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通用图
- 格式:pdf
- 大小:10.26 MB
- 文档页数:44
一、无障碍通道1、坡道和升降平台1)建筑的入口、室内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和螺旋形。
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
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4)建筑xx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室内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0m。
5)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
"6)坡道高度的限定每段坡道的高度,其最大容许值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每段坡道高度与xx的限定坡度(高/长)容许高度(m)0."751."001."50水平xx(m)9."0016."0030."007)在坡道两侧和休息平台只设栏杆时,应在栏杆下方的地面上筑起50mm 的安全档台。
8)供轮椅通行的坡道面层应平整,但不应光滑。
也不应在坡面上加防滑条和作成礓礤式的坡面。
9)自动升降平台占地面积小,适用于改建、改造困难的地段。
升降平台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50m X1."00m,平台应设栏板或栏杆及轮椅进出口和启动按钮。
2、出入口1)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的内外应留有不小于2."00m X2."00m轮椅回旋面积,小型公共建筑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 X1."50m轮椅回旋面积。
2)建筑入口设有避风阁,或在门厅、过厅设有两道门,在两道门扇开启后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3)供残疾人使用的门,首先应采用自动门和推拉门,其次是平开门。
无障碍通道一、无障碍通道1、坡道和升降平台1)建筑的入口、室内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和螺旋形。
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
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4)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室内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0m。
5)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
6)坡道高度的限定每段坡道的高度,其最大容许值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 每段坡道高度与长度的限定坡度(高/长)1/12 1/16 1/20容许高度(m)0.75 1.00 1.50水平长度(m)9.00 16.00 30.007)在坡道两侧和休息平台只设栏杆时,应在栏杆下方的地面上筑起50mm的安全档台。
8)供轮椅通行的坡道面层应平整,但不应光滑。
也不应在坡面上加防滑条和作成礓礤式的坡面。
9)自动升降平台占地面积小,适用于改建、改造困难的地段。
升降平台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50m X 1.00m,平台应设栏板或栏杆及轮椅进出口和启动按钮。
2、出入口1)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的内外应留有不小于2.00m X 2.00m轮椅回旋面积,小型公共建筑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 X 1.50m轮椅回旋面积。
2)建筑入口设有避风阁,或在门厅、过厅设有两道门,在两道门扇开启后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3)供残疾人使用的门,首先应采用自动门和推拉门,其次是平开门。
不应采用旋转门和力度大的弹簧门。
4)轮椅通过自动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1.00m,通过推拉门与平开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
5)乘轮椅者开启推拉门或平开门时,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0m的墙面宽度。
一、无障碍通道1、坡道和升降平台1)建筑的入口、室内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和螺旋形。
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
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4)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室内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0m。
5)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
