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洋资源开发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7.24 MB
- 文档页数:10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与海洋综合管理策略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海洋资源的国家,拥有着84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3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海洋资源开发的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海洋资源开发的不断加速,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破坏等。
海洋综合管理策略成为当务之急,需要加强对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一、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1、海洋资源潜力巨大中国海域有利于渔业发展的渔场总面积达430万平方千米,东海、南海、黄海都是富饶的渔场。
我国沿海盛产贝类、藻类、海参、珍珠、鱿鱼等海产品,已经成为海洋资源开发的重要宝库。
除了渔业资源,中国的海洋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资源,潜力巨大。
2、海洋资源开发状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海洋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一些地区存在资源过度开发,海洋环境污染、渔业资源枯竭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3、海洋科技装备先进我国在海洋科技装备方面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有自主研发的深海探测器、海洋生物资源调查船等高科技装备。
这些科技装备的发展,为海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中国海洋综合管理策略1、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境保护是海洋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需要建立健全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加大对海洋环境破坏行为的打击力度。
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确保海洋生态平衡。
2、科学利用海洋资源科学利用海洋资源是海洋综合管理的核心任务,需要建立健全海洋资源开发的管理规划体系,制定合理的渔业资源开发计划,合理利用石油、天然气等海洋资源。
加强对渔业资源的监测和评估,确保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推动海洋产业发展海洋产业是海洋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需要积极推进海洋产业的发展,培育海洋经济新业态,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发展海洋旅游、海洋能源等产业。
加强海洋法治建设,为海洋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4、加强国际合作海洋综合管理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维护海洋的和平与稳定,推动国际海洋法的发展与实施。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发展海洋经济,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形势下,从我国具体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我国由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转变、由内陆经济快速发展向陆海经济全面发展跨越的关键,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证。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滞后于发展需求。
面对日趋激烈的海洋权益争夺,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
而在现实生活中,中国海洋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存在着海洋经济全面发展与海洋战略重点不明显、海洋经济不断向纵深发展与海洋管理体制机制相对滞后、近海资源过度开发与远海资源开发相对滞后、总体开发滞后与局部开发过度、高层次海洋资源开发与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相对薄弱等多重矛盾,制约着海洋经济战略的宏观引导作用。
海洋经济总体规划和发展战略的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亟待加强。
海洋经济安全面临新挑战。
首先,海洋权益争议使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空间难以得到有效拓展。
随着海洋重要性的日益凸显,我国的海域划界和海洋主权不断受到挑战。
钓鱼岛、南海岛礁主权屡被侵犯,个别国家无视国际法和我国主权,肆意占领我国海洋领土、非法抓扣我国渔船,进行石油开采、渔业开发、旅游开发等经济活动,并在国际上大打舆论战。
其次,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海水水质退化、富营养化和赤潮问题突出,海域“荒漠化”问题严重,对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影响。
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通过大力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取得了一些重大成果,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海洋科技创新管理体系。
但是相对于海洋科技发达国家,我国的海洋科技创新机制还不完善,科技管理落后,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总体发展水平滞后,缺乏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海洋遥感技术、海洋导航技术定位、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洋能源利用技术方面差距明显,难以为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海洋原材料整体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海洋原材料是指在海洋中提取和开采的各种资源,包括海水、海盐、海藻、海洋生物等。
随着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海洋原材料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海洋原材料的整体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海洋原材料的利用率并不高。
