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事件现场卫生学调查记录表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1
食物中毒事件调查总结报告(案例)x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文件×××【××】签发人:××××关于x县x村x屯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报告xxxxxx:x年x月x日下午x点x分,我中心接到x县卫生防疫站报告,该县x乡突发中毒事件,中毒10人,已死亡3人,7例重症病人正在县医院抢救治疗。
接到报告后,我中心派出两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与x医院和x卫生监督所专业人员一行6人,赶赴现场协助开展调查处理及抢救病人。
至x月x日止,死亡4人,6名现症病人正在x医院抢救。
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x县x乡x村位于x县西南部,距乡政府约20公里。
全村有30户120人,均为苗族。
该村为山区,交通不便,自然和卫生条件差。
这是一个贫穷的少数民族地区。
村里有一位乡村医生。
二、中毒发生经过:x月x日上午x时左右,村民x(男,39岁)将今年三月三(农历,苗族的传统节日)做好的糯米与玉米混合在一起的面粉(酵米面)做成水圆独自食用,于当天下午4时出现恶心、呕吐、头昏、头痛、乏力、腹胀、腹痛等症状,次日病情加重,下午3时30分在家死亡。
死者生前,其亲属赶来探望,其家人为了感谢亲友,又用酵米面招待前来探望病人的亲属,进食9人,吃后均发生中毒,其中有2人相继在家中死亡(均为女性),剩余7人送x医院抢救,1人(女性)因病情加重经抢救无效于x月x日x分死亡。
三、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一)流行病学调查1.患者分布:中毒发生时间为X天至X天。
患者集中在X村。
他们是四个不同的家庭,先后在X家吃饭。
10人进食,10名患者(7名男性和3名女性),7名患者住院,4名患者死亡(1名男性和3名女性)。
最低年龄为12岁,最高年龄为56岁。
2、进食情况:中毒者均进食了x家制作的水圆,进食量为两个至10个不等。
2、潜伏期最短6小时,最长24小时,平均15小时。
浙江省卫生厅文件浙卫发…2007‟162号关于印发《浙江省卫生监督机构食物中毒调查处理指导意见》的通知各市、县(市、区)卫生局:为规范我省卫生监督机构食物中毒调查处理工作,我厅组织制订了《浙江省卫生监督机构食物中毒调查处理指导意见》。
现印发给你们,望各地组织学习,参照执行。
二○○七年六月七日浙江省卫生监督机构食物中毒调查处理指导意见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及时处理和控制食物中毒事件,指导和规范卫生监督机构食物中毒事件的处臵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食物中毒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食品卫生监督程序》、《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办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及《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14938-94)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导意见。
1.3 适用范围本指导意见适用于本省各级卫生监督机构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并可作为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制定食物中毒事件应急预案的依据。
1.4 概念界定本指导意见所指的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非传染性食源性疾患。
1.5 食物中毒调查处理职责与管辖原则1.5.1 县级卫生监督机构(1)负责本辖区内食物中毒事件的网络直报和调查处理工作;(2)总结、统计分析全县(市、区)食物中毒发生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上报市级卫生监督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1.5.2 市级卫生监督机构(1)负责本市食物中毒事件的网络直报、监控和审核工作;(2)负责本级直接管辖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3)凡发病100人及以上或出现死亡病例,必须赴现场指导并协助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开展调查处理工作;(4)凡中毒人数30人及以上或中毒事件发生在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及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且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的,应视事件的性质和波及范围给予积极的指导,若基层需要