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和房产测量中界址点合理标定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也在不断的前进着,但是与之相关的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工作不尽人意,对我国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只有加强我国土地管理和地籍测量工作才能更好的为我国土地管理服务,本文就土地管理与地籍测量进行分析和介绍。
【关键词】土地管理地籍测量一、土地管理(一)土地管理的概念及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制度1.土地管理的概念土地管理是为维护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而采取的包括经济、行政、法律和工程技术等的综合措施。
土地管理的社会经济属性决定了土地管理具有的鲜明的阶级性。
土地的占有关系是构成社会土地关系的经济基础,土地的使用方式受社会生产方式的支配,因此,无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土地管理的目的均是为了体现其阶级意志和维护其对土地的占有与垄断。
由于国家正式这种意志和利益的代表,所以土地管理也成为了已向国家措施,通过国家制定一系列的土地制度、政策和法律来实现对土地管理的目的。
调整土地关系,指在土地分配和再分配中对土地权属关系的调整,以及在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过程中对人与人、人与地行为关系的调整等。
调整土地关系不仅是一项法律措施,同时也是一项技术措施。
2.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制度(1)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占用耕地补偿制度是指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必须在“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上对所占耕地数量和质量进行开垦,针对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在法律范围内进行处罚,处罚方式通常是缴纳耕地开垦费。
目前我国依然是严格执行由政府组织开垦耕地的制度。
(2)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土地用途管制是指国家在保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必须保证国民经济、社会环境和人力资源全面协调发展,通过编制土地管理规划,合理分配,划定土地用途范围,对土地限制条件进行严格详细划分,并引导土地的所有者、使用者严格按照国家明确规定管理土地,积极配合国家的相关政策,合理利用土地制度。
测绘技术中的地籍测量与界址标定方法地籍测量与界址标定方法是现代测绘技术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们在土地管理、土地确权以及不动产交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地籍测量与界址标定方法展开论述,介绍其基本原理、技术手段以及应用场景。
地籍测量是指通过测量和绘制,对土地的界限、用途、权属等信息进行准确记录和描述的过程。
地籍测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等方面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在地籍测量中,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是全站仪测量、GPS定位以及地图测量等。
全站仪测量是地籍测量中常用的一种测量方法。
通过全站仪测量,可以获取土地各个点的空间坐标,从而实现对土地界限的准确测量。
全站仪测量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在地籍测量中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全站仪还可以通过图像采集、数据处理等功能,提供更加全面、细致的地籍测量数据。
GPS定位是另一种常用的地籍测量技术。
通过GPS定位,可以实现对土地界限的快速、准确测量。
GPS定位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适用于各种地形、地貌条件下的测量工作。
同时,GPS定位还可以实现对移动目标的定位,这在一些需要对土地利用进行动态监测的场景中具有重要意义。
地图测量是地籍测量中一种传统的测量方法。
通过测量和绘制地图,可以直观地展示土地的界限、用途以及权属信息。
地图测量在地籍测量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一些缺乏先进测量设备的地区,地图测量仍然是主要的测量手段。
界址标定是地籍测量中的关键环节,它是指在测量过程中为界限建立标志,并记录其位置、性质、形状等信息的过程。
界址标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土地界限的准确、稳定,并为不动产交易提供可靠的依据。