6)坡道高度的限定每段坡道的高度,其最大容许值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 每段坡道高度与长度的限定坡度(高/长)1/12 1/16 1/20容许高度(m)0.75 1.00 1.50水平长度(m)9.00 16.00 30.007)在坡道两侧和休息平台只设栏杆时,应在栏杆下方的地面上筑起50mm的安全档台。
8)供轮椅通行的坡道面层应平整,但不应光滑。
也不应在坡面上加防滑条和作成礓礤式的坡面。
9)自动升降平台占地面积小,适用于改建、改造困难的地段。
升降平台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50m X 1.00m,平台应设栏板或栏杆及轮椅进出口和启动按钮。
2、出入口1)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的内外应留有不小于2.00m X 2.00m轮椅回旋面积,小型公共建筑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 X 1.50m轮椅回旋面积。
2)建筑入口设有避风阁,或在门厅、过厅设有两道门,在两道门扇开启后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3)供残疾人使用的门,首先应采用自动门和推拉门,其次是平开门。
不应采用旋转门和力度大的弹簧门。
4)轮椅通过自动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1.00m,通过推拉门与平开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
5)乘轮椅者开启推拉门或平开门时,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0m的墙面宽度。
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一、无障碍通道1、坡道和升降平台1)建筑的入口、室内走道及室外人行通道的地面有高低差和有台阶时,必须设符合轮椅通行的坡道,在坡道和两级台阶以上的两侧应设扶手。
2)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不应设计成弧线形和螺旋形。
按照地面的高差程度,坡道可分为单跑式、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
3)双跑式和多跑式坡道休息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50m。
在坡道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 的轮椅缓冲地带。
4)建筑入口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0m,室内走道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00m,室外通路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50m。
5)建筑入口及室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2,室外人行通路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16。
6)坡道高度的限定每段坡道的高度,其最大容许值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 每段坡道高度与长度的限定坡度(高/长)1/12 1/16 1/20容许高度(m)0.75 1.00 1.50水平长度(m)9.00 16.00 30.007)在坡道两侧和休息平台只设栏杆时,应在栏杆下方的地面上筑起50mm的安全档台。
8)供轮椅通行的坡道面层应平整,但不应光滑。
也不应在坡面上加防滑条和作成礓礤式的坡面。
9)自动升降平台占地面积小,适用于改建、改造困难的地段。
升降平台的净面积不应小于1.50m X 1.00m,平台应设栏板或栏杆及轮椅进出口和启动按钮。
2、出入口1)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的内外应留有不小于2.00m X 2.00m轮椅回旋面积,小型公共建筑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 X 1.50m轮椅回旋面积。
2)建筑入口设有避风阁,或在门厅、过厅设有两道门,在两道门扇开启后的净距不应小于1.20m。
3)供残疾人使用的门,首先应采用自动门和推拉门,其次是平开门。
不应采用旋转门和力度大的弹簧门。
4)轮椅通过自动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1.00m,通过推拉门与平开门的有效通行净宽度不应小于0.80m。
北京市市管城市道路无障碍改造精细化标准图集宣贯编制依据及目的编制内容及使用要求施工注意事项编制依据Ø《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Ø《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通用图集》(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YBJ-DL05-2015);编制目的Ø为实现北京市市管道路无障碍改造规范化。
Ø本图集根据现有标准、规范,结合实际工程中无障碍设施存在的问题编制。
Ø本图集可用于指导市管道路无障碍设施设计及施工等。
编制依据及目的编制内容及使用要求施工注意事项1.盲道1.1盲道分类Ø行进盲道:呈条状形,使视觉障碍者通过盲道的触觉和脚感,指引视觉障碍者可直接向正前方继续行走的盲道。
按照盲道条与盲道边线的关系,可分为正向行进盲道及斜向行进盲道。
Ø提示盲道:呈圆点状,用在盲道的起点、拐弯处、终点处和表示服务设施的位置以及提示视觉障碍者前方将有不安全或危险状态等,具有提醒注意作用。
