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师姐整理版
- 格式:doc
- 大小:134.00 KB
- 文档页数:21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一、语法知识概述(一)词类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本课内容第一讲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基本原则第二讲汉语句型与句类第三讲汉语中各种补语的教学第四讲汉语中特殊句式的教学第五讲汉语中反问、活用、引申与比较句的教学第一讲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基本原则精讲多练二表达浅化、简化三形式化、少用术语四形式、语义、语用并重五注重学生偏误第一讲汉语句型与句类第一节单句第二节句型第三节句类第一节单句一词组主谓词组、动宾词组、偏正词组(状中偏正/定中偏正)、动补词组、联合词组二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动语(述语)、中心语主语和谓语;动语(述语)和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三单句分析方法1. 句子成分分析法(中心词分析法)(主、谓、宾、定、状、补)2. 层次分析法(二分法)第二节句型一句型:根据结构关系划分的句子的类。
二主谓句与非主谓句主谓句:同时含有主语和谓语的句子。
非主谓句:分不出主语和谓语的句子。
三主谓句按照谓语性质的分类动词谓语句(普通动词谓语句、把字句、被字句、连谓句、兼语句、双宾句、存现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名谓句)主谓谓语句四非主谓句的分类名词性非主谓句:谁?动词性非主谓句:下雨了。
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好!叹词句:哎呀!第三节句类句类:根据句子的语气分出的句子类型。
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陈述句1 肯定形式的陈述句2 否定形式的陈述句3 特殊形式的肯定句1)双重否定句2)包含疑问代词或疑问结构的陈述句三疑问句1 一般疑问句1)是非问句(吗)2)特指问句(疑问代词)3)选择问句(还是)4)正反问句(不/没)2 反诘疑问句(反问句)3 测度疑问句(带“吧”表示猜测)第二讲汉语中各种补语的教学本节介绍汉语中的七种补语。
需要注意的是:特殊的结果补语的意义;趋向补语(“来、去”)与宾语的位置,尤其要弄清楚说话人所处的位置;可能补语与程度补语在重音上的区别:可能补语重音在前,程度补语重音在后;时量补语中要弄清楚补语与宾语的位置。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一、语法知识概括(一)词类汉语的词能够分为 12 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白菜、拖沓机、计算机"。
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 "专用名词 ",如 " 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 "抽象名词 " ,如 " 范围、思想、质量、道德、友情、方法 " 。
表示方向的叫做 " 方向名词 " ,如 "上""下 "" 左"" 右"" 前"" 后"" 中"" 东"" 西"" 南""北"" 前方 ""后边 ""东边 "" 南面 "" 中间"等。
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腾飞、审察、认识"等。
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 "想、重视、着重、敬爱、认识、相信、钦佩、挂念 " 等,这样的动词前方常常能够加上 "很、十分 "。
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 "能愿动词 ",它们是 "能、要、应、肯、敢、得( dei)、能够、应当、应当、愿意、能够、可能、一定 ",这些能愿动词经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方,如 " 得去、能够做、能够考虑、愿意学习、应当说明、可能发展 "。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点总结现代汉语语法啊,这可有点意思。
咱就先从这词儿说起吧。
词儿呢,有实词虚词之分。
就像那实词,就好比咱村子里实实在在的人,有名词,名词就是那些个名字,像“张三”“李四”,这就是人的名字,还有像“桌子”“板凳”,这是东西的名字。
我每次看到那些老旧的桌子板凳啊,就觉得它们像是有故事的老人,默默地待在角落里,好像在等着人去问它们过去的事儿呢。
动词呢,那就是动起来的词儿,像“跑”“跳”“吃”。
我就记得小时候,俺娘总说我“你就知道吃”,那“吃”字,可生动了,那时候我嘴里塞得满满的,腮帮子鼓起来像个小蛤蟆似的,还在往嘴里塞东西呢。
形容词也好理解,就是形容东西的词儿,“大”“小”“红”“绿”的。
我看到那大太阳的时候,就觉得“大”这个形容词特别贴切,那太阳大得像要把整个村子都给吞了似的,晒得人身上火辣辣的,那时候就想,这“大”字可真厉害。
虚词呢,就有点像那些个在村子里不太起眼,但是又少不了的东西。
比如说介词,“在”“从”“到”。
我有个朋友,每次跟他说见面的事儿,他就会说“我在老地方等你啊,从下午三点到五点啊”,这“在”“从”“到”就把这事儿说得明明白白的。
还有连词,“和”“跟”“或者”。
我和俺爹去赶集的时候,俺爹就会说“你要么跟紧我,或者就在这小摊儿跟前儿老实待着”。
助词就更有意思了,像“的”“地”“得”。
这几个字可把不少人给弄糊涂了。
我有个侄子,写作文的时候就老是分不清,把“跑得很快”写成“跑的很快”,我就跟他说:“你这可不行啊,这就像把鞋穿错脚了一样,看着就别扭。
”再说说句子吧。
句子就像咱们盖房子,字词就是那一块一块的砖头。