虽然海洋资源丰富,但由于技术、成本等因素限制,很多海洋原材料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海水可以用于生产食盐、淡化海水等,但目前仍有很多地方存在淡化海水技术不成熟、设备陈旧等问题,导致海水资源的浪费。
海洋原材料的开发利用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
许多海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废气等污染物,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海洋生物的捕捞过程中可能会对海洋生物种群造成破坏,海洋油气开采会导致海域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海洋原材料的开发利用。
海洋原材料的市场开发还存在一定的障碍。
由于海洋资源的分布广泛、开发难度较大,很多企业依然对海洋原材料市场持观望态度,缺乏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动力。
海洋原材料的市场需求也存在波动,一些海洋资源市场供过于求,一些海洋资源市场供不应求,导致市场供需不平衡,影响了海洋原材料市场的发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海洋原材料的整体发展。
应加大科研投入,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
加强海洋资源的科学研究,推动高新技术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应用,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降低环境风险。
应积极推动海洋资源产业化发展,促进海洋原材料市场的健康发展。
加强海洋资源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推动海洋资源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引导企业加强海洋资源的市场开发,促进海洋原材料市场的繁荣。
还应加强海洋资源的环保管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加大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监测力度,加强对违法开发行为的监管力度,推动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确保海洋原材料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一、前言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摇篮,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宝藏,当今世界各个沿海国家也将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视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以此来弥补和解决陆地资源短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成为当代海洋研究的热点问题。
作为拥有辽阔海域的海洋大国,我国近年来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也尤为关注,并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探索。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新时期,建设我国成为海洋强国已成为海洋工作者当前的重要工作,积极开发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途径刻不容缓,开展对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研究已势在必行。
二、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存在问题1.多渠道、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体系尚未建立。
海洋资源开发的科研发展需要大量经费投入,促进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科技研究进程的发展,但海洋资源科技的投资属于高难度、高风险投资,因此,尽管近年来我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投入了不少资金支持,但照比发达国家仍具有一定差距。
国外的海洋资源投资往往具有多渠道、多元化的特点,有许多大型海洋企业与科研机构建立起了稳固牢靠的合作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海洋资源资金支持的稳定性。
2.资源勘探开采统筹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对海洋资源勘测及开采技术研发的统筹与协调尚在发展磨合阶段,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及社会各界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尚未形成研发与生产结合的合作机制,各海洋部门之间的沟通团结协作也有待加强。
此外,我国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成果资源的共享机制也不是十分完善,很多海洋勘测开发活动中的数据及资源都没有做到共享,每逢有新项目投入开发使用,都需重新进行资源的收集采摘,不但影响资源开发效率,而且造成资源和财力物力的浪费。
3.高水平海洋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力度不够。
高新技术人才短缺已严重制约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在新时期,高科技人才是最强大的科技武器,高科技人才为确保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资源科技研究、海洋资源国际合作所必须。
盐城市发展海洋经济的对策研究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盐城市作为江苏省重要的沿海城市,也在积极探索海洋经济发展的道路。
海洋经济是指利用海洋资源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包括海洋渔业、海洋能源、海洋旅游等多个领域。
而盐城市正是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盐城市在发展海洋经济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盐城市位于江苏省东部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渔业资源、海洋能源资源和海洋旅游资源等。
但是目前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和效率亟待提高,传统的捕捞方式和海洋资源开采存在过度捕捞和资源浪费的情况,需要引入现代化的技术和管理手段进行改进。
盐城市海洋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尚未形成完善的海洋旅游产业链条,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市场推动。
针对上述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盐城市的海洋资源,应当加强技术创新,推动渔业、海洋能源和海洋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加大对现代化捕捞设备和海洋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的投入,提高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和成本效益。