正向行进盲道斜向行进盲道提示盲道1.盲道1.2盲道尺寸根据规范对于盲道宽度的要求(宜为25-50cm),本图集的盲道尺寸为以下几个规格:Ø正向行进盲道:198×198×bmm,248×248×bmm,298×298×bmm;1.盲道1.2盲道尺寸根据规范对于盲道宽度的要求(宜为25-50cm),本图集的盲道尺寸为以下几个规格:Ø斜向行进盲道:198×198×bmm,298×298×bmm,正向行进盲道尺寸为248×248对应的斜向行进盲道,可选用298×298的斜向行进盲道代替;1.盲道1.2盲道尺寸根据规范对于盲道宽度的要求(宜为25-50cm),本图集的盲道尺寸为以下几个规格:Ø提示盲道:198×198×bmm,248×248×bmm,298×298×bmm。
无障碍设计之通用设计
无障碍设计是指在建筑、交通、产品、信息、服务等方面,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使广大残疾人和老年人在使用过程中不受限制,实现与其他人平等享受各种资源和服务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无障碍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包容性和平等性,使每个人都能够参与社会生活,享受生活的便利和舒适。
无障碍设计的核心理念是通用设计。
通用设计是一种在设计和规划中考虑不同人群的需求和能力的方法。
它的目标是创造一个适用于大多数人的设计,无论他们是否有残疾或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通用设计的原则是做到灵活性、直观性、错误防护、低体力需求和大小适中。
通过使用通用设计原则,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减少对特殊设施和服务的依赖,提高社会的包容性和可达到性。
在建筑设计中,通用设计考虑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和能力。
在公共建筑中设置无障碍设施,如坡道、扶手、轮椅通道等,方便残疾人和老年人的出入。
在房屋设计中,考虑到行动不便的人可以自如地进出房屋,使用浴室和厨房等设施。
在产品设计中,通用设计考虑了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
设计易于操作的电器设备,配备大字体、大按钮、语音提示等功能,方便视力和听力有障碍的人使用。
在家具设计中,考虑到不同人群的身高和体型,设计可调节高度和角度的座椅、桌子等。
在信息设计中,通用设计考虑了不同人群获取信息的方式和能力。
网站设计时应考虑到视力障碍的人使用屏幕阅读软件,提供易于阅读的字体和颜色对比。
在公共场所的标识设计中,应使用清晰可见的字体和图像,方便视力障碍的人辨认。
景观设计常用图集汇总表景观土建设计常用图集环境景观—亭、廊、架之一 04J012-3 环境景观—室外工程细部构造 03J012-1 环境景观—绿化种植设计 03J012-2 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 04J008围墙大门 03J001室外工程 02J003建筑幕墙 J103-2~7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 05MR501 城市道路——人行道铺砌 05MR203 城市道路——沥青路面 05MR201 城市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 05MR202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03G101砌体结构 05SG109-2 混凝土结构 05SG109-3 钢结构、空间网格结构 05SG109-4 点支玻璃幕墙 03J103-2 全玻璃幕墙 03J103-3 铝合金玻璃幕墙 97J103-1 铝合金单板框架幕墙 03J103-4 铝塑复合板框架幕墙 03J103-5 石材框架幕墙 03J103-7 平屋面建筑构造(一) 99J201-1 平屋面建筑构造(二) 03J201-2 坡屋面建筑构造(一) 00J201-1 楼地面建筑构造 01J304地下建筑防水构造 02J301地沟及盖板 02J331五金手册西南地区建筑标准设计通用图景观给排水设计常用图集01SS105---《常用小型仪表及特种阀门安装》04S107----《游泳池附件安装及设备选用》05S108----《倒流防止器安装》01S305----《小型潜水排污泵选用及安装》02S404----《防水套管》SS405-1~4《给水塑料管安装》 (2002年合订本)96S406----《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道安装》03S407-1--《建筑给水金属管道安装---铜管》04S407-2--《建筑给水金属管道安装---薄壁不锈钢管》S501-1~2《单层、双层井盖及踏步》 (2002年合订本)05S502---《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03S504---《刚性接口给水承插式铸铁管道支墩》03SS505--《柔性接口给水管道支墩》02S515---《排水检查井》04S516---《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05S518---《雨水口》04S519---《小型排水构筑物》04S520---《埋地塑料排水管道施工》05SS521--《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排水检查井》05SS522--《混凝土模块式排水检查井》S602-1~6《深井泵房》 (1994年合订本)04S803---《圆形钢筋混凝土蓄水池》05SS903--《民用建筑工程互提资料深度及图样(给排水专业)》景观电气设计常用图集00DX001《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常用图形和文字符号》含光盘04DX00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及应用示例(房建—电气专业)》D101-1~7《电缆敷设》(2003年合订本)04D201-3 《室外变压器安装》D302-1~3《双电源切换及母线分段控制接线图》(2002年合订本) 04CD01 《双电源自动转换装置设计图集》D303-2~3《常用电机控制电路图》 (2002年合订本)D501-1~4《防雷与接地安装》(2003年合订本)D702-1~3《常用低压配电设备及灯具安装》(2004年合订本) D703-1~2《液位测量与控制》(2002年合订本)05SDX005 《民用建筑工程互提资料深度及图样(电气专业)》03X301-1 《广播与扩声》04DX101—1《建筑电气常用数据》。