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 格式:doc
- 大小:66.00 KB
- 文档页数:8
精密仪器及机械(学科代码:080401)一、培养目标本学科面向21世纪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培养宽口径工程研究型人才,使其具有深厚的精密仪器及机械专业知识,了解本领域研究前 沿,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能独立从事精密仪器及机械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和教学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1.智能微系统技术、2.制造信息科学与技术、3.精密机械工程、4.光电信息技术与仪器、5.CAD、CAGD6.机器人技术三、学制及学分按照研究生院有关规定。
四、课程设置英语、政治等公共必修课和必修环节按研究生院统一要求。
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如下所列。
基础课:PI05101★高等工程数学★(4) PI05201★现代控制工程★(3)PI05202 信息光学(3) PI05203 微系统技术基础(3)PI05204 工程中的有限元法(3)专业课:PI04201 实用工程软件(3) PI05210 先进传感器技术(3)PI05211 振动理论与应用(3) PI05212 纳米技术基础(2)PI05213 微细加工技术(2) PI05214 微光学(2)PI05215 现代仪器光学(2) PI05216 数据采集与信号分析(3)PI05217 测量误差分析 (3) PI05218 时间序列分析与系统建模(2) PI05219 优化设计(2) PI05220 机械故障诊断学(3)PI05221 新概念机器人技术(2) PI05222 现代制造系统导论(3)PI05701 先进仪器技术实验(2)PI06201 现代仪器科学理论与技术进展(2)PI06202 学科进展综述(2) 备注:带★号课程为博士生资格考试科目。
五、科研能力要求按照研究生院有关规定。
六、学位论文要求按照研究生院有关规定。
主要研究方向本硕士点下设四个研究方向,均属仪器仪表学科中的重要研究领域。
1.电磁测量技术与仪器本方向特色是立足轨道交通领域的安全监测技术、大型试验台研制与试验研究技术,主要从事测控技术、故障诊断、信号分析与处理和虚拟仪器领域的应用研究。
2.精密测试与质量工程本方向主要从事精密检测技术与仪器,智能化机械加工过程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方面的研究。
3.测试计量理论及其应用本方向主要从事神经网络测控技术的基本理论与神经网络智能测试方面研究。
结合工程实际,围绕神经网络测试仪器的设计与开发,及其在智能交通、智能控制、信号与信息处理的应用等方面展开。
4.现代传感器技术及系统本方向主要从事现代传感器技术的研究,传感器技术是本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研究方向紧密围绕轨道交通安全检测技术,尤其是传感器技术方面展开。
精密仪器及机械排学校名称等排学校名称等排学校名称等级名级名级名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A+4 重庆大学 A 7 天津大学 A2 哈尔滨工业大学A+5大连理工大学A 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3 清华大学 A 6 上海交通大学A 9西安交通大学AB+等(15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厦门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B等(15个):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四川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吉林大学、上海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燕山大学、西安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C等(10个):名单略。
精密仪器及机械是一级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学下的二级学科。
本专业主要研究现代精密仪器及智能、微小型机电系统,包括测控技术、微系统理论与应用、智能结构系统与技术、误差理论、信号分析与数据处理等。
现代科学仪器及设备是机、电、光、计算机、材料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先进技术的高度综合,它既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前提,也是创新研究的主体内容之一。
目前本学科技术的发展趋向智能化、微型化、集成化和系统工程化,其发展及应用与现代科技的各个领域的发展密切相关,在生物、医学、材料、航天、环保和国防等领域尤其突出,就业领域极其广泛。
精密仪器及机械专业培养目标本学科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热爱祖国、热爱事业、品行端正、学风正派。
2、掌握电子、机械及光学领域的理论基础,掌握本学科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本学科的技术应用能力。
3、熟练运用计算机和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胜任相关科技开发或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精密仪器及机械就业方向就业前景:精密仪器及机械专业所研究的基础研究、工程实践和社会生产过程中的物理现象、致动机理、结构集成及精密机构中的物理效应,研究信息获取、存储、处理、传输和利用的手段和方法等内容的应用性极强。