简单的句子就像那小茅屋,比如说“我吃饭”,主谓宾都有了。
可这句子要是复杂起来呢,就像那大宅院,什么定语啊,状语啊,补语啊都来了。
就像“今天早上,我在那破旧的小饭馆里,狼吞虎咽地吃了一大碗香喷喷的面”。
这里面“今天早上”是状语,就像是给这个事儿加上了个时间的框框,“在那破旧的小饭馆里”也是状语,给这事儿定了个地点。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词类和词性(一)知识概述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也就是把汉语里的所有词,根据它们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特点进行分类,这样得出的结果就是词类。
现代汉语教学系统把词分为十二类:实词可以分为: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1)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2)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3)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4)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5)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6)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1) 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2) 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 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4) 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 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 判断:是、就是、正是(7) 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1)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3)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1)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2)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3)分数:三分之一、九成(4)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5)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5、量词:表示事物单位或行为、动作单位的词叫量词。
无量(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词)(1)个体:个、位、尺、只、台、条(2)集体:批、帮、群、套、双、副、对、类(3)不定量:些、点(4)度量衡:丈、尺、里、亩动量(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动量词也可以借用跟动作有关的事物的名词。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整理现在、经常、偶尔、从不、总是2.地点:这里、那里、上面、下面、外面、里面、前面、后面、左边、右边、旁边、周围、内部、外部3.方式:慢慢、快速、轻轻、大声、小声、认真、随便、仔细、粗略、正常、反常、顺利、困难、容易、艰难4.程度:非常、很、较、稍微、有点、极其、十分、相当、略微、极度、完全、一点也不、比较、特别5.语气:可能、或许、大概、恐怕、无疑、确实、实际上、毫无疑问、显然、无论如何介词: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的词,一般放在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等前面。
介词的分类:1.时间:在、从、到、自、以、至、由、往、来、向、跟、与、连、直到、靠、按照、按、随着、经过、自从、到达、达到、抵达、离开、回到2.空间:在、向、往、从、到、经过、穿过、通过、沿、靠、挨着、离、对着、背着、面对、上、下、左、右、中、旁边、里、外、周围、之间、之内、之外、之间、之上、之下、之左、之右、之前、之后、之间3.方式:用、以、靠、凭、依、按、根据、依据、依照、按照、随、顺、跟、与、比、像、如、同、一样、似乎4.原因:因、由于、为、由、因为、由于、为了、由于、因而、所以、故、即、因此、由此、因而、因之、所以、故此、故而、因而、因之、以致、以致于、致使、以致于、致、以至、至于、由此可见、由此可知、因此而、因此而言、因此而论、因而导致、因而产生、因而引起、因而造成、因此而产生、因此而引起、因此而造成、由此产生、由此引起、由此造成连词: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的词。
连词的分类:1.并列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如“和、与、并、又、或、且、同、亦、也、既…又…”等。
2.转折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如“但、然而、可是、却、不过、反而、虽然…但是…”等。
3.选择连词:表示选择关系,如“或、或者、还是、不是、要么…要么…”等。
