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物联网智能大棚解决方案报告书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6.87 MB
- 文档页数:26
智能农业大棚物联网解决方案引言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农业大棚物联网解决方案逐渐成为农业领域的热门话题。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更加智能化、高效化,为农民提供了更多便利和支持。
本文将详细介绍智能农业大棚物联网解决方案的优势和应用。
一、环境监测1.1 温度和湿度监测:智能农业大棚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大棚内外的温度和湿度情况,帮助农民掌握大棚内部环境变化,及时调整温湿度,提高作物生长效率。
1.2 光照监测: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大棚内的光照强度,帮助农民合理利用自然光资源,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1.3 CO2浓度监测:传感器监测大棚内CO2浓度,帮助农民及时通风换气,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二、水肥管理2.1 土壤湿度监测: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帮助农民合理浇水,避免土壤干旱或过湿。
2.2 水肥一体化管理:智能农业大棚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水肥一体化管理,根据作物需求自动施肥,提高养分利用率。
2.3 水资源节约:通过智能灌溉系统,根据天气情况和作物需求进行智能灌溉,节约水资源的同时提高作物产量。
三、病虫害监测3.1 病虫害预警:物联网技术可以监测大棚内的病虫害情况,及时发现并预警,帮助农民采取措施防治。
3.2 精准喷药:智能农业大棚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精准喷药,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
3.3 病虫害数据分析:通过物联网技术收集的病虫害数据,帮助农民进行病虫害趋势分析,制定更加科学的防治方案。
四、远程监控4.1 远程控制:农民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远程监控大棚内的环境情况,实时调整大棚内的温湿度、光照等参数。
4.2 实时数据传输: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大棚内传感器数据的实时传输,帮助农民及时掌握大棚生产情况。
4.3 远程报警:智能农业大棚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报警功能,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农民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报警信息并采取措施。
五、数据分析与决策5.1 数据采集与存储:物联网技术可以帮助农民实现大棚内各种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和存储,为后续数据分析提供支持。
智能农业大棚物联网解决方案一、引言智能农业大棚物联网解决方案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农业可持续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智能农业大棚物联网解决方案的设计原理、关键技术和应用场景。
二、设计原理智能农业大棚物联网解决方案的设计原理主要包括传感器网络、数据采集与处理、远程监控与控制和决策支持系统。
1. 传感器网络通过在大棚内部布置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实时感知大棚内的环境参数,并将数据传输至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2. 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负责接收传感器网络传输的数据,并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可以了解大棚内的环境变化趋势,提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精确环境参数。
3. 远程监控与控制基于物联网技术,智能农业大棚物联网解决方案可以实现远程监控与控制。
农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随时随地监控大棚内的环境参数,并进行远程控制,如调节温湿度、光照等。
4. 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是智能农业大棚物联网解决方案的核心部份。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结合农作物生长的特点和需求,系统可以提供农户决策所需的农业管理建议,如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
三、关键技术智能农业大棚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实现离不开以下关键技术的支持:1. 物联网通信技术物联网通信技术是实现大棚内传感器与数据采集系统、远程监控与控制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的基础。
