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加几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7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1课时 9加几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9加几的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9加几的计算方法。
2. 9加几的计算练习。
教学难点:1. 9加几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思维转换。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9加几的计算题目。
2. 学生准备计算器和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9加几的计算题目,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加法知识,为今天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9加几的计算题目,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
2.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总结出9加几的计算规律。
3. 教师通过PPT展示9加几的计算规律,让学生进行验证和巩固。
三、练习(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9加几的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并给予评价和指导。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些9加几的计算题目。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9加几的计算规律。
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9加几的计算规律。
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环节,因为这是学生理解和掌握9加几计算方法的关键步骤。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观察、尝试和总结,不仅学会了计算方法,还培养了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导语】《9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课,它是在学⽣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的⼝算加法的基础上进⾏教学的,同时它⼜是以后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让学⽣在实际情境中探索9加⼏的计算⽅法,体验、⽐较简便的计算⽅法,初步理解“凑⼗法”,并能⽐较熟练地计算。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学⽣的探究、思考的意识与判断、选择的能⼒,提倡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合作学习和应⽤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9加⼏的计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凑⼗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师准备挂图、卡⽚、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 谈话:今天有位客⼈和我们⼀起来学习数学知识,⼩朋友们欢迎吗? (出⽰⼩猴图) 它给⼤家带来了 “智慧树”。
(出⽰三棵“智慧树”,每棵树上有三个数,看谁能想出好办法很快说出三个数相加的得数是多少?) 请学⽣说⼀说怎样算才会⼜快⼜对呢? 师⼩结:对,这些题都是把9和1先加起来得10,10再加⼏就得⼗⼏。
2、喜洋洋偷偷地藏起了“1”(擦掉“1”),只剩下9和5两个数了,你们想知道9+5得多少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样9加⼏的题。
⼆、探索新知 1、学习例题,探索算法 (1)谈话:你们真是聪明,答得⼜对⼜快。
⼩猴要去买些桃⼦来奖励你,你们看(出⽰例题图:盒⼦⾥9个,盒⼦外4个。
) 提问:你能说说这些桃⼦是怎么摆放的吗?(带着数,板书:9 4) 提问:看着这幅图,你能提⼀个⽤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提问:要求“⼀共有多少个”,你会列式吗? 列出算式9+4 提问:怎样算出结果呢?(同桌讨论) (2)学⽣⾃主探索,再指名汇报。
你怎么会想到这种⽅法的?请⽤同样⽅法的⼩朋友再来说说。
(3)教师分析、总结学⽣的算法:因为盒⼦⾥已经有9个桃,所以先把4个分成1个和3个,9个和1个合成10个,再把10个和剩下的3个加起来就得到13个。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数字9的意义和概念。
2.理解加法运算的含义,掌握基本的加法技巧。
3.能够熟练计算9加几的结果。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数字9和加法运算的概念。
2.熟练计算9加几。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的基本规则。
2.熟练计算9加几的结果。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数字卡片。
2.教师备有小学生易懂的教学辅助工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将数字卡片中的数字9取出,让学生认识和说出数字9。
2. 学习新知
1.让学生看数字9和数字卡片中的其他数字相加,引导他们发现规律。
2.通过实际示范和教学辅助工具的使用,向学生介绍加法运算的概念。
3.教师示范如何计算9加几,并让学生跟随练习。
3. 拓展
1.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一些9加几的算式,加深对加法运算的理解。
2.练习一些简单的加法算式,巩固学生所学内容。
4. 巩固
组织学生进行有趣的游戏或活动,让他们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5. 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对学生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
强调加法运算的重要性,并对下节课内容进行预告。
六、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练习9加几的计算。
七、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授课,发现了学生对加法运算和特定数字加法运算的理解程度不够,
下节课需要针对性地进行巩固和拓展教学。
以上是本节课《9加几》的教学计划,希朝能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
习有所帮助。
教案:《9加几》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点:1. 9加几的计算方法。
2. 熟练进行9加几的计算。
教学难点:1. 9加几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2. 熟练进行9加几的计算。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计算题,引导学生复习9以内数的加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计算方法,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出示9加几的计算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计算方法。
2. 学生尝试计算,并分享自己的计算方法。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9加几的计算规律,如:个位数相加满10进1等。