加强海洋旅游的规划和建设,提高海洋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盐城市进行海洋旅游。
二、海洋环境保护面临的困难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盐城市海域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海洋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影响了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阻碍了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
尤其是海洋污染问题,给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善。
为了保护盐城市的海洋环境,应当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首先是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海洋环境问题。
其次是加强海洋环境污染治理,严格监管和打击违法排放行为,提高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力度。
要加强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重点关注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海洋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还应当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公众树立保护海洋环境的理念,共同参与到海洋环境保护中来。
中国海洋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海洋的国家,海洋资源也是中国宝贵的资源之一。
近年来,中国海洋产业迅速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中国海洋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一、海洋产业的几个主要领域中国海洋产业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能源、海洋环保、海洋旅游、船舶制造、油气开发等领域。
其中,海洋渔业是中国海洋产业的主要领域之一,既是我国经济主要支柱之一,也是改善农民生活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海洋能源领域主要包括海洋风电、海洋光伏、潮汐能等。
海洋环保领域主要包括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垃圾治理等。
海洋旅游领域也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我国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自然风光优美,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旅游。
总之,海洋产业领域广阔,前景十分广阔。
二、海洋产业的发展现状海洋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近年来得到了空前发展。
截至2019年,中国共有37个海洋港口,其中30个拥有1万吨以上的货运码头。
截至2018年底,全国海洋渔业总产值已达到了2664.2亿元,是农业总产值的两倍。
海洋旅游的年产值达到了1.1万亿元,船舶产量连续多年居全球第一位。
同时,中国还在北极破冰船建造等领域有所建树。
海洋产业已经成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点领域之一,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
三、中国海洋产业的存在问题与海洋产业的快速发展相比,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中国海洋渔业资源正在遭受过度开发的问题,导致了渔业生态环境的恶化。
其次,在海洋开发中,我们缺乏核心技术和高品质装备制造能力,这使得我们无法掌握自主核心技术和对外市场的话语权。
再次,虽然海洋产业的发展加速了全国的经济发展,但海洋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存在较大问题,其中包括海洋污染问题和海洋生态破坏问题。
最后,海洋经济发展与保护能力不平衡。
四、建议面对海洋产业的现状和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强海洋生态系统监控与修复,完善海洋生态安全体系。
我国海洋污染问题、防治现状及对策建议一、本文概述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不仅承载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珍贵的海洋资源,还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支撑。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海洋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我国海洋污染问题的现状,探讨防治对策,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的海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首先对我国海洋污染问题的现状进行了概述,包括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和分布情况,以及海洋污染对生态系统、渔业资源、人类健康等方面的影响。
接着,文章对当前我国海洋污染防治工作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包括政策法规、监测监管、治理措施等方面的情况。
在此基础上,文章深入分析了海洋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如污染源头控制不力、监管体系不完善、科技支撑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和困难,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
要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完善污染源头控制机制,强化污染排放监管。
要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提高海洋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
再次,要加大对海洋环境保护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动环保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要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海洋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推动我国海洋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为实现海洋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可持续利用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我国海洋污染问题的现状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海洋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已对我国的海洋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目前,我国海洋污染问题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陆源污染严重: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农业化肥、农药等陆源污染物通过河流、雨水径流等方式进入海洋,对近岸海域造成了严重污染。
