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 格式:docx
  • 大小:26.92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它是适应人们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它是人们实践经验的结晶。科学是人类活动的一个范畴,它的职能是总结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并使之系统化。科学这个概念本身不仅包括获得新知识的活动,而且还包括这个活动的结果。科学包含自然、社会、思维等领域,如物理学、生物学和社会学。它涵盖三方面含义:观察,致力于揭示自然真象,而对自然作理由充分的观察或研究(包括思想实验),通常指可通过必要的方法进行的,或能通过科学方法——一套用以评价经验知识的程序而进行的;假设,通过这样的过程假定组织体系知识的系统性;检证,借此验证研究目标的信度与效度。

科学知识指覆盖一般真理或普遍规律的运作的知识或知识体系,尤其指通过科学方法获得或验证过的。科学知识极度依赖逻辑推理。哲学家和科学家经常试图给何为科学和科学方法提供一个充分的本质主义定义但并不很成功,笼统地说,科学即反映人们对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科学一词由近代日本学界初用于对译英文中的science及其它欧洲语言中的相应词汇,欧洲语言中该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意为知识、学问,在近代侧重关于自然的学问。科学一词在中国古汉语中意为科举之学。明治时代日本启蒙思想家西周使用科学作为science的译词。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尼采认为人们容易忘记,科学其实是一种社会的、历史的和文化的人类活动,它是在发明而不是在发现不变的自然规律。某些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像费耶阿本德(Feyerabend)和罗蒂,可能会同意他的这种看法。他也认为,落入科学主义窠臼是愚蠢的---科学主义相信科学能最终解决所有人类问题,或者发现隐藏在我们感觉经验到的日常世界背后的某些真实世界的隐藏真理。但是,他完全支持把科学视为一种现象学的、实用的---因此不太野心勃勃的---活动的观点。当然,后现代主义对科学的定义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随意引用会出错。

在中国,教科书上一般将科学分为自然科学(或称为理科)和社会科学(或称为文科)。而诸如心理学、哲学(有别于科学)在中国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概念被认为存在划分不清、界限模糊的情况。因而科学一词常被模糊地使用。工程学科称为工科,理科和工科合成理工科,而文科和理科又合称文理科。从准确、可验证性并能达到普遍公认的角度讲,科学一词指自然科学。广义的科学又包含了科技及社会学。

技术是指在劳动生产方面的经验、知识和技巧,也泛指其他操作方面的技巧。科学与技术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两者的协调发展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

科学技术,发现或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通常是在已有规则制约下的,尽量以有效、容易、低消耗高产出的方式来实现特定功能的事物的组织方式。因为人们研究的客观事物的不同,科学与科学技术是两个可以互相转变的概念,也就是科学可以说成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也可以说成是科学。比如汽车发动机理论相对汽车这个事物而言,这个理论就可称之为汽车发动机科学,而汽车理论就是诸如发动机科学,机械传动科学,电子科学等科学综合应用的汽车科学技术;而发动机理论也是一门科学技术,是包含材料科学,燃料科学,力学等科学综合应用的科学技术。所以,讲科学和科学技术要有针对性,否则科学和科学技术的概念就容易混淆。科学技术可以解决,创造,创新,很多问题及机会。科技有利也有弊,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好好的使用它,才能造福人类。

科学技术的本质:发现或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通常是在已有规则制约下的,尽量以有效、容易、低消耗高产出的方式来实现特定功能的,事物的组织方式。

两大联系:系统联系和因果联系。事物往往具有系统的结构,系统中,事物之间的联系就是系统联系,事物之间有时存在引发关系和转变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因果联系。合与分解、归纳与演绎形成系统的上下级结构的事物之间的包含关系,表现为树状的形式,而在同级结构的事物之间。表现为顺序联系和并列联系两种基本形式,并由此组成更复杂的形式,例如网状形式、环状形式。从作用而言,系统中事物之间的联系以互补合作和对立抑制的形式最为常见。因果联系:原因产生结果,而结果又可以作为原因产生下一个结果,这样就形成了因果链。科学技术中,经常要由原因推理结果(正向推理)和结果推理原因(逆向推理)。

很多科学技术要经过三大步骤:第一步:观察现象,第二步:提出假说,第三步:验证假说。具体地说:全面、细致的观察现象,然后利用已学的知识,以及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大胆的提出假说,然后巧妙的设计方法来验证假说,最终,从假说到真理,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创造而言,联系强调事物的组织技巧,也就是在已有规则的约束下,事物之间怎样以最有效、最稳定、最长久、最容易实现、最简便、最节省成本的方式实现功能。从发现而言,有些事物之间之所以是某种联系,因为这些事物之间只能是这种联系,是在已有规律的约束下唯一的选择。如果有多种完全平等的选择,对于自然界而言,由于无法给出选择这一个而不选择那一个的原因,所以可能无法从中选择任何一个,但是对于人类而言,人类可以从完全平等的选择中做出选择。

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因历史时期而不同,从技术领先到科学领先发展,从技术与科学分离到科学与技术精密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更加使科学的基础研究与技术的应用开发之间的时间缩短,尤其系统科学的诞生,导致了自动化、计算机、通讯技术从科技到产业化的迅速转化,而系统科学应用于生物医学又导致了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之间偶合,将迅速导致系统医学与系统生物工程的应用,从而导致个体化医学、转化医学与医疗工程化系统的生物医学与生物工业革命,使科学技术越来越凸显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生产力。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当代科技革命在全球蓬勃兴起,标志着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历史性跨越。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成像技术、显示技术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向数字化、高速化、网络化、集成化和智能化迅速发展。它的高速发展及其广泛应用,引导着众多高新技术领域的变革,形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科技创新画面。

21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的一个时代,仅仅依靠传统的发展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进而在科技创新的当今我国要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在这个过程中要处理好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只有发达国家的1/40。科学技术一旦转化为生产力将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其作用大大超过了资金、劳动力对经济的变革作用。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已成为国际政治斗争中的一个筹码和大国地位的象征。邓小平曾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可能成为较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科学技术所开拓的生产力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但对科学技术的使用不当,又引发了世界范围内极其严重的环境问题。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并且说:固定资本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