4. 学生通过计算器验证计算结果,巩固计算方法。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出示9加几的计算题,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2. 学生互相交流计算结果,教师给予指导。
四、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9加几的计算题,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2. 学生互相交流计算结果,教师给予指导。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9加几的计算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了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环节,因为这是学生理解和掌握9加几计算方法的关键步骤。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观察、尝试和总结规律,形成对9加几计算的理解,这对于后续的实践和巩固环节至关重要。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8.1《9加几》教案7一、教学内容•知识点:9加几的加法计算•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加法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二、教学目标1.能够用图形、实物等方法解决9加几的加法计算问题2.能够用口算方法快速解决9加几的计算问题3.能够进行9加几的变式练习三、教学重点•9加几的加法计算方法四、教学难点•解决9加几的推理问题五、教学准备•课件•数学教具•实物道具六、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加法知识,例如6加几、7加几等,然后引出今天的主题,9加几的加法计算。
第二步:教学•通过课件或实物道具展示9个苹果的图片,然后问:9个苹果加上3个苹果等于多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然后进行解答。
第三步:引导•引导学生通过口算方法解决9加几的加法计算问题,帮助学生快速提升计算能力。
第四步: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提供一系列9加几的计算题目,并检查学生答题情况,及时进行指导。
第五步:拓展•提出一些变式问题,如8加几等于多少?或者9加几的逆运算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七、课堂作业•布置少量练习题,巩固今天所学内容。
八、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节课提供参考。
九、板书设计•9 + 几 =•9 + 1 = 10•9 + 2 = 11•…十、教学延伸•可以通过游戏或其他趣味方式继续加深学生对9加几加法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希望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掌握9加几的加法计算方法,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
冀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9加几》是冀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主要学习“9加几”的加法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让学生学习了 10 以内的加减法以及 11~20 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9 加几”的计算方法既可以用“接着数”“凑十法”等方法算出得数,又为后面学习 8、7、6 加几等内容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探索 9 加几的计算方法,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9 加几。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物操作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归纳能力。
2.通过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
2.掌握“9 加几”的计算方法,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难点】:1.理解“凑十法”的算理。
2.理解并记忆9加几的计算规律。
四、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
他们在幼儿园和日常生活中已经对 10 以内的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有了一定的计算基础。
但是对于“凑十法”这种较为抽象的计算方法,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凑十法”的算理。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凑十法”的算理。
《9加几》(教案)-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9加几》,这是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材中的一个章节。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理解加法的意义,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法计算,对加法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让他们学习9加几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加法计算,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计算打下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学习9加几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 problem solving skills。
3. 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在小组活动中,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的要求相符合,旨在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情分析主要从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素质以及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
1. 知识水平: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法计算,对加法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进一步学习9加几的计算方法。
2. 能力: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然而,对于9加几的计算方法,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导和练习来掌握。
3. 素质: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态度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教案:9加几(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9加几的计算方法。