常用的物联网通信技术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蓝牙、ZigBee 等。
2. 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是实现大棚内环境参数采集、实时处理和分析的关键。
该技术涉及传感器选择、数据传输协议、数据存储与管理等方面。
3. 远程监控与控制技术远程监控与控制技术是实现农户对大棚内环境参数的远程监控和控制的关键。
该技术包括远程通信协议、终端设备开辟等。
4.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技术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技术是实现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并提供农业管理建议的关键。
智能农业大棚物联网解决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农业大棚物联网解决方案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新趋势。
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农业大棚可以实现智能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智能农业大棚物联网解决方案的相关内容。
一、传感器技术的应用1.1 温度传感器:通过安装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大棚内的温度变化,及时调节温度,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1.2 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可以监测大棚内的湿度水平,匡助农民及时进行浇水或者通风,保持适宜的湿度。
1.3 光照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可以监测大棚内的光照强度,匡助农民调节遮阳网或者灯光,保证作物的光合作用正常进行。
二、智能灌溉系统的应用2.1 土壤湿度监测:通过土壤湿度传感器监测土壤湿度,智能灌溉系统可以根据土壤湿度情况自动进行灌溉,避免浪费水资源。
2.2 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可以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求,自动调节水肥比例,提高施肥效率,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2.3 节水节能:智能灌溉系统可以根据大气温湿度、风速等因素进行智能调控,实现节水节能,降低生产成本。
三、远程监控与控制3.1 远程监控:通过手机App或者电脑端,农民可以随时随地监测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3.2 远程控制:农民可以通过手机App或者电脑端远程控制大棚内的灯光、通风设备、灌溉系统等,实现智能化管理。
3.3 数据分析:通过物联网技术,大棚内的各种数据可以进行实时记录和分析,匡助农民制定科学的种植计划,提高生产效率。
四、生产数据管理与分析4.1 数据采集:智能农业大棚物联网解决方案可以实现大棚内各种数据的自动采集,包括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等。
4.2 数据存储:采集的数据可以进行云端存储,农民可以随时查看历史数据,分析作物生长情况,为生产决策提供依据。
4.3 数据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历史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发现作物生长规律,预测病虫害发生风险,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物联网智慧农业解决方案报告建议书模板范文(完整方案).doc智能农业解决方案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无线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它在许多国民经济领域的应用研究获得迅速发展。
尤其以无线技术为主的物联网系统,使得精准农业的技术体系广泛运用于生产实践成为可能。
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的实践与发展,已经引起一些国家科技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
根据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实施精准农业的近期目标,一方面是总结国外发展经验,根据中国的国情找准自己的切入点,另一方面切实做好有关基于无线技术的物联网应用与研究开发,力求走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精确农业的发展道路。
南京物联传感技术有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物联网设备和解决方案提供商。
我们基于客户需求持续XX,在物联网传感器、物联网模块、XX物联网和云计算等几大领域都确定了行业领先地位。
凭借在物体感知、数据传输等领域的综合优势,南京物联传感技术有限公司已经成为物联网时代的领导者。
在《西游记》车迟国斗法中,有这么一段。
孙悟空邀鹿力大仙比赛求雨,先求到雨者胜。
结果想必大家都知道,孙悟空用分身术飞上天,然后说服了风雨雷电四位神仙,严格按照齐天大圣的要求进行作法。
如此一来,想不赢也难。
