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法.doc
- 格式:doc
- 大小:75.00 KB
- 文档页数:3
香菇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香菇病害及防治•香菇虫害及防治•香菇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香菇病虫害防治中的常见误区及注意事项•香菇病虫害防治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目录CHAPTER香菇病害及防治症状识别香菇褐斑病又称“毁灭性病害”,主要危害香菇叶片,初期出现黄褐色小点,逐渐扩展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深褐色,中央灰白色,后期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点。
严重时叶片布满病斑,使叶片枯黄脱落,导致香菇减产。
防治方法加强菇房通风,降低空气湿度;及时清除病叶和残株,集中烧毁或深埋;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
褐斑病症状识别防治方法青霉病症状识别防治方法裂褶菌病木霉病症状识别香菇木霉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主要侵染香菇的柄和肉,造成香菇变色、腐烂、发臭。
初期为白色或绿色霉层,后期呈深绿色霉状。
防治方法保持菇房干燥、通风,控制湿度;及时清除病菇和菌块,减少菌源;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
同时要防止菌种带菌,使用前要进行消毒处理。
CHAPTER香菇虫害及防治发生规律菌蚊繁殖迅速,一年可发生多代,成虫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活动,常在香菇的菌筒上、床架下、覆土中等处栖息。
形态特征菌蚊是一种常见的香菇害虫,幼虫呈黑色,成虫为灰褐色的小飞虫,体长约为2-10毫米。
防治方法使用防虫网覆盖栽培场所,防止菌蚊进入;经常检查栽培场所的周围环境,清除垃圾和杂草,减少菌蚊的繁殖场所;使用黄板诱杀菌蚊成虫。
菌蚊形态特征发生规律防治方法菌蝇线虫形态特征01发生规律02防治方法03CHAPTER香菇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农业防治选择对病虫害抵抗力强的品种,避免选择易感病的品种。
品种选择培养料消毒精耕细作合理施肥使用高温或化学药剂对培养料进行消毒,以杀死病原菌和害虫。
保持栽培地块干净整洁,定期进行中耕除草,促进植株生长健壮。
根据香菇生长需要,合理配比氮、磷、钾等肥料,避免过量施肥导致植株抗病能力下降。
香菇常见病虫害及防治在香菇生产的过程中,常受到病虫的危害,如果防治不利,会使香菇栽培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地,轻则造成减产,重则栽培失败,所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木霉木霉又称为绿霉菌,广泛分布于各种植物残体、土壤和空气中。
木霉靠孢子传播,常借助气流、水滴、昆虫、原料、工具及操作人员的手、衣服等为媒介,侵入培养基内,一旦条件适宜就萌发繁殖为害。
当生产环境不清洁、培养料灭菌不彻底、接种操作不严格,且处于高温高湿条件时,就给木霉侵染造成良机,尤其是多年的菇场和老菇房,常是木霉猖獗危害的场所。
危害香菇生长的所有杂菌中,木霉威胁最大。
木霉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它本身能分泌毒素,抑制香菇菌丝生长。
木霉能生长在生长势减弱的香菇菌丝体上,使香菇组织细胞溶解死亡。
木霉在4~42℃范围内都能生长,孢子萌发喜高湿环境,侵害香菇培养基时,初期为白色棉絮状,后期变为绿色。
菌种如果被木霉危害,必须报废,即使轻度感病的菌种也应弃之不惜。
木霉至今没有理想的根治性药物,常用的杀菌药,对木霉只是抑制,而不是杀死,加大药量,只能同时杀死木霉和香菇菌丝。
因此,创造适合香菇菌丝生长而不利于木霉繁殖的生态环境,是控制危害的根本措施。
一旦发生木霉为害,要立即通风降湿,以抑制木霉菌的扩展,处于发菌阶段的培养料感病以后,可采用注射药液的方法抑制木霉扩张,常用的药液有5%的石碳酸、2%的甲醛、1:200倍的50%多菌灵、75%甲基托布津、pH值为10的石灰水,此外,往污染处撒白灰面,防治效果也很好。
二、链孢霉链孢霉生长初期呈绒毛状,白色或灰色,生长后期呈粉红色、黄色。
大量分生孢子堆集成团时,外观与猴头菌子实体相似,链孢霉主要以分生孢子传播为害,是高温季节发生的最重要杂菌。
链孢霉菌丝顽强有力,有快速繁殖的特性,一旦大发生,便是灭顶之灾,其后果是菌种、培养袋或培养块成批报废。
防治链孢霉,首先应尽量避免在高温季节生产。
在香菇发菌阶段温度最好控制在20℃以下,这样链孢霉生长缓慢,可减少污染。