海洋油污污染频发:随着海洋运输业和海洋油气开发的快速发展,油轮事故、海上钻井平台泄漏等海洋油污事件时有发生,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海洋与森林、湿地并列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是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海洋已经越来越成为人类的宝库,为人类提供大量的资源。
海洋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覆盖地球表面71%的海洋,是太阳系其它星球所见不到的最为独特地理景观。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海洋环境的研究,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以及海洋教育已受到各国普遍重视。
海洋中含有丰富的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能源以及海上航运交通皆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和世界文明的振兴进步产生重大的影响。
自古以来,人类对海洋开发利用就极其投入,随着世界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和陆地资源的日趋匮乏,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日益成为今后世界新的潮流。
近些年来,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和开发利用的成就是以往任何时期都无法比拟的。
海洋的多种资源和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越来越引起人类的关注,实践证明,海洋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领域,海洋对人类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成倍的增长,海洋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正像众多专家预言的一样,未来世纪是人类的海洋世纪。
海洋中生活着20余万种生物,它们占了地球上整个生物物种的80%。
如此众多的海洋生物资源是我们开发医药、食品、化工产品的巨大宝库。
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首先是发展海洋牧场。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海洋渔业当中,使捕鱼率大大提高,但也导致天然渔业资源的衰退。
因此,各海洋国家都非常注意开发海洋牧场,即用人工繁殖的苗种,在人为的舒适环境中经过中间培养,然后放到海洋中养殖,摄取海水中的天然饵料生物来生长发育,最后科学合理地进行捕捞。
从而使海洋渔业由传统的捕捞垂钓型向养殖放牧型的现代化海洋牧场方向发展。
其次,生物工程技术为改善海产品的质量开辟了新途径。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极速发展,陆地资源也几近枯竭,人们将目光投向了海洋。
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成为扩大人类生存空间、增加资源储备的重要出路,世界各国对海洋资源和开发高度关注,不断强化海洋发展战略。
但与此同时,海洋资源的开发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合理问题比较突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
关键词: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对策一、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我国是一个海陆资源都非常丰富的大国,海岸线漫长,长达1.84万千米,加上岛屿海岸线共3.2万千米。
我国管辖海域广阔,拥有内水和领海的海域面积37万平方千米,享有主权和管辖权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我国有丰富的海洋海洋资源,且种类繁多,包括海洋生物、石油天然气、海底固体矿产、海洋动力资源和滨海旅游等资源。
(1)海洋油气资源我国陆架区海域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含油气盆地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共有大中型新生代沉积盆地16个。
根据第三次石油资源评价结果,中国海洋石油资源量为246亿吨,占全国石油资源总量的23%;海洋天然气资源量为16万亿立方米,占总量的30%。
目前,世界海洋石油平均探明率为73%,而我国仅为12.3%;世界海洋天然气平均探明率为60.5%,我国仅为10.9%,均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海洋油气整体处于勘探的早中期阶段,资源基础雄厚,产业化潜力较大,是未来我国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近10年来,我国新增石油产量的53%来自海洋,2010年更是到达85%。
〔2〕海洋生物资源近年来,我国的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据统计,2012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到达了4895.60万吨,其中,养殖产量3412.82万吨,占总产量的69.71%;捕捞产量1482.78万吨,占总产量的30.29%。
捕捞产量中,海洋捕捞产量1149万吨,占海水产品产量的44.25%。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2009中国海洋资源及其开发现状1 多样的海洋生物资源1.1 在我国管辖海域里已记录到了20 200 多种海洋生物约占全世界海洋生物总种数的110 。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主要可以利用于食品、药物、新材料、能源、饲料等领域年我国海洋渔业捕捞量为12007 1 400 多万t 。
年海洋生物医药业不断加强22007新药研制与成果转化全年实现增加值40亿元。
加速研发利用海洋生物各种特性3和能力合成和生产其他新材料如利用蓝藻生产天然橡胶等。
国外的实践和理论研究表4明每平方米水面的海藻每年可提取燃油150 L 以上我国目前还没有投入开发。
我国用海5洋植物作畜禽动物饲料的研究和应用始于世20纪年代至今尚未形成相应的海洋植物饲料加50工业。
珍贵的海洋矿产资源1.2 中国深海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目前发现的石油资源量估计有200 多亿t 天然气资源量估计约为8 万亿m3 。
年我国努力提高海洋油2007气开采能力海洋油气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我国大陆架浅海区广泛分布有铜、煤、硫、磷、石灰石等矿开发主要集中在山东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和福建省但总体来讲开发程度不高。