如今,这个神话般的故事已经成为现实!在物联技术的引领下,现代化的精准农业采用了先进的温室大棚种植技术。
可以在XX不足的时候,通过物联产品自动补充人造光线,促进XX作用;可以在湿度不够的时候,通过物联产品自动为农作物补充水份;更可以创造一个恒温的空间,让农作物一年四季不停的生长,XX不息……总之一句话,您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来随心所欲的控制XX、空气、雨露等等……古今有别古诗有云:草长莺飞二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以往,只有在春天这样适宜的温度下,万物才能充分的抽枝发芽,直至日后的开花结果。
而现在,在物联无线温度湿度传感器的帮助下,即使是在白雪皑皑的冬季,我们也可以在温室大棚中欣赏到与夏日媲XX姹紫嫣红。
智能化管理内置先进的温度感应器,物联无线温度湿度传感器可实时为您监测温室中的温度,通过无线技术,可与温室中的空调设备相连,当室内温度超过或低于系统设定范围时,可自动打开或关闭空调设备。
智能农业大棚物联网解决方案一、背景介绍智能农业大棚物联网解决方案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业生产管理系统,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
该方案通过将传感器、控制器、通信设备等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大棚中,实现对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控制,从而优化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提高产量和质量。
二、方案架构智能农业大棚物联网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组成部份:1. 传感器节点:安装在农业大棚内的传感器节点负责采集环境参数数据,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湿度等。
2. 网关设备:将传感器节点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传输给云平台,同时负责控制器与传感器节点之间的通信。
3. 控制器:根据云平台的指令,对农业大棚内的设备进行控制,如灌溉系统、通风系统等。
4. 云平台:接收传感器节点采集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处理,提供农业生产管理功能,如数据可视化、智能决策等。
5. 挪移终端:通过手机或者平板等挪移设备,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监控农业大棚的环境参数和设备状态,进行远程控制和管理。
三、方案功能1. 实时监测:通过传感器节点对农业大棚内的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湿度等,用户可以随时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2. 远程控制:用户可以通过挪移终端对农业大棚内的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如灌溉系统、通风系统等,实现自动化管理。
3. 数据分析:云平台接收传感器节点采集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处理,提供农业生产管理功能,如数据可视化、智能决策等,匡助用户优化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4. 报警功能:当农业大棚内的环境参数超过设定的阈值时,系统会自动发送报警信息给用户,提醒用户及时采取措施。
5. 历史数据记录:系统会将传感器节点采集的数据进行存储,用户可以随时查看历史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比对。
四、方案优势1.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用户可以及时调整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
2. 降低成本:智能农业大棚物联网解决方案可以自动化管理农业生产过程,减少人力成本,并降低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
智能农业大棚物联网解决方案一、引言智能农业大棚物联网解决方案旨在利用物联网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智能农业大棚物联网解决方案的背景和目标,并详细阐述其技术原理、关键组成部分以及应用效果。
二、背景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存在着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环境污染等问题。
而智能农业大棚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出现,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将传感器、无线通信、云计算等技术应用于农业大棚中,可以实现对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控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农药和水的使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目标智能农业大棚物联网解决方案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智能化、高效率、节能环保的农业生产系统,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 实时监测和控制:通过传感器对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湿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这些参数的远程控制,保证农作物在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长。