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1总则1.0.1 为建设城市的无障碍环境,提高人民社会生活质量,确保行动不便者能方便、安全使用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用以进行道路和建筑设计必须遵守的共同规则,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城市各类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市道路、房屋建筑和居住小区,以及有残疾人生活与工作场所的无障碍设计。
1.0.3 供人们行走和使用的道路、交通与建筑物的相应设施,应符合乘轮椅者、拄盲杖者及使用助行器者的通行与使用要求。
1.0.4 根据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用途和目的,无障碍设计应综合考虑其所获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0.5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除应符合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 缘石坡道curb ramp位于人行道口或人行横道两端,使乘轮椅者避免了人行道路缘石带来的通行障碍,方便乘轮椅者进入人行道行驶的一种坡道。
2.0.2 盲道sidewalk foe the blind在人行道上铺设一种固定形态的地面砖,使视残者产生不同的脚感,诱导视残者向前行走和辨别方向以及到达目的地的通道。
2.0.3 行进盲道go-ahead blind sidewalk表面上呈条状形,使视残者通过脚步感和盲杖的触感后,指引视残者可直接向前方继续行走的盲道。
2.0.4 提示盲道目warning blind sidewalk表面呈圆点形状,用在盲道的拐弯处、终点处和表示服务设施的设置等,具有提醒注意作用的盲道。
2.0.5 人行通道passage在城市广场、公园、景点和建筑基地范围内供人行走的道路。
2.0.6 无障碍入口barrier-free entrance不设台阶的建筑入口。
3城市道路无障碍实施范围3.1 道路与桥梁3.1.1 城市道路与桥梁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符合表3.1.1的规定。
表3.1.1 城市道路与桥梁无障碍设计的范围3.2 人行道路3.2.1 人行道路的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应符合表3.2.1的规定。
无障碍设计之通用设计无障碍设计是指一种设计理念和方法,旨在为所有人群提供方便和安全的使用环境。
通用设计是无障碍设计的具体实践,即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和满足尽可能多的人群需求,尽量减少和消除社会、文化和个体差异导致的使用障碍。
通用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使用、灵活使用、简单和直观、用户友好、信息可感知、容易理解和可用、容错性和低消耗、大小和空间适宜。
以下将从环境、建筑、交通、产品、信息技术等方面介绍无障碍设计之通用设计。
在环境设计方面,通用设计要求在公共空间和社区中提供适宜的步行区域和设施。
铺设平坦、无障碍的人行道,设置无障碍斜坡,提供手推轮椅等辅助设备。
交通标志要使用简单直观的图形,提供标准化的交通信号和停靠设施,以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
在建筑设计方面,通用设计要求建筑物提供无障碍的出入口和通道,设置无障碍电梯或斜坡,安装无障碍厕所和洗浴设施等。
在室内设计中,要提供适宜的照明和对比度,设置易识别的导航标识和指示牌,以方便所有人感知和使用。
在产品设计方面,通用设计要求产品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并尽量减少或消除使用障碍。
家具和电器的设计要符合人体工学原理,提供易操作和使用的功能按钮和控制器。
考虑到视觉、听觉和触觉障碍者的特殊需求,要提供辅助功能和技术支持。
在信息技术设计方面,通用设计要求软件、网页和移动应用程序等能够满足所有人群的需求。
要提供可调节的字体大小和对比度、语音和文字转换功能、可导航和可访问的界面等。
要提供清晰简洁的信息和指示,以方便所有人获取和理解。
无障碍设计之通用设计是一种以人为本、面向所有人群的设计理念和实践。
通过在环境、建筑、交通、产品、信息技术等方面考虑和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可以提供一个更加包容、友好和安全的使用环境,让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活动。
无障碍设计标准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城市道路与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为规范建设无障碍设施,国家建设部下发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其中有24条为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于2001年8月21日起开始执行:1.人行道路的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规定缘石坡道--人行道在交叉路口、街坊路口、单位出口、广场入口、人行横道及桥梁、隧道、立体交叉口等路口应设该坡道。