其在国防、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更是十分广泛。
所以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较广。
毕业生不仅可以到传统的制造企业工作,也可以在通讯,软件,电子,光学以及企事业的研究所等高科技企业找到比较适合的职位。
可以说,精密仪器及机械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很广阔的。
本专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除部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外,大部分都进入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高新技术企业从事教学、研究、工程设计、产品开发和技术管理工作。
可考资格证: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等。
环境分析仪器工程师,环境监测技术工程师,精密仪器机械工程师,精密仪器结构设计工程师,机械工程师,机械制造项目工程师,光学结构设计工程师,惯导研发工程师,控制系统硬件设计(数据来源:招聘网站。
精密机械⼯程系的前⾝为成⽴于1959年的上海科技⼤学⼯程⼒学系。
1994年5⽉并⼊现在的上海⼤学。
经过近⼗⼏年的发展,我系已经被上海市确定为“精密仪器及机械”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动化”重点学科、“机械电⼦⼯程”重点学科。
2002年“机械电⼦⼯程”更是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我系是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精密机械学会的单位,与美国、⽇本、瑞⼠、⾹港等多所境内外⼤学建⽴了教学、科研合作关系,在国内外享有⼀定的知名度。
我系现有教职⼯86⼈,专任教师51⼈,具有⾼级职称36⼈,其中正⾼职称12⼈,副⾼职称24⼈。
具有博⼠学位教师24⼈,在职攻读博⼠学位教师8⼈。
⽬前我系教学、科研设备资产已超过976万,拥有上海机电⼀体⼯程中⼼,精密机械研究所国家863计划机器⼈产业化基地,上海箭微机电技术公司等产学研基地,装备有⼯业机器⼈,数控加⼯中⼼,三坐标测量仪,CAD/CAM软件系统等科研实验系统和设备。
在以机电⼀体⾼新技术为主导⽅向,开展重⼤、精密、微型、⾃动化装备⽅⾯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应⽤⼯程见长的科研特点。
每年承担的科研经费达1000万左右,已获得国家及省市科技进步奖⼆⼗多项。
⽬前本系设置有本科专业“机械⼯程及⾃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硕⼠专业“机械电⼦⼯程”、“精密仪器及机械”;博⼠专业“机械电⼦⼯程”。
在读本科⽣516名,硕⼠⽣160名,博⼠⽣26名。
另设有机械⼯程、仪器仪表⼯程等⼯程硕⼠点。
精密机械⼯程系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本科教学为基础,以科学研究为动⼒,不断加强研究⽣培养和本科教学质量。
多年来,精密机械⼯程系培养的学⽣基础扎实、知识⾯较⼴、适应性较强具有机电结合、⼯管结合的特点,普遍受到社会的欢迎和好评,就业率达到99%以上。
精密仪器及机械(08040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代码:0804 授工学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具有精密机械、光学、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和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知识结构,掌握精密仪器及机械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熟练掌握本学科的专门知识,初步具有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能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和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从事专业及相邻专业的教学、科研、科技开发或管理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1.智能化仪器及机械2.智能传感技术与系统3.光电信息技术与仪器4.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5.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6.微机电系统技术7.虚拟仪器、网络仪器及软件无线电技术三、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学习年限2.5~3年。
本着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并重的要求安排培养时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年,课题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时间不少于一年。
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4年。
