f54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32- 0146 -02一、工程及地质情况简介该桥梁全长9.924km,按高速公路标准设计,双向六车道,设计速度80km/h。
中心桩号为k18+086.425。
左幅54跨,长1696.75m,右幅55跨,长1726.75m。
左幅54号台和右幅55号台为扩大基础,其余墩台均为钻孔灌注桩基础。
全桥共有桩基232根,以端承桩为主,端承桩入岩深度不小于3m,还设计少量摩擦桩,平均桩长20m。
本区段地质构造主要为北东向及北北东向、北西向、东西向和南北向断裂。
北东向及北北东向断裂为压扭性断裂,两侧岩石片理化明显;东西向断裂以压扭性为主;南北向断裂为压扭性断裂。
高架桥0号台至47号墩(k17+223.05~k18+509.8)下卧基岩为大理岩化灰岩,溶洞发育。
47号墩至高架桥终点(k18+509.8~949.8)下卧基岩为花岗岩。
岩溶区域地面高程为20.0~30.6m,基本上呈东高西低走势,溶洞顶板底最大高程为18.4m(34#-1桩),溶洞底板顶最小高程为-11.92m(16#-3桩)。
一般位置均有多层溶洞发育,溶洞发育层数较多的桩位有7#-1桩(5层)、16#-3和19#-1桩(6层)、20#-1桩(8层)。
二、桥梁基础形式与成孔机械的选择2.1 桥梁基础形式的确定岩溶地区桩基宜采用端承桩,摩擦桩应慎用。
因为溶岩地区往往地下水丰富,随着季节变化,地上降水量的大小影响地下水位变化。
因此,岩溶上覆盖的土体密实度较低,提供的摩阻力就较小,如有裂隙发育或未填充的空洞,会导致桩周土体流失,损失摩阻力;桩周边附近的勘探孔也因未用水泥砂浆填充密实,导致桩周土体流失进入溶洞,引起摩阻力损失,进而降低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