市级卫生监督机构予以现场指导、协助调查,应立即赶赴现场;(5)组织、协调跨县(区)的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6)上级指定或本级卫生监督机构认为需要赴现场调查处理的食物中毒事件;(7)总结、统计分析本地区食物中毒发生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上报省级卫生监督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某饭店一起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报告奎建平(昆明医科大学10级预防一大班201004011)摘要:目的:调查某镇A饭店一起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原因和流行特点,为今后防治同类事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查找本起食物中毒有关的可疑食品,对该饭店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了解该饭店卫生状况,并采集食用者的剩余食品、患者腹泻样本进行沙门氏菌检测。
结果:本次食物中毒事件中在该饭店就餐人数36人,食物中毒患者19例,均为聚餐,死亡0人;临床症状以腹泻、乏力、腹痛、头痛、恶心、呕吐、发热为主要表现;从1份凉鸡及11份患者腹泻样本中分离出伤寒沙门氏菌,其他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结论结合临床表现、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食品卫生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判定为一起伤寒沙门氏菌污染凉鸡引起的食物中毒,经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控制了事件的蔓延。
关键词:食物中毒;伤寒沙门氏菌;流行病学调查2012年8月12日,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某镇卫生院电话报告,获悉有十余人于8月11日中午在该镇A饭店聚餐后,出现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分别到该镇卫生院、该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诊治。
接报核实后,某区卫生局立即组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卫生监督所有关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现将调查情况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开展个案调查,采用统一的标准调查患者发病前72h就餐情况,并进行中毒因素的调查分析,查阅医院在此期间门诊就诊病历和住院病历。
1.2调查方法1.2.1人群流行病学调查2012年8月11日在某饭店聚餐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的患者作为本次调查的疑似病例,从其便样或呕吐物中分离出病原菌者为本次调查确诊病例。
1.2.2病例搜索和个案调查通过询问患者,对患者进行个案调查、访谈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同时现场采集饭店剩余凉鸡和患者粪便标本,送有条件的实验室进行相关因素和细菌学检测。
1.2.3危险因素调查对造成这次事故的某饭店进行了现场卫生学调查和患者72h饮食调查。
案例讨论广州市一起肠炎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调查广州市一起肠炎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调查学习目的掌握•暴发的调查步骤•绘制流行曲线,解释和描述流行曲线的作用•计算并比较针对每种食物的罹患率,找出可疑食物•分析性流行病学的方法背景X公司7名工人陆续出现腹泻、市CDC接腹痛等症状FDA报告21时14时7月15日7月16日10时22时X公司再有市、区CDC21名工人出调查组赴现类似症状现场调查电话接报后,应该开展哪些工作?•核实情况•报告•组成流调组•准备相应的应急物质和药品暴发调查的步骤?•准备工作•证实暴发存在•核实诊断•制定病例定义、病例搜索、个案调查•描述三间分布特征•建立假设•验证假设•重新调查并再次验证假设•尽可能早地实施控制措施•信息反馈•继续监测以便监控趋势和评价预防控制措施你是否认为应立即采样?为什么?该采集哪些样本/标本?•应立即采样(实验室证据很重要)–尽可能用药前采样–采不到留样食物,对可疑加工环节采样,结合分子溯源技术,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针对污染环节开展溯源•样本/标本采集范围–样本:留样食物,可疑食品的剩余部分、半成品和原料,加工用具、餐饮具、抹布、操作人员双手等接触食品物品的涂抹样,环境样本–病例标本:腹泻物、呕吐物、血液等–从业人员粪便、肛拭、咽拭、疮疖脓液等原则:尽早采样不同致病因子有不同的保存要求,熟悉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病毒的临床特点,与实验室保持沟通交流学习根据提供信息,设计描述临床症状一览表•病例43例,其中43例出现腹泻症状,38例出现头痛和腹痛,22例出现恶心,20例出现发热,11例出现呕吐。