申请提前至两年毕业应符合学校、学院的相关规定条件。
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由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组成。
课程学分应不少于29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9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10学分。
每位研究生的课程学分以修29~33学分为宜。
必修环节共7学分。
未完成课程学分和必修环节不予受理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
四、课程设置(见表)五、必修环节必修环节由五部分组成:①专业文献阅读,第1~3学期完成,计1学分;②开题报告,第3学期完成,计3学分;③学术报告,第3~5、6学期完成,计1学分;④学术研讨,第1~5、6学期完成,计1学分;⑤教学实践,第1~5、6学期完成,计1学分。
六、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的具体要求及论文答辩按照《江西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精密仪器及机械(080401)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说明:(1)标有星号的专业选修课为文献分析课,课堂讲授学时至少为计划学时的1/2,其余学时安排文献阅读或课堂研讨。
中国科大院系代号系名:少年班(000-8)教改试点班(000-6)创新试点班(000-3)数学系(001)物理系(002)化学物理系(003)近代物理系(004)力学和机械工程系(005)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006)地球与空间科学系(007)分子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系(008)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009)自动化系(010)计算机科学技术系(011)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013)材料科学与工程系(014)信息管理与决策科学系(015)管理科学系(016)统计与金融系(017)外语系(018)化学系(019)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020)神经生物学与生物物理学系(021)天文与应用物理系(022)电子科学与技术系(023)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024)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025)安全科学与工程系(030)系统生物学系(031)医药生物技术系(032)光学与光学工程系(038)学院代号:物理学院(203)(002,004,022,038)管理学院(204)(015,016,017)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6)(003,014,019,020)生命科学学院(207)(008,021,031,032)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208)(007)工程科学学院(209)(005,009,013,030)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10)(006,010,023,218专业)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211)(018,024,025)核科学技术学院(214)计算机学院(215)(011)软件学院(225)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231)合肥微尺度物质国家实验室(234)应用化学系(12系) 自动化系(10系) 化学系(19系) 化学物理系(3系)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系(11系) 天文与应用物理系(22系)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23系) 院系风采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24系) 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6系) 地球与空间科学系(7系) 外语系(18系) 科大附中信息管理与决策科学系(15系) 信息安全专业科大华为信息所生命科学学院(8系, 21系) 管理学院数学系(1系) 工商管理硕士近代力学系(5系) 近代物理系(4系) 管理科学系(16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14系)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物理系(2系) 体教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9系)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20系) 少年班/零零班(0系)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核科学技术学院结构分析开放实验室软件学院统计与金融系(17系) 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25系) 苏州研究院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13系)。