香菇病虫害的种类及防治一、病毒性病害感染症状:菌丝退化,生长不良,逐渐腐烂,子实体感染后引起畸形菇发生。
防治方法:在感染处注射1:500苯来特50%可湿性粉剂,并用代森锌粉剂500倍水溶液喷洒菇场,防止扩大传染。
二、细菌性病害①褐腐病:病原菌为荧光假单孢杆菌,在香菇的组织细胞间隙中繁殖,使受害子实体停止生长,菌盖、菌柄和菌褶变褐色,最后腐烂发臭。
防治方法:搞好菇场及工具的消毒,及早清除病变的菇体。
然后用链霉素1:50倍喷洒菌袋,杀灭蕴藏在菌袋中的病菌,防止第二茬复发。
②细菌斑点病:又称褐斑病,病原菌为托兰氏假单孢杆菌,菌落形状大小各异,一般呈灰色。
当病菌侵染子实体时,会使菇体畸形、腐烂,菇盖产生褐色斑点,纵向凹陷形成凹斑。
若培养基受到浸染,基料会发黏变臭。
防治方法:将侵染子实体立即摘除,并喷施1:600倍次氯酸钙溶液(漂白粉)进行消毒。
三、真菌性病害①绿霉菌:是香菇生产中危害最大的竞争性杂菌。
初期菌丝为白斑,逐渐生成浅绿色,菌落中央为深绿,边缘呈白色,后期变为深绿色,严重时可使菌袋全部变成墨绿色。
防治方法:用2%甲醛和石碳酸混合液或用克霉灵、除霉剂注射受害部位;亦可用“厌氧发菌”法防治绿霉:将感染严重的菌袋单层平放,上覆盖潮细土3~5厘米,待香菇菌丝布满菌袋后取出,此期间须遮阴,常检查,防高温;也可利用温差进行控制,根据香菇菌丝和绿霉菌丝所需温度不同,把感染后的菌袋处理后运出培养室,置于20℃以下阴凉通风的环境中,可抑制绿霉的扩散,香菇菌丝亦能正常生长。
②脉孢霉:又称链孢霉、红色面包霉。
在无性阶段初为白色粉粒菌落,后呈粉红色,主要靠分生孢子传播,是高温季节7-8月发生的重要杂菌,来势猛,蔓延快,危害大。
该菌一旦发生,菌种、栽培袋将成批报废。
防治方法:脉孢菌喜高温潮湿,所以首先避免高温湿环境。
在培养料中加入占干料重量0.2%的25%多菌灵或0.1%的75%甲基托布津,可抑制培养料中残存的或发菌期侵入的病原分生孢子;菌袋发菌初期受害,应用500倍甲醛稀释液或用煤柴油滴在未完全形成的病原菌落上;发菌后期受害,可将菌袋埋入30~40厘米透气性差的土中,经10~20天缺氧处理后可有效减轻病害,菌袋仍可出菇。
香菇病虫害综合防治概述香菇(学名:Agaricus bisporus)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受到多种病害和虫害的威胁。
为了保证香菇的生长和产量,综合防治香菇病虫害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香菇病虫害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香菇病害防治香菇病害主要包括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
以下是常见的香菇病害及其防治措施:1. 罗勒病罗勒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影响香菇的生长和产量。
预防和控制罗勒病的主要措施包括:•定期清洁和消毒:定期清洁和消毒菌棚和设备,减少病菌的侵入和传播。
•合理通风:保持菌棚的通风良好,降低病菌滋生的环境温度和湿度。
•选择抗病品种:选择具有抗病性较好的香菇品种进行种植。
•早期发现和处理:定期检查香菇的生长情况,发现病叶和病菌及时处理。
2. 褐斑病褐斑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病害,主要表现为香菇菇盖上出现褐色斑点。
预防和控制褐斑病的主要措施包括:•消毒基质:使用消毒过的基质进行培养,减轻病菌的感染风险。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情况合理施肥,避免过度施肥造成基质富于营养而容易感染细菌。
•保持适宜湿度:保持菌棚的湿度适宜,避免湿度过高导致细菌滋生。
•定期病害监测:定期观察香菇的生长情况,发现褐斑病早期病斑及时处理。
3. 黄疸病黄疸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病害,主要表现为香菇菇盖上出现黄色斑点和变形。
预防和控制黄疸病的主要措施包括:•消毒菌种:使用消毒过的菌种进行接种,减轻病毒的传播风险。
•保持菌棚清洁:定期清洁和消毒菌棚,减少病毒的滋生和传播。
•合理灌溉:避免过度灌溉导致病毒滋生,保持适宜的湿度。
•严格控制病毒源:切勿使用已感染黄疸病的菌种和基质。
•隔离感染源:如发现病毒感染,及时隔离和处理受感染的香菇。
香菇虫害防治香菇虫害主要包括蚜虫、飞虱和蛴螬。
以下是常见的香菇虫害及其防治措施:1. 蚜虫蚜虫是香菇的主要虫害,对菇盖和菌梗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预防和控制蚜虫的主要措施包括:•清除虫源:定期清理菌棚中的杂草和宿主植物,减少蚜虫滋生的环境。
香菇病虫害防治香菇是一种受欢迎的食用菌,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口感。