缘石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地面不得大于2cm。
坡道与梯道—城市主要道路、建筑物和居住区的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应设轮椅坡道和安全梯道;在坡道和梯道两侧应设扶手。
城市中心地区可设垂直升降梯取代轮椅坡道。
盲道—城市中心区道路、广场、步行街、商业街、桥梁、隧道、立体交叉及主要建筑物地段的人行道应设盲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人行横道及主要公交车站应设提示盲道。
人行横道—人行横道的安全岛应能使轮椅通行;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横道宜设过街音响信号。
标志—在城市广场、步行街、商业街、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等无障碍设施的位置,应设国际通用无障碍标志。
2.单面坡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单面坡缘石坡道可采用方形、长方形或扇形、方形、长方形单面坡缘石坡道应与人行道的宽度相对应。
扇形单面坡缘石坡道下口宽度不应小于 1.5M。
设在道路转角处单面坡缘石坡道上口宽度不应小于2.00M。
单面坡缘石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20。
3.盲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人行道设置的盲道位置和走向,应方便视残者安全行走和顺利到达无障碍设施位置。
指引残疾者向前行走的盲道应为条形的行进盲道;在行进盲道的起点、终点及拐弯处应设圆点形的提示盲道。
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的宽度宜为0.3—0.6m。
盲道表面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应与人行道砖一致。
盲道触感条面宽0.25mm、高度5mm。
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
盲道距障碍物宜为0.25—0.5m。
盲道应避开井盖铺设;盲道的颜色宜为中黄色。
4.城市主要道路和居住区的公交车站,应设提示盲道和盲文站牌。
无障碍设施设计规范及施工验收与维护规范图4:泉城广场无障碍坡道图5:大明湖无障碍化厕所图6:历山路解放路交叉口BRT站台增设无障碍通道图7:趵突泉的无障碍标示图&泉城广场盲人导游图以下为不和谐画面:图11:双拥街盲道被戛然隔断图17 :伦敦地铁站配有扶手的卫生间图16:某卫视配有专门的手语主持人行进鬲道表面呈条状「指引视障者通过脚步感和盲杖的触感直接向前方继续行走的盲3L图17 无障碍设施标识图18 银行无障碍设施专用通道图19 某小区无障碍坡道图20 无障碍专用设施(面包车)图21 无障碍专用设施(公共汽车)图某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图某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图无障碍电梯图某公共建筑无障碍坡道全市应对居住小区及相应居住建筑,要对小区人行道、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等进行改造,设置无障碍停车位。
残疾人、老年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理应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帮助,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使得残障人士的群益和正常的生活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保护,在城市建设中,应该更加注重城市文明和文化的建设,形成一个关注残障人士,与残障人士共发展的城市文明氛围。
这就使得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取得了广大的群众基础,对于维护弱势群体的群益有了更为坚实的后盾。
国际通用的无障碍设计标准大致有6个方面:(1)在一切公共建筑的入口处设置取代台阶的坡道,其坡度应不大于1/ 12,如条件允许,最好设无障碍入口;(2)在盲人经常出入处设置盲道,在十字路口设置利于盲人辨向的音响设施;(3)门的净空廊宽度要在0. 8米以上,采用旋转门的需另设残疾人入口;(4)所有建筑物走廊的净空宽度应在1. 3米以上;(5)公共卫生间应设有带扶手的座式便器,门隔断应做成外开式或推拉式,以保证内部空间便于轮椅进入;(6)电梯的入口净宽均应在0. 8米以上。
附件: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施检查要求一、城市道路1、城市主干道和主要商业街的人行道,缘石坡道的设置情况。
2、有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的城市主要道路,轮椅坡道、安全梯道及扶手的设置情况。