界址标定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比较常用的是界石、界桩、界碑等。
界石是界址标定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界石是一种精心制作的石材,其外形规格和形状符合一定的标准。
通过在地界上设置界石,可以实现界址标定的目的。
界石的选择和设置需要考虑土壤条件、使用寿命以及维护成本等因素。
地籍测量中界址点的精度影响因素与技术对策作者:樊德秋来源:《科技与创新》2014年第18期摘要:简单介绍了界址点精度及其测量方法,分析了棱镜偏心对测量误差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技术对策。
关键词:地籍测量;界址点精度;棱镜偏心;测距仪中图分类号:P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18-0156-02为合理规划使用土地,提高国土资源的管理水平,必须科学地开展地籍测量工作。
我国土地辽阔,地形多变,道路纵横交错,测量工作十分困难。
作为划分宗地权属界线的标识,界址点在测量工作中尤为关键,它与土地的面积、形状和位置等密切相关,必须确保其测量精度。
因为如果出现过大的偏差,就极有可能会影响到地籍图的编制和土地分配等后续工作。
国家对界址点的测量精度有一定的要求,应按其标准进行测量,减少相关因素对其的影响。
1 界址点精度及其测量方法通常所说的界址点精度,是指解析界址点精度,按照行业标准,可将其分为±0.05 m、±0.075 m、±0.10 m三个等级。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两种,分别是解析法和图解法。
解析法是利用测距仪或全站仪,选择较为准确的计算方法(例如截距法、极坐标法),在野外对所观测的元素进行测量,然后利用专业计算公式求出界址点的坐标位置。
要将界址点的测量误差控制在0.05 m以内,就必须使用该方法。
测量工作可单独开展,也可与地籍图测量工作同步开展。
求出坐标后,需及时验证,以确保无误。
图解法是以实际勘测数据为基础,选择合适的算法,通过几何关系来求得界址点的位置。
该方法并不对界址点的实际坐标进行测量,而是在图上量取后经转换最终求得。
往往要量取两次,且点位较差不得超出图上的0.2 mm,以确保坐标的精确性。
由于该方法的测量精度相对较低,所以在农村应用得较多。
2 影响界址点精度的主要因素虽然地籍测量所使用的仪器越来越精准,但测量中界址点的精度很容易被忽视。
另外,虽然观测时出现的偶然误差造成的影响逐渐减小,但系统误差并未随之改变。
地籍测量中界址点精度分析及改善发表时间:2020-07-30T01:45:17.794Z 来源:《防护工程》2020年12期作者:宋开青[导读] 导出三种基于天线偏心改正的界址点坐标计算及其误差公式,基本消除RTK 界址点测量中的系统性误差影响。
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原理简单且便于外业施测和编程实现,可提高GPS-RTK 界址点测量的精度。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平邑街道办事处村镇建设服务中心山东临沂 273300摘要:采用RTK技术进行地籍界址点测量、宗地图的测制,通过对RTK地籍测量数据的精度分析,RTK具有采点速度快、实现单人操作、节省劳动力等非常突出的优势。
关键词:RTK技术;地籍管理;界址点测量RTK技术及界址点测量概述RTK技术是GPS技术发展到目前阶段的最新技术,由十它有着精度高、速度快、不需要通视等优点,己经迅速进入测量中的众多领域。
应用RTK进行地籍测量,有着其它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
在城镇地籍测量中,抛开对RTK测量的干扰因素,RTK测量的速度将比全站仪的方法要快许多。
1在GPS-RTK 测量界址点时精度问题的重要性1.1在GPS-RTK 测量界址点时,通过点校正获取坐标转换参数会引起系统性的坐标转换残差;在测定建筑物墙角等界址点时,只能以接收机天线的外缘靠近墙角位置,使得天线中心偏离界址点的实际位置,导致界址点测量偏心差。
为此,通过在测区所有已知点上检测其坐标以建立测区的坐标转换残差改正模型,并导出三种基于天线偏心改正的界址点坐标计算及其误差公式,基本消除RTK 界址点测量中的系统性误差影响。
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原理简单且便于外业施测和编程实现,可提高GPS-RTK 界址点测量的精度。
1.2针对界址点测量误差来源中起始误差含义、大小及其影响程度缺少精确分析等问题,基于RTK规范和地籍调查规程的相关技术指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界定了起始误差的含义,得出了符合实际情况的起始误差的大小及其影响程度。
地籍测量中界址点的精度影响因素与技术对策摘要:随着对地基测量要求的提高,界址点是否精确显得尤为关键。
首先简单介绍了界址点精度及其测量方法,然后主要分析了棱镜偏心误差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技术对策。
关键词:地基测量;界址点精度;0 引言为合理规划使用土地,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必须科学地开展地籍测量工作。
我国土地辽阔,地形多变,道路纵横交错,测量工作十分困难。
作为划分宗地权属界线的标识,界址点尤为关键,它与土地的面积、形状以及位置等密切相关,必须确保其测量精度。