附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优秀学生名单少年班:陈东张毅杨恒犀李振华赵蕴哲谭政杨潇洋任明亮左明轩黄山彭锐蔡刘飞数学系:周俊杰刘博董攀登马杰干政李晓冰仲杏慧俞建青申述赵青步红兰阳燕红沈俊丁惠生物理类:陈作晶安然何燕怡唐剑张翼刘春山朱纯赵昕惠志达杨驰吴昊许宿淮黄坚姜峰曹桂平李亦鸣邓小超师振宇郭松郑雨枫黄世嘉刘磊潘弘董亚雪郑昌成蔡小冬任晓铭刘杨李联臣王超刘婧婧任间李玉生张岳华程敬原丁桂军王艳杨勇高夫温浩礼赵亚丽何广宏高惠平肖云峰化学物理系:邹思睿李文博施钧辉汪令乐张彬王兆祥李遵云刘光明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汤启立郑海波史怡徐欢李建恒姚雅萱孙仕勇许杨周晓亮孔辉左艳波化学系:沈况杨楚汀麦成康俞一赟何晶王娜侯维乙杨玖重赵道利王桃玲陈涛陈小平罗巍张王兵席广成刘绍阳王嘉瑞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翁松青李悦芳杨一行赵爽寇大治周志立杨栓丁鹏生命科学学院:苏明商一于悦洋蔡华勇丁曰和林栲王鑫李国政魏希希魏世喜陈昊东郭雨刚庄骏王冬梅方辉江维梅一德徐珺劼魏志毅徐鹏景罗昊力学和机械工程系:罗斌强李邦明巫祥超王奉超顾瑞晏顺坪孙红灵孙亮赵凯郑志军薛炳熊志铭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张秋萍赵高飞滕伟冰郝鹏付强杨军王亚军汪小鹏金熠毛磊张明军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李名锐白冰李传峰王刚丁金磊郭涛甘明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周全许杰才华余弦桂创华马彦程显刚王尔玉刘春天吴俊桥肖东张金勇安峰岩余帆阮惠炜侯会满陈飘施冠超陈拥权董海涛包先春陈立均宫勋单剑锋刘乃金许小东刘利覃振权黄景博张金平王鹏伟自动化系:徐大川汪伏波马量杨奎元陈聪孟彦鹏李进苏杭杨天宝赵立恒张西文周强强崔连喜周露平郑艳霞周军李春林王文涛胡振华盛延敏张陈斌武海澄金学成李爱龙陈明智李鹏徐志张国军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王淑玲牟琳冯晓静谢明壤龙刚宋洪浩蔡李王录恩陈忠良熊志斌陈鑫何明明曹益华曹鹏祁堃陈小岩王宇亮周伟陈久生林青松王剑陈凯陈波孙伟峰郭磊涛徐诚浪林华辉葛亮王峰靳霄范乐刘定书江涛虞杨生江斌施朝阳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吴波王胜南沈悦潘邦淦姜卫武郭晓东陈晓琳蔡尚彭秀莲安滨张浩刘明辉姚海东张英娟王欣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张少兵自勇陶健宝黄玉王威苏振鹏谢丽莎陈晓玮韩雪黄灿管理学院:郭飞刘韵毅张颖刘飞金伟申义李哲鹏钟小辉王玉红卢正刚秦正云梁晓艳李志刚叶跃祥信息管理与决策科学系:彭彬史玲玲张晓兵管理科学系:倪慧荟统计与金融系:王婧如张娟张捷梁羽周曾宪溟辛璐外语系:李然林燕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朱铁权董俊卿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张媛贾薇薇陈果汪臻真冯耀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部:卜晓勇曾光强软件学院:梁敬唐尤华尹平王樱张瑶高航崔金玲傅作义党万里李宁艾永前景建岗叶强韩文文李茂何英高江涛杜明阳信息安全专业:王琦张忠祥李晓雪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王思胜马晓冬王立武安全科学与工程系:雷佼李立明火灾科学实验室:吴思军伍卫军严兆驰纵恒蔡以兵赵道亮王福亮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曾杰张美玲MPA 中心:杨三龙杨敏武仁权胡雯刘志雄黎淑秀姚继冬谢文婕孙友三张红兵王非刘强胜MBA 中心:张梅陈新李慧芳黄秉虹李兴禄桑红远陈良勇王承姐朱文川陈建军胡玉鸿姚启华石纯斌周英曹阳李友忠叶正刚吴琼江瀚柴洪涛侯文高尚德。
附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届优秀毕业生名单(572人,其中带下划线的同时为省双优生)少年班:丁子敬王鹏远王蕾顾理玲邵磊陈濛杨州曾小鸽张立章祯梁杨婧孟庆雷数学系:管枫李晓龙于飞叶晗王岚晖薛航黄爱民高延李丹青丁一文刘传仁李果张瑞丰陈越强虞静童宏玺物理类:潘凯居永凤贾春婧贺承浩胡凌志杨胜军张杰李铭恩沈奇张鑫张辉李雪白殷传洋刘强吴小蕻朱文卡叶树蓁吴峰钟帅肖彬陈思慧刘栩赵刘燕戴俊刘金梦刘超许慧明叶秋健涂昊韩竹敏宋俊玲舒轶平赵晓川马强蔡峥谢炜宇张希文周晓东冯艺张宏刘鑫覃锐郑攀王一波徐景科徐大智桑子儒施山旭沈天齐王宇胡津李竞赵克寒马鸿志周雯雯王志伟张沛闵长俊邬融童明雷高坤李恒梅孙昊汪磊蔡辉山吴崑高传波陆玉凤明瑶化学物理系:高志娟宁威孙进阚二军孙翔彭路孙华行秦成兵王芳童倩倩祝信信计婧黄静庄秀娟张少华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陈丕策马传许占闽川石峰源丰韫喆宋年卉张晶莹马明刘汉能汪锐徐伟宏黄钊董应超俞挞汐化学系:刘畅畅种莎莎顾强帅杜进王立姜明谢淼李乙文石悦谭嘉靖魏斯洁黄蓉荣黄耀兵王硕张骁薛一刘晓猛徐彦辉赵宇魏凯韩晓刚曹真韩开冬方群玲余快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徐嵩攀曹娜娜徐建顾维殷王道亮赵阳洪振飞郑兴王涛饶静一扈悦文刘建华杨润苗生命科学学院:张艳王忠凯钟楠薛亮贾娜丽牛磊刘将新端珊珊黄倩刘泽先陈章胡文宝竹玮李贵生张金学倪琛刘昊崔培昕殷培栋刘嵘卢东艳沈昕徐冰朱娟娟傅杰王艳张夷朱虹江鹏杜文静姚展陈清烽胡琦俞江罗彬近代力学系:雷平艳李利萍吴立朋李喆高鹏彭博褚佑彪李祝飞华如南张薇叶青张明贾洪印徐林陈红永秦曈孔宪辉李旭马宏昊乔玲许仁萍王磊