2. 9加几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9加几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9加几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具。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9加几的计算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9加几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
a. 9加1等于10。
b. 9加2等于11。
c. 9加3等于12。
d. 9加4等于13。
e. 9加5等于14。
f. 9加6等于15。
g. 9加7等于16。
h. 9加8等于17。
i. 9加9等于18。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9加几的计算练习,巩固计算方法。
3. 应用环节(10分钟)(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9加几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教师点评,总结解题方法。
4.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9加几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5. 作业布置(5分钟)(1)完成课后练习题。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9加几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详细补充和说明:在一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中,9加几的计算方法是基础中的基础,它不仅关系到学生对于加法运算的初步理解,也是后续学习更复杂运算的重要基石。
因此,教师需要在这个细节上投入足够的关注和耐心,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第五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1课时 9加几【教学内容】教材第88~89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会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能结合实物图、摆小棒、文字叙述等方式理解和掌握“凑十法”,发展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能力。
3.经历9加几的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感悟“凑十法”在计算中的方便与快捷。
【重点难点】重点:会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主题图】师: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开始了,各项比赛正激烈地进行着。
你们看,小欣和小亮在干什么呢?预设:他们给运动员们准备了一些酸奶。
二、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师: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盒酸奶吗?你会列式吗?预设:箱子里已经放了9盒,还有4盒没有放。
要求一共有多少盒,用加法计算,列式为9+4。
2.探究算法。
师:9+4的结果是多少呢?你会计算吗?学生尝试计算,然后举手汇报:方法一:画○代替酸奶,一盒一盒数下去,一共有13盒。
方法二: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方法三:先把箱子外的1盒放进箱子里,凑成10,再算10加3得13。
学生汇报完后,教师呈现书本上小欣和小亮的做法,并引导学生发现:小欣用的方法就是接着数,小亮的方法与第三种方法是一样的。
师:请大家用小棒把小亮的方法摆出来。
学生动手操作,然后举手展示:先在左边摆9根小棒,右边摆4根小棒;接着从右边拿1根放在左边,右边还剩3根,左边变成了10根,也就是1捆;最后用10加3,得13。
师:为什么要先凑出“10”呢?这样做有什么好处?预设:因为10加几就等于十几,凑成“10”,计算就更简单了。
师:现在请你们用凑“10”的方法说一说“9+4”的计算过程。
预设:把4分成1和3,先算9+1=10,再算10+3=13。
学生汇报完后,教师呈现完整思路,并介绍:像这样,把一个加数凑成10再计算的方法叫作凑十法。
《9加几(凑十法)》(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9加几(凑十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主要涉及第九章第三节“9加几”的运算。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凑十法”的概念,掌握“9加几”的运算方法,能够运用“凑十法”熟练进行“9加几”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方法。
难点:理解“凑十法”的原理,能够灵活运用“凑十法”进行“9加几”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个实际情景,例如:“小明的妈妈买了9个苹果,又买了几个苹果,一共买了几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9加几”。
2. 讲解“凑十法”:在黑板上用粉笔写出“9加几”的算式,如“9+6”,然后向学生解释“凑十法”的原理,即“9加1等于10,然后再加5等于15”。
让学生理解“凑十法”的计算过程。
3. 例题讲解:给学生展示几个“9加几”的例题,如“9+7”、“9+8”,并运用“凑十法”进行讲解,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计算,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凑十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9加几”的练习题,如“9+6”、“9+7”,并引导学生运用“凑十法”进行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5. 巩固练习: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一些“9加几”的题目,让学生快速回答,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凑十法”的掌握。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凑十法”在计算“9加几”时的运用,提醒学生课后加强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题目:“9加几(凑十法)”板书内容:9 + 1 = 109 + 2 = 119 + 3 = 129 + 4 = 139 + 5 = 149 + 6 = 159 + 7 = 169 + 8 = 179 + 9 = 18七、作业设计(1)9 + 6 =(2)9 + 7 =(3)9 + 8 =2. 请家长监督学生完成作业,并在作业本上签字。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9加几》教案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9+()=10
.
师:刚才同学们很快算出了答案,看来你们对前面加法的计算掌握得很好了,若是遇到要用9加上几的情况,同学们还能正确计算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9加几。
[板书课题:9加
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一边摆一边问: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1盒)这个1盒是从哪里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3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学生边操作边回答问题。
师小结:像这样,把一个加数凑成10再计算的方法叫“凑十法”。
(板书:凑十法)
师:要学会“凑十法”,就要熟记10的组成。
请大家闭眼回忆“凑十”的过程,然后和同桌的小伙伴说出用“凑十法”计算9+4的过程。
学生汇报用“凑十法”计算9+4的思维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谁来说说想到方法4的同学的思路?