43名病例临床特征症状/体征发病数百分比(%)腹泻43100头痛3888腹痛3888恶心2251发热2047呕吐1126对部分病例和值班医生访谈如何进行病例定义?可分几级?•病例定义基本框架流行病学标准(时间+地点+人物等)+疾病识别指标(症状、体征、实验室结果等)。
现场卫生学调查篇一:卫生学调查报告食物中毒调查处理(一)实验目的通过具体调查相关食物中毒的报道,了解食物中毒的概念,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熟悉各类食物中毒潜伏期和所有的临床表现;在此基础上重点掌握食物调查处理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二)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的根据和原则要求问题1:我国对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的法律依据、基本内容和原则有哪些要求? 卫生部印发《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的通知,卫监督发〔2005〕431号、食物中毒调查处理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物中毒调查报告办法》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GB 14938-94),以及有关法规、条例和地方性有关规定等实施。
主要是明确情况、作出正确的诊断、处置病人、调查原因、处理食物,对肇事人员(法人)进行或协助进行卫生的、行政的和法制的善后处理。
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的原则要求一是提高工作方法的科学性,即一切结论、结果都是翔实的,有充分的科学依据的;二是工作合法性,即一切调查处理工作都是有法律根据的,即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条例的规定之内,开展调查处理工作;三是工作的有效性,即切实解决必须回答的问题。
(三)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案例讨论食物中毒发生情况乐山市卫生监督所于2002年5月5日晚6时接到乐山医院值班医生苏×关于发生疑似食物中毒的电话报告。
报告称:该医院收进了20余名疑似食物中毒病人,这些病人都是某高校某期同学。
市监督所值班食品卫生监督人员立即携带平日准备好的调查用品,包括急救箱,现场检测采样用品,调查登记本,取证工具等,立即奔赴现场。
问题2:卫生监督所如何建立食物中毒的报告系统?怎样做到一旦发生食物中毒能立即出动?食物中毒的报告:食物中毒信息的报告按照《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卫生部8号令)执行报告制度如下:一、报告原则1、及时报告原则。
发生疑似或者食物中毒必须立即电话或短信报告,并严格按规定时限实行书面报告,同时发送电子邮件报告。
“7·26”狮子山区兰钿酒家谢师宴食物中毒调查报告2008年7月28日上午8:50,某市人民医院电话报告:7月27日下午陆续有多名患者以呕吐、腹泻症状就诊治疗,疑似食物中毒。
我中心立即组织流调和检验人员前往现场调查处理。
一、基本情况7月26日晚居民张某在狮子山区兰钿酒家举办谢师宴11桌(约110人就餐),18时许开席。
7月27日陆续有参加宴席者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分别赴市人民医院或狮子山医院就诊。
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医院就诊现场共调查9名病例,其余就餐者情况酒宴举办者未能提供。
1、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恶心(6/9)、呕吐(4/9)、腹痛(8/9)、腹泻(9/9)。
呕吐1-7次,为胃内容物,腹泻次数5-20次,为黄色稀水样便。
2、发病时间及潜伏期:9名病例先后于7月27日12时至19时出现症状。
潜伏期为17-24小时,中位数潜伏期为21小时。
3、年龄、性别分布:男1名、女8名,年龄最小12岁,年龄最大为54岁。
4、患者为张某的亲戚、同事和朋友,居住地分散,无空间聚集性。
5、临床诊治及转归:9名病例其中市人民医院就诊4名,狮子山医院就诊5名;经医疗机构采取左氧氟沙星、头孢咪唑等抗菌、补液对症治疗后,患者均痊愈出院,病程1~2天。
5、共同进餐史及可疑食品调查经调查:9名发病者多来自不同家庭,除参加“7月26日兰钿酒家谢师宴”外,发病前72小时无其他共同进餐史。
26日晚谢师宴的主要菜谱为:卤口条、卤肫、卤牛肉、卤顺风、皮蛋、凉拌三丝、清蒸鲈鱼、清蒸甲鱼、青蟹炖蛋等,其中卤口条、卤牛肉等熟食为外购,其他菜肴系酒店制作,酒水系举办者张某自带。
26日当天铜陵最高气温35.7℃。
三、现场卫生学调查7月28日中午,会同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对兰钿酒家的加工作业场所进行了现场卫生学调查:该酒店属承包私营性质,卫生状况一般,加工场所设有配菜间、烹饪间、仓库,仓库存放较杂乱,洗菜洗碗均在烹饪间内;生、熟食配菜在配菜间内,存在生熟交叉污染现象,冰箱内存放有卤菜熟食和待加工的生食原料。