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曾鸿江王健汤时虎钟小强方煜崔园园荣皓段世媛何利文周辉钱路路胡飞汪静姝李炎胜照宇邬林通刘伟群罗海燕孙培培吴亚雷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黄长进李治宇黎林村王艰尖吴琼周鹏飞马进伟郑松伟刘文琰陈辉谢远远何汉峰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傅震田甜赵小青高羽李亚麟张瑞黄志臻姚霆徐洋廖晓光张璇杨阳王伟张不凡张宏辉刘辉峰尹治平徐鹰侯华沈道义宋勇朱有团自动化系:李学森王飞撖涛李振飞向伟陈功陆婷婷魏波张毅王津津陈姗冯先勇方科罗玮华汤川张早春沈煌焕魏保子郭庆磊宋记锋吴龙海李明高修峰张国庆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刘玉宇李琴王修君纪金松范长杰刘永生邓红莉郭良敏刘玉枚韩堃李恒魏闯先罗兖王大鹏毕坤王苗苗时正王欣姚亦飞电子科学与技术系:郭荣华熊进曾丹李斌蒋诗梅路烽许文龙李琳杨毅汪云路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林晨严慧刘宁宁张嘉亮李季潘兆泰叶奇青陈雅莉林天成付艳艳赖克来炜王卉芳陈昊夏烨王奎张雷刚鲜希杨逃邓虓田建勋刘林刘景芳刘远哲呼吉乐荆大川李星光高盛华秦晋滕飞宋洋黄斌常青柏云凤曹戎格董潇杨盛波谭昶谷峰徐运韩思远李云张锦功张超骆燕潘斌王略志王土生龙炳林张兆芳李泽超张旸娄亮李岸伟张海洋马平程俊解庆丁戎程良渝杨娥蒋正威刘永奇湛超马文凯马翼马立元李文林芳宇詹磊余林洪周洪伟刘畅杨子贤戴礼灿尹俊张钊苏文辛吉荣杨丽兵杜方雨吴兆琦王天云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龚志军杨乐赖海容曹卫卫郑刘根孙静游科华孙贺蔡宏珂何菲孟醒谢祖军方鑫定王峰叶玲玲宋淑云张爱萍丁交阳丁健孙盼盼杨晓志管理学院:许晓赵利娜邓冰卢宝李仕兵魏久檗马辉王晓棠陈传军孙彬郭振峰陈静戴立平吕莎莎化宏宇凌飞刘彦初童楠吴杰陈振娇沈祥查迎春宋加山信息管理与决策科学系、管理科学系:雷莹莹程龙信王昱方燕儿刘竺青公博峰刘家杰奚程统计与金融系:范文婷敖明明冯文宁黄逸魏东伟祝文祥徐驰清马乐朱寅李辉童宗伟陈清平外语系:苏茂杨靓杨晓果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王乐天南普恒范方芳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李懿娴张莹莹苗琳娟王洪敏张浈张凡周琳薛东海社会科学总支:毛天虹李阵陈健软件学院:唐莹莹王超罗磊杨智黎婷婷张晖马天翼程歆周英贺支玉潘轶林乐加魏亚东郝军蓝怡兰董蕾吴操威葛国栋欧阳剑张剑周伟伟黄翌韩金田庹虎王成军解晓庆张静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郭亮王晶赵朝阳王安谭鑫刘衍芳安全科学与工程系:王晓蕾王德勇叶睿博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朱纪欣陈希磊李思成何淑琴王蔚于彦飞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吴伟泰凌浪生郭仕锐冷玉敏刘亲壮王海峰MBA中心:李闻圣高红梅钱俊吴莉赵影杨波丁明志徐玉志李祝红肖国德黎雁龙张瑞韩明涛周展翅刘春红曹芊陈仲凯梁斌陈邦习戚莉王春梅安忠猛翟光瑞倪世宏陶春喜严锐那珂嘉高绪武刘建荣高峰卢永郝云飞。
精密仪器与机械结构设计实验指导书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实验教学的目的与要求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加深学生对各种机构与机械零件的理解与体验,掌握构建机械系统的一般方法并通过实际运用fishertechnik模型构建从简单到复杂的不同功能的光、机、电系统,促进学生、光、机、电系统的设计构思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实验项目实验一机构原理与机构设计了解机构的组成及传动原理,认识各种机械传动装置、分类及运用,了解各类零件的结构特点以及连接、失效。
实验二百分表结构分析装拆了解百分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熟悉齿轮、导轨、弹性元件连接和示数装置等零件在百分表中具体的应用及其结构形式,初步实践精密仪器表的拆装与拆装工具。
实验三机、电系统的构建实验通过构建不同功能的从简单到复杂的机、电、系统,初步体验和了解机电系统的一般设计方法,以及通过灵活的配置fishertechnik模块,实现不同功能目标的机电系统的创新性实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验四气动机器人创意实验进一步熟悉慧鱼模型的各个模块,了解气压传动的一些知识,进行创意实验设计,进一步熟悉LLWin的编程。
实验一机构原理与机构设计一、目的1、通过使用fishertechnik模型“机械组”和“结构组”搭建各种运动机构和传动装置,加深学生对机构组成、原理、运用的理解和认识。
2、通过使用fishertechnik模型,增加学生对机械零件的认识,了解其具体结构和失效形式。
3、初步了解机构在实际精密仪器中的具体结构和运用。
二、实验器材1、fishertechnik机械组和结构组模型包括(1)齿轮、联杆、链条、履带、齿轮(普通齿轮、锥齿轮、链齿轮、内啮合齿轮、外啮合齿轮)、齿轮轴、齿条、蜗轮、蜗杆、凸轮、弹簧、曲轴、万向节、差速器、齿轮箱、铰链等。
(2)各种连接与结构组件。
2、扫描仪、园度仪、打印机、长度测量机等。
三、思考题1、直线运动机构有那些,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其运用范围。
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是在1958年设立的机床、工具、量仪等本科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光、机、电、仪器仪表与信息科学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学院。