然而,由于香菇栽培环境的特殊性,病虫害是香菇生产中常见的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香菇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并分点列出。
一、病害防治1. 灰蝇病防治灰蝇是常见的香菇病虫害之一,其幼虫为害香菇菌盖,在腐烂的底部损害菌丝。
灰蝇的防治可采取以下措施:- 保持环境清洁,及时清理垃圾和残留物,减少灰蝇滋生的条件。
- 定期进行药物喷洒,选用环境友好的杀虫剂进行处理。
- 利用灰蝇性信息素陷阱进行监测和捕蝇,减少繁殖数量。
2. 白粉病防治白粉病是香菇生产中常见的真菌病,主要通过风、水和操作工具传播。
针对白粉病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保持通风和湿度适当,避免高湿度环境,因为湿度过高容易导致白粉病的传播。
- 定期检查菌舍内的香菇,一旦发现病斑,及时将其摘掉并丢弃。
- 使用有效的杀菌剂进行喷洒处理,可以采用多效菌胺等杀菌剂。
3. 褐根病防治褐根病是一种严重威胁香菇生长的病害,它会导致菌丝基底部变为褐色,最终导致发生腐烂。
以下是预防和控制褐根病的常用方法:- 选择抗病性强的香菇菌种,以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 控制菌舍内的湿度和通风,避免湿度过高和空气流通不畅。
- 加强灭菌处理,彻底消除可能存在的病原菌。
二、虫害防治1. 滞育虫防治滞育虫成虫常以菌褶为食,严重感染会导致菌褶损坏和香菇产量下降。
以下是对滞育虫的防治方法:- 定期巡视和检查香菇发育情况,发现感染早期进行物理除虫,如用刷子或丝线轻轻地擦去滞育虫。
- 使用安全可行的杀虫剂进行喷洒处理,如茶皂素等。
2. 红蜘蛛防治红蜘蛛是香菇生产中另一种常见害虫,其通过吸食菌丝体液引起损害。
针对红蜘蛛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保持菌舍通风良好,避免湿度过高,因为红蜘蛛害虫喜欢干燥的环境。
- 使用专业的杀虫剂进行喷洒处理,如丙环唑等。
3. 蚜虫防治蚜虫是一种吸食香菇菌丝体液的害虫,严重感染会导致菌丝体变形和生长受限。
香菇出菇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1.绿霉由于在脱完袋,出菇期管理不当,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出现绿霉,主要防治措施,减少洒水量,加大通风,将感染的菌棒进行石灰水擦拭。
2.青霉青霉的生长同样对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其中温度范围最低不低于20℃,最高不超过25℃,且为酸性环境下方便清美的生长繁殖。
菌丝前期主要呈白色,随后逐渐的发展为青绿色或者蓝灰绿色。
防治措施:①选择适当的培养场所,并做好温度和湿度的调控工作,降低危害出现的机率。
②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培养料的灭菌工作,及时进行接种。
局部发生。
③管理好培养基地卫生工作,定期进行消毒,可以交叉喷洒多菌灵溶液等溶液,以防环境和空气受到杂菌的污染。
④加强监管力度,一旦发现青霉的出现,立即进行处理,可用40%甲醛溶液洗擦拭受害处。
3.黏菌黏菌是引起夏季高温性食用菌畸形或腐烂的一种病害。
香菇、毛木耳和茶树菇等品种常被黏菌侵染危害,发病初期在袋面上出现黏糊稀疏的网状菌丝,1-2天内蔓延成片;菌丝爬向菇体,将菇体包裹,严重的致菇体软腐死亡,病情较轻的致菇体畸形,并在菇体上产生黏菌的褐色子囊。
高温高湿的环境是黏菌快速繁殖的条件。
当温度在20-35℃,菇房湿度85%以上,黏菌的生长繁殖速度急剧加快,造成大范围的侵害。
挖除病区培养料撒上石灰让其干燥,喷洒500倍高锰酸钾溶液,菇房适当增强光线强度,降低温湿度,保持通风状态也能抑制黏菌的生长。
4.菇蚊以幼虫取食菌丝、钻蛀幼嫩菇体,形成孔洞和隧道、致菇体失水萎缩;菇蚊一般生长在中低温环境条件下,要想完成正真的生活周期仅仅在温度5-26℃内便可,活跃期为15-25℃之间,成虫产卵量100-250粒,秋季11-12月,温度10-22℃时,卵期5-7天;温度18-26℃,卵期3-5天,孵化期7-10天。
幼虫4-5龄,幼虫期10-15天,以蛹越夏。
防治措施: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便是将病斑挖除,同时把黑色木屑全部剔尽,完成清除工作后再将石灰水涂上,同时及时剔除下来的病斑木屑进行烧毁或深埋。
香菇病虫害防治技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农副产品业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香菇种植业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而香菇病虫害又阻碍了香菇产业的发展,它是致使香菇减产,影响农民收入的罪魁祸首。