若出现过大的偏差,极有可能会影响到地籍图编制、土地分配等后续工作。
国家对界址点精度有一定的要求,应按其标准进行测量,对于相关影响因素,尽量减少其所造成的影响。
1 界址点精度及其测量方法通常所说的界址点精度是指解析界址点精度,按照行业标准,可将其分为±0.05m、±0.075m、±0.10m三个等级。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两种:一是解析法,利用测距仪或全站仪,选择较为准确的计算方法(如截距法、极坐标法),在野外对所观测的元素进行测量,然后结合专业计算公式求出界址点的坐标位置。
若对界址点精度有严格要求,必须将误差控制在0.05m内,则必须使用该方法。
测量工作和单独开展,也可与地籍图测量工作同步开展。
求出坐标后,需及时验证,以确保无误;另一种方法是图解法。
以实际勘测数据为基础,选择合适的算法,主要通过几何关系来求得界址点位置。
并不对界址点的实际坐标进行测量,而是在图上量取后经转换最终求得。
往往要量取两次,且点位较差不得超出图上的0.2mm,以确保坐标的精确性。
由于精度相对较低,所以在农村应用较多。
2 地基测量中影响界址点精度的主要因素分析地籍测量所使用的仪器越来越精准,但测量中界址点精度很容易被忽视。
另外,虽然观测时出现的偶然误差造成的影响逐渐减小,但系统误差并未随之改变。
影响界址点精度的因素有很多,如棱镜偏心、测角、测距、控制点等,因棱镜偏心影响越来越大,在此主要对棱镜偏心进行分析。
电子技术240 2015年29期地籍测量中影响界址点精度的主要因素及其策略彭徳友重庆金地土地房屋测量有限公司,重庆 401122摘要:衡量地籍测量成果需要以界址点定位作为重要指标,因此本文阐述了地籍测量中界址点的精度标准,提出影响界址点测量精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就提高地籍测量中界址点精度的策略提出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籍测量;界址点;精度;影响因素;策略中图分类号:P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10(2015)29-0240-01导言地籍测量指的是基于权属调查采用科学的测绘技术来进行界址线位置的测定,计算面积以及绘制地形图等工作。
在地籍测量工作中,各界址点坐标的测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精确度直接决定了整个地籍测量工作的测量成果。
因此必须细致分析界址点测量中存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使测量技术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得到充分的保障,进而使地籍测量中的界址点测量的精确度得以有效提高。
1 地籍测量中界址点的精度标准1.1 第一精度标准实践表明,在各权属界址点的坐标的测定方法中精确度最高的为解析法,并且相对与计算机的储存与管理解析法更加方法,所以解析法在地籍测量工作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一般情况下,通过解析法测定的界址点坐标产生的误差不会超过5cm,就算一些城镇地区存在部分相对紧凑的建筑物,该方法也使误差得以最大程度的控制,通常累积不会超过7.5cm,仅需要将视为条件差。
由此可见,第一层次的界址点精度标准可以以此来制定,即“5cm、7.5cm分别为部分城镇与隐蔽地区临近图根点实地误差的界址点精度”。
1.2 第二精度标准如果测量利用的是航测法,那么运用航内电算加密的方法能够使测量界址点的坐标保持一个较高的精确度。
航内作业的规范要求提出,相对于周边野外控制点,航内电算加密点的平面误差为0.35mm。
即指在1:500的比例尺绘制的地籍图上的误差为实地中的18cm。
地籍测量中影响界址点精度的主要因素与对策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地籍测量当中界址点精度的标准,并对于地籍测量当中界址点精度问题进行了探讨,以及采取有效控制策略解决,从而使地籍测量中界址点精度提升。
关键词:地籍测量,界址点精度,因素,对策为了使土地得以有效利用以及加强管理,那么就需要科学开展地籍测绘工作,其指的是通过专业测绘技术测量宗地权属界址线的形状及位置等。
各界址点坐标测量是较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它与最终测量成果有非常紧密的联系,那么就需要使界址点观测精度得到保证。
界址点测量一般有三种方式:部分解析法、图解法以及解析法。
当前光电测距仪已经被广泛的使用,通常采取解析法测定界址点,具有较高的精度,便于通过计算机管理资料。
1 地籍测量中测量与处理界址点数据当前一般采用解析法来获取界址点的数据,应用专业的采集软件,数据采集流程为:界址点校对、地形点和界址点进行观测、编制草图、编辑及输入数据、绘制地籍图、数据入库。
具体观测过程中要做好下面几个方面:其一,对地籍元素进行校对,再进行测绘,从而确保权属调查的准确性。
其二,在操作过程中,还需要将草图绘制好以及对编码进行记录和连接信息。
其三,连续测算未知点的情况下,要引入已知点检核。
其四,进行坐标检核或是长度检核界址线和界址点,测定地物点和界址点的过程中,由于其中会有人为或是别的因素干扰,那么会导致采集特征产生偏差,在偏差大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剔除和定位,那么会对特征点原有的几何条件造成破坏。
为了使测绘的可靠性和精度提升,那么就需要平差处理测绘成果。