年经联合国批准我国1991在太平洋获得面积达15 万km2 的多金属结核开辟区我国在大洋调查中还发现了富含锌、金、铜、铁、铝、锰、银等元素的海底热液矿藏但开发利用尚处于研究阶段。
可燃冰在我国管辖海域里广泛存在据测算仅我国南海的可燃冰资源量就达700 亿t 油当量但由于可燃冰生成环境复杂、特殊、开采难度大我国直到年才开始可燃冰的利用和1990开采技术研究。
丰富的海水化学资源 1.3 我国有宜盐土地及滩涂84 万。
世纪ha2090年代以来海盐产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
年2007中国海盐产量为3 000 多万t 。
海水中也含有80多种元素和多种溶解的矿物质。
目前我国直接提取钾、溴、镁等技术方面已经突破万吨。
海水中还含有重水其是核聚变原料和未来的能源在我国开发程度不高。
针对海洋环境经济的对策与建议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海洋环境经济问题日益凸显。
海洋资源的开发、海洋环境的污染和海平面的上升等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如何有效地保护海洋环境,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摆在人类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立法在解决海洋环境经济问题上,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至关重要。
政府应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立法,确立海洋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规范海洋经济的开发和利用行为,严格限制和管理污染物的排放,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以维护海洋环境的整体稳定。
二、推动海洋经济转型升级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主要以海洋资源开发为主,存在着过度开发和没收益入俱增长的问题。
应该加快海洋经济的转型升级,推动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打造海洋生态旅游、海洋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海洋环境监管体系建设完善海洋环境监测、监管和执法体系,加强对海洋环境问题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处置海洋污染事件,防止环境灾难的发生。
提高执法力度,严格惩处违反环境保护法律的行为,加大对环境污染者的打击力度。
四、增加海洋环境保护投入加大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增加海洋保护环境的资金来源,支持海洋环境保护科研和技术创新,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壮大。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海洋环境保护,促使企业和公众意识到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共同参与保护海洋环境的行动。
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海洋环境问题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合作解决。
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环保组织,增强与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全球海洋环境保护事业,形成全球性的环保合力,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海洋环境问题。
六、提高公民环保意识提高公民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使用塑料制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主体责任感,使每个人都成为海洋环保事业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七、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各级政府和企业应切实履行环保责任,落实海洋环境保护政策,积极开展环境保护行动,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以环保为前提,推行绿色生产,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双赢。
我国海洋牧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牧场也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领域。
目前,我国的海洋牧场主要集中在东海和南海,以养殖海带、鲍鱼、贝类等为主,已经成为了我国海洋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在海洋牧场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其发展的步伐。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利用不合理。
目前,我国海洋牧场主要集中在东海和南海的渔业资源丰富地带,但是由于过度开发,导致了这些地区的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了一定的生态问题。
2.技术水平低下。
我国的海洋牧场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导致了生产效率低下,品质不稳定等问题。
3.监管体系不完善。
海洋牧场的监管体系还不够完善,导致了一些违法违规行为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资源管理。
对海洋牧场的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防止过度开发,保持生态平衡。
2.提升技术水平。
加强技术研发,开发新的养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3.完善监管体系。
加强对海洋牧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出现,保障行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我国海洋牧场的发展前景广阔,但是也需要我们重视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才能保障其健康发展,为
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海洋资源开发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年才在大万山岛建成第一座20kW级的试验性波浪发电站。
(6)海滨旅游资源
我国海洋旅游资源种类繁多,从海岸到海岛都有各种旅游景区和景点。
海洋旅游产品分为海洋亲水活动、滨海观光度假、海洋文化体验、海洋主题活动、创造性海洋旅游产品、海洋旅游外延产品六大类。
现在海洋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海洋旅游产品的深层次开发成为关注的重点,并出现了许多新的旅游项目,如邮轮旅游、游艇旅游、海洋休闲渔业等。