本文分析了香菇常见病虫害,并针对这些病虫害提出了有效防治技术,详情如下: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一大批农副产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农民通过种植、养殖实现了增收创收。
香菇种植在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因为香菇自身的特点,再加上环境与生态的变化,导致其多发病虫害。
香菇常见病虫害现已成为制约香菇业发展的巨大阻力,要想做好香菇病虫害防治工作,就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通过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化学防治等多种方法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一、香菇常见病害分析及综合防治技术1.1香菇常见病害分析1.1.1木霉它主要分布于各类植物的残留体、空气以及土壤之中,因此十分普遍。
木霉侵害香菇初期表现为白色棉絮状,而后期则变为绿色。
木霉主要借助孢子进行传播,水滴、气流、昆虫、工具、原料以及种植人员的衣服、手套等都可作为传播媒介。
木霉一旦侵入香菇培养基内,就可以在适宜条件下发展形成灾害。
如果菇场、菇房清洁不到位、灭菌不彻底或者种植人员操作不当,木霉就可能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滋生,给香菇造成灭顶之灾。
实践证明,木霉生命力顽强,具有较强的适应力(4~42℃都可生长)与繁殖力,是各类病害中对香菇威胁最大的病害之一。
木霉所分泌的毒素可以抑制香菇菌丝的生长,并能导致香菇细胞组织溶解从而造成香菇死亡。
1.1.2链霉(链孢霉)链霉生长初期主要表现为绒毛状,其颜色多为白色,亦有灰色,其发展后期颜色发生改变,多为黄色或者粉红色。
链霉大量繁殖时,如果其孢子堆积成团,则其外观与猴头菌实体类似。
链霉转播以孢子传播为主,在高温季节多发。
链霉菌丝繁殖能力快,如果发生就会对香菇产生严重影响,致使其大面积死亡。
并且其感染后的培养袋、菌种以及培养块都不可再用。
香菇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香菇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一、香菇螨类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螨类俗称菌虱,分粉螨和蒲螨两种。
蒲螨体小,肉眼不易看到,它们多在培养料表面上集中成团;粉螨体较大,白色发亮,不成团,量多时呈粉状。
发生螨类害虫的香菇菌块,菌丝被咬食,严重时可将菌丝吃光。
菌种中发生螨虫,可用棉塞蘸50%的敌敌畏塞上熏杀。
发菌期间出现螨虫,可用0.5%的敌敌畏喷杀,也可喷洒25%的菊乐合酯2000倍液。
出菇期间有螨虫发生,可用菊乐合酯喷杀,但要在喷洒药3天以后才能采菇。
二、香菇眼菌蚊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菇房、菇场及周围环境要保持清洁卫生。
栽培前,菇房、菇场要喷药杀虫,可用40%的敌敌畏1000 1500倍液喷洒。
出菇期间发生眼菌蚊,可用40%的敌敌畏1000 1500倍液喷杀,也可用25%的菊乐合酯2000倍液喷料面防治。
三、香菇瘿蚊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在香菇出菇期间发生瘿蚊,可用40%的敌敌畏1000
1500倍液喷杀,也可用25%的菊乐合酯2000倍液喷料面防治。
四、香菇跳虫的防治方法
跳虫又称弹尾虫、烟灰虫等。
防治方法:培养室内外和菇场要用40%的敌敌畏500倍液喷洒。
发菌期间发生跳虫危害,可用敌敌畏加蜜糖诱杀,即用40%的敌敌畏500倍液喷于纸上,再滴数滴蜜糖,将药纸分散铺于培养料面上诱杀。
出菇期间发生跳虫危害,可用0.1%的鱼藤精或除虫菊杀灭。
五、香菇线虫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线虫受线虫危害的培养料表层或全部会变湿、变黑、发粘、菌丝萎缩或消失,幼菇死亡。
死亡的幼菇表面发粘,有腥臭味。
在潮湿、闷热、不通风的条件下,易发生线虫危害。
防治方法:可用2%的甲醛溶液喷雾杀灭。
局部培养料上发生线虫危害时,可将受害的部分营养料挖掉,并用甲醛喷杀。
六、香菇蛞蝓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蛞蝓又称鼻涕虫,它是一种软体动物,白天潜伏在阴暗潮湿处,夜间出来活动,它咬食香菇等食用菌的子实体,在夜间9 10时,可在蛞蝓出来活动时进行人工捕捉,或在其游动的场所和路线上喷洒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5%的食盐溶液防治。
七、香菇白蚁的危害及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