工作过程中,不仅要将平行线、单个直角和直线进行处理,常见的是处理成片房屋,由于各种条件的关联,各房屋之间存在一定联系,那么此时就不适合处理单个直角,可采取分级控制的形式,采取逐级平差的形式处理房屋的分级平差。
联系实测位置的复杂程度,通常分为一至三级。
从简单图形来说,考虑条件不多的情况下,可将复杂图形分为两个等级,更加复杂的可分为三级。
地籍测量中界址点精度分析及改善摘要:我国的疆域十分的辽阔,国土面积也大,如何使我国的土地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避免浪费土地的现象,是我国正致力于解决的问题,也是我国的专业人员在分析和研究的问题。
一定要仔细的分析每一片土地的性质,分析每一片土地的质地,对地基进行科学合理的测量,保证每一个数据的准确性,使整个土地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划分与利用。
随着我国现在综合国力的提高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为了更好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为了使地域更加和谐,对于地域的划分也更加的精确,我们对于整个地籍测量中界址点的准确性有了更加严格的标准,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Abstract:Because of China's vast territory and land area,that how to make our land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be used and to avoid the waste has become a problem which is committed to solve and China's professional personnels are analyzing and studying. They must carefully analyze the nature and the texture of each piece of land,tak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measurements of the foundation,and ensure the accuracy of each data to make the land get mor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division and utilization. With the improvement ofChina'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and economic strength,and in order to get better for socialist construction and make the region more harmonious and the regional division more precise,we have more stringent standards for the accuracy of the boundary points in the cadastral survey and have more stringent requirements.关键词:地籍测量;界址点;精度;分析测量Key words:cadastral survey;boundary point;accuracy;analysis measurement中图分类号:P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5-0191-030 引言我国的地势由南到北,由东到西,有很大程度的不同,地势的变化多端也会给地籍的测量带来很多的麻烦和阻碍,再加上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的的飞速发展,我们在铁路公路的建筑工程越来越频繁,形成了一个个的公路铁路网,线路交错,线路与线路之间也比较的密集,使整个的地籍测量处于一种很不利的状态,不能保证地籍测量中界址点的精确度。
地籍测量方法论文【摘要】在对现有国内外大量的地籍测量研究的基础上,将我国的地籍测量的项目、测量方法、测量规范、精度要求以及地形图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得出地籍测量中最为关键的方法,在提高精度方面入手,划定权属区域,将原有有争议的土地进行重新分析划定,以无争议作为地籍划分的指导原则。
在本文中,详细的介绍了地籍测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发生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并提出了在地籍测量中坐标标示的重要性。
【关键词】地籍测量控制测量地形要素为了合理维护土地的公有制,不断深入强化对于土地的管理方式,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下文简称《土地法》),通过对单位和个人的用地权属关系对土地的使用进行计划登记。
为了确保《土地法》在实施过程中的准确,需要对与地籍进行测量。
一、地籍测量内容介绍地籍测量是对国家土地的数量、位置、种类、用途进行详细的划分,为国家土地开发、房地产建设、土地税收、城乡管理方面提供参考资料。