中国海洋旅游市场已初具规模,其中国内游客是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国际客源市场主要是港澳台、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北美以及西欧等。
二、海洋资源开发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海洋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
海洋资源不合理开发,特别是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和海洋工程严重地影响着海洋生态环境,人们在海洋开发中对海洋生态系的作用与价值认识不足,缺乏应有的科学、慎重和节制态度,致使海洋生态遭到破坏,引起严重的后果。
不合理的大量开采海砂将破坏海岸环境,造成海水入侵、海岸侵蚀与后退等后果,严重影响其它海洋产业的发展。
不科学开采天然气水合物将造成水合物分解释气,增加大气中的甲烷气含量,当前温室气体甲烷以每年0.9%的速率进入大气,它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倍,从而加剧全球气候的变暖效应,使海平面上升;水合物释气会诱发海底滑坡、崩塌和浑浊流,破坏海底各种工
程设施,造成灾难。
在开发海洋资源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注意它对人类生存环境可能带来的危害,科学、全面地进行策划,防范于未然,最大限度地造福于人类。
过度围垦和不科学的开发将导致滩涂湿地消失,调节区域气候和培育幼虾仔鱼的能力将遭到破坏。
滥采红树林—珊瑚礁将破坏海岸带的生态环境,岛礁消失、海岸后退、生物群落改观、风暴潮肆虐、海岸椰林与建筑遭毁,直接威胁到沿岸居民的生活与居住等。
(2)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
过度捕捞:无节制的捕捞海洋鱼类,影响了鱼类的生长和繁殖,导致鱼类数量急剧减少。
中国的舟山渔场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曾是世界著名的渔场之一,这里是北方寒冷海流和南方温暖海流交汇的地方,各种鱼类十分丰富。
但是,由于当地渔民的过度捕捞,原来此地盛产的黄花鱼几乎被灭绝了。
严重地影响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海岸生态破坏:主要是海岸带的开发破坏了大量的红树林,红树林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统,它的一个重要生态效益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
红树林支撑着一个复杂的海岸带生态系统,它的破坏对海岸带的影响最大。
(3)海洋污染
中国的海洋环境,基本上还是处于良好状态。
但在某些沿岸的海湾、河口及局部海域,如大连湾、辽河口、锦州湾、渤海湾、莱州湾和胶州湾等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某些海洋水产资源衰落,渔获量减少,少数珍贵海产品受损,一些海洋水产资源质量受到影响;部分滩涂荒
废,滨海环境遭到损害。
其中陆源污染物: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沿海地区每年排入海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约60亿吨。
在生活污水中,以东海沿岸的排放量最大,其次为南海沿岸和渤海沿岸,黄海沿岸最小。
在工业污水中,也以东海沿岸排放量最大,占总量的50%;渤海沿岸和南海沿岸其次,黄海沿岸最少。
船舶排放的污染物:中国拥有各种机动船只10万多艘,每年进入中国港口和航经我国管辖海域的外轮达几万艘次,将大量含油污水排放入海,如1979年巴西游轮在青岛码头作业,一次跑油380吨。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污染:中国沿岸分布着几个大油田和十几个石油化工企业,跑、冒、滴、漏的石油数量很可观,每年有10多万吨石油入海。
不合理的海洋工程的兴建和海洋开发使一些深水港和航道淤积,局部海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三.对策与建议
(1)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加强管理总体规划
我国应在现有涉海法规的基础上,重新规划海洋资源立法体制,协调海洋资源保护职能部门、整合各单行海洋资源法律法规,理顺海洋各行业主管部门与国家海洋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协调各相关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扩大海洋立法方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尽快系统地完善我国的海洋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加紧对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管理,开展总体规划,从国家层面上统一政策,整合现有的海洋战略部署和规划,形成统一清晰完整的国家海洋总体方针政策。
根据我
国不同海域自然条件不同,在实施国家海洋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进行功能区划和开发规划。
(2)建立海洋资源综合管理机制
为保证高效合理开发和保护我国海洋资源,应重新审视我国现行海洋资源行政管理体制,对涉及海洋资源各职能部门明确分工并建立规范和固定的的协调机制,鉴于各类海洋资源的关联性建立统一的、更具有实际性的海洋综合管理机构,根据国家的总体经济发展规划,协调各涉海行业和部门间的利益、矛盾关系,保护和可持续地利用海洋中的各类资源,推动涉海企业的产业结构改革和技术革新,不断提升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效率,针对已存在的各类污染现象,秉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使企业将开发利用资源和治理环境的责任一并承担起来,对于一些重污染企业,进行查处和整改,从根源上解决海洋环境污染问题。
(3)加强宣传教育,提升海洋保护意识
联合国通过的《21世纪议程》,把海洋作为有助于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财富,因此我国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牢固在基层群众中开展海洋环保宣传活动,培养我国公民的海洋保护意识,政府出资污染防治项目,来保证海洋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保证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鼓励海洋保护公益项目的开展,提倡全民参与到海洋保护的事业中来,督促企业自觉提升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涉海企业的海洋保护教育,提倡高效、清洁、可持续的海洋资源开发模式,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我国的海洋资源产业更好更
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苗壮、刘岩、李明杰、丘君.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趋势[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12;13-16.
[2] 方平、王玉梅、孙昭宁、许竹青.我国海洋资源现状与管理对策[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27(3);32-34.
[3]刘帅、翟群臻.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266-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