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学习:小池(杨万里)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1
杨万里《小池》的译文与鉴赏杨万里《小池》的译文与鉴赏《小池》宋代: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注释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
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鉴赏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
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
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
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
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
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古诗今译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
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幼儿园小班古诗《小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古诗教材第四章《自然之美》,详细内容为杨万里的《小池》。
通过学习这首古诗,让幼儿感受初夏小池的美丽景色,体会诗中描绘的细腻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小池》的诗意,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 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小池》的诗意和描绘的美好景色。
难点:理解诗中的寓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古诗挂图、小池场景布置。
学具:画纸、画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展示多媒体课件,呈现初夏小池的美丽景色,引导幼儿观察。
(2)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景色,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古诗挂图,带领幼儿一起朗读《小池》。
(2)逐句解释诗句,让幼儿理解诗意。
(3)引导幼儿观察挂图,分析诗中描绘的小池景色。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用画笔在画纸上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小池。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简单介绍。
(2)让幼儿谈谈对小池的感受,鼓励他们用诗意的语言表达。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挂出古诗挂图。
2. 在旁边用彩色粉笔书写《小池》全文。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描绘《小池》的诗意画。
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创作一幅与小池相关的画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兴趣。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在家庭中,与家长共同寻找身边的自然景色,尝试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环节设计。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引导方式。
4. 随堂练习的互动性和创造性。
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开放性。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是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教案《小池》含反思幼儿园大班语言课教案《小池》含反思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语言课教案《小池》含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活动目标】1、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夏日情景,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朗读并背诵古诗。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喜欢夏天吗?那你们喜欢夏天的什么呢?现在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别样的夏天,看你们喜欢老师说的夏天吗。
播放配乐,朗诵描述一段描述夏天的美文。
这是一个初夏的午后,天还不是很热,在一个小池塘里,不时有涓涓细流涌出,竖起耳朵听听有传说中的泉水丁冬声吗?没有,也许是流的实在太细了吧。
不远处,柳树随着风轻抚水面,树影倒映在水面上,忽明忽暗,清晰可见。
好是这浓密树阴也爱上了晴天午后柔美的风光,放眼望去,几只蜻蜓在露出绿头的荷花投影上嬉戏呢。
这样的夏天美吗?有位诗人叫杨万里,只用了个字写了首诗就把这样美的夏天描述了出来,小朋友想学学吗?出示古诗《小池》范读一遍。
二、学习古诗。
1、讲解古诗大意现在我们来看看这首诗写的和老师刚才说的一样吗?《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诗意:泉眼似乎很珍惜泉水,所以水流的很细很慢,树荫照在水中,似乎爱上了这晴天里柔和而美丽的风光。
小荷才露出一个小小的尖尖的花苞,就已经有蜻蜓站在了上面。
2、小朋友说说这样的景色美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它。
第一遍,跟读(并指出诗句对应图的位置。
)第二遍,跟读(逐字读)。
3、小朋友们读的都非常的好,接下来我有个好注意,这样读太没意思了,我们给他遍上好看的动作读一遍好吗?4、小朋友们都读的非常好,动作也做的很漂亮呢,我要告诉小朋友,小池还有一首歌呢,接下来我们听一遍,然后我们唱的时候把我们编的动作加上好吗?好的,我们先来听一遍。
杨万里小池的古诗
《小池》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作。
此诗首句写小池有活水相通,次句写小池之上有一抹绿荫相护,三句写小荷出水与小池相伴,结句写蜻蜓有情飞来与小荷为伴。
全诗运用丰富新颖的想象以及拟人手法,细腻地描写了小池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诗文是: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载于《诚斋集·江湖集》卷七,此集中所录之诗基本上按任职时间及季节的先后顺序来排列。
《小池》诗其前第八个诗题是《丙申岁朝》。
“丙申”即是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岁朝”是指农历正月初一,由此可知《小池》诗当作于当年春节之后。
《小池》诗其前第一、二个诗题分别是《夏日绝句》《暮春小雨》,可见这两首诗是创作于是春末夏初。
《小池》诗其后第五个诗题是《极暑题钓雪舟》,表明当年极热之日作者仍在吉水“钓雪舟”书斋居住。
吉水乃至江西、湖南境内,荷花首次开花的时间是农历五月初,依据《小池》诗中的“树阴”“小荷”“尖尖角”等词汇,由此可以推论,此诗的创作时间应是淳熙三年(1176)五月初。
其创作地点在吉水县境内,题中的“小池”当指杨万里故居“父子侯第”正前方的大水塘。
幼儿园小班古诗《小池》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小池》这首诗选自我国古代诗人杨万里作品,是我们幼儿园小班语文课程一部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三章节,详细内容为:引导幼儿欣赏并理解古诗《小池》意境,学习诗中生字词,掌握简单诗句节奏。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感受古诗韵律美,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兴趣。
2. 帮助幼儿理解《小池》诗中画面,提高他们想象力。
3. 使幼儿掌握诗中生字词,如“尖”、“角”、“立”等。
4. 引导幼儿按照诗句节奏朗读,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诗中意境,掌握诗句节奏。
教学重点:学习诗中生字词,引导幼儿朗读《小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古诗《小池》挂图、生字卡片、小池场景玩具模型。
2.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带孩子们到幼儿园小池塘边,观察池塘中荷叶、青蛙等生物,引导幼儿描述他们看到景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拿出古诗《小池》挂图,让孩子们观察图中内容,我逐句讲解诗句,引导幼儿理解诗意境。
3.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让幼儿朗读诗句,我给予个别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