适用技术标准规范/法律法规/标准图目录(道桥专业)表号1-04 QSP 1-04(0)- 2014-A 标准代号标准图名称备注05MR101 城市道路——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05MR102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05MR103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深度图样05MR104 城市道路——路拱05MR201 城市道路——沥青路面05MR202 城市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05MR203 城市道路——人行道铺砌10MR204 城市道路——透水人行道铺设*05MR301 城市道路——软土地基处理05MR401 城市道路——附属工程05MR404 城市道路——路缘石05MR501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05MR601 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板梁系列上部结构共36系列24分册)序号图册名称主要技术指标跨径(M)汽车荷载等级桥梁宽度(M)1装配式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上部构造(1M板宽)10 公路-I级2×11.25、2×12、2×12.75、2×13.5、2×16.5、2×16.752 13 公路-I级3 16 公路-I级4 20 公路-I级5装配式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上部构造(1M板宽)10 公路-II级8.5、10.0、12.06 13 公路-II级7 16 公路-II级8 20 公路-II级9 装配式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空心板梁上部构造(1M板宽)16 公路-I级2×11.25、2×12、2×12.75、2×13.5、2×16.5、2×16.7510 20 公路-I级11装配式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上部构造(1.25M板宽)10 公路-I级2×11.25、2×12、2×12.75、2×13.5、2×16.5、2×16.7512 13 公路-I级13 16 公路-I级14 20 公路-I级15装配式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上部构造(1.25M板宽)10 公路-II级8.5、10.0、12.016 13 公路-II级17 16 公路-II级18 20 公路-II级19 装配式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空心板梁上部构造(1.25M板宽)16 公路-I级2×11.25、2×12、2×12.75、2×13.5、2×16.5、2×16.7520 20 公路-I级21装配式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上部构造(1.25M板宽)10 公路-I级2×11.25、2×12、2×12.75、2×13.5、2×16.5、2×16.7522 13 公路-I级23 16 公路-I级24 20 公路-I级25装配式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上部构造(1.25M板宽)10 公路-II级8.5、10.0、12.026 13 公路-II级27 16 公路-II级28 20 公路-II级29 装配式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空心板梁上部构造(1.25M板宽)16 公路-I级2×11.25、2×12、2×12.75、2×13.5、2×16.5、2×16.7530 20 公路-I级31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板梁上部构造(1M板宽)6 公路-I级2×11.25、2×12、2×12.75、2×13.5、2×16.5、2×16.7532 8 公路-I级33 10 公路-I级34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板梁上部构造(1M板宽)6 公路-II级8.5、10.0、12.035 8 公路-II级36 10 公路-II级(箱梁系列上部构造共20分册)序号图册名称主要技术指标跨径(m) 汽车核载等级路基宽度(m)1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箱形连续桥梁上部构造通用图20 公路-Ⅱ级102 20 公路-Ⅱ级123 20 公路-Ⅰ级234 20 公路-Ⅰ级24.55 20 公路-Ⅰ级266 20 公路-Ⅰ级287 20 公路-Ⅰ级33.58 20 公路-Ⅰ级34.59 25 公路-Ⅱ级1210 25 公路-Ⅰ级24.511 30 公路-Ⅱ级1212 30 公路-Ⅰ级24.513 35 公路-Ⅱ级1214 35 公路-Ⅰ级24.515 40 公路-Ⅱ级1216 40 公路-Ⅰ级24.517现浇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箱形连续桥梁上部构造通用图2×25 公路-Ⅱ级7.5 8.5 10 1218 20+32+20 公路-Ⅱ级7.5 8.5 10 1219 16+2×20+16 公路-Ⅱ级7.5 8.5 10 1220 20+2×30+20 公路-Ⅱ级7.5 8.5 10 1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公路桥梁通用图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T梁桥(先简支后结构连续)上部构造共128分册序号主要技术指标跨径(m)汽车核截等级路基宽度(m)斜度1-1 20m 公路-1级分离式路基23.0m 0、15、30 1-2 20m 公路-1级分离式路基24.5m 0、15、30 1-3 20m 公路-1级分离式路基26.0m 0、15、30 1-4 20m 公路-1级分离式路基28.0m 0、15、30 1-5 20m 公路-1级分离式路基33.5m 0、15、30 1-6 20m 