生:其实这也是“凑十法”的思路,把9看成10来计算,最后再减去多算的1,相当于从4里面拿走了1,和9凑成10。
【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完成教科书P89“做一做”第1题。
2. 完成教科书P89“做一做”第2题。
9加几。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8.1《9加几》教案一. 教材分析《9加几》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讲述了9加几的方法和应用。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简单的加减法之后,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9加几的运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能力,但是对于9加几的问题,他们可能还不太会灵活运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同时,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9加几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9加几的运算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9加几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和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4.交流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图片和实际情境的例子,用于教学演示。
2.学具准备:为学生准备一些练习题和数学游戏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实际情境,如水果店的水果、动物园的动物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水果店有9个苹果,又来了几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动物园有9只兔子,又来了几只兔子,一共有多少只兔子?”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导入环节的问题,然后总结出9加几的运算方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九加几》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够熟练计算九加几的加法题目。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
•难点:掌握九加几的特殊加法运算方法与进位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PPT或者黑板报,用于展示题目和示范计算过程。
2.数学教具:将提前准备好的计数棒、小珠算盘等教具准备好。
3.课堂背景:确保课堂环境整洁有序,确保学生可以专心听课。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利用实物教具展示九加几的加法运算,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
2.提出问题:九加几是十减去几,然后再加上几?请学生通过教具进行演示。
3.让学生发现九加几的规律,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步:讲解1.介绍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着重讲解进位的概念及运算规则。
2.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进行进位加法的运算,引导学生理解进位的重要性。
3.讲解九加几的加法运算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特殊的加法规则。
第三步:练习1.给学生提供一些20以内的进位加法练习题目,让他们在课堂上尝试解答。
2.分组让学生互相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3.带领学生一起解答九加几的加法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步:拓展1.引入一些挑战题目,让学生思考更复杂的进位加法问题。
2.鼓励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解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3.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五、作业布置1.布置一些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作业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2.要求学生完成九加几的加法题目,并写出解题思路。
3.鼓励学生主动向家长展示所学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1.教师应及时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2.回顾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查漏补缺,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3.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学习数学。
一年级数学九加几教案【篇一:一年级《九加几》教学设计及反思】一年级《九加几》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⒈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⒉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⒊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挑子图苹果图课件教学过程:一、讲故事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师:小朋友们,今天,有一位小朋友和我们一起学习呢?师:它是谁呢?师:请听,谁来说一说?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孙悟空。
师:比一比谁的火眼金睛。
(15个草莓、13支铅笔、17个桃子)师:为什么一下子就猜出多少个?师:满十个,放在一起。
有神奇的作用,使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有多少个?师:例如:10+5= 10+6= 10+7= 10+8=师:十加几就等于十几。
这样算起来比较简单。
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1.探讨算法师:刚才我们都是把10个桃子和几个桃子和起来的,现在猴妈妈从盒子里拿走了一个,盒子里还有几个呢?(出示图片) 猴妈妈让小猴算一算桌上一共有多少个桃子,你会帮小猴列算式吗?(师板书出算式9+4)师:那么,9+4等于几呢?13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先自己思考后可以和同桌互相说一说.(生独立探索并与同桌交流)交流: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呢?(数着算的,9,10,11,12,13)板书:数(先拿一个放到盒子里,外面还有3个,就是13)请小朋友上来演示,并完成板书. (先想10加4得14,再减去1就是13)师:先把盒子里空着的一格放上桃,再加外面的3个,得13。