4.因果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如“因为、所以、由于、以致、以致于、因此、故、因而、以至于、以致于、致使、以便、以免、结果、于是、所以、因而、因之、以致、致、以至、至于、由此可见、由此可知、因此而、因此而言、因此而论、因而导致、因而产生、因而引起、因而造成、因此而产生、因此而引起、因此而造成、由此产生、由此引起、由此造成”等。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及应用第一单元词类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
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一】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名词的分类:1、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2、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3、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4、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5、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6、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二】动词: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动词的分类:1、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2、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3、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4、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5、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6、判断:是、就是、正是7、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三】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
形容词的分类:1、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2、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3、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四】代词: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短语和句子的词叫做代词。
代词的分类: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大家、人家、你、我、他们、我们、自己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谁、什么、怎样、哪、哪里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这、那、这里、那里、这么、那么、每、各【五】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例:一、二、千、万、亿、第一、初五、三分之一、九成、三倍、十倍【六】量词:表示人、事物或行为的单位的词。
(1)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个、位、尺、只、条、批、群、套、双、副、丈、尺、亩(2)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七】副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边,表示程度、范围、时间、语气、然否等的词。
现代汉语语法学一、名词解释1.向心结构: 一个句法结构s由a和b构成, 如果a或b的功能同s的整体功能相同, 那么a或b就叫做s的核心, 有核心的句法结构就叫做向心结构。
2.直接成分: 一个句法结构s, 如果由a和b两个成分直接构成, 那么a和b就叫做句法结构s的直接成分, a和b则互为直接成分。
或: 对一个句法结构s进行切分, 得到两个构成成分a和b, 那么a和b就叫做句法结构s的直接成分, a和b则互为直接成分。
3、狭义同构: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法结构, 如果满足如下两个条件①同模。
②相对应的成分的功能都相同。
那么它们狭义同构。
4.语义特征:一组词或一类词共有的, 同特定的句法结构的语义具有语义兼容关系的语义成分叫做这组词或这类词的语义特征。
5.语义指向: 句法结构中具有一定方向性和一定目标的语义联系。
6、区别词: 属于实词中的饰词部分的词类, 只能充当定语修饰名词, 同结构助词“的”构成“的”字结构的词类。
7、变换:句法结构之间的依存关系, 即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关系也指把具有依存关系的句法结构联系起来的过程。
8、异类同构: 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法结构满足如下条件: ①核心的功能相同;②它们的推导式有部分对应关系。
那么这些句法结构异类同构。
9、语义属性: 定中结构中的定语所表示的语义, 这是以名词为主体而确定的语义性质, 包括形态属性、质料属性、数量属性、来源属性等等。
10、语义格:以谓语动词为中心, 根据句子中的其他成分同谓语动词的语义联系而确定的成分性质及其类别。
如施事格、受事格、工具格。
二、简答题1.如何理解词组是划分词类的操作平台。