公路-1级分离式路基34.5m 0、15、30 1-7 20m 公路-1级整体式路基23.0m 0、15、30 1-8 20m 公路-1级整体式路基24.5m 0、15、30 1-9 20m 公路-1级整体式路基26.0m 0、15、30 1-10 20m 公路-1级整体式路基28.0m 0、15、30 1-11 20m 公路-1级整体式路基33.5m 0、15、30 1-12 20m 公路-1级整体式路基34.5m 0、15、30 2-1 25m 公路-1级分离式路基23.0m 0、15、30 2-2 25m 公路-1级分离式路基24.5m 0、15、30 2-3 25m 公路-1级分离式路基26.0m 0、15、30 2-4 25m 公路-1级分离式路基28.0m 0、15、30 2-5 25m 公路-1级分离式路基33.5m 0、15、30 2-6 25m 公路-1级分离式路基34.5m 0、15、30 2-7 25m 公路-1级整体式路基23.0m 0、15、30 2-8 25m 公路-1级整体式路基24.5m 0、15、30 2-9 25m 公路-1级整体式路基26.0m 0、15、30 2-10 25m 公路-1级整体式路基28.0m 0、15、30 2-11 25m 公路-1级整体式路基33.5m 0、15、30 2-12 25m 公路-1级整体式路基34.5m 0、15、30 3-1 30m 公路-1级分离(整体)式路基23.0m 0、15、30 3-2 30m 公路-1级分离式路基24.5m 0、15、30 3-3 30m 公路-1级分离式路基26.0m 0、15、30 3-4 30m 公路-1级分离式路基28.0m 0、15、30 3-5 30m 公路-1级分离式路基33.5m 0、15、30 3-6 30m 公路-1级分离式路基34.5m 0、15、30 3-7 30m 公路-1级整体式路基24.5m 0、15、30 3-8 30m 公路-1级整体式路基26.0m 0、15、30 3-9 30m 公路-1级整体式路基28.0m 0、15、30 3-10 30m 公路-1级整体式路基33.5m 0、15、30 3-11 30m 公路-1级整体式路基34.5m 0、15、30 4-1 35m 公路-1级分离(整体)式路基23.0m 0、15、30 4-2 35m 公路-1级分离式路基24.5m 0、15、30 4-3 35m 公路-1级分离式路基26.0m 0、15、304-5 35m 公路-1级分离式路基33.5m 0、15、30 4-6 35m 公路-1级分离式路基34.5m 0、15、30 4-7 35m 公路-1级整体式路基24.5m 0、15、30 4-8 35m 公路-1级整体式路基26.0m 0、15、30 4-9 35m 公路-1级整体式路基28.0m 0、15、30 4-10 35m 公路-1级整体式路基33.5m 0、15、30 4-11 35m 公路-1级整体式路基34.5m 0、15、30 5-1 40m 公路-1级分离式路基23.0m 0、15、30 5-2 40m 公路-1级分离式路基24.5m 0、15、30 5-3 40m 公路-1级分离式路基26.0m 0、15、30 5-4 40m 公路-1级分离式路基28.0m 0、15、30 5-5 40m 公路-1级分离式路基33.5m 0、15、30 5-6 40m 公路-1级分离式路基34.5m 0、15、30 5-7 40m 公路-1级整体式路基23.0m 0、15、30 5-8 40m 公路-1级整体式路基24.5m 0、15、30 5-9 40m 公路-1级整体式路基26.0m 0、15、30 5-10 40m 公路-1级整体式路基28.0m 0、15、30 5-11 40m 公路-1级整体式路基33.5m 0、15、30 5-12 40m 公路-1级整体式路基34.5m 0、15、30 6-1 20m 公路-1级分离式路基23.0m 0、15、30 6-2 20m 公路-1级分离式路基24.5m 0、15、30 6-3 20m 公路-1级分离式路基26.0m 0、15、30 6-4 20m 公路-1级分离式路基28.0m 0、15、30 6-5 20m 公路-1级分离式路基33.5m 0、15、30 6-6 20m 公路-1级分离式路基34.5m 0、15、30 6-7 20m 公路-1级整体式路基23.0m 0、15、30 6-8 20m 公路-1级整体式路基24.5m 0、15、30 6-9 20m 公路-1级整体式路基26.0m 0、15、30 6-10 20m 公路-1级整体式路基28.0m 0、15、30 6-11 20m 公路-1级整体式路基33.5m 0、15、30 6-12 20m 公路-1级整体式路基34.5m 0、15、30 7-1 25m 公路-1级分离式路基23.0m 0、15、30 7-2 25m 公路-1级分离式路基24.5m 0、15、30 7-3 25m 公路-1级分离式路基26.0m 0、15、30 7-4 25m 公路-1级分离式路基28.0m 0、15、30 7-5 25m 公路-1级分离式路基33.5m 0、15、30 7-6 25m 公路-1级分离式路基34.5m 0、15、30 7-7 25m 公路-1级整体式路基23.0m 0、15、30 7-8 25m 公路-1级整体式路基24.5m 0、15、30 7-9 25m 公路-1级整体式路基26.0m 0、15、30 7-10 25m 公路-1级整体式路基28.0m 0、15、30 7-11 25m 公路-1级整体式路基33.5m 0、15、308-1 30m 公路-1级分离(整体)式路基23.0m 0、15、30 8-2 30m 公路-1级分离式路基24.5m 0、15、30 8-3 30m 公路-1级分离式路基26m 0、15、30 8-4 30m 公路-1级分离式路基28m 0、15、30 8-5 30m 公路-1级分离式路基33。
无障碍环境及通用设计「无障碍环境」是什么?所谓「无障碍环境」就是要将生活环境中的各种有形障碍移除,使无论长、幼、伤、健人士,每个人都能够畅通无阻、随心所欲地去到每一个公共空间、享用各种资源。
「无障碍环境」的概念源于北欧,如丹麦、挪威、瑞典等地。
1950年代,丹麦人卞‧麦克逊(NEBank-Mikkelsen)提出了「正常化原则」的观念,每一个残疾人士都应该尽可能的回归一般社会,和一般人一样,过正常化的生活。