现设有四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2200余人。
2003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授予陕西省名牌专业。
学院设有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具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覆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工业工程五个二级学科。
所有专业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在读博士、硕士生400余人。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为陕西省名牌专业,培养具有现代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装备制造业、科研部门及高等学校从事设计、制造、新产品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经营销售和教学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基础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控制工程基础、计算机数控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测试技术基础等。
专业方向课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方向: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模具设计、现代制造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综合训练等;机械电子工程方向: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微机应用系统设计、机电一体化综合训练等;机械设计方向:机械设计学、机械系统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机械概论及结构、机构设计等;车辆工程方向:汽车理论、车辆电子控制技术、车辆自动驾驶与导航技术、汽车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就业方向:可到企业、科研部门及高等学校从事各类机电产品的设计制造、开发、应用研究、技术改造、试验研究、运行管理、经营销售及其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创建于1958年,培养具备现代测控仪器及系统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信息系统、工业过程自动化、精密机电系统、计量测试控制系统、智能化仪器仪表系统设备的研究、开发、设计和技术监督保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解放前的旧中国,没有完整的仪器仪表工业。
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要在高等学校设立新的专业——仪器类专业,以培养国家急需的仪器制造方面专业人才。
1952年院系调整后,中央教育部委托天津大学筹建“精密机械仪器专业”,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我国高等学校中最先设置的精密机械仪器专业。
当时的教学工作是“以俄为师”,诶了能够直接吸收苏联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经验,要求教室掌握俄语,能够直接阅读翻译苏联教材和科技资料,为学习苏联的经验创造条件。
专业课:公差及技术测量蔡其恕仪器零件及机构苑文炳仪器制造工艺学王守融仪器制造刀具与机床孙家鼒机械制造量仪吴继宗精密机械仪器孙家鼒自动量仪吴又芝1952年秋天开始招收新生,学制五年,1958年有了天津大学精密机械仪器专业首届毕业生。
1954年,王守融、孙家鼒设计并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半自动计算刻线机,在刻线精度达到了国际水平,并在1965年获国家科委授予的重大科技成果奖。
这是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工程系成立以后,在科学研究上,接受国家奖励的首例。
【介绍王守融】1958年3玥,学校考虑当时的机械系学生太多,约占全校学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股决定将机械系一分为三,成为是三个机械系,第一机械系,包括机械制造专业和机械制造、刀具、机床、金属工学、机械制图五个教研室及附属实习工厂;第二机械系,包括精密机械仪器、焊接两个专业和精密仪器、焊接、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四个教研室;第三机械系;包括内燃机专业和内燃机、热工两个教研室。
1959年,三个机械系又进行了调整和更名,经焊接专业和焊接教研室调归第一机械系,成立机械制造工程系;第二机械系更名,成立精密仪器工程系;第三机械系更名,成立动力机械工程系。
精密仪器工程系成立时,学校人名项任澜教授为系主任【介绍项任澜】专业设置:精密仪器、热工仪表、1960后,新添计时仪器、光学仪器、计算机、航行仪表,1961年4月中央对全国重点学校的专业设置调整,保留了前四个专业,航行仪表63届后停办,计算机63届后缓办。