2. 智能化管理: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智能化管理,包括灌溉、施肥、病虫害监测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 资源节约:通过精确的灌溉和施肥控制,减少水和肥料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4. 数据共享: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业大棚内外数据的共享,包括气象数据、市场需求数据等,为农民提供决策支持,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四、技术原理智能农业大棚物联网解决方案的核心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
1. 传感器技术:通过在农业大棚中布置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等,实时监测环境参数,并将数据传输到云端服务器进行处理和分析。
2. 通信技术: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云端服务器,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
常用的通信技术包括Wi-Fi、蓝牙、LoRa等。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农业物联网智能大棚解决方案1.综述农业物联网智能大棚解决方案。
本系统旨在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业大棚内的环境实时感知、数据自动统计、设备远程控制、设备自动控制、自动报警、视频监控等功能,帮助大棚种植实现数字化和自动化,实现无人值守、高产量和可复制。
系统采用光照、土壤PH(酸碱度)、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等传感器对大棚种植环境进行实时感知,通过无线信息传输节点将数字信号传输到系统后台,经过服务器处理后形成图形化显示输出。
系统提供各种统计功能并支持数据导出,能够针对指标超标等情况自动报警,当环境指标超标时能够自动开启和关闭风机、电磁阀、遮阳板等设备以实现智能化。
2.系统优势2.1精确掌握环境指标,取代“凭感觉”传统农业依靠的是人工对环境信息的感知,对作物生长的环境无法量化,因而难以将作物生长的最优条件总结出来,更加难以复制;此外,人工无法实现24小时的现场管理,难以实时地掌握作物生长条件。
智能大棚种植通过传感器将环境信息转化成标准的数字信号并定期采样存储在数据库中,能够实现环境信号的实时采集和统计输出,能够“精确”、“全面”地掌握环境信息,实现精准的农业管理。
2.2随时随地掌握现场信息,随时随地控制现场设备系统支持手机远程登录,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手机能上网)了解大棚内部的环境信息、视频影像,并且可以手动指挥现场设备,如喷淋设备、风机、遮阳板、灯光等等。
同时,一人可以同时管理多个大棚,为客户节省了大量的人力。
2.3自动调节各项指标,为作物提供最“舒适”、最稳定的生长环境智能大棚系统得到环境数据后,自动与设定的指标阈值进行比对,当超出正常范围时,自动启动相关设备进行现场操作,例如,当大棚内温度过高时,自动启动风机设备对大棚进行降温,当土壤湿度过低时自动开启灌溉设备对作物进行灌溉。
自动化控制可以为作物提供最“舒适”和最稳定的生长环境,帮农场提高产量、减少人力、形成标准流程,方便总结和传播生产经验。
智能农业大棚物联网解决方案一、引言智能农业大棚物联网解决方案是利用物联网技术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的创新解决方案。
通过连接传感器、设备和云平台,实现对大棚环境、作物生长情况、水肥管理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帮助农民科学决策、精准管理,提高农业产量和质量。
二、方案概述1. 硬件设备智能农业大棚物联网解决方案需要部署一系列硬件设备,包括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CO2传感器、风速传感器等,用于感知大棚内外的环境参数。
此外,还需要安装自动灌溉系统、自动通风系统、光照调控系统等设备,用于实现对大棚环境的精确控制。
2. 数据采集与传输传感器采集到的环境参数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如LoRa、NB-IoT)传送至云平台。
传输过程中,数据需要进行压缩、加密等处理,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3. 云平台云平台是整个解决方案的核心,负责接收、存储和处理传感器数据。
云平台具备实时数据监测、历史数据分析、远程控制等功能。
农民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随时随地查看大棚的环境参数和作物生长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4.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云平台上的数据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算法进行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为农民提供决策支持。