答:①由于汉语的词多功能, 词同句子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所以汉语不能根据词同句子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 也就是说不能把句子层面作为划分词类的操作平台。
②词组是静态的结构单位, 词在词组平面的组合要受到比句子平面较为严格的制约, 从而显示出比较明显的类的区别。
现代汉语语法李怡汉语言09第一节现代汉语语法概述※学习要点:掌握汉语语法的总特点和四个主要特点,熟悉语法学的种类,了解汉语语法学发展的简单历史。
语言的主体:语音,词汇,语法。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是语言的构造规则。
综合性语言就是偏重于形态变化的语言,例如法语和俄语;分析性语言就是偏重于次序变化以及虚词使用的语言,例如汉语。
没有语法的语言是不存在的。
※语法的含义(重点):含义一、语法是语言的构造规则,制约着句子组合合法性的规则含义二、指语法学,研究语法的学科。
(.<.廖序东版.................>.语法学分词法和句法两部分)语法包括:语音规则;语义规则;构词规则(包括词法和句法);构句规则。
<廖序东版>语法体系:含义一、指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
含义二、指语法学体系,即语法学说的系统性。
它是研究和解释语法事实时所用的分析方法、分类术语等的系统性。
注意: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系统只有一个,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学体系可以不止一个。
※汉语语法最根本的总特点:不依赖于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而借助于语序、虚词等其他语法手段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
这一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语序的变化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起重大影响。
(二)虚词的运用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有重要作用。
(三)汉语的词类和句子成分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四)短语结构跟句子结构和词的结构基本一致。
※离合词:介于单词和短语之间,合拢的时候是单词,分离的时候是短语的一类词。
例如:洗澡---洗个热水澡※语法学的种类(P170):(一)传统语法(二)描写语法(三)生成语法(四)功能语法※汉语语法学简史:(P171)第二节词类和功能分析法※学习要点:了解现代汉语的词类系统,掌握实词的十个词类和虚词的四个词类的特点,能够运用功能分析法(即词类划分理论中的功能划分法)来确定每个词的词性。
※汉语词类划分标准(重点):汉语的划类标准有三个:1.形态标准;2.意义标准;3.功能标准。
而其中功能标准又是划分汉语词类的主要标准,这是比较可靠和有效的标准,形态标准只能作为辅助的标准,而且形态也只是语法功能的一种标志,说到底还是功能在起决定性的作用,意义可以作为参考标准,在一般情况下优先发挥作用。
<廖序东版>语法单位:语法单位可以分为四级:语素、词、短语、句子。
它们都是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其中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汉语的词类现代汉语共有14个(大)词类,现代汉语的词类系统是一个层---类系统。
理解:分层标准根据三个标准将现代汉语的词语分为三个主要的层:一、根据能否充当句法成分,将句子分为实词和虚词两部分,实词是可以充当句法成分的一类词,虚词是不可以充当句法成分的一类词。
二、在实词系统中,根据能否充当中心语,将实词分为核词和饰词两部分,核词是可以充当中心语的一类词,饰词是不可以充当中心语的一类词。
三、在核词系统中,根据能否受副词“不”的修饰,又将核词分为谓词和体词两部分,谓词是表陈述的一类词,即回答“怎么样”,而体词则是指实体词。
即回答“是什么”。
※虚词跟实词比较的几个重要特点(1)封闭性(实词每一类的数量是开放的,而虚词则是可数的有限的,不轻易的增加或者减少。
)(2)黏着性(虚词不能单独成句或者单独回答问题,必须黏附在实词后面才能发挥作用。
)(3)定位性(大部分实词在结构组合时的位置是不固定的,可以在前面,可以在后面,而虚词跟其他实词组合时的位置相对固定,有的只能在前面,有的只能在后面。
)※汉语的实词系统一.体词(一)名词※名词的语法特点:(1)不能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主要充当主语、宾语、定语,决不能做补语,仅有少数的名词可以用作状语;(4)一般不能重叠。
(5)汉语名词单、复数同形。
名词的最突出特点:(1)空间性;(名词都用来表示空间的维度。
一维:例如“一线希望”“一丝忧愁”;二维:例如“一张脸”“一面镜子”;三维:例如“一座山”。
);(2)离散性。
实词中可重叠的词:量词、动词、形容词.........。
(二)量词量词表示计量单位,可以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两类,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计量,例如:一个.人;动量词表示动作次数以及发生时间的总量,例如:看两次.,走三天.。
※量词的语法特点:(1)不单独使用;( 或先跟数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或者先跟指示代词组合成指量短语。
数量短语和指量短语合称为量词短语。
) <廖序东版>量词有时可以单独做句法成分,例如在“我想有个家”中,“个”是“一个”的省略。
(2)可重叠使用;(3)什么量词能跟什么名词组合,在普通话和方言里面各有各的习惯,有的相同有的不同。
(4)量词有时候也单独做句法成分,例如:我想有个.家;给你份.礼物。