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080202机械电子工程
本学科涉及机械、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信息处理等多个领域,以机械理论、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工程测试与信号分析等为技术基础,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传感器检测技术、现代数控技术和机电设备故障诊断等技术为专业技术,主要从事以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领域为主体、与控制、信息科学等领域相关的理论、技术、工程应用方面的研究。
本学科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技术学科,覆盖的应用领域包括国防技术装备、高新技术工业、交通、航空航天、医疗装备等等。
2011招生专业
单位名称(系、院、科研机构):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面试内容包含:1)口语交流,专业英文短文现场翻译;
2)学科基础知识:机械类,测量/测试类,数控类,光学类,计算机应用类;(机械CAD
类;编程类(VB/VC));科学计算类(Matlab、Ansys等);
3)综合素质实践能力
笔试覆盖内容:1)机械设计基础:结构的力学分析,机械零件的设计;机械制造技术
基础;加工质量分析,零件价格方法和制造工艺过程分析;
2)电路:半导体器件及电路基础,基本电路及分析基础,运算放大器电路,组合逻辑
电路与触发器,振荡器;
3)测试技术:常用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信号调理。
相关分析院里,反馈式传感器原
理,常用量的电测方法;
4)自动控制: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拉氏变换及反变换,方框图及其简化,控制
系统频率相应特性,伯得图的绘制,根轨迹绘制,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080401精密仪器及机械
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面向仪器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高层次专门技术人才,并适应新世纪科学和技术进步在新兴交叉学科发展的需求。
本系在“仪器科学与技术”(0804)一级学科具有博士授予权。
“精密仪器及机械”学科以精密机械、电子学、光学和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理论和技术基础的融合为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具有深厚的数理、工程技术基础,有宽广知识面,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本学科所覆盖的“光机电算”一体化技术不仅体现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也已成为高新技术的具体体现。
无论是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基础的研究,还在国防安全重大、重要技术装备等多方面都担负重要角色。
2011招生专业
单位名称(系、院、科研机构):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080402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面向仪器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高层次专门技术人才,并适应新世纪科学和技术进步在新兴交叉学科发展的需求。
本系在“仪器科学与技术”(0804)一级学科具有博士授予权。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主要研究信息获取、存储、处理、传输和利用信息的现代科学技术及仪器,包括测控技术及仪器、现代传感技术、精密计量理论与应用、智能结构系统与技术、信号分析与数据处理等。
现代科学仪器及设备是机、电、光、计算机、材料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先进技术的高度综合。
智能化、微型化、集成化和系统工程化是本学科的发展方向。
本学科的发展及应用与现代科技的各个领域的发展密切相关,在生物、医学、材料、航天、环保和国防等领域尤其突出,就业领域极其广泛。
2011招生专业
单位名称(系、院、科研机构):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3)综合素质实践能力
笔试覆盖内容:1)机械设计基础:结构的力学分析,机械零件的设计;机械制造技术
基础;加工质量分析,零件价格方法和制造工艺过程分析;
2)电路:半导体器件及电路基础,基本电路及分析基础,运算放大器电路,组合逻辑
电路与触发器,振荡器;
3)测试技术:常用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信号调理。
相关分析院里,反馈式传感器原
理,常用量的电测方法;
4)自动控制: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拉氏变换及反变换,方框图及其简化,控制
系统频率相应特性,伯得图的绘制,根轨迹绘制,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085201机械工程(专业学位)