欧洲各国开会决议对于「身体残障者方便使用的公共建筑物设计及建设」加以考虑,于此同时,美国订定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有关无障碍环境设计基准的式样书。
受到此举影响,欧洲各国及加拿大相继设立无障碍环境的相关法例。
1970年,日本也经由私人团体,向政府单位争取到了诸多为残障者所设计的设施,并受到施政单位的重视,于是日本继欧洲和美国之后,正式加入了推行无障碍环境的活动之中。
推动「无障碍环境」的重要性对一般人来说,畅通无阻、随心所欲地去到每一个公共空间、享用各种资源并不困难,亦不会觉得生活环境中有多大障碍。
但事实上,现今社会仍然有许多人,即使外出去用膳、看电影、逛街购物,仍然不容易。
试想想,一个轮椅使用者去看电影,须先查实该戏院有没有设置轮椅通道、供轮椅人士使用的洗手间、轮椅人士可用的座位等,但结果可能只因为到了现场发现有一级被忽视了的楼梯而白费心机,打消了看电影的计划;一位视障人士若果在没有支援措施的社区中生活,就更加是一步一惊心,到不熟悉的地区探望亲友可能只是奢想。
没有人希望每次上落楼梯都要劳烦他人;没有人想因为没有可用的洗手间而要一边强忍便意一边用膳或看电影;没有人喜欢没有合适座位而要在走廊看表演;更没有人想成为别人的障碍。
其实,伤残人士和所有人一样,需要过正常生活、有工作、有社交,能够尽展所长贡献社会。
但我们平日生活觉得没有障碍的环境,对伤残人士而言可能是四处受阻。
而且推广无障碍的生活环境,可不是单单为伤残人士设想;除伤残人士以外,长者、儿童、孕妇、使用婴儿车人士、长期病患者等均需要无障碍环境设施。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 目 录序号 图 表 名 称 图号 页数页码备注1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说明 92坡道一 单面坡缘石坡道设计大样图 PD01 1 适用于路段或交叉口3 坡道二 单面坡(扇形无人行横道线)缘石坡道设计大样图 PD02 1 适用于不设人行横道线的道口处4 坡道三 单面坡(扇形有人行横道线)缘石坡道设计大样图 PD03 1 适用于设人行横道线的道口处5 坡道四 单面坡(转角处)缘石坡道设计大样图(一) PD04-1 1 适用于人行道宽度B<5m且人行横道线间距≤5m的交叉口转角处6 坡道四 单面坡(转角处)缘石坡道设计大样图(二) PD04-2 1 适用于人行道宽度B<5m且人行横道线间距>5m的交叉口转角处7 坡道五 单面坡(全宽式)缘石坡道设计大样图 PD05 1 适用于只设人行道的路口或者人非共面的非机动车道单面坡8 坡道六 单面坡(人非共面)缘石坡道设计大样图 PD06 1 适用于人非共面的路段9 坡道七 三面坡缘石坡道设计大样图 PD07 1 适用于人行道宽度B≥5m的情况10 坡道八 三面坡(转角处)缘石坡道设计大样图(一) PD08-1 1 适用于人行道宽度B≥5m且人行横道线间距≤5m的交叉口转角处11 坡道八 三面坡(转角处)缘石坡道设计大样图(二) PD08-2 1 适用于人行道宽度B≥5m且人行横道线间距>5m的交叉口转角处12 坡道九 公交站台处缘石坡道设计大样图 PD09 1 适用于侧分带设公交站台处13 坡道十 扇面式缘石坡道设计大样图 PD010 1 适用于城市广场等特殊人行横道处14 坡道十一 分隔带坡道设计大样图 PD011 1 适用于需硬化的分隔带15 盲道设计大样图(一)~(十九) MD01~MD19 1916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平面设计图 WP01 1。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 目 录
序号 图 表 名 称 图号 页数页码备注
1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说明 9
2坡道一 单面坡缘石坡道设计大样图 PD01 1 适用于路段或交叉口
3 坡道二 单面坡(扇形无人行横道线)缘石坡道设计大样图 PD02 1 适用于不设人行横道线的道口处
4 坡道三 单面坡(扇形有人行横道线)缘石坡道设计大样图 PD03 1 适用于设人行横道线的道口处
5 坡道四 单面坡(转角处)缘石坡道设计大样图(一) PD04-1 1 适用于人行道宽度B<5m且人行横道线间距≤5m的交叉口转角处
6 坡道四 单面坡(转角处)缘石坡道设计大样图(二) PD04-2 1 适用于人行道宽度B<5m且人行横道线间距>5m的交叉口转角处
7 坡道五 单面坡(全宽式)缘石坡道设计大样图 PD05 1 适用于只设人行道的路口或者人非共面的非机动车道单面坡
8 坡道六 单面坡(人非共面)缘石坡道设计大样图 PD06 1 适用于人非共面的路段
9 坡道七 三面坡缘石坡道设计大样图 PD07 1 适用于人行道宽度B≥5m的情况
10 坡道八 三面坡(转角处)缘石坡道设计大样图(一) PD08-1 1 适用于人行道宽度B≥5m且人行横道线间距≤5m的交叉口转角处
11 坡道八 三面坡(转角处)缘石坡道设计大样图(二) PD08-2 1 适用于人行道宽度B≥5m且人行横道线间距>5m的交叉口转角处
12 坡道九 公交站台处缘石坡道设计大样图 PD09 1 适用于侧分带设公交站台处
13 坡道十 扇面式缘石坡道设计大样图 PD010 1 适用于城市广场等特殊人行横道处
14 坡道十一 分隔带坡道设计大样图 PD011 1 适用于需硬化的分隔带
15 盲道设计大样图(一)~(十九) MD01~MD19 19
16 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平面设计图 WP01 1
图5.4-3 人行天桥防护栅栏 5.4-4 人行天桥防护提示盲道
5.5 桥梁、隧道、立体交叉
1、桥梁、隧道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桥梁、隧道的人行道应与道路的人行道衔接,当地面有高差时,应设轮椅坡道,坡道的坡2)桥梁隧道入口处的人行道应设缘石坡道,缘石坡道应与人行横道相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