例如,根据温湿度、光照等参数预测作物生长趋势,提醒农民进行相应的管理措施;根据土壤湿度数据调整灌溉量,实现精准供水等。
5. 远程控制农民可以通过云平台远程控制大棚内的设备,实现自动化管理。
例如,根据温度变化自动调节通风设备;根据土壤湿度自动控制灌溉设备等。
远程控制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还能减少人工操作,降低劳动强度。
三、方案优势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智能农业大棚物联网解决方案可以实时监测和控制大棚环境,保持最适宜的生长条件,提高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2. 精准水肥管理通过土壤湿度传感器和自动灌溉系统,实现对作物的精准供水,避免过度或不足的灌溉,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3. 减少人工成本智能化的大棚管理减少了人工操作,降低了人力成本和劳动强度,提高了农民的工作效率。
农业物联网智能大棚解决方案1.综述农业物联网智能大棚解决方案。
本系统旨在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业大棚内的环境实时感知、数据自动统计、设备远程控制、设备自动控制、自动报警、视频监控等功能,帮助大棚种植实现数字化和自动化,实现无人值守、高产量和可复制。
系统采用光照、土壤PH(酸碱度)、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等传感器对大棚种植环境进行实时感知,通过无线信息传输节点将数字信号传输到系统后台,经过服务器处理后形成图形化显示输出。
系统提供各种统计功能并支持数据导出,能够针对指标超标等情况自动报警,当环境指标超标时能够自动开启和关闭风机、电磁阀、遮阳板等设备以实现智能化。
2.系统优势2.1精确掌握环境指标,取代“凭感觉”传统农业依靠的是人工对环境信息的感知,对作物生长的环境无法量化,因而难以将作物生长的最优条件总结出来,更加难以复制;此外,人工无法实现24小时的现场管理,难以实时地掌握作物生长条件。
智能大棚种植通过传感器将环境信息转化成标准的数字信号并定期采样存储在数据库中,能够实现环境信号的实时采集和统计输出,能够“精确”、“全面”地掌握环境信息,实现精准的农业管理。
2.2随时随地掌握现场信息,随时随地控制现场设备系统支持手机远程登录,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手机能上网)了解大棚内部的环境信息、视频影像,并且可以手动指挥现场设备,如喷淋设备、风机、遮阳板、灯光等等。
同时,一人可以同时管理多个大棚,为客户节省了大量的人力。
2.3自动调节各项指标,为作物提供最“舒适”、最稳定的生长环境智能大棚系统得到环境数据后,自动与设定的指标阈值进行比对,当超出正常范围时,自动启动相关设备进行现场操作,例如,当大棚内温度过高时,自动启动风机设备对大棚进行降温,当土壤湿度过低时自动开启灌溉设备对作物进行灌溉。
自动化控制可以为作物提供最“舒适”和最稳定的生长环境,帮农场提高产量、减少人力、形成标准流程,方便总结和传播生产经验。
2.4形成标准化种植经验,方便大规模复制传统大棚的管理依赖管理人员丰富的经验,且与所处的气候环境等因素相关,不利于大规模地复制,而智能大棚通过自动控制等手段降低了对人员的依赖,使工作变得简单、标准,方便迅速扩大规模。
优势对比:3.系统功能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环境指标的远程监测、历史数据的统计输出、超过阈值的自动报警、现场设备的远程控制、现场设备的自动控制等。
3.1环境指标的远程监测安插在大棚内的各种传感器设备不间断地采集周围的环境信息并通过数据传输节点上传给服务器,这些传感器包括: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CO2传感器、土壤PH值传感器等。
用户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各种传感器。
当客户通过浏览器访问服务器时,软件系统以图形化的界面显示当前指标,系统每隔一段时间刷新一次,刷新时间可以用户自定义,当间隔时间足够短时,即实现了实时监测。
图形化远程监测界面(以空气湿度为例)数值式远程监测界面(以空气湿度为例)3.2历史数据的统计输出用户可以自行定义各种指标的存储时间间隔,例如每隔一个小时存储一次数据,则过去一天的历史数据将由24个点组成,同理,用户也可以选择每隔10分钟甚至1分钟存储一次数据。
当客户需要查询历史数据时,在系统输入查询条件,即可看到该范围内的指标变化情况,以曲线的形式输出。
自动绘制变化曲线此外系统还支持历史数据的excel、text、pdf等格式的数据导出。
导出前,选定导出范围显示成数据列表导出文件的另存界面3.3超过阈值的自动报警用户可以针对每个指标设定上限值和下限值,当检测到的数据超过范围时,可通过三种方式进行报警。
※监测界面的红色提示。
当某项指标超标时,界面上将出现红色“上限异常”、“下限异常”等字样,提醒管理人员。
监测界面报警※短信报警。
系统初始化时,留有被报警人的手机号码,当环境信息出现异常时,将自动发送报警短信至该号码,提醒状态异常。
短信报警※统计报表中的状态提示。
系统在统计报表中对异常值进行状态说明,提醒管理人员该指标的历史异常情况。
统计报表中的提示3.4现场设备的远程控制常用的现场设备包括风机、遮阳板、电磁阀(水阀)、灯光等,这些设备均可以通过信号线进行控制,服务器发送的指令被转化成控制信号后即可实现远程启动/关闭现场设备的运转。
用户通过点击界面上的按钮即可完成启动/关闭现场设备的指令发送。
远程控制界面3.5现场设备的自动控制除了手工进行指令的发送之外,系统还能够根据检测到的环境指标进行自动控制现场设备的启动/关闭。