机械工程是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各类机械装备和生产制造技术以创造物质财富和提高社会文明水准的重要工程领域,是与人类社会活动关系十分密切、应用非常广泛的工程领域,也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工程领域。
随着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及软件技术、材料科学的发展和渗透,充实和丰富了本领域的基础,拓宽和发展了本领域的研究范畴,并促进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向精密化、自动化、智能化、高效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同时,其与管理科学的结合而覆盖的工业工程领域,为制造业的资源的规划、产品设计、制造、质量管理以及全寿命设计的系统化、绿色化提供了广泛的研究课题。
本领域涉及机械设计、制造、试验、使用、维修等基础理论、技术和方法,并与材料工程、动力工程、电气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工业工程、管理工程等工程领域及力学学科密切相关。
2011招生专业
单位名称(系、院、科研机构):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01CAD/CAM/CAE 02机电一体化系统技术
03智能机械与控制
04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
①
101政治理
论
②204英语
二
③302数学
二
④869自动
控制原理二
自动控
制:控制系统
微分方程的建
立;拉氏变换
及反变换,方
框图及其简
化,控制系统
频率响应特
性;伯得图的
绘制,根轨迹
绘制,控制系
统稳定性分
析。
《控制
理论与机械系统
控制》竺长安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自动控制理论》
邹伯敏等,机械工
业出版
社
复试形式与内容
复试形式:专业可笔试和综合面试。
面试内容包含:1)口语交流,专业英文短文现场翻译;
2)学科基础知识:机械类,测量/测试类,数控类,光学类,计算机应用类;(机械CAD 类;编程类(VB/VC));科学计算类(Matlab、Ansys等);
3)综合素质实践能力
笔试覆盖内容:1)机械设计基础:结构的力学分析,机械零件的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加工质量分析,零件价格方法和制造工艺过程分析;
2)电路:半导体器件及电路基础,基本电路及分析基础,运算放大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与触发器,振荡器;
3)测试技术:常用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信号调理。
相关分析院里,反馈式传感器原理,常用量的电测方法;
4)自动控制: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拉氏变换及反变换,方框图及其简化,控制系统频率相应特性,伯得图的绘制,根轨迹绘制,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085203仪器仪表工程(专业学位)
仪器仪表是人类获取信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工具。
广泛涉及到国民经济、科学研究和与人们日常生产相关的各个方面,是提供检测、计量、监测和控制装置、设备与技术的综合性工程领域,为人类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技术保障。
随着激光技术、电子学技术、自动化技术、精密机械技术、计算机及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出现,不仅充实和丰富了仪器仪表工程学科领域的基础,而且拓宽和发展了本学科的研究领域,使得仪器仪表向精密化、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微型化和多功能方向发展。
本工程领域涉及工程光学、传感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精密机械、现代测控技术与系统,以及精密仪器及自动仪表设计、制造、试验、使用、维修等基础理论、技术和方法,现已发展成为以精密机械、电子学、光电工程、计算机科学、检测技术及自动化等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的综合性工程领域。
2011招生专业
单位名称(系、院、科研机构):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
2)学科基础知识:机械类,测量/测试类,数控类,光学类,计算机应用类;(机械CAD 类;编程类(VB/VC));科学计算类(Matlab、Ansys等);
3)综合素质实践能力
笔试覆盖内容:1)机械设计基础:结构的力学分析,机械零件的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加工质量分析,零件价格方法和制造工艺过程分析;
2)电路:半导体器件及电路基础,基本电路及分析基础,运算放大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与触发器,振荡器;
3)测试技术:常用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信号调理。
相关分析院里,反馈式传感器原理,常用量的电测方法;
4)自动控制: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拉氏变换及反变换,方框图及其简化,控制系统频率相应特性,伯得图的绘制,根轨迹绘制,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