4. 生字词学习(5分钟)利用生字卡片,教孩子们认识诗中生字词,如“尖”、“角”、“立”等。
5. 朗读练习(5分钟)让孩子们跟着我一起朗读《小池》,注意诗句节奏和韵律。
6. 创作环节(10分钟)给孩子们发放画笔和彩纸,让他们根据自己理解,画出诗中画面。
六、板书设计1. 古诗《小池》全文2. 生字词卡片:尖、角、立等3. 小池场景简笔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孩子们回家后,向家长朗读《小池》,并用自己话描述诗中画面。
答案:略2. 布置一个家庭作业:让家长协助孩子,用彩泥或彩纸制作一个小池场景,增强孩子对诗意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观察孩子们在课堂上表现,针对他们对诗句理解和朗读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我们可以学习其他古诗,让孩子们感受不同文学魅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小池》课文原文及赏析
《小池》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代表作之一,以下是课文原文: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初夏小池塘的生动画面。
首句“泉眼无声惜细流”,诗人通过对泉眼的描绘,展现出泉水悄无声息地流淌的情景,表达了泉水对生命的珍视和呵护。
接着,“树阴照水爱晴柔”,诗人通过描绘树阴映照在水面上的景象,展现了夏日阳光的柔和与温暖,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所在。
诗人以小荷和蜻蜓为切入点,生动描绘了初夏时节的生命活力。
小荷刚刚露出尖尖的角,就已经有蜻蜓立在上面,这既表现了生命的快速生长和变化,也寓含了生命的互动和和谐。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富有诗意和哲理。
诗人通过对小池塘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同时也启示我们要珍惜生命、爱护自然,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小池》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导语】《小池》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文章,主要描写了小池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以下是我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原文】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知识点】注释:1.泉眼:泉水的出口。
2.惜:吝惜。
3.照水:映在水里。
4.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5.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6.上头:上面,顶端。
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赏析: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荫、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
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现在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因为荷花的小花苞在整个池塘中显得那么的渺小,却已经有蜻蜓在上面停留,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物更可以看做是初生的年轻人,而蜻蜓就是赏识它们的角色。
荷叶,未展开的荷叶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今译]小小的荷叶才露出尖尖的角儿,早有一只蜻蜓停歇在上面。
[赏析]诗题“小池”全篇都在“小”字上做文章。
诗词需有不同的题材与刚才,有的重大题材,须写出壮阔的境界、恢宏的气势;有的题材甚小,仅是生活中一个细节,但却能写出幽情逸趣。
所以王国维说:“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作者简介: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小池》原文翻译以及鉴赏杨万里《小池》是宋朝诗人杨万里触物起兴时候所作,描绘了池、泉、荷和蜻蜓等景象,展现了生机勃勃的画面。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翻译】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赏析一】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
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
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
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
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
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今译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
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美术家朱宣咸以杨万里《小池》诗意而创作的中国画作品《小荷才露尖尖角》,非常形象与生动地反映了这一诗情画意。
杨万里《小池》原文、译文、赏析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
曾任太常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尚书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读、秘书监等。
主张抗金,正直敢言。
宁宗时因奸相专权辞官居家,终忧愤而死。
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家。
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自成一家,时称“诚斋体”。
其词风格清新、活泼自然,与诗相近。
其中两首《昭君怨》是其最著名的词作,尤其是第二首短短四十个字却描摹了“舟、花、香、水、雨、声、梦、荷、珠、烟、水银、清波”等等或真切清新或飘渺空灵的虚实景物,可谓万丽纷呈,意象万千,共同造筑了引人入胜之人间佳境,真是令人不禁倾倒、欣然神往。
廷秀著有《诚斋集》。
[注释]泉眼:泉水的出口处。
惜:珍惜,爱惜。
细流:细小的流水。
照水:映照在水里。
晴柔:晴天柔和美丽的风光。
小荷:刚长出的嫩荷叶。
尖尖角:刚出水面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的尖端。
[译诗、诗意]泉眼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树影映在水中爱恋日光的温柔。
小小的荷叶才露出尖尖的角儿,早有一只蜻蜓停歇在上面。
泉水从泉眼静静地流淌出来,那么细小,好像泉眼爱惜它,舍不得它流走似的;岸边的绿树把阴影映洒在水面上,似乎是喜爱那一池晴和柔美的碧波。
新长出的荷叶还卷着,刚刚在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早就有一只蜻蜓轻盈地立在上面,不愿飞走。
[赏析]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
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
儿童必背古诗《小池》原文赏析及作者介绍唐诗宋词
今年小一年级新生就会用上新教材了,新教材中加大了古诗文的比例,所以为了让宝贝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幼儿园期间,家长们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学习古诗文了,下面分享小学期间必背的古诗词给大家,爸爸妈妈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学习。
作者背景
杨万里(1124-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是我国古代写诗最多的作家之一。
他的诗通俗清新,流畅自然,人称诚斋体。
诗的内容以山水风光自然景色为主,所以他的好朋友曾经幽默地跟他开玩笑说处处山川怕见君。
注词释义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爱惜。
细流:细小的流水。
照水:倒映在水面。
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指刚出生的、紧裹着的嫩小荷叶尖端。
古诗今译
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
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名句赏析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
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