对于土地地籍的测量方法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利用测量手段也同时觉有一定的法律效率。
利用科学有效的测量方式可以在土地测量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为国家的土地管理节省资源。
在地籍测量中,主要内容包括:对于土地分地形测量包括对土地的界限划分、界标和权属范围,对于土地上土地使用者的各项信息的核对(其中涵盖土地使用者姓名、家庭住址、工作类别、土地使用方式、土地面积),根据对这些信息的整合,了解土地的地籍信息要素;在根据国家制定的土地整治方法和土地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对土地做好测绘工作,与此同时还要对于土地地籍资料进行检测,对于土地信息有变化地籍要及时的进行数据的更新。
二、地籍测量的目的地籍测量的目的中,最为关键的形成地籍图,在图中主要有地籍要素和地形要素。
地籍要素是在主权地界中,界址的具体方位、土地的大小和土地的作用,根据不同的土地类别制定出地籍图。
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土地的类别较多,图形的绘制难度较大,无法在图中将所用的土地具体内容进行一一的描述,因此在对地形、地物进行描述时,有针对性的省略一些不重要的土地要素,将原有的图形改为土地的派生图。
农村土地确权勘测定界中界址点测量方法探讨摘要:随着我国科技飞速发展,土地勘测技术取得了不容小觑的成绩,得到了广泛使用。
为了合理利用我国土地资源,2013 年我国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在农村集体土地规划中运用土地勘测技术,进一步具体化我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等级实名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村土地的开发利用水平。
我国政府与农民都十分重视土地所属权的问题。
集体土地确权发证工作规模大、涉及内容繁多,土地确权发证工作进度相对迟缓。
随着土地勘测技术逐渐深入农村确权登记工作,不仅有效解决了确权登记问题,还使土地规划更精准、更合理。
关键词:农村土地确权;勘测定界;界址点;测量方法1 土地勘测技术的特点1.确定合理比例技术人员在对土地勘测之前,需预先设置一个符合土地测图大小的比例并且保证图片成像清晰,这样有利于更方便地对场地进行勘测,同时也可以提升勘测数据的准确率。
由于地区地势各不相同,需要设置的比例数值也各不相同。
对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进行勘测工作时,工作人员可在一个地点将固定值比例设置为 1 m,工作人员无需过多调整比例,节省勘测时间。
当对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进行勘测时,需要技术人员选择一个地势最高的地点作为网点,并将比例设置为 1 m 以下;当勘测范围需要扩大时,需要工作人员再次选择另一个地势最高点将其设置为网点,并且重新设置合适的比例,以确保图像呈像清晰和测量数据准确。
1.提高关键点精准度相关技术人员在开展勘察工作时,将某些明显或需要特殊注意的地点标注为关键点,确保勘察地区绘制图像能够更具体、更立体地呈现所勘测地点的信息,例如在人群生活的地区设立关键点,包括城市、乡村、居民居住区、农田区、深山区、沟渠、植物区等地区。
在勘测结束后标注高射坐标,以便下一次对该地区进行审核时能够快速准确地到达勘测地点,使勘测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2土地勘测定界技术的具体要求分析土勘测定界属于政策性工作,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因此其工作较为复杂。
地籍测量论文引言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和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基础工作,它涉及了土地界址、土地面积以及土地权属等方面的测量和界定。
随着现代城市化持续发展以及土地利用需求的不断增加,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中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
本文将从地籍测量的意义、方法和技术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地籍测量的意义地籍测量在土地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土地界址地籍测量通过测量和界定土地界址,可以准确地确定土地的范围和位置,为土地分割、土地转让以及土地登记等提供依据。
通过明确土地的边界,可以避免土地纠纷和产生法律纠纷,保障土地交易的顺利进行。
2. 确定土地面积地籍测量可以精确测量土地的面积,为土地使用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在土地评估、土地分配以及土地税收等方面,准确的土地面积是决策的重要依据。
3. 确定土地权属地籍测量可以确定土地的权属,为土地所有权的归属提供依据。
在土地交易、土地征收以及土地权益保护等方面,地籍测量的结果是不可或缺的。
地籍测量的方法地籍测量的方法取决于具体的测量任务和需求,常用的地籍测量方法有以下几种:1. 传统测量方法传统测量方法包括地面测量和平面测量两种方式。