用户可以自定义温湿度、光照、CO2浓度等指标的上限值、下限值,并定义当指标超过上限或者下限时,现场设备如何响应(启动/关闭);此外,用户可以设置触发后的设备工作时间。
优势:※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间自由切换※可自定义设备开/关逻辑※可控制设备自动工作时间自动控制逻辑设置自动控制上下限设置3.6视频监控此外,系统还集成了视频监控设备实现对周围环境和大棚内情况的监控。
通过硬盘录像机可以实现视频信息的长期存储和方便调用。
视频监控界面4.技术原理4.1环境的感知传感器是一种物理装置或生物器官,能够探测、感受外界的信号、物理条件(如光、热、湿度)或化学组成(如烟雾),并将探知的信息传递给其他装置或器官。
一般说来,可以把传感器看作由敏感元件(有时又称为预变换器)和变换元件(有时又称为变换器)两部分组成;敏感元件是能完成预变换的器件,变换器是能将感受到的非电量变换为电量的器件。
本系统采用的主要是数字传感器,将被测量的非电学量转换成数字输出信号。
4.2信息的传输Zigbee是一种短距离、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技术名称。
这一名称来源与蜜蜂的八字舞。
其特点是近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低成本。
主要适合用于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领域,可以嵌入各种设备。
Zigbee技术有以下优点:①低功耗。
在低耗电待机模式下,2节5号干电池可支持1个节点工作6~24个月,甚至更长。
这是Zigbee的突出优势。
相比较,蓝牙能工作数周、WiFi可工作数小时。
②低成本。
通过大幅简化协议(不到蓝牙的1/10),降低了对通信控制器的要求,按预测分析,以8051的8位微控制器测算,全功能的主节点需要32KB代码,子功能节点少至4KB代码,而且Zigbee免协议专利费。
每块芯片的价格大约为2美元。
③低速率。
Zigbee工作在20~250kbps的较低速率,分别提供250kbps(2.4GHz)、250kbps(780MHz)、40kbps(915MHz)和20kbps(868MHz)的原始数据吞吐率,满足低速率传输数据的应用需求。
④近距离。
传输范围:2.4GHz频段一般介于10~300m之间;780MHz 频段一般介于100~700m之间,通信距离在增加RF发射功率后,亦可增加到1~3km。
这指的是相邻节点间的距离。
如果通过路由和节点间通信的接力,传输距离将可以更远。
⑤短时延。
Zigbee的响应速度较快,一般从睡眠转入工作状态只需15ms,节点连接进入网络只需30ms,进一步节省了电能。
相比较,蓝牙需要3~10s、WiFi需要3s。
⑥高容量。
Zigbee可采用星状、片状和网状网络结构,由一个主节点管理若干子节点,最多一个主节点可管理254个子节点;同时主节点还可由上一层网络节点管理,最多可组成65000个节点的大网。
⑦高安全。
Zigbee 提供了三级安全模式,包括无安全设定、使用接入控制清单(ACL)防止非法获取数据以及采用高级加密标准(AES,128)的对称密码,以灵活确定其安全属性。
⑧免执照频段。
采用直接序列扩频在工业科学医疗(ISM)频段,2.4GHz(全球)、915MHz(美国)、868MHz(欧洲)和780MHz (中国)。
4.3浏览器/服务器架构软件系统采用的浏览器/服务器架构(B/S架构)是新一代的互联网服务架构,无需安装客户端,采用浏览器直接访问,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客户对访问硬件的依赖,提高使用的便捷性。
B/S架构该系统的开发环境采用Java2Platform,EnterpriseEdition(J2EE),J2EE是一组协调规范与实践,它们组合起来,能够实现用于开发、部署和管理多层的以服务器为中心的应用程序的解决方案具有平台独立性、开发简单、可移植性好、可被多用户并发等优点。
5.经典案例宁国市荆丰园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从事蔬菜科研、蔬菜生产、净菜加工、储藏保鲜、运输销售、净菜配送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现有110余亩有机蔬菜示范园。
农场远景5.1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土壤PH值传感器、土壤温湿度传感器、CO2浓度传感器等。
空气温湿度传感器CO2浓度传感器(已封装)光照传感器土壤PH值传感器、土壤温湿度传感器5.2传输设备无线信号传输节点5.3可远程控制的现场设备。
淋灌设备、风扇设备、遮阳板设备、视频监控设备。
可远程控制的喷淋设备可远程控制的风机设备可远程控制的遮阳板设备视频监控设备更多物联网解决方案及咨询敬请关注中科物联网……附件公司简介:江苏中科龙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江苏无锡新区国家传感网国际创新园,是一家由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参股、以物联网电子商务为主营业务的高科技企业。
公司拥有地方政府、中国科学院、物联网行业顶级专家、产业链上下游渠道等多方资源优势,为广大企业提供智慧城市规划、物联网解决方案、ITBSM运维平台、网站运营及其他信息咨询化服务。
公司同时为广大中小提供专家服务、行业研究、项目对接等增值服务和科技金融服务。
公司目前已经拥有江苏省中小企业物联网产业创新服务平台、江苏省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协会、河南省政府应急平台等成功案例。
口号:物联你我,共赢未来目标:立足无锡,服务全国,面向全球,3年内成为中国领先的物联网平台。
公司使命:为客户互联市场与资本!公司业务全景:公司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