关于某大酒店有限公司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目的调查分析某大酒店有限公司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事件相关人群的健康损害情况、流行病学特征,以此来为制定食物中毒预防措施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控制该类事件的发生。
方法核实诊断后,制定疑似病例定议,搜索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临床表现,病例对照研究,现场卫生学调查,并采集留样食品、环境样品、厨师及病例样品进行致病菌检测。
结果该次事件共22名病例,罹患率5.4%,副溶血性弧菌为主要的致病微生物,澳龙脑髓羹为主要的致病食物;2例患者肛拭子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且同源。
结论该此事件为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标签: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征;食品安全現阶段,食源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食物中毒属于常见食源性疾病的一种,是造成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1-4]。
某大酒店有限公司2015年5月30日中午举办婚宴后有多人发生腹泻、腹痛等症状,怀疑食物中毒。
经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食品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判定该此事件为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1 基本情况2015年5月30日某大酒店有限公司二楼承办婚宴,共41桌,就餐人数410名左右。
5月30日下午起,陆续有参加婚宴人员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某大酒店5月30日中午承接了2档婚宴,一档在二楼,食品由4楼厨房制作,一档在5楼,食品由5楼厨房制作,该次食物中毒病例均为二楼婚宴进餐人员。
无危重病例,患者预后良好。
2 调查过程2.1 调查目的查明该次事件相关人群的健康损害情况、流行病学特征和事件发生原因、中毒食品、污染原因、致病因子。
2.2 调查方法2.2.1 病例定义5月30日中午在某大酒店有限公司进餐后,发生腹痛、腹泻、呕吐症状之一,且腹泻次数≥3次的人员。
2.2.2 搜索病例共搜索到82例疑似病例,同时调查了54名同餐次就餐但未发病人员作为对照。
卫生检验综合技术-微生物检验部分课堂讨论模块二:细菌性食物中毒案例讨论一、一起食物中毒案例的分析目的要求:1.掌握细菌性食物中毒实验室检测流程及检测技术2.熟悉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食物中毒类型、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处理原则3.熟悉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处理的方法4.了解食物中毒案例的分析方法学时:11学时课程内容:一、事件概述B市C镇初级中学为政府公办初级中学,共有学生1132名,22个班级,83名老师,7名食堂工作人员。
其中寄宿生630名,走读生502名,周一至周五上课,周六至周日放假。
根据学校报告,6月5日下午17:20开始,有学生出现腹痛、腹泻、呕吐、恶心和头痛、头昏等症状,到6月6日晨检发现有80余名左右出现同类症状,因这些学生在学校有共同就餐史,且发病时间非常集中,怀疑为食物中毒。
6月6日上午7:30学校向C镇卫生院报告并组织患病学生就诊。
【问题1】C镇卫生院接到报告后,首先应当开展什么工作?当卫生院同天接到数例相同症状体征的病人时,应如何考虑?作何处理?【参考答案】C镇卫生院接到报告后应第一时间奔赴现场核实情况,并及时开展救治。
当同一天接到数例相同症状体征的病人时,则考虑食物中毒的可能。
因此,对病人采取紧急处理的同时及时报告当地CDC或卫生执法监督机构。
镇卫生院接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核实,核实后于6月6日上午8:30向B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问题2】B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如果怀疑是食物中毒,应做何处理?【参考答案】及时将事件报告给市卫生局和省疾控中心。
除了及时报告之外,还应:○1对病人采取紧急处理,包括停止食用中毒食品;采取病人标本,以备送检;对病人的急救治疗;○2对中毒食品的控制:保护现场,封存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追回已售出的中毒食品或疑似中毒食品;○3对中毒场所采取消毒处理B市疾控中心立即将情况报告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于6月6日上午9:20分到达现场。
同时B市疾控中心向省疾控中心报告,并立即调集流行病学、食品卫生学、微生物检验、理化检验等学科专业人员前往现场调查,上述专家于6月6日下午13:00到达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