地面测量主要通过使用测量仪器进行点平差、水准测量等操作,利用直接测量的方式获取土地边界和界址等信息。
平面测量则是基于地籍图或者现场实测,通过计算、绘制等手段确定土地的面积和形状等属性。
2.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通过利用航空摄影、卫星影像和激光雷达等手段,获取大范围、大尺度的地籍数据。
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大量的地理信息,并能够对地表进行监测和更新。
特别是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管理中,遥感技术具有高效、精确的优势。
3. 全球定位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基于卫星导航的定位技术,能够提供高精度的位置和坐标信息。
在地籍测量中,GPS技术可以用于确定测量点位的经纬度,进而计算出土地边界、土地面积等信息。
GPS技术具有快速、高精度的特点,能够大大提高地籍测量的效率和精度。
城市地籍测量中提高界址点的测量精度的方法研究摘要:在城市地籍测量中界址点的测量精度质量对地籍测量的成果有着直接的关系。
文章就棱镜偏心误差的削减的方法、模型构建、计算机自动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提出了提高测站点点位精度的方法和措施,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供参考。
关键词:地籍测量;界址点;测量精度城市地基测量中的界址点的测量精度高低直接反映着该地籍测量的精度高低。
因此,提高界址点的测量精度等于提高地籍测量的质量。
削减城市地基测量中的界址点测量误差则是提高界址点的测量精度的目的。
一、棱镜偏心误差的削减方法(一)棱镜偏心误差分析在城市地基测量中数字测图测量员往往容易忽视棱镜偏心误差。
实际上,棱镜偏心误差对城市地籍测量的精度有很大的关系,其误差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而是必须采取削减对策的。
产生棱镜偏心误差的主要原因有四个:一是棱镜本身有一定的体积,导致其不能准确放置在待测点而产生误差;二是测定地物特征点上无法立镜而产生棱镜偏心误差;三是由于测定地物特征点正好被障碍物遮挡而产生的误差;四是由于操作人员不严谨,致使棱镜放置位置稍偏移产生误差。
(二)棱镜偏心误差削减模型的构建就如何结合应对棱镜本身体积造成的棱镜偏心误差、测定地物特征点位置不佳无法立镜而产生棱镜偏心误差、人为产生的棱镜偏心误差,建立消减误差模型。
有关数据和实践证明,在地籍测量中,一是观测值总是在以最佳位置Q点为圆心,棱镜半径为半径的圆周内外分布;二是观测值总是在测站点至最佳位置点的直线(如直线QA或QB)上;三观测值一般不超过直线QA或QB的垂直线HN(如图1所示)。
图1棱镜偏心的模拟示意图在Mapsuv数字测图平台下,根据棱镜偏心误差分布规律、棱镜自身特征及其它的反射原理,绘制了棱镜偏心的模拟图(如图1所示)。
图1中Q为真位置;A、B为测站点;1、2、3、4、5、6、7为偏心点;△HPE、△FQG、△DQE为棱镜;∠HPE=∠NQE=90°;Q1=Q2=Q3=Q4=Q5=Q6=Q7=e≈r(r为棱镜半径、ω为偏心距);∠1Q4=67.5°、2Q4=45°、∠3Q4=22.5°、∠5Q4=-22.5°、∠6Q4=-45°、∠7Q4=-67.5°,称它们为棱镜偏心角。
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界址点测量精度探讨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知识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土地归属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2015年3月1日全国开始统一实施不动产登记制度,农村不动产统一登记对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维护农民利益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主要对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界址点测量精度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界址点测量精度;极坐标测量法;GPS RTK1、引言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不管是国务院及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程度,还是实施单位技术投入都比过去几年实施的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项目大,相应的焦点亦集中在界址点测量精度上,只有最大程度的保证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界址点测量精度,才能够最大程度的促使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工作的顺利推进。
2、过往农村地籍测量中界址间距勘丈边长与解析边长对比农村地籍中宗地界址间距一般是30米以内,大部分集中于10~25米之间,统计发现:界址间距勘丈边长小于界址间距解析边长1~3cm存在普遍性。