<廖序东版>复合量词就是指由两三个不同的量词复合而成的量词,例如“10人次”。
量词的分类:(1)名量词(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单位)名量词又分为个体量词和度量,个体量词主要指单个事物,其中“个”是通用量词,度量词主要是表示度量衡单位的词。
(2)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次数)借用的动量词包括:时间量词,器官量词,工具量词,伴随量词,同行量词。
(三)动词※动词的语法特点:(1)能受否定副词“不”修饰;除了心理动词外,一般不能受程度副词“很”修饰;(3)动词主要充当谓语;(5)绝大多数动词可以带“了”“着”“过”。
动词的突出特征:时间性(可以表开始状态,延续状态和结束状态)※传统分类:A.及物动词:及物动词是可以带真宾语、准宾语、虚宾语这三类宾语的动词。
B.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是只可以带准宾语的动词。
注意:有的动词不同的义项应归入不同的小类。
Eg.她笑.(不及物)了;她笑.(及物)你。
体宾(体词作宾语)及物动词谓宾(谓词作宾语)兼宾给予类 Eg.给、送、赠、输、嫁(给予的是实物..)不及物动词取得类 Eg.拿、偷、抢、赢、娶称说类 Eg.喊(她祥林嫂)、骂(他XXX)(给予的是名声..等)※新分类法:按照意义和功能分类A.动作动词:分为动作动词和行为动词。
动作可描述,例如:打~、扎~、给~行为不可描述,例如:保卫~、宣传~B.使令动词:Eg.请你来..(兼宾)。
..(兼宾);叫你去C.心理动词:谓词 Eg.很喜欢游泳特点:很+心理动词+定语+体词 Eg.很喜欢你D.存现动词:表示人物存在和出现或者不在和消失的动词。
Eg.存在、有、发生、演变、发展、生长E.趋向动词:常作为补语。
F.能愿动词:Eg.能、可、会,敢,要。
能愿动词结构是“能愿动词+动词”Eg.会打球。
能愿动词常是谓宾动词,例如:能游泳。
其中“能”是起主要作用的动词,游泳虽然是动词,但它在短语中是作为宾语存在。
G.判断动词:表系属动词。
Eg.是H.形式动词:是语义场较虚的动词,只是形式上作为谓语。
Eg.“进行”和“给予”就是形式动词:进行..斗争;给予..奖励。
(在这两个短语中完全可以直接说“斗争”和“奖励”。
)※动词的特殊小类:(1)趋向动词:主观趋向动词:以说话人为坐标“来,去”单纯趋向动词趋向动词客观趋向动词:以特定参照物为坐标“上、下”复合趋向动词以容器作为坐标“进、出”根据有无折返点“回”根据有无经历点“过”垂直距离“起”从封闭到敞开“开”语法特点:常用在另一个词后面作补语,表示动作趋向,但有的语义已经虚化,例如:唱起来..。
..,说下去(2)能愿动词:1.表可能:能、可、会;2.表必要:得、应、该;3.表意愿:肯、愿、要。
语法特点:只能带谓词性宾语,可以构成“不+动词+不”的格式。
所以能愿动词是谓宾动...词.。
例如:能.游泳。
可构成:能不能...游泳。
其中游泳是动词,但在短语中作为宾语存在。
<廖序东版>(3)判断动词“是”(P10):“是”表示肯定。
放在主语宾难于之间,有多种意义关系:1.表示事物等于什么或者属于什么;例如:女儿也是传后人。
(A<B),在表示事物“等于什么”的句子中,主语等于宾语,两者可以互换,除此之外,主宾不能互换。
例如:老舍就是《骆驼祥子》的作者。
(A=B)2.表示事务的特征、质料、情况;例如:这孩子是双眼皮。
3.表示事物的存在;例如:教室前面全是菊花。
这类句子的主语一般是表示处所的词语,全句是存现句。
要注意副词“是”常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表示肯定,例如:他的性格是变了。
再例如:他是走了。
这些“是”要重读,相当于“的确、确实”的意思,不能省略。
“是”不重读时,可以省略,只表示一般的肯定。
这种“是”与句末语气词“的”配合构成“是···的”格式,同“他是个卖粽子的”里面的“是···的”格式和词性都不同。
(参看语气词段......)(四)形容词※形容词的语法特点:(1)多数能够受否定副词“不”以及程度副词“很”的修饰;(2)常作谓语、补语、定语;少量性质形容词能够直接修饰名词,例如“快.走”。
(3)不能带宾语;(4)部分形容词能够重叠;(5)有些单音性质形容词可以带上叠音词缀或者其他词缀,例如“红彤彤、灰不溜秋、黑咕隆咚、亮堂堂”等;(6)状态形容词如“雪白”“漆黑”本身已经表示特定状态和程度,而且程度较深,不用加“很”重叠。
但可以作词的重复,表示强调,属于修辞的反复格,例如“雪白雪白(的)”;(7)唯谓形容词指的是不能带“了”,句法功能上又只能作谓语的形容词。
一般不能由光杆形容词独立作谓语,可受“不”等词语的修饰限制。
注意:还有由两个反义或者近义的单音形容词重叠联合构成的AABB格式,例如“大大小小、红红绿绿”,这是句法结构中的固定格式。
※形容词的分类:标准:1.能不能受“很”的修饰;2.能不能带补语;3.重叠形式。
A.性质形容词:性质形容词是指在前面能加“很”的形容词,性质形容词重叠后就变成了状态形容词。
可重叠成“AA儿”“AABB”两种形式。
性质形容词受“很”的修饰,对它的评价一般是单一的,后面一般要加补语,重叠形式常为AABB。
B.状态形容词:状态形容词也叫形容词的生动形式,表示程度较高的意义,前面不能再加“很”,使用时后面一般加“的”。
状态形容词不受“很”的修饰,对它的评价一般是复合的,后面一般不加补语,重叠形式常为ABAB。
此外还可以分为:1.不定量形容词:例如“多”“少”“全”。
2.唯谓形容词:例如“陋”“盎然”“昏沉”。
(五)数词含义:数词是表示数目或者次序的词。
表示数目的是基数词,表示次序的是序数词(词缀:第~;初~;老~)。
系数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两(1)基数词位数词:个、十、百、千、万、亿由系数词或者复合基数词前面加上“第”构成(2)序数词直接由基数词表示(会有歧义)也可以用“甲乙丙丁”或者“ABCD”表示次序(六)区别词·区别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属性,有区分事物的分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