你听懂了他的想法吗,谁能更清楚的来重复一遍他的想法呢?哪个同学能到前面来演示一下? 追问: 为什么从4里面先拿1个放盒子里?这1个桃子是从那来的?(板书4分成1和3)(师指名一生上台演示,并逐步对应板书——)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小结:小朋友们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9加4得13,都不错.师:那老师有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只移1个呢?师:同桌之间把刚才的过程说一说。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8.1《9加几》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能明白9这个数和其他数相加,训练学生进行头脑计算。
2.能完成9与其他数的加法口算题目。
3.能够准确运用《9加几》这个模式进行计算。
二、教学重点
1.训练学生的加法口算能力。
2.掌握9与其他数相加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1.习题册
2.黑板、粉笔
3.数学教具:计算器、计算板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教师出示习题册上的《9加几》的计算题目,让学生通过头脑计算尝试解答,引出本堂课的主要内容。
2. 讲解与示范
教师首先讲解9与其他数相加的方法,如9+1、9+2等,然后以具体的示例进行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9加几》的运算规律。
3. 练习与巩固
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口算计算,并在黑板上逐一讲解每道题的解法,加深学生对《9加几》的理解。
4. 拓展应用
教师设计一些拓展应用题目,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如9与其他数相加后所得的数字有哪些特点等。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9与其他数相加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算计算。
同时,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练习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调整和引导,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加以解决,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有效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公开课教案第【1】篇〗一、学习要点本课是第九单元的“9加几”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是第96--98页。
课本创设了校园内各项体育比赛的场景,为9加几的计算方法准备了丰富材料。
练习编排从具体到抽象,适合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
教学目标重点是:通过算法多样化,使学生较熟练口算9加几掌握、运用“凑十法”口算9加几;从生活中提炼数学,培养学生计算意识,教育学生多参加有益的体育活动,提高体素质。
教学难点:掌握9加几中的“凑十法”。
教具:课件或例1若干份学具:两种颜色的小棒和二、教学过程(一)数乒乓球出盒子里的9个白球和盒子外的'3个黄球。
1、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问什么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
2、引导或抓住问题“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请学生向其他同学展示数的过程。
学生操作解决问题,大概归纳为以下三种方法:(1)点数,一个一个数出结果。
(2)接着数,盒内有9个,从9起接着数出结果。
(3)“凑十法”盒内有9个,放进1个黄球凑成10。
3、比一比,想一想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设计意图:学生在直观的实物操作中初步感受凑10,从具体到抽象的同时创设了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运动场上的故事你们平时做哪些体育运动多做运动有哪些好处展示例1(或课件),引导学生翻书96页。
1、你看到了什么小组内交流,再请学生发言。
2、引导观察图中左下角的数饮料图。
“在他们之前别的同学拿过饮料,看一看,数一数,还有多少盒”你是怎么知道的把你数饮料的方法与小组同学说一说。
请学生汇报小组交流结果,并指着说。
如果要最快看出,“还有多少盒”,哪个小组的办法最合适学生发言讨论,复述“凑十”过程,并在图上用连线的方法标识出“凑十”。
3、谁能根据“还有多少盒”列出一道算式请学生快速答,教师板书:9 + 4 =谁知道得数是几你能在图上指着说吗抓住“凑十”过程,逐步板书:9 + 4 =10 1 34、请学生拿出学具,摆一摆9 + 4的计算过程,并在小组内说一说。
教案标题:9加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9加几的计算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9加几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9加几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具:计算器、数字卡片、教学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9加几的计算方法。
3. 讲解与示范:教师详细讲解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进行示范。
4.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9加几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加强课后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9加几的教学工作,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注重课后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部分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环节(约5分钟)导入环节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请关注我谢谢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加几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6~97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七的第1~3题。
教具、学具准备
媒体课件,师生共同准备13根小棒。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小朋友们,十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
瞧,(出示仪仗队图)伴随着嘹亮的歌声,我们班的小朋友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进了运动场。
比赛开始了,看运动场上多热闹哇(出示主题图)!跑道上正在进行二年级的60米跑决赛,运动场的中央还进行着跳绳、踢毽和跳远等比赛项目。
在操场四周的看台上,同学们正在为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加油。
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