这就让人很难理解,钢圈尺与GPS、全站仪等测量设备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为什么钢圈尺勘丈尺寸反而更“准确”?为了直观的解释这个问题,我们用农村地籍测量中常用的极坐标法测量进行分析。
3、极坐标法测量解析极坐标测量法依据的极坐标如图1所示:在上述公式中,棱镜对中误差表示为ms,仪器测角误差表示为mβ,全站仪测量的距离用S表示,一般为了使整个计算过程简化,在计算时常把ρ数值化,最常的ρ值为206265。
由公式(1)(2)两式可以看出,棱镜位置、棱镜对中误差是影响P界址点精度的关键因素。
在野外对界址点坐标的测量采集过程中,农村地物杂乱,巷道狭窄等原因造成极坐标法测量观测角度并不理想,加之兼顾测量精度与工作效率,即使采用2cm规格的小棱镜,由于棱镜框“阻碍”致使棱镜位置无法准确代表界址点位置,从而产生至少±1.5cm的棱镜中误差,更多的现实情况是:棱镜操作员认为将棱镜镜面尽量靠近墙角测量的坐标值是准确的,反而是增大了测量距离S值,致使界址间距勘丈边长小于界址间距解析边长情况出现的普遍性。
地籍和房产测量中界址点的合理标定【摘要】地籍测量是为满足地籍调查中对确定宗地的权属界线、位置、形状、数量等地籍要素的水平投影需要而进行的一种专业测量。
论述了地籍和房产测量中界址点的标定及其意义,介绍了界址点的两种测量方法,即直接法和间接法。
【关键词】界址点;地籍测量;地籍调查
地籍测量是为满足地籍调查中对确定宗地的权属界线、位置、形状、数量等地籍要素的水平投影需要而进行的一种专业测量。
其主要任务是根据权属调查依法认定的权属界址和使用性状,实地测量每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及其他地籍要素的平面位置。
通过地籍调查可全面掌握一个地区的土地类型、数量、分布和利用状况,还可掌握土地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各种经济成分之间的分配情况,从而为建立科学的土地管理体系,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为制定土地规划、计划及有关政策,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调控土地供需、规范土地市场等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1 界址点的标定及意义
1.1 界址点的定义及作用
界址点是权属界址线上的特征点,由此可知,房屋及其用地的范围、位置是由界址点来确定的,同时,通过界址点坐标,可以获得房地产数量,通过界址点的等级,可以了解房地产的质量,因此,界址点及其成果是房地产测量信息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1.2 界址的认定
界址的认定须由本宗地和相邻宗地使用者亲自到现场共同指界。
单位用地,要由单位法人代表出席指界,如果土地使用者或法人代表不能亲自到场指界的,应由委托的代理人指界并出具委托书及身份证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的宗地,应共同委托代表指界,并出具委托书及身份证明。
相邻双方同指一界,为无争议界线;如双方所指界线不同,则两界之间的土地为争议土地。
1.3 界址点等级的划分及选用
《房产测量规范》中规定,界址点分为三级:一级界址点相对于邻近基本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0.02m;二级界址点相对于邻近基本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0.05m;三级界址点相对于邻近基本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0.10 m。
1.4 界址点的标定
界址点的位置,应在权属调查确定界址线的同时通过规定的法定程序标定,一级、二级界址点必须设立固定的标志。
界址点的标志分为两种,一种是定位标志,其中心表示界址点点位,一般埋设在空旷地区或没有固定界标处,也可以埋在固定的坎、坡及道路沿上。
另一种是标记标志,标志指示出界址点所在的位置,一般设立在永久性的建筑物、构筑物的转角处,即硬界上。
1.5 界址点的编号
界址点的编号以丘号的编立单元进行统一编号,在同一编号单元内,则按从北到南,从西到东逐丘顺序编号,同一丘内的界址点
则按顺时针顺序编号,各界址点编号前冠字母“j”注记,如j1,j2……jn。
1.6 界址点成果表
界址点外业测量结束后通过内业平差计算得出各界址点坐标成果。
界址点一般应以编号单元为单位编制成果表(2006 年10月;宗地单位全称:中山市民众镇沈某厂房用地)如表1 所示。
表1 中标志类型填写“混凝土、石灰、钢钉、喷涂”等,间距为同一权属界线上相邻界址点之间的距离。
2 界址点测量方法
2.1 直接法
界址点在各等级控制点上采用极坐标法、角度或距离交会法测量,精度要求如表2 所示。
2.2 间接法
街坊内部复杂地段隐蔽的界址点施测困难,可采用间接法求得,但不超过界址点总数的5%。
其方法为:用激光测距仪或钢尺量取有关边长,在计算机上用autocad环境,采用内插、外延、距离交会法等求得。
用直角推算时,定向边不应短于推算边。
3 结束语
地籍和房产测量中界址点的合理标定,不仅能更好地实现土地的经济价值、保护使用者的合法权益,而且还能为政府部门制定经济发展目标、土地管理政策、环境保护政